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学校说课稿 花的勇气说课稿(模板11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花的学校说课稿篇一
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来到这里,我所执教的《花的勇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生命主题"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由作家冯骥才创作,全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这篇课文构思精巧别致,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寓情于景,情理交融,耐人寻味。语言生动、优美、流畅,值得细细咀嚼品味。精美的文笔,深邃的内涵,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但是由于课堂40分钟的限制,我们必须要有所取舍,因此,结合本册书的教学重点与本课的特点及学生年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学会借助课文情感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作为主要知识技能训练点,将引导学生感悟到花的勇气在于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在内心深处感悟"勇气"的力量作为情感渗透点。
1.初步学会借助“阅读提示”,掌握基本的提炼关键词句的语文学习方法。并且学会借助情感变化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通过对文本的研读,体会作者由物及情的变化,并能升华自己的感情。
本课的教学以围绕王兴龙老师《小学高段借助“语言餐厅”,促进语言内化之研究》紧扣语言,重视语言的内化,以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为平台而展开。让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中朗读,在挖掘作者的意蕴中得到升华。培养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作品,对作品做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逐步提高学生交际和欣赏文学名著的能力;从以导带学到以练促学。
1、课前谈话中让学生说说关于写春天花的诗句及词,从学生熟悉的"花"入手导入新课,既消除了上课初的紧张感,又帮助学生积淀了词语,丰富了语言积累,同时为本课学习做好了铺垫。"善思者善学"教师巧妙的引导,使大家对于"花"的印象产生了强烈反差,促使学生学会了思考。
3、在关注学习导语中提出了哪些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并说说你知道了为什么会“失望、遗憾、惊奇、怦然一震”?理解词语,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如何运用,然后结合这个作者情感变化的板书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是为了不教!引导学生学会借助“阅读提示”提炼书中要点,化繁为简,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教学预设中除了让学生能根据板书来说之外还链接了较为简单的根据这些情感变化的词来填空,以期望使学生能真正把语言的学习落实到实处。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4、本课语句优美及适合欣赏更适宜于学生的积累并学会运用,因此本课的品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的展现在以下几个层次上: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些小花的,读读、圈圈、想想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并作上你的批注。让学生去感受那些优美的语句,并在读、划、批注中形成自己的理解。
品读场面一:“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象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全冒出来……”预设是围绕排比句,抓住分号(因为在试教时2次学生都能说出来)从颜色、样子、数量方面对花进行了描写,可是在本次教学中,学生的回答都没有把这个意思点出来,但是内容上学生已经是理解了。所以我就本着尊重学生的感悟课件显示让他们用读的形式来加强。
“迎着吹在脸上的细密的、凉凉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已经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理解拟人字词运用并根据这一段的写法练写是我们对学生运用语言的一个注重点。在关注学生通过重点词理解内容并感受小花的品格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并学到到要把一个事物的品格表现好方法有很多,本文所提供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分析在小结中归结出写法:恶劣环境的描写(烘托)+拟人化的事物成长情况+从不同方位所进行得观察描写(远近、上下、高低),从而很好的事物所蕴含的坚强品格表现出来。在升华文章的练笔中,让学生学着课文第七自然段的样子,在命运交响曲的钢琴声中看着各类勇于面对困难,顽强战胜困难的图片,选取其中的一个事物,用笔来把他们在困境中勇敢顽强成长起来的勇气表现出来。(写话练习)以期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在运用上到达一个语言的增量。真正能达到课题所设想的境界。
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干残酷的。学生是变化的,自己课前的试教、预设远没有学生来得丰富,再加上是上午第一节课,自己也搞得手忙脚乱的,失误颇多,望大家能多多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谢谢!
