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优秀11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篇一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市里成立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研究解决审改工作重要问题。实行市县(区)联动,确保市县(区)审改工作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加强对市县(区)联动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过程控制,将县区审改工作情况纳入xxxx年度县区软环境考核。
(二)源头治理,“三减”实现权力真正瘦身。市政府及各县(区)政府在全面精简和充分放权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削减审批事项、削减审批环节、削减审批收费。市本级原有行政审批事项xxx项,后又两次承接省政府下放事项xx项,涉及行政审批主体xx家,经过自查自清、初审反馈和专家评审,确定拟保留行政审批项目xx项、拟取消xx项、拟合并xxx项、拟下放、部分下放xx项、拟暂停使用xx项、调整管理方式xxx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目录化管理,任何部门未经批准,均不得针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擅自设置行政审批事项,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目录之外无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在“三集中四到位”承诺时限的基础上,逐项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明确每个审批环节办理时间节点;能按即办件办理的事项,一律按即办件办结。法律、法规、条例等设定自由裁量的审批收费项目,一律按下限收取;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项目,视情降低收费标准、暂停收取或取消。
(三)再造流程,“四联”提高审批流转质效。一是大力简化、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对拟保留的审批事项办理流程进行清理审核,审批时限累计压缩xxx天,审批环节减少xx个,前置要件削减xx项,推进审批事项向窗口授权xx项,xx项承诺件转为即办件。二是积极推进流程再造。重点实施基本建设审批流程再造,将基本建设项目分为房地产开发、工业、基础设施类建设和公益性等四种类型;将房地产开发类项目审批流程分为立项、用地、规划报建、施工许可、商品房预售、竣工验收等x个阶段,其他类型项目分为立项、用地、规划报建、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x个阶段,各个阶段明确牵头部门、配合部门及审批事项和中介环节,限定审批时限。再造后的审批时限(不含公示、中介、专家论证等时限)分别为xx、xx、xx、xx个工作日。三是积极推行“四联”审批。创新审批方式,实行前置审批联用、相关事项并联审批、园区前置审批联办和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实现审批事项“一窗受理、信息共享、联审联办、限时办结”。
(四)统筹协调,“五推进”打造一流政务服务。建立和完善行政审批服务长效管理机制:一是推进集约化建设。优化政务服务机构设置,深化行审批服务“三集中四到位”。二是推进标准化建设。最大限度压缩自由裁量和权力寻租空间。三是推进规范化建设,加强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监管。四是推进信息化建设,为优化行政服务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五是推进系统化建设,加强监管,完善制度,形成体系。确保实现“审批事项数量降到xxx项、基本建设审批用时控制在xxx天、审批事项集中率xxx%”的“三个一百”目标。
(一)行政审批服务软硬件水平有待提高。硬件方面:市政务服务中心场地建设由于种种原因,迟于计划进度,导致审批中心搬迁工作无法按期完成。软件方面:一是职能归并工作滞后;二是规范性制度建设和落实的力度有待加强;三是行政审批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影响了整体服务水平。
(二)重审批轻监管现象依然存在。一方面,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行政机关依然存在“以批代管”、“只管审批、不担责任”的行为习惯。有的行政审批部门将大量精力放在如何办理许可证和有关批文方面,但许可证发放之后,对取得许可的单位和个人是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却监管不力,导致侵害群众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虽然我市建立了行政效能投诉、行政首长问责、行政审批电子监察、行政效能评估等监督制度,但这些内部监督往往缺乏制约和强制性保障,广大群众和新闻媒体等外部监督作用也不够明显。尤其是审批项目从窗口受理到审批结束,行政服务中心难以对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
(三)信息化建设对管理创新的支撑功能有待提高。网络作用未充分发挥。有些部门行政审批在网络上只能进行审批表格下载、在线咨询和查询办事进度等,行政审批事项仍然需要到行政机关进行办理,还要提报审批文件、图纸等,不仅增加了当事人的成本,也增加了审批时间。个别部门行政服务中心的电脑信息仍然是网内网外“两张皮”,给办事群众造成政府有多张面孔的感觉。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政府行政理念。一要简政放权。就是要管住行政权力,划清政府、市场和社会各自的“边界”,建成“小政府、大社会、好市场”的模式。二要分层分类、统筹推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是一味追求审批项目数量的减少,更不等于政府放手不管。对于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如环保、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领域,不是企业和社会组织能够独立承担的,就不能完全交给市场,政府反而要加强监管;而对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社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通过质量认证和事后监管等能够达到管理目标的事项,特别是便民服务领域的事项,则应该能放则放、能减则减。
(二)加强监管工作,健全完善规章制度。一要强化批后监管。要加快构建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综合监管体系。行政审批部门要强化审批后的监管,监督检查取得行政许可的单位或个人依法从事行政审批的活动,建立审批监督档案机制,记载审批部门监督被审批活动情况,由监督部门和被监督者签字,予以存档,并抄送监察部门。对取消、暂停使用、下放、调整管理方式或由前置改为后置的审批项目,各职能部门要制定出台具体监管办法,综合采取相应监管措施,更多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履行监管职能,保证相关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建立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工商部门要及时将企业登记信息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传送相关监管部门,便于相关部门跟进监管。二要强化效能监察。要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实行部门行政首长对本部门的行政审批行为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领导人对具体行政审批行为负直接领导责任;审批人对具体行政审批行为负直接责任。实行审批和监管分离,防止自己审批自己监管。要完善电子监察系统,强化对审批服务流程的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审批行为。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违法设定或者实施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问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推动行政审批程序化、法治化、公开化。三要强化政务服务窗口监管。要制定政务服务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对进驻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和效能监督,督促窗口人员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落实服务责任。
(三)防治审批腐败,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一要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审批腐败。法律手段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基本手段。行政权力无论是被动“出租”还是主动“寻租”,都不能靠简单的群众运动或行政命令去解决,而是要靠法律的严惩。要实行重大行政审批项目稽察制度和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对稽察出的违规违法审批问题,坚决进入法律处理程序。检察机关要把行政审批腐败犯罪作为打击重点,重拳惩治行政审批过程中发生的贿赂、渎职等犯罪,有效遏制权力寻租。二要强化全方位监督,积极预防腐败产生。一是加强配套制度建设,积极推行法定审批流程工作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二是建立政府信息披露制度。政府的各项政策、重大经济活动要在群众容易获得信息的渠道中及时披露,减少暗箱操作,用“阳光”做最好的防腐剂。三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行政审批部门要积极承办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人大、政协要加大督办的力度。四是虚心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如对一些事关群众利益、社会广为关注的行政审批,采取听证制度,维护群众的知情权,防止腐败滋生。五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在一些行政审批中,采取向社会公告和组织专家委员会咨询的办法,防止人情关系对项目决策的干扰。
(四)加强软硬件建设,夯实行政审批服务基础。一要加快场地建设。有关部门要督促施工单位增加力量,加快场地建设速度,保证施工质量,确保按期交付。二要强化职能归并。相关单位要尽快编制行政权力清单,制定职能归并和内设机构调整方案,在职能和编制上固化审改工作成果。三要加强行政审批服务人员素质建设。注重综合性与专业性的结合,改变单一的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全面增强行政审批人员的服务意识、创新观念和执行能力。四要加快网络信息化建设进度,打造审批“直通网”。建议进一步整合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审批中心运行系统、部门审批系统、电子监察系统等网络系统,统一网络架构标准、统一数据接口标准、统一数据推送标准、统一行政监察标准,建立健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一网式”运行机制,实现市县(区)数据互通、信息共享,确保行政审批事项“一网申报、一网受理、一网办结”,尽快建成网上审批大厅,打造审批“直通网”。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篇二
审批事项清理方面:原由我局承担的行政审批事项共6项,今年以来我们对其中4项予以精简调整为日常管理或公共服务类项目,仅保留文艺、体育单位特招审批和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2项行政审批项目;对需要实行流程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逐步优化,将原本需要十日乃至二三十日的办事时间流程缩短至八工作日内完成,凡是能够实现即来即办的调整为即来即办,凡是必须经过现场核查,集体讨论、专家论证的,尽最大可能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时限。
窗口服务建设方面:黄冈市人力资源服务大厅位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大楼一楼,面积1800平方米,前台服务大厅共有工作人员26人,其中就业局20人、人才中心6人。设有10处服务窗口,前台20个,后台16个,共36个工作台位。其中就业局设有就业失业登记、求职招聘登记、毕业生就业服务、就业援助、社区就业服务、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创业扶持、就业培训等8个窗口,30个工作台位。人才中心设有人才测评、人事代理2个窗口,6个工作台位。服务大厅可容纳800人进场进行招聘活动及办理就业(人才)服务,年进场办理求职的人数达18万人次,招聘的企业数达350家。黄冈市社会保障服务大厅位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大楼二楼,面积1188平方米,设有综合服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申报核定四个工作服务区,工作台位72个,其中前台38个,后台34个,可容纳200余人同时进场办理各项社会保险业务。服务大厅办公人员共55人,年接待量16万余人次。
近年来,我局认真学习领会省市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工作会议和《湖北省政府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鄂办发[20xx]26号)、《关于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的通知》(鄂政办函[20xx]24号)等文件精神,学习省厅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审批职能、事项和人员向一个处室集中)工作五统一经验(统一受理,统一报批,统一制发批准文书,统一使用厅行政审批专用章,统一送达,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全过程公开、规范化管理),以依法行政为原则,以加强监督管理为手段,以健全完善各项制度为重点,以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为目的,研究并落实管理举措,加强和创新管理,切实提高行政审批和业务管理能力,全面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通过抓执行促工作,抓管理保质量,抓效能树形象,切实承担起社会赋予的任务和使命,为黄冈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和社会保障。重点做好了三项工作:
一是建立组织体系,推进工作落实。成立了黄冈市人社局行政审批三集中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一把手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政策法规科、政工科、纪检监察室等部门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全面协调、部署和监督贯彻落实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政策法规科),具体负责行政审批三集中日常工作。
二是调整内设机构,培养后备干部。根据省市实施行政审批三集中有关归并职能的相关原则,拟在现有政策法规科增加行政审批服务职能,使目前分散在各科室、局属各单位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均由政策法规科负责牵头协调管理,同时建立优秀人才和年轻后备干部轮岗锻炼制度,力争把服务窗口建设成为培养锻炼年轻、后备干部的场所。
予以精简调整为日常管理或公共服务类项目,仅保留文艺、体育单位特招审批和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2项行政审批项目;对需要实行流程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将逐步优化,将原本需要十天乃至二三十天的`办事时间流程缩短至八天内完成,凡是能够实现即来即办的调整为即来即办,凡是必须经过现场核查,集体讨论、专家论证的,尽量最大可能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实现人社部门审批服务全省市州最优的目标,为广大服务对象提供最佳的服务。
