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故乡的山散文(大全1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故乡的山散文篇一
故乡这一朴素的词蕴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每当我回到故乡,心中的喜悦与期待萦绕心头,喜悦着能够重温故土的温情,期待着回望故乡尘封已久的故事。
老屋的院子前栽种了一排龙眼树,七月中旬与八月份正是龙眼树结果的时期。一年之中,你最喜欢的便是这段时间了,你吃力的抱着一个竹筐,爷爷拿着一把大剪刀站在一个木头做的架椅上,用手中的大剪刀剪下一根根满载着粒粒饱满的果实的枝条丢进竹筐里,而奶奶则是双手扶着那个看起来十分稳固的木头架椅,护着正在架椅上挥舞着那把大剪刀的忙碌身影。那时的你天真的只想着爷爷能够将龙眼树上那颗最高最大的龙眼摘下来,来满足你贪吃的嘴,却不曾明白爷爷奶奶白头到老的爱情。
人类的爱情说起来其实很简单,但也很复杂,一个人选择自己终身的伴侣是十分慎重的,也许你会因某个深夜里的一个错误的决定而痛失某个人,也许你会为了自己对对方许下的承诺而用尽自己的一生。这和院子里的那一排龙眼树是一样的,龙眼树的爱情是沉默无声的,很多时候它就静静的矗立在那儿谁也不去打搅它,偶尔有风吹过,从树的枝条上吹下几颗早已干瘪的龙眼,这些干瘪的龙眼并不会就此抛弃这一排龙眼树离去,而是潜入泥土里,就这样默默的,无声的用自己的力量爱着这棵给予自己安全感的树,默默的与它“白头偕老。”
在抵达中表达,在表达中抵达。
龙眼树旁有一口深井,你也记不清它是在什么时候住进了这个院子里,听爷爷说那口井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存在了,井口的表面爬上了些许青苔,没人打水的时候,它的上头就会压着一块重重的石板,水桶则是有一根长绳系着,悬挂在井内。
清楚的记得,你最喜欢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清楚的记得,你喜欢爷爷在井边打水的样子,你喜欢听着水桶一声声拍击水面的声音,“砰砰砰”你不敢靠的太近,爷爷更是不允许你靠的太近,于是你好奇的听着从井底传出井口的清脆的“砰砰”声,一声接着一声在井内沉闷的回荡着,随着爷爷的动作不断加快,井内的水面不断碎起水花。
院子最中心的老屋历经着风吹雨打,远远望去它静静的伫立在那边像一位盼游子归家的母亲,它在故乡炊烟袅袅之中遗世独立的样子更像民国时期的那位令徐志摩与金岳霖深深爱慕的才女一般,老屋就那样静静的,静静的伫立在那里,它伫立在那里连着一整个院子仿佛自成一片天地,准确的来说,那是独属于你童年记忆中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走近老屋,你会诧异的发现它的形象又与远望着的有着明显不同,它活像是一位满面布满沧桑皱纹的年事已高的老者,老屋是由一块块石块搭建而成的,每一块石块之间仿佛都能看到明显的裂缝,给人一种麦田里的狗尾巴草一般迎风倒的错觉。
故乡是距离石牌洋最近的一座小乡村,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这座小小的乡村有许许多多上了年纪的老屋被迫退出时代的舞台,它们被翻修被粉饰,变得谁也不认识它们了,随后它们被贯以一个新的名字“民宿”。
你窃喜自己的老屋没有跟风,确切的说,你窃喜自己的老屋不爱美,它在一栋栋新房子的中间好似云雾缭绕的隐逸者就这般站在那,好像它本就应该是这样,聆听晨钟暮鼓的清音,感受丝丝缕缕来自远方的禅意,它可真是一点儿都没有变。
故乡有着乡土中国浓浓的乡土气息,它也是乡土中国对于乡土二字最好的体现。当你走在故乡泥泞的阡陌小道,无论遇到谁,他都是你的本家,也许你应该称他一声伯伯,又也许你应该亲切的喊他一声二叔。小的时候,奶奶总爱带着你去这家走一走,去那家坐一坐,有的时候亲戚们给你一小形状不规则的冰糖,你含在嘴中,一甜就是一下午。
夕阳的气息将风染成紫红色,故乡还有着许多尘封的故事,或是远至亘古,又或是当你踏上故乡熟悉的土地,故事就发生在身边。前不久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三斤桃花酿酒,入口不及你温柔。故乡的景,故乡的物,故乡的人就是这样,在弥漫着夕阳朦胧之感的故乡就如一壶桃花酿,慢慢的,使人醉倒在这片土地上,流连于这片温柔乡。
如今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你有多久没回故乡看看了,每一棵树,每一朵云,每一滴露珠都有自己的故乡,回去看看吧,记住,故乡在哪里,你的根就在哪里。
故乡的山散文篇二
玉盘独行万星疏,清秋唱晚蝉饮露。独倚轩窗望乡远,无眠长风借天路。——引
许多年以来,不敢面对老爸已经离世的现实,冥冥之中,老爸始终与天国无关,那温热的气息,似乎从没离开过我的指尖,每每提起笔,好像就触摸到老爸的艰辛。
时光摧残了思念,老爸离去的多年后,自己也踽踽着步履,步入中年,儿时的记忆总在不经意间,爬上记忆的摇椅,在风中荡来荡去,老爸象一座大山,撑起儿女成长的路,短短的57个春秋,您沧桑走过,匆匆走完短暂而辛劳的一声,八口之家,您一个人的肩膀,本就不是地道农民半路出家的你,躬耕近百亩的农田,农闲时,赶着马车走街串巷,卖农产品,为的就是给儿女们多换点学费,少时不知事的我们,除了上学以外,能帮您多少是多少,你始终无怨无悔的奔劳。
可是,当病魔把你击倒时,你却流泪了,沧桑的脸老泪纵横,你担心满窝的雏燕,从此没了可以依赖的根。
本来能写得一手好字的手,却在病魔降临的一刻,笨拙,僵硬,干裂,你哭,从此再也无法梳篦儿女缓慢成长的年轮。
而今,飞出的雏燕想归巢,觅那一直未曾荒芜的老根,可是,您却不在了,那种,子欲孝而亲不待的苍凉,让我以赎罪的心抱憾今生。
半轮月,一怀乡愁,不是游子,又怎知人在天涯的忧?
多少次,午夜梦回,泪湿青丝。
多少次,梦回故里,哭倒在老爸的坟冢前,杂草与星星零落的野花迷断游子的眸光。
一份大爱深埋在千层土壤下,一份思念借长风,送天路,一缕幽魂,您在那边可好么?