花的学校说课稿篇二
《花的勇气》这篇课文选自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学习本文,一是引导学生体会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气魄,领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感受、领悟,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语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教学的难点是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我觉得这篇课文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词句,进行作文方面的指导。如:“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这些纯心理感受的句子没有亲身体验是不能有感而发的。要鼓励学生也能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对花的细节描写的句子尤其使人赞不绝口:“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白色、黄色、紫色,在车窗上流动。”“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奇十足。”多么美的句子,不愧是大师的手笔!把花的颜色,神态,动作描写得栩栩如生。在这里就应该教会学生多观察,多思考。这些优美的,令人感动的句子,要让学生多读多感悟,激发他们的灵感,在自己的作文中也写出如此美的语言。
这节课上,我尝试着让学生读懂课文中这几个描写花的几个场面,理解作者的心情变化,品悟作品中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词语,体会作家的写作方法,以此来带动朗读,升华情感,感悟生命的意味。
在实际教学中,对第一个场景“没有花的绿地”,我以教师引学生悟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理解“寂寞”、“乏味”、“泛滥”这些词语,感受作者的失望之情。在学法上,又通过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读懂失望。对第二个场景“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我紧扣文本,调动学生已有的积累,让他们自己来概括地说说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色彩鲜艳、充满生机、十分壮观的景象。第三个场面“花的原野”,我放手让学生体味理解。对“花的勇气”的体悟,我让学生联系其他植物的勇气,再结合自己来说说我们又该有怎样的勇气,以达到升华情感、感悟生命的目的。
反思这课的教学存在一下几个问题:
1、在这单元的教材中,《花的勇气》是以一篇略读课文的形式出现的。教学时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逐段逐句地面面俱到组织教学,得体现略读教学的特点。我考虑到了这一点,处理教材时抓住了三个画面展开,但拖沓现象还是比较严重,导致来不及完成教学内容。
2、本课教学强调以读为主线,注重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但是学生的朗读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到文本情境中。
花的学校说课稿篇三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提出要学生了解花钱应该有计划,合理的支出,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本节课的教学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活用教材。课前下发调查表,学生先填上自己想要的东西,回家后调查父母想要的,并把调查的内容填写在调查表里。学生通过课前的调查报告,体会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多种需求。但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有所放弃,有所选择。这远比教材出现的三幅图,让学生观察是不是人们所有想要的都能满足更具有针对性。调查报告的使用,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二、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充分给学生表达的空间。在进行教学的第二个活动时我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特别想要的、特别喜欢的东西,可父母却不给你买的事情?其他同学帮助他分析其中的原因。其中有一个男孩说:“他特别想要一个沙漏,可是父母却不给他买。”当时他的伙伴就问:“什么是沙漏?有什么用”我并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好奇地瞅着这个男孩。男孩说解释说:“沙漏可以帮助他计算出写作业用的时间的快慢。”他的伙伴说:“你妈妈不给你买的原因是怕你边写作业边玩。”另一个伙伴说:“可能是他很贵吧。”男孩说:“不贵,只有一元钱。”我适时的引导:“既然这个沙漏不贵,对他还有用,为什么妈妈不给他买呢?”一个女孩说:“这个沙漏的作用可以用钟表代替,如要再买沙漏就浪费了。”男孩说:“可是我家没有钟表呀?”他的伙伴说:“那你家总有手机吧。那上面也显示时间。”从他们的一问一答中,让我看到了他们的童真,并为此而感到欣喜。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其个性都得到了健康、自由的发展。
三、多媒体的使用,创设情境,再现生活中的三个画面。人们抢购衣服;家里冰箱的菜都装不下了,因为便宜还去买;吃剩菜,生病了去打车上医院还是坐公交车去?让学生谈谈你对这些人花钱的看法?从讨论中学生掌握正确的`消费观念。
四、计划性的花钱。以20元为花钱的限度,制订一个花钱计划,在全班内交流自己的花钱计划,然后为自己的花钱计划提出了充分的理由。比如有一位同学提出想用这20元钱先买一本书,再帮妈妈买一件生日礼物,因为妈妈马上要过生日了。我首先对这位同学的计划给予了肯定,同时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所得,懂得关心父母。有的同学买了自己所需的东西后,把剩余的钱积攒起来,留着以后应急时用。我表扬了这个孩子。通过这个开放性问题目的设计,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不同的消费观。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重视导之以行。学生在这节课中除了知道花钱应该有计划,合理的支出。同时明白了在消费时不要盲目、不要浪费、要根据家庭的经济条件、尊重父母的想法。做一个聪明的、合理的消费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花的学校说课稿篇四
可
桢一丝不苟
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在上课伊始,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通过提问“本文讲的是哪位科学家的故事”引出本课的主人公—竺可桢,并板书;在后面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总结文章的主旨—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及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规律的道理。板书“精确观察”“一丝不苟”。
以上就是我对《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进行的说明。如果我有什么缺点和不足的地方,欢迎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花的学校说课稿篇五
