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优质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鉴赏课文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表达之美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诵读课文,讲解节奏。
二. 研讨:
1。作者再来康桥,再别康桥,来去都有什么特点?
——轻轻地、悄悄地
2. 为什么要这样?
3. 明明是“再别康桥”为何只说“作别西天的云彩“?
——借代指康桥美好的一切。
4. 重回康桥,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他?
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柳荫下的一潭清泉,是天上虹;
是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星辉斑斓,夏虫鸣叫
文中还用暗喻的是哪一句?
那柳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6.“青荇在水底招摇“用了什么手法?
——拟人,表达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爱。
7. 清泉一般是碧绿的,作者为何将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8. 重回康桥,他观金柳,赏青荇清泉,还做了什么?
——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到星辉斑斓时。
9.此时情绪是兴奋欢快还是失意低落?何以见得?
——情不自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10.怎么理解“悄悄是别离的悄悄是别离的笙萧;一语?
——“别有深情挚爱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对康桥爱得深爱得真爱得纯爱得善。
13.诗中还有一句最能表达诗人对康桥感情的是什么?
——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14.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怎样理解?
——对康桥依依不舍,希望永远与之相依相偎相生相伴永不分离的感情。
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篇二
时间6月15日下午第三节班级上虞丰惠中学高二(2)班
《促织》作为一篇传统老篇目,老树能发新芽。要理解蒲翁的一片苦心,这对现代的中学生来说是有隔膜的,我们只看故事表面,却忽视了故事背后的荒诞,及人在荒诞社会中的异化。本实录试图解决表象和内在这样一组关系。
师:同学们,你们是几班?
生(大声):二班。
师:二班是文科还是理科?
生:文科。
生(1):比如学校池塘中的荷花我喜欢。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2):池塘中的蛙声也可以。听取蛙声一片嘛。
生(3):樟树上的猫头鹰(生笑)晚上听起来特恐怖。
生(部分):老鼠。
生(部分):青蛙。
生(全体):促织
师:为何叫促织呢,谁来解释一下?
生(4):可能蟋蟀的叫声和织布机的声音相似,……
师:恭喜你,答对了。(生笑)古人特别敏感。认为蟋蟀的叫声和织布声相仿,又届深秋,一听到促织叫声促女纺织,妇女就准备冬衣,怀念征人,宋代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假如有人一听到蟋蟀声,就为我打毛衣,那是本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生笑)促织在诗歌中充满温馨浪漫的,但在蒲松龄的小说《促织》中,一只小小的东西却引起了轩然大波,家庭的兴衰,悲喜交替。令人感慨万千。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生笑)
师:标题是《促织》,此标题有何作用?
生(5):线索吧。
师:那文中出现了几只不同寻常的促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吗?
生(6):第一只是祸不单行的促织。
生(6):第二只是高大威猛的促织。是村中少年好事者所养。
师:村中好事者是个特殊句式。
生(6):定语后置,应是好事少年。
生(7):当然还有儿子魂化的促织。但有点不真实。
师:那这小东西是怎样影响的成名一家的?先说一说成名家中的成员,无非是三人……
生(全部):成名,成妻,成子。
师:成名一开始的身份是什么?
生(全部):童生。
师:哦,童生,跟在坐的各位差不多年轻吧。(生笑)
生(部分):不。是老童生,连孩子都九岁了。
生(8):变了,当了里正。
师:何为里正
生(8):大概是个官吧。
生(9):没有,文中说不敢敛户口,可能一方面他性格迂讷,另一方面能力有限。
师:这样一个有书呆子倾向的成名,“会征促织”,征促织可是一项政治任务,艰巨而光荣(生笑)他的心态是起了变化吧?找一找有关心态的词语。
生(10):忧闷欲死,转侧床头,唯思自尽。
师:还有吗?
