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表(优质1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表篇一
上世纪末,为了全面提高基础教育师资水平,国家将师范教育全部纳入了全国高等教育系列,完成了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转型。小学教师培养开始了由中专层次向专科、本科层次转变。在转型过程中,一方面,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养开始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提高小学教育专业的学术性,使其具备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成为各个高等院校建设小学教育专业的共同追求;另一方面,以强化“师范性”为基本特征的中等师范培养模式逐渐边缘化,小学教育专业在高等师范教育培养模式的泛化中,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专业特点和专业品格。这种变化反映在教学上就是理论教学备受关注,而实践教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的局面带来的后果是:小学教育专业发展与小学的实际需要渐行渐远。因此,当下我们必须认真反思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中实践教学的现状,探讨相应的对策。
高等师范教育途径有两个:一个是理论教学,一个是实践教学。所谓理论教学,即通过理性的灌输与启蒙,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所谓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作为高等师范教育的实践教学则包含了各种技能课的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教育科研、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
由于教育是实践应用性专业,需要经过“临床”实习,在师范教育从三级培养体系转变为二级培养体系,其内涵扩展为教师教育并走向专业化以后,实践教学在教师教育专业中已经成为与理论教学并驾齐驱的教师培养途径。实践教学的改革成为当今教师教育专业改革的关键。
实践教学在师范院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大大提高师范生教育能力,并能让高师学生步人工作岗位后,更快向教师这一职业角色转变。具体表现在:
1.强化专业意识,培养职业情感,树立职业信念。
培养优秀的小学教师首先要学生能对小学教师这个职业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体验教师职业的平凡与崇高,在内心深处生发出对小学教师职业的深厚情感,树立为之奋斗的信念。这种心理上的准备显然不是系统的理论知识所能赋予的。从康德开始,情感和信念就被从知识论的范畴中排除出来,归属到实践范畴中。所以要想完成师范生向教师角色的心理准备,实践教学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途径。
2.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理论教学是从课堂到课堂、书本到书本,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专业知识。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这方面得以大大改善: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能构成一个整体,即组成为知识群,成为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彼此分离、理论脱离实际的知识。
3.提高学生的教育技能技巧,丰富个体的实践知识。
单纯依靠传授现成知识而不发展知识,是培养不出所需人才的'。优秀的教师或者有经验的教师,绝不只是现成知识的说明者,而是善于根据不同的对象,对所传授的知识进行科学的选择和解释,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丰富个体的实践性知识,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智慧。正是理论化的系统知识与个性化的教育智慧的综合,成就了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特征。
4.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师范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性工作。实践教学不仅是教育能力和技能形成的一种手段,而且还是未来教师获得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途径之一。通过实践教学,师范生的认识建立在内容丰富、实事求是的感性材料基础上,在参与教学实践、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其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对高校师范生的培养确实具有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现在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我们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表篇二
上世纪末,为了全面提高基础教育师资水平,国家将师范教育全部纳入了全国高等教育系列,完成了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转型。小学教师培养开始了由中专层次向专科、本科层次转变。在转型过程中,一方面,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养开始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提高小学教育专业的学术性,使其具备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成为各个高等院校建设小学教育专业的共同追求;另一方面,以强化“师范性”为基本特征的中等师范培养模式逐渐边缘化,小学教育专业在高等师范教育培养模式的泛化中,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专业特点和专业品格。这种变化反映在教学上就是理论教学备受关注,而实践教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的局面带来的后果是:小学教育专业发展与小学的实际需要渐行渐远。因此,当下我们必须认真反思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中实践教学的现状,探讨相应的对策。
高等师范教育途径有两个:一个是理论教学,一个是实践教学。所谓理论教学,即通过理性的灌输与启蒙,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所谓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作为高等师范教育的实践教学则包含了各种技能课的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教育科研、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
由于教育是实践应用性专业,需要经过“临床”实习,在师范教育从三级培养体系转变为二级培养体系,其内涵扩展为教师教育并走向专业化以后,实践教学在教师教育专业中已经成为与理论教学并驾齐驱的教师培养途径。实践教学的改革成为当今教师教育专业改革的关键。
实践教学在师范院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大大提高师范生教育能力,并能让高师学生步人工作岗位后,更快向教师这一职业角色转变。具体表现在:
1.强化专业意识,培养职业情感,树立职业信念。
培养优秀的小学教师首先要学生能对小学教师这个职业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体验教师职业的平凡与崇高,在内心深处生发出对小学教师职业的深厚情感,树立为之奋斗的信念。这种心理上的准备显然不是系统的理论知识所能赋予的。从康德开始,情感和信念就被从知识论的范畴中排除出来,归属到实践范畴中。所以要想完成师范生向教师角色的心理准备,实践教学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途径。
2.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理论教学是从课堂到课堂、书本到书本,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专业知识。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这方面得以大大改善: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能构成一个整体,即组成为知识群,成为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彼此分离、理论脱离实际的知识。
3.提高学生的教育技能技巧,丰富个体的实践知识。
单纯依靠传授现成知识而不发展知识,是培养不出所需人才的。优秀的教师或者有经验的教师,绝不只是现成知识的说明者,而是善于根据不同的对象,对所传授的知识进行科学的选择和解释,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丰富个体的实践性知识,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智慧。正是理论化的系统知识与个性化的教育智慧的综合,成就了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特征。
4.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师范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性工作。实践教学不仅是教育能力和技能形成的一种手段,而且还是未来教师获得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途径之一。通过实践教学,师范生的认识建立在内容丰富、实事求是的感性材料基础上,在参与教学实践、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其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对高校师范生的培养确实具有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现在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我们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
教育实践教学活动从目前来说是我国师范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从观念到实践上都存在着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