《钱该怎样花》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花钱的学问”。这一单元与三年级的“我的角色与责任”以及后面高年级的“走向文明”单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序列。同学们学习了第一课,知道了家庭经济的来源,了解了家庭生活开支的多种类型。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再让他们去合理地支配钱,直至后面的根据需要进入各种购物场所,以及购买物美价廉的物品。教材环环相扣,紧密结合,非常完整。
二、说学生(年龄特点、知识基础、社会经验)
四年级学生接触面变广,独立性增强。在以往的生活中他们有过花钱与消费的经验。学习了第一课后,加之日常生活的。观察,孩子也了解家庭收入状况和各种各样的支出。他们不再过分依赖家长和老师,而是自己去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可是,这个时期的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也没有形成,辨别能力差,容易养成乱花钱的习惯。所以,对学生进行科学花钱方法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给他们一定的钱自主支配,为以后生活中合理理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与责任感都是必要的。
三、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以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思品课教学力求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统一。”因此,我用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调查、讨论、情景表演、操作性强的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进来。在自主的活动中,在彼此的合作中共同探究,在亲身的实践中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2、整合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教育素材。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不断提高思品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的教育质量。”即我们所说的:要坚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在生活中挖掘的教学资源,是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听,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觉得可信的素材,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3、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针对学生年龄偏低,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应避免太多的说教,这时可借助鲜活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辅导、启发和引导,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分析能力,达到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作用。
4、适当地拓展,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下思品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当课堂的理论与生活中的体验紧密结合,才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四、说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调查每位家庭成员最想要的东西。包括自己想要的和爸爸妈妈想要的,我们全家都想要的。
活动一展示自己的家庭梦想
1、播放课件: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你有哪些家庭梦想片段)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导入,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同时自然而然地展示了孩子们课前调查的结果,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需求。)
活动二取舍自己的家庭梦想
1、续播课件: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的片段。(选手阐述实现家庭梦想的先后顺序)
2、教师引导孩子根据需要的轻重缓急和家庭收入状况取舍家庭梦想,并决定它们的先后顺序。
这里,教师可以设计儿童话语言导入:孩子们,开心辞典的选手通过闯关可以实现他们的家庭梦想,而我们必须用钱才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可是钱总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在实现这些梦想时,哪些钱是必须花的,哪些钱是可花可不花大的?哪些是我们能力范围之类的,哪些是我们短期内无法实现的呢?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吧。
花的学校说课稿篇六
教时教学目
标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学重点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学难点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学准备小黑板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句、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学生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讨论画上的内容。
读题。
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学生读生字。
学生读句子。
学生读课文。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2、组词
3、朗读课文
学生讨论给课文分段。
学生写生字。
学生作业。
课题第一朵杏花课型新授课
本课题教时数:三课时
本教时为第二
教时
教学目
标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运用各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深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说说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学生讨论问题?
学生自由读,说说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
学生讨论。
学生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
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学生听。
学生读。
学生讨论。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小结。
五、作业
学生作业
课题第一朵杏花课型新授课本课题教时数:三课时
本教时为第
三教时教学目
学重
学难
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
指名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一、二段。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三、通读全文,总结课文,指导应用。
1、自由朗读课文。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学生读。
学生读,说说读懂了什么?理解精确一词?
