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 袁隆平事迹的心得体会(大全14篇)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奠基人,被誉为“水稻之父”。他通过多年的科研工作,成功培育出了高产、抗病的杂交水稻品种,为中国和全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我深感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更是一位无私奉献的伟大人物。以下是我对袁隆平事迹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袁隆平的坚持和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袁隆平自小立志要做一名农业科学家,但他的路并不平坦。在粒花杂交水稻研究上,他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挫折。然而,他从未放弃。他决心要为国家和人民做出重大贡献,为此他足足研究了20多年,最终成功地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袁隆平的毅力和决心让我深受鼓舞,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最终获得成功。
其次,袁隆平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令我敬佩不已。他说过:“农业是国之重器,粮食是农之大事。”袁隆平深知粮食安全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因此他一直致力于提高粮食产量。他亲自带头种水稻、调研农田、指导农民,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科学理念。他不仅在国内推广杂交水稻,还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种子和技术,帮助他们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了吃饭问题。袁隆平为民族、为人民的付出让我感动,他的行动启发了我,让我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再次,袁隆平的创新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他在杂交水稻研究中,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例如,他发明了“桃枝剪插法”,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他还在杂交水稻的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打破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袁隆平的创新精神激励着我,在面对问题时勇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寻找创新解决方案,不断进步。
此外,袁隆平的谦逊和乐观也是我学习的品质。尽管袁隆平已经被誉为“水稻之父”,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谦逊的心。他说过:“我只是科研工作者中的一员罢了。”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不停地自我反省和学习。袁隆平还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坚信只要努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袁隆平的谦逊和乐观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了成功的背后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正确的心态。
最后,我希望能向袁隆平学习他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勇于创新的实践精神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袁隆平的事迹不仅是一种精神的勉励,更是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像袁隆平一样,坚持不懈地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为社会、为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在科学研究上,袁隆平是一个特别认真特别严谨的人,而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豁达大度非常幽默的人。
人生苦短,活着就应该轻松一些,愉快一些,而幽默,就是轻松愉快的一剂良药。富于幽默感的人大多思维敏捷,才华出众,胸襟开阔,为人随和。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与袁隆平在安江便认识,之后又写过他不少作品,算是老朋友了。有次我与老伴到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去看望他,临别时留影纪念,他是一位誉满全球的大科学家,我自然让他站在中间。他开玩笑地说:“这不是第三者插足吗?”我和老伴不禁一笑。
袁隆平的幽默,是一以贯之的。
当年,他在安江农校当老师的时候,一时找不到抹布,就扯着衣袖擦黑板,这一举动自然引起学生哈哈大笑。袁隆平正色地说:“笑什么,爱因斯坦还拿美元支票当书签呢?”
袁隆平喜欢自由,散漫的生活。衣服扣子掉了不补,皮鞋脏了不擦油,因此,有人给他取了浑名叫“油榨鬼”。油榨是湖南方言,不整洁的意思。这个浑名是一个叫李效牧的老师取的。李效牧是个快活鬼,那时候兴学“苏联老大哥”,便给他取了个浑名叫“扁脑壳夫”。有位姓曾的老师写文章爱带之乎者也,袁隆平就给他取浑名叫“曾员外”,有位姓曹的老师爱哼京戏,便取浑名“曹孟德”。他们之间不称呼姓名或某某老师,而是以浑名取乐。
袁隆平才华横溢,爱好广泛,拉小提琴、游泳、打排球、跳踢踏舞,还爱打麻将。打麻将不带“彩”而是钻桌子,袁隆平输了照样钻。他有时手气不好,连连失手,钻了一次又一次。有人说,这回就免了吧!袁隆平不领情,照样钻,做为一个工程院院士、着名科学家,打麻将钻桌子,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只是现在年岁老了,钻桌子有困难,改为别的方式,再不钻桌子了。
吸烟,是目前威胁着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全国烟民达三亿。对此,袁隆平来个反话正说,总结了抽烟七大好处:友谊的桥梁(人与人交往的媒介);灵感的源泉(激活思维和灵感);寂寞的伴侣(抽烟排除寂寞);“非典”的克星(烟中含有焦油);痴呆的良药(烟中含有尼古丁);健康的象征(如果抽烟的人不想抽烟说明身体不行了);纳税的大户(国家一部分税收来自烟民)。袁隆平的一席话,让人觉得他是在宣扬抽烟有益,错了,这是他卖关子,最后的结论是:“弊大于益,我不吸烟。”