生(10):得到促织后,大喜,蟋蟀死后如被冰雪,还有益惊喜。
生(11):去捉了,但是经过妻子和神巫的指点,不是主动的,是被动去捉。
师:我们来读一读读书人成名捉蟋蟀的场面吧,体会其中作者的情感。(生读早出暮归……中于款)
师:这是第一次描写,还有吗?(生读“成反复子念,……逐而得之”)这两段描绘你印象特别深的句子有吗?比如在生活的压力下的苦难的困境的描绘。
生(12):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看出成名当时疑惑和将信将疑的心理。
生(13):乃强起扶杖,我觉得很可怜。两腿被打的伤痕累累,为了家庭,只能尽力而为。
生(14):我认为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读来尤其伤心。侧听估计人贴地而行,眼睛睁得大大的,生活的重压下他已直不起自己的腰板,没有做人的尊严了。
生(15):成名由于考不中,他一定发奋学习,视力一定很差,是个高度近视眼,(生笑)像寻针线这样寻,真的很可怜。我也是近视眼,深有同感。成名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生活。
生(16):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有生点头)成名当时行动极为不便艰难,遽是迅速的意思,一个受重伤的人既然能扑上去,但一扑可能要有生命危险,为了小小的蟋蟀,他连命也不要了。
生(17):我想到了葛朗台的扑,葛朗台一见金子,76岁,命也不顾了,也用了个扑字,那是扑出老家伙的贪婪。而成名的扑,却扑出了一个重压下小人物的无奈和伤感。有种悲壮的色彩。
生(18):我想这个扑字很受前面癞蛤蟆的影响。(生笑)前面有只蛤蟆猝然跃去,成名由于扑虫心切,就把自己当场了蛤蟆,也开始扑了。
生(19):有,促织被儿子弄死之后,文中这样写,儿神气痴木,奄奄欲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看,居然不把儿子的生死放在心上。
生(部分):理解。
生(20):善解人意,可能丈夫比较迂讷,妻子就能独当一面,处事冷静,有头脑,有主见。是个贤妻。
师:哦,你对成妻的评价很高嘛。那她是个良母吗?
生(20);是良母,当孩子涕告母,母闻之,大惊: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女复算耳,写出了对儿子的担心,自己不惩罚儿子,慈母心态,爱莫能助,担心和恐惧。
生(21):这位母亲有点迷信。只知求神拜佛?
师:哪种人会求人拜佛呢?她求神拜佛容易吗?
生(22):只有受尽生活折磨的人心灰意冷的人才会求神,当时老百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生(23):九岁的小孩由于好奇把促织弄死了,自己变成了蟋蟀。
生(24):因为是人变的,特别有战斗力。
生(25):有作者的主观愿望在里面。在现实生活中,弱势的低层百姓根本无法与强者抗衡,作者希望能够在虚幻的世界中能够战胜恶势力,体现作者良好的愿望。
师:你分析得很有道理。这三种人中,最能震撼人心的是谁?
生(全部):成子
师:为何?
生(26):小孩是祖国的未来(生笑)玩是小孩子的专利,一个小孩子因为玩蟋蟀差点付出生命为代价。这个社会连小孩子都不放过。可见是个无耻的社会,尤其有震撼力。
师:对,你的设想一针见血,刺中要害。儿子的性命居然不如一只小虫子重要。小孩即使投井了这事也不能完结,他还必须要让自己的魂魄变成一只促织,代替那只促织,再次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格斗。而且他必须要赢得那些格斗,才可以保他的父母无虞,才可以弥补他的所谓的“过失”。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人的尊严,人的地位,人的价值,我们只看到人已沦落为一种玩物,只有把自己不当人看,只有为权贵服务,成为别人手中的玩物,你,小人物才可以解救家庭的苦难,得到所谓的幸福和功名利禄。这是一个荒谬的故事,小说的高明之处使荒谬具备了真实性。我们不禁要问,罪恶的根源在哪里呢?我们读一读结尾,会找到答案?(生朗读最后自然段)
生(28):根源在于皇帝的荒唐,皇帝不应玩蟋蟀,玩物丧志。
生(29):根源是官贪吏虐,当权者作威作福,不管百姓死活,只管自己官位上升。
师:的确如此,上有好焉,下必趋焉,古代社会官本位现象十分严重,文章一开始就写道:“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其实用不着征,早有人会乖乖的送上来,如果如果领导喜欢斗鸡,明天我就送你一车鸡,如果你喜欢斗牛,立马一车皮牛就送到。杨贵妃喜吃荔枝,我来一骑红尘妃子笑,宋徽宗喜踢球,高俅就发达了。天子偶用一物,就使百姓家破人亡,万一是常用之物,不知有几家遭殃,几家荡产。正如黄宗羲所说封建君主“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促织让我们看到专制时代中,小东西是怎样披者皇权的丑恶的外衣吃人的,小人物的命运是怎样被吃的,实质就是吃人和被吃的沉重的话题,如此可悲可叹。结尾似乎皆大欢喜。这个故事似乎成喜剧了。但喜剧往根源里挖我们挖出更加深沉的悲哀。真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联系实际,讲兵马踊发现者杨志发的辛酸荒唐的故事)
悲喜交替为虫所逼(成名)
附板书
人化异类为虫所困(成子)
祸不单行的促织
人
竭尽所能为虫所牵(成妻)
小虫好事少年的促织吃
成子魂化的促织
作者邮箱:liuliu2080@
