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工作计划(模板9篇)
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在面对变化和不确定性时进行调整和修正。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计划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一
新的学期,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围绕教研中心和学校“集体教研”、“学案导学”、“习惯培养”三项重点工作进行,在继续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关注学生成长,促进 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发挥集体教研的优势,抓好学生习惯培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此,在总结上一学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学工作要求,制订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任教初一(1)、(2)班,共约90多名学生。初一是起始阶段年级,最大特点是:好动,好讲,比较浮夸。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对新学科会有较浓的兴趣。但初一学生的特点又使得他们可能管不住自己,上课只是听听而已,他们的 记忆力、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综合归纳能力更是欠缺,况且还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课不认真听,学习欠积极不主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行为习惯成为新学期的常规工作,而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成为今后教学工作的重点。
教学计划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中国历史》第一册,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的'内容: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阐述了从我国的 远古居民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朝代的更替,掌握不同历史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在教学中,正确运用课本中的史料、图片,课本中的动脑筋问题,活动与探究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日常检测,加强学生归纳问题、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训练。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使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的方法,学会正确表述历史。充分利用“我的三分钟我展示”,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目标:在教学中,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还应充分利用历史课堂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青铜文明,使学生懂得中国 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不同朝代的历史发展概况,认识到杰出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孝文帝等对历史发展所起到地推动作用。通过不同时期文化成就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技史的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古代科学家、文学家们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好学、脚踏实 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点: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铜文明;秦的统一和灭亡;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晋的建立;不同时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主要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2、教学进度
严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进度表进行。
3、具体措施
(5)重视集体的力量,积极参加集体教研活动,开展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优势,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对学生的培养计划
1、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主要措施:利用历史课的优势,引导学生探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的优秀品质,
对 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协助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经常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发展动向,及时将学生不良行为加以改正;与所有教师一起,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引领学生沿着健康轨道发展;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以取得家长对教育的支持。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二
本学期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教学及进行第二、三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加强专题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第三轮复习(高考之前),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二、学情分析
本届文科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每星期进度平均为6个课时左右,授课时间为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选修、《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
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四、总体措施
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就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2.认真搞好试卷评讲课。针对高三后一阶段训练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功效关系极大。每次训练做到有练必批、有练必评。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命题的意图,明确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评讲后的追踪训练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切实提高综合训练的效率。
3.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难题、偏题要放弃。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5.最后阶段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线索基本结论以及阶段性特征。回归课本,注重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6.掌握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知识模块,多角度思维,强化知识的迁移能力。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三
教好中国历史很重要,所以这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是这样的:
1、要求学生了解从鸦片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段历史事件。
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七个单元,叙述从鸦片战争代到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历史,共需22课,每课教学1课时,复习课需要2课时。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几点: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三、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学生从初一升入初二,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四