老爸,你是否还记得回家的路,我曾笑问过你,你骂我混,谁都逗,可是,那次你走后,我梦里哭醒,你知道么?梦里,你真的走丢了,半个月过去,恶讯传来,你旧病复发危在旦夕,我与妹妹在千里之外,拼命的往回赶,然,你却无情的走了,没有等女儿的到来。知道么?那一刻,女儿痛断肝肠。
从此,你真的永远的走丢了,我再也触摸不到你长长的眉毛。再也找不到老爸暴怒时那种吹胡子,瞪眼睛的恨与爱。
而今,又是八月金秋时,还有两页就是与你最后诀别的日历,我抱着那一页泛黄的记忆,久久不肯离弃,只因,那一页有你最后的气息。
十三年了,我的双脚始终在外游离,故乡的云和月,始终照不到我凌乱不堪的足印,只有我一颗思乡的心,穿越空间,于梦中掬一捧您长睡地方的黄土,掩埋自己裸露的白骨,想与您一起完成异域旅行。
可是梦醒时分,我依然没有勇气去拾故乡的风沙,来填埋自己虚空的灵魂,也许,是世俗的虚荣吧!我始终不愿回自己曾梦里千回百转的“家”,因为我不能荣归故里,不能风风光光的给您行百孝大礼,因为我很失败,让您很失望,多年的打拼,最后是一无所有。
贫瘠的灵魂,贫瘠的情感,再视金钱如粪土,我是真的贫瘠之极,愧对您的谆谆教诲,至今在那本泛黄的日志本上,依然保留着您激励女儿的那首诗:
革命前途万里程,
前进途中放光明。
希望吾儿努力学,
一往无前当先锋。
看着那浅浅的几行字,感觉那沉甸甸的父爱,真的无颜回乡面对曾经对我期待之深的老师和父辈们。
所属专题:中秋节文章专题:中秋节散文,中秋诗歌祝福等
故乡的山散文篇三
小时候,一直期待能在春天里静待柔光,将自己氤氲在花海之中。等到大些了,却宁愿一个人茫然着,也不愿掏出童年的幻想憧憬着。
彩色的条纹在电视里不安地蠕动着,飘落的灰尘模糊了视线。打开窗户,感到阳光被我的指尖梳篦,也被时间所渗透,却给我带来不经意的刺痛。嘀嗒,嘀嗒……我望了望桌上,曾经的笑声并未因为夏天的到来而愈发美丽,相反却早早凋谢。空荡荡的房间幽闭得可怕,仿佛将我浸没于这一片深邃之中。
以前一直担心,如若在不完整的家庭里生活,不知道以前母亲那令人厌恶的唠叨,将会不会成为我渴求的希望。而当一切成为现实时,取而代之的是对父母不负责任的无法原谅,有时我几乎没有瞬间想起离婚对我近乎残忍的痛觉。
一阵风袭来,吹走了期盼,留下了一片沉默。“我是一只黑天鹅,注定不会幸福。”踏着绝望的尘土,一步步走向让他们后悔的道路。湖面平静依旧,肃穆地迎接我的到来。为何到现在我才那么坚定不移,为何之前没有足够的勇气阻止他们的错误。也就这个时候,夕阳的余光从眼旁逃过,让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哥哥,你怎么来了?”“哦,你在这,所以我来了。”后来,我就陪她在湖畔旁坐着,就这么和她傻傻地望着湖面。
那是我表妹,我依稀记得那个天真可爱的女孩奔跑在田野里不时地喊着:“我是最快的。”但小小的年纪却被命运塑造成另一个林黛玉。之前望着她哀怨而又深刻的眼神,我有点不知所措,只是轻轻地安抚着。有时候,她只是趴在窗口,凝视着天空,又或者抱着玩具熊躺在床上一天,敲门也不回一声。记得我想让她说出心里事,可她只是笑笑,装模作样地开心起来,不过好笑的是,她的表演能力是那么地拙劣。
“我不想呆在这个地方,在这里好累,天天要迎合别人的脸面,连爸爸妈妈看起来都是那么地讨人厌。”真是一鸣惊人啊,妹妹的话也让我吓了一跳。她要我为她出主意,我哪有什么主意,这个城市给我留下的不一样是痛苦和绝望吗。
“该是回去的时候了,该是回去的时候了……。”一个声音突然不停地回荡在耳边。“一步、两步……”“加油,爷爷等着你,你很快就能长大了。”“一步、两步……。”“没有用的,就算你超过了我,你那独有的乡音在这座城里得到的只有不屑与无视。”“一步、两步……”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你们还要让我痛苦!”一步、两步……灿烂的云霞渐渐充斥着整片天空,在地平线上留下了一点、两点。
整理好行李,带着另一种希望,终于出发了。“妹妹,你想和哥哥一起到哥哥故乡去吗?”“嗯。”火车的尾巴连着一头,火车的前方注视着另一头,或许这是我刚刚踏上“旅程”的心情吧。
“来,你睡上铺,我睡下铺。哟,这行李还真放不上去。”“我来帮你吧。”“好嘞,谢谢啊。”乍一看,是个很时髦的女生。“没事,我就睡你对面,这是你的妹妹吧,好可爱。”
凌晨一点钟,火车还在忽上忽下地颠簸,本来稍稍静下来的心又重新忐忑起来。睡不着了,看了看周围的人,他们也没睡,估计都是在等待那个心灵栖息地的到来吧。说实话,我想找回一种感觉,在故乡才有的感觉,而且固执地认为,它能让我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望了望窗外,只有轰隆隆的铁轨声充斥在星星点点的路灯中。
“你要去哪里?”
“我要去上海发展,因为能在那里定居是我的梦想。”
“那你还回故乡吗?”
“不了,那里留给我的都是不幸。”
……。
“你认为你是个怎么样的人?”
“不知道。”
似平似淡的语气让这次交流渐渐落下了帷幕。其实怎么会不知道呢,只是我不想再次触痛自己罢了。
灯光微弱,我模糊地张开双眼,差不多要到站了,耳边还放着她临走时给的纸条:静待百花烂漫。我不懂她是什么意思,但很清楚她和我可能是一个世界的人。仰面朝天,我开始思索,紧接着是一连串的后悔。后悔当初离开爷爷奶奶,与父母来到这个陌生而又凄凉的城市,后悔自己始终没有勇气阻止父母离婚,连带着被城市里的浮躁之气慢慢浸透。
这一年,我十七八岁,在人生的道路上,因为羡慕阳光的明媚,追赶了整整十七八年,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得多。或许是我总爱把事情悲观化,却总没有行动阻止它。
火车又开始摇晃起来,整节车厢只剩下我和妹妹了。就这样,拖着偌大的行李箱,一人一碗泡面,和妹妹在候车厅等待天亮些再出发。当饿的扁扁的肚子在疯狂吸吮来自外界的温暖时,却看见一个人向这边跑来,清晰些了,一张笑脸上充斥着明媚。“你怎么来了?”一切是那么突然,惊了我一脸朦胧。
“你知道世界最美丽的地方在哪里?”
“美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定义,美存在于巍峨的山峰中,存在于绚丽的云彩中,也存在于……”
“索性就说存在于人的心中,不就好了。那你说,我觉得是哪里呢?”
“额,你便是你心中最美的地方……”
三个人坐在回家的大巴上,在一阵家常聊天后,便又恢复了沉闷。最后还是妹妹说了句:“哥哥,喜欢诗文姐吗?”带着一点挑逗,但足以活跃气氛了。诗文却是认真般地等待我的答复。我没有直接回答,用稍微轻松的语气对妹妹说道:“诗文姐姐曾经的嫣然一笑,胜过春暖花开,你懂了吗?”妹妹当然是一脸茫然,而诗文的眼神却黯淡了下来,想要说什么却说不出口,最后还是吃力地咬出了几个字:“子轩哥,我有对象了。”“什么!”“家里人介绍的,那个男的很老实肯吃苦,大家都喜欢他,父母说过两年等我俩再大点就结婚。”“额,那我做哥的得恭喜恭喜了,到时一定给个大红包。”时间在空气中渐渐凝固起来,时钟的声音却开始在脑海回荡。一秒,两秒………我想转过头去,因为周围的空气逐渐沸腾起来,升华成热气在我眼中缭绕。
“为什么这里和想象中有点不一样?”妹妹嘟起了嘴。我这才恍觉,一切似乎与记忆中的景象有所改变,不,确切的说是彻底改变了。“这几年,城乡一体化进度很快,不久,我们也不会被说成是山沟里出来了,也不会有更多人远走他乡了。”诗文津津说道,却没有一点表情。
是啊,以往的夏天,我会和诗文还有几个朋友在稻田里捞蝌蚪,捉蛙,在呱呱声中一直持续到天黑,无不欢快。而此时的我,却怎么有了夏至浅伤的感触,是因为如今的稻田里喷洒了更多的农药,连蛙都不敢来了吗?还是因为在闷热的天气,在好似要溶化一般泊油路上踩不出脚印,却还有一股令心脏刺痛的味道。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在头上飞过,从背后几近萧索的村庄里又带走了些许活气。我的故乡,我就这么回来了,它也就这么迎接了我。不过也怪不得别人,人和事是相对统一的,你对着镜子笑,镜子里的人也对你笑。
到了老家门口,柱子上斑驳的水彩画映衬着这几年老家的沧桑,爷爷奶奶早已迎着出来了。诗文却在这时悄悄走了,就像我那样。而爷爷奶奶那愈憔悴的眉梢也给我不少震惊。午餐很丰盛,虽说在城里也经常吃西红柿炒蛋,但此刻的味道却是一种睡也给不了的热度。而妹妹则索性说:“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香的菜。”逗笑了一桌人。
吃完饭后,妹妹抓着我去爬山看海,我便只好去楼上找一些曾经特制的木棍,方便爬山。房间依旧那么干净,好似眼前出现了爷爷奶奶每天打扫房间的景象,而这时,一张照片瞬间冲入视线。照片里的小孩,拿着铁锹学着旁边的农民一样翻泥,明明拿不起,却还露出一副不服输的执拗眼神。那是我吗,他肯定会嘲笑如今的自己,一个在叛逆期还忍气吞声的自己。