[《促织》教学实录(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篇三
1.了解在水边玩耍的危险。
2.知道在没有成人陪伴的时候不靠近水深的地方,不到危险的地方玩水。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学资源:
(1)有水的地方:湖边、河边、海边、游泳池等场景一组;
(2)故事《小猫咪咪落水记》。
2.相关多媒体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资源《水中游玩要当心》。
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喜欢玩水吗?
幼: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玩水,你们有没有去过这些地方?
教师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水的地方(湖边、河边、海边、游泳池等)。
师:谁陪你们去的?你们是怎么玩的?(学生回答)
基本部分
1.师:小猫咪咪也很喜欢去这些地方玩耍。(教师出示小猫咪咪的图片)但是呢,小猫咪咪在水边发生了一件事,让小猫咪咪再也不敢独自去水边玩水了,是什么事呢?请听故事。
教师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2):故事《小猫咪咪落水记》。
小结:水边虽然很好玩,但是水边又湿又滑,很容易发生危险。没有大人在身边,小朋友不能独自到水边玩耍。
2.互动讨论:他们的做法对不对。
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或阅读故事《水中游玩要当心》。提问:他们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1)在公园的中心湖:爸爸妈妈带淘淘划船,淘淘趴在船舷上,使劲够湖里的水草,船都被他压歪了。
(2)小河边:当当一个人挽着裤腿在捉鱼,晴晴站在窄窄的河沿上两手伸开在玩走平衡木的游戏。
(3)大海中:兵兵不顾妈妈呼喊,自己去追赶被海浪卷走的皮球;莉莉在爸爸妈妈的保护下跳海浪。
(4)游泳池里:婷婷在妈妈的帮助下,带着游泳圈玩水;丁丁站在游泳池边模仿运动员跳水。
小结:在水中玩耍,一定不能远离大人,要避免做危险的动作。
结束部分:完成学生学习资源的操作练习。
活动延伸
请家长与学生一起阅读学生学习资源,带领孩子到水边玩耍时及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反思:
夏季来临,下水游泳、嬉水成了孩子和大人们又一件有趣的活动,但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却是最令人担忧的。为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预防孩子溺水事故的发生,我们开展了“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首先,让孩子们观看防溺水安全教育片,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了解一些预防溺水的安全注意事项:不单独到池塘边、河边或田间水沟玩水、嬉戏,不独自和同伴去河边游泳,当发生同伴溺水危险事故时及时向附近的大人求救,不得自行组织救助等。其次,老师通过讲事例、齐讨论的形式,传授孩子一些自防自救的知识,深化防溺水安全教育,使孩子掌握自防自救知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本班级很多小朋友放假都会回乡下老家,乡下很多的小河和小池塘,所以关于防溺水的教育尤其重要,在课堂上,我们在讨论真实事例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感受到溺水的严重性,但是对溺水的概念又很模糊,不理解。很多学生在讨论中都透露出自己曾经有过在小河边或者池塘玩水游泳的经历,但是却从不了解其危险性,只当做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来看待。而且这跟家庭教育关系比较大,很多家长注重这方面安全教育的孩子也会知道去小河池塘游泳有危险,如果要游泳要去正规的游泳馆,并在大人的陪同下带上安全防护设备。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都基本了解游泳需要注意的地方,哪些地方不能去游泳,以及游泳馆游泳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但是安全教育需要家园共育,还是需要家长的协助。
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篇四
教学目的
1、鉴赏小说风格独具的艺术魅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细腻的心理描写。
2、深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
3、归纳文言现象,把握文言词句的学习规律。
教学设想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实际,本篇的教学重点可放在对作品的情节发展,思想内涵及人物心理刻画的分析品评上。