一是服务窗口授权不到位。行政审批服务窗口成了一部分单位的收发窗口,窗口成了传达室,一些审批项目在窗口根本无法直接办理,反而增加了办事环节,不便于企业、群众办事。
二是部分服务窗口流程不畅。由于派驻窗口的各科室部门情况不一,有的审批服务权力集中到窗口,有的仍然留在原职能部门;有的需要部门内部科室之间流转审批,有的必须经部门领导同意方能盖章,这些情况都影响着行政审批效率的提高。
三是少数窗口管理不甚规范。一些职能科室部门对行政审批服务窗口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选派人员时,有的不按照要求选派骨干人员到窗口,有的甚至将临时聘用人员派驻窗口来应差,有的部门在窗口人员待遇保障方面还差强人意。
一是加大重视程度,奖罚分明。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实行窗口这种运作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高度重视行政审批服务窗口的运作,对于那些故意拖延,不配合行政审批服务窗口的个别部门领导要予以警告,对那些表现较好的科室部门要予以表扬奖励。同时要尽快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把窗口推到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
二是整合权力人事,权责统一。为避免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形同虚设,把审批权逐渐转移到行政审批服务窗口(特殊性质的部门除外),各职能科室、部门的职能取向要从原来的审批转移到服务,保证对窗口的充分授权,真正达到一站式审批的目的。同时,对部分行政审批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重新选拔,要求各部门推荐年富力强、精通业务、积极上进的骨干人员充实到服务窗口来。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优化服务。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系统,建立各类管理档案和信息记录,对工作积极、服务质量高、公众评价好的工作人员晋升提拔时予以优先考虑。同时在实践中还可以建立一些立体式的激励机制,如定期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实行目标激励;按照考核结果发放窗口服务考核奖,实行物质激励;每年评比优秀窗口工作人员,实行荣誉激励;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关心爱护、尊重信任、体谅赞许,实行情感激励等等。这样将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对高素质人才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
四是建立多重监督,监督到位。对行政审批服务窗口的权力监督必须到位,要积极探索改进社会监督的有效办法,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和新闻媒体在机关工作考评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强化机关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保证。群众作为窗口的顾客,如遇到服务质量问题、服务态度问题和违诺问题时,到投诉受理机构进行投诉,是群众监督的主要方式。使多种监督渠道和监督机制相结合,切实转变个别科室部门存在的两头受理、突破时限、增设环节等现象,各职能科室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出台专门规定,对审批违规行为实施一票否决,确保窗口健康运行。
五是推行电子政务,实现公开。凡是进入行政审批服务窗口的审批事项、办理部门、办理窗口和办理人员对外公开,申报资料、审批内容和审批程序对外公开,审批时限、承诺事项和收费标准对外公开,增强行政审批服务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同时要积极建立和完善信息查询系统,使服务对象可以通过远程网络查询相关信息。对一些条件具备的科室部门要积极推行网上申报材料和网上审批服务,保证行政审批服务的过程公开、公平和公正地进行,提高人社部门的行政效率和群众对行政审批服务的满意度。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服务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长远发展,今后我们将更加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以更优的服务、更高的标准、更新的理念、更硬的作风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审批项目最少、时间最短、收费最低、程序最简、服务最优的工作目标,真正实现一楼式办公、一窗式收费、一站式服务,真正成为能为办事群众服务的政务超市。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篇三
宣威市社区矫正工作于xx年开展了社区矫正试点,今年以来,在全市26个乡(镇、街道)全面推开社区矫正工作,进入矫正实施阶段。通过近三年的社区矫正实践探索和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的情况,目前的社区矫正取得了初步成效,可慨括为三个基本,一是基本上构筑了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组织,具体表现为全市26个乡镇街道都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上对社区矫正工作给予保障;二是基本上按照中央、盛市上级部门的要求,认真贯彻宣威市社区矫正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开展了社区矫正工作。三是基本上制定了工作流程、职责、制度,部门衔接、队伍建设、保障措施等制度框架,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了有效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奖惩考核、帮助服务。但由于社区矫正立法滞后,目前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管理和工作程序等方面的规定比较原则,责权不够明确,实际操作性不强,在社区矫正推进过程中,时常会在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现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目前适用社区矫正的“五种对象”即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暂予监外执行、被裁定假释和被剥夺政治的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下发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则要求,司法行政机关具体承担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督管理和帮助教育工作。由此,社区矫正从过去的公安机关单一管理改为公安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共同管理体制。从形式上说,作为执法主体的公安机关不再是社区矫正对象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的具体承担者,但仍然是“五种对象”监督管理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责任单位。而从事社区矫正具体指导、管理、组织工作的司法行政机关在法律上却没有刑罚的执行权。这种状况既影响了社区矫正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也影响了刑罚执行工作的严肃性和实际效果。
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对“五种对象”的监管规定存在一定缺失,导致当前的社区矫正工作缺乏应有的强制力和必要的工作手段,一些具体的监督管理措施和教育矫正手段难以落实到位。一是奖惩考核乏力,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五种对象”能够获得减刑、假释奖励的.实际上只有管制和暂予监外执行对象。至于缓刑对象必须要“重大立功表现”才可以获得减刑,假释对象“一般不得减刑”,剥夺政治的权利对象则没有减刑奖励。二是监督管理手段乏力,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五种对象”违反监管规定可予以收监执行的只有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对象。对判处管制、缓刑、剥夺政治的权利的对象就没有相关规定,实践中,外出打工或下落不明时,见档不见人的,见人不见档的,占有相当比例而无相应处置措施。三是部分矫正手段乏力,现行法律法规对“五种对象”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的相关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参加劳动的内容。虽然刑法第46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但在实际执行中,该规定是否适用社区矫正对象以及目前适用社区矫正的管制、剥夺政治的权利对象是否属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还存在比较大的争议。
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涉及国家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具有相对复杂性。实际运作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难度较大。目前,相关职能部门之间法律文书的传递、社区服刑人员的交接、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等衔接工作,经常出现不到位、不合拍、不重视等情况,特别是乡镇司法所与派出所的协调、沟通,由于职能转变还存在思想认识上偏差,以及司法所人员装备上的严重不足,脱管、漏管对象还占相当大的比例,部分乡镇街道至今还没有移交档案,更不用说对下落不明的矫正对象的跟踪查找,影响了刑罚执行的效率与质量,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也常常比较被动。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不仅要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管理考核、奖惩及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公益劳动,还要帮助矫正对象解决心理、生活、就业、上学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这就要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和组织协调能力,才能较好地胜任工作。但从目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结构看,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司法所因为受编制限制工作人员较少,部分工作人员学历、业务能力和文化素质较低;公安机关仍为执法机关,负有协助义务,但常因人员、经费等原因,工作衔接时常脱节;有的街道、乡镇领导思想不重视、派人不积极,组织领导、经费安排也存在问题,尤其是村(居)委会治安调解员的素质急待培训提高。
目前,我国的刑事司法体制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行使公诉权, 公安机关行使侦查权,司法行政机关行使部分刑罚执行权。但现行法律又规定“五种对象”由公安机关执行,这种状况不利于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的互相监督和制衡,也不符合国际上刑罚执行一般统一由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的惯例。从执行权的属性和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的分工负责和相互配合的司法体制看,社区矫正的执行权交由司法行政机关统一行使较为科学合理,有利于政法各部门的相互监督制约,符合执行权的本质属性,符合我国刑罚执行的原则要求。因此,应当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积极推进社区矫正立法,将行刑权赋予司法行政机关行使,逐步规范我国行刑权的运作,形成监禁刑措施与非监禁刑措施良性互动的、统一的刑罚执行机制。同时,应在司法行政机关建立与社区矫正工作相适应的,自上而下的统一协调的专门工作机构。可在司法部设立社区矫正管理局,负责全国社区矫正工作的指导、管理和协调;在省级设立社区矫正处,县级设立社区矫正科,管理社区矫正工作;街道、乡镇司法所直接负责社区矫正工作。具体地讲,就是要修改现行刑事法律,将“五种人”的非监禁刑罚权由司法行政机关行使。
监督管理是社区矫正工作的基础,监督管理措施的完善对于社区矫正工作的推进显得尤为迫切,彰显重要。针对“五种对象”奖惩中存在的“惩处多、奖励难”现象,以及缓刑、假释在减刑方面,既存在条件过高,又有实际执行中认定“立功表现”或“重大立功表现”比较困难的问题,应及时推动立法就奖惩原则、种类、考核、条件、办理及审批等内容和程序进行相应规定,适度突破完善。针对“五种对象”外出打工问题,在健全帮教小组、落实社区矫正责任人,严格请假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其动向的同时,切实加强与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目的地公安、司法行政机关等社区矫正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落实异地委托管理制度,对外出打工对象的个别谈话教育,要紧紧抓住其外出与回村两个时段以及传统节日时机实施相关教育。针对“五种对象”下落不明问题,可制度创设其严重违反监管规定,即构成重新犯罪,对其实施网上追捕。针对“五种对象”参加劳动的问题,仍可制度创设规定社区服务,由法院判决犯罪人到社区进行一定时间无偿劳动。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离不开相关职能部门的参与,特别是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机关的协作配合。加大部门衔接工作,关键要做到两个确保。
一要确保具备“两个要素”(户在人在、法律文书齐全)的社区矫正对象全部接收和采取集中交接和日常交接方式进行接收,统一由移交方向社区矫正对象宣读社区矫正宣告书,告知其必须接受社区矫正,责令其做出书面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向居住地司法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并移送相关法律文书。对社区矫正工作启动时现有社区矫正对象的集中交接,由派出所宣告,一次性移交司法所。对社区矫正工作启动后新增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交接,属于本地人民法院判处或决定的,由本地人民法院在宣判或作出决定时宣告;属于本地看守所出所的,由本地看守所宣告;属于外地人民法院判处、决定、裁定,或属于监狱出监,或属于外地看守所出所,向居住地派出所报到登记的,由派出所宣告;原不具备“两个要素”的社区矫正对象,经派出所继续查找回所报到的,由派出所宣告。
二要确保社区矫正对象接受监督管理,防止脱管漏管。在社区矫正“执法主体”与“工作主体”适度分离、配合时期,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应加大衔接工作力度,制定规范性文件界定具体职责和工作程序。凡涉及社区矫正对象的报到、请销假、行为和心理矫正、参加公益劳动、汇报思想以及就学、就业、家庭事务等工作,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凡社区矫正对象不接受、不服从监管或违反监管规定,需要采取强制措施、提请收监、重新追究刑事责任的,则由公安机关负责。
强化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素质的社区矫正队伍,是社区矫正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对于保障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非常重要。