说起给孩子取名,袁隆平也与众不同,袁隆平三弟兄,清一色的男子汉,他生了三个儿子,按他的说法是“单一品种”。大儿子小名叫“五一”,二儿子小名叫“五二”,三儿子小名叫“五三”,一、二、三、四,部队行进的口号,只是老四缺席,到了“三”就划了个句号。而到孙辈,名字也都是袁隆平取的,大孙女生下来前几天接连下雨,生下的当天,雨过天晴,故取名“袁有晴”;第二个孙女是农历“雨水”节那天生的,故取名“袁有清”。袁隆平得意地说:“晴是太阳,清是雨水,有太阳有雨水,万物茁壮成长。”在给孩子取名上,他没有忘记农业,也没忘记“幽”一“默”。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袁隆平作为中国杂交水稻的奠基人,他的事迹无疑将永远载入史册,对中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袁隆平的事迹,我深深地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和启发。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自己对袁隆平事迹的心得体会。
首先,袁隆平的事迹教会了我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袁隆平在水稻领域投入了几十年的时间和汗水,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关键在于他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袁隆平都从不气馁,而是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这种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毅力是我所非常钦佩和借鉴的。
其次,袁隆平的事迹启示我要注重实践和创新。袁隆平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实验室和农田的实地考察。他深入了解各种品种的特点,并通过实际的试验和研究不断改进,最终成功培育出高产高效的杂交水稻品种。袁隆平的事迹告诉我,只有脚踏实地地进行实践,才能真正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创新也是袁隆平事迹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他通过对水稻的基因改造和遗传的深入研究,成功培育出抗病虫害、耐盐碱等特殊环境的水稻品种。这种创新精神不仅对农业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也可以在其他领域品味所学到的。
第三,袁隆平的事迹告诉我要努力奋斗、勇攀高峰。袁隆平在水稻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在水稻杂交育种的道路上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挫折和失望。然而,这并没有击垮袁隆平,反而激起了他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动力。他勇往直前,不断攀登新的高峰,最终创造了一个个的奇迹。袁隆平的事迹鼓舞着我去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追求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
最后,袁隆平的事迹让我明白了勤奋和毅力的重要性。袁隆平是一个勤奋的科学家,他几乎每天都在试验室和农田之间穿梭,尽最大努力为水稻育种做出贡献。他用自己的勤奋和毅力证明了一个事实: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收获更大的成功。同时,袁隆平的事迹也告诉我,勤奋并非只有在年轻时才需要,年长之后仍然需要保持对事业的热情和奋斗精神。
总之,通过学习和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我深感他的精神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袁隆平的事迹为我树立了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的信念,启示我注重实践和创新,鼓舞我要努力奋斗、勇攀高峰,同时也教会了我勤奋和毅力的重要性。正是袁隆平这样的杰出人物,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贡献社会做出更大的努力。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篇四
6月1日,是王红旭老师家人永难遗忘的一天。就在这天,本该陪3岁孩子开开心心过节的王红旭老师,因救两名落水儿童不幸遇难。
事发地点在重庆大渡口万发码头长江段,一对兄妹(一人六岁,一人五岁)意外落水。在此危急关头,重庆育才小学的王红旭老师飞奔入水,行动十分果断,没有一丝犹豫。
最终两个孩子被救了起来,但体力不支的王老师却被湍急的江水卷走,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的人间。
意外无情,人间有爱。
当发现两名儿童意外落水后,周围的群众迅速自发开展了救援行动。大家手拉手,筑起了一道守护生命的 人墙 。
而在“人墙”最外延的正是王红旭老师。大家紧紧拉住彼此的手,在滚滚江水中站稳。接着,从王红旭老师手中传递出一个女孩,人墙立刻接力,大家一个一个地传递着生命,将女孩托举到安全地带。
接着,王红旭老师又救起了那个男孩。
两个孩子脱离了危险,然而人群还没来得及庆祝,王红旭老师就因体力不支被江水卷走。
救援工作一直持续到6月2日下午,在距离落水点三十多米的江中,救援人员发现了王红旭老师,但他已经没有生命特征了。
事发现场的人回忆说,如果王红旭老师放弃救小男孩,他一定能活下来,但他一直没有放弃救人。
王红旭老师母亲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不禁痛哭失声,她说,在最后关头,他自己都快没有体力了的时候,他还不忘把两个孩子往岸上推。
这已经不是王红旭第一次救人了,早在上大学时,他就曾经救过落水者。
在大家眼中,他是一个热心助人、有活力的好老师,工作负责认真,待人友善。当他离去的噩耗传回学校时,全校师生都陷入了悲痛中。
6月3日,晚上八点,王红旭的告别仪式在重庆市大渡口区宝山堂殡仪馆举行。数千名群众自发前来悼念,人们静默地送别着这位舍己救人的英雄。
舍身有义古渡英杰救幼童,江水无情育才园丁铸大爱 ,低垂着的挽联让悼念厅氛围更加肃穆。
在江边,也有群众悼念,献花寄托哀思。
同时,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明办追授王红旭为“重庆好人”。
据了解,王红旭老师是家中独子,还有个刚满三岁的孩子。
他救起了别人的孩子,但他也是自己父母的孩子、他也有自己的孩子啊!
