2023年呼兰河传读后感(汇总8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一
她,是东北大地的女儿。19岁那年,正值豆蔻年华的她,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客死他乡……父亲是冷酷无情的官僚,唯有祖父给予她爱与暖。她有着一个熟悉的名字——萧红。
童年,如诗,如画。
“采一朵倭瓜花,捉一只绿蚂蚱。”童年,祖父的园子里,一切是自由自在的,毫无拘束的。“花都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萧红用悠闲轻松的笔调,为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第一次认识萧红,是在呼兰河边通红的火烧云里——“这地方火烧云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白合色。葡萄灰,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那时幼稚的我真怀疑她是为画家——杰出的画家,因为,只有画家才能写下那么多美丽的颜色。
儿时的生活记忆犹新。
她与祖父一同在园子里度过的那一段时光,是她一生最美好、最难忘的那段时光,着实令人羡慕。你跟着祖父学诗,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喊着“房盖被你抬走了”;你让祖父在井里为你捞鸭子烧了吃,直嚷:“一只鸭子怎么够?”;你偷偷在祖父头上戴一朵儿玫瑰花,笑得在炕上直打滚儿……多么美妙的童年,多么好玩的祖父啊!
她,萧红,一直忍受着命运折磨,寄居哈尔滨,避难青岛,成名上海,蛰居东京,重返上海,转移武汉……几经周转,最终客死他乡。
生命固然短暂,童年却着实美好。
成语豆蔻年华: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如: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又如: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二
放假了,抱着从图书馆借的书回到了家里,记忆中脑海里仍然浮现着《我和祖父的园子》中那个名叫萧红的小女孩的调皮可爱,一向想去认真地读读她写的那本《呼兰河传》。
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整个村庄就像是笼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在那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愚昧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人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杯具地出现,让我不明白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那里边。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镜头,它让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民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欢乐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动地就是后院的那个大花园。在这座大花园里,作者和祖父一齐玩耍,一齐干活,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我的童年,那充满温馨的一段时光。在每个人的记忆里,童年像一幅画,像一首诗,像一曲歌。在童年里,我们能够自由地玩耍,没有烦恼,没有纷争。春天,我们能够在三月春风的吹拂下去放风筝;夏天,我们能够在游泳池里去享受水的清凉;秋天,丰收的季节来到了,我们能够品尝美味的水果;冬天,我们能够和雪人去亲近,享受那晶莹的世界。
相比较,我们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们更是幸运的。这更让我感受到了萧红在离开家乡来到香港后,她更加怀念自我的故乡和童年,用自我那轻盈的文笔写下了这篇文章,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处处是故事。
童年,在我们眼中,它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幸福,所以人们常说,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萧红也是这么觉得的吧!
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时代,单纯的人们,落后的生活现状,愚昧的精神状态。这一个个惨淡的景象就是整个呼兰河小镇。
假期里,一本《呼兰河传》给我的感受颇多!
作品中描写了单纯的"我"经过几次大变故后,回想起了童年时代的一桩桩往事:伴"我"成长的大泥坑子,有着许多有趣的故事;"我"家的大后园,留下了快乐的童年印记;迷信鬼神的人们,给生了重病的小团圆媳妇举办各种驱鬼活动,最终白忙一场;性格古怪的有二伯忠实勤恳,对主子从不怀二心。
书中的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个性分明!在众多鲜活的人物当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她后来的婆婆花了好多钱买回来的。可是,婆婆待她很不好:骂她、打她。之后,她就生了一场大病,奄奄一息,怪可怜的。可是,做婆婆的毕竟不能袖手旁观,请来镇上的人们帮忙。呼兰河镇的人们太纯朴善良,这个出了个偏方,那个请了个神医;但镇里的人们更迷信鬼神:跳大神、吃神药、热水汤驱鬼、扎彩人附魂。活生生的一个人,被她们折磨来,折磨去,最后无人问津直到死去。
多么令人痛心,多么令人悲愤呀!那时的人们真的是太愚昧!生活的平凡并不可怕,但知识的平庸有可能葬送的不仅仅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呀!我庆幸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远离迂腐迷信的文明世界,是一个摆脱落后愚昧的知识时代!