重点把好三大关:
一是严把选人关。司法行政机关要整合现有工作人员,把政治业务素质强的同志充实到司法所;公安机关要抽调专人协助司法行政机关指导司法所和派出所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派出所也要确定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民警主动搞好对接;街道、乡镇要抽调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人专职从事社区矫正工作。针对本地实际,认真做好对社会志愿者的选聘工作,广泛动员和吸收社区内热心矫正工作的社会团体人员、社区服务人员、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教师、社区干部等,充实社区矫正工作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二是严把学习关。积极组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学习培训,掌握专业知识,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汲取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及时调整工作方法上的偏差,弥补工作措施上的不足。
三是严把管理关。严格遵守各项工作制度,制订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并将其作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奖惩、提拔、评优的重要标准。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篇四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县发改局高度重视自身工作,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下大力争取资金、跑项目,发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1、准确研判发展趋势,全力做好国民经济计划编制。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立足县情实际,全面分析全县经济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结合宏观环境和政策取向,准确分析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经综合平衡,研究确定年度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提高具体措施,科学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经县人代会审议通过下达执行。
2、加大资金跑办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金。
发改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牵头协调农林水等成员单位,按照国家投资方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截止目前,共争取上级资金10亿元。同时还为省市重点项目申请了资金。
3、全力引进争跑项目,服务全县经济发展。
发改部门严格按照县项目建设包联机制,对全县千万元以上项目,建立台帐,围绕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实行动态管理,加大协调服务和督导力度,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4、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一是狠抓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发改部门抢抓机遇,积极争取涉农资金,并认真实施各项涉农工程。
二是狠抓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这些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5、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节能工作。
一是加大节能宣传工作力度。
二是加强节能审查,对每个拟上项目,都要求项目单位填写节能登记表或提供节能专项报告,凡属高耗能项目,予以一票否决。对新上项目,在建设时要求优先使用节能设备、节能材料。同时,根据国家产业改革,严格淘汰我县的落后产能工业和项目。这些节能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县节能降耗工作。
6、强化政务公开,优化服务环境。
为方便项目单位查询办理项目审批,对涉及发改局的每项行政职权,都明确类别、名称、法定依据、办理流程、承诺时限、实施股室,并责任到人,在纪检委网站及发改局公示栏公布,做到简易明了。
7、强化招投标监管,推进依法行政。
严格执行国家招投标法及省有关规定,强化对招投标的监管力度,对规避招标等违规行为进行依法依规处罚。通过采取上述依法行政举措,实现了社会稳定风险前置化,全年未出现因违法行政引发的,也没有出现行政诉讼案件的情况。去年我县开始实行项目建设社会维稳风险评估,成立了重点工程评估组。对拟上项目在立项前,评估其是否有风险,对存在违法违规或是违背民意问题的项目予以否决。
二、存在问题
一年来,我县发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我县的大项目好项目数量还不多,项目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多,对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学习还有待加强。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做好项目争取工作。要加强国家宏观政策的研究,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准确及时掌握相关信息,结合本县实际,积极谋划、论证、筛选、储备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确保我县在未来几年中的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能够取得新的突破。要加大项目的争取力度。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省市发改委的.联系联络,抢抓机遇,加大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力度,对于事关我县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要多管齐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外部力量,力争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的计划盘子。
(二)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建立项目监管制度,对项目建设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建立项目建设责任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项目建设各阶段的工作责任,定期调度项目进展情况,不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推动项目实施,全面发挥项目投资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效应。
(三)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调动方方面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干部职工业务培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篇五
根据xx市人大关于组织省、南平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20xx年7月30日,xx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了部分建瓯的省、xx市人大代表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的目标要求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市人大医保调研组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华炫带队,在市卫生、劳动、财政和民政局等有关领导的陪同下,代表们深入到市新农合管理中心、市医保管理中心和市立医院等单位了解、察看医保实施情况和询问参保对象的报销情况,并认真听取了这项工作的专题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全市人员参保情况:全市总人口52864人,目前参加新农合和医保的459506人,参保率88%;其中农民参加新农合398008人(含居民参合xx6人),城镇干部、职工和居民参加医保6498人。
2、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情况:今年以来全市已救助城乡困难家庭9084人次,救助总金额6.72万元。其中救助城镇困难家庭2727人次,金额43.2万元;救助农村困难家庭6357人次,金额72.9万元。
3、去年医保基金筹集支出情况:
(一)全市职工参加医保42377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53.56万元,支出3037.32万元,结余20xx年来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医疗保障工作,不断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全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先后投入近亿元资金新建病房大楼和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4个乡镇卫生院有8所进行了提升改造,就医的环境和条件得到改善,有效地缓解了看病难的状况;市卫生部门根据筹资数额逐渐增大的变化,按上级要求适时调整各类各项补偿比例。如从20xx年初的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医药费用补偿起付线xx元,补偿比例65%,封顶线2万元调整为补偿起付线50元,补偿比例80%,补偿封顶线4万元。有效地确保了参合农民的最大利益;市立医院制定了就诊、转院和补偿流程,设立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公布收费标准,实行日清单制,认真对待和服务好每一位参保对象;市计生、民政、残联、老区办等部门积极做好农村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残疾人、五保户及计生户的参保工作。
(二)坚持以人为本,扩大医保覆盖面。为让广大职工、居民、农民能够病有所医,享受医保待遇。市劳动部门一方面重点加大对非公企业人员参保扩面的力度,另一方面对全市医改前关闭破产国有、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摸清医改前退休但尚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人数,做到符合条件的应保尽保;市民政部门积极做好城镇居民低保对象的参保工作,现有2300名城镇居民低保对象均已纳入医疗保障;为使农民积极自愿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不留死角。市乡村三级层层进行动员,加大宣传力度,将《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宣传手册》等材料发送到每户农民手中,通过多措并举的宣传,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参合率。
(三)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四是加强医保基金监督检查。平时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每年年终由劳动、卫生、财政和经办机构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对各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进行检查评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医疗保障管理。
新农合运行之初,就制定了《xx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工作方案》、《xx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暂行规定(试行)》、《xx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管理制度》、《xx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结算暂行规定》、《xx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院转外就医规定》和《xx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违规处罚规定》等六个配套文件,各定点医院根据工作实际,建立了《新农合诊疗规范》、《新农合违规行为责任追究》、《新农合财务管理规范》和《新农合公示制度》等,通过建立和健全一系列的各种管理制度并逐一落实,使新农合工作按设计的轨迹规范有序运行。此外,还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管理,认真与定点医院签订《协议书》,做好参保人员就医全程跟踪随访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各定点零售药店每年组织两次日常考核,对服务协议中规定的项目进行对照,重点制止违规以物代药,套取医疗保险基金的现象。
(五)制定补偿比例,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通过制定适合实际的新农合政策,恰当设置乡镇卫生院、市直医院和市外医院的三级补偿比例梯度,合理引导参合农民小病就近住院就医,促进农民科学就医行为,优化患者就医分布,使现有基层的公共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基本达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据统计,全市赴外就医人群从20xx年2%下降到现在9%左右,乡镇卫生院的就医从xx年xx年来新参保人员逐年减少,民营、私营企业员工参保率低,机关、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少,在职与退休人员的比例为2.06:参保的退休人员逐年增多,造成了医保基金的负担将越来越重。
4、居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参保的意识不强。目前仍有相当部分居民对医保政策理解不透彻,参保积极性不高,还有较多的城镇居民符合参保条件而未办医保,中小学生参保率极低,城镇居民的参保比例不高,达不到“全覆盖”的要求。
5、医保与新农合在缴费和报销上反差大。居民医保缴费标准高于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低于新农合。居民医保每人年缴费xx年缴费xx年人和困难群体的参保标准、补偿比例进行适当调整,提高他们就医中门诊、住院的报销比例。