1.实践教学活动内容、形式较少,时间安排较晚。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教育实践教学活动仍然仅限于一次突击性的教育实习以及为数不多的教育见习和参观,教育实习构成了教育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而这往往又都是集中安排在最后一年甚至最后一个学期中的一个月来进行的。师范教育课程计划安排也遵循着传统的做法,即倾向于一个个顺序安排师范教育的不同部分:普通教育——学科专业——教育理论与方法——实习。这等于向学生示意理论学习与实习是两项有区别的活动,从而维护了以“模仿”为主的培训模式的教育实习的原始观念。这种做法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难以和教育实际相结合。因为这种安排背离了教育实习对实习生来说的另一重要目标——为他们提供在工作中反省、检查、修正自己所掌握的完成教书育人职责技能的机会,直接后果是即使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中发现了问题,也只能带着这些问题走上工作岗位。此外,由于学生从未进行过其他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不具备一定的实际经验,也给教育实习带来不少困难,影响了教育实习的效果,也不利于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实践教学活动的安排不够周密。
随着大学扩招,绝大部分学校的教育实习安排是采取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学校,在教学活动的安排和管理上存在着很大漏洞。模拟教学也往往只是给学生一部分内容,让他们去挑去讲,而缺乏模拟前的详细指导及讲完后的深入探讨,往往使教育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3.教育实习时间短、范围窄。
作为教育实践教学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育实习在我国师范院校中没有受到充分重视,实习太短,内容形式单一,与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目前我国实行的集中实习时间6—8周很难保证教育实习的良好效果。其间,只能让实习生讲几节课,配合班主任做一点工作,较好的还可能主持一次主题班会或团队活动,而深入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全面掌握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家访等等,根本无法落到实处。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教育实习难以帮助实习生对教师职业活动获得全面的了解,也难以实现教育实习对实习生的一个重要目的——精确与巩固理论知识,获得教师职业所需的技能技巧。因此,实习时间不充裕,与不断扩大的教育内容及不断提高的教育实习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成为现阶段教育实习的一个致命弱点。
4.缺乏“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
从我国高师教育实习现状来看,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缺乏教育实习基地。目前,我国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多数是在临近实习前才落实实习点,而缺乏被美国教育界称之为“入门学校”的那种教育实习基地。大多数院校是“扫一枪换一个地方”。这种教育实习主要以“学院为基地”,而不是以“学校现场为基地”,与小学关系疏远,难以与其建立一种共生关系,并结为平等的合作伙伴,使教育理论缺乏生长成熟的土壤,学生更难以在真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中体验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缺乏科学的指导。
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指导教师要在精讲有关职业技能的基本知识、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改善、不断趋于整体协调和完善,以获得稳定的教师职业技能。目前教师对学生技能训练的指导总体比较薄弱,这既有管理上的原因,又有教师自身的原因。相对而言,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比较“外露”,看得见摸得着,教师对学生训练能够提供良好的指导。按理说各科教学法在训练技能方面是具有优势的,因为它与学科专业、实习有直接联系,而且课程又是各系自己开设。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主要与“法”中无“法”的课程自身相关,也与教“法”者不懂“法”有关,有的学科教学法教师甚至从未教过小学,这哪里还谈得上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心理学、教育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其他各科教师头脑中毫无技能训练的示范意识和指导意识,是高师院校中比较普遍的问题。
6.缺乏严格的考核。
《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第四条指出:“高等师范学校要从培养合格中学教师的高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受到严格的训练和考核。”它对四大部分训练内容(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的考核分别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但实际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其他训练内容的考核有的学校恐怕连细化的考核标准都没制订,更谈不上严格考核了。考核本身具有评价、激励、反馈等功能。通过考核检验师范生职业技能掌握和运用情况,从而评价高师教学工作成效;通过检验和评价,让学生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激励他们加强技能训练,同时也促进高师教学改革的深入。可是我们未能做到严格考核,几乎使这些功能丧失殆尽,不能不说是件憾事。
1.加强高等院校与小学的校际联合,建立稳定的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实习基地。
实践教学存在的种种积弊,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高校与小学之间存在隔阂,没有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使实践教学的开展失去了赖以展开的平台。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给我们以启示。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国大学教育系(或教育学院)与当地中小学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培养新教师,鼓励在职教师进修,开展合作研究,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参与合作的中小学称之为专业发展学校。这种学校强调与当地中小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我们也应该在高师教育和小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实践教学方面展开较为全面深入的合作,在课程内容设置、实践指导、学生管理、成绩考核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从而保证实践教学有序、高效地展开。
2.打破单一的实践模式。建立全程教育实践体系。
传统的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在时间安排上分布零散,没有系统性、规定性,直到最后的集中教育实习阶段才略显规范性,但时间安排得并不合理,太短、安排太后。而连续性、渐进性全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则是从师范生入校第一天起(包括寒暑假)就实施,涵盖了师范生在校的全过程。同时,它在时间安排上体现出一定的连续性、渐进性特点。先以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一系列实践环节(如:熟悉学校环境的实践、教学技能训练、见习、模拟实习、试实习等)来减轻教育实习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精神负担及忧虑感,使他们逐步适应教师职业生活,然后才真正进行实战演习的“教育实习”。
3.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全面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学生的教育实践绝不仅仅是听一两节课、主持一两个主题班会这么简单。实践教学的内容应该涵盖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改变当前实践教学的现状,必须打破旧有的思维格局,站在未来教师的岗位上全面审视实践教学的内容。概括地说,学生的实践教学应该包括:课堂教学实践、课外活动教育实践、参与性教育实践、模拟性教育实践、观摩性教育实践、研究性教育实践、社会实践和整体性教育实践等8个方面,这8个方面基本实现了对未来教师职业的全面覆盖。
4.建立严格的质量考核机制,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根据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建立严格的质量考核机制,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这种考核机制应该包括确立操作性较强的质量评估标准、建立规范化的实践教学组织程序标准、建构统一协调的组织管理系统。通过这些标准的建立,将实践教学纳入严格的考核程序中,以期对教学实践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促进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实践教学在小学教师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对实践教学的思想认识,积极探索有关实践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的质量。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表篇三