学生读。
学生读。说说得到了什么启发?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五、练写片段指导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
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
(1)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
(2)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
2、同桌之间分角色练说。
3、将自己与别人的对话创造性地记录下来注意书写格式。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析疑。
5、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六、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高兴)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激动)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自豪)地说:刚才。
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肯定)地说:是。
学生读。
学生说说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学生仿写。
学生作业。
花的学校说课稿篇七
一、说教材。
《花的勇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节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
带着泥土的气息,打开教材《花的勇气》,和作者、编者对话。这篇课文构思精巧别致,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寓情于景,情理交融,耐人寻味。语言生动、优美、流畅,值得细细品味。和本单元其它课文、口语交际共同组成“热爱生命”专题,又是一个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启迪学生心智的好例子。
二、理念、目标、重难点的确定。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基于以上理念,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本课学习,认识4个生字,理解“泛滥”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花的句子。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重点:体会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气魄。难点:凭借例子,通过对话,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领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三、说教学法
为实现上述目标,教学方法选择至关重要。教法、学法互相牵制,融为一体。教法方面,主要采用重点突破法,以课题为切入点,点上探究。我还采取多层次阅读法,引导学生尽情的阅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凭借文本的语言文字,力求和学生一起穿透文字的表象,感悟文本背后的意义,并在感悟中学习语文,关注语言,促使感情与智慧在阅读对话中交融共生。我还运用合作探究法,以作者情感的变化作为本课研讨问题,使学生读、思、说、写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体验情感,突破重点。学法方面,本文是略读课文,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课前导读,明确阅读要求,自主学习,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程序
我追求简约、高效、创新、和谐的课堂。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学生的实际,预设如下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课始,创设情境,唤醒学生。我是这样导入新课:茁壮生长在砖缝中的小瓜苗,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当你看到花儿在阳光下绽开笑脸,在温室里展露娇媚时,也许你并不会太在意,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时候,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今天,我和大家共同学习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勇气”两字要写的有力!
板书:的勇气
释题:什么是勇气?(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
学生在激情的话语中走进文本。民主、自由、宽容、激励的气氛从一开始就浸漫课堂,并贯穿教学始终。
(二)、自学感悟:
作者从失望——遗憾——惊奇——心头怦然一(指着板书)。他在维也纳到底经历了什么?看到了那些景象,使他情绪这样跌宕起伏呢?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标画出能够表现作者心情变化的原因,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小组交流。
(三)合作交流,展示点拨。
1、同学们作者去维也纳是在什么时候?(四月)同学们现在正好是四月,你们看我们的校园花红柳绿,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可作者却感到很失望,文中的哪句话就能说明他的失望呢?(大片大片的草地上……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学生逐句汇报,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学生朗读。
绿色到处泛滥所以作者认为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因此作者对司机小吕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他下一出来(非躲开四月不可)。所有的这一切都让作者感到失望。教师重点抓住“寂寞(孤单,在文中指全是绿色没有花,开满鲜花的绿地才不会寂寞,才是热闹的,同学们花花草草也知道寂寞吗?那是因为作者的内心是寂寞的失望的。)乏味(没有意思,绿色连着绿色没有意思)泛滥(只是绿色连着绿色,多令人讨厌)、只是、非……不可”进行朗读指导。
教师小结:
一个词语不仅只是一种意思,更是一份感情,“寂寞、乏味、泛滥”这些词语把作者的心情与感受暴露无遗,字字句句都是失望。让我们再次走进文章,走进作者读出作者那种失望之情。女生读一句,男生读一句,(老师听出来了,你们读到的是草地,读懂的是作者的心。
2、同学们这些小草真让人失望了吗?作者接下来,看到了什么?会使他如此惊喜呢?(我用手拨开草一看——这么辽阔)。指导白的、黄的、紫的(教师快、慢比较读)作者写了这么多的颜色,我们还能想象出有哪些颜色?(粉的、红的、半紫半红的)这么多的颜色、太多了,目不暇接,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是什么?谁知道?(五颜绿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万紫千红)老师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那万紫千红的世界,同学们你们不仅想象力丰富,而且语言组织能力也很强,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文中这几个词写了小花的颜色多,文中哪几个词写小花的样子好看、哪几个词写小花的数量多。(谁再来给大家读一读,把你的感悟融到你的朗读中去。带领学生一起读。
教师小结:
在这一段作者写小花的是侯,写了他的颜色、样子、数量,从多方面给我们进行描写,以后我们也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方面、多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描写。
3、这么娇小、鲜亮的小花只可惜长在了青草的下面,而作者就要离开维也纳去意大利了,他认为这次看不到草地上的那些而感到遗憾。
4、他真的让作者带着遗憾走了吗?当作者再次来到前几天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他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读给大家听。(我看到了花的原野——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他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拔地而起)体会:改天换地,原来是什么样?现在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对比理解)以前全是绿,现在小花长出来了,五颜绿色非常美丽,改变的不仅仅是眼前的景色,而是作者的整个心灵、整个心情。让我们也走进这全新的色彩和作者一起享受着小花的魅力,感受作者的惊奇之情。(学生读)
5、因曾经的失望、遗憾、惊喜、到最后的怦然一震不仅仅是因为作者看到那些花儿全都(冒出来了),还因为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而是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所以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理解“改天换地”“拔地而起”。
1、是呀,看着齐刷刷从草地上冒出来的小花,我惊奇的想:
2、看着在冷雨中傲然挺立,神奇十足的小花,我惊奇的想:
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勇气不怕风雨,不畏严寒,老师真佩服这些小花,让我们带着敬佩与震撼用我们真情,用我们的心声来大声赞美这些在风雨中拔地而起的小花吧!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真为那些小花骄傲,同时也让老师信心十足的面对生活,那么你们呢?是不是也和这些小花一样有勇气?下面就让我们来看大屏幕。
我能行:(根据例句写句子)
例句:(花儿)能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这是勇气
(种子)能在(石头下破土而出)这是勇气
(梅花)能在(冰天雪地中傲然绽放)这是勇气
(我们)能在(艰难险阻中依然生活)这是勇气
(我们)能在(困难中面对一切风风雨雨)这就是勇气
结束语:
(六、)拓展延伸(作业自助餐)
1、请同学们上网搜索冯骥才所写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细细品味。
2、请同学们把对这一课的体会和感受写在日记本上。
花的学校说课稿篇八
一、明确评课目的
以激励为核心,真正了解教师的疑惑和困难,和教师共同探讨,重视培养教研团体和谐的气氛,互相关心,共同进步,而不是挑三拣四,监督检查,应让教师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课改中。
二、评课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原则。课堂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主动地参与、主动地学习。
2、尊重性原则。在评课中一定要尊重老师作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正确对待教师、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评课双方要始终处在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气氛中。
3、全体性原则。在课堂教学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4主体性原则。评课时一要看是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要看是否做到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传授知识;三要看是否寓德育于智育之中;四要看教学结构是否合理。
三、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
每位教师在职业素养、教学,风格、师生交往类型和工作背景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个体差异,确立个体化的主评课标准、评课重点及相应的评课方法,明确地、有针对性地提出来每位教师的改进建议、专业发展目标和进修需求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发挥教师的特长,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发其创新意识。
花的学校说课稿篇九
1、为什么口技表演开始时“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呢?
大家观看表演时只看“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所以不免产生怀疑:这么点东西能做什么?可心里又极想早点解开这个谜团,所以“抚尺一下”立即有一种想探个究竟的急迫心情迫使自己立刻屏住了呼吸,所以“满座寂然”。从一个侧面说明“口技”者善于抓住听众的心理。
第二段从“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到“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一家人按生活的规律,一个一个互不影响,逐个发声,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由屋外到屋内,由稀疏到缜密,由寂静到喧哗,层次分明,极见工夫。接下来,各种声音逐渐重叠交织,混杂出现。接着作者笔锋一转,从听众的反应来侧面烘托,表现了听众从入神、惊奇、陶醉、佩服的多种神态来加强刚才的'正面描写,使笔法自然而又巧妙,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本来失火场面人多声乱,难以驾驭,可本文作者却不慌不忙,从容应对。
作者先从“一人大呼火起”开始即掀起巨大的波澜。一下子使人紧张起来。接着作者从室外到室内,从一人到一家,从一家到全卷,从大人到小孩,从人声到狗叫,逐渐夹杂一处,虽然表面很乱,可细看起来层次很清楚,气氛很浓。接着又加入了房屋声,火花声、大风声这些自然界的声音正是口技者所长,可把这些与人声夹杂在一处,足以显现口技者的工夫。既有失火肯定有救火,于是乎,人声鼎沸,大呼小叫的混杂场面就这样被活生生地展示在人们眼前,作者特别擅长调动读者的想象力用“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去充实画面。整个失火救火场面,人物从少到多,事情由疏到密,作者写来先后有序,条理清晰,把灾难中的纷乱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拍案叫绝。表现了作者活泼而又严谨的章法。
花的学校说课稿篇十
注册会计师有什么重难点吗?《会计》教材共计28章,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
(一)会计基本理论(第1章、第28章)
本部分涉及教材第1章及第28章的内容,主要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第28章是新增章节,主要讲解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cas no.39)。
作为基础性知识,本部分内容在考试中所占分值比重很小。但是,其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是学习和理解后续各章内容的基石,后续各章内容是该部分内容的具体运用和延伸。