故事的结局是凄惨的:"我"的祖父去世了,有二伯去世了,老厨子也去世了,父亲母亲也不知去哪里了。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时代,单纯的人们,落后的生活现状,愚昧的精神状态。这一个个惨淡的景象就是整个呼兰河小镇。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三
安静的呼兰城,生死寂寞,单调却不乏美丽。总有那么一点温馨来自我与祖父,来自乐趣无穷的后花园。浓浓的温情似春意弥漫,温暖了呼兰河的秋冬。后花园是我的乐土,在这片自由天地,我与祖父曾共享着天伦之乐。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是属于我的奇珍异宝;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有我最纯真的童年寄托。小小的我总是跟在祖父的身后,栽花,拔草,溜土,享受着细微却无穷的童年乐趣,玩得不亦乐乎。“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的,西一脚的瞎闹。有的把菜种不单没被土盖上,反而把菜子踢飞了。”好一个“瞎闹”,也许童年就是由无数个瞎闹组成的,那才是最真切的。“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读着这些,是否想到我们那些逝去的童年,也曾这样玩着,无所谓结果,因为那是最单纯的快乐,来自于过程的快乐,本能地享受着身边属于你的“珍宝”,那样已足矣。当然,品味着如此美丽的童年,不免伤感起来,现在的孩子还有这样的福气,享受如此美好快乐的童年吗?恐怕是越来越少了吧。可喜亦或可悲,叹一声为何,欢乐正悄然逝去。
祖父是最爱我,最关心我的人,只有与祖父在一起,我才会感受到无边的爱与快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我跟着祖父学诗,全凭着感觉去欣赏,碰到喜欢的,就大声地乱读一气。也许,弄懂了诗意,倒平添无限忧愁,不如稀里糊涂,倒有幸品尝起一份快乐的诗意。这也是因着懵懂而有的福气吧。
即使会有冬季,即使会有冰冻,我感受到的这份温情在我眼里是呼兰河传奇般的春意。
夏季,“蒿草长没大人的腰了,在风吹中,刷拉拉地响了,雨后的蒿草冒了烟,朦朦胧胧的,混混沌沌的一切。”夏是热闹的,不仅是疯长的树草,更有疯狂的人事。看看呼兰城热闹在哪里呢?且看那不少的盛举: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搭台看戏,逛庙拜神,无不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先看那放河灯之境,“这灯一下来的时候,金呼呼的,亮通通的……河灯之多,有数不过来的数目,大概是几千百只。两岸上的小孩子,拍手叫绝,跳脚欢呼。”好一片繁华的景况。再看那搭台唱戏,三姨二姑,姐姐妹妹,聚在一起,家长里短,闹个不停。真是“人生何世,会有这样好的景况。”可是为何,这一切的热闹背后,读来竟有无限的凉意?“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叹的多好啊,是愚昧无知的快乐,还是真实无比的幸福?也许,因着愚昧麻木,呼兰河才显示着最初的简单,最悲凉的美,呼兰河的百姓,在平凡中快乐。
热的只是表,凉的却是里。
秋季,本该是收获的季节,可是呼兰城好像没有收获到什么,只是仍旧飘着无尽的落叶。“秋雨之后这花园就开始凋零了,黄的黄,败的败,好像很快似的一切花朵都灭了。好像有人把他们摧残了似的。”不只那落叶归根,也有生命归了土,起初是寂寞地来到这世间,如今静静地回归土地,不管一生喜怒哀乐,终是归了土。呼兰河的百姓,对待生命是坚强的,生老病死,没有什么可怕的,就算房子塌下来也无所畏惧的,也许,他们对生命早已麻木了吧,也就无所畏惧了。
秋意萧瑟,呼兰城的很多角落也是凄凄惨惨的。有祖母孤独地走了,有花样的年华被摧残后凄凉地去了,有曾经年壮的妇女留下孩子安静地入了土。没有什么制止得了这一切,制止得了这呼兰河凄凉却最真切的面貌。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