教育、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教育的星空中,我是一颗凡星,虽不夺目,但却璀璨;在教改的浪潮中,我是一朵浪花,虽不壮观,但却是浪尖上最有活力的一朵。从1990年我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起,这句话就成了我工作的座右铭。作为一名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平时对自身的师德修养比较重视,努力以自己的行为、作风和品质去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年青的我,以认真踏实不断进取的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以对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全体学生;以虚心好学的精神与组内老师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我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习课程新理念、在实践中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人文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等实践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以使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在实践中,不仅增强了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兴趣,还提高了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更尝试着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收获颇丰。不断地将研究课,互观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着我们的许多问题,在认识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也不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亲近学生,研究学生,才能展现自我,树立威望。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爱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和“爱”。因此多年来,我总是在工作中不断思索,在思索中不断提高自己工作的艺术性。虽然因为工作的繁忙有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有时甚至忘记了微笑。但通过理论学习,反思与同伴互助,很快意识到自己应该怎样做。所以在处理问题时多溶入了些宽容、理解,多讲了些艺术性。我也终于发现,只有我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走近孩子,关心孩子,即便是批评,也会被他们所接受。孩子们只有真正接受了我这个他们所喜欢的老师,才会接受我。每接一个班我都很用心的去教,对待特殊的孩子,我的方法就是给他信心,唤醒他内心的渴望,这就等于给他自己体内安了发动机。而运转发动机的“机油”就是我们给予孩子的赞誉和信任!反思自己十八年来工作的历程,回顾前行中留下的串串足迹。我要感谢曾热忱帮助过我的领导们;要感谢曾无私指导过我的老教师;也要感谢曾悉心教育过的小朋友。正是无数个他们的存在,才使我体验到成长的喜悦、教师的快乐和人生的价值。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表篇四
教育、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教育的星空中,我是一颗凡星,虽不夺目,但却璀璨;在教改的浪潮中,我是一朵浪花,虽不壮观,但却是浪尖上最有活力的一朵。在身为人师的这些日子里,我学习着、实践着;努力着、进取着;奉献着、收获着;留下了串串清晰、生动的足迹。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1990年我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起,这句话就成了我工作的座右铭。
作为一名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平时对自身的师德修养比较重视,努力以自己的行为、作风和品质去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年青的我,以认真踏实不断进取的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以对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全体学生;以虚心好学的精神与组内老师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我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习课程新理念、在实践中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人文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等实践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以使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在实践中,不仅增强了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兴趣,还提高了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更尝试着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收获颇丰。不断地将研究课,互观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着我们的许多问题,在认识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也不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亲近学生,研究学生,才能展现自我,树立威望。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爱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和"爱"。因此多年来,我总是在工作中不断思索,在思索中不断提高自己工作的艺术性。虽然因为工作的繁忙有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有时甚至忘记了微笑。但通过理论学习,反思与同伴互助,很快意识到自己应该怎样做。所以在处理问题时多溶入了些宽容、理解,多讲了些艺术性。我也终于发现,只有我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走近孩子,关心孩子,即便是批评,也会被他们所接受。孩子们只有真正接受了我这个他们所喜欢的老师,才会接受我。
每接一个班我都很用心的去教,对待特殊的孩子,我的方法就是给他信心,唤醒他内心的渴望,这就等于给他自己体内安了发动机。而运转发动机的“机油”就是我们给予孩子的赞誉和信任!
反思自己十八年来工作的历程,回顾前行中留下的串串足迹。我要感谢曾热忱帮助过我的领导们;要感谢曾无私指导过我的老教师;也要感谢曾悉心教育过的小朋友。正是无数个他们的存在,才使我体验到成长的喜悦、教师的快乐和人生的价值。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表篇五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深切体会到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光荣使命。作为一名教师兼班主任,工作在这个优秀的学校里,我深感自己的职责重大。透过进一步的学习,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透过这次教学督导及反思,我更加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与差距。为了更进一步地搞好本职工作,我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
一、做得比较好的方面
1、依法执教。本人从教以来,一向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宪法与法律,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爱岗敬业。我能够作到热爱本职工作,立足岗位,安心从教,教书育人,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工作尽职尽责,精心施教,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无不批改作业,对学生教育不用心的行为。一向以来我都认真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我都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作为一名教师,我能发扬奉献精神,坚守教师情操,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严格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
3、能主动与学生和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在工作中能做到尊重同志,相互帮忙,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群众、维护学校荣誉。
4、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能够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个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5、我能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礼貌礼貌,做礼貌公民。工作上严以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二、存在的问题
1、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工作三年来,逐渐放松了对专业的钻研.在工作中忽视了知识潜力的培养再造,对学习没有做到长期坚持,总是给自己找借口。
2、开拓精神不强,教育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学习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从实质上深入研究,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在工作中安于现状,存在着等、靠的思想,总是被动理解领导安排的工作,不能主动替领导分忧。
3、没能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如每学期临近期末考试时,发了较多的试卷,我又抱着“求全”的思想,几乎所有的都讲完了,但忽视了学生的理解状况,有些题难度偏大,打消了学生的用心性,结果成绩不太理想。
4、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不高。在工作中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有拖拉的现象,缺乏系统的规划,因此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根源分析
1、思想觉悟不高,认识不够。一向以来,总认为我一个普通教师只要教好书,上好课,管好学生不出问题,完成领导分配的工作,就万事大吉了。因此也就忽视了政治政策的学习。
2、是缺乏用心进取精神。总喜欢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教学业务方面的书籍看得较少,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吸收的不多。总认为那些业务书籍看起来枯躁无味。备课欠深钻教材,懒于思考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至使教学方法老化,语言表达欠精炼。