怎么了,为什么我突然感到空间幽闭起来,眼前的景象变得朦胧,渐渐地忘记了思绪,忘记了之前的悲伤,忘记了一些该忘记的浮躁,也忘记了一些不该忘记的流年。
“哥哥,快点,我等不及了。”“哦,马上下来了。”两个人,背着书包,拿着木棍,忘记烦恼,整装出发。“子轩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是大伟啊,我刚刚回来的,怎么样,这几年如何,成绩还好吗?”“我……我其实已经不读了?”“啊,怎么了?”“没有什么,反正不想读了,早点干活早赚钱吗。”说完,不假思索地挠了挠头。“哦,你说的对,看你这么老实,干活一定很认真,老板肯定喜欢你。”“嗯。”
大伟和我聊了很多,直到妹妹又嘟起了小嘴,才草草结束。大伟的背影渐行渐远,而我和他的距离也被越来越长,时间带来的只有交谈中多次出现的陌生。“妹妹,咱们快点,跑到山脚下去吧。”气喘吁吁地跑着,跑着,内心却从来没这么清晰地要快点爬到山顶。
山脚的路已经被养鸡场封住了,我俩就只好从侧面爬起,侧面是偏坡,很陡。但这一次,我却那么地自信,硬是搀着妹妹向山顶攀去。一路上,树影婆娑,风景依旧,只是少了一份蓬勃。当我和妹妹站在山顶上,故乡也瞬间渺小了许多,大片大片的绿色看起来并不是那么清晰,朦胧在我眼前。好像我的回来不是很受欢迎,这样的变化也跟我没有一点关系。妹妹忍不住站到我前面,大声地对天空喊了起来:“啊……。啊……”我也忍不住了,顺着她的声音也嘶吼起来:“啊……啊……”泪水顺着呼喊声一起从山里的小溪里滑下,只是不知道,我为何而流。妹妹说:“哥哥,我俩像傻瓜耶,没人会知道是我们吧。”“不会有人知道的。”“哥哥,那边是大海啊,我们等会去看看。”“嗯。”
从海面上眺望远方,记忆里的风景如同这一望无际的海水,只剩下缕缕涛声。“我们向你问候了,大海。”我听见一声叹息,随风而至……。
半个月过去了,我的“旅程”仍将继续。在离开故乡的那一天,我还是没有告诉诗文,我想她这一次不会再生气了吧。火车缓缓驶动起来,故乡那一片片景色也不断向后褪去,我却没有感到多少留恋。故乡,如同一直出现的`朦胧感给了我越来越多的神秘和陌生。火车内很吵,可我却感到周围很静。明明还是夏天,我却听到了树叶飘落的声音。眼前又漂浮着几朵流云,染着彩霞,周围回荡着鸟语,沐浴着花香……。“是故乡岛!”
“哥哥,我们直接回家吗?”“嗯,不过回家前,我们去一个叫故乡岛的地方吧。”“那是什么地方?”“那里的天空飘着流云,染着彩霞,周围回荡着鸟语,沐浴着花香,每个人都能在那里找到故乡的感觉。”“哥哥,你怎么了,从上火车开始,就发现你有点魂不守舍。我又不是三岁小孩,怎么会有这种地方?”我一愣,觉得自己真的可笑,心若无栖息,哪里都是流浪,我是在编造一个不可存在的幻想之地罢了。
又怎么了,为什么空间又渐渐幽闭起来,周围的人瞬间变得迷离,一片片黑色不断涌来,让我感到窒息。“啊………啊!”怎么没有人回答,怎么那么安静,安静得可怕。
“差不多了,你现在睁开眼吧,现在感觉怎么样?”
“感觉还行,至少没有之前那么压抑了,你小子,行啊。”
“我只是一个新生而已,讨厌用中规中矩的方法,我觉得没有这种没有技巧,闭上眼,倾诉出来是打开心结的最好方法。”
“那我是不是以后就不会这么神经质了?”
“子轩,身为你的同学,我想问一下,你到底想不想打开心结?”
“我不是打开了吗?”
“你刚刚倾诉过程中,你还记得你一直提到的妹妹,但实际上,你并没有妹妹。”
“我……我不知道,对啊,为什么我一直提妹妹,可我又记得那个女孩的样子,怎么回事?”
“我,唉,我不爱笑,有时候我会在别人面前强颜欢笑,命运给了我一个悲观的性格,因而一些美好的事物在我眼中也是悲伤与愁苦。我时常喜欢一个人走在黑夜的角落,或是望着天空发呆,或是思索一些没有用的东西,然后默默流泪,不怕你笑话,连流泪都不敢嚎啕。”
“所以说你的潜意识事实上一直抵制你的这种想法,所以你的‘妹妹’的性格才和你那么高度相似。你的根源说到底是因为在这个纷扰的现实中缺少一块心灵栖息地,种种的不如意让你想到回到故乡,因为故乡的童年对你来说是栖息之地,当唯一的居所也今非昔比时,才幻想一个所谓的故乡岛,你说是不是?”
打开窗户,美美地吸了一口气。“子轩,或许我和你都是悲情男主角吧。”我已经看见了,却终究还是没能踏上故乡岛。只是在醒来前的最后一刻,我看到那里的天空,湿润了。
故乡的山散文篇四
从前故乡的河有一种自然的韵律在流淌,白云悠悠然的很是写意,蓝天伸了个懒腰有些抒情。漫步于清晨的霞光中,有一阵阵的暖意;徜徉在夕阳的河水里,与夕阳共醉。
我轻轻的走在河岸,走在青青的绿草间,眺望河对岸那神秘的校园,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走进里面,走进那神圣的地方。
悠悠然的我停下脚步,静静的坐到了岸边大树绿茵下面,看着河水轻飘飘的在某个转弯处,轻拍着河岸,微微的溅起一些浪花来,想着河里的鱼儿多么的自由自在,有肥美的水藻和青苔相伴。
清醒已是满天星星向我眨着眼睛,凝视天空没有流星划过,只有远处的灯泛着红光。
如今河已经经过人工修葺,只因为城市的发展把原本清澈的水,变的不再清明。修葺的河道只为把污水分开,让人们能够看到水的清。
河,平平整整、四四方方,流水也平铺直叙,取代轻轻绿草的是人工的石凳子;用来乘凉的已经成为凉亭。散步于河道两岸十分便捷,一道小小的桥让大家距离更近。
故乡的河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化得让那些曾经变得不是很真实,但依稀间夜晚的风还是那个风,天空还是那个天空。不变的是昨天已成为今天的传说,今天也会成为明天的故事。
故乡的山散文篇五
一眨眼,阔别家乡已近30年了。夏日夜晚,身处水泥森林的都市中,走在炙热难耐的街道上,迎面扑来的是阵阵热浪,并夹杂着下水道和汽车尾气味,令人窒息。每逢此时,我便不由得想起故乡的夏夜来。
故乡的夏夜是首诗
江南夏季的白天酷热,但晚上通常会凉爽一些。故乡的人喜风餐露宿,既有“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晚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般诗情画意,又有“天当被子地当床,露宿村头避暑忙”之原始豪爽。门前的稻场上和屋边的柳树下都是吃饭纳凉的场所。安放一张凉床,布置几把竹椅,摆上一壶浊酒,抽上一支香烟,男人就静静地等待下酒菜了。女人总是忙碌的。她们把一天的劳顿幻化成缕缕炊烟和可口饭菜,并邀来漫天的星斗和皓洁的素娥,共享这顿晚餐。饭做好了,便听一声“吃饭喽!”那声音悠长绵延,又甜又脆,甜蜜中透着喜悦,酥脆里含着缠绵。这时,大人和孩子们纷纷围过来,边吃边闲聊着,泛起的阵阵笑声久久飘荡在山村的夜空。吃完晚饭后,辛劳了一天的人们在凉床上或卧或坐,谈天说地话桑麻,扯东拉西道见闻。就在这样温馨如诗的氛围中,小山村逐渐进入了酣睡状态。
故乡的夏夜是条河
夏日的夜晚,村前的小河永远是男女老幼的集散地。男人们急匆匆地跳进水里,洗涤着一天的疲乏,古铜色的身躯和壮实的胸肌展示着他们的强壮和健康;女人们趁着星辉,一边洗衣,一边天南海北地聊着,那声声棒槌声夹杂着银铃般的笑声惊动了草丛的翠鸟,那白如藕节的小腿和酥如嫩笋的脚趾招来了小鱼小虾。一些泼辣的女人互相打气水战来,沾水的衬衫紧紧贴在身上,勾勒出她们凹凸有致的身姿,惹得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纷纷直向前凑,随之招来女人们的几句“谩骂”。孩子们一般都坐在小河的石沿上,双脚浸泡在水中,一边拍打着水花,一边听着妈妈讲织女牛郎的故事。望着银河两侧的牛郎织女,想着那月宫的桂树,孩子们似乎听到了银河的水流声和桂树下舂药的碓声。妈妈的故事就如一部史话在夏夜的小河里流淌,也在我的记忆长河里不时地荡起层层涟漪。
故乡的夏夜是首歌
夜深人静,人们在凉床上睡意朦胧。在满天星辰和皓洁月光下,除了人们均匀的浅浅的鼾声,草丛中、墙脚下、稻田里、小河旁传来了各种天籁自然之声。蛙声阵阵,此起彼伏,有的浑厚,有的清脆,不绝于耳,活像大号小号合声;蝈蝈啾啾,犹如长笛短笛,演奏着长短乐章;几缕蝉声绵长绵长,犹如夜间颤动的琴弦;流星划破蓝天,拖着长长的痕迹,坠落在遥远的天际,宛如一条条五线谱;而流萤正是那跳动的音符,在宁静的乐章中点缀着如火的激情。所有这些生灵的律动组成了乡村夏夜一首动听的歌。
故乡的夏夜是幅画
皎洁的月光下,大地洒满了银辉,山村黯然而又朦胧。群山如黛,空旷悠远;柳树如烟,虚无缥缈;冰轮坠池,忽盈忽亏;星汉入水,忽闪忽隐;小巷深处,月光斑驳;荷塘水面,如蒙薄纱。杏树下,一对老人摇着扇子,在回忆那陈年往事;槐荫树下,一对恋人正默然对望,柔情似水;打谷场上,孩子在忙着捉迷藏。好一幅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山水人物画!