二要改善基层卫生院医疗条件。上级对基层卫生院应给予政策、资金和人才上的倾斜与扶持,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和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镇卫生院整体服务功能的提升,使基层卫生院人才留得住,用得上,用得好,让农民放心到基层卫生院看病,满足农民就近看病的需求,解决“舍近求远”就医的问题。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篇六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关于对乡镇人大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县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从4月5日开始,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分别深入到部分乡镇,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交流分析谈讨乡镇人大工作情况。4月15日,我县又在原公镇召开了乡镇人大工作现场经验交流座谈会,会上原公、桔园、孙坪等乡镇就如何开展乡镇人大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同时又分析讨论了乡镇人大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各乡镇人大主席团会后也分别走访了代表和有关方面,征求和座谈讨论了乡镇人大工作开展的情况。5月17日,我们县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对调查走访座谈以及对乡镇人大工作的书面汇报情况进行归纳整理。通过讨论分析,现将对乡镇人大工作情况调查研究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镇人大基本情况我县现有24个建制乡镇,乡镇人大代表1534名。乡镇人大主席24人,其中专职主席7人,兼职主席17人。乡镇人大副主席22人,专职22人。乡镇人大专职主席、副主席担任同级党委委员24人,设立乡镇人大办公室24个,设乡镇人大联络员24人,其中:专职8人,兼职16人。乡镇人大主席团建立了《主席团工作职责》、《主席团会议制度》、《主席团学习制度》、《主席团成员联系代表制度》、《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制度》、《代表小组活动制度》、《代表联系选民制度》、《请示汇报制度》等。 二、乡镇人大开展工作情况从2000年开始,我们实行了对乡镇人大工作目标管理百分考核办法以来,年初都召开乡镇人大工作会议,会上对上年乡镇人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安排布置当年的人大工作。在每年2月初又发文要求乡镇人大会议在三月底前召开完毕。在七月份又对乡镇人大上半年工作进行检查,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具体地改进要求和指导意见。年底又对乡镇人大工作进行年终考核,评优树模。通过这些方式,我县乡镇人大工作逐年有所提高。一是各乡镇每年都能按时召开一次代表大会,会议准备充分,程序合理,代表参政议政积极踊跃。二是每个乡镇在闭会期间,坚持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主席团会议,研究人大工作,开展“三查、一评议”活动,都能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查、执法检查3到4次,每个乡镇都能每年开展1-2次代表评议“七站八所”工作。个别平川乡镇加强对公安、土地、城建、教育部门的评议和执法检查达到6-7次。三是通过代表小组活动,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分片联系走访代表沟通联系多,能够及时将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反映给党委、政府,以引起重视。四是代表视察、建议能够在规定的人代会召开后三个月内答复代表。五是我县乡镇自去年开始,已逐步进行试点,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工作。今年每个乡镇都全面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工作。在人大代表履职方面,我们三月份举办了全体县人大代表学习培训会,会上县人大代表刘龙存、程建国、梁光荣、李龙福、苏开卿、孙水玉、李竹成等10名代表发了言,交流了代表履行职责的经验,起到了示范作用。 三、乡镇人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意见经过调查,我们认为当前乡镇人大工作存在以下问题:1、代表素质不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2、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发挥作用的主动性还不高;3、代表活动经费没保障,一些乡镇因活动经费紧缺而导致一些代表活动无法开展。4、乡镇人大自身建设不够,党委对人大工作有待进一步重视,各级各方面的人大意识,民主政治和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乡镇人大的人员较少,经费很紧,办公设施较差等都制约了乡镇人大工作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 一是各级各方面要重视和支持乡镇人大工作。要不断树立人大意识,民主政治法制意识,充分认识人大所起的作用,支持乡镇人大开展好工作,从人员配备,经费,办公设施方面给予解决。 二是逐步建立代表竞选机制,不断提高代表素质。代表竞选是代表发挥代表作用,积极参加代表活动,履行代表职责,提高代表素质的重要基础手段和重要支柱。三是完善乡镇人大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乡镇人大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对代表培训,代表述职活动的考核制度,促进代表积极开展活动,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总之,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乡镇人大工作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逐年都有提高,尤其是随着全国人大以及上级人大工作的逐步深入而发展较快。但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需国家立法加以解决。乡镇人大在目前状况下要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代表参政议政积极性,积极开展代表活动,履行乡镇人大的职权,把乡镇人大工作搞好。
二00四年五月十九日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篇七
城市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事关民生和社会和谐,且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任务十分艰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城市管理工作
调研报告
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监督
工作计划
,9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组成人员,在涂振锟副主任的带领下,对xx市区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城管办、公安局、住建局、卫生局、工商局等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深入部分社区、街巷、工地、市场、城中村和公共场所,实地察看城市基础设施、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建筑工地等方面的管理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在调研中我们感到,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的总体目标,以打好城市建设战役、民生工程战役等活动为载体,强化领导,创新理念,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落实城市管理的各项措施,着力“打造亮丽的市容环境,创造和谐的城市生活”,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整体形象明显提高。
(一)改革管理体制,落实管理责任。20xx年市委办、市政府办转发了市城管委制定的《梅列、xx区人民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城市管理工作职责》(明委办〔20xx〕16号),对两区政府及市直14个有关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责予以明确,20xx年又对两区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的部分职责分工进行调整(明委办〔20xx〕32号),进一步理顺市区城市管理机制,明确有关单位的工作职责,推进城市长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形成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格局。同时,将下放到两区政府的职责和经费及时调整到位,充分发挥两区政府在创城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有力地推进了城市管理和创城工作的开展。如把市区的城监、环卫等工作重心下移,下放给两区实行属地管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多头管理、职责不明、权限不清等问题。
(二)强化综合整治,改善城市环境。今年来,围绕解决市民关注的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了市容和环境卫生、建设工地、交通秩序、违法建设、五小行业、市政公用设施等六项专项整治。如市政府成立了清理整治违法建设专项工作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拆除了东新六路11处违法建设;梅列、三元两区对辖区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居民社区和城乡结合部进行整治,清理整治乱占道行为、流动摊点、背街小巷脏乱差死角,改善了市区环境卫生面貌;市交警支队、交通局加强对公共场所交通秩序的管理,整治机动车非法占道、违法停车、占道修车洗车卖车等现象;市、区卫生主管部门加大对五小行业的检查力度,今年来限期整改659家,取缔无证经营44家;市住建局上半年组织了4次在建工地文明施工检查,切实整治部分施工现场杂乱、尘土飞扬、垃圾乱弃问题,同时抓好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的维护管理,保持整洁有序。
(三)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实施社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将社区基础设施和街巷道路铺装列入20xx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投入力度,解决开放式小区路灯不明、黄土露天、道路破损、水沟不通等问题,做到街巷道路100%铺设。改造城区排水系统,投资1647万元,实施富兴路文笔花园至环岛段、新市南路富兴路环岛至东霞、华昌中学片区、东安片区等污水干管和管网改造工程,完成3.6公里污水管网铺设,防止城市内涝,保障雨季交通顺畅。完善环境卫生设施,建设3座封闭式垃圾中转站,实行垃圾封闭运输,减少垃圾运输二次污染;添置两台中型机扫车,分别配备给梅列、三元两区,缓解环卫设施落后的问题,提高保洁的效率和水平。
(四)加强长效管理,推进宜居建设。继续加强市容督查考评,完善城管联动管理机制,推进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实施市区夜景美化工程,组织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对市政设施维护和社会单位夜景维修实行市场化运作管理,促进了城市管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提高了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建设,市政府制定了《xx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高岩小区、东安社区和省安小区开展试点工作。继续推进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目前市区纳入回收的餐饮单位700多家,每天收运处置餐厨垃圾约30吨,约占餐厨垃圾总量的60%。今年7月,国家三部委把三明确定为全国33个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之一,也是我省唯一的试点城市。加强日常监管,市城管办实行领导带班检查市容制度和周一交班制度,每周组织三次市容、夜景检查,其中一次安排在节假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现场分解责任,及时督促整改,提高了日常管理的工作效率。
我市的城管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管理工作与文明城、卫生城的要求和广大市民的期望相比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差距。
(一)城市管理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近年来市、区两级虽然在城市管理体制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建立了以市为主导、两区为主体、市城管委统一协调的工作格局,但城市管理线长面广,涉及部门众多,由于职能交叉,城市管理宏观调控困难,仍然存在着推诿、扯皮现象,分工协作、主动作为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究其原因:一是执法机构过多,行政处罚权分散,不便于集中统一管理,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部门与部门之间缺少相互协调配合,造成被动管理;二是市与区的城管责权不清,关系不顺;三是有关城管方面的法规不健全、操作性不强,执法手段和力度受限制。此次政府机构改革,设立了xx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由于未将相关部门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权相对集中,没有赋予其相应的行政执法职能,其执法主体资格不合法,综合执法名不符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力度依旧欠缺。
(二)城市管理重点难点问题突破不够。占道经营、流动摊点、市场外摆摊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夜市大排档和临时市场脏乱差、农贸市场管理不到位等仍然存在,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等部位卫生死角多,乱停放车辆、城市“牛皮癣”和装修垃圾乱倒未得到有效根治。调研中一些群众反映,部分城市开发项目如原体育馆和青少年宫改造工程,由于文明施工意识欠缺和赶工期,存在建设工地管理不规范,午间、夜间施工,弃土运输车辆沿街洒漏的现象,造成噪声扰民、建设工地和部分路段尘土飞扬,影响周边居民的休息和生活。这些城市管理“顽症”的存在,既影响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也给城市品质提升带来很大影响。违法建筑尚未得到有效遏制,xx区、预拆迁地段、城郊结合部违法建设仍较突出,市区多个“城中村”乱搭盖现象严重,环境卫生脏乱差和安全隐患问题突出,成为严重影响城市品位和环境的痼疾。调研中了解到,高岩社区个别楼幢顶层存在违章搭盖,群众向xx区相关部门投诉,但未见处理。
(三)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有待加强。虽然我市多年来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增加,但由于历史欠账多,环卫、市政、园林等管护经费安排不足且不能及时到位等原因,我市城市基础设施仍存在不配套、硬件设施不健全、破损陈旧较严重等问题,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也影响了城市管理的质量。城市公厕、垃圾中转站等环卫基础设施以及市政公共设施数量不足、布局不够合理,新的住宅小区开发未配套建设环卫设施。部分已建公厕管理不到位,存在水电设施不全、晚上9点多不对外开放的现象。农贸市场建设滞后、集贸市场少,现有市场容量不足,功能不配套,卫生条件差。城区公共停车场严重不足,一些路段大部分用于停车,马路停车现象十分普遍,影响了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顺畅,如三元复康路两侧都停满了车辆,道路十分拥堵。部分已建的停车场由于擅自改作它用,加剧了停车场地紧缺状况。目前市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77563辆,而仅有各类停车场135个、停车泊位约6450个,大中型车辆社会停车场仅有富兴堡兄弟物流1处,停车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此次调研还了解到,江滨路拓宽改造通车后,由于未按设计方案设置隔离设施,交通事故一度频发,通车以来至8月底发生交通事故490起,死亡9人,受伤147人,交通设施亟需完善。