3、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整理。这次教学督导使自己找到了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整改找准了重心及如何做好自己工作的方式、方向。
四、今后还需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1、自己还要不断充电,时时处处加强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大胆探索,深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育教研潜力。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2、尊重学生,教育引导,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境界。今后,在教育教学中对待学生必须用关怀和亲切的言语、以自己良好的心态、来教育帮忙学生,到达教育的目的。避免出现烦躁和说话粗鲁的态度,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学生面前树立“严师慈母“的形象。
3、强化职责,提高效率。对自己的工作多用心、用脑,领导交办的事及我自己份内的事做好计划,使其有序、有时、有步骤地完成,这天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做,树立强烈的时间观、效率观、质量观,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自身潜力的不断提高。
4、在工作中勤观察、勤思考,想学生、家长之所想、急学生、家长之所急,充分发挥家校的纽带作用。
5、对学生注重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透过反思,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牢固树立服务学生和家长的意识,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严格履行教师的义务和职责,使自己成为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为学校教育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
在课外阅读中我了解到分层教学,它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理解潜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到达课程的要求。在一年教学的实践中总结,我认为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
一、学生分层
了解学生,是使教学活动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更为有效,从而是大面积取得成功所不可缺少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学习技巧,思维和记忆的发展水平,知识面、日常生活状况,对群众,教师和学校的态度等。对全体学生进行前期调查和测试工作。资料包括学生的智能、体能、心理、学科成绩、在校表现、在家表现及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建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而这不同层次小组的学生不是长期固定的,而是可升级(没有降级)。让师生都明确某一个同学在某一阶段时间内所处的层次。同时,要让学生建立起对学习的乐观主义态度和真诚的学习信心,正确对待分组方式,明确教师的分组目的,防止优生骄傲自满,中等生得过且过,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二、备课分层
学生彼此在基础知识,基本潜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为了到达普遍提高,全面培养的教学效果,我们有必要在备课过程中,从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式到教具准备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使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抓住三类学生。[复习巩固](10分钟左右)。针对新授与练习中的反馈信息作适当处理,对普遍存薄弱点或个别不及矫正的问题进行补救,将本节课所学资料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目标延伸](5分钟左右)。分好、中、差三类学生的要求。对优生,设计一些基础题让他们完成,并让他们探索思考拨尖题;对差生,诊断他们学习本课中的疑难,采取有效方法补救,让他们完成基础题;对中等生,要求他们自我复习巩固,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
这样,我们就能把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提高都置于自己视线之中,充分调动了各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用心性,有利于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堂教学分层
那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务必基本上到达课程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用心作用。
四、作业分层
作业由浅入深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放缓题、基础题、提高题、拨尖题。向好、中、差三组学生布置三种作业,并采取三种作业批改方式,“差组”--放缓题+基础题,教师当天面批,学生当天纠正;“中组”--基础题+提高题,全部批改;“好组”--基础题+拨尖题,只批改革1-2本,其余由学生自己核对,组长检查。在分层练习中,我们应用心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从调动学生求知的用心性。
五、考核分层
考核包括单元关检测和阶段性检测。由教师自己依照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每份题都包括放缓题、基础题、提高题和拨尖题四大类,放缓题面向差生,仅供“差组”生做;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全体学生必做;提高题面向中等生,“差组”选做;“好组”和“中组”必做;拨尖题面向优生,供“中组”选做,“好组”必做。考核后,对已达标学生提出“巩固性”或“扩展性”的目标;对未达标学生,透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互帮互助小组进行“矫正帮忙”。以确保各类学生都到达预定的阶段目标。
透过阶段考核,对各个学生进行多次的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对有后退的,一次可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个别辅导,绝不降级。这样做,不但能够帮忙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而对这样的个别学生,切忌冷嘲热讽,应热情关心,帮忙分析原因,树立信心,以确保学生用心进取的学习热情。
3
教育、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教育的星空中,我是一颗凡星,虽不夺目,但却璀璨;在教改的浪潮中,我是一朵浪花,虽不壮观,但却是浪尖上最有活力的一朵。在身为人师的这些日子里,我学习着、实践着;努力着、进取着;奉献着、收获着;留下了串串清晰、生动的足迹。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1990年我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起,这句话就成了我工作的座右铭。
作为一名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平时对自身的师德修养比较重视,努力以自己的行为、作风和品质去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年青的我,以认真踏实不断进取的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以对学生的爱心和职责感,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全体学生;以虚心好学的精神与组内老师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这天,我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习课程新理念、在实践中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人文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等实践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以使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在实践中,不仅仅增强了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兴趣,还提高了研究潜力和教学水平,更尝试着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收获颇丰。不断地将研究课,互观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着我们的许多问题,在认识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潜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潜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也不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亲近学生,研究学生,才能展现自我,树立威望。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爱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和“爱”。因此多年来,我总是在工作中不断思索,在思索中不断提高自己工作的艺术性。虽然因为工作的繁忙有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有时甚至忘记了微笑。但透过理论学习,反思与同伴互助,很快意识到自己就应怎样做。所以在处理问题时多溶入了些宽容、理解,多讲了些艺术性。我也最后发现,只有我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走近孩子,关心孩子,即便是批评,也会被他们所理解。孩子们只有真正理解了我这个他们所喜欢的老师,才会理解我。
每接一个班我都很用心的去教,对待特殊的孩子,我的方法就是给他信心,唤醒他内心的渴望,这就等于给他自己体内安了发动机。而运转发动机的“机油”就是我们给予孩子的赞誉和信任!