我就是在这样的夏夜里度过了童年时代。每至夏季,那清晰的记忆和如烟的往事就不断地撩拨着我那美好的童年岁月。物换星移,流年似水。变化的是年龄,不变的永远是那颗眷恋故乡夏夜的心。
故乡的山散文篇六
春夜,静静地,如处子。
一缕清风飘来,摇曳着几点星光,好像恋人深情的目光,把我的思绪牵引。
踏着清风,踏着星光,飞向你那温馨的眼波里。
//
辗转不能入睡。我凭着窗棂向园中俯望,荷塘里有几颗星星在翠绿的柔波中闪动,仿如你那双明亮的眼睛。
倏忽间,园中神秘地飘来迎春花和紫丁香的清香,弄得我满屋芬芳。
仰望静寂的夜空,头顶上的星空是那样深邃那样广阔。
臆想中,你还是那样的年轻而秀美,你还是那样的楚楚可人,宛如云里的仙子——
//
时间暗暗飞过,思绪悄悄翻涌。
多么沉寂的夜色哦,哪里是我停泊的水域?
//
海滨,清楚地传来千鸟的鸣叫,一只孤独的船,在浪涛里摇摆。
我的视线越过树梢,眺望远方,朦胧的乡村,依稀仿佛。我的四周春光四射,却没有一处是我
思念
的故乡。这里没有你,只有浪的娇喘,只有风的低吟,只有无尽的落寞和忧伤把我的心底缠裹。
//
如今我常在深夜里不寐倾听,听夜风是否还会吹向故乡?看星星是否还会照着故乡?问流逝的.海水会不会载着我的纸船流向故乡。
故乡,有我日夜思念的你。
//
我想,凡是在故乡建立家庭的人,他就不会再在异乡流浪,他的眼睛总是常常望着故里。
可我还在他乡漂泊,远离亲
爱
的你。打点好行装,整理好思绪,明天我就可以回到故乡。
故乡有你,有你那一道深情的目光。
故乡的山散文篇七
当我还是孩子时,就早早的离开了你——我美丽的故乡。我不会忘记,是你这块风水宝地养育了我。
还记的儿时,莲花湖畔,垂柳千条,万花簇拥,树木葱茏,水清日丽,鸟语花香,景色怡人。我坐在那儿,欣赏这绝美之景,不由的想起诗人吴朝晴之作:轻桡一击千层浪,倒影流光巧化妆。新柳四围荷出水,升平尤记古兵场。
而如今,我以多少年没看见过您,我的故乡,现在,你又有了何等的变化。
一座座高楼大厦的崛起,一个个工业园林的兴建,枞阳已由昔日的偏僻小村庄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县城。招商引资之风也迅速袭来:金百超市、五福陵园、水产冷冻厂、太阳能设备厂等等。都为枞阳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流的设施,一流的设备,良好的环境,平坦的大道这一切的一切,都代替了过去的贫穷落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均gdp的不断攀升——这已不是昔日的枞阳了,它展现的是一番全新的面貌。
我,身在他乡,可心却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故乡。我为故乡的每一点进步而备感自豪与骄傲。故乡,请等着我,我一定会回来的,弥补我多年的乡愁,献出我微薄的一份力量,一定!
故乡的山散文篇八
离开我的故乡已经有五年之久了,搬离我从小就生活着的地方,当时还十岁的我处于一种朦朦胧胧的状态,那时的我还不知道什么叫别离。
记忆里母亲用一块朦胧的红纱布包在一个小锅的前面,锅里放着一个开着的手电筒,这在当时据说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搬家的大卡车把我们单元的楼道门口堵的严严实实,我从楼道跟着我父亲出来,只一步就能跨上卡车。凌晨五点的一切都是朦胧的,树木上似乎还披着霜。单元里的邻居都起来了,站在楼下,我不知道为什么都沉默寡言,当时的我只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却没注意人们脸上除了祝贺以外慢慢浮上的一抹忧伤。
记忆里故乡像一只蛰睡的兽,静静的趴在脑海的角落里,召之即来,挥之不去。儿时的事泡沫般不断浮现,向一盘残缺的老影片,破旧的蒙上了岁月的灰尘但从未段带。小学的教学楼被漆成橙色,在记忆里的阳光下闪烁着,包裹着一切往日的欢声笑语。街道上的行人如血管中的细胞一般,给小而温馨的故乡注入新的元素,伙伴的笑声依旧清晰,在经历了时间和岁月的洗礼后依旧明媚。
如今走在繁华的大城市,闻着钢筋混凝土和着水泥的味道,听着不断发展现代化而产出的轰鸣声,路过一处又一处的矮墙,略过一丛又一丛的满墙爬山虎,故乡的一切大城市似乎都有,但是和记忆里的模样完全拼凑不上,总是带着一股机器的陌生味道出现在我嗅觉和回忆的滋味里。
我的故乡!只有一个!在我的记忆里,一切关于一切的一切,总是那么的熟悉,有人说思乡是一种病,如果说眼泪的诞生是为了懦弱和感情的发泄而来,我这个在重病中的人脸上流淌着的又是什么!