关于蒲松龄作《聊斋志异》,古书有载:“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故笔法超绝。”《聊斋志异》全书十二卷,四百八十八篇,通过花妖鬼怪故事,人神鬼相杂、幽明相间的艺术画面,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罪恶,讽刺科举制的腐朽和弊端,歌颂男女青年的'纯真爱情,批判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作品继承和发扬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小说的艺术传统,既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又给人以现实主义的真实感。构思奇特,幻异曲折,跌宕多变,刻画细腻,文笔洗练。其思想和艺术成就,标志着我国文言短篇小说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地位。
高中语文课本所选的《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优秀篇章,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均达到很高的水平,可谓是文学精品。本文拟从情节、语言、人物三方面赏析其艺术魅力。
一、情节曲折,构思严谨
我国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因此形成的艺术传统是,非常注重故事的情节,善于营造跌宕起伏的曲折性和起承转合的完整性。
故事情节曲折,却构思严谨。纵观全文,起承转合,前呼后应,结构完整。关于起承转合,上面已经叙述过了。至于前呼后应,至少有两处照应非常好,一是故事起因于“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以“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为终,应了“解铃还需系铃人”的古话;二是成名始“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且家中“薄产累尽”,而终能“入邑庠”,且“田万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跷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可谓善有善报。
二、语言精炼,生动形象
”、“扑”、“掭”、“灌”、“视”等词,把成名捕虫的全过程描绘得纤细毕现,如在眼前。再如第七段:“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纥敌领。”这一段文字也通过“怒”、“奔”、“跃”、“张”、“伸”、“纥”等词,把斗虫过程当中促织的神态和动作写得细腻逼真。
文章在精炼处惜字如金,但在形象处却又泼墨如水,细致入微,生动感人。如第六段:“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作者非常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进行勾勒,描绘出人物亦怒亦悲亦愁的神态;又巧妙地借用景物衬托,以“茅舍无烟”(正衬)、“东曦既驾”(反衬)来表现成名夫妇“不复聊赖”的精神状态。
三、神态描写细致入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前面我已经讲过,我国古代小说十分注重情节性,甚至到了刻意的地步,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略显不足。但《促织》不但主人公形象刻画得很成功,就连次要人物也塑造得栩栩如生,确属独树一帜。本文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神态描写。
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手拿红花)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红花)它有什么用?(生回答)怎样才能得到红花呢?(生回答)对,只要表现好你们就能得到它,今天老师带了很多红花过来呢!你们有信心赢得它们吗?(有)
二、趣味导入:
学生:他们在夸对方“真棒!”
学生:他们为什么称赞别人?他们怎样称赞别人?
老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老师:打开书,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开始吧!
生自读。
2、认读生字
老师:同学们读的可真认真!请同学们把你预习时找出的生字再大声读几遍,并且组一组词。
生读。
老师:你指我读,请同桌互相检查一下字和词,如果你的同桌会读了,就称赞一下他,如果他读得不好,请你帮帮他。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老师:有多少同学得到了称赞?老师也来考考你们,有信心赢得老师的称赞吗?
(课件出示生字)奇读。
老师:去掉它们的拼音你们还会读吗?是吗?双轨小火车……(开火车读)
老师:同学们的火车开的真是棒,有一个多音字好朋友急着和大家见面呢!(出示课件)你认识它吗?谁来组个词。这个字的两个音藏在了课文里,同学们赶紧把它们找出来吧!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指名读)读的不错,一起来一遍。(齐读)同学们学习劲头这么足,小刺猬要奖励每列火车一个又大有红的苹果!高兴吗?欢呼一下吧!
四、学习课文
1、学习1--4段
老师:生字认识了,同桌比一比,谁的课文读的好!