(四)长效管理的责任和措施未全面落实到位。由于城市管理长效化、常态化举措不足,长效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实得不够到位,一些城市管理难点问题“整治时好一段,整治后老样子”,总在“整治—反弹—再整治 —再反弹”这样的怪圈中反复,市民意见较大。在创城、创卫迎检工作中,一些五小行业被要求临时停业,文明督导员劝导群众“克服一段时间”,这些做法凸显出有关部门存在搞突击的思想,也给群众造成“政府应付检查”的误解。比如目前街巷保洁具体由社区负责,由于保洁经费缺乏、保洁力量不足等原因,不少背街小巷日常得不到有效保洁,在创城检查时搞突击式、集中式整治。此外,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共识,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仍程度不同地存在,部分群众对城市管理认识程度和支持度、参与度不高,市民文明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城市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事关民生和社会和谐,且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任务十分艰巨。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继续把加强城市管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以打好城市建设战役和民生工程战役、落实长效管理为重点,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夯实文明城、卫生城创建基础,扎实推进“开放三明、幸福三明”建设。针对此次调研发现的突出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城市管理体制。一是完善管理体制。在明确两区和相关市直部门管理职责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真正建立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城市管理体制,明确划分市、区、街、社区城市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把管理工作向下延伸到“末梢”,增强条块管理的互补性,同时在条块之间、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沟通、事前告知和定期通报制度。按照“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的“大城管”格局,进一步完善新组建的市级城市管理机构,全面整合现有执法资源,赋予市城管局足够的管理和执法职能,使其真正承担起城市综合管理与执法作用。二是推行联合执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的精神,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推行相对集中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工作。建议从市、区两级城管、公安、住建、工商、环保、交通、卫生、质监、交警、城监等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管理联合执法队伍(机构),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强化执法责任,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成效,对城市进行综合执法管理。三是创新管理办法。根据城市管理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顺应形势,建立有利于深入推进城市长效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如精细化管理工作制度和作业标准、环卫和市政公用设施维护市场化运作细则、城市管理的考核激励和统筹协调机制等等,切实推动长效管理机制的有效落实。
(二)切实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府要进一步建立长效发展机制,重视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投入,尽快完善一批城市发展迫切需要的公用设施和市政设施,加快市区地下排水管网、市政道路贯通工程、农贸市场、停车场、环卫设施建设,有计划推进旧城区主次干道改造,不断完善园林设施,提高公园、道路绿化管护水平。通过逐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建议市政府出台专门文件,确立城市管理配套基础设施优先建设制度,改变目前基础设施事后补课的被动局面。在新建城市道路、住宅小区、大型场馆、商业街区时,同步规划并优先建设公厕、垃圾中转站和农贸市场等相关配套设施。要建立新建垃圾中转站和新建公厕的选址定点、建设规模、工艺设备论证制度,并实行“以奖代拨”的经费鼓励政策。要加强农贸市场建设和营运方式的研究,规范农贸市场功能,理顺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杜绝场外占道经营行为。
(三)着力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瓶颈问题
1、着力解决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流动摊点管理涉及弱势群体利益,关系社会民生,长期以来都是城管部门工作的难点,也倍受广大市民关注。建议城管部门学习借鉴其他城市做法,从既考虑城市环境美观,又考虑群众生活方便出发,在严禁主干道两侧摆摊设点、占道经营,加快市场建设的同时,选择适当地段,通过采取定点、定位、定时的办法,建设“小贩中心”或设立临时疏导点,实施规范管理,有效解决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
2、加快推进老小区整治和城中村改造。近年来,市政府组织实施老小区居住环境、公建配套的综合整治,较好解决了老小区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建议市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老小区整治改造力度,让更多老小区的居住环境得以改善。同时加强已整治小区的管理,通过引进物业,落实措施,巩固已有整治成果。要进一步重视城中村改造工作,针对城中村乱搭乱建多、环境卫生差、社会治安存在隐患,妨碍城市管理、影响城市形象这一状况,把城中村改造列为城市建设重点,制定近期和年度实施计划,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步伐,为广大市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实现城市环境的根本性转变。
3、大力整治车辆乱停乱放。一方面,要明确相关部门管理职责,加强城市交通秩序管理,严肃查处各类违章行驶、违规占道、乱停乱放行为,为市民提供安全、文明、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停车场地建设和管理,今后凡新建商场、公共场所、住宅小区等,规划部门一定要严把审批关,配套建设停车场地。对已挪作它用的停车场地,市政府要责成相关部门加以清理,限期整改,逐步恢复停车使用功能,更好地为广大市民和业主提供服务。
(四)努力营造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社会氛围。加强城市管理,政府和相关部门责无旁贷,全体市民也义不容辞。要紧紧围绕文明城、卫生成城创建这一主题,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采取开辟城市管理专栏、专题、热线等形式,加强正面引导,大力宣传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举措,反映城市管理的重要成果,使广大市民理解支持城市管理工作。加强市民教育,提高文明意识,使广大市民自觉养成关心市容市貌、维护城市形象的良好习惯,努力增强自我维护、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意识,自觉抵制各种不文明行为,为城市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公众参与、社会监督机制,广泛调动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鼓励广大市民对城市综合整治进行监督。进一步实施好“门前三包”,落实好沿街单位门前市容环卫责任制,形成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社会风尚。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篇八
街道办事处是政府的派出机构,受政府委托负责处理本辖区内的行政管理以及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工作,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第一线。街道办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面对的是最平民的事务,化解的是最初始的矛盾,解决的是最基本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的新阶段,各种深层次矛盾突显,做好新时期街道社区工作任务艰巨。
常规工作是街道工作的框架和主干,已融入街道工作的全过程,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完成好这些工作必须围绕关键时期、关键环节打突击战,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围绕发挥党员作用,分层次抓好党建工作。对离退休党员,动员他们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发挥余热;对辖区内的老劳模、老功臣、老干部、老专家、老英雄定期组织慰问,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对下岗失业党员,组织他们学习技术,提高技能,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对在职党员,加强其“八小时外”管理,鼓励其参与社区建设的经常性工作,有力增强了街道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围绕重要节日组织活动,多形式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特殊纪念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营造了和谐向上的社会氛围。
三是围绕树立良好形象,全方位推进廉政建设。在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教育和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细节和务实。在日常招待用餐和外出就餐费用上必须经主要领导同意,一餐标准每人不得超过十元。坚持开展发挥批评和自我批评,定期开展典型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要求党员干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查和整改。坚持把办案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围绕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主动出击查处案件,几年来5个街道办事处没有一位党员干部因违纪被查处。
四是围绕调整支出结构,全力提高工作效率。按照“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用经费按项目”的原则,突出抓好支出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行支出过程公开化、管理规范化、节约社会化、效率最大化,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也办事。
街道的重点工作是市委、市政府交办或确定的,需要配合相关部门完成的阶段性或长期性工作。这些工作既有时限性、目标性,更有复杂性和艰巨性,必须集中精力,克难攻坚才能取得好成果。
实施棚户区拆迁攻坚,加快城市建设步伐。街道协调城市建设部门和开发商,深入社区和居民家中,既做深入细致地政策宣传和思想工作,还满腔热情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完成辖区内拆迁任务,临江街道办事处组织得力人员深入拆迁群众家中答疑解惑,按时完成了15万平方米2426户的拆迁动员任务;慧阳街道办事处为搞好南湖新村的棚户区拆迁,抽调专门人员针对存在问题的居民逐户攻坚,一天就完成96户拆迁协议的签订,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240户拆迁任务。
实施廉租房申报攻坚,确保贫弱者有其居。组织人员对申请户进行入户调查核实,以确保工作的真实有效和公开性。经过自愿申报、提供收入证明、入户调查登记等环节,对合格人员进行了15天公示,对群众提出异议的,认真核实处理。临江街两个社区工作人员连续14天起早贪黑开展攻坚战,审核登记了**户低收入家庭,圆满地完成了廉租房申报工作。
实施人口普查登记攻坚,确保信息准确高效。各街道都对领导分工进行了调整,从上到下确定了包保责任。为确保数据准确无误,设立了补报中心,对见不到人的住户,通过物业、小区主任等多渠道查找联系方式及时补登。
实施平安创建攻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抓区域重点,整治热点难点部位。以整治城郊结合部和治安热点难点部位为突破口,会同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对公共娱乐场所、集贸市场、出租房屋等进行反复集中清理整治,治安状况明显好转。二是抓保护重点,集中清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和市场经营行为。组织老党员、老干部成立绿色网吧监督队。加大对学校周边、各种娱乐场所、出租房屋及暂住人口的专项治理,取缔了黄、赌窝点。三是抓防控重点,强化外来人员管理。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招聘了协管员,实行违法犯罪案前管控倒查制度。
民生工作无小事。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民生问题既是难题,也是主题,更是街道工作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核心课题。
坚持低保工作高标准抓。一抓操作公开化,二抓清查责任化,三抓操作规范化。按照《低保操作规程》狠抓调查、评议、发放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好每一道关口,做到精细化操作和管理。慧阳街在全市首先开展了低保全民评议大会活动,有67户不符合条件的被取消低保资格。
坚持就业再就业工作全方位抓。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街道、社区把促进就业再就业作为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狠抓四项工作。一是发挥街道社区服务平台作用,全面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实现了“零就业家庭”中有就业愿望人员至少有一人就业。二是探索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创造条件,形成了以自主就业为主,创业带动就业为辅的新格局。三是加强街道社区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的建设,多渠道收集信息,及时传递给辖区居民,使下岗失业人员不出社区就能得到高效的服务。四是对困难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通过送服务、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温暖解决困难群体再就业的难题。
坚持城市管理工作统筹抓。一是落实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协调城市管理部门明确相关职责,加快推进旧居住小区的物业管理。二是做好城管进社区工作。在社区建立“一区一员”制度,公示责任人姓名和电话,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三是坚持对重点区块进行根本整治。安北街道办事处在市政府及建设部门的支持下,对白铁胡同、三角地、税务家属房等三条1520延长米的巷路进行了改造;对辖区内24处多年积存的垃圾进行了全面清理;定期对安北市场及主要街路两侧违章占道进行了整治。锦华街道办事处积极与建设部门协调,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西站2937平方米巷路改造。长虹街道办事处铁西社区与相关部门协调资金20万元,修建了35条23000延长米巷路,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出行难问题。
