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陕西省导游词(通用14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陕西省导游词篇一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宝鸡市96公里。法门寺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山门,佛寺院的大门,由于佛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门”,一般是三门而立,中间大两边小,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故“山门”也称“三门”,也以山门做寺院的别称。如今的法门寺包括真身舍利塔、大雄宝殿、地宫以及法门寺博物馆(珍宝馆)等四大部分。
据专家考证,法门寺始建于北魏时期约公元499年前后,现寺内尚存的北魏千佛残碑就是立塔建寺后不久树立的。当时称“阿育王寺”(或“无尤王寺”)。隋朝时,改天下佛寺为道场,阿育王寺改为“成宝寺”。唐朝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它以皇家寺院落的显赫地位,以七次开塔迎请佛骨的盛大活动,对唐朝佛教、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初时,高祖李渊改名为“法门寺”。武德二年(619年),秦王李世民在这里度僧80名入住法门寺,宝昌寺僧人惠业为法门寺第一任住持。唐朝贞观年间,把阿育王塔改建为四级木塔。唐代宗大历三年(786年)改称“护国真身宝塔”。自贞观年间起,唐朝朝政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对法门寺进行扩建、重修工作,寺内殿堂楼阁越来越多,宝塔越来越宏丽,区域也越来越广,最后形成了有24个院落的宏大寺院。寺内僧尼由周魏时的五百多人发展到五千多人,是“三辅”之地规模最大的寺院。
法门寺佛光大道佛光大道全长1230米,宽108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是一条成佛之道,同时又是景区的景观主轴。
佛光大道分别设有经幢、菩萨,等景观,它是按佛教“五时判教”而设,我们将山门比喻为“此岸”(现世),佛光大道接引众生通过“五时判教”到达“彼岸”——合十舍利塔(佛国),这样一轮回即为一大度。同时佛教中讲究因缘所生法,大道内两侧的10尊菩萨是为佛之因,佛是为菩萨之果。在佛光大道上穿行,感受由菩萨之因到佛之果的成佛过程,二侧菩萨表一佛,佛在中间,佛即是我们自己,佛在我们心中。
位于佛光大道东侧的林荫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共由八组景观雕塑组成的佛陀圣迹,其主旨表现人间佛陀,人间佛教。此佛陀像非圣化之佛陀像,按不同的年龄做出不同的模样,体现佛陀由凡入圣的伟大精神;而西侧的林荫道中为您呈现的八组景观雕塑则为法界源流,其主旨接释迦涅磐后佛教的发扬光大,如汉传佛教净土宗、禅宗、中国八宗、藏传佛教、南传佛教等。
法门寺文化景区佛光阁法门寺佛光阁位于法门寺的新文化景区内,是西北地区唯一一座佛文化体验宾馆。按五星级标准投资兴建,拥有近200间客房。房间装饰典雅、别致,设备齐全,设计独特,禅修房中设有专门为参禅者打坐的禅台。讲经堂、禅茶室、素食餐厅、书吧等具有佛文化特色的设施一应俱全。
法门寺文化景区膳缘居佛光阁中设有素食餐厅与佛文化底蕴浓厚的五个独立包间,在这里您可以享受到专业大厨为您带来具有新意的特色佛家素食和我们无微不至的服务。法门寺十大之最:
一、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一个金骨和三个影骨),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二、法门寺地宫,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
三、地宫文物陈列方式,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唐代密宗之金胎合曼曼荼罗。
四、地宫27000多枚钱币中,13枚玳瑁开元通宝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绝无仅有的玳瑁币。
六、地宫中出土的双轮十二环大锡杖,长1.96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
七、地宫中发现的13件宫廷秘色瓷,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并有碑文证实的秘色瓷器。
八、地宫中发现的700多件丝织品,几乎囊括了有唐一代所有的丝绸品类和丝织工艺,堪称唐代丝绸的宝库,是唐代丝绸考古的空前大发现。
九、盛装第四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是世界上发现的制作最精美、层数最多、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
十、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鎏金银宝函,上面錾刻金刚界四十五尊造像曼荼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罗坛场。
2006年05月25日,法门寺遗址作为南北朝至清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陕西省导游词篇二
列位旅客:
中国有四大碑林,它们别离在陕西、山东、四川和两岸,而陕西省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以碑石之多、代价之高,名列四大碑林之首。倘若您是一位汗青、文学、绘画、镌刻、书法艺术喜爱者,来西安而没去旅行西安碑林博物馆,将会异常遗憾。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三学街15号,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成立起来的,是一座以西安碑林和古代石刻陈列为主,并举办综合陈列的汗青文化宝库。西安碑林,以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汗青,是我国保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别离陈列在6个碑廊、7座碑室、8个碑亭中。1961年西安碑林被国务院发布为第一批国度级重点文物掩护单元。下面,请各人随便地浏览一番碑林的艺术英华吧。
【文庙的汗青沿革】
列位旅客,前面已经说过,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日址上成立起来的,本日我们的游览也就首要分成两部门。此刻我们来到的是第一部门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旅行这里就像是寓目主戏前的序幕。
世界大大都地域都建有孔庙,局限最大的要算山东曲阜的那座了。我们眼前这座西安孔庙始建于宋徽宗赵信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由唐长安国子监旧址,也就是本日的西安市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移建于此,历经元、明、清各代,反复修葺,依然保存着其巍巍雄姿。各人已经看到博物馆门外南墙上,有两个苍劲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庙”,是由清末陕西闻名字画家刘晖所书。墙根下那几棵古槐有人说是唐朝末年所植,距今已有1100多年汗青,被称为太庙古槐,目前也按重要文化遗产加以掩护。
【三学街—孔庙大门—木牌楼】
横在各人眼前的这条路,叫三学街。三学街不长,却能激发怀古之幽思,常令旅客乐不思蜀。在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年间,西安府辖的长安和咸宁二县的学府,相继迁徙至文庙两侧,遂有一庙(孔庙)三学(咸宁学、府学、长安学)之称。三学街的称呼也就一向连续下未了。本日,这里已成为西安古文化艺术的齐集地之一,文房四宝、文物古玩一应俱全。
列位旅客,游完三学街后步入博物馆大门,向东南偏向望去,木牌楼、伴池、魁星楼等遥相呼应,组成一幅别具气魄威风凛凛的感人画面。只要稍加留意,各人就会发明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个不引人注目标特点,即对象开门。着实全国孔庙无正门。无论巨细,孔庙的整体构筑名堂都是坐北朝南,但不开南门,而开义路(东门)和礼门(西门)。世界全部孔庙都把塞门、泮门及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对称地排在一条中轴线上,由于孔子的职位被各朝代抬得很高,可以说是至高无尚。若开南门,即是不敬。
孔庙里建有一座怪异的木牌楼,远看就像高高的彩楼。它用12根红木柱支撑,三层棋形斗檐式木质布局,拔地而起,上面彩绘斑纹图案和二龙戏珠,是明代构筑,也叫太和元气坊。按其时规格制作法,原来应该把牌楼设在孔庙门外。这座牌楼是由华山庙迁建过来的,因为门外是城墙,选不出吻合的处所,便只好“屈就”在这里了。
【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两庑】
列位旅客,此刻我们已进入到碑林前院了。各人已经看到中间有座不大不小的水池。这不是一样平常的水池,“全国孔庙有泮池”指的就是它。所谓泮池,就是半圆形的池子。古代称学校为泮宫;到清代,中举称人泮,泮池以此而得名。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人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列位旅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蹊径,感觉一下秀才祭拜的仪俗。
好了,我们已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棂星门始建于元代。东门额刻有“德配天地”,西门额刻有“道冠古今”。棂与灵通用。灵星为星宿之名,是神话传说中取士之神。清代把棂星门由二门改为三门,中门书“文庙”二字,对象门稳固。
过棂星门后,人们便会发明孔庙里也有控马桩,只不外此处的拴马桩比平常见到的要大得多。着实,这是石柱型的华表,起仪卫和吉祥浸染。北京天安门前和山东曲阜庙的盘龙华表,代表了最高品级的华表,而西安碑林里的这对华表均为八棱形石柱,通高445厘米,周长163厘米,也是较引人注目标一景。
戴门位于棂星门以北,属于明代后多次翻建的古构筑物。这是古代孔庙陈列武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职员认识仪规和清算衣冠而设。
孔庙的两点,也叫对象庑,指正房扑面和两侧的小房子,是孔庙里不行穷乏的构筑之一,为祭把孔子七十二学生而设。
【大成殿的得名泉源—构筑汗青—魁星楼的兴衰】
列位旅客,此刻我们看到的是大成殿,这声名我们已经游到了孔庙正殿。“大成”取自《孟子·万章章句下》“孔子之谓大成,集大成者也”。其意思是孔子之知无不尽,而德无不全也。“犹作乐者,集众乐之小成,而为一大成也!”其意思为,孔夫子比如乐队批示,能把演奏的内容融为一体,酿成大型演奏,故称大成殿。
据有关史料记实,大成殿始于宋代。这里的大成殿为底式构筑,建筑于明代。其时殿前有一大型露台,周围有雕栏,东、南、西面有石级可踏步而上,南下中有云龙纹图案石雕,可和北京故宫太和殿前的石雕相媲美。痛惜,这样一座雄伟的构筑,在1959年9月13日下战书4时,毁于一场无情的雷电之火。
魁星,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二十八宿之一,主宰文章兴衰,俗称魁星。一样平常应试得第一名者为“魁首”或称“魁甲”,即指状元。旧时孔庙或学府中都要建筑魁星楼,以祭扫魁星,祈求功名顺遂。
这里的魁星楼,建于明神宗朱栩钓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原楼于清末民初因失修塌毁。公元1986年,党和当局据汗青资料,依原楼巨细、高度及形体重建了魁星楼。此楼建在城墙上,显得越发高峻宏伟。
【景云钟—七座碑亭】
我们穿过戟门,在东侧可以找到被称为全国奇物的景云钟。
陕西省导游词篇三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的皇家园林——华清池。这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历史悠久。华清池作为历代帝王的离宫别苑和游览胜地,已经有近3000年的历史了。相传周幽王曾在这里建造骊宫;秦始皇时砌石起宇,改名为“骊山汤”;盛唐时期的唐玄宗李隆基又加宫殿大加扩建,起名为“冬宫”。每年冬天十月李隆基带杨玉环来华清宫避寒,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回到都城长安。目前,华清宫占地面积130亩,仅相当于唐代的核心部分。按它的区域划分,大致可分为三个区:东边是沐浴区,西边的风景名胜区,南边是文物保护区。
大家现在所处的就是华清宫的风景名胜区。眼前的湖叫做“九龙湖”,为什么叫它九龙湖呢?大家看远处的长堤下有八条小龙,再往上看,还有一条老龙,关于这九条龙有一个传说,据说在大禹治水时期,关中发生了大旱,玉帝便派八条小龙为人间普降甘露。当旱情刚刚缓解后,众小龙贪玩,导致旱情再度加剧。玉帝一怒之下将八条小龙压在长堤之下,长堤两边各压晨旭亭和晚霞亭;将老龙压在龙吟榭下,让他监视着八条小龙终日口吐清泉,为民灌田。我们都知道“骊山晚照”是关中八景之一,每当夕阳西下,晚霞亭上的琉璃瓦在落日的余晖下闪闪发光,异常美丽。由于九龙湖的面积比较小,所以皇帝不可能在上面划船,因此他修建了一个石船停靠在岸边,叫做“石龙舫”,在上面举行歌舞表演和宴饮活动。
李隆基和杨玉环在华清宫里整整呆了13个冬天,他们居住的地方就是我们身后这座非常雄伟的仿唐建筑飞霜殿。为什么叫飞霜殿呢?因为每年冬天的时候,雪花漫天飞舞,银装素裹,唯有飞霜殿前落的是白霜,这是因为殿前的九龙湖整日热气腾腾,气温较高;又因为天子的寝室里有御寒设施,使室内的温度较高,不积雪,只化为白霜。现在飞霜殿里唐代的遗物已荡然无存,已经改为接待外国元首和重要领导的接待室了。