本册书主要继续讲述中国古代史自隋唐到清朝前期的知识,主要内容有: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第2课,“贞观之治”;第3课,“开元盛世”,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第5课,“和同为一家”;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课,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第18课,君主集权的强化;第19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21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23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1、通过历史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使学生能够掌握本册书的基础知识,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概念。
2、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等方法培养学生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渗透思想教育,以达到本学科思想教育的要求。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1、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注重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通过利用各种资源寻找历史,培养学生观察、考证能力。避免死记硬背,以减轻学生负担。
2、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通过对有关历史知识的收集、整理,重新组织这些信息,提高分析、比较、归纳和综合能力。
3、注重多层次、多方位地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通过深入了解身边的历史,进一步拓宽课本知识。
4、进行丰富多采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通过了解祖国的古文化成就、历史文化名人、英雄人物和事迹等,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5、教学手段多样化,经常使用电教手段、挂图等。
1、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贞观之治与女皇武则天、盛世经济的繁荣、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及作用、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2、李春和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光耀千古的诗坛、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3、契丹的兴起及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和岳飞抗金、南方商业的繁荣、宋朝社会生活的几个重要方面。
5、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6、君主集权的强化、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班禅和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7、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8、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历史课是一门渗透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要从以前一味地强调课本知识中解脱出来,在讲解课本内容的'同时,要适当地渗透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图画、地图、表格、文献资料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努力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8课时
总结复习检测 2课时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6课时
小结复习检测 2课时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8课时
小结复习检测 2课时
剩下时间期末总复习,准备期终考试。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五
历史组教研活动调整更新以完成新形势下的转型。其间调整更新指的是调整我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更新资源库;转型指的是借助大数据分析和网络资源推进教学研究活动。
1、以潘孝远老师的专题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晒课优课活动为切入口,借助学案,探索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
2、严格落实教学常规。围绕课堂抓常规,并推陈出新,做好晒课优课活动,力争体现教研组的学科教学和校本课程的特色。
3、抓好集体备课,特别是学案的编制,结构和知识点要“基于学情”,做到精简易懂好用。
4、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提升学科能力的开发,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一)狠抓教学质量,坚持不懈、深入细致地抓好教学常规
1、强化集体备课
本学期历史组的集体备课将按照规定时间和地点(高一历史集体备课定在周五上午第5节,地点:2号楼305办公室;高二备课组活动时间:高二周四上午第4节。地点:1号楼401办公室),实行“中心发言人”的集体备课制,达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同时也促进备课组整体教学实力的增强。
2、狠抓课堂
(1)严格课堂管理,认识到位,并常抓不懈。
(2)努力创建高效课堂,以教案、学案为依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探索适合本学科不同年段的课堂教学模式。小考、学案(自制的或教辅资料的`)、教材整合、课件运用、辅助资料选用、习题讲评等环节如何有效衔接,达到课堂的高效,仍需探索并反思总结形成较成型的模式。
(4)课堂小结要追求高浓度,简洁精练,达到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升华。
(5)搞好期中期末,大型考试,做好批改与试卷讲评、试卷分析。
3、继续实施分层次的教学和管理
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对两头学生的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继续坚持课前小考并积极倡导全组教师能充分利用课后时间主动下班辅导,并将其作为一种自觉行为,长期坚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二)贯彻落实学校常规计划,完成以下计划要求:
1、备课组长每周上传学案、试题,保证质量。
2、每堂课前有小考,5分钟左右,及时反馈检查提高教学质量。
3、高一教师要多方参加教研,吸收外来先进经验,搞好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开好选修课,做好学分认定,加深拓展延伸。
(三)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和增强科研意识。
全组教师要积极研究xxxx年高考历史试题和反思高考命题趋势及备考方向;积极参加市教育学院组织的教研活动,并在组内交流;积极参加学校定期举行教学讲座和教研活动,互相学习和借鉴,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组内教师要增强科研意识。
(主题教研:如何拓展教师专业知识与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17
6月22日—6月28日
第八次教研组活动(做好期末复习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对教研工作进行总结)
18
6月29日—7月5日
第九次备课组活动(各备课组工作情况总结)
19
7月6日—7月12日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六
今学期,以学校各项工作计划为指导,以”为指针,以提高学生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重视双基教育和能力培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强化基础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突出优生优培;强化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研究和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今年初一学生情况极为复杂,学生差异性大,学生层次多样化,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历史兴趣。其次由于部分学生年龄小,基础不一样,理解、记忆能力相对较差,对历史课学习有一定的困难。我所任教的2个班级包括5、6班,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特别注重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历史课的重要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学习奠基。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介绍了在中国古代史的大部分内容,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一定的失误,在整个初中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确学习和全面认识中国的国情,显得更为重要。