他的父母妻儿要怎样面对这幕惨剧?我们实在难以想象,他的家人正在遭受着多大的痛苦,要花多长时间才能走出悲痛。
我们无意去责怪任何人,这是一场谁都不希望发生的悲剧。
但是在悲痛之余,仍要提醒大家,特别是在暑假即将来临的当下,身为家长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让孩子远离危险,防止意外。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篇五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__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他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对试验田里的退化植株仔细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不仅论证“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而且从其第一代的良好长势,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试验结果使他确信,搞杂交水稻的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
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这是一个难解的世界难题。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中国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是水稻的自由王国,“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袁隆平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未见过、而且中外资料没见过报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时间一天天过去,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14天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袁隆平欣喜若狂。
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邓则,又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成熟时,分别采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种子。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撰写出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文中还预言,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使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状)和恢复系(恢复雄性可育能力),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这篇重要论文的发表,被一些同行们认为是“吹响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进军号角。
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系配套关、育性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1975年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推广作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
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而总产量占18.5%。20__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群众交口称赞靠两“平”解决了吃饭问题,一靠党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杂交稻,人们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心里话。
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
措施
加以解决。80年代初期,面对世界性的饥荒,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发了一个惊人的设想,大胆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课题,试图解决更大范围内的饥饿问题。
1985年,袁隆平以强烈的责任感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探讨》一文,提出了选育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四个途径,其中花力气最大的是培育核质杂种。可是多年的育种实践,却没有产生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组合。他便果断迅速地从核质杂种研究中跳了出来,向新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领域去探索。
袁隆平凭着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认真总结了百年农作物育种史和20__年“三系杂交稻”育种
经验
,以及他所掌握的丰富的育种材料,于1987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高瞻远瞩地设想了杂交水稻的二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这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理论发展的又一座新高峰。在袁隆平的战略思想指引下,继湖北石明松1973年在晚粳农垦58自然群体中发现一株不育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之后,1987年7月16日,李必湖的助手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不育期在安江稳定50天以上,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步。
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关于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进展,也使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研究的前景,充满必胜信心。
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袁隆平近年来,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19次。自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从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内,又连续荣获了3个国际性科学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从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里走来,从一个山村中等农校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名人,登上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宝座。杂交水稻研究事业方兴未艾,正朝着袁隆平新的战略设想的方向迅猛发展!
br/>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篇六
袁隆平先生是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通过艰苦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为全球解决了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事迹给予了我许多启发,让我明白了坚持与梦想的重要性,以及科学精神的力量。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袁隆平先生的事迹为例,谈谈我的感悟和体会。
首先,袁隆平先生的事迹让我深刻认识到坚持不懈的重要性。袁隆平先生从事水稻育种工作长达多年,他曾面临过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正是因为他的坚持,他才能最终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为全球粮食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让我明白,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其次,袁隆平先生的事迹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精神的力量。袁隆平先生在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中,秉持着科学精神,通过系统的实践和总结,不断改进育种方法,最终获得了成功。他的科学精神让我明白,科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发扬科学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寻求解决办法。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取得长远的进步。