(生自读课文)。
老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他们为什么相互称赞?(生回答)它们是怎样称赞的?让我们用“--”画出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用“﹋﹋”画出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指名读)找得对不对?(出示课件)谁能读得更好?(再指名读,齐读)
老师:小刺猬称赞小獾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
学生:清晨。
老师:我们一起来读第一段。(齐读)
老师:(指名)你来读一下第二段。
老师:你们觉得小獾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学生:我觉得它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
学生:我觉得它很能干!
……
老师:说的不错,女生一起来读一遍,看谁能读出小獾的能干来。(女生齐读)
老师:小刺猬也很欣赏小獾的能干,老师请两个同学来读他们的对话,谁有信心读好?(指名)剩下的同学我们来读作者的话。(角色读)读得不错,谁有信心超过他们?(再读)
老师:同学们合作的真不错,小刺猬夸小獾做的板凳“一个比一个好“(课件出示句型)你能学着他来夸夸市场上的水果吗?你会夸夸同学们的识字报吗?你还会怎样说?(指名回答)
2、学习5--10段
老师:同学们真聪明!到了傍晚小刺猬和小獾又见面了。(指名)我们齐读下一段。
老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同学们想自己读还是仍然分角色读?
学生:分角色读!
老师指名进行分角色读。
老师:小刺猬“看了看”板凳,小獾“闻了闻”苹果,(出示句型)你会怎样说?(生回答)
老师:同学们真聪明,为自己的能干加油!(ye!)
老师:刚才听同学们读得这么有意思,老师也非常想加入你们,欢迎吗?
学生:欢迎!
(女生读小刺猬的说话,男生读小獾说的话,老师独坐着说的话。)
五、拓展延伸
老师:和大家合作的真愉快!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两个好朋友可爱吗?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呢?(指名回答)
六、总结
有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有了(生接“信心”,老师板书。),有了小獾的称赞,小刺猬消除了(生接“疲劳”,老师板书。)是啊!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哪怕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都会带给别人幸福和快乐,让我们以后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对别人多一份夸赞,让每个人都生活在爱里面好吗?(放音乐结束学习。)
板书:
18、称赞
有了信心消除疲劳
[《称赞》课堂实录(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篇六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准确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一课时
导言:同学们,第二十八届奥林匹克运会已经胜利闭幕,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吧,那谁来说一说它给你最深印象的是什么?(同学发言)那谁又能非常准确而全面的说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精神呢?那好,我们一起来学习奥林匹克之父、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写的《体育颂》这篇课文。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找出值得留心的字词。
1、易读错的字板书并注音:
欢娱塑造匀称协调诡计矫正畸形桂冠
警惕较量堕落卑鄙逾越灰蒙蒙
2、根据语境理解词义:
容光焕发绞缢猝然晨曦
二、分析课文:
1、体感知文章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高歌了体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
2、这是一篇赞美体育精神的散文,全篇由9个自然段构成,每段都由“啊,体育”开篇,使文章浑然一体,看似不可分割,可是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并不相同,下面同学们根据段落之间的关系给这篇文章划分段落,并说说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段:(1、2自然段)赞颂了体育的力与美。
第二段:(3-6自然段)赞美体育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第三段:(7-9自然段)赞美了体育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作业:结合你平时对体坛的了解,为文章第3、4、5、6自然段所表达的意思,补上相关例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1、听写生字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讨论:文章的三个部分能否颠倒顺序。
不能。因为三个部分由表及里地弘扬了体育对人体的作用,即赋予人体以力量和美丽,使生命绽放光华。
三、阅读文章第二自然段,“两者和谐统一”一句中“两者”指什么?
(力与美)
四、交流学生所查相关资料,深切感受体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
五、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并有感情的朗读。
六、比较阅读《手拉手》。
1、看一看这首歌词颂扬了怎样的奥运精神。
(友谊、团结、参与、公平竞争)
2、两篇文章的风格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结构工整严谨;语言简洁而热情洋溢,读了让人振奋而昂扬)
七、总结:文章通过热情洋溢的文字,讴歌了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使人们树立正义、勇敢、荣誉、快乐的精神观念。
[体育颂教案教学设计]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5篇《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教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教案100例》,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篇七
《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
河南省南阳市二中郭成杰473055
师:今天我们学习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谁知道冯友兰是什么人?