反思自己十八年来工作的历程,回顾前行中留下的串串足迹。我要感谢曾热忱帮忙过我的领导们;要感谢曾无私指导过我的老教师;也要感谢曾悉心教育过的小朋友。正是无数个他们的存在,才使我体验到成长的喜悦、教师的快乐和人生的价值。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表篇六
诚然,在今天这种教育体制下,教师的工作压力是大的,生活的质量是低的,身心的健康程度是堪忧的。但是,我们可以如何进行适当的发泄、积极的面对,寻找更好的办法来使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使我们的身心发展愉快?以下有几点建议,与老师们共享:
一、使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和谐
我们不谈什么蜡烛啊、春蚕啊之类的,听起来感觉很悲愤。我们不妨做一支手电筒,不仅能指引方向,同时根据需要可开可关,还能时不时的充电,也很不错的。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准确定位——认真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认真生活可以更投入地工作!
二、努力使自己保持对职业的喜爱度,并在工作中去寻找乐趣
三、劳逸结合,适当的休息和休闲,调节自己的身心
四、寻找一项适合你又喜欢的运动,并坚持下来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应该是为了创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的,除了教师这个角色,还有其他的角色需要认真扮演。快乐自己,健康自己,让我们一起享受生活赋予的一切吧!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表篇七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五年级语文教师的我,也不断在反思:就应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如何让孩子在我的课堂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对语文的热爱?我觉得一节好的语文课能够体此刻以下两个方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例如《母亲的呼唤》一课,以“母亲的呼唤”为线索,写了作者儿时的三件小事,平凡真实,感人至深。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设计了一段充满激情的导语:“有一个人,你永远占据在她心最柔软的地方,她愿意用一生来爱你,这个人叫母亲。让我们深情地呼唤她的名字――母亲。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从小到大,母亲给了我们无穷的关怀和疼爱,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再一次深情地呼唤――母亲。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一天天变老,然而,永远不变的是母亲那一声声悠长而温暖的呼唤――母亲的呼唤。母亲的呼唤,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这天,让我们一齐走进《母亲的呼唤》这篇课文,再次感受一下母亲的呼唤里包含的爱和暖。”简短的一段话,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正是基于对自我母亲的热爱,学生才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透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资料。”一年多的语文教学,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验。的确,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觉得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让孩子去“展示自我”。
课堂上,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我。每学习一篇新课文前,我都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搜集与课文资料相关的知识。上课时,同学们都期望把自我的成果展示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学生们都表现得十分用心,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就应是超多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潜力才能不断练习、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我还结合教材所涉及到的资料,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尽量领悟不一样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儿童名著,领略书中的精妙所在。我们班还设立了图书角,让同学们捐赠出自我喜爱的图书,作为公共资源分享给更多的同学,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阅读。
3、引进生活的活水。
于漪老师提出:“语文应和生活相联系,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活水被堵塞,积淀储存少得可怜,又怎能学好语文呢?”所以在教学中经常引进生活的活水,运用多种课型,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能够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以及自我短短的语文教学经历,个性是在整体批阅了学生的作文之后,我真正地意识到:小学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只有学生把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用到对周围生活的观察、品味、描述中,才能真正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因此,我不断鼓励我的学生坚持观察周围的一切,要养成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的好习惯,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我想信,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演变成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丰富资源。
总之,我期盼着:我的语文课堂会变成孩子们学习知识、放飞梦想的理想舞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表篇八
“树真好”是大班主题活动“有用的植物”中的一个活动,目标是“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树的认识,感受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请幼儿说说身边的树,回顾自己在哪里见过树,说说自己认识的树的名称等;第二环节,请幼儿理解图中的内容,并欣赏散文前四段;第三环节,请幼儿根据图中的内容学习有关“树真好”的话。接着,我开展了分组教学,期盼精心设计的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以上是活动第一环节的一段实录,我主要围绕幼儿身边的树展开,从“你在哪里见过树”“是否认识屏幕上的树”“为什么种树”等几个问题入手,与幼儿展开对话。在同伴的互助反思中,我感觉到尽管活动开展得还算顺利,但问题也很明显。比如,导入部分在绕圈子。我在引导幼儿认识树的名称上花了很多时间,内容与“树真好”的主题有些偏离,并未紧紧围绕树的好处展开。认识到这一问题后,我马上进行了调整。在另一组分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尝试。
活动开始了。我拿出一个“树”字,问幼儿:“这是什么字?”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树。”我好奇地问:“为什么要种这么多树,而且要到处种树?”鑫鑫充满感情地说:“为了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所以要种树。”我点头:“你觉得大树能让环境变得更美,是吗?伟伟,你觉得呢?”伟伟说:“可以挡住沙尘暴。”我笑着说:“是的,树能挡沙尘暴,上次我们做过调查。”耘耘说:“树可以帮助我们遮太阳。”我用手遮着头顶说:“可以给我们带来阴凉,防止太阳把我们晒伤。”天天轻声道:“树可以挡住龙卷风。”我接着问:“是啊,树的本领真大。它还有什么本领呀?”耘耘补充道:“树能给我们提供果子。苹果树能长苹果。”我给予了肯定:“我们周围有许多果树,每天能给我们提供水果,让我们吃了身体健康。你们知道树还有什么本领吗?”怡怡说:“树还可以做些东西,比如做成小鱼贴在墙上。”我回应道:“把树切成一片片薄薄的,做成工艺品,然后用来装饰,对吗?”“树可以制造氧气。”“树能做船。”……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说着树的作用,他们的已有经验被激发了。
从以上师幼对话的情况来看,幼儿不仅乐说,而且有话可说,虽然谈论的范围缩小了,但讨论的方向更明确了,更有意义了,对下面活动环节的开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与目标“携手共进”,使活动重点更加突出,从而推动了目标的达成。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表篇九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
二、引导学生会问。
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1、从课题上质疑
2、从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
3、从矛盾之处质疑
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编者匠心独具所在。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如五年级第8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有这么一个实验:将两个不同大小的马铃薯放入两杯液体中,我问同学是大的容易沉还是小的容易沉,结果很多同学都说大的容易沉,但是结果是小的沉了,这就分析到了液体的原因,同学们都非常好奇,认真的看和记录。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积极性上来了,纷纷讨论为什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表篇十
教师,作为师者,从事教育事业久了,就不习惯于纸上谈兵了。因而,每当看到这样的文章题目,大家的反映一定会是头晕目眩,条件反射而感到恶心。正因为,您是师者,因此,不妨再忍耐一下,坚持一下您对学生的耐心,精彩在后面。
针对教师如何写好教育教学反思,大家在教育的前行中,一般实践都大于理论。那我们更加有必要去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指师者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反思,作为师者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有成就的教育家皆是如此,在自己多年积累的教育实践中,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一、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教学的反思呢?