呼兰城的人快被冻僵了,手冻裂了。一切被冻成死寂一片。可苦难的人们还得照样生活着啊,两条大街上各店招牌依旧挂着,油盐店,茶庄,药店,依旧演绎着属于呼兰城的繁华。一切都很安寂。印象很深的是那个大泥坑子,它可是带出了多少故事啊。有人掉下去过,有马掉下去过,有时虚惊一场,更多时候却是一场悲剧。人们仿佛对它无能为力,可是又仿佛有没有它都一样,人们依旧过着,谁管呢,反正一塌糊涂去了吧。再冷再冻,也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呼兰河的冷,冷的特别,呼兰城的人,活得顽强。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地结果不太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有人走了,有人继续风吹雨打着。
很动人的小城故事。
这是呼兰河的一年四季,这是春去春来的呼兰河,真实平凡的美丽小城。自有它的一番喜怒哀乐。一切是默默的,没有惊天动地,却细水长流,安然地庇佑着这些或喜或悲的人。故事宁静,读者心也静,只愿死者安息,生者能度过更多一个春去春来。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四
谈到解放,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类思想水平的提高,人们本该已经摒弃了愚昧,摒弃了毒害国人千年的迷信思想。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人性的解放的确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人们的愚昧与迷信仍然存在而且同样让人思考。发生在我身边的经历就足以说明问题。
我所生长的农村,人民无疑都是质朴的善良的,但他们仍然有摆脱不了的愚昧,遇到问题还是会找这种途径寻得解决。比如哪一家出了事遇到了灾难,这家人就会去请所谓的“阴阳仙”来家里吃饭,然后让他瞧瞧家里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这时这位“仙人”就会在这家宅基地和祖坟地转上一转。结果还真发现了问题:无非就是你家宅基地有些洼,需要用土垫一垫;或者你家门前这个树位置不对,需要挪一挪;再或者你家祖坟地边上少一根桩子,需要嵌入一根。
再比如哪家遇到了麻烦事总是解决不了,愁眉苦脸的时候,有人就会建议这家主人去哪哪找人看一看。主人心里一想,兴许去瞧瞧高人找找办法就真的解决了。于是带上礼物不辞辛苦赶去讨问,说明问题之后这位高人就会指点该怎么怎么做:无非也是你家谁谁谁什么时候不要出门要背星;或者你家闺女出嫁不要嫁到哪个方向;再或者你要在哪个方向烧几天纸等等。求“神”的人都照做了。
这之后,有灾难的那家好几年都没了灾难,有麻烦事的那家麻烦事也解决了,都风调雨顺了。这时乡亲之间都会相互传来传去,说哪个地方的“仙人”或高人就是厉害,对他赞不绝口,以后谁家要有什么事还去请。就算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人们就会再建议主人要不换一个“仙人”再去看看,兴许你家问题很多,需要不同的人指点。这时主人还是会照办,继续“求仙问道”。
如果这些还都是我听来的,那我亲眼所见的就更真实了。我所见的这种我到现在都找不到一个可以打出来的名字来命名它。也是哪家有了麻烦,就会找年长的长辈给看一看,是不是碰到哪个孤魂野鬼了。我所亲历的是奶奶做的,有人找她给瞧一瞧是不是遇到谁谁谁了。奶奶清楚了来由,就开始去厨房忙起来。只见她找来一个碗,倒上半碗凉水,用两根筷子在碗上摆一个十字,然后再用一根筷子挑着用麻线系上的小土块,放在十心正上方。
然后开始用手边晃土块边问话。一问:“他家出现了怎样的问题是不是碰到了你谁谁谁?是的话土块转大圈一直转,不是的话土块在碗边转几圈就停下。”如果找到了是哪个小鬼搞的鬼,就会先骂上几句,然后二问:“你是不是缺钱花了?是的话土块就转大圈一直转,不是的话土块就在碗边转几圈就停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问题所在,然后夜晚几点在哪个方向给这个小鬼送点纸钱就行了。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五
这天,父亲无意中借来了一本书,说要我看看,提高语文阅读水平。我接过这本书,上面写着《呼兰河传》四字,我带着这本书来到自己的房间,默默地翻开,静静地看了起来。
《呼兰河传》中的冯歪嘴子很坚强,面对着贫穷和旁人的冷嘲热讽,依旧乐观的活着。有二伯忠实勤恳,最后逃不过时间的流逝逝去。小团圆媳妇很悲怜,在经历了挨打、跳神、热水汤驱鬼后病好转,静静迎来的却是命归黄泉的悲哀事实。文中还有很多的人物都是个性鲜明的。