故乡的山散文篇九
乡中有湖,名曰西湖。此湖非彼湖,却因与杭州西湖名讳相同而令人闻之不忘,在蜀中颇具盛名。春秋宜人时节,不乏有三两慕名而至的旅客湖边漫步,佳茗闲品或是留张影像。
天下西湖三十六,富顺西湖甲四川。乡处川西南,属丘陵地貌。城依水建,水为沱江。江自九华山穿过成都平原,经内江涌入县境。却被城廓周遭起伏山峦阻挡,似勒缰骏马,收缩成一束急流,自东向西勾成一弯弧形,半个县城便被拥在怀里。而恰是这弯江水在岁月的漫漶中,历经沧海桑田,不经意遗落下一座天然湖泊处于城中,那便是富顺西湖。
杭州西子湖,取古代四美西施称谓。将一潭清幽碧水比作妙女子,水是眼波,山是眉峰,微风过处,水若雪肌,闻其名便令人浮想联翩,骋驰思绪。而富顺西湖,名字由来却简单,即方位命名。《富顺县治》记载,古时城廓周边有四湖:东湖、西湖、南湖与北湖。经历代屯湖造田,四湖中的三个湖泊业已黄鹤缈影,仅在地标注名与百姓口传相诵中得知大概方位。即便西湖幸免,亦是屡遭瘦身,昔时风韵难觅,只可面对波光敛影、水淼山幽寻找到过往的点滴记忆。
天赐一湖清凉地,可令城市鲜活起来。在充斥着强烈时代气息的今天,富顺西湖无疑是给县城注入一缕暗香,在欣赏绝妙风景同时,令人感受这方水土浓厚的人文历史底韵。自隋因盐兴县,富顺千年走来文风颇盛,四百余名举人、进士就是从这里怀揣着一抔乡井土,踉踉跄跄步出秀壤蜀天,散入历史的宦海浮沉。
而恰是这班儒家学子在骨子里尚流淌着的晋唐之风,在半城山水半城湖的读易洞求学之时,便把陶渊明心中那株千年清馨的荷莲植在西湖当中。在朝晚诵读《子曰》疲乏时,略微仰头,面对那田田荷莲,便可净心养目,若茶香啧口,萦脾怡心,稍收思绪又沉浸于书中自有车簇簇的苦读。“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面对清末政权的风雨飘飖,在夙夜忧叹中,许是故乡那笼烟月给予他一丝慰藉,让他在客旅京城的寓所中写道:“县有湖山高蜀国,梦随烟月落杭州。两峰苍翠一孤艇,五里荷花十二楼。”如今荷莲依旧,似衣袂扬拂的凌波仙子,回眸一瞥玉生香,未曾沾惹世俗半点尘烟。而那斯人却已湮没于岁月无,在纸墨间只遗下马蹄声远、塔影锁江与文字间透露出的一份茕孑落寞。
西湖形似葫芦,紧束处筑有石拱桥一座,桥身两侧各镂雕龙凤,栩栩欲飞,故曰龙凤桥。湖内建有湖心亭,陆亭间以曲折便桥相连。春光时节,湖若止水,光洁如镜,仅湖岸柳树催春色,纷纷吐芽抽绿。待初夏时分,苏醒的荷叶才争相探出水面,层层叠叠的托起翠色玉盘,那粉色的`荷花便点缀其间,在微风摇曳中送出一股幽淡香味,给予炎热以清凉,浮躁以净心。那湖中觅食的锦鲤与金鱼,在沉寂了一个冬季后,亦三三两两悠闲地浮游在荷莲间那清澈的水中,即便是树叶跌落水面的惊扰,也会令它胆小地卷起一丝涟漪深潜水底。湖植荷莲本为观赏,并不采食。故江南水乡采莲景象在湖中不见,但那中国传统鱼戏荷叶间的水墨画,许就取材于这般景致,惹来不断遐想,勾起心隅几分诗情画意。
湖光映山色,方构绝妙画图。湖水东依五府,西倚钟秀,北拥玛瑙,三山林木茂郁绿意盎然,环衔而耸峙,将西湖紧紧地裹挟于腹隅。拾阶而登五府山,烈士陵园就座落在苍松翠柏之中,刘光第先生的坟冢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迁移至此。看淡生死的英雄与英雄作伴,每日里共听湖水拍岸的琴音,似是历史刻意安排,不由令人忆得青山有幸的句子。玛瑙山,山色似玛瑙,依山建有一寺,名千佛寺。唐时佛教盛行,不知哪位行脚僧人远游至此,不经意被这一池湖水羁绊,便歇住欲去的屐履,选中玛瑙山巨大的岩石,八方结善缘,成就工匠的梦想,用一凿一钎在岁月漶漫中将虔诚镂刻成慈悲的雕像。而千年的晨钟与低缓诵经声业已令这座千年古县习惯于每日里梵呗缭绕,净化芸芸众生。湖若深闺少女,掩窗遮面。若赏湖全景,则须登临钟秀山。沿青石所砌小径,伴着泉音鸟呜,穿梭于草蔓与柯枝盘旋而上,伫立峰巅纵目,一轴绝妙画幅便呈现眼底,虽无五百里滇池之壮观,却有云蒸霞蔚波烟浩渺之感觉。令人不禁幻想租借一舟或憩坐苇丛亭中,持壶浊酒,摊卷诗文,将剩余岁月付与清幽湖水,湖面月波,波中山色。
一池荷莲添雅韵,三分月色溢清香。这顷湖水,不再是简单的水。更多的是标记富顺印象,承载游子故乡。那些闯荡天南地北或是远走域外的乡人,每当提及故乡景致,大多脱口便指西湖。是的,那不仅意含对富顺西湖景色的眷恋,更多的许是西湖曾经作伴自己一路成长。城市拓展,湖居城中,走读城内学校皆要沿绕湖堤,年年柳绿,岁岁荷开,人亦伴着亘古未变的青山与绿水,在岁月的疯长中亦步亦趋迈向未知的广袤。美不美,乡中水。而这水,便是游子心底深处那一汪浅绿的西湖水,在夜深人寂涌上心坎,勾起浓得化不开的情结。
而我,便是那离乡游子中的一员。
故乡的山散文篇十
故乡的文字写了不少,但无论写多少,总是觉得无法完整写就心里的那份故乡情。特别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对故乡的依恋就更加浓烈,总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
读贾平凹先生《鹤梦不离云》:“商洛虽然是山区,站在这里,北京很偏远,上海很偏远。虽然比较贫穷,山和水以及阳光空气却纯净充裕。”更增添了对故乡这个话题更多的思考。其实我也有同样的感受。
离开老家,在县城碰见同村人,哪怕平时从没搭话,但却觉得亲切如常。搭上讪,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谁家盖新房了,谁家娶媳妇了,谁家添丁添口了……而离开县城去外地,在地铁站碰见从不搭嘎的熟悉面孔,同样会像老熟人那般打招呼寒暄,甚至不自觉地请人家帮忙或者帮对方提东扛西。我是有亲身经历的。一次是在乌鲁木齐,检票进入候机室才发觉手机掉了,而此时想起必须给家里打个电话,但却没有一个相熟的.人。突然间,发现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便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兄!什么时候过来的?”听见家乡话,对方转过声也亲切地说,“嗨!这么远都碰见老乡,真是缘分啊!”……自然,借了他的电话用了。另一次是在汉口地铁站排队购票,等到我购票的时候,不知是谁拍了我一下,吓了一跳。转过身发现一大高个站在旁边的隔离带外,他说:“我等了十多分钟,终于碰上了面熟的,我不会自动购票,所以就站在旁边等熟人。请帮我买张到洪山广场的票。”之后,我们一路向武昌,在地铁里聊得非常开心。到了洪山广场站,他意犹未尽地留了我的电话,第二天约我去喝酒聊了很久,之后回到县城经常联系,成了朋友。