对于这部分内容,考生主要应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理解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原则,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会计计量属性的含义及其运用。尤其注意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相关概念及其应用。
(二)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第2~11章、第13章)
本部分涉及教材第2~11章以及第13章的内容,主要讲解各具体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方法。
本部分内容在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经常和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相结合,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本部分属于基础性章节,除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外,其他内容学起来难度不大。考生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应特别注意理解每一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即应注意把握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初始计量金额的确定、后续计量及有关会计事项的账务处理等内容,并重点关注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负债、收入和利润的确认与计量问题。
(三)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第14~25章)
本部分涉及教材第14~25章的内容,主要讲解或有事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股份支付、所得税、企业合并等特殊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
本部分内容是整个会计课程的重点,在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通常和第二、第四部分的内容相结合出现在主观题中。
本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考生在平时学习时应先将各个知识点逐个突破,然后再有侧重点地做一些综合演练,以提高解题能力。
在学习本部分内容时,考生应重点掌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借款费用、股份支付、所得税和企业合并等业务的会计处理;掌握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等业务的会计处理及对财务报表项目的调整等。
(四)财务报告(第12、26、27章)
本部分涉及教材第12、26、27章的内容,主要讲述企业财务报告、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及报表中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
本部分内容同样是会计课程的重点,一般和第二、第三部分的内容相结合出现在主观题中。
本部分内容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尤其是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很多考生都难以得到完整的正确答案。因此,学习时除了要多做训练之外,平时还要注意做题程序的规范性,争取把自己掌握的内容做出来。
学习本部分内容时,考生应重点掌握以下内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合并范围的确定及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每股收益的计算。
花的学校说课稿篇十一
一、说教材
(一)、课文内容:
我选择的《勇气》编排在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这一单元安排了古典、现代、国外的四篇经典小说,本文是美国作家狄斯尼的一篇小说。它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时发生的一个故事。一个美国伞兵被误投到了敌占区,他向空投地附近的法国农妇求救。德军发现法国农妇救助了那位美国伞兵就枪杀了她的丈夫。美国伞兵被俘后设法逃了出来,奔向树林。德军立即围追他。走投无路时,美国伞兵“振作”起来,“押了这一注”,他折身回跑,再次向法国农妇求救。法国农妇毫不犹豫地再次救助了他。三天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至此,作者称赞道,是两种勇气打败了敌人,即“青年伞兵智胜的勇气和法国农妇毫不犹豫为美国伞兵提供了第二次机会的勇气”,并借一位空军将军之口,对这两种勇气作了画龙点睛的诠释。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理论及课文特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定为:
1、知识目标:积累文中生字词;
2、能力目标:(1)了解文中情节,主要是掌握两个出其不意的情节安排;
(2)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勇气的内涵,体味幸福的深意,感受人性美的光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说教学重点:作为小说,是一种叙事性较强的文学体裁,主要特征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反映现实生活,据此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解小说的出奇制胜的情节,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法国妇女的形象。
2、说教学难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善于把握难点,能解开学生心中的一个个结,我个人认为这一节的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文中是如何刻画法国妇女的形象的;二是如何理解文末将军的话。
二、说学情
在说学情方面,我分两方面来谈:一是教学情况分析。本单元是小说阅读教学,教学目标是了解小说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理清故事情节。前面已学了两篇文章,分别是《空城计》和《美猴王》(注:《心声》一课没学),通过这两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小说有总体上有点感性认识,已初步了解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虽有点模糊,所以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本篇小说故事性强,能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抓住这一点,相信学生较容易进入角色,能较好理解课文。
二是学生情况分析。备课中,除了备教材是重要一环,但也不能忘记备学生。经过半个多学期的接触,我觉得我所任教的七(6)班有如下特点: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语文功底相对较差,如生字会念不会拼,常写错别字,不敢大胆发言,但他们求学心切,而且有一两个同学较为积极发言,因此,在课堂中需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让这一两位同学带动全班。但有时可能会为完成教学任务也许会有淡忘差生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