看完飞霜殿后,请大家转过身来看我们对面这座苍翠的山。这座山的名字叫“骊山”。骊山的得名有两个原因:第一,从远处看这座山像一匹青黑色的骏马。古代的黑马称为“骊”,因此它取名叫“骊山”;第二个原因是,当时在这座山脚下是骊戎国的所在地,所以它得名“骊山”。骊山主要由三个峰组成:第一峰,也就是峰,它是烽火台的所在地。在那里,曾发生过“褒姒一笑失天下”的故事;第二座峰,也就是骊山索道通往的地方,那是骊山老母殿所在地。骊山老母就是捏黄土造人,炼五彩石补苍天的神话人物——女娲。人们为了纪念她,专门修了老母殿,把她工蜂在里面;第三峰,是朝元阁遗址,也就是老君殿。当年就是在老君殿中出土了珍贵的道教雕塑老子像。唐代的时候道教非常兴盛,原因是道教的始祖是老子,俗姓李,唐代的皇帝都姓李,他们认为老子是他们的远祖,自己是老子的.后裔,因此在第三峰修建了老子庙,便于供奉和祭祀。
“悠悠弯汤六千年,周秦汉唐多骊宫,李堂天宝称鼎盛,五代宋元紧替更。”御汤遗址是于1982年在温泉水源北侧施工的时候而发觉的一处大型遗址。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1990年正式对外开放。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仿唐建筑是为了保护御汤池遗址专门修建的。它的主要设计者是梁思成的关门弟子张锦秋女士。主施单位是西安市第三建筑公司。它的建筑工期只用了116天,因此也是建筑速度的一个典型。
现在我们就去看一下当年杨贵妃沐浴的海棠汤。大家看它的样子就像是一多盛开的海棠花,所以得名“海棠汤”。它是李隆基送给杨玉环的爱情信物,也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所描绘的“春寒赐予华清宫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好地方。贵妃池东西长3.6米,南北宽2.9米,池深1.2米,小巧别致。池身用24块青石砌筑,精雕细刻。池底正中有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原形进水孔,大家仔细观察进水孔的周围残留与直径0.3毫米的圆砌凿线,它是安装莲花喷头的位置。池的边缘是弯曲弧形,池面恰似一朵盛开的海棠花,池正中的莲花喷头恰海棠花蕊。可以想象得出,当时池中的水花四溅,飞珠走鱼,蒸汽袅袅,人仿佛置身于半云半雾之中,确有飘飘欲仙之快。大家从海棠汤的断墙遗址可以看出,唐代的海棠池是砖和土垒起来的,并不是用柱子支撑起来的大殿,而且规模也不是很大。
我们现在要去看的另一个汤池要比这个大的多,这就是供应唐玄宗基李隆基沐浴的汤池——莲花汤。这个汤池是杨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皇帝而专门为他修建的。这个池子是由38块青石砌成,两层台式,东西长10.2米,容水量达100立方米,是海棠汤的六倍。这个汤池当时雕刻好后非常的漂亮和豪华,它是用北京运来的汉白玉雕刻而成,主要是一些花鸟虫鱼的形象。池子修好后,皇帝急于下池沐浴,当脚刚刚伸入池中,由于水波的荡漾,池中的动物就像活了一般,张开大嘴要把皇帝吞掉。唐玄宗李隆基一怒之下,下令工匠把它们全部打磨掉了,只留了两个圆形的并蒂莲花。为什么要留这两朵并蒂莲花呢?因为据说杂器七敲节时,有就是牛郎与织女相会的七月七,李隆基与杨玉环在骊山半山腰的长生殿内山盟海誓:“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所以只留了两朵并蒂莲花,以表示李隆基对杨玉环爱情的忠贞。莲花汤中的水为骊山温泉水,岁为骊山温泉却不冒热气。我们现在就去看一下温泉水源。
骊山是一个死火山,地下水自然形成了温泉。这里是2号水源口,我们可以看一下温泉水的清澈度,再感受一下它的温度,刚好适合我们大家洗澡用。华清池共有这样的温泉泉眼4处,平均每小时流量达112吨,现在主要供于临潼的宾馆与疗养院沐浴洗澡用。温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如:碳酸钙,石灰,硫酸钠等元素,适用于沐浴疗养,能治风湿病,关节炎,肌肉痛,消化不良等症及其它皮肤病,而且养颜美容。这里是骊山温泉最古老的一处水源口,也就是母系氏族时期姜寨先民所开发和使用的。2200多年前这里流下了“始皇温泉戏神女”的传说;到了盛唐,李世民将这口泉利用起来以后,在这里建造了一所御汤供他们洗澡,沐浴。我们现在去看一下当年李世民沐浴的汤池——星辰汤。
星辰汤建于唐贞观十八年,是唐太宗李世民沐浴的地方。当年这个汤池是一个天然的汤池,皇帝晚上在这里沐浴时可看到日月星辰,因此叫做“星辰汤”。星辰汤是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是所有汤池中面积的一个,进水孔也特别大,直径为1米左右,所以当时水就像小溪一样流进来。星辰汤的旁边还有一个便殿遗址,是供皇帝休息和更衣的小房间,在那里发现了我们国家最古老的暖气遗址。在这个遗址处,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正方形的柱石基础,而且周围有几个环行的凹道把便殿砸横整包围了一圈。通过这个凹道把星辰汤那边的温泉水引过来,绕着这个凹道循环不停的流动,水蒸汽就隔着轻轻的薄纱把房间烘热了。因此可以说它就是我们国家最早的取暖设施。
最后一个有建筑保护的汤池叫做“尚食汤”。“尚食”是古代官员的一种称谓。这个汤池也是等级最明显的一个汤池,因为它分为大间和小间,中间有石墙相隔。小间的地势比较高,是供等级高的官员沐浴的地方;大间就是等级低一些的官员沐浴的地方。在右边台阶下面有6个十分规整的小石坑,这些小石坑是做什么用的呢?书上没有记载。根据考古学家推测,这6个小石坑是古代官员的一种按摩工具。尚食汤的官员就是我们现在俗话所说的给皇帝做饭的御厨们,他们成天跑来跑去侍侯皇上用膳,脚上已经磨了一层厚厚的茧子。但是皇帝明文规定:“他们的手是用来给我做饭的,因此不能用手去动其它的地方,更不能用手去搓脚后跟的厚茧了”。脚上长了厚茧,非常难受,怎么办呢?他们就在洗澡的时候坐在台阶下面,自己挖了6个小石坑,把脚后跟与脚前掌放入石坑里面进行按摩,洗澡的时候就舒服多了。
在挖掘这些汤池的同时,也出土了大量的文物,都陈列在这里的文物陈列厅中,并分期、分室展出。史前时期主要出土了一些劳动工具和生活器皿。主要有石斧,骨针,石锉和骨簇。他们都是6000多年以前姜寨先民所使用过的劳动工具和生活器皿。特色的要数这个尖底瓶,它属于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一种文物。这两个石质管道是秦时的两个管道,距今已有20xx多年,它们都是用完整的石头凿刻而成的。当时的温泉水就是用这种管道输送的。我们经常说到“秦砖汉瓦”,这里就陈列着寒带的两个大瓦当。瓦当有两个作用:一个保护椽头,防止雨水侵蚀和腐朽;第二个是起装饰作用。从这片瓦当,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时皇家建筑的宏伟高大。隋唐时期是我国的鼎盛时期,因此这个展室的文物就有所不同了。
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件文物是从莲花汤池出土的唐三彩龙头。唐三彩是唐代文物的一大代表,“三彩”一词并不专指三种颜色,而是指带有多种色釉的陶器。这个龙头是从御汤九龙殿中挖掘出土的,也代表皇帝就是真龙天资。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奇形怪状的东西,就是龙生九子的三儿子——蛮吻。因为喜欢站在高处眺望,所以人们把它建在屋脊上,这里有一组特色的浴具,大的叫陶翁,小的叫陶涧。陶翁是用来盛水的,陶涧是用来洗澡的,是专供太子洗澡的浴盆。这里还有一块石头,上面写了许多文字,但是有一个字最明显,写的是“杨”字,这块石头是从海棠汤中挖掘出土的,进一步证明了海棠汤就是杨贵妃当年沐浴的长堤。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壁画是唐代的《打马球图》,它形象地再现了唐代马球比赛时紧张拼搏的场面。马球运动起源于波斯,唐时传入,风行于宫廷。上至皇帝,小至文物百官,甚至连妇女都喜爱此项运动。唐代的宫廷禁苑都建有马球场,有些贵族官僚还有自己的马球场。唐代以后马球运动遍流行全国,直到明朝末年才衰败失传。
石刻碑室部分陈列的都是文人墨客和大师描写一些赞美华清池和温泉水源的颂词。最的一块碑石就是温州刺史元苌书写的温泉颂碑.元苌当时来华清池向皇帝启奏一些政事,有一个大臣赐他在温泉中沐浴,当时那时的等级不是很高.但是当他洗过以后,感觉非常好,马上写下一篇温泉颂刻在碑石上便于保存.此碑距今已有1370年的历史,被列为我国132块禁拓碑之一.御汤博物馆的参观我们到这里就结束了,转瞬之间我们就走过了史前时期,秦,汉,隋,唐的鼎盛时期。我们用感官感觉到了历史的沉重和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下面我们就去看一下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时蒋介石曾住过的五间厅。
在参观五间厅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的12月12日,因此也称为“双十二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并不断向我华东进攻。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蒋介石去不顾民族危亡,顽固推行他“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主张,把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调往西北与杨虎城为首的西北军合并,并进攻我陕甘宁边区。在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政策感召下,张杨两将军向蒋介石提出了联共抗日的要求,哪知蒋介石非但无理拒绝,而且亲自来陕西布置剿共。当时蒋介石就下榻在五间厅中。因为它有五间房子,所以称为“五间厅”第一间是蒋介石的秘书长肖乃华的办公室,也就是他的秘书室;第二间是蒋介石的卧室。发生西安事变的时候,由于情况紧急,他一听到枪声,就赶忙从后窗跳出。由于他逃跑的时候比较匆忙,连假牙都没有戴。当时东北军有一个战士叫孙铭玖,他冲进五间厅时,摸了一下蒋介石的被子,发现被褥尚有余温,猜想他肯定没有跑远,便立即搜山。终于在上午八点的时候把蒋介石从虎斑石处带下来,送往西安;第三间是蒋介石的办公室。在办公室的左窗上还留有当时“西安事变”时留下的弹痕;第四间是蒋介石的会议室。它也是一个秘密军事会议室;最后一间是他的待从室。在五间厅的旁边还有一个小型的建筑叫“三间厅”。它是当时将孝宣的办公室。1980年将其改名为文史资料室。当时,由于东北军是从左面冲上来的,因此这边的战斗先打响。我们从“三间厅”的玻璃和墙上可以找出当时的弹痕。大家可以进去看一下里边的照片与文史资料。
“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西安事变”发生以后,我党应张学良和杨虎城两将军的邀请,派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亲临西安。代表团到达西安以后,坚决执行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要指示,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做了大量的工作,终于迫使蒋介石在12月25日那天,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书上签字。12月26日护送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的局面,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也是现代历的伟大转折点。今天,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祈求祖国统一,骨肉团聚的呼声也是历史的趋势和必然。“西安事变”发生以后,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胡宗南为纪念蒋介石在此蒙难,修建了一个灰白色的水泥亭子。开始时亭子取名为“总统蒙难亭”,后又改为“民族复兴亭”,也叫做“正气亭”。当地的老百姓称其为“捉将亭”。但是为了缓和海峡两岸的关系,1986年正式更名为“兵谏亭”。
好了,今天我们华清池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陕西省导游词篇四
陕西是一个美丽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陕西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陕西省
导游词
,欢迎参考!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王。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今天我带大家去参观西安城墙。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这就是我们今天游览的西安城墙,它是世世代代陕西人的骄傲,是唐代文明的象征。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古城西安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黄,叫我小黄或伟群都行。我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很高兴,希望我能和各位一起度过这一段美好的时光。今天我先带大家去最著名的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临潼出土,今天我就带领你们游览这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历史文物。
看!这就是将军佣,它身体魁梧,头戴鹤冠,身上披着铠甲,手里还握着宝剑,看它若有所思的样子,好象在考虑如何打退匈奴大军呢!