教学反思就是师者,在教学的前行中,自身成长的课堂实践,通过教与学的前行,通过自身自觉自发地认识,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细致思考和冷静总结。
针对教师的实践课堂,教与学的前行,既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也是专心专注地投入工作的过程,更是忠诚坚守的过程。
其实,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及方法,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二、那么,为何要写教学反思?
(一)促进思考的纵横发展
思考,就是要全面进行。纵,是指纵深实践发展;横,是指宽泛的教育理论和理论教育。纵横,就是以纵深实践发展和宽泛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方向与路径,来贯穿教育教学之始终。再通过反思自己,研究他人,来学习比较,从中找出差距,解析方法,提升自己。
首先,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课题!我认为,用心工作,永远是世上最有价值的工作。工作的投入,可以使自己真正的成长成熟。这就是一个师者的教学生涯,内心自然就会流淌出教学反思。
(二)促进教师理论学习的同时,强化实践
只有实践出真知!没有一项事业的成功不是通过实践来完成的,成功的事业,从来都是理论加实践的产物。但是,一般的思考者,往往是既缺乏横向理论的思考,又缺乏纵向实践的认知。因而,导致了思考者的思考肤浅。而写,则是使人产生深刻思想学问的需求,在这种需求驱动下,自觉地就会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促使师者进一步加强学习。这都属于思考与理论的结合,所倡导出实现对理论的提升,提高对理论的实践。这就是教育教学中潜在的教学反思水平。
(三)如何促成师者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我们每个人,都想要进步,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不想进步的。同理,每个人都追求上进、精进,每个人都想当成功人士,每个人师者都想有自己的经验积累和提升,也想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出色。
因此,这种教学进步中,就潜藏着这种自我要求进步,自我教学反思的不断地自我成长、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激励的前行中。并且,真正尝试着教育工作的艰辛。
然而,一般的思考,往往因为时间,因为教学工作的琐碎,因为大脑遗忘规律等方面的诸多因素,而导致了思考停留的情况,也存在思考没有具体结果的情况,还存在思考停滞搁浅的现象。
这样,就要求自己做每课思、每日思、每周思、每月思、期中思、期末思、考前思、考后思……以这些反思,来纠正自己发现或存在的问题,能过实践的反思和梳理,就是较完整的质量分析,再及时与学生和家长交流,听取意见,进行宏观反思。
如果用心体味教学课堂,用心感受与学生们共同学习成长的历程,内心自然就会把多年积累的所学所会,把从理论到实践之结合与教导,把对教学中引发的注意,以及对教学的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思索、思考,并加以具体、细致、形象的描述,再通过写,来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分析的进一步细致划分,又进一步细致的、较全面的认识,不仅在头脑中整理出来,还会通过写,来完成自己心灵的走向及需求。从而,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与书面化。
三、那么,教学反思的内容是什么?
(一)写正确认识,正确审视教育教学
每个师者的教学课堂,都是不尽相同的,只有在教与学的前行中,彻底了解学生,通过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业观念等,引发他们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启发他们的品德观念,以及正确的学风与学习态度。并帮助学生建立理想目标,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从而,达到增加学生的学养、学识及书卷气。
只有生动有趣的课堂和富有感染力震撼力的师者,才会培育出才华横溢的学生。真正与教育教学课堂相融合,才能落笔写出具有,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和分析,也会把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现象,写下来,进行个案思考。从而,教学反思,自然就会形成翔实厚重的论文产生,而写出趋于全面的思考。
(二)写分析,总结不足之处
成功的课堂也难免有疏漏和失误,这就严格要求自己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并进行深刻的反思部析、研究探究,使之成为自己的经验教训,积累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改善。
(三)写满意之处,自我激励自我勉励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自己设立目标,并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通过实践引起教学理论共振效应,再把这种做法,运用于课堂教育教学的临时应变措施当中,但一定要层次清楚,条理分明,以板书的形式,应用及渗透在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过程当中。
其实,教育教学,蕴念着很强的哲理性,其中也含有社会学、心理学与教育学同步。其基本原理的使用与感知,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上,都足以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阵出新,达到育英育贤的目标,而使教育教学产生光芒。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激励,更好地进行自我勉励。
(四)写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开展,师生间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合,由师者决定,如果一个师者是学养深厚,知识层面宽博、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博闻强识的,往往更会吸引学生对教学课堂产生兴趣,往往还会因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等“智慧火花”,这种不自主的、突然性的师生成长,会令教学课堂学习氛围提升为学习环境。这时,就需要师者,及时利用课余反思去捕捉这种过程和结果。而不至于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自己遗憾不已。
(五)写学生变化与学生创新
在教育教学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变化与学生的创新,总是发生在师者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中,对学生的赞赏和激励,能够推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同时,师者加以难能可贵的补充与完善,更能够拓宽师者的教学思路、提高师者的教学水平,以及写出学生变化与学生创新。以此来记录补充今后教育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六)写再创造与再设计
师者,也要其稳固的心理定势,在教育教学的内涵与外延中,真正懂得教育教学的目的与意义,并在教育教学原有知识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再创造、再设计。
师者,要经常总结,静心思索,沉潜地摸索教学规律;从教学方法上研究创新;从知识点上有所发现;研究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研究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把这些细微之处,及时记录下来,把其中的得失进行必要的归类和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并写出“再创造”与“再设计”的新内容,这样就能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从而,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分界点,以及提高一个新的层次、境界及高度。
是啊,罗崇敏教授曾写过:“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实现人的价值,引领人类文明共生的社会活动过程。教育的本质,就是使人认知生命的价值,增长生存的能力,培养生活的信仰,实现人生的幸福。”
四、那么,怎么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呢?