《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写这本书时,仿佛很悲伤,她写这本书可能是为了用童年的回忆,来慰藉着自己孤独的记忆。《呼兰河传》这本书让我想到了一些为命运的悲苦而失去信心的人,那些人都不够坚强,而相反作者萧红的命运也如此,但她还是如此坚强,在文中用笔述说着童年的回忆。作者很怀念家乡的一切。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六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是啊,这说的就是《呼兰河传》,在萧红笔下呼兰河这座小城并非繁华,小城里人们的生活也是刻板单调,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人,那就是冯歪嘴子。
冯歪嘴子的老婆王大姑娘生完第二个孩子后就死了,而周围的人都等着看冯歪嘴子的热闹,而冯歪嘴子却没有放弃,他的身上有着别样的坚韧,读起来让人感到悲壮,虽然他卑微贫穷,但却一直积极乐观,坚强勇敢,心中有爱。在他的妻子去世后,他没有被绝望洞穿,反而是充满希望地抚养他的两个孩子,这种顽强的生命里,正是麻木的世界中所缺少的。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的,题不会做了,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要是一看不会做了就不做,放弃了,那你可能一生都不会,所以遇到了困难,不要气馁,不要放弃,人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只要你坚持就能成功。
想想灵犬莱西吧,莱西为了找到它的主人,不管路上有多少障碍和荆棘,不管有猎人追捕他或者受伤,他仍然勇往直前,不管路上有没有狗贩子追捕它,不管有没有大河拦住他的去路,他没有退缩,勇敢的迎上去。他凭他那坚韧不拔的毅力最终找到了主人。
是啊,只要坚持一下,咬咬牙就过去了,做什么事,不要轻易就放弃。有些时候靠的就是那顽强的精神,只要你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的高峰。山那边的海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得到。没有什么我们是做不到的。加油!加油!加油!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七
《呼兰河传》这本书讲述了萧红住的这座小城——呼兰河和萧红童年的故事,呼兰河这座小城是荒凉的、寂寞的,萧红的童年是同样寂寞的。
她19岁时逃出了家庭,漂泊在外,这本书中让我唯一感受到快乐的,就是萧红和她的祖父在一起的时候,祖父慈祥的面孔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他和萧红一起在后园里玩,一起念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萧红和祖父的园子。
她在里面哪个快活,看见一个黄瓜熟了,抓起来就啃,这时又看见了蜻蜓,便丢下黄瓜抓蜻蜓去了,要睡觉便睡觉,要玩便玩,非常自由。
还有那家里的储藏室,两间黑乎乎的屋子,里面有无数的蜘网蛛丝,那么多的耗子,可那里却成了小主人的天地,她在里头翻找着,找出了许多“宝贝”,她用小刀和墨汁在墙上刻着、画着,也没人教育她。
她还干了许多傻事:有一次,她们家一只鸭子落井了,祖父便把它用黄泥裹起来烤了。萧红十分爱吃。有很长时间鸭子不落井了,她便把鸭子赶向井里,这时祖父说不用,直接抓了烤就行了,但小主人不干,她说落井的好吃。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知道了在原来城市里的生活是怎样的了,平平凡凡的过日子是我们最大的希望,无忧无虑,是我们最向往的一种生活了。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八
呼兰河常年都被冰覆盖着,它在黑龙江,天气似乎只有冬天和夏天,而夏天也很短。尽管大半年被大雪封锁着,但是呼兰河依然是萧红的故乡,她非常热爱呼兰河。萧红读完小学后就离开了呼兰河,一直到她三十二岁离世的时候都没有再回到故乡了。所以她把她对呼兰河的热爱和怀念都寄托在这本书里,也把当时的世态炎凉写进了里面。
萧红的祖上是张岱,她的母亲很早就死了,而她的父亲也对待她很冷淡,所以萧红一直都是和祖父生活的,她写的《呼兰河传》就是写和祖父生活的时候。萧红在呼兰县第二小学女生部读书,她的作文成绩十分突出,大概这就是萧红后来成为作家的原因之一吧!