瞧!这个兵马俑是陶马,它的大小跟真马差不多,个个形体键壮,肌肉丰满,看它跃跃欲试的样子,好象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哩!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这,档案,先的景点不知这一关额,还有先古城墙,华清池等等,这些景点我都会带你们去的,今天我们就先到这里,大家回去好好休息,然后有一个好的状态再继续我们明天的行程,希望大家今晚能休息好,我们明天见。
哈喽!欢迎大家来到西安,我是你们的小导游刘琳,我和大家初次见面,请大家多多关照,下面我们就前往清华池吧!
朋友们,我们正在走廊,请大家往前看,那就是黄河母亲,她一身雪白,还抱着不到一岁的孩子,用乳汁哺育这他,这黄河母亲大概有两米多高。我们联想一下我们小时候,妈妈肯定也这么爱你吧!
黄河母亲大家已经看过了,我们就去对面那座山吧!它叫作鸟山,必须坐缆车去。请大家做好准备,缆车要出发了!请大家往下看,这就是清华池,很美丽吧!
好了!大家该下缆车了,我们已经到达鸟山了。请大家往里面走,看!那是八哥!多么可爱呀!大家自己看吧!可不要掉队哦!好了!大家应该看完了,我们下山吧!
look!那是青春泉!听说只要用哪里的泉水洗脸,脸上永远不会有皱纹哦!青春泉的左面是皇上和他的妃子洗澡地方,只要往里面头一两个硬币,就会来年有好运!
好了!今天的清华池一日游结束了!我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请大家不要忘记今天哦!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到家来到西安,西安是著名的古城,我将带领大家游览几天,那么首先我们就去秦始皇陵观光。
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临潼区东约五千米处,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地势险峻,环境优美。陵园规模宏大,陪葬品重多,像一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据史书记载,秦始皇赵政从13岁就开始营建陵园,修剪时间长达38年。工程浩大,气魄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 1974年在其东侧发现兵马俑坑,轰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过发现之一。 1978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型博物馆,于1979年10月开馆。1987年12月联合国教文组织将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家在游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大声喧哗。 2。不要拥挤,要有秩序的参观。 3。不要乱写乱画,保护文物。 现在我就带大家一起参观一下吧!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的目的地是 ——西安碑林博物馆
孔庙遗址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置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南门照壁上的“孔庙” 两字是由清代书画家刘晖书写的。现在的大门东西开,俗称“礼门”、“义路”。走进博物馆大门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梁画栋的木牌枋,名叫“太和元气坊”。
西安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石质书库”、“书法的故乡”。西安碑林是为保存唐代《石台孝经》、《开成石经》而建,经历代不断的整修充实,集中展出了汉魏至明清的碑石墓志1000多件。
游客朋友们,碑林博物馆的参观讲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配合,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参观,谢谢大家!
陕西省导游词篇五
各位游客:
您可知天下温泉二千六,惟有华清为第一”吗?举世闻名的华清池,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县)骊山北麓华清宫故址,西距西安30公里,东与秦始皇兵马桶相毗邻,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华清池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原始社会,并以其天然温泉吸引了在陕西建都的天子帝王,周、秦、汉、隋、唐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宫……华清池,现浴池面积约有3000平方米,可供400余人同时沐浴。温泉水每小时流量110余吨,水温达43度。它既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大型温泉池,又是可供游人游览的文物保护场所。下面就请大家前去游览一番吧!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华清池的大门。进入门内,只见湖中央有一尊雕塑。不用问,这就是此处的主人公杨贵妃了。此时此刻,她脱下外装,半披俗纱,足踩暖滑的骊山温泉水,正准备沐浴呢!这座雕塑高3.3米,重5吨,是1991年9月,华清池向西安临控首届石榴节献礼的项目,可以说她和《杨玉环奉诏温泉宫》壁画一样,在突出华清宫文化内涵上起到了特定作用,成为大家观赏留影的热点。
说起杨贵妃,还有一段著名的故事呢!杨贵妃名叫杨玉环,出生在陕西华阴,后随父入川。父亲死后,她又到了河南,受到了都市陶冶,学会了优雅的言语举止,17岁便长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公元735年,她被唐玄宗册封为他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5年后,由于唐玄宗的爱妃武惠妃病逝,后宫三千粉黛无一人今唐玄宗中意,他便下令在温泉宫召见杨玉环,这样便拉开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罗曼史的序幕。公元745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从此,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成为千古绝唱,甚至于两人终日厮守,置其他嫔妃于不顾。册封第二年,扩建温泉宫时,唐玄宗专为杨贵妃建筑了海棠宫。杨贵妃36岁生日时,唐玄宗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宴会进行祝寿,仅乐工就有120名,满朝文武百官都呼娘娘千岁万福。大家还记得白居易的《长恨歌》,真可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直到安史之乱,唐玄宗偕杨贵妃逃至马嵬坡前,将士相逼,玄宗不得不赐死杨贵妃,其时杨贵妃才38岁。据史载,天宝年间,也就是公元742年至756年的14年间,唐玄宗偕杨贵妃驾临华清宫达43次之多,可见华清池的出名和唐玄宗、杨贵妃的长恨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现在游览的正是驰名中外的华清宫。这里是它的正门,名叫津阳门,俗称东门。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门是一字排开的五间仿唐建筑,房檐下悬挂的是华清池”金字匾额,是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所写。作为皇室别宫的唐华清宫,是和骊山秀岭合为一体的,其规模远比眼前的华清池要大得多。眼前的华清池是1959年国庆10周年前夕,以唐华清宫为蓝本并根据华清池所处地域的具体条件设计修建的,但它只相当于唐华清宫的核心部分,占地85560平方米,是唐华清宫的十分之一。郭沫若在游华清池诗中写道:华清池水色青苍,此目规模越盛唐。”指的就是这新建的核心部分。
那么游客们会问:唐华清宫的范围究竟有多大?唐华清宫背靠骊山,面向渭水,倚骊峰山势构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说: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它的范围南至骊山西乡岭第一峰,北到老县城的北十字,东至石瓮谷,西到铁路疗养院西侧的牡丹沟。唐华清宫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构筑成一个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主要殿舍以温泉为中心,构成华清宫的核心,然后向山上山下展开,布设了各类不同的楼阁亭谢,栽植青松翠柏,娇烧万分,似人间天堂。可惜的是唐华清宫随安史之乱渐遭破坏,自宋至明清,原有建筑已荡然无存,只留下眼前一些遗址了。
其实原因十分简单。此湖分成上下两个湖,中间有长堤东西横贯。堤上东为晨旭亭,西为晚霞亭,相互对应,与上湖南岸的一亭谢相映成趣。谢下伸一大龙头,龙日泉水淙淙,长年不绝,所以取名龙吟树。堤壁间已有八龙吐水,与大龙头合为九龙之数,因而以九龙命名。
既然唐玄宗和杨贵妃视华清宫为第二帝宫,那么他们一定在这里建有演绎人间最浪漫的爱情的宫殿。亭亭玉立在湖岸四周的那一片飞檐翘角、红墙绿瓦的唐式建筑就是他们的爱巢寝殿——飞霜殿。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杨贵妃沐浴华清池,他们就住在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飞霜殿中。
这里红柱挺立,回廊环绕,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东西两殿即沉香”、宜春”,主次井然,错落有致,加上门前石龙盘阶,石狮和石牛相衬,再配以龙风大缸及花木点缀,更显皇家气派。
华清官分为西区和南区。各位游客,我们现在进入的是南区,即文物区。大家请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仿唐建筑便是1990年建成开放的御汤遗址博物馆。里面保存着5座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大小不一的古浴池。
首先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1000多年前遗留下来的一座无与伦比的浴池。它可不是普普通通的浴池,而是唐玄宗送给杨贵妃的一件珍贵礼物。浴池被设计成一朵正在慢慢盛开的海棠,那6片绽放的花瓣轻轻地拥美人于一池,池中是柔滑馨香的温泉水,这是何等高雅、何等艺术的爱情点子,且来自六十几岁的唐玄宗!无论称海棠池也好,或叫贵妃池也好,我们都可以想象出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由此可见,唐玄宗用心之诚、爱情之真,在当时来讲可不容易啊!