此外,袁隆平先生的事迹也启发了我对于团队合作的认识。袁隆平先生在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中,组织了一个庞大的科研团队,每个人各司其职,共同合作,最终取得了成功。这让我明白,团队合作是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价值,只有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协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袁隆平先生的事迹让我明白,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最后,袁隆平先生的事迹让我看到了追求梦想的意义。袁隆平先生一直有着一个远大的梦想,那就是培育出高产高抗杂交水稻,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努力。正是因为他的追求,他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袁隆平先生的事迹让我明白,只有追求梦想,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只有坚定不移地追求,不计较艰辛和困难,才能最终实现梦想。
通过了解袁隆平先生的事迹,我对于坚持不懈、科学精神、团队合作和追求梦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这些精神,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袁隆平先生的事迹所传递的价值观。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社会做出贡献,成为像袁隆平先生一样的有益之人。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篇七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战胜了衰落走向振兴,迈过小康奔向富强。新世纪,中国正以新的姿态,如东方雄狮般向世界展示着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多少英雄为今天的国泰民安付出热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多少英雄为今天的繁荣昌盛付出汗滴。
2021年,新冠病毒横扫全球,加上自然灾害,于是带来了全球粮食危机,大家是不是都认为,在这个时候应该要去囤积一些粮食了?可是我们没有任何动作,因为我们都知道我国是粮食出口大国,所以说在中国根本就不害怕会有粮食危机。这都需要感谢一个人——袁隆平爷爷。他是我国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一直有一个愿望——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为了这个愿望,他从小立志学农,十八岁考上了西南农业学院,毕业后他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越生活,去到条件艰苦的农村,走进田野,勤勤恳恳地研究和实验,他的一生,几乎都在实验田里度过。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袁隆平爷爷研发出一代又一代杂交水稻,产量不断提高,亩产300斤、600斤……3000斤,他创造了一个中国奇迹“用仅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
我们既要致敬袁隆平爷爷,也要继承发扬他的精神。当新冠疫情横扫全球时,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从容抗疫,奔赴一线的医务人员、修建方仓医院的工人们、还有坚持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快递小哥、出租车司机……还有做好自我防疫的小学生,都为抗疫谱写着动人的篇章。
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数风流人物,还看我们中国少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必将成为新时代的领头人,扛起祖国雄伟蓝图的大旗,高歌前行!
发言稿袁隆平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篇八
袁隆平被誉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他的创新成果对于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日,我有幸进行了一次与袁隆平的采访,亲身感受到了这位科学家的伟大成就和崇高精神。通过这次采访,我深刻体会到了科技创新的力量以及个人奉献的价值。
首先,袁隆平的创新成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采访中,袁隆平详细介绍了他团队多年来对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实践,以及他们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袁隆平的团队通过杂交育种,成功实现了水稻的高产高效,使中国的大米产量大幅度增加,为解决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创新成果不仅在国内造福了亿万农民,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其次,袁隆平的崇高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触动。在采访当中,我了解到了袁隆平为了杂交水稻事业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他不顾个人身体状况,夜以继日地投入到实验室里,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即便在他年近九旬的高龄,他依然坚持巡视田间地头,亲自指导农民种植水稻。袁隆平身上所体现的追求卓越和造福人类的精神,令我深受启发和敬佩。
通过这次采访,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性。袁隆平的创新成果不仅让中国的粮食问题得到了解决,还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他的努力和成就充分证明了科技和创新对于解决现实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而是应该勇于创新,积极寻求突破,推动社会进步。
最后,袁隆平的事迹也启发了我个人。在采访中,我感受到了袁隆平那种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怀有远大的抱负和使命感,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袁隆平的坚持和奉献精神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激励,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通过这次采访,我对于袁隆平事迹的了解更加深入,也更加认识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袁隆平的创新成果和奉献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的事迹给予我们很多的启示和感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立足当前,不断学习和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一定能够继承袁隆平的奋斗精神,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篇九
袁隆平先生是中国的杰出科学家,他以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而闻名于世。在40多年的时间里,袁隆平先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不断探索杂交水稻的育种技术,最终实现了中国水稻产量的重大突破,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事迹让人深受鼓舞和感动,我从中深刻体会到了奋斗与担当的重要性,坚信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首先,袁隆平事迹让我深感奋斗的重要性。袁隆平先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中国粮食短缺的问题。他深知粮食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毅然投身到科研工作中,不辞辛劳地奋斗了40多年。袁隆平先生每年都亲自下田耕种,亲自参与育种,亲自进行实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这种奋斗精神让我深受触动。正是因为袁隆平先生始终不懈地坚持奋斗,才有了中国杂交水稻的成功,才有了中国粮食产量的巨大提升。
其次,袁隆平事迹让我明白了担当的重要性。在长期的科研过程中,袁隆平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没有退缩,始终带领团队积极应对。无论是面对资金紧缺、设备落后,还是面对学术压力、追求突破,袁隆平总是能够冲在最前面,鼓舞士气,解决问题。他勇于担当,积极迎接挑战,这种担当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我也要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勇往直前。