贾先生还说,他的每一部作品里都有故乡——商洛的影子和痕迹。其实人从生下来那天开始,就已经打上了故乡的烙印,只是有些人不愿承认罢了。而作为著名作家的贾先生毫不掩饰他对故乡的那种依恋的情怀。要是你在网上搜索,关于故乡题材的文章千千万万,但每一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依恋、牵挂,深深地根植于作者的心里。而最为大家所熟悉的莫过于沈从文先生的散文《凤凰》,将凤凰的人文历史镌刻在字里行间,散发出对故乡浓浓的爱意。因为是自己的故乡,所以沈先生才那么熟悉,古今历史、人情风物娓娓道来……凤凰能够成为当今中国一大旅游热点,恐与沈先生的散文不无关系吧。无独有偶,余光中先生通过诗歌《乡愁》不仅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而且“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其实,《乡愁》诗里的每一句、每个字,都是对故乡用情深意浓的无声的思念和牵绊,令人加深早日回归故乡的渴盼。
贾先生还这样写道,“人应该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一股气,从什么地方冒出来活人,死后再从什么地方遁去而成坟。一般的情况都是,从哪里出来就生着活着在哪里的附近,也有特别的,生于此地而死于彼地或生于彼地而死于此地,那便是从彼地冒出的气,飘荡到此地投生,或此地冒出的气飘荡于彼地投生。”我看到这里,百思不得其解,似有佛语的味道,前后读了十余遍,但仍然似懂非懂。我想,贾先生应该是把自己对家乡的热爱用他特有的认知和方式表达吧。每次出差的归途,途径宜昌之后,不知不觉就有了一种轻松的感觉,而到达恩施火车站,心情就格外轻松,看见身边匆匆而过的人,即使不认得,也有一种实实在在的亲切感。也许这就是贾先生说的那股气飘回来吧。
故乡是游子前行的灯塔,是迷失方向时的北斗星。有人或许会说,那是矫情,很俗,人应该入乡随俗的,何必纠结出生地呢?其实,在我们的心里都有这样“俗”的一面。“故土难离”“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描写故乡的佳句,何尝不勾起远行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十多年前,一位从台湾返乡的远房伯伯已不能行走,一路飞机、火车、汽车,然后亲戚朋友用担架将他抬到故居前,老屋虽已不在但屋基尚存,离开故土六十年的他老泪纵横,像个小孩子似的,让人从地上给他捧起一抔土,用衣角包好后紧紧地捧在手里,深情地说,“我终于回来了!六十年来,日日夜夜都想着这个地方啊!回台湾可以瞑目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堂兄突然调回濒临倒闭的县印刷厂。八十年代中期从部队转业到山西一大型知名国有企业,不仅效益好,而且地处晋中繁华之地,回来后的薪资不及原来的五分之一,在大多数人眼里,堂兄真是莫名其妙,傻得可爱。可与其交谈,一句话就让我理解了他的选择:叶落归根。简单的四个字,心中那种故乡情怀淋漓尽致,令人感动。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即使在动乱或者战乱年代,多少人抛弃蒸蒸日上的事业回到祖国、回到故乡,为故乡发展献策,为故乡建设出力。我想,不能全说他们心灵有多高尚、思想多伟大,其中最难以释怀恐怕还是深藏于骨子里的故乡情吧。
“莫恨明月暗淡缺,只因家乡月明圆。”不管城市、乡村,无数的人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谋职,但到了春节前后,亿万人返乡造就中国特有的“春运文化”,让世人惊艳,让国人习以为常。即使家乡再穷再偏僻再落后,大家总是风尘仆仆、义无反顾地在大年三十前赶回家,追寻的不仅仅是与家人团聚、共度春节,更深层的总是那份割舍不掉的对故土的依恋,对故乡的浓情。在远离故土的人看来,家乡的一抔土、一棵树、一根草、一片树叶、一滴水,都是那么地在意,那么地富有亲情,那么地记忆深刻。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故乡的山散文篇十一
故乡的小路,永远是我记忆的风景;我游乡到哪里,哪里留有我对故乡的眷恋;
故乡,象一颗槐树系着一年四季的成长,就象我日日月月为生活奔波而忙碌的情景;
故乡的田埂上,有我放飞的梦想,春的气息浓的时候,梦之翅膀起飞;
故乡的村头站着我的娘,娘的脸上的皱纹和长长的秀发,让我忆起允奶的儿童时代;
故乡有娘牵挂儿的心声;故乡有我牵挂的远方;
故乡的黑土地上,有我童年的回忆,故乡的田埂上有我收获的喜悦;
故乡有家的温暖,有家乡带给我的快乐;
故乡的小河边,有我对春天的向往,山的一边,有游子望向家园的俊影;
故乡的人,时常想着远在他乡的异子,游子时常系着故乡人和故乡事。
故乡的日月,故乡的清明,故乡的雨露,故乡的村庄,故乡的山山水水不,都是我心里一道美丽的风景。
故乡的校舍,是我理想的学堂,从识字开始,从写文章开始,从我上完小学到中学,一路跟我同行,一路上教会了我怎样的生活。
故乡,永远是我心中的榜样,让我时刻记得故乡的好,故乡给予我的理想人生。
故乡的山散文篇十二
一、城墙?城壕?涝池和六叔
朱村这个地方北边有个城墙,哪个朝代修建也无法考证。城池里有庙,有戏楼,有房屋,人们为躲避战乱和土匪集中藏在这里。虽然是土墙,这城墙也有一架马车宽,有墙垛,有瞭望台。由于年久失修,墙壁上长滿了荆棘和灌木。
由于城壕地势低凹,雨季水从壕沟流向村中央的涝池里,涝池非常大,方圆数百米。水满时从溢洪道自然流向清峪河。城墙,壕沟,涝池,溢洪道,不但是景观,也是先祖们为了生存,用智慧创造的一种科学法则。
后来,城墙内新挖了几院庄子的窑洞,散落着四五户人家,因有城墙护着的缘故,里边栽了好多果树,枝叶繁茂,硕果累累,谁望见都流口水。
小伙伴常从塌了的壕沟偷爬上去摘吃果子。有个叫六叔的,个子有点瘦小,但身板儿十分硬朗,他见我们的头从城豁口上伸出来,就猫着腰像捉迷藏样逮我们,他来了我们就溜到城壕,他走了,我们又爬上去,我们感觉特好玩。他知道我们藏在下面,常常大声喊叫想吓唬吓唬我们。
我们六叔其实也不是很凶的人,虽然我们常摘城墙上的酸枣,也偷摘他的果子,但伙伴一点也不怕他,对他常常佩服得五体投地。佩服他的原因,是因为他的拳脚十分厉害,几个棒小伙不是他的对手,麦场上的石碌碡他两手一翻一个过,上树爬山活跃灵动,说话幽默又很搞笑。
除此之外,他也是村里杀猪宰羊为数不多的能人一个,他跑龙套玩龙灯,哪里热闹就常常离不了他。他有一套烹饪的拿手菜,红白喜事只要有他,欢乐而热闹。
过去吃不饱的困难年月,许多人为遇到红白大事而发愁,因为没有更好的东西待客。他发明了“一盆四菜”的满桌待客菜肴。就是桌中间上一大脸盆烩菜,另四样是家常小菜,豆芽、炒洋芋,辣子,红白萝卜或白菜红苕什么的,这种简单做法非常实惠。特别是烩菜,盆大量足,里边主要是骨头猪肉熬制成汤后,烩些萝卜、豆腐、白菜、粉条什么的,再有少量的肥肉块,对全年很少能吃几次肉的人来说,这样的菜已经是美味了,人们吃着香吃得饱,满意而归,主人的难处解决了,香味儿、欢乐儿、满足儿在村庄久久飘荡。
哦!那长满了酸枣的城墙,围绕城墙的壕沟,那游泳、戏耍、洗衣、挑水的涝池,还有那本领高强、智慧幽默又十分亲切的六叔!
魂牵梦绕的记忆,心中有爱的家乡和六叔!