随着我市战略的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成为全市的重头戏。
一是全民动员积极参战。充分利用亲朋好友、同学同乡等关系,千方百计挖掘信息和渠道。**街道办事处充分发挥能人的作用,由一个副主任专职抓项目和招商,引进了地热供暖等一批经济和环保兼顾的项目。
二是机动灵活主动出击。强化招商意识、机遇意识和抢抓意识,不拘形式、不分领导群众和份内份外,结合本地经济资源和产业特色,坚持主动积极上门招商,有效提高了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慧阳街道办事处融资760万元,实施了抽油泵等项目的续建工程,计划2019年再投资2500万元进行防腐耐磨油管项目的研发与生产。其他各街道也都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圆满完成了市里下达的任务。
三是真心实意跟踪服务。街道把为群众服务与为企业服务同等对待,坚持“招得来”与“留得住”两手抓、两手硬,着眼于改善招商服务质量,经常深入企业及时了解存在的困难,和企业主交朋友,协助解决存在的问题,以真诚感动了投资者,也引来了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形成了良性循环。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篇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侨务工作历来同国家发展大局和国际大环境息息相关、同海内外侨情变化紧密相联。进入新时期新阶段,侨务工作与国家内外大局的关联度进一步增强。*是全国侨务工作重点城市,侨务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涉侨人员*万左右,涉侨企业超过*家,其中注册资本*万以上的*余家。全市引进的领军型科技人才中,*%拥有海外留学、工作或进修经历的涉侨背景,约*%具有“侨”的身份。
为做好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侨务工作情况报告的准备,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外委员会采取了专题视察、走访座谈、市区联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了深入调研。常委会*主任于*月*日上午,带领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题视察了侨务工作开展情况。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侨务工作基本情况
(一)持续加强侨务法治建设,依法护侨水平不断提升。为切实保护华侨的合法权益,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市华侨权益保护条例》,对华侨在*市的经济、社会保障、教育、卫生、财产、投资创业等基本权益做出规定,以进一步树立*法治、开放的城市形象,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华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来宁发展。*市华侨权益立法得到了广泛肯定,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外委员会连续三年受邀参加全国人大侨务工作座谈会并做经验交流发言。地方性法规的出台为我市侨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我市涉侨部门定期组织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坚持送法上门,努力营造全社会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坚持依法护侨,不断改善侨界民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办理涉侨行政事项,不断提升政务效能,为华侨来我市创新创业提供便利。
(二)发挥侨务资源优势,服务创新发展成效显著。我市涉侨部门积极作为,努力将发挥侨务资源优势同城市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有力服务*创新发展。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支持侨胞回国创新创业,充分发挥他们在技术、资金和专业领域的优势和潜力,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围绕我市产业布局和战略转型升级,着力在新型电子信息、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和科技服务、文旅健康等现代服务业方面引进侨资企业和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近年来,举办线下线上侨界引智引资专场活动近百场,邀请*余位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宁参加招商引资和考察活动,促成多个项目落地或签约。与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联盟、意大利拉斯佩齐亚市、中荷文化经济关系基金会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侨务资源创新平台,推动“侨梦苑”创新中心及创业社区等涉侨载体建设。“侨梦苑”园区入驻企业达到*家,对接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精准的组合式全过程创业发展服务。
(三)以侨为桥深化宣传交流,不断提升*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与海外侨界的联谊,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广泛凝聚侨心侨力。通过举办*新春“云”上音乐会、海外华裔新生代代表人士研修考察、“海外代表人士*行”等活动,不断扩大朋友圈、构建共同体、画好同心圆。开展“暖侨行动”,为我市华侨华人接种新冠疫苗,支持海外侨团组织在当地开展抗疫互助。联合市中医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网上中医诊所,普及中医药知识,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外的发展与传承。借助我市“中华文化海外交流基地”平台,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人文交流,推动我市优质文化资源的展示。加强海外宣传,鼓励和引导海外侨胞当好我市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使者,讲好*故事,传递*精彩,展示*形象,进一步提升*在海外的知名度,为我市各项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社会偏见一定程度影响工作开展。大众舆论常常将华侨混同于华人,或者过分强调华侨拥有海外居留权的特殊性,忽略其作为中国公民的属性,导致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华侨也应享有在国内的合法权益不理解,对侨务工作存在疑虑,不利于形成开展侨务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国内侨情深刻变化对侨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通过调研发现,老侨数量不断减少,新侨数量快速增长,很多在外留学、工作和旅居的青年回到*定居创业。近年来回宁创新创业的新侨年均近*人,且受疫情影响有上升趋势。新侨受教育程度高、法律意识强,服务需求逐步向更高品质的工作、生活、精神需求和价值实现等方面转变。维护侨益的工作从以往帮扶慰问为主向多领域拓展,涉及企业经营、房屋拆迁、子女教育、环境保护等。侨情的新变化,也对新时期的侨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国际形势演变带来新的挑战。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多变,一些国家民粹主义和极端化倾向上升。在国际摩擦和疫情叠加因素影响下,海外华侨权益保护面临严峻挑战,海外求助逐渐增多。疫情期间,出现多例护照过期滞留在外、防疫物资紧缺、回国遇阻等诉求,我市相关单位通过向海外发送防疫包、联系有关方面请求协助等方式解决了部分问题,但效率不高、抓手不多。在海外联谊联络方面,与之前的开放式、面对面相比,交通互动中断、人才交流中断等或成为新常态。随着国际贸易战、科技战、人才战的加剧,如何持续深入开展海外联谊联络、维护侨胞合法权益、涵养侨务资源,都成为全新的课题。
(四)法规政策的细化落实不够制约工作质效。当下回国创业者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创业融资、知识产权保护、教育医疗、人才安居等方面。有些问题尚无政策,有些虽有政策但落地率不高。涉及的多个部门单位,客观上存在多头运作的情况,信息没有完全共享,资源尚未有效整合。不同部门分别制定或执行本条口的政策,未能从全市层面形成严谨有序的政策体系。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提升对侨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期的侨乡工作经历中,多次肯定华侨华人具有爱国爱乡情怀,是中国发展的独特机遇,是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使者,是实现中国统一大业的重要力量,一再强调海外侨胞是促进中外经济合作、人文交流,塑造中国形象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我市侨界资源丰富,侨务工作基础深厚,广大侨胞有着割舍不断的家乡情怀、丰富的智力资源、广泛的商业人脉和干事创业的激情,这些都是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资源。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和我市发展大局出发,正确领会中央关于侨务工作的基本方针,提高对侨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保中央、省市委关于侨务工作的决策部署得到坚决贯彻和有效落实。
(二)优化政策和服务,吸引侨胞来宁创新创业。华侨华人是我市吸引人才的重要资源。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大对当前海外精英人才回流工作的研判,通过多探访交流,了解其真实诉求,制定更完善、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并加强落实,吸引华侨华人来宁创新创业,进一步调动广大侨胞深度参与“强富美高”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摸清我市基本侨情数据,建立涉侨高层次人才和侨资企业数据库,实现全市涉侨信息数据动态更新、长效维护、互联共享。
(三)加大涉侨普法力度,加强依法护侨工作。深入开展涉侨法制宣传教育,及时公布相关法规政策并释疑解惑,为侨界群体提供信息咨询和服务,营造全社会尊重侨胞侨商、维护华侨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江苏省保护和促进华侨投资条例》和《*市华侨权益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梳理实施中的成效经验和困难问题,适时组织涉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推动法律法规的落实,确保华侨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四)扩大对外合作交流,助力*国际化城市建设。文化与情感是最强大的联系纽带,是团结凝聚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基础。在加强经济与技术方面合作的同时,要鼓励侨胞来宁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交流和联谊等活动,增进民间文化交流。对海外华人组织的文化交流予以积极引导和呼应。鼓励各级各类侨界组织通过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外沟通联系,广交朋友,和海外侨胞一道传播中华文化、传扬金陵美誉,助力*国际化城市建设。
(五)强化工作合力,形成“大侨务”工作格局。紧紧围绕新时代“同圆共享中国梦”的侨务工作主题和“根”“魂”“梦”的侨务工作主线,统筹全市侨务资源,动员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全市各级涉侨部门和单位要加强职能对接、信息资源共享和工作协作,增强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加强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大局意识强、整体素质高、侨界群众信赖的侨务干部队伍。继续探索发挥“五侨联动”工作平台的作用,建立健全横向联动机制和纵向协作机制。整合侨务工作资源,形成侨务工作合力,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大侨务工作格局,不断开创新时代侨务工作新局面。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篇十
市老龄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为更好地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老龄事业发展,8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内司委主任委员***带领调研组对全市老龄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到市老龄事业服务中心及周村区有关社区养老机构进行了实地查看,分别听取了市老龄办、**区政府的工作汇报,召开了由人大代表、老龄委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于1987年即进入老龄化城市之列。截至底,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73.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7.41%,高于全国、全省老年人口比例。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有关方面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老龄事业,维护老年人权益,取得了显着成效。
(一)高度重视,工作协调有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每年至少两次听取老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老龄问题。自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连续六年为全市老龄工作会议发贺信,每年老人节当天,专门在我市主流媒体刊发慰问信。近几年,市委书记分别对市老龄办提出的“百岁老人”、“老年公寓”、“老龄化问题”三个调研报告作出专门批示。各区县、高新区有关领导同志也定期听取老龄工作汇报,参加有关会议和活动,重大节日带队走访慰问老年人,并将老龄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将老龄工作与其他工作同研究、同部署。有的区县还把老龄工作重点项目列入为民所办实事中。各级坚持“大老龄”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了政府领导、老龄部门组织协调、相关单位协同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老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尊老敬老观念,形成了共同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宣传力度,为老年法实施营造了良好环境。
我市历年来一直将老年法规的宣传作为加强老龄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并将老年法规列入全市普法规划和普法宣传主题。近几年,我市先后印制《老年法》读本60余万册,免费发放给老年人,让《老年法》进入每个老年人家庭。同时,还在社会上聘请了120名老年法规政策义务宣传员,随时随处向社会宣传老年法规政策,收到了良好效果。通过在新闻媒体联办老年专栏、专题、专版等固定宣传栏目,建立老龄工作网站,发敬老短信,设置户外宣传牌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老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尊老敬老氛围。各区县、各单位也都高度重视老龄宣传工作,加强了阵地建设,加大了工作力度,扩大了宣传声势,各项宣传活动蓬勃开展,富有成效。