我们再来看浴池的用料。浴池东西长3.6米,南北宽2.9米,池壁由青石拼砌而成。这种青石磨时称墨石,其最大优点是美观,还有防滑作用。浴池分上下两层,是台式结构。上层可扶可坐,共由18组券石组成。整个浴池既体现了对称、协调、平衡的传统美学思想,又符合人体生理特点。
浴池的整个结构可谓用。心良苦,设计精到。你们看池中间有个进水口,出土时有个汉白玉雕刻的莲花底座。底座上边接有莲花喷头,下边接通陶水管,与泉水总源相通。水从莲花喷头喷出,飞珠走玉,水雾漫起。可以想象当唐玄宗和杨贵妃共洗鸳鸯浴时,不就是白居易《长恨歌》里的待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哪番动人情景吗?但真正证明这是唐玄宗赠送的爱情礼物的是池中间的一块条石。这条石是贵妃沐浴时所用,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刻着一个杨”字。
各位游客,你们现在看到的是另一个充满神秘的古浴池。从形状上看,想必大家已经猜出它叫什么了。如果说前面海棠池是因形似而得名的话,那么眼前这座池被称作莲花”便也合情合理了。仔细观察,这汤池是不是活像一朵淡雅光比的莲花?此池古来又被称作御汤和九龙殿,无论前者或后者都与这个汤池供皇帝沐浴有关:御就是皇帝,九龙也是指皇帝。
如果说莲花池和海棠池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后者比前者大两倍以上。莲花池东西长10.6米,南北宽6米。除此之外大家发现没有,莲花池有两个进水孔,并安有双莲花座,比贵妃池多一个。还有一个不同的是池岸周围有双排石础,这些双孔、双座、双排应该是有并蒂莲的寓意,正应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
星辰汤是供唐太宗李世民和之后几个皇帝沐浴的汤池,比贵妃池要早100多年。星辰汤离水源最近,水质最好,水流量最大,而且没有管道,水直接涌进汤池。在西南角有座小殿宇名叫尚食汤,是供皇帝近臣及为嫔妃服务的尚食局官员沐浴用的池子,面积约30平方米,南北有对称的两个台阶。这个池子在民国时期,冯玉祥将军还曾维修过,供老百姓使用,是使用时间最久的一个池子。在南北两排殿宇的空旷处,夹有一个石栏围成的浴池遗址,是用青石铺砌的长方形喷池,规格虽小,但结构精雅,是专供太子沐浴的场所。
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玄远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我国后来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
黄帝还以他惩罚邪恶,首次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了。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但是也有人说,黄帝死后就安葬在桥山。
黄帝陵区约4平方公里,山水环抱,林木葱郁。参观者到达桥山山顶,首先看见路立的一块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再后面便是黄帝陵。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黄陵下的轩辕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跨进庙门,左边有一棵巨大的柏树。相传此柏为黄帝亲手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庙门北有一过厅和一碑亭,碑亭里陈放着47块石碑。最北边坐落着大殿,大殿前还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挂甲柏”。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大殿雄伟壮丽,门额上悬挂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中间有富丽堂皇的黄帝牌位,其周围殿墙下还有一些陈列品。
陕西省导游词篇六
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距省会西安25公里。全市辖2区10县1个县级市,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总人口500万,市区非农业人口53万。
咸阳历史文化悠久,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都咸阳。咸阳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咸阳还是汉、晋、隋、唐等12个王朝的京畿重地,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素以"秦都、帝陵、明城"闻名于世。
咸阳地理位置优越,咸阳自古为交通要冲。古时,咸阳北有关中通往河西走廊的泾河谷地;南扼渭水漕挽天下;西通陇西;东处泾渭交汇地带。现在,咸阳位于亚欧大陆桥中部及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中部,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西北地区的空港城市,具有承东启西的经济地理位置。
咸阳交通便捷,咸阳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距市区9公里的航空枢纽-咸阳国际机场已开辟了国内外60多条航线,年旅客吞吐量1000多万人次;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横穿东西,西安至平凉的铁路即将动工兴建;公路纵横交错,西安至榆林、西安至宝鸡、福州至银川的高速公路和312、310、210国道横穿全市。市区公交车、出租车服务文明周到,非常便利。
咸阳是陕西重要的旅游城市,是的中国金字塔之都,目前已发现帝王陵墓27座,其中4a级景区、女皇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乾陵,是世界上一座两朝皇帝、一对夫妻的合葬墓,乾陵东边西望,像一位女性的躯体仰卧大地,北峰为头,南二峰为胸,人们常说它是女皇武则天的绝妙象征。乾陵司马道两侧的大型石刻华表、翼马、驼鸟、翁仲、六十一蕃臣像、无字碑和述圣纪碑等是乾陵石刻的杰出代表,体现了唐王朝高度发展的封建文化和石刻艺术。
"南方才子北方将,咸阳塬上埋皇上"。在浩如烟海的五陵原上,东西一字排开,星罗棋布地屹立着9座俨如金字塔般气势恢宏的汉代帝王陵墓。西汉十一位皇帝中的九位埋葬在这里。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百里汉文化旅游长廊。4a级景区、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是汉陵中规模的一座,战将霍去病墓前的石刻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有艺术价值的大型石刻群,被视为人类艺术之瑰宝。
汉景帝刘启的阳陵已发现90多座从葬坑,出土文物4万多件,其中断臂兵马俑被称为"东方维纳斯",汉阳陵是世界上第一座全地下遗址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座将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完美结合的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真实展示现场发掘过程和文物遗存的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让游客零距离、多角度观赏文物遗存的博物馆。
3a级景区、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开创了中国古代皇家墓葬依山为陵的先河,是世界上的皇家陵园。被誉为"天下名陵"。昭陵碑林是中国三大碑林之一,共收集昭陵六骏碑、唐太宗像碑、昭陵图碑等,具有很高的价值。
咸阳不仅历史文化悠久,而且自然景色秀美,山水风光旖旎。位于旬邑县的石门山森林公园,林木参天,流水潺潺。礼泉关中香湖水面广阔、景色宜人,与乾陵、昭陵遥相辉映,相互衬托,是关中地区最美的水上乐园。淳化仲山、永寿翠屏山、泾阳张家山也是省内外游客休闲娱乐的喜爱之地。
咸阳是中国文化之都,地域文化积淀深厚。昭陵的70余通书法名碑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宝库;昭陵六骏被称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被列为国宝的茂陵石刻,以其造型简洁粗犷,创意大胆新颖,刻功精准细腻征服了无数专家和游客。后稷教稼台犹如写在大地上的中华农业史书,记载了炎黄民族发展农业远在世界各国之先的光荣历史。咸阳宗教文化影响深远,彬县大佛寺主尊大佛高20米,为陕西第一大佛。咸阳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三原孟店周家大院、旬邑唐家庄园民俗风格独特,砖雕、石雕、木雕巧夺天工。民间剪纸、刺绣、编织以及踩高跷、皮影戏、牛拉鼓等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为我市开发文化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陕西省导游词篇七
这,是一座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城池;这,是一座静守千年的“小北京”;这,是一座蓄势待发、势破如竹,即将揭开面纱的秘境仙城!
远望中国西北、关中东北部版图,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的屹立在渭北平原上,犹如海市蜃楼般虚无缥缈,至美至胜。在三千年浩瀚长河中,朝代更迭,历史波澜起伏。隋开皇年间,一个响亮的名字终于问世---韩城!
地处阴山、秦岭夹缝带,秦晋两省交界处,三面环山,东临黄河,形成了类似的“盆地”山城,故而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地貌。得天时地利之人和,沾皇天神灵之相照,韩塬大地,物产丰富,沃野千里;中华名椒,远扬四海。更如是,向来西北工业重镇,龙门园区,煤炭主导,雄踞全省之先列,故而名曰“渭北黑腰带”。
翻开古籍书卷,夏商雍州,大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顺民意,利民心。黄河咽喉,鬼斧神工般惊现韩城。人类最早之工程,开启一代之先河。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千年遗址,散布城乡内外。历史继续前行,黄河九曲连环,汹涌澎湃,历史的车轮戛然而止,西周年间,韩城受封梁伯国和韩侯国都城,至此,忠实地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兴衰演变。
在繁星灿烂的韩城,最可光耀中华的当属司马迁。史圣之千古,司马之遗风。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从皇帝至汉武帝后期,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字字珠玑,中华上下三千年史迹尽收笔下。可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距城区二十里处,司马迁祠南枕少梁,殿中碑石林立,古柏参天,建筑气势磅礴,颇有虎踞高山之势。眺望整个广场,大气壮观,文化气息浓厚至极,是千万游客追忆一代伟大先贤之首选。
都说是爱上一座城,是因为这座城内居住着某一个人,其实不然,而是因为城内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硕大的古城中,最称绝的当数全国县市之最的博物馆。文庙,东营庙,城隍庙。三庙贯通,南北一线。功能迥异,建筑久远。上至唐宋,下至明清,元代称颂。丰厚的文化基因,使得韩城自古就有尊儒尚学的传统。据统计,明清两代科举中试者1396人,其中进士119人,举人550人,贡生727人。官居五品以上者130余人。科举夺魁者仅清代就有状元1人、会元2人、解元11人,三元皆有,被誉为“解状盛区”、“士风醇茂”。更有一代史圣,两朝状元,三朝宰相,四代世家,父子御史,父子知州,祖孙巡抚,兄弟侍郎,南北尚书,一母三进士一举一贡生之佳话。
20xx年,一座惊世的两周大型贵族古墓群在梁代村浮现,沉睡三千年的芮国地下王陵的横空出世赛过殷墟,继于兵马。规模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保存之完好,真实的展现了古芮国的鼎盛繁荣,也给后世带来神秘之色彩。
带着遐想,我们敬畏这座古城,在改朝换代和民族大融合中,韩城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各朝兵家所争。经过千年的回缩沉淀,韩城形成了“一城文化,满城历史,一座城市,满城景区”的格局,其中,元代建筑遍布城乡。据统计,韩城的元代建筑占据陕西文物大省之榜首,以普照寺和大禹庙为最,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天然建筑博物馆。而这,正是韩城所有古建筑中最值得骄傲的一张王牌。
韩城,自古商业往来兴盛,晋商云集,明清时期就有“八大家”之说,使得韩城成为富庶之地。在距城九里处,深藏一座世外桃源般古村落----党家村。被列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已两次入围申遗预备名录,被国家领导人李瑞环称之为 “民居瑰宝”。百余套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再现明清时期的商贾兴盛。木雕,石雕,砖雕,一应俱全;旧传统,旧习俗,旧面貌,浑然一体,整座村落干净古朴,是当之无愧的人类居住活化石。
韩城,用三千年写尽半部中华史,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灿烂的一笔。从赵氏孤儿程婴的忠肝义胆到抗日战争烈士的铁骨铮铮,是韩城精神的史歌丰碑。而这些,最终在千锤百炼中演变出了韩城人的性格。以雄浑厚重的韩城行鼓为代表的九百余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40万韩城人民的精神世界!
从毓秀桥畔的遽水河到黄河龙门湿地,韩城,拥有的不仅仅是浓厚的人文风情,西部原始生态森林给这座古城披上了天然的绿色屏障。薛峰水库,猴山盛景,香山红叶,大岭风光,象山奇石,玉山神韵,各有特色,美不胜收。珍禽百种,国内罕见,实乃“韩城后花园”。
回顾历史,我们荣光满面。
审视当下,我们信心百倍。
直面未来,我们展颜憧憬。
在之际,我们高举五型城市建设旗帜,借省内计划单列市、陕文投振兴韩城旅游文化产业、黄河金三角、关中—天水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陕西东大门建设等机遇,把工业与旅游业摆在同等重要地位,向陕西五强、全国百强经济县市进军叫板,相信在市委市政府和韩城旅游局的带领下,不久的将来,韩城会在国内鹤立鸡群,成为全球喜爱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陕西省导游词篇八
列位旅客:各人好!接待各人来到古城西安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黄,叫我小黄或伟群都行。我本日有幸陪同各人一路旅行,很兴奋,但愿我能和列位一路渡过这一段柔美的年华。本日我先带各人去最闻名的秦戎马俑。
秦戎马俑在我国西安临潼出土,本日我就教育你们游览这全球无双,享誉天下的汗青文物。
看!这就是将军佣,它身材魁梧,头戴鹤冠,身上披着铠甲,手里还握着宝剑,看它如有所思的样子,好象在思量怎样打退匈奴雄师呢!
瞧!这个戎马俑是陶马,它的巨细跟真马差不多,个个形体键壮,肌肉饱满,看它跃跃欲试的样子,好象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哩!