此外,袁隆平事迹也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袁隆平先生注重团队建设,他既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在整个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袁隆平始终与团队保持高度的协作和沟通。他倡导集体智慧,鼓励团队成员发挥自己的专长,共同攻克难题。袁隆平的团队合作精神是杂交水稻能够成功的重要保证。在自己的工作中,我要学会与他人协作,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完成任务,取得更好的成果。
最后,袁隆平事迹让我相信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在40多年的科研过程中,袁隆平面对过重重的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充满信心,坚持努力。最终,他摘下了中国杂交水稻的丰硕果实,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个成功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坚信自己的能力和理想,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袁隆平先生的事迹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他的奋斗、担当和团队合作精神,让我明白了成功的重要要素,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和决心。我相信,只要脚踏实地,勇于迎接挑战,培养好团队合作意识,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取得出色的成绩,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篇十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为中国农业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期,我有幸获得采访袁隆平的机会,亲自了解他的事迹。这次采访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袁隆平对于科学研究、农业发展以及人类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以下是我从采访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首先,袁隆平是一位勤勉执着的科学家。在采访中,袁隆平提到他的育种工作需要每天繁琐的观察与实验,而他从不厌倦。他告诉我他曾经为了研究新品种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亲自种植了成千上万个试验田。这种执着和勤勉,正是他在育种领域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袁隆平的坚持鼓舞着我,让我明白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其次,袁隆平是一位善于团队合作的领导者。在采访中,他对自己的科研团队赞不绝口。他说他的团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集体,每一个成员都在他们的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知识。袁隆平强调说,只有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各司其职,相互协作,才能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袁隆平的团队精神让我懂得,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要指导团队,更要激发团队的潜能,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
再次,袁隆平是一位有责任感的学者。在采访中,袁隆平强调了他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他告诉我,他一直觉得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没有了粮食,一切都没有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为中国农民提供更好的种植品种,提高粮食产量,让中国的人民不再为吃饭而担忧。袁隆平的责任感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明白一个学者除了追求学术成就,还应该肩负起社会责任。
最后,袁隆平是一位永不满足的创新者。在采访中,袁隆平告诉我他一直在寻找新的方法改进水稻的育种方式,提高产量和抗逆性。他坦言过去的成就只是开始,他相信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会带来更好的杂交水稻品种。袁隆平的创新精神让我意识到,科学研究不能停滞不前,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事业发展。
在这次采访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袁隆平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智慧和魅力。他的勤勉执着、团队合作、责任感和创新精神都是我值得学习的品质。我相信,只要我们追随他的足迹,怀揣着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使命感,我们也能够在各自的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一
20__年5月24日,注定是值得铭记的日子。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南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我盼行至您的梦里,良田万里,禾下乘凉”“知道他走了,一定要来送送他。我们种田的,对他有感情”……各地群众手持鲜花赶来吊唁,其中不乏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他们脸上有泪,眼中有光。
人世间,“吃饭的事情”,袁隆平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件的事情。对中国人来说,“袁隆平”三个字,是嵌入百姓粥饭、天下粮仓的重要符号;对全球而言,他的“东方魔稻”“营造了一个粮食更为富足、粮食安全具有保障的更加稳定的世界”。
虽然今后无法再看到这位一生为民谋稻粱的耕耘者,但他播在每个人心头的种子,化作千千万万个“他”,蕴含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这种力量,有着爱国为民的情怀。“粮食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我是学农的,我应该在这方面尽我的努力!”在他心中,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无上。
这种力量,有着信念坚定的分量。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他依然坚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
这种力量,有着矢志不渝的勇毅。“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他更因此立下收徒“门规”---“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这种力量,有着勇于创新的担当。充分尊重科学规律,敢于提出设想、勇于探索。从选种、试验、失败,到再选种、再播种、再观察……依据事实、发现真理、验证真理,伴随他的一生。
这种力量,有着朴实无华的品质。他留给人们的印象,总与水稻有关,是一位直到入院前还心心念念要下田看看、绝不愿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中国“老农”。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斯人已逝,风范永存。他留下的“种子”,将在无数后来者和奋斗者的代代传承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今天的中国,一项项代表着科技前沿的成果凝聚着全球关注的目光,同时,在尖端科技领域也有不少“卡脖子”问题,还有一些体制机制障碍阻隔着产学研的深度融合。面对成绩与不足,以自立自强的精神在科技领域不断攻坚克难、闯关夺隘,广大科技工作者需要的正是这种力量,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用“脚踏实地”的作风成就“顶天立地”的成果。
仰望星空,宇宙中有一颗编号为8117的“袁隆平星”光芒闪耀。未竟的事业,科学的价值,我们定会坚守,定去拼搏,定将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天地。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二
9月7日,是袁隆平90岁阳历生日。他在家中许下生日愿望,希望自己领衔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 3000 斤早日实现。去年,第三代杂交水稻单季亩产取得 2092.6 斤的成绩。袁老的生日愿望透露出无尽的家国情怀,我们共同企盼着袁老的生日愿望早日实现!