生无言。
师:冯友兰是当代数一数二的哲学大家。是我们南阳人,他出生在南阳市唐河县祁仪乡,他和他弟弟妹妹,都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称为“冯氏三兄妹”。这么亲近的名人,我们为什么不知道?这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们对哲学非常陌生,我们所接触的哲学只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它是我们的官方哲学。相比之下,冯友兰只是民间哲学。现在改革开放程度深入到哲学了,我们才能够接触到像冯友兰这样的哲学家。
师:闲言少叙,书归正传。考虑第一个问题:冯友兰认为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师:第二个问题:冯友兰认为精神境界可分为几种?都是什么?它们的关系是什么?
生:冯友兰认为人的精神境界可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它们的关系是依次从低到高。
师:第三个问题:各种境界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生:是觉解的不同。
师:“觉解”的意义是?
生:觉解的意义是人对自己做的事情的了解,并且从而使他做事情有了意义。
师:冯友兰把他的四种人生境界分为两个层次,怎么分的?这么分的依据是什么?
生: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第一层次,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是第二层次。划分的依据是前者人们现在就是的,后者是人应该成为的。前者是现实,后者是理想与追求。
师:关于课文的内容,问最后一个问题:什么是出世?什么是入世?
生:入世是积极投身到社会中,出世就应该是超脱人世,看破红尘吧。
师:《人生的`境界》这篇文章阅读理解并不难。但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冯友兰说哲学的任务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如何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按理说,他应该给我们举一些例子,可是他在文章中却没有理论联系实际地举例说明。这是本文的一个缺陷。我们现在自己尝试着举些例子思考一下。
先考虑自然境界:处于自然境界的人的特点是什么。
生:他对他所做的事情没有觉解,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者习惯去做。
师: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生:鸡活着,吃饱了生蛋。它对自己的生活意义并无觉解。如果有了觉解,知道自己生蛋要被人吃掉,或者自己长肥了要被人吃掉,它一定会忧愁而死,或者减肥也行。(学生大笑)
生:一些同学沉溺于网络,他们因上网过多而习惯性地上瘾,知道不对也管不了自己,这一类同学算是自然境界的人吧。还有些同学,一听到上课铃声就犯困,应该也是。
师:这位同学能够就眼前事为例,联系实际的能力的很强。准确地讲,他所说这些同学应该就是没有或者较少“觉解”:他们没有理想,或者是有理想但是他们的理想只是“放在肚里想想”的理想,也就是说他们没有为理想奋斗。他们的日子就过得没有价值。
生:功利境界。
师:为什么这么肯定?
生:因为这表明他做事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符合功利境界的人的特征。
生:(一部分)道德境界。
生:(一部分)功利境界。
生:(齐声)功利境界。
师:总结一下功利境界的两种情况。
生:一是利己利人,一是只有利己。功利境界的特点就是利己,但是排斥利人。
师:现在我们看冯友兰提出的道德境界的标准是--
生: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做事是“正其义不谋其利”。
师:举个例子。
生:雷锋。
生:文天祥、苏武。
生:林则徐应该也是。
师:陶渊明怎么看?
生:陶渊明?
生:鲁智深。
师:我们看看他是什么境界的人。
生:道德境界。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专杀坏蛋。“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他是个好人,所以应该是道德境界的人。
师:我的看法和你不一样。我认为老鲁(学生大笑)是天地境界的人。他是一个真正“替天行道”的人。所以,他是天地境界的人。
生:(小声提醒)老师,“替天行道”的口号是宋江提的。
师:确实,这位同学看书很细心,记忆很准确。然而,宋江的“替天行道”有个附带条件,就是“忠义双全”。有了“忠”字,他的“替天行道”中的“天”,就变成了“天子”。这也是他投降的原因。这说明宋江正是道德境界的人,他的道德就封建忠义道德。
鲁智深杀的都是坏蛋。还有一个人不分好坏一齐杀的,那是谁?他是什么境界的人?
生:李逵。他是不分青红皂白,乱杀一气。是不是自然境界的人啊?