呼兰河和南方城市,比如深圳、广州、海南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每年的庙会和拜神会,就是一个典型了。萧红的《呼兰河传》把它描写得十分真切,仿佛亲身体会到那里的寒冷。
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是呼兰河的庙会,那里有卖不倒翁的和卖“鸡哨”的,那里有一曲歌谣,上面说:小大姐,去逛庙,扭扭搭搭走的俏,回来买个搬不倒。这首歌谣多好玩啊,里面的“搬不倒”说的就是不倒翁。可是如今深圳都没有庙会了,广州和香港的庙会演变成了购物。逛庙会不就是购物吗?那不是没有什么区别吗?我想道,但很快就被另一个“新思想”打败:逛庙会卖的东西,购物商城没有;购物商城卖的东西,庙会没有。所以,它们还是很有些地方又是不同的。萧红所在的年代正在民国时期,中国还保留着许多现在没有的习俗。好看的“野台子戏”如今都差不多没有了!野台子戏就是在露天的广场上唱戏。社会发展了,尽管多了新的好东西,却丢了以前的好习俗。现在,人们看京剧都在商城或戏场里,这些丢失的东西只存在了老人的回忆里,萧红把它们讲给了看过《呼兰河传》的人听。
萧红家里有一个大花园,很漂亮。她去杂物室里探险、 去李子树、樱桃树上爬啊爬、去墙洞里捉蛐蛐……萧红在花园里进行各种自己喜欢的活动,好像怎么玩也玩不完。杂物室里有很多年代久远的东西,清朝的官帽,绣花鞋,丝线……萧红都会一一把这些拿起来玩一玩,把官帽扣在脑袋上,穿一会儿绣花鞋。不过,再怎么样也没有和祖父在花园里好,那时候的萧红真是无忧无虑。
第五章里讲的是命运悲惨的团圆媳妇,年龄才十二岁。团圆媳妇在八岁时就被奶奶婆婆花了几十两银子订下了婚姻,她长得很高,别人都说她十四,其实她只有十二岁,按现在来说,她才六年级。萧红总是听见东屋那里有哭声,后来才知道是老胡家在打团圆媳妇,几年后打着打着,疯了。于是她的婆婆给她跳了好几次大神,简直是开创了跳大神的新纪元。他们还烧了替身,总不见好。最后没有了办法,就请了一个很厉害的大神来占卦,大神叫它们给团圆媳妇洗澡,要当众洗,婆婆就洗了。结果滚烫的热水把小团圆媳妇烫晕了,大神却忽然说:“一共要洗三次,还有两次要洗呢!”这回团圆媳妇的反应是很吓人的,她晕了以后,脸如火炭般热,眼睛半睁着,翻着白眼,露着一点白眼珠。大家都以为她死了,但是没有断气,没几天,她就死了。这个女孩的童年就这样结束了。我觉得团圆媳妇是被封建社会弄死的,看完了这一章可以想象得到以前呼兰河人的封建习俗是很强大的,团圆媳妇就是受害者之一。
萧红有一位亲戚,名叫有二伯,他似乎是没有名字的,而名字,就叫有二伯。有二伯总是把“这个”说出“介个”。有二伯的性格有些古怪,很多地方都会体现他是古怪的:他和老厨子吵架时会莫名其妙的哭起来;老厨子明明看见他要跳井,结果他安安稳稳得在井边坐着;别人在吃东西,他就骂:怎么不给我?给了他,他又说:你有二伯不吃介个。这不是古怪的体现么?有二伯就是那么奇怪的。
小小的磨房里住着冯歪嘴子,呼兰河长年都是寒冷的,而磨房又四壁透风,所以冯歪嘴子总是住得不是很舒服。尽管住在窄小的磨房里子依然结了婚、生了孩子。结了婚以后,她的妻子有一天死了,别人都替他难过,而他自己也很难过,但是在这个孤单的世界里,冯歪嘴子依然做着他的切糕,我行我素。
萧红的童年是快乐的,她的祖父教给她许多东西,使她得到良好的教育;萧红的童年是有趣的,大花园里的花依然开得鲜艳,一直开到天边。
《呼兰河传》中的人物是鲜活、真切的,直到今天我还能感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怀着这样的心情,我读完了《呼兰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