二、胡同?老人?碾盘?硬轱辘
朱村这个地方座落在清浴河中游的原上,也是丘塬中腰地带。
它是个坳地,有平展展的粮田,说不上鱼米之乡,也是耀州地区为数不多的粮仓之地。西边紧临沟壑即清峪河。因沟壑和河流是半圆形的,村庄也呈半圆形。
清晨傍晚的时候,炊烟缕缕,鸡鸣犬吠;也是成群骡马,牛羊结队而过的地方!远远望去,村庄被绿色的树木包围着,没有青堂瓦舍,看不见人影。走近细瞧,人们住在四合头庄子的地窑里。也有住在胡同里,胡同由东往西伸向沟壑。村中央也有很大的院落,都是座北朝南,或者坐南朝北,一孔孔一排排窑洞,十分向阳,阴面也很亮堂。
凡是胡同都是半明半暗的院子,用高高的土墙围着,这土墙很结实,上面长满了绿茸和苔藓。每户墙边都有门楼,有的是土门楼,有的是青砖门楼,砖门楼上还有炮楼,这可能是过去的`财东呀!墙和门楼都是绕地势而建,错落有致。
这地方一个祖先,六大家族,都是一脉血统。上古追溯到朱元璋,在到现代的朱德、朱容基都是朱氏一族。而朱村六个分枝即南霸、北边、老池岸;土壕、窑上和花店。
南霸和北边家族就驻东西或南北胡同,南霸驻在胡同的南边,北边驻在胡同的北边。南霸地势宽阔,也有人家利用地形坐南朝北盖了瓦房。院内栽植了石榴树和梨树,枣树;土墙外栽植杏树和核桃树,柿子树。其它杂木不多,柏树和秋树都长在沟壑院畔较远的地方。
北边家族散居的人家,也杂居着许多外姓人家,虽是向阳,院落十分破败,围墙不多,只有几户。其它人家院落敞开,吃啥饭做啥活也一清二楚的。大树下常聚集吃饭的乡亲,端着老碗,胡吹嗨谝,天南地北,东家西家,不时有忍俊不禁的大笑声。
南霸家族中男姓老人记忆模糊,有一个走路颤颤巍巍,拄着拐杖,个子高高的白胡子老人,后来离世了。只有一个老太婆,我叫姨婆,身材高大肥胖,脸面十分白净,还是个小脚,高喉咙大嗓门,虽常常拄着拐杖,但人十分精神。小时候,姐姐背着我去她家玩,即摘墙畔上的杏子,又摘酸梨儿。特别是院中间的石榴花,鲜红鲜红的,煞是好看,她的屋里屋外十分整齐清爽。她端出一篮儿核桃枣儿什么的,硬塞给来家里的孩子和大人吃。
北边也有一老妇人,时常在门外做针线活,或者坐在自已用秫秸编的圆堆堆上纺线,吱呀一一吱呀一一的声音,吸引着我们,在那儿瞧好一会儿。
胡同的尽头是好大的树林。侧旁有个青石碾盘,人们碾米,辣子,调料什么的。也有碾小麦和玉米糁糁的。
解放前夕,这里曾经住过队伍,他们在碾盘下烧火摊煎饼,这碾子可起了作用。
碾盘下散落的粮食,招致树上鸟儿叽叽喳喳叫唤,招呼同伴快来吃食儿,这是人多热闹最好玩的地方。
其它户族大致地方也就这样,没有住在胡同,就是四合院庄子,每族一水井,一碾盘;有大树有林木,有果院,更有德高望重的老人。
周围有城墙,有戏台,有学校,有商铺……
每条胡同非常宽,老人们赶着硬轱辘牛车拉粪,鞭子叭叭响,小孩儿追逐着硬要爬在车后架上,扑倒了再追,非爬上一段,赶车人的儿子或孙子坐在车辕上洋洋得意,瞧着小伙伴们个个露出羡慕的眼神儿。
每个家族都有下河的道路,在干旱年月,人们常常到泉水或河里挑水、拉水、背水,每个石崖下都有泉水,清澈干甜。夏季是凉的,冬季是温泉。腊月时份,一群一伙姑娘媳妇儿揣着脸盆来洗衣,孩子们也少不了,也是最快乐的时候。
正月时份,这村的社火十分有名。龙灯,狮子,旱船,大头娃娃。十几个人敲响的大老鼓。秦腔戏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打板的几个青壮年,就是天生的打板天才,一个是叫全哥的高个儿,一个是中年先生叫亚哥的,还有其它三个人,就是一户族一个能人里的代表,能打能敲能唱能武,还有叫盈哥的板胡二胡,民哥的唢呐,个个都是民间高手,绝门艺术功夫。
到清浴河去有个湾儿,这地方叫陡家湾,它可不是一般地方,是清峪河九曲十八湾的一个,这个湾在这个流峪是一个最大的湾,依山旁水,树木郁郁葱葱,岩石古怪嶙峋,杨柳枝条水中倒垂,鸟语花香。
这里河湾之上是个偌大的平台田地,平台上面依次是弯弯的半月形梯田,依山而上,鳞次栉比。
六十年代在上游的朱村河建了一个洪水坝,使河床不再被洪水冲刷,上游和下游的河水有了更高的落差,这洪水坝一年四季是一个开阔的瀑布,石崖峭壁上开掘有水渠,从坝边引流到陡家湾这个地方。
涓涓长流,一渠清水就成了石磨子和钢磨子的动力,那时没有电,大小十几个自然村的人们都在这里来磨面,石磨子和钢磨子用过后的水,又流入到了层层梯田,梯田就成了长流水,人们大多种植疏菜和水稻。
过去了的虽然过去了,硬轱辘、牛车、胡同、老人、到河里有水磨子的地方去磨面,抹不去的记忆!
三、清明?粉房?货郎?木匠
清明节到了。
朱家祖坟在村北边。这里地势高,头枕黄土高塬,脚蹬乔马山脉,朝南向阳,是最好的风水地。站在这里放眼望去,整个村落尽收眼底,朱家祖先肯定关注着他的后辈们成长。清明也是最热闹的时候,各户族召集人马敲锣打鼓上祖坟,女的不准去,全是男的。一队队一群群人马几里路长,清明纸五颜六色,象彩旗摇曳,有献鸡的,有献馍的,还有献羊的;饭食干果自不用说,个个穿着新衣,来祭典先祖。
清明过后,点瓜种豆。节气到了该忙的时候,人们开始下田了,播种春天的希望。
夏天和秋天,这是丰收日子。麦子,谷穗,高梁,玉米堆满了场院,这家帮这家,那家帮那家,家家都是喜上眉稍。又是一个丰收年。这时候马也壮,牛也壮,羊也肥。
冬天到了,雪下的有三尺厚。
村民这时候是最愜意的时候,喂了牛羊,扫了残雪,三一群伍一伙的闲聊。有的拉二胡,有的唱秦腔,有的吹锁纳,还有的敲罗鼓。没有人打麻将,朴克也很少有人打,最多是在地上划个方格下狼吃娃的游戏。也有柴伙不够烧上山打柴的。妇女侧是最忙的时候,纳鞋底,做棉衣,纺线织布,磨面喂猪。
有一个粉房,是做粉条子的地方。粉条什么料也不用,单纯是高梁或糜子磨成的粉,做出来的粉条筋道柔软好吃。做粉条的下角料用来喂猪,这都是给过年做准备,每户都能分到粉条和猪肉。这里也是冬季闲人最多的地方,有帮忙拉大风箱的,添柴搭火的,有坐热炕讲故事的,有抢着吃粉条过后的锅底的,也是村庄文化的传播地。
另一个地方则是村中央的戏庙。这村有很有名气的人物,人们都叫他钟叔的,他中等个儿,唱声宏亮,又爱演丑角这个角色,人们喜爱的叫他钟叔!在这里排节目,他自然是导演。每年公演,这村的戏名响八乡。钟叔更是出了名,出了风头,他从不顾家,婆娘用鞋底把他打出门外,你就一辈子唱戏吧!
冬闲也有货郎担子,卖茶叶的,卖旱烟的,弹花的,做毛毯的,做木匠活的在这村庄赶热闹。
河南人肩上担着货担子,唱着小调,摇着布朗鼓,卖的有糖葫芦,棉花糖,针头线脑的,不时有孩子妇女买东西。
卖茶叶的浙江人是压缩了砖茶,背多半麻袋几天就被年老的人分了,喝茶要用刀切。
玩把戏的在场院里划个大圈,敲着锣,让了猴子钻铁圈,热闹处有小姑娘拿着脸盆要零钱,人们三三俩俩的给着,没有钱的人退在后边看热闹。
弹花弹羊毛毯的大多都是父子兵,背着大弓给许多家里弹棉花做毯子,这毯子是羊毛的,辅在炕上隔潮暖和,一辈子都用不烂。
木匠大都是旬邑人,谁家准备娶媳妇都得做几样家俱,这是好的时候。冬季,寒冷而闲散。大家把嫁娶都放在这个季节。农闲人闲,帮忙人多,肉菜不易放坏。
这么多的户族,这么个村庄,有不寻常的人和事,就不再叙说了……
这就是过去的事儿了,家乡的事儿!