师:为杀人而杀人。在这一点上,李逵应该是自然境界的人。
我们想一下,梁山英雄中有没有功利境界的人?
生:多了。吴用、晁盖等抢夺生辰纲。武松为报仇杀人也是。他们都有功利目的。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有什么特征。
生:他是宇宙的一员,自觉地为宇宙的利益做各种事情。
师:我们现在看鲁智深符合不符合这一标准。鲁智深这一形象做事遵从一个标准:“路见不平,拨刀相助”。有人曾经说鲁智深傻,他总是为和自己本不相干的事情不平结果弄得越来越狼狈:一开始为不相识的卖唱父女而打死郑屠户,军官做不成,只好作和尚;后来又为林冲惹怒了高太尉,和尚也做不成,只好做土匪。其实,之所以我们觉得他傻,是因为我们是从功利的角度为他“着想”的;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鲁智深却是一个“智谋深远”的人,所以作者安排他最后成了正果。
生:鼓掌。
师:我们能不能通过今天所学再睁大眼睛看看我们现在的世界呢?布置一道作业题:从冯友兰的四种境界看反恐的布什和提倡“和谐”发展的胡锦涛。下课!
附参考答案:布什提倡单边主义,以“反恐”为口号推动单边主义,一切从维护美国霸权利益出发,是功利主义,所以越来越不得世界各国的人心。胡锦涛提倡世界和谐发展,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符合所有人的利益,符合天地间至大的规律,自然的理想状态是和谐,人类的理想状态也是和谐,所以这是天地境界。境界的不同,正是中美两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发生变化的内因所在。
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篇八
《三峡》课堂实录
教师:上课!
班长:起立
教师: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教师:同学们,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有许多美不胜收的景色,其中,三峡像一颗瑰丽的明珠熠熠地闪烁着光芒。三峡美景,无限风光。三峡,以她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厚的历史沉淀,成为长江文明的华彩乐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个神奇的世界,共同领略这无与伦比的自然美景。
学生1:这是一篇写景的文言文,有许多优美的语句,所以我认为应该能够流利的诵读这篇文章。
(教师出示目标1)
学生2:能够通过一些优美的语句感受出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比如说对三峡美丽的自然风光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师出示目标2)
学生3:学习文言文首先应该先明白写了什么,所以我认为第一要做的是能够准确流利地翻译全文。
(教师出示目标3)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篇文章我们应该掌握的内容。
(教师用幻灯片的方式出示本文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领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美。
教师:有了目标,老师就要引领同学们进入这个神奇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从课文中领略三峡的美。
首先老师来朗读这篇课文,请同学们小声地和老师一起来读,注意划出拿不准的字词,我们一起来订正。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跟读。)
教师:这篇文章文质兼美,通过朗读可以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请同学们看一看有没有仍然感到困惑的字音,(稍作停顿,环视全场),如果没有,就请同学们和着音乐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
(学生配乐自由朗读。)
教师:同学们读得不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大声朗读这篇课文。
(学生配乐齐读)
教师:通过朗读,老师可以感受到同学们对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相信在我们疏通了文意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后,朗读会更加精彩。
学生1:要读准字音,该停顿的地方要做适当停顿
学生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言散文,在朗读时要用一种舒缓的语气,要读出文言文的意思来
学生3:我认为不能只用语气,就是刚才那位同学说的舒缓的语气,因为第二段写的是水流的很快的意思,在读的时候要用一种急促激昂的语气。
教师:同学们讲的很好,在朗读文言文的时候注意了读准字音,恰当停顿,而且还能够根据文意将自己的感情渗透在其中,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我相信同学们注意了这些问题后朗读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的。下面哪一位同学愿意为我们朗读一下第一、二自然段,展示一下他的朗读的风采。
(学生举手,和着音乐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师:读得的确不错,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两段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写了三峡的山和水。
教师:能否再确切地说出是什么时候的水?
学生:夏季的江水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参照书下的注释看一看这两段具体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结合书下注释逐句翻译这两段内容,为学生做示范)
教师:刚才我们将第一、二自然段进行了翻译,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这两段中还有哪些词语的解释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解答。
学生:“嶂”解释为“屏障”还是“峭壁”?