(一)从怀疑处反思
从怀疑开始寻求问题,从质疑开始思考,从是与否中,来分析教育教学的方法使用是否科学,怎样的教学更为科学,怎样避免不科学等,由简到繁、由繁到简,由浅到深,深出浅出地举一反三的反思和思考。
(二)从转换立场角度处反思
师者的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来,角度完全不同。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立场与角度的转换,多角度反思主题,才能增加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三)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
结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答案。
(四)转换时空处反思
时间、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认知,而教学细节也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课堂和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有着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放讲究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师者的思考力、观察力、洞察力、分析力等,都非常重要。
(五)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哲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皆是教育科学的基础。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广泛知识,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五,那么,写教学反思应当注意什么?
(一)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师者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己的特长及优点,找准反思落脚点。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内容是否繁琐,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等。通过一番自我总结反思,就会自我得到提升。
(二)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也是在教与学中成长,以理论结合实践,一边成长,一边学习;一边学习,一边成长。教师的学习能力,潜移默化中,就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地引导学生,并成就学生的学习定力。
(三)注意加强修为,加强学习
学习,是每个人的成长史,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是每个人的生命存在方式,是培养时代英才的必经之路。注意加强学习,就是师者加强修为。
六、教学反思应当把握的策略
(一)师者把课程理念,作为反思的着眼点,倡导教学回归学生生活世界。师者,把课堂经常进行重新梳理,注意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撰写教学反思时,对照理念来审视教学实践,思考教学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体现课程理念要素及要求,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做些什么。这样的反思会使课程理念逐步在课堂上得到落实和体现。
(二)师者把相关经验和理论作为反思的重要参照。进行教学反思,并不只是就问题而谈问题,在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作出深入思考,同时,需要回忆、整合已有的经验,借用某些理论来分析。师者在反思时联系自己以往听课的经历,使教学反思成为摆脱纯粹经验的说教,是对课堂实际行为的有效提升。
(三)师者把整体反思与局部反思相结合。课堂教学的反思,既可以是对课堂教学的各个层面的整体思考,也可以是对课堂教学某个环节的局部思考。有时需要从整体层面来分析,有时需要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整体贯穿。这两种反思,都是被允许的,视其具体情况而定。两者结合着反思,整体中能够把握局部,通过局部可以认识整体。
(四)师者反思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育教学反思体现着教学的始终,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但或许会缺乏有益的直观经验。教学前的反思集中在教学定位、设计理念和方法上;教学中的反思,则是集中在课堂动态生成的事件上;教学后的反思,则是集中在教学效果与设计意图是否一致上。
因此,教学一定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都有施展才能、展示自己的天地与机会。
成功的课堂就是,让基础生,学得好,跑得快;让中等生,学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学得好,不掉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
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五)师者把反思结果运用于实践、改进实践。教学中的反思不是坐而论道的,需要将反思得到的启示、体悟、对策转化成为后续教学的具体举措。师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要面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来深化自己对教学的认识,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七、教学反思要强调的问题
1、要自觉自愿即自主,要充分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不能为了应付差事,也不要糊弄自己,要认识到反思是适应教育课程的需要,也是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如果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不进行分析总结,上完课不重新审视、回味,这样的师者难有提高。
2、要紧扣教育教学实际或案例,脱离实际的空谈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思可以针对教学中的某一闪光点或某一失误总结出实实在在的体会和认识。切勿贪求太多,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实事求是的认真地写好感悟性反思,这也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总而言之,反思是强调师者,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鼓励、挑战自己的教学观点和教学信念。反思也是一种探究过程,以实践反思的经验与理论相结合,来写反思,可以承前启后,扬长避短,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论述,做自己的主人,让自己与心灵对话,并拓展为师者发展的珍贵教育资源。从而,学会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长期坚持,教学水平必有所收获和提升,提升为一个新的层次、新的境界、新的水平。
这就是我因教育事业而成长着,因师者的幸福而幸福着,因学生们的快乐而开心着,自己真的真的感到非常欣慰!这就是趣味中的成长,认真反思、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也是我以理论结合实践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前行》。
我一直坚守着:谦和诚朴,崇学尚德,耕读传家。并按照田英章先生所写的:“苦读有恒,好学无时”,以及“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来作为恪守人生的信条。
筱荃认为,学习修炼和学习活力,是反思的学习导向与学习目标。有趣的学习,才是学习定力的修炼。只因:兴趣,形成爱好;爱好,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引导孩子的同时,也要引导家长:教育孩子,培育成长,铸就品格,成就优秀,记录成长,梦想未来。
筱荃虽然深知自己才疏学浅,却用心的在教与学中前行,尽心尽力着。童叟无欺,学生们的心地那么纯洁善良,只要是和他们在一起,我就会感到无比地幸福快乐!
为了后继有人,为了教育事业,筱荃为师者们点赞,也为自己点赞!在此,祝同仁们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进步!
谢谢大家!