故乡的山散文篇十三
一直有着这样的渴望,某一个温暖的季节,独自背上旅行包,行走在江南古镇的亭台巷陌间,拍下那些散发着岁月流痕气息的粉墙黛瓦,写下属于它们的故事,用一点点微凉的目光,看一场弥漫在空气里的回忆。
我从小在五流的外公家长大,那时都还有着黑瓦堆叠的屋顶以及厚重古朴的大门。春天会有燕子在屋梁上筑巢,外公说那象征着美好。从能够记事开始,外公家门前就有了一棵枝干粗壮的高大树木,忘了它的名字,只知道初晨太阳刚出来的时候,阳光会透过叶隙在墙面上洒下大片斑驳的碎影,然后风从远处庄稼那边过来,地上的'光点便也跟着热热闹闹起来。
记忆中,故乡夏天的苍穹底下总是流动着清凉的风,暮色四合的时候,赶去晒谷子场乘凉的村民会摇着大蒲扇走过软泥堆积的田梗,嘴里哼着不知名的曲调,动听而且美好。外公也时常背我去,那时外公的身体还很健朗,边背着我边空出一只手来提着竹椅,然而我总是不能在外公背上安份的待着,四下里轻脆的虫鸣声,此起彼伏的蛙叫声,像仲夏的夜曲,也像一场清新悠扬的幻梦,它们轻而易举地就带走了我的注意力。于是有那么一次不小心从外公后背摔下来,在稻田里溅了一脸黑泥,我没哭,外公也没责备,他只是看着我,然后忍不住笑出声来。
离晒谷子场不远就是凉子家的桃树林,似乎是偏爱那块土地,每晚都有成群萤火游动在那里。这时我会挣脱开外公握着的手,然后和玩伴们大喊着跑过去,在散发泥土辛辣气息的碎石地面像小兽一样纠缠、撕打,闹腾够了就仰躺着大口喘气,眼神明亮而肆无忌惮,那一抹未来得及退去的笑也在嘴角边定格成好看的弧线。然后夜风过来,贴着肌肤带着这段幼年回忆的暖意去到某个角落,驻足,停望,把一切慢慢涂抹上昏黄。
故乡的山散文篇十四
敲钟人
学校传达室的房檐上悬挂着一口不大的铁钟。敲钟的是一位从村里请来的老汉,后来去世了,可那钟仍那么悬着。老汉敲钟已多年了,像队伍里的号手。这钟看上去黑不溜秋的,房檐里还有一个麻雀窝儿,钟上也落了几点灰白色的雀屎,虽然有点影响市容但却每天指挥着我们的作息。可有一天,这钟却在该响的.时候,只响了一声就意外的安静了。我们正在考试,“当”的一声响过,老师说大家再仔细检查一遍,剩五分钟交卷!过了五分钟,钟依然没响,校长气呼呼直奔传达室。只见老汉手还握着钟绳,身子依靠在墙上,已经软了,死在了临时工的岗位上。后来有了电铃,这口钟也只是在停电的时候用用,校长每次都打得很响很亮。那钟就那么悬着,系着的绳儿在风中摇曳着,偶然也发出声响,好像老汉还在一样。
沁园春
沁园春本是个词牌名,我那语文老师却因讲解那首领袖的《沁园春。雪》而出了名。不仅因为讲得生动活跃,更是用了陕西普通话,外地的学校都来观摩学习过。学校里已不习惯称他的大名了,叫他“沁园春”。
“沁园春”是个老民办,家住在望得见的五峰山里,脚上一双旧布鞋,粗布黑色大档裤,头发乱乱的,对襟上衣的口袋上插了支钢笔儿,那帽儿一亮一闪的倒像是旧时商号的伙计。他有个穷家境,星期天还要去贩猪贩鸡倒粮食种自留地,哪还有讲课的神采。一次上级突查老师备课本,他的本上却记满了自家豆腐帐和下周的贩运安排,抽屉里还塞着绑猪的绳子呢,令人啼笑皆非。其实他的文化不高,只是爱看书,课也讲得人人爱听。一次他代别人上地理课,他说“娃呀,地球大得很,站在学校门口往南瞅,雾腾腾的,一直走下去直到你老死了都是雾腾腾的,实际上你只走了一点。”多么形象。他也上过一节数学课,他说“宽阔的马路平静的湖泊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又是多么浅显。快高考了,村上在操场上放电影,我也去看了,“沁园春”生气地说“该弄啥弄啥,轻重不分的东西,滚!”骂人的时候又象当地的恶人。后来“沁园春”转正了,调到县教研室去了。我的心里一直思念着他,要去找他,还得找“沁园春”,知道这个名的人多。
故乡的山散文篇十五
春光和煦,杨柳吐艳,又是草长莺飞的季节。
3月15日,应家乡村委会父母官之邀请,有幸参与家乡仿古建筑物崇德祠奠基仪式。我的家乡坐落在库区富水河下游北岸,依山傍水,碧波荡漾。回家那天,小车在桔树丛林的盘山公路上奔驰,记忆里的蜿蜒小路不见了踪影,公路两旁密扎扎的桔树林成了天然屏障,自成特色绿化带,平坦宽敞的水泥路,烟尘无染,直通村组。坐在我身旁的阿伍弟笑呵呵地说:“几年来,国家惠民政策以百姓医、食、住、行为抓手,改善民生面面俱到,我们这条36公里长的通村公路,工程累计投入好几百万元呢,是用库区后扶专项资金修建的,属库区‘三通’重点工程之一,村组基本通路、通水、通电(闭路电视)。”目睹着老家生产、生活环境发展和变化,可谓日新月异,架起了“致富桥、”修通了“幸福路,”结束了祖祖辈辈肩挑背扛的历史。
从县城驱车大约两个小时,就到了家门口。原先从老家去趟县城是件揪心事,既搭车又乘船,难免车船巅波,现在不但节约城乡两地来回时间,还提升百姓交通出行安全系数。秋香娘,是我家邻居,丈夫阿根伯病逝多年,一直带着身残的阿启哥过日子,母子俩相依为命,算是村里的特困户了。每次回家,我总要登门看望她老人家,嘘寒问暖,见到我,她更是喜出望外,掏心掏肺地向我讲述每年政府出台政策新鲜事儿,得知她民政低保、困难救助、后期扶持补贴等成了家庭生活主要来源,基本能满足生活费。她又一边慨叹:“特别我母子俩养老保、医疗保险全部由政府部门买单,大小病痛医疗费也有民政社保包揽,现在,要不是国家政策好,恐怕我这日子难熬,”此时,老人家已热泪盈眶。从她的口词中,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多亏党的好政策,对社会弱势群体无微不至的关怀,服务民生,有求必应;善待民生,有难必救。惠民政策如同冬日的太阳,缕缕阳光照耀着、温暖着他们。
一年之季在于春,国平是我高中同学,他围着自家鱼池跑上忙下,与几位水产专业人员讨论优化渔业品种结构,测算鱼池面积投放鲢、鳙鱼比例,如何使生物链达到平衡发展最佳期。他看好了家乡山水资源优势,开发了精品鱼池近千亩,成了全县水产实力派养鱼大户,每年享受国家财政贴息贷款和扶持项目。现在,他不满养殖现状,决心做大渔业养殖规模,看到河水网箱养殖胖头鱼走俏水产市场,又计划投资发展养鱼网箱1000余口。我笑着他说:“你吃在碗里的,又看着锅里,鱼池与网箱收入双兼得,这鱼财该你发的.。”
政好岁时丰,人勤春来早。眼下,正是播种植绿的好时节。桥二哥忙着催工上阵,雇请100多个劳力上山栽苗,怕耽误农时,错过栽植茶苗的黄金季节。几年前,政府部门为推广库区银杏产业,多数村民一时想不通,不愿意接纳抚育,说银杏果能当饭菜吃不?桥二哥看到几千株银杏苗无人承接,他想好孬这苗儿政府部门投资出钱的,眼巴巴看这树苗蔫了多可惜,不要白不要,栽上又何乐不为呢!经过十来年精心栽培,他那翠绿挺拔银杏林,绿得鲜亮照人,青翠欲滴,焕发着勃勃生机,一些长得慢的树干个头也有七八寸粗。去年经林业部门专家实地勘测评估,这座绿色银行价值不低于200多万元,他尝试到了播绿植树的甜头。他现在又申报千亩油茶基地项目,紧锣密鼓落实茶地复垦和栽苗计划。今年,政府部门出台发展油茶新举措,每亩可补贴500元,他又搭上了这趟为专业大户“输血供养”的早班车。
漫步在村头巷道,绿树成荫,小桥流水,仿佛村在林中,人在画中。鳞次栉比的小洋房沿巷而立,家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推进新农村走在了时代前列,乡亲们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身为一名财政人心底为家乡自豪,为自己骄傲。公路、房子的变迁呈现了新亮点,乡亲住房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原先的茅棚屋、土坯房已销声匿迹,新建的小洋房少有百栋,其中多数按别墅户型设计的,格调新颖,气派豪华。巷道太阳能路灯像忠诚卫士,坚守不拔,守望着一方人幸福平安。村委会也建起了新办公楼,设有党员干部电教室、群众议事室、村民娱乐室,让干群也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农家书屋有模有样,种养产业科技丛书更为抢手,有的在摘录,有的为春播、春防而商讨,农家书屋就是大伙致富取经堂;农民健身场设计精致,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我琢磨着政府部门的用心良苦,读懂了奔小康新村要意内涵,百姓既要鼓腰袋,更要富脑袋,保健康才有小康。村支书高兴地告诉我,咱村属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民享受优惠政策越来越多了,基本享受了医疗和养老保险,涉农补贴、旧危房改建补贴、村民“五改三建”、人饮工程、太阳能路灯工程、少生致富工程……为群众增收壮腰强肾。
更让人心悦和振奋的是,家乡人齐心思干,富而思进,看准认清了山水资源优势,家家户户已掌握了1至2门产业技术,种植业和养殖业成了乡亲茶前饭后的热门话题,村民不再望山而叹,因缺资少技而畏惧。家乡人处处沐浴着公共财政的阳光,惠风和畅,政府出台强农惠民政策渗透人心,在乡野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年年好戏连台,岁岁硕果累累,昔日穷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家乡风景秀丽,生态宜人,村靓了、民富了,一派祥和欣欣向荣的景象,感受到了惠民强劲东风给村民带来实质变化。丝丝春风暖意,村庄又透析出了小康的新气息。
湖北省通山县财政局徐向东
20xx-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