本日,我的讲授就到这,档案,先的景点不知这一关额,尚有先古城墙,华清池等等,这些景点我城市带你们去的,本日我们就先到这里,各人归去好好苏息,然后有一个好的状态再继承我们来日诰日的行程,但愿各人今晚能苏息好,我们来日诰日见。
陕西省导游词篇九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脚下的这条道路就是秦直道。它远不能和宽阔平坦的现代高速公路相比,但它却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早的高速公路,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榆林境内确定的秦直道遗址在榆林牛家梁、靖边小河、定边白马崾崄均有发现。
公元前2,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天下。为了维护安定统一的政治局面,加强中央政府对北部边防的控制和联系,坚决抵御匈奴势力南侵,秦始皇于公元前2命大将蒙恬主持修建了直道。直道只有一条,由咸阳北云阳县,即今陕西省淳化县北的林光宫首途,进入甘泉山,北行至子午岭上,循主脉北行,到定边县南,再由此向东北行,进入鄂尔多斯草原,过乌审旗北,经东胜县西南,在昭君坟附近渡过黄河,到达包头市西南秦九原郡治所。一半路程修筑在山头岭上,一半路程修筑在草原平地。
据说登上1800米的子午岭,站在秦直道点,可看到直道如一条巨蟒飞架在群山中。因所修道路北口与南口大体相对,所以有“直道”之名称。直道全长1800里(约合现在的700公里),基本宽度30米,宽处达60米,是集结调动和运输粮食等物资用的车马超级专用道路。在多年前,在没有任何先进工具的情况下,动用40万人力,遇山劈山,逢石凿道,临沟填谷,工程是何等的浩大艰巨!秦始皇不恤民力,但他确实创造了世界公路工程的奇迹。秦直道堪与万里长城相媲美,是中华民族的杰作之一。
秦直道的修建总共用了多长时间,学界历来有争议。一种说法是到公元前2,仅用了两年半时间,秦始皇死后的辌车就是由直道回到咸阳的。一种说法是到公元前2,用了5年时间。其中前两年多为期工程,主体工程完成已可使用;后两年多则为第二期工程,修缮之后,直道才完全竣工。这是由于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出巡天下时,原本有从新开辟的河南地南返咸阳并检查直道工程进展情况的打算,但东游途中暴崩沙丘,实为始料未及。二世为避天下疑端,选择初具规模的直道南归,确为当时具体情势所迫。大约是亲历直道后,颇受其中颠簸之苫,秦二世日后才有了续修直道的举措。
有关秦直道的历史记载早见于《史记》,但司马迁虽然明确记载了秦直道的起止地点和里程,却未提及云阳与九原之间任何其他的具体经由地点,这就为后人留下了一桩千古遗案,经过20多年历史地理学者和考古学者的多次实地考察,秦直道的具体走向和经由路线才基本清楚,与此同时,在秦直道上发现多处兵站、驿馆、烽火台等遗迹。而在一些秦汉遗迹中,都有砖瓦等用于宫殿建筑的材料,说明在原来的秦直道上有宫殿建筑物存在,这些宫殿每隔30公里就有一个,由此推算,在整个秦直道上应该有26座宫殿。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孝文帝刘恒是早驱车于直道的汉帝,而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不止一次奔驰于直道,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曾率18万骑兵浩浩荡荡沿直道北巡。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率十万唐军取直道北征。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秦直道对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秦直道是秦始皇为抵御匈奴南侵而修筑的,所以和秦长城一样,同样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防工程。直道与长城,加强了秦都咸阳所在的京畿关中与北方河套地区的联系,使得匈奴不敢轻易南下侵犯。秦朝灭亡以后,直道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汉时期不仅积极利用秦时所修直道防御匈奴南犯,而且对于直道的维护也曾有所加强。
据史载,当时在北地郡新增了直路县和除道县,分别设在子午龄段直道的南北两端,显然是为了加强对直道的控制。唐朝建都于长安,强大的突厥族频繁南侵关中,在反击突厥的斗争中,直道成为联系北边诸军要镇的便捷之路。唐代以后,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西北地区的交通格局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直道仍在沟通陕、甘、宁、内蒙古诸省区的经济交流方面发挥着作用。一直到了近代,直道仍旧是一条通途,清朝初年才渐趋湮塞。看来,秦直道的荒废也仅是近几百年的事。
经过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秦直道绝大部分路面或被冲毁,或湮没于林莽和草原沙丘之中,只有少数路段至今仍在使用。如今,部分完整的秦直道已被列入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之所以能够保留至今,还要归功于历朝历代对它的开发与利用。秦直道是世界上早、长、宽的超级车马路,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因它而自豪!
陕西省导游词篇十
钓鱼台建筑风格典雅、自然景色迷人,是陕西的一大旅游胜地之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陕西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陕西省钓鱼台
导游词
,欢迎参考!钓鱼台在宝鸡市宝鸡县东南约30里天王镇的伐鱼河谷,即幡溪谷中。溪中有一台石,上有困痕,传说是西周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开国元勋姜子牙涉政前隐居垂钓之地,故而得此名。 这里有钓鱼台、中国西部影视基地、静室景区、笔架山景区、金波峡景区、青峰山景区、仙人坝景区、玉皇山景区等八大景区,100多个景点。
钓鱼台及其所在的伐鱼河谷处在秦岭北麓。根据记载,太公钓鱼台有3处,初钓河南新安城东,继钓陕西咸阳城西,后钓宝鸡县伐鱼河谷,而三处中又以幡溪钓鱼台最为有名。因为,姜太公在此垂钓的时候,遇到周文王的拜谒,辅佐朝政,才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文武之治”盛世。从此以后,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唐代诗人李白、许浑,宋代诗人苏轼都曾游览于此,并赋诗记胜。
唐代的钓鱼台就此建庙塑像,历经3次重建,至今人们还可以看到“太公庙”、“文王庙”、“望贤台”、“乞子崖”、“钓鱼台”等一些庙宇,祭钓堂、殿、廊、楼、台和一石驮五柏等壮观奇景。《吕氏春秋》(水经注)有“太公钓兹泉”的记叙,民间亦有“太公背泉垂钓”、“周文王纳谏邀贤”、“武吉代薪奉母”等传说。古往今来,钓鱼台就以其盛名招待游客,宋代文学家苏轼曾游此地,留下“夜入幡溪如入峡,照山炬火落惊猿”的名句。
站在伐鱼河上的瓦子坡村南眺,秦岭群峰峥嵘起伏,重峦叠嶂,郁郁葱葱,气势磅礴,蔚为壮观。近看,奇峰耸峙,翠柏葱绿,庙宇宏伟,水色碧透,绚丽诱人。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块屹立在伐鱼河畔的奇特巨石——“丢石”。丢石,是一块庞大而完整的石英花岗岩体,上大下小,呈碗形,丢石上几乎找不到任何裂隙。丢石北侧有清乾隆五十九年三月,宝鸡知县徐文博书写的4个1米见方的苍劲大字:“孕磺遗璞”。丢石高6.6米,上部直径11.2米,下部直径仅4米,伐鱼河湍湍急流擦石而过,大有一触即倒之势,然而,千百年来,它始终“稳如泰山”,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雄伟壮观的姜太公庙在丢石右上方的河边。房屋出檐斗拱,雕梁画栋,古香古色,为唐贞观初年所建,明嘉靖年间整修,清乾隆二十六年重修。庙前正立着4棵40余米高的参天古柏,枝杆粗壮,根深叶茂,四季常青,传说为唐代所植,此为钓鱼台景观之一。
周文王庙,由姜太公庙盘山而上即到。文王庙依山而建,庙堂重瓦危檐,布局严谨,巧夺天工。隔河山腰,还有规模更加宏伟的武王庙和武吉庙。武吉庙内原有一根武吉担柴用的铁肩担,重60公斤,“文革”中丢失。据钓鱼台碑得记载,这里自唐代设神修庙,计有庙宇、祭堂17处,殿、廊、搂、台共40余间,现在多数已重建恢复。从丢石顺水而下,河水层层下跌,浪花飞溅,向下游直泻,形成一个个深潭,犹如朵朵雪莲盛开。离丢石100米处,有一水面宽广,水色碧透的深潭,名“滋泉”,泉边有一石英花岗岩巨石嵌入河心,巨石上有两道40厘米长,15厘米深的平行光滑浅槽,相传姜子牙来此隐居后,每每在此垂钓,年深日久,便在巨石上跪出了两道槽痕。钓鱼台即由此得名,侧方岩壁上雕凿有“钓鱼台”3个巨型篆字。从丢石溯水而上,两岸高山对峙,河谷狭窄,谷坡陡峭,水流湍急,有“一步跨过伐鱼河”之称。沿峡谷再上河谷,豁然加宽。一座双曲拱大坝挡住了去路,这即是“钓鱼台水库”。钓鱼台水库,坝顶宽2米,坝长200米,坝高50米,水深45米,总库容量255万立方米, 1973年开工, 1978年 12月建成,可灌溉2200公顷农田。水库大坝东端有一八角亭,记载了水坝开工时间,使用人力及竣工日期,具有古代亭台楼阁和现代建筑艺术的综合风格,典雅灵秀。大坝中间有一观景楼。登上观景楼,整个风景区尽收眼底。
钓鱼台水库为这里增添了不少风景。夏秋季节,水面碧波荡漾,周围高山披红挂绿,湖光倒影,煞是好看,游人乘坐小船或游艇漫游水面,恍如置身于桂林漓江之上,杭州西湖之中,十分惬意。从坝侧溢洪跌下一道瀑布,约40多米高,瀑布飞流而下,如白练垂挂,似银河倾泻,訇然之声震耳欲聋,水珠飞溅数丈之远,日光照在迷蒙瑰丽的水雾上,竟幻化出一道绚丽无比的七色彩虹,云蒸霞蔚,壮观无比,充满诗情画意。冬春季节,水库冰封水面,光滑平整如明镜,雪落山间,银装素裹,一片银色世界。巨厚的冰层,成了游人的天然滑冰场。水库的天然景色和人工建筑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耐人寻味的风景画。
历史上的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生在商世,因见纣王无道,遂弃官出走,隐居在此,终日以垂钓度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成为后世人们的俗话。后来他终于被周文王发现。文王礼贤下士,亲到伐鱼河畔迎聘。于是,被尊为军师的姜太公遂辅佐文武二王开创了在中国历史上卓有成就的西周霸业,自己亦名留青史。