成绩目标:
提高a等率,消灭c等率。
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历史七年级上所讲述的重要历史年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线索,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能力达成目标: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想象的能力。
情感教育目标:
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情感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历史人物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学习他们的报国热情和优良品德;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加大教科研力度,今学期,历史教学要抓住新课改这个龙头,大胆进行课堂改革,以”为突破口,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电教手段的利用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深入进行课题研究,以《三四五环高效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为课题,推动教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1.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2.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认真备课,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
4.借鉴和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5.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大课堂容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在指导学生们制历史工具的同时,穿插环保教育,对比古今工业给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要把环境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8.依据学生个性实施因材施教。注意对优秀生培养,定准目标,定期辅导,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更好发展。同时做好绩差生的转化工作。
9.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努力做到整体优化。
10.落实听课、评课制度,按时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周次
内容
周次
内容
1
p1----p18
11
放假
2
p19----p30
12
p87----p100
3
p31----p41
13
p101----p110
4
单元测试
14
p111----p122
5
p43----p51
15
p123----p132
单元测试
6
p52----p61
16
p133----p144
7
p67----p86
17
p145----p147
单元测试
8
单元测试
18
总复习
9
复习
19
期末考试
10
期中考试
20
总结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七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未来人才的培养。新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二班主任。
初二班在过去的三学期里,团结一致,奋发拼搏,取得了比较优秀的成绩。但我知道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缺点。例如,宿舍卫生较差,部分学生自律性不够,还有部分学生成绩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为了进一步提高班级成绩。特制定新学期班级工作计划如下。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处理好教育教学的本质问题,明白育人的真正目的是培养正直、善良、智慧、健康的青年,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的青年,培养具有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奋发拼搏精神的青年,培养具有五心(忠心祖国、爱心社会、诚心朋友、孝心父母、信心自己)的青年。学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不仅要完成升学任务,我们还要塑造学生的人格;不仅要对现在负责,还要对将来负责。中学教育的学生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后继教育仍有很多。所以,我们应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描绘未来生好的美好蓝图。所以,我们对待学生不仅要注重成绩,更要注重他们的思想品质;不仅要注重能力的提高,还要注重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所以,我们对待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应该倾注真情,而不能予以歧视或忽视。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言传是身教的基本方式,身教是言传的有效手段。在我们耳边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语“老师自己都做不到,还要求我做!”可见,我们的言行对学生有多大影响。所以,当我们要求学生做到时,我们自己应该首先做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妨在学生面前坦然自己的缺点和优点,用我们的真诚去唤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当然,我们作为班主任应该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汲取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注重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以身作则,一视同仁,让学生信服,增强自己的亲和力,使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持久而深远。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感情,有自己的道德标准。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不妨经常换位思考一下。学生犯错时,抚摩一下他的头发;心情沮丧时,拍拍他的肩膀,这些无声的肢体语言有时候可能要比批评的话语更能催人改正,激人奋进。孩子思想出轨时,我们予以正确的引导,可能要比劈头盖脸、不分青红皂白的乱批一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理解。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八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我们传承的文明是一门综合性的文科教材,本册教材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是: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学习对推动发展有用的知识;改变单科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综合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重的评价机制,这些理念是本册教材的重要指导。
《我们传承的文明》(下)是以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以中国近代史发展为主线,认识人类物质文明,通过中外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人物事件,制度将学生需要了解的历史观念蕴含于叙述中。我们传承的文明描述的是作为动态发展过程的社会,内容目标的史实为基础,通过若干主题—工业文明的来临。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走向现代世界等进行整合。将历史内容有机的溶入有利于历史的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新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大量图片、地图、阅读卡及一些问题能充分体现本学科的发展动态。改变以“叙述式”课文为主的表达方式,向学生呈现世界新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工业革命的发展情况,世界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以来中国面临的危机,社会的变革和新中国的诞生。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这门课程对课程资源的要求较高,要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不仅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还要尽可以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本课程资源提倡课程资源多元化,课程资源包括:
文字资源:图书、报纸、照片、地图、图表
音像资源: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各类教育软件
人口资源:学生及其家庭成员、教师、社会人士
经历了一年半的历社学习,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针对本册教材的内容及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教学方法,适当安排课堂活动,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摆脱以课本为中心的制约。教学中积极拓展思路,善于设计问题,教给学生思路。通过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获取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转变。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单元:
第五单元共十五课时
第六单元共十二课时
第七单元共十八课时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九
初一共有学生近250人,从上学期的历史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同学的历史学习成绩较好,能按教材和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积极跟教师配合,学习积极性较高,历史学习气氛较浓厚。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包括原有的基础差异,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学习主动性等原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存有很大差异。一部分同学自学能力强,历史基本功底高,上课听讲认真,理解能力强,历史学习兴趣高,学习成绩优秀,如双语班的大部分同学。他们约占总学生数的54%。大部分同学基础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有较好的理解能力;但是,个别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需老师勤督促,严要求,多鼓励,促其上进。如一班的部分男学生和个别女生,他们约占总人数的16%。还有18%左右的同学上课听讲不认真,不能主动的去学习,自读、历史知识迁移、综合拓展能力、学习习惯还未养成,作业书写潦草,不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更需要老师的精心辅导。
历史科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和思想性艺术性的特点,所以要通过识记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根据学生的特点,加大快乐高效课堂建设,注重因材施教,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都有所发展。
1、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继续要求学生认识学习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以及封建社会的衰落,有三个单元着重培养自读、综合概括的能力。第二册历史分三个单元,每个单元5至6课,按照教材反映的相关内容进行编排。单元内容的顺序是: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古代主要朝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全册中,教读课文23课,每单元一般用5至6课时。课文前面有预习提示,后面有练习。预习提示或者提供背景材料,或者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2、基础知识内容:
(1)、隋唐科举制度、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和朝代文化。
(2)、识记重要历史人物、时间、地点、历史概念、历史现象,了解重要人物作品。
(3)、识记重要地图、进行材料解析。
(4)、掌握重要的简答题。
(5)、掌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线索。
3、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的内容:
(1)、着重培养比较、综合、归类和概括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2)、着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迁移能力和历史材料的鉴别能力,提高对历史问题的概括、分析能力。
(3)、整合课标考查重点内容。
4、思想教育内容:
在教学中,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总之,历史教学应贯彻文道合一的精神,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5、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1)、课文重要历史人物、时间、地点、历史概念、历史现象,提高认识、记忆能力;难点是概括、表达能力的培养。
(2)、能力训练中的重、难点是历史知识的归类、概括、分析能力,教材内容的理解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3)、基础知识教授中的重、难点是不同历史阶段民族及对外关系、朝代重大政治事件、经济及文化。
1、认知目标:
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识记历史知识。
2、情感目标:
在教学中,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总之,历史教学应贯彻文道合一的精神,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3、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材料解析的能力,学习课文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提高历史学习兴趣。
4、学习教育目标:
(1)、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选择,主动实践、主动发展,并能把书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结合起来,做到新信息、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与发展,改进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阅读文章,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加强材料解析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以素质教育、快乐高效为核心,认真学习课堂教学评估方案,精研课标、教材,努力做好业务,即理论学习。
2、用综合、创新的眼光审视教材,改进教学内容,引进教学信息,全面改革授课方式,打破教材原有的体系,整理知识点,以学生为中心。
3、认真研究学生。从教学内容的改进出发,研究学生认知心理,研究教法、学法,培养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能力。
4、广泛涉取信息,拓宽知识面,搜集大量新闻信息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做到各学科的知识综合,扩大阅读面。
5、认真备课,加强集体备课,着力进行备课形式、内容格式的改革,力求项目齐全,有质有量,且富有创新。
6、认真搞好教研教改,充分利用阅读课,增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兴趣小组,加强学法指导,做好优生有培核查生转化工作。
7、在教研教改方面,突出重点,保证时间,发扬探索精神,不断总结经验,力争有所成效。
8、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在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9、历史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历史素养的整体提高。
10、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1、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历史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12、重视创设历史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历史实践的机会。
1、课题:历史“自学研讨式”创新实验与研究
2、课题:快乐高效课堂教学实验与研究
3、教改实验措施:
(1)、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改革授课形式、方法,改良作业设置及考试内容、方法。
(2)、采用导学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知识归类、综合拓展。
(3)、发动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面和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4)、多听课,学习他人之长,以他山之石,弥补自身不足。
周次单元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教学重点、难点
新授复习测试讲评
10期中考试期中考试
11|14第三单元明清经济与闭关政策明清文化
19|20综合复习与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