(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养老保障能力。
一是全面建立并逐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近年来,我市在原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又先后实施了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到所有人群,保证了基本的老有所养。目前,全市企业退休人员每月养老金水平由1988年的人均86.7元提高到现在的1636元。全市新农保覆盖率达到100%,参保农民达127.3万人,共为49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3.77亿元。二是全面实施医疗保险制度。全市城镇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农村老年人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我市立足老工业城市的现状,多方面筹集资金5亿元,解决了全市3万名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三是建立了全市贫困老年人救助制度。全市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以来共筹集资金1200余万元,救助贫困老人1万余人次,有力地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全市农村“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分散供养两种供养方式,年人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2200元、1400元,集中供养率86.3%,居全省前列。全市347名城镇“三无”老人按照月人均600-700元标准全部纳入财政供养。
(四)加强权益保障,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一是加大老年法规执法力度。设立了市老年法律联络处,在全市聘请了400多名老年法执法协调监察员,形成了比较健全的老年人法规政策执法协调监督网络。每年举办一次大型老年人法律咨询会,组织法律服务单位和法律服务人员,现场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集中受理老年人投诉。开通了老年维权热线电话,加大了涉老投诉的调处力度,涉老投诉处结率达到99%以上。二是加大投入,成立养老专项基金。10月份,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确定自起,全市建立老龄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财政每年按每位老年人10元的标准投入,专门用于老龄事业发展。三是探索开展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活动。从开始,每年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为全市837名困难空巢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四是深入开展社区志愿养老服务活动。组织近万名志愿者为空巢老人提供送餐、做饭、清理卫生、陪同就医等服务。目前,全市已建立社区助老服务队400余支,志愿者与社区困难老人结成帮扶对子2万余对。五是坚持多措并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十一五”期间,各级累计投入社会养老服务经费超过3亿元(其中,国家和省级资金1.12亿元)。20以来,投入484万元扶持了62家基层养老机构。六是加强老年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为老服务平台。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了**市老年人活动中心和市老年大学教学综合楼;投资1.57亿元完成了对88处敬老院的改扩建;资助1100余万元兴建了100处“星光老年之家”。总投资7000多万元的市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目前,全市建有养老设施202个、床位总数21789张,挂牌成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日间照料站400余处,老年文体活动场所3300余处。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市老龄事业在许多方面还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形势要求,老龄事业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对老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区县和单位对老龄事业发展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不够,对《山东省优待老年人规定》个别优待条款落实不够到位,老龄事业发展水平落后于其他社会事业,滞后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的人尊老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老年人应有的尊重和关爱,侵犯老年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工作发展不平衡。城区与农村之间,区县之间,部门之间在工作上还存在较大差距,社会养老保障存在城乡不平衡等问题。目前,仍有个别企业职工未纳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三)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城市“空巢”老人迅速增加,国办养老机构日益饱和,民办养老机构尚存在许多不成熟因素,养老服务供不应求。农村的老人既缺乏必要的养老保障,又缺乏基本的养老服务。
(四)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缓慢。城市建设中对养老服务用地和养老机构、服务设施建设重视不够的情况还比较普遍;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设施不足,发展缓慢,农村养老服务匮乏;养老服务专业人员队伍有待稳定,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几点建议
人口老龄化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各级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一)从战略高度认识和谋划老龄工作。
预计到,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101.4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2.5%左右;到2045年,全市老年人口比率将达到全市总人口的1/3左右。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各种矛盾和问题将逐步显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依法保障老年人权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树立“积极老龄化”意识,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和谋划老龄工作。要从社会保障、就业形势、产业结构、医疗卫生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多方面,研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制定实施10至30年的老龄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把发展老龄事业纳入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总体布局。要进一步加强老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大力强化社会养老保障。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尽快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基本保障惠及全体老年人。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高各类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率。统筹城乡发展,研究农村与城镇养老保障模式合理衔接的办法,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投入,切实解决农村老人“看病难”、生活保障水平低等问题。各级财政要加大对低保特别是城市“三无”、农村“五保”老年人供养的支付力度。鼓励各级政府建立和完善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制度,提倡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放宽年龄标准。
(三)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空间大,蕴涵着可观的就业岗位。要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加快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重点推进养老服务社区化,依托和利用各类社区服务资源,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和网点,逐步实现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使老年人不出社区、不出家门就能够享受到专业的照料、护理、保健等服务。提倡多种形式的社区志愿活动和老年人互助服务。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使其具有为当地老年人提供综合服务的功能。二是发展和规范机构养老服务。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加强对机构养老投入的科学论证,搞好布局,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处理好政府职能和社会化的关系,逐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机构自主经营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和落实发展养老服务业在用地、税收、财政、金融、水电、行政收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消除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补贴等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四是加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引导职业学校与高校毕业生、城镇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到养老服务行业就业。加强专业护理人员培养,大力开展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
(四)加大投入,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各级政府要把老龄事业作为公共服务的重点领域和重要民生工程,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统筹规划各项老龄事业发展资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规模,逐步增加对老龄事业的财政投入,拓宽筹资渠道,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老龄事业。老龄工作涉及部门多,需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领导、老龄委综合协调的老龄工作体制,形成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老龄委工作制度,充分发挥老龄委职能作用。要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各级各类老年协会特别是基层老年协会建设,鼓励支持老年协会更好地发挥作用。
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篇十一
根据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8月中旬起,我委在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领下,对全市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中,我们分别召集市政府办及城管、城建、房管等9个相关部门,真州镇社区负责人、个体经营者等不同层面代表,进行专题座谈,全面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建议,并邀请市“多城同创”领导小组办公室、12345公共服务中心参加座谈。期间,发放近1700份调查问卷,同步在政府论坛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发布征集询问问题公告,共计收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专题询问拟提问问题376条,并会同相关部门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近年来,市政府把加强城市管理工作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任务来抓,强化综合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整体形象有了明显提升。
——市容市貌整治力度不断加大。积极开展“93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创成2条省级城市管理示范路和2个示范社区。强化防违控违工作,每年依法拆除各类违建3万多平方米。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开展主次干道两侧破损违规广告专项整治。加快城区道路、停车场建设,增设违停抓拍系统,进一步加强停车秩序管理。
——环卫设施装备水平得到提升。推广机械化洗扫联动作业,新增各类环卫机械化洗扫车辆50多部,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86%以上,处于扬州领先位次。实施“公厕革命”,设置第三卫生间等便民服务设施,全市每年新改建各类公厕10座。提高垃圾收处转运能力,新建、改造城区垃圾中转站5座。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处置,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成装潢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大件垃圾拆解破碎中心。
——城市管理特色工作成效明显。结合国家卫生城市、省文明城市等各类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群众反映突出问题整治,推进熟食摊点、洗车点、机动车修理点等入室经营,较好解决了亭棚占道影响交通通行和市容市貌问题。建成并升级改造渣建综合管理平台,有效改观了工地扬尘和渣土污染现象,工作经验被省住建厅作为典范推广至全国。积极推进智能公交站台建设,实现公交轨迹实时查询,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出行效率。
从调研情况来看,虽然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城市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城市发展需求以及群众普遍期望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工作机制不顺。长期以来,我市城市管理缺乏高效的统筹协调机制,虽然20xx年就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但自20xx年以来,从未组织召开过工作协调会,或研究过重大事项,委员会很多成员工作岗位变动,却未及时更新调整。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步伐相对落后,早在20xx年省政府法制办就批准城管部门行政执法“7+1”职能,但实际工作中行政处罚权还未有效整合。