-6-28于毓鸿斋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表篇十一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实施以前人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然后根据讲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历史课更是枯燥无味,一上课学生就想打瞌睡。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队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得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一课时,让学生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辛亥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作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青铜市或教学专家来听课以后,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老师。经常阅读中外教育专著和优秀的教学案例,从中吸取营养并经常与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对比,不断反思,使自己不断提高。
在十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从未间断过写教学反思,我的课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成为了他们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表篇十二
本学期即将结束,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反思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课堂教学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高中的音乐欣赏课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不足之处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对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不足: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
三、其他
我经常利用课外时间去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要是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适当地接触一下电脑音乐。此外,我还很注意自身的学习。如:练习专业技能;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进教育工作站与各地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交流。但做得非常不足的是听课太少,使我失掉了很多直接学习的机会。
总之,就本学期而言,本人自觉做事还算细心,但考虑太多缺乏魄力。还有不擅长运用各方面的力量开展活动。此外,还有一个较重要的问题是,在交际方面还应多学习,处理事情要灵活,这些能力都有待提高。针对这些不足,我将认真的进行反思,积极听取大家的意见,不断改进,继续用实际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做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勤奋钻研新的信息,树立新的观念,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表篇十三
教师应反思的以下三种重要成分:
1、认知成分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在人的头脑中,大量的相互关联的有关事实、概念、概括和经验的信息被组织成一定的网络,成为图式,可以有效储存和快速提取,构成了个体理解世界的基础。有人对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对课堂事件的解释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专家教师在教学决策过程中体现出更深刻的、具有丰富联系的图式。这些图式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哪些事件是值得关注的,并从记忆中提取出有关的信息,以便选择最恰当的反应策略,这是使得他们能够自动化地处理各种问题的基础。
2、批判成分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它影响到教师对情境的理解,影响到关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研究者发现,反思过程中,教师不再像以往只关注解决问题,而是更关注提出问题,他们对这些没有确定答案的、非线性的问题更感兴趣。
3、教师的陈述。有人提出,要反映教师自己的声音,它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他们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这些就是教师的陈述的基本成分。它可能包含一些认知成分和批判成分,但重点是指教师对做出各种教学策略的情境的解释,这种解释可以使教师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学决策过程。
二、反思方法
有以下五种反思的方法:
1、反思日记
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2、详细描述
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3、实际讨论
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
4、行动研究
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由于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5、学生反馈
课后深入到学生当中去,通过特定的问题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找出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制定出相应的教学预案。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表篇十四
这次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安全事故的预防及措施。而想要做好这项工作不是几天能做到的。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围绕“安全”这两字展开教育活动。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做到不慌张、沉着稳定的情绪,用自己平时所学到的知识、经验尽快想办法处理好。始终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祥和的环境。在平时教育中事事以安全为主,才能真正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永远是悬在我们教师头上的“高压线”,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它的存在,这是我在这次学习中最大的体会与收获。
可能因为平时我们从来都是规规矩矩地从事教学工作,因而也比较容易忽视依法执教的重要性。通常当学生违反纪律,不听从老师的教导时,我们也对他们实施了一些小小的惩罚时,在平常我们都认为我们的这些行为是理所当然的。对学生实施了小小的惩罚,做老师的我们也不会感到内疚,或担心。在经过这次的学习之后我才明白,往往我们老师对学生的一些不经意的动作,会留下很多的隐患。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常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并且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行为意识决定着学生的生命安全。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安全知识的丰富,行为习惯的养成,安全技能的素养是学生安全的保证。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明确要求学生在上下楼梯时要遵守上下楼秩序,不拥挤、不凑热闹,特别是上下楼梯靠右行,听从值班教师指挥,不拥挤打闹等。教育和训练学生在上下楼梯不捡掉在地上的物品、不攀肩而行、不高声喧哗、不搞恶作剧如尖叫、乱喊、开玩笑等,不快跑、乱窜和不参与拥挤,发现拥挤苗头及时撤离,提高自我防范踩踏事故的能力。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表篇十五
时光飞转,作为一名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顾此失彼,手忙脚乱。所以,平时除了下苦功夫,认真备好课以外,还要不断向其他老师学习讨教经验,在教育幼儿的同时,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下面是我就这一个月来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所做的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刚从家庭走向新环境,对绘画几乎是一无所知,发展水平只是一个“涂鸦期”。比如,我在第三周上的“神奇的笔”(绘画)一课时,让幼儿为一只气球涂色,开始时大家兴趣都很高,但是由于他们不清楚就应如何涂色,虽然老师示范过,但他们不懂得如何运用色彩,有的用各种颜色在气球上东一根、西一根画,有的索性画在气球外面……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老师千万不能急于求成,不必强调幼儿画的好不好、像不像。这样会让他们失去绘画的兴趣和热情。
我们就应去引导、呵护和培养他们。比如给气球涂色时,小朋友常常把颜色涂到轮廓外面去,这时候老师就应引导孩子尽量注意不要涂到气球的外面去,因为不留意涂到外面去了,气球就会“嘭”的一声爆掉了。这样说小朋友都开心的笑了。在涂色的时候都格外的留意了。所以我觉得老师在培养幼儿绘画时,首先要从兴趣出发,调动他们的用心性,然后再教育指导他们该怎样画才会更好看。
幼儿的绘画潜能是多样的,思维空间是广阔的,所以老师在和幼儿一齐观赏自己的作品、讲评自己的作品时,就应注意多用正面的、鼓励的语言,对他们的作品给予肯定和认可。即使画的有多不好,也要先表扬再推荐。比如为气球涂色时,朱小楠小朋友涂得很不均匀,而且也只是涂了一小部分,这时我就对她说:“我觉得你涂的很漂亮,但你看那里还是白白的纸,我觉得如果你把它都涂满了,必须会更漂亮的,你觉得呢”朱小楠小朋友听了我的话,点点头继续涂了起来。
其实每个幼儿都是一名十分出色的画家,老师就应尊重每个幼儿,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世界有多大,幼儿想象的翅膀就有多大;世界有多宽,幼儿创造的天地就有多宽”。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责怪批评幼儿的不对、不足之处,只会使他们失去绘画的兴趣,磨灭他们的用心性,抑制他们的情感,这样做孩子的身心就得不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有一种健康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己的心境去引导每个孩子,用爱心职责心去滋润每个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