钓鱼台位于宝鸡市东南40公里蟠潘河上,南依秦岭,北望渭水,山清水秀,古柏叠翠,景色绮丽,历史久远,是古今中外颇享盛名的游览胜地,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钓鱼台因西周名士姜子牙在此隐居十载,滋泉钓干遇文王而闻名于世,史料典籍均有记载。唐贞观年间:“太公兵家者流,始令蟠溪立庙。”并植柏四株,至今犹存。至清乾隆年间有庙宇17处,著名的有太公庙、文王庙、山门口、三清庙等,河东岸的钓台遗迹,河道中央的“璜石”,河西的望贤台以及飞瀑流霞,浪声莫测。钓鱼台建筑风格典雅、自然景色迷人。近年来,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钓鱼台风景区的开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新规划的景点为钓鱼台将再添新姿。
现在河边有一巨石宽2米,长2.5米,石面平阔,上书“钓鱼台” 三字,石上有两条平行光滑的凹印,传说是姜太公跪在上面钓鱼的痕迹。由这里至西宝公路边的一段土路,传说是周王西伯邀请姜子牙时用绳拉车经过的道路,这里还有唐建明修的姜太公庙和周文王庙,庙内有姜太公塑像,有周文王请姜太公连环壁画。庙前有四棵古柏,传为太公手植,枝叶茂盛。三清殿、武吉祠等古建筑群各具风格。
沿坡道再上行,便到新建的钓鱼台水库,坝高50米,蓄水45万立方米,蔚为壮观,现辟为水上乐园,可划船游玩,钓鱼台融人文与自然景观于一体,是一处极佳的旅游胜地。
钓鱼台位于宝鸡市东南40公里蟠溪河上,南依秦岭,北望渭水,山清水秀,古柏叠翠,景色绮丽,历史久远,是古今中外颇享盛名的游览胜地,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钓鱼台因西周名士姜子牙在此隐居十载,滋泉钓干遇文王而闻名于世,史料典籍均有记载。唐贞观年间:“太公兵家者流,始令蟠溪立庙。”并植柏四株,至今犹存。至清乾隆年间有庙宇17处,著名的有太公庙、文王庙、山门口、三清庙等,河东岸的钓台遗迹,河道中央的“璜石”,河西的望贤台以及飞瀑流霞,浪声莫测。钓鱼台建筑风格典雅、自然景色迷人。
根据记载,太公钓鱼台有3处,初钓河南新安城东,继钓陕西咸阳城西,后钓宝鸡县伐鱼河谷,而三处中又以幡溪钓鱼台最为有名。因为,姜太公在此垂钓的时候,遇到周文王的拜谒,辅佐朝政,才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文武之治”盛世。从此以后,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唐代诗人李白、许浑,宋代诗人苏轼都曾游览于此,并赋诗记胜。唐代的钓鱼台就此建庙塑像,历经3次重建,至今人们还可以看到“太公庙”、“文王庙”、“望贤台”、“乞子崖”、“钓鱼台”等一些庙宇,祭钓堂、殿、廊、楼、台和一石驮五柏等壮观奇景。《吕氏春秋》(水经注)有“太公钓兹泉”的记叙,民间亦有“太公背泉垂钓”、“周文王纳谏邀贤”、“武吉代薪奉母”等传说。古往今来,钓鱼台就以其盛名招待游客,宋代文学家苏轼曾游此地,留下“夜入幡溪如入峡,照山炬火落惊猿”的名句。站在伐鱼河上的瓦子坡村南眺,秦岭群峰峥嵘起伏,重峦叠嶂,郁郁葱葱,气势磅礴,蔚为壮观。近看,奇峰耸峙,翠柏葱绿,庙宇宏伟,水色碧透,绚丽诱人。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块屹立在伐鱼河畔的奇特巨石——“丢石”。丢石,是一块庞大而完整的石英花岗岩体,上大下小,呈碗形,丢石上几乎找不到任何裂隙。丢石北侧有清乾隆五十九年三月,宝鸡知县徐文博书写的4个1米见方的苍劲大字:“孕磺遗璞”。丢石高6.6米,上部直径11.2米,下部直径仅4米,伐鱼河湍湍急流擦石而过,大有一触即倒之势,然而,千百年来,它始终“稳如泰山”,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雄伟壮观的姜太公庙在丢石右上方的河边。房屋出檐斗拱,雕梁画栋,古香古色,为唐贞观初年所建,明嘉靖年间整修,清乾隆二十六年重修。庙前正立着4棵40余米高的参天古柏,枝杆粗壮,根深叶茂,四季常青,传说为唐代所植,此为钓鱼台景观之一。周文王庙,由姜太公庙盘山而上即到。文王庙依山而建,庙堂重瓦危檐,布局严谨,巧夺天工。隔河山腰,还有规模更加宏伟的武王庙和武吉庙。武吉庙内原有一根武吉担柴用的铁肩担,重60公斤,“文革”中丢失。据钓鱼台碑得记载,这里自唐代设神修庙,计有庙宇、祭堂17处,殿、廊、搂、台共40余间,现在多数已重建恢复。从丢石顺水而下,河水层层下跌,浪花飞溅,向下游直泻,形成一个个深潭,犹如朵朵雪莲盛开。离丢石100米处,有一水面宽广,水色碧透的深潭,名“滋泉”,泉边有一石英花岗岩巨石嵌入河心,巨石上有两道40厘米长,15厘米深的平行光滑浅槽,相传姜子牙来此隐居后,每每在此垂钓,年深日久,便在巨石上跪出了两道槽痕。钓鱼台即由此得名,侧方岩壁上雕凿有“钓鱼台”3个巨型篆字。
从丢石溯水而上,两岸高山对峙,河谷狭窄,谷坡陡峭,水流湍急,有“一步跨过伐鱼河”之称。沿峡谷再上河谷,豁然加宽。一座双曲拱大坝挡住了去路,这即是“钓鱼台水库”。钓鱼台水库,坝顶宽2米,坝长200米,坝高50米,水深45米,总库容量255万立方米,1973年开工,1978年12月建成,可灌溉2200公顷农田。水库大坝东端有一八角亭,记载了水坝开工时间,使用人力及竣工日期,具有古代亭台楼阁和现代建筑艺术的综合风格,典雅灵秀。大坝中间有一观景楼。登上观景楼,整个风景区尽收眼底。钓鱼台水库为这里增添了不少风景。夏秋季节,水面碧波荡漾,周围高山披红挂绿,湖光倒影,煞是好看,游人乘坐小船或游艇漫游水面,恍如置身于桂林漓江之上,杭州西湖之中,十分惬意。从坝侧溢洪跌下一道瀑布,约40多米高,瀑布飞流而下,如白练垂挂,似银河倾泻,訇然之声震耳欲聋,水珠飞溅数丈之远,日光照在迷蒙瑰丽的水雾上,竟幻化出一道绚丽无比的七色彩虹,云蒸霞蔚,壮观无比,充满诗情画意。冬春季节,水库冰封水面,光滑平整如明镜,雪落山间,银装素裹,一片银色世界。巨厚的冰层,成了游人的天然滑冰场。水库的天然景色和人工建筑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耐人寻味的风景画。
历史上的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生在商世,因见纣王无道,遂弃官出走,隐居在此,终日以垂钓度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成为后世人们的俗话。后来他终于被周文王发现。文王礼贤下士,亲到伐鱼河畔迎聘。于是,被尊为军师的姜太公遂辅佐文武二王开创了在中国历史上卓有成就的西周霸业,自己亦名留青史。
陕西省导游词篇十一
我们前边的这座雕像就是周公的雕像,经常说的梦见周公就是梦见了他。白头发、白胡子、白眉毛、白长罩衣,这就是周公的真实写照,因为他为周王朝操的心太多了,考虑的东西、制定的东西太多了,日夜操劳,所以头发胡子就全白了。
周公。周公姓姬名旦,他是八卦首创者、周朝开国者周文王姬昌的儿子,是英勇善战伐纣有功的周武王的弟弟,成王(姬诵)的叔叔。他曾辅佐武王伐纣灭商,功勋卓著。因为他的封地在周,所以被称为周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公元6建了这座周公庙。周公庙的位置在歧山县北凤凰山南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此处依山傍水、古木参天、风景秀丽,东、西、北三面环山,南边与平地相接,状若簸箕。《诗经·大雅·卷阿》中描述此地为“有卷者阿,飘风自南”(译意为:大陵卷曲成山阿,疾风从南吹来多)。因此,后世人称这里为“古卷阿”。
“凤鸣歧址”即指这里,这里可以登高望远,前有开阔平坦的地方,眼界开阔,风水绝佳。此庙在唐代建成后,经宋、元、明、清各代修葺,并增建召公、太公、姜嫄、后稷、郊媒、玉皇、周家八士等殿宇,有开拓药王、老君、元始天尊等神洞20余孔,成为现在的规模,保存至今。大家只要看一看身旁这些粗大的槐树和柏树,就可想像它的历史了。周公庙总共占地面积9顷18亩,如果大家秋天到这里,就可品尝院子里的柿子和核桃等水果,属绿色产品。这么好的地方,如果大家能在这里住一宿,那就可以真正地梦见周公了。
塑像后面就是这座寺庙的大殿了,大家看一下大殿里面的塑像。中间的是周公像,旁边的是召公、太公塑像。周公塑像庄严、肃穆,让人看了肃然起敬,这尊塑像体现了周公辅佐成王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样子。武王死时,武王的儿子成王才13岁,什么都不懂,武王临死时对弟弟姬旦说:“我不行了,就把国家和儿子托付给你了。”就这样治理国家和教育侄儿的重任便落在了周公的身上,周公真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我们大家看了很多历史题材的片子,如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登上皇位,另外清宫里也有杀兄夺权、垂帘听政等,这些事件在周公的身上都没有发生。
周公受托后,确实呕心沥血,为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制定、推行了一整套典章制度,如嫡长子继承制,对后来封建社会发展有很大影响。他还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现在的儿子怕老子,职员怕经理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他对于祭祖、出征、会盟、饮宴、婚娶、丧葬等都规定了相应的仪式和不同的乐舞,即所说的“周公制礼作乐”,如现在的迎亲、送葬的琐呐曲子、二十四孝等都是从那时传播下来的。他还用3年的时间,平定了成王的叔叔,自己的兄弟臂叔、蔡叔的叛乱,并负责营建了洛邑(今洛阳)。周公能征善战,功劳盖世;但他一直毫无二心,也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摄政7年后,成王长大成人,周公于是还政成王,并嘱咐成王贤明治国,使周朝延续了几百年。这尊塑像是对周公一生的真实写照。
大殿后面还有3座殿,东大殿为姜太公殿,周公和姜太公都曾辅佐武王伐纣,对周朝有不朽功勋。姜太公的塑像是白发、白须,很是威武壮观,仙风凛凛。中间大殿为召公塑像,周公、召公共同辅佐成王,历史上的“周召共和”即指此。西边大殿塑像为姜嫄——农业始祖后稷母亲的塑像,前边有两棵树为枳子树,即南方的橘子树,古语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后面,曲径通幽处的东北崖间有一玄武洞,洞中现存唐代石雕“玄武像”(俗称玉石爷)一尊,披发无冠,赤足戎装,脚踏龟蛇,持剑而坐,造型丰满,威武庄严,其玉雕工艺,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并且当地盛传摸像可治百病,故游人以到此摸它为快事,大家可以试试,据说很灵验,摸了它,可确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我们面前的这眼泉是自然泉眼,其泉水数年一涌,数年一涸,水来则时泰岁丰,去则天旱不收,当地人称之为灵泉。唐宣宗曾下诏给其泉赐名“润德泉”。
周公庙就介绍到这里,过几年大家肯定还会来这儿,办什么呢?大家看一看后山坡上点缀的小帐篷,这是国家正在勘探、发掘西周士陵的现场,已经有很多东西出土了,有甲骨文、陶器、建筑物材料,等等。随着发掘工作的进展,也许有一天会石破天惊,成为21世纪考古伟大的发现之一,成为大家必到参观的地方,到时候大家再来参观西周王陵的时候,再来顺便梦一次周公吧!