二是部门职责不清。城市管理涉及到10多个职能部门,目前还存在部门间权责不清、多头执法、推诿扯皮等问题,常常出现“都该管、都不管”的现象,比如,户外广告、集贸市场、停车秩序、烧烤油烟等管理事项,多个部门负有不同环节监管职责,但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部分“顽疾”长期难以解决。特别是本应履行管理职能的城管部门,却承担了街景整治、公交站台、环卫设施等相当部分城市建设工作,建管不分难免带来工作偏颇。
三是常态长效不够。现阶段,城市管理方式总体上较为粗放,对于“抓什么、怎么抓、谁来抓”,没有形成有效的考核评价和问责追责办法,一些卫生死角、管理盲区以及不文明行为,主要还是依赖于各类创建迎查前的突击式、运动式整治,虽能一时见效,但难以持久,过后又死灰复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2、城市规划控制及管理力度尚需加大。
一是规划缺失较为严重。囿于历史原因,我市长期缺少规划引领,城市建设随意性较大,很大程度上给后续的城市管理带来了压力。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与城市管理相关的专项规划,涉及到地下管网、绿地系统、商业网点及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等多个方面,而我市仅完成城镇燃气、环境卫生等少数几部,加上城市总规、控规仍处在修编阶段,现有专项规划成果也未能充分体现。比如,暴雨季节反映突出的城市下水道堵塞、雨水漫道现象,就跟缺少城市排水与防涝专项规划直接相关。再如,废品回收、建筑材料、烧烤摊点没有划行归市的专业市场规划,导致城市管理“顽疾”不除。
二是街景整治的规划意识不强。在制定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计划、实施方案时,多方论证、反复研究还不到位,造成了部分工作的被动。比如,在临街临水低矮危旧房屋改造过程中,政府统一对国庆南路大市口以南的街西店面进行了外立面仿古改造,可建成刚一年,就进行了棚改征拆。再比如,开展解放东路南侧棚户区征拆时,由政府补贴资金同步实施了北侧临街住户房屋改造,既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又没有起到改善城市形象目的,同时给后续征拆工作带来了难度,群众对此反响强烈。
三是防违控违的力度不够。我市20xx年起启动了社会化防违控违工作,并提出了“新增违建零增长、存量违建负增长”目标要求,但实际成效不够明显,城管部门今年以来接到的市民投诉中,有一半左右集中在违建问题上。究其原因,客观上,危旧房屋维修和翻建缺少疏导机制,“原址、原貌、原面积、原高度”建设要求群众很难接受。部分老旧小区基础设施不配套滋生违建,如华侨新村、桑园小区、黎明小区等。道路新改建后临街临路“破墙开店”蔚然成风,住宅楼底层或车库等居住用房被擅自改成经营性用房,如,五龙街、润霖商贸城周边区域。新小区顶楼的退层平台、底层的庭院空地等设计,留下违建空间。征拆中违法建设带来的利益,也滋生了跟风违建现象。主观上,市级层面对防违控违重视程度还不够,对违建的打击处置不快不严,强制拆违力度不大,部门联动机制仍未建立,单凭城管部门一己之力执法困难重重。
3、城市部分顽疾治理成效不够明显。
市场经营秩序方面,由于我市商业设施缺乏合理规划和布局,以“破墙开店”“上住下商”模式居多,餐饮、铝合金门窗加工、汽车修理等店面基本与住宅相邻,由此带来了油烟、噪声等系列生活污染问题。以餐饮油烟调查为例,中源商贸城、解放东路、五龙街、学军路等4条餐饮集聚街区,共有餐饮单位127家,仅学军路开发较晚的部分区域设置了公共烟道,目前也只有16家餐饮单位油烟接入公共烟道排放,其余基本是沿街横向或向上排放、或排入下水道,油烟扰民投诉不断。占道经营问题也较为突出,游商浮贩晚间沿街经营已成常态,部分商户集中地段门前出摊现象频发,如,五龙街一商户长期占用半幅马路和消防通道维修电动车。市容环境秩序方面,垃圾处理问题亟需引起重视,调研中了解到,我市环卫垃圾中转站只转运生活垃圾,部分镇村无法处置建筑垃圾,328国道、353省道及部分工业园区空旷地时有偷倒现象发生。小区物业管理力度亟待加强,乱停车、乱搭建、乱堆放、乱张贴、乱种植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加强犬类管理的群众呼声很大,市区养狗数量逐年增多,犬只随地便溺、狗吠扰民、恶狗伤人等问题频发。交通运行秩序方面,近年来,市政府采取了系列措施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但仍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停车需求,据统计,目前城区汽车保有量4.6万辆左右,公共区域停车位仅在5000个左右。部分临街商铺长期私占路边公共停车位,加上小区内存在一些“僵尸车”,又降低了停车周转率。比如,市政府南广场就有收费停车场,且泊位常有空余,但由于解放东路两侧公共停车位不收费,导致非机动车道长时间被占用停车,北城河路等路段也同样存在人行道违规停车现象。调研中也反映,大庆路、工农路等主干道中间无隔离,两边开口较多,严重影响行车速度和安全。解放东路等道路拓宽工程进展缓慢,部分道口红绿灯设置不够科学,都影响到了群众出行。
4、城市管理模式不够与时俱进。
一是智慧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我市城市管理更多还是依靠人力投入,信息技术辅助手段运用不够充分,在违法建设、乱倾乱倒、噪声油烟、占道经营等防控方面,仍然以执法队员日间巡查为主,很难做到全时段、全方位监管。外出学习了解到,桐庐、常熟“非现场执法”模式就较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城管执法人员通过监控视频电子抓拍、现场拍摄等手段固定违法现场的事实和证据,并通过“城管+公安”“城管+工商”的联动机制,建立一户一档的商户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形成有效的证据链,即使违法当事人不配合调查,也能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是社会化参与度不高。调查问卷显示,认为加强城市管理应依靠公众广泛参与的达49.64%。但目前,我市城市管理主要还是“政府负责、财政拿钱”的传统模式,经济、法律和宣传教育等综合方式运用不够,资金投入渠道相对单一,社会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相关部门也没有能够为公众参与创设渠道,舆论对城市管理的宣传广度、深度都有待拓展。调研中,常熟广泛发动“百姓城管”志愿者参与垃圾清理、文明宣传等城市管理工作,在册志愿者已达5800人,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三是人财物保障力度尚需加大。随着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管理任务日渐增多和繁重,人员数量、专业能力、执法装备等“短板”问题逐步凸显。调研中了解到,由于现阶段各条线工作纷纷下沉到社区,而社区工作人员有限,加上缺乏财力支撑,容易出现管理“空档”与“死角”。城管部门也反映,有些事项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到城管部门,但执法力量和专业技术人员、设备支持没能及时跟进,特别是对照市容环境执法人员按城市人口万分之三至五配备的要求,我市执法人员配比不足。加上部分编外协管人员法律素养不高,影响到了执法队伍的整体形象以及执法成效。同时,靠“创收”弥补人头经费和执法经费不足的情况依然存在。
城市管理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提高群众满意度。结合我市实际及外地经验,我委提出如下建议:
1、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各自为阵向高效协同转变。城市管理涉及面广、任务重、矛盾多,建议市政府以本轮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综合执法改革进程,将散落在多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能进行整合,着力构建“大城管”管理格局。要建立科学的协调机制,推动城市管理委员会实体化运作,尽快更新成员、明确章程,加强重大、疑难事项统筹研究和协调调度,健全完善联席会议、联动推进、联合执法等相关机制,加强城市管理跨部门协作,共同处理存在职能交叉的城市管理问题。要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下决心解决城市管理领域长期存在的权属不清、扯皮推诿、效率低下等状况,从市级层面系统梳理管理事项,出台“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向社会公开部门职责、执法依据、处罚标准和运行流程。按照“建管分离”的思路,调整城管部门涉及城市建设的相关职责,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现象。要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进一步提高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首问负责、定期通报、监督考评等机制,并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层层传导压力,像钉钉子一样把城市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有效的宣传机制,加大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借助各类媒体力量,充分彰显党和政府依法治理城市的决心和意志,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曝光力度,使城市管理全民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都是城市管理责任者”的良好氛围。
2、创新城市管理方法手段,推动简单粗放向科学精细转变。城市管理模式决定城市管理成本和管理效果。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主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效率。以“服务外包”推进市场化运作。针对当前城市管理由政府统一包揽、执法力量相对不足的现状,探索和借鉴外地推行市容秩序社会化购买服务机制,将市容市貌、城市秩序等辅助管理工作进行外包,公开竞选专业市政服务公司或保安公司,制定服务质量验收标准和经费支付办法,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严格的目标考核,以市场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成效。以“平台整合”推进智慧化管理。智慧化是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建议参照浙江桐庐打造“智慧治理信息中心”做法,进一步整合数字化城管、公安城市监控、交通信息管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信息平台,通过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丰富城市管理问题发现手段,建立快速反应和联动处置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以“诚信体系”推进多元化参与。城市管理离不开公众积极参与。常熟市以经信委牵头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积极推进集“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为一体的“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违反城市管理行为等各种失信记录纳入个人诚信体系,采取“诚信积分”制度分类管理,根据诚信、失信等级,通过银行贷款、就医、入学一系列限制或优惠政策进行联动奖惩,实现“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碰壁”。同时,搭建“百姓城管”志愿服务平台,鼓励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积攒诚信积分、修复失信行为。建议市政府从中汲取经验,探索以诚信体系建设推进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营造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的氛围。
3、着力解决城市管理“顽疾”,推动突击整治向常态长效转变。城市管理千头万绪,要分清工作轻重缓急,从经营扰民、违章建筑、车辆乱停乱放等影响城市环境最突出的问题抓起,按照一个问题制定一套解决办法的思路,切实提高治理实效。全方位整治经营扰民问题。针对废品收购、铝合金门窗加工、汽车修理、建筑材料交易点等散落无序经营现象,在中心城区周边统筹布局专业市场,通过“划行归市”从源头上杜绝违规占道、噪声扰民、乱排乱倒、安全隐患等问题。特别是对有关职能交叉的事项,市政府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主管或牵头单位,从而提升执法效率。要着力解决群众投诉较多的餐饮油烟污染问题,以解放路、中源路、学军路、五龙街等餐饮业较为集中的区域为重点,统筹规划公共烟道,督促餐饮企业按要求接入。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将环境影响评估作为餐饮企业审批前置条件。下大力气解决违章建筑问题。调研中了解到,浙江省通过“三改一拆”专项行动、“无违建县(市、区)创建”等抓手,将防违控违上升到省级重点工作层面,形成了“运动式、突击化”的高压态势,以湖州吴兴区为例,出台了分类处置意见、责任清单、问责追究等多项规范性文件,20xx年以来累计拆除违建1151.8万平方米。建议市政府充分借鉴浙江经验,构建老违建分类分批整治、新增违建“露头就打”的管控态势,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不给违法建设提供水电气服务,不给有违建的房屋办理相关证照、产权登记等,并在征拆过程中对违建处置“一刀切”,决不让违法者多得利益。突出源头管控,严格新建小区规划设计方案审批,从小区样板房私搭乱改专项检查抓起,不给违建留有空间。坚持分类施策,对没有划入棚改范围但又亟需改造的合理诉求工程,经城管委研究后统一方案、统一标准翻建。联动解决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围绕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结合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等工程,进一步增设停车位。扩展部分道路夜间停车位,推进限时停车。对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及生活小区内的“僵尸车”,参照扬州近期公安联合城管、房管开展集中清理整治的做法,加快解决这些车辆挤占停车资源、妨碍市容市貌的问题。充分发挥价格调节的杠杆作用,通过制定合理的收费管理办法,提高公共停车位周转率及收费停车位使用率。坚持“以严治乱”,加强交警与城管部门联合执法、信息平台共享,加大违停处罚力度,引导车辆有序停放。
4、加强城市管理综合保障,推动管控管制向主动服务转变。按照“权随事走、人随事调、费随事转”的原则,科学划分城市管理相关部门职责,做好人财物、责权利的整合。要加强政策保障。结合“多城同创”活动,改变搞突击、一阵风式的创建局面,加快城市专项规划编制进度,研究制定一套完备、具体、严密、操作性强的城市管理规章制度,让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根据工作需要、群众需求,及时做好相关管理制度的“废、改、立”。比如,借鉴湖州吴兴区做法,制定违法建设防控工作责任制清单、责任追究办法,明确违建认定及处置主体。参照浙江省高院为“三改一拆”工作专门出台司法保障意见这一做法,探索对违建强拆、违停处罚等执法行为,从制度层面给予法律保障的新路子。在市级层面搭建便于城市管理的诚信体系平台,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对社会反映强烈的犬类管理,依据省和扬州已出台的相关条例,尽快制定契合我市实际的管理办法。要加强人员保障。加快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增加每年在编人员招录数量,及时补充辅助执法人员,充实人员力量。加强执法人员法律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执法队伍素质。要加强经费保障。每年对城市管理各行业的工作量、运行成本进行核算,建立完善工作量和经费同比例增长机制。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对城市管理中涉及的罚没收入、使用权出让收入等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实执法装备更新及队伍建设等相关经费,保证日常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