教师:在古汉语中,“嶂”意为“直立像屏障的山峰,高险的山”,所以可以解释为“峭壁”。
教师:如果没有其他问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两段中我们应该强调一下这几个词的意义。
(教师板书“阙”“曦”“奔”)
教师:“阙”,这是一个通假字,学习通假字,我们的原则是通哪一个字就发哪一个字的音,解释这个字的意义。“曦”,这个字原意是“日光”,在这里解释为“太阳”,它的词义发生了变化,所以应着重指出。“奔”,“奔”原来的“奔跑”的意思,在这里解释为飞奔的马,词性由原来的动词变成了名词,这种词类活用的现象在文言文中比较普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教师:疏通了这两段文字,想同学们想一想朗读这两段文字应带有怎样的感情?(稍作停顿)我们再一起来大声朗读这两段文字。
(学生和着音乐朗读第一、二两段。)
教师:疏通了文意,同学们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翻译课文的第三、四两段。翻译文言文我们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教师出示自学文言文要求:)
教师出示自学文言文要求:
读一读
想一想
看一看
议一议
说一说
评一评
教师:翻译文言文时,我们要做到“读一读这篇课文,想一想其中的意思,看一看书下的注释,议一议你认为的难点,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评一评他人的翻译”,好,按照要求,同学们试着翻译一下三、四两段,有问题,可以四人小组讨论解决。
(学生按照要求自学第三、四段内容。教师巡视,对学生自学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推选出一位同学,依次完成第三、四段的翻译。)
学生1:在这两段中出现了两个“清”字,根据书下的注释,它们的解释也不相同,“回清倒影”中的“清”是”清波”的意思,是名词;“清荣峻茂”中的“清”是“水清”的意思,是个动词,它们的区别很明显。
学生2:我认为“绝”这个字也很重要,全文共出现了3次,“沿溯阻绝”的“绝”,“绝多生怪柏”的“绝”,“哀转久绝”的“绝”,这三个“绝”的含义是不同的,理解这三个“绝”字的含义,这三个句子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老师:你能不能辨析一下这三个“绝”字的含义?
学生2:可以。第一个“绝”是“断绝”的意思;第二个“绝”是“极”的意思;第三个“绝”是“消失”的意思。
教师:很好,正如这个同学所说的,理解了这三个“绝”的含义,与它们相关的三个句子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学生3:“属引”二字也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属”在文章中是“连接”的意思,让我想起《核舟记》里的“神情与苏黄不属”的“属”,它的解释为“相似、类似”的意思,“引”解释为“延长”,在《陈太丘与友期》中,有一句“下车引之”,这句中的“引”是“拉”的意思,我们应该能准确地辨析这些词的含义。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学习文言文,我们要注意积累文言词语,注意各种语言现象,这样就能提高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教师点评: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理解不错,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朗读一下这篇文章,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学生随着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三峡美景已经深深印入了我们心中,现在让我们一起思考: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2、这些景观具有怎样的特点?找出能够表现出这种特点的语句。
学生1:这篇文章抓住山和水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学生2:山写出了高峻、连绵;水突出了湍急
学生3:对水的描写是分季节来写的,夏天的水是湍急的,春冬季节的水是清澈的.
学生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以看出山的连绵
学生5:”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出了山的高大险峻
学生6:”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通过一个事例,写出了夏水的湍急.
学生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这些词语强调了春天和冬天的水的清澈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出示一组图片,有关三峡山水风光,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觉.)
教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郦道元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冬天,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地淋漓尽致,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学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与课文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相对应;“两岸猿声啼不住”与课文中“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哀转久绝”相对应。
教师:理解得很好,其实描写三峡的作品还有许多,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教师出示投影,)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杜甫《白帝》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徊。
--杜甫《登高》
(学生齐读这两句诗,体会其中的感情)
同学们,在这堂课上,我们感受了美、领略了美,我们还应学会讴歌美、赞颂美,课后,我们做一个开心小练笔:根据你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和你搜集到的有关三峡的资料,写一篇《我心中的三峡》,或者根据你学到的郦道元描写三峡美景的手法,写一篇《青岛秋色》。教师:
板书:三峡
郦道元
阙奔山连绵、高峻
湍清三峡
绝属水湍急、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