陕西省导游词篇十二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位于陕西西安的一座国家级综合性历史类大型博物馆。
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
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文物藏品成为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殿堂,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
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则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历史类博物馆。
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的小寨东路91号(大雁塔西北侧)。
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的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
是“4a”级旅游景点。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馆舍由一组“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
馆舍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结构特点。
把唐代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相结合,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
馆区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
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
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周、秦、汉、唐等。
王朝曾在陕西西安附近建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广,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
堪称陕西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
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陕西历史博物馆来参观,我叫凯凯,是各位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的导游员,能为大家服务我感到非常高兴。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国家级历史博物馆。
于1991年6月20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它占地面积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用于展览的面积为11000平方米,馆舍为“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园林建筑群,参差错落,典雅凝重,既表现了陕西的`悠久历史,又突出了盛唐长安的古老文化。
是由中国建筑学界泰斗梁思成先生的关门弟子、著名设计师张锦秋女士设计的。
馆内藏有文物37.5万件。
其中国宝级文物18件,国家一级文物859件,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大家看,博物馆门前的喷水池上方有“陕西历史博物馆”七个金字,这是集郭沫若先生的字而制造的。
作为一座现代划的大型历史博物馆,它有可控制温、湿度的全封闭中央空调;有多功能照明和自动放火、防盗报警系统;有文物修复保护科技中心和先进的化验测试技术;有独步海外的唐墓壁画库;有电脑控制、自动检索的图书馆;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还建有六种语言同声传译的国际学术报告厅。
博物馆的陈列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基本陈列的序言大厅。
序言大厅不书一个文字,以昂首挺立的巨型石狮,奔腾咆哮的黄河壶口瀑布和绵延不断的黄土高原来昭示主题,构成独特的无言之序。
这头巨型石狮是按唐顺陵前的石狮以1:1比例原大复制的。
顺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陵墓,我们可看到它雕刻精美,造型雄伟,堪称“东方第一狮”。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展厅“史前时代”。
时间范围是距今约115万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
这一时期从旧石器时代的蓝田猿人开始,经中石器时期的大荔人,再到母系氏族社会的仰韶文化、父系氏族社会的龙山文化,直到传说中的三黄五帝,揭示了人类早期的起源和发展。
这个时期中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时代—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这边走,我们将会看到的是一个猿人头盖骨化石,是于1964年在蓝田县发现的,我们叫它为“蓝田人”。
这里是一个复制品,只有770毫升的脑容量,是我们现在正常人的一半。
蓝田人是目前已知的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我们看到背景的照片就是当时发现头盖骨的地方。
在展柜下面,我们看到了一组出自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它们看起来非常的粗糙,所以它的用途非常简单,只用于采集和狩猎。
我们接下来看到的是距今7000~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
它反映了当时繁盛的母系氏族社会。
那个时代的人们已经开始定居,并从事耕作和饲养动物,例如,狗、猪等,并且群居于村庄当中。
经过精致打磨的石质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
半坡遗址就是这一文明的典型代表。
这里我们看到的文物大部分是来自于半坡,包括这些精美的陶器。
参观完“史前时期”,接下来我们走进的是奴隶社会的周代,而周朝是陕西历史第一个朝代,陕西的文字历史也从此开始。
在这里看到的是一组青铜器。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在西周达到了鼎盛。
在中国历史上,我们也称周朝为青铜时代。
这件青铜牛尊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巧妙的利用了牛身的各个部位:牛身为器,牛尾为柄,牛舌为流,四足站立,可以直接从底下为酒加热,整个酒器生动地展示了周青铜铸造业的高超水平。
接下来我们将走进秦朝。
秦朝距今公元前220~206年,实际上秦朝只辉煌了15年,但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王朝。
下面我们将在展柜看到大量的秦国文物,这里陈列了10个石鼓,顶圆底平,四面刻有四言诗句,内容多为歌颂秦人耕织作农的生活,称为“石鼓文”,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石刻文字。
接着我们来到汉代展厅。
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鼎盛时期,对以后各朝代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看到的是汉代的一件国宝—皇后之玺,这个洁白莹润的玉制印章是1968年在咸阳狼家沟汉高祖和吕后墓东侧出土的,印章上刻有“皇后之玺”四字,似“螭虎”形,它那精美的工艺和造型至今仍然叫人叹服。
我们看到的下一个部分是魏、晋、南北朝,它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大家看这枚多面体煤精组印,是1981年在陕西旬阳城东门外出土的。
印章共有二十四面,其中十六个正方形,八个三角形,印章的主人是鲜卑族上层人物独孤信。
他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胤,隋文帝杨坚和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父亲李日丙,被尊称为中国第一老丈人。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将走进第三展室,首先看到的是隋朝和唐朝。
隋唐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
公元581~618年存在的隋朝,虽然是个短暂的王朝,但是伟大的唐朝却恰恰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
我们接下来将要看到的是唐都长安城,它占地面积83.1平方公里,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宫城、皇城和外廓城。
当时的长安城是现在西安城的9.3倍,人口超过100万。
下面看到的是文明于世的唐三彩,而所谓的“三”不仅仅是三种颜色,而“三”在古代是多的意思。
唐三彩以黄、褐、绿三种颜色为主,因为流行的时间较短,烧制的地区较少,所以遗物不多非常珍贵,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接下来看到一套唐代金银器—“鸳鸯莲瓣纹金碗”。
它于1970年在西安市郊出土,代表着唐代手工业的高超水平。
它充分体现出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奢华。
接下来我们将看到的是一组临摹的唐墓壁画,真品被收藏在壁画库里。
我们看到的第一幅是“马球图”,共有20位骑马的球手,在队伍最前面的5位球手正在追击马球。
马球运动是在唐代的波斯传入中国的,在唐代广泛流行,甚至女性也都很喜欢打马球。
唐代一共有21位皇帝,其中的15位皇帝都很擅长打马球。
但遗憾的是,这项运动在明代以后逐渐消失。
我们看到的另一幅壁画“迎宾图”,是从章怀太子墓出土的。
这幅壁画形象地再现了唐代官员接持外国使臣的场面。
其中三位外来使者,第一位来自于罗马,第二位来自于韩国或朝鲜,而最后一位是来自于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这副壁画反映了唐王朝活跃的外交事务。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将会看到博物馆独一无二的镇馆之宝—“镶金兽首玛瑙杯”。
这件玛瑙杯是由天然的整块玛瑙制作而成,以牛头为首,并雕刻了兽角。
玛瑙的质地很硬,比我们知道的玉石都要硬,从这点来看,它的制作工艺的难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它也是中国仅存的一件。
随着历史的脚步,我们来到了宋元明清展室。
而从宋朝开始西安就不再是首都了,但是从军事角度来看,对于封建王朝来说,它仍然是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最后一件国宝—“青袖提梁倒注壶”,我叫它“奇妙的壶”。
产自中国北方八大民窑之一的耀州窑。
当我们仔细观看时会发现这件壶没有盖子,所以很多朋友会问我怎样注水。
在左手我们将会看到一个注水的示意图。
按照图示,首先将壶倒转过来,我们将会看到一个梅花状的小孔,成u形管,所以水就是从底部的小孔注进去的。
另外,牡丹、一只凤凰、一只狮子被装饰在壶身上。
其中,牡丹花被视为花中之王,凤凰在中国被视为鸟中之王,狮子在中国被视为兽中之王。
这三王争霸的倒流壶被看作是中国古代最好的手工艺品。
走到这,我们就结束了对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的参观,可以说我们用了15分钟时间走过了陕西115万年的历史。
从中我们领略了中国古人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也了解了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古代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对历史多了一分了,大家是否在心中也生起了一分爱国情绪呢?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请大家对我的讲解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陕西省导游词篇十三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是大雁塔景区和曲江旅游区,首先我们来到是大雁塔景区。 大雁塔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由前面大慈恩寺、大雁塔以及南北广场和东西两苑组成,占地约五百亩。
《西游记》里唐僧可谓家喻户晓,他原型就是我国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玄奘与大慈恩寺以及大雁塔有着十分密切联系。今天参观完这里,大家就可以有一个十分清晰了解了。
现在我们所处位置就是就是大雁塔南广场,广场中央矗立就是玄奘法师高大铜像。你看他气宇轩昂,身披袈裟,手执锡仗,步伐坚定,好象正在奔波在西行取经路途上。玄奘是我国古代著名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他姓陈名祎,河南偃师人,自幼聪慧超群,勤奋好学。13岁被朝廷破格录取,在洛阳净土寺剃度为僧。
玄奘先后周游全国十余省,遍访十余位高僧名贤,拜学经典,穷尽各家学说,誉满京师,被誉为“释门伟器和佛门千里驹”。贞观三年,为解决佛教中疑难问题前去佛教发源地天竺,即今印度取经,著《大唐西域记》一书,是我国取经者中成就最卓著之人。公元645年在被授予佛教界最高称号“三藏法师”后,返回长安,潜心翻译佛教经典19年。唐太宗尊称他是“法门之领袖”,唐高宗称他是“真如之冠冕”。
在玄奘铜像身后,就是大慈恩寺,即玄奘开创慈恩宗祖庭。慈恩寺,又名无漏寺,是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现在寺院面积7倍。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
现在我们来到大慈恩寺门口,大家看,门匾上“大慈恩寺”几个金光闪闪大字是江爷爷同志亲自题写。寺院正门又称为山门,也叫三门。中间是空门,东边是无相门,西边是无作门,象征入门三解脱。所以人们常将出家作各尚叫作坠入空门。我们现在就从这里进入寺院吧,而是继续我们参观。
大家可以看到左右各有一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一口铁钟,铸于公元1548年,重15吨,钟上有“雁塔晨钟’4个苍劲大字。钟自铸成一直沿用至今。每天寺院僧人闻钟而起,闻鼓而眠。晨钟共敲3阵,每阵36响,共鸣108响,表示断除尘世人生108种烦恼,祈祷盛世太平,万民安乐,五谷丰登。关中八景之一“雁塔晨钟”由此而来。西边是鼓楼,楼里悬挂一面大鼓。钟鼓皆为寺院大型法器。
众所周知,大雄宝殿是寺院中心建筑。大家面前高台上建筑就是大雄宝殿。大殿前香火兴旺,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佛祖三身佛像。中为法身毗卢遮那佛,西为报身卢舍那佛,东为应身释迦牟尼佛。佛像两侧是佛弟子,东为迦叶,西为阿难,两旁还有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塑像,均为明代雕塑,象征真理和智慧。东西两厢排列着包括玄奘和庆友在内18尊罗汉像。在大殿供奉主尊背后塑有南海观音菩萨及众菩萨、龙女、木叉等150身人物。
好了,我们现在穿过大雄宝殿,可以看到后面这个藏经楼,在这里存有《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系明代铜铸鎏金佛像。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佛座一件,还有玄奘负笈图及窥基、圆测碑拓画像等。
继续往北面走,我们可以看到坐落于寺院内大雁塔。它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楼阁式砖塔,被视为古都西安象征。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建为七层,人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即由此而来。
大雁塔高64。7米,呈方锥形。塔底层边长25米,每层四面各有一个砖券拱门。整座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杰作。唐末以后,寺院屡遭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站在塔上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等一会儿,有兴趣朋友可以登塔游览。
“雁塔题名”也是大雁塔独有一道风景。自唐中宗神虎年间,进士张莒登塔题名,后文人们竞相效仿,相沿成习。唐代士子考取进士后,都要登上雁塔赋诗并将姓名、籍贯、及第时间用墨笔题留于雁塔墙壁之上。日后升为卿相还要用朱笔改写。“雁塔题名”被视为人生一大荣耀之事。白居易在考中进士、登上雁塔时就作诗说:“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反映了他少年得志喜悦心情。
游客朋友,绕过大雁塔向北,我们前往玄奘三藏院门。大门前修了一座长20多米,高2米多汉白玉照壁,照壁南面是集褚遂良字刻“法门领袖”四个字,北面是赵朴初题写“民族脊梁”四个字。玄奘三藏院是一组仿唐风格建筑群,由中院大遍觉堂、东院般若堂、西院桃明堂三部分组成,其中大遍觉堂供奉玄奘法师顶骨舍利是本寺镇馆之宝。玄奘其它灵骨舍利已广布世界各地,象征和传播着玄奘精神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
好了,各位朋友。大慈恩寺和大雁塔参观就到这里,现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大雁塔北广场吧。大雁塔北广场位于著名大雁塔脚下,东西宽480米,南北长350米,占地252亩,由近2万平方米音乐喷泉广场和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旅游商贸等设施组成。
这里音乐喷泉是亚洲最大喷泉广场,每天中午12:30都会准时开放,到时大家可以前来观赏。广场南北高差9米,分成9级,每个踏步为5级,意蕴“九五之尊”。由北向南逐步拾级,形成对大雁塔膜拜,将古都风韵与现代风采完美结合。20__年12月31日建成开放,它是全中国唯一一座唐文化广场,目前已成为西安“城市会客厅”和“城市名片”。大家如果喜欢这里,就可以经常来我们西安客厅里来坐一坐。
大雁塔景区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下午我们将去参观大唐芙蓉园和曲江海洋馆等景点。大唐芙蓉园是在唐代芙蓉园遗址上修建,完全仿照了唐代皇家园林建筑形式,于20__年建成并对游人开放,占地面积1000亩,总投资13亿元人民币。内有紫云楼、凤鸣九天歌剧院、陆羽茶社、仕女馆等等许多仿唐建筑群,拥有全球最大水幕电影,是我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大唐文化与风貌主题公园,被誉为“盛唐主题天下第一园”。
曲江海洋馆,是西部最大海洋馆,占地90亩,总投资3。5亿元人民币。主要由海豚表演馆、海洋科普馆、热带雨林馆、海底隧道和水下大观园等部分组成。
在曲江旅游区,我们还可以参观到传说中薛平贵与王宝川爱情故事发生地寒窑以及以平民身份埋葬秦二世胡亥墓。
好,现在大家自由参观,一个小时后我们在这里集合,谢谢大家!
陕西省导游词篇十四
给大家讲解五丈原之前,先给大家背几句警句名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想问的是,这两句话为何人所说?大家的回答是正确的,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就是诸葛亮先生鞠躬尽瘁的地方——五丈原,也是他的衣冠冢所在的地方——五文原诸葛亮庙。
五丈原位于歧山县南20公里处,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是三国时诸葛亮后十个战场。五文原为何名为“五丈”,其说法有三:一说此原前阔后狭,狭处仅五丈;二说秦二世西巡至此时,原头曾刮起五丈尘柱大风;三说原高50余丈,原称50丈原,口口相传,简化为五丈原。
我们现在所看到后边的山就是巍巍秦岭,从此直着南行即到达素有小江南之称,物产富饶的汉中,再往南就是蜀国国都所在地成都了。我们现在所在地就是诸葛亮七出祁山、梦想恢复汉室、大战魏将司马懿的屯兵之地,也是诸葛亮中军大帐所在地——五丈原了。东南即古褒斜道的北口斜峪关,其南口是褒谷。褒斜道是秦汉时代由关中穿越秦岭通往汉中的交通要道,我们向北眺望,脚底下就是滔滔不息的渭河,再北边也有一高坡雄伟之处,它就是诸葛亮的死对头——司马懿的屯兵之处。蜀魏两军以渭河为界,摆开了战场。
我们现在想像一下,1800多年前诸葛亮大军士兵站满南坡头,个个精神抖擞,司马懿大军士兵站满北坡头,个个威风凛凛,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场景,应该是多么壮观的古战场啊!两军统帅斗智斗勇,运筹惟握,这应该是多么精彩绝伦啊!大家看,东边的葫芦峪现在还是古样子,是诸葛亮当年诱敌深入、火烧司马懿父子的战场。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取道褒斜道,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诸葛亮不禁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唐代诗人温庭筠过五丈原时,曾怀古寄情道:“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下国卧龙空寐主,中原得鹿不由人。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弹指一挥间,现在这些古战场,现在已成田园风光、和平安宁的土地,时时还有人在耕作之时捡到古箭头、古弩机、古铁蒺藜,只有当这些东西出土时我们才能依稀想像到一些刀光剑影,想像到战场上人吼马叫的景象!大家来这里还可以找到有关古战场的遗迹和传闻。在农田的中间有一道河湾,当地叫落星湾,湾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据当地民间传说,诸葛亮去世时,一颗明星从天而降,所以才起这个名字。当年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称“诸葛田”。当年诸葛亮设军帐指挥作战的地方还留有半米高的城墙残迹,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近100米。当地群众给这个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边的秦岭山坡,有一块平展约石头,上面似有棋盘线条。据说当年诸葛亮在这里下过棋,所以这座山得名“棋盘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诸葛锅”,铁锅上铸有汉代隶书文字。如果大家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发现一些值钱的东西,那就发大了。哈哈!开个玩笑。大家如果看到什么,可一定要告诉我,不可私藏,要上缴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庙就是“忠武侯祠”(诸葛庙),以纪念这位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关于它的修建时间,有三种说法:其一,三国末年。依据是明《万历志》。据明《万历志》记载:“元至元初年郭思恭祖五丈原武侯祠碑记中有‘庙自汉至今,千有余年’。”其二,北宋末年。依据是苏轼的《题五丈原武侯庙》碑。其三,元代初期。依据是清光绪年间歧山知县胡升猷所立的《重修五丈原武侯庙碑记》。1929年,诸葛庙曾被土匪烧,后来,又经修复。20世纪80年代对该庙进行了全面维修,扩大了庙区,增添了设施,使其焕然一新。
现存庙宇基本上保持了清末建筑风格。诸葛亮庙分前后两部分,坐北朝南。前半部分是山门、钟鼓楼、献殿、八卦亭、正殿,后半部分是落星亭、碑廊、诸葛亮衣冠冢。整个建筑排列在由北到南的一条中轴线上。殿宇高大宽敞,布局严整,主次分明,结构完整。主轴两侧为独立的院落。庙宇的整个建筑具有我国古代祠庙的建筑风格,有较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这座门楼就是诸葛庙的门楼,为砖木结构,四角翘起,古色古香。它重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歇山顶式建筑。3开间,面阔9.7米,进深7.6米。由正门和东西两耳门(侧门)组成。门额上书“汉室孤忠”,檐下悬挂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五丈原诸葛亮庙”七个馏金大字竖匣。前柱对联“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门两侧墙壁分别绘有老将军颜严、黄忠画像,银须白发,披甲戴盔,威风凛凛,栩栩如生。左右为开敞式侧门,正门檐下悬挂“忠贤云霄”横厨,两侧门对联:“伐曹魏名留汉简,出祁山气吞中原。”整个建筑斗拱飞槽,雕梁画栋,肃穆庄重。魏延、马岱塑像站立两边,手持兵器,身披戎装,威武严肃,守卫着山门。
眼前的这两座钟鼓楼甚是宏伟。西侧的为钟楼,平面呈正方形,边长5米,通高7.3米。全檐十字歇山顶。楼上悬挂大钟一口,重1350公斤,系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铸。
楼门额上书“空谷传声”。相传在清朝末年的一天晚上,夜深人静,大钟不敲自鸣,声振四方,洪亮浑厚。钟声惊醒了乡民,大家集聚庙中,只见庙门紧闭,并无人敲钟。乡民不解其谜,便称此钟为“自鸣钟”。实际上是秋天里原高风大,钟自撞而发出的声音。
东侧的为鼓楼,与钟楼左右对称。其建筑形式、风格与钟楼相同。内置直径1.7米、高1.8米、面阔1.5米牛皮大鼓一面,堪称皮鼓之。钟、鼓二楼人称“姊妹楼”,造型美观,结构紧凑,斗拱扣檐,华丽独特。门额上书“声闻于天”四个大字。
看完这两座建筑。往里走便看见了献殿。献殿又称拜殿、祭殿,是专司祭祀诸葛亮的地方。建于元代至元初年。现存为清朝光绪年间重修。5开间,面阔16.9米,进深9.2米。硬山五脊顶,斗拱扣搪,雕龙摆阔。下悬“五丈秋风”巨幅匣牌,殿前柱对联上写:“三顾许驰驱,三分天下隆中对;六军彰讨伐,六出祁山纲目疏。”献殿内两侧墙壁上有一幅幅三国故事画,如古城会、空城计、三战吕布等。壁画下镶嵌着40块青石,石刻岳飞手书《出师表》,字迹苍劲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障赞颂岳飞的石刻:“纯正不曲,文如其人”。
出献殿可见两座八角飞檐的亭子,即八卦亭。八卦亭是按诸葛亮八卦阵设计的,平面呈八角形,边长3.3米,中心直径8米。建于清光绪年间。八卦亭为攒尖顶,飞檐藻井,以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方位建亭。斗拱奇特,结构严谨,工艺精巧,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与献殿正对的是正殿,内有泥塑诸葛亮像,身穿蓝八卦衣,手执鹅毛扇,神态庄重自如。两殿之间的八卦亭,八角飞檐,顶端有八卦图样,梁柱五彩缤纷。祠庙规模不大,建筑古朴庄重,古树点缀院落,十分幽静。
眼前的就是正殿。正殿为庙内中心建筑。3开间,面阔11.1米,进深14米。其西侧有杨仪庙一间,东侧有姜维庙一间。正殿高悬“英名千古”金字大匣,前柱对联是:“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河流于遗迹万古清高。”殿内正中塑诸葛亮坐像,羽扇纶巾,仪容庄重,眉清目秀,神态祥和,展示了一代名相外柔内刚的忠贞风采。此像塑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完整无损,光彩照人。坐像之上分别高悬“将相师表”、“出将入相”、“北定中原”三块匣牌。两边楹联是:“短兵五丈原,长眠一卧龙。”殿内右塑张苞、廖化,左塑壬平、关兴四员大将,威武挺立,英气勃发。
穿回廊出幽径,就看到了诸葛亮的衣冠冢。衣冠冢高5米有余,周长10米,冢前立一石碑,书“诸葛亮衣冠冢”几个大字。看到这个墓冢,难道说大家没有什么感叹吗?再向后走,我们看到了镶嵌于一块低墙上的“落星石”。古代,每个将领都不是凡人,在天上都有自己对应的星座,诸葛亮后一次北伐率了10万大军,想一举恢复汉室,但司马懿却老奸巨猾,坚守不出,即使被诸葛亮用妇人衣服羞辱、嘲弄、下战书、挑战也不发火,不出战。诸葛亮后由于又急又气,操劳过度,病倒了,在自已中军帐中点烛镶星延命之时,又被魏延冲进大帐所带来的大风吹灭蜡烛,诸葛亮长叹一声:“天灭我也”,走出帐外看到自己的星石陨落,就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随即开始交代后事,不久即去世,为了让大队人马顺利撤回蜀国,一代伟人在后关头还来了一个妙计,即“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仲达就是司马懿。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由于诸葛亮不幸逝世,蜀国也就慢慢衰败直至后灭亡了。诸葛亮的一生共有两个27年。公元207年以前的27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因,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
公元207年到234年的27年,是诸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惜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镶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后一息。所以,人们常用“出师末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一语来表达对他的同情和敬意。他忠诚为国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