袁老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魔稻祖师”“最酷的 90 后”“90 后梗王”等等。这些标签或大气、或诙谐、或酷炫,反映的是这位“90 后”老爷子热爱田野、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本真。而这些品质,是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
也有荆棘坎坷的泥路,但是只要我们把心沉下去,一定可以在把泥泞小路变成康庄大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人民服务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袁隆平强调,不能搞牺牲产量来求优质,为了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 “应该要搞既高产又优质的 800 公斤的”。正是如同袁老这样伟大的科学家热爱人民、不断奋斗,才让我们解决了吃饱和吃好的问题,从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应如此,对于人民要心存热爱,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谋福祉、谋利益,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我们依然要热爱生活,“以苦为乐”,开心过好每一天。唯有此,我们才能不为生活所累,也能更好集中精力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终身!
我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奋斗和努力,以另一种方式去守护袁老深爱的伟大祖国!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三
初夏小满,雨水纷纷,在这样一个阴郁的日子里我们送别了敬爱的袁隆平院士。芙蓉路上人头攒动,一声一声“袁爷爷,一路走好”,让我想起四十多年前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光阴流转,英雄们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从未改变,人们对于英雄的致敬和爱戴也从未改变。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终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为稻粱谋,为民生计,袁老无愧侠之大者、国之仁士。
袁爷爷在稻田里穿梭的背影,就是世间最美的风景。“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这是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的评价。“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是农民朋友的赞誉。他常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新中国成立_周年之际,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在获得国家最高荣誉的第二天,他照常下地查看“第三代杂交水稻”制种情况,他拿着水稻说:“花开得好好”。成就与尊荣的背后,恰是脚踏实地的奋斗、敢为人先的创新、鞠躬尽瘁的坚守。直到今年年初,年逾九十的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袁老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实现梦想,袁老和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美国一位学者说,袁隆平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袁老终其一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用赤子之心书写中国人胸有人民、心怀天下的情怀。
位于长沙马坡岭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各国水稻科研工作者心中的“圣地”。这里的创始人袁隆平,把人生视为一盘下不完的棋,并把自己“当做一个过河卒子,拼命前进,永不后退”。袁隆平将一生献给了老百姓的“饭碗”。如今,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却将粮食的种子、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来人。
作为当代中学生,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发扬袁隆平精神,抓住青春大好时机,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德修为,努力学习,练就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篇十四
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曾被誉为“稻之父”。近日,我有幸采访了袁隆平,并了解了他多年来在水稻科学研究与实践方面的伟大贡献。这次采访,不仅让我对袁隆平的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受益匪浅。在与袁隆平的交流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对科学事业的卓越贡献、坚持与奉献精神以及对于未来的展望。以下是我的体会与感悟。
第一段:袁隆平的伟大贡献
袁隆平对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实践可谓是引领了中国农业的发展。通过不断的实验与观察,他成功地研究出了一系列杂交水稻品种,提高了水稻产量与品质,为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我与袁隆平的交流,我得知袁隆平的工作不仅局限于实验室,他亲自带领团队深入农田,实地和农民们探讨种植技术,帮助他们提高产量,改善生活条件。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不仅造福了我国,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行的农业模式。
第二段:袁隆平的坚持精神
在采访中,袁隆平告诉我他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遇到了多次失败。他坦言,每次失败都会让他产生失落感,但是他从未放弃,坚持不懈地追求科学真理。袁隆平告诉我,科学研究需要耐心与毅力,只有面对困难时,更要坚定信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袁隆平的坚持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第三段:袁隆平的奉献精神
袁隆平一直将自己的事业视为社会的责任,他认为科学家不仅要为自己的成就而自豪,更要为国家与人民做出贡献。在采访中,袁隆平向我讲述了他多次在贫困地区的经历。他带领团队到农村进行实地考察,并亲自帮助农民解决种植中遇到的问题,他始终把农民的温饱问题放在首位。体验到农民生活的艰辛之后,袁隆平决心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惠及更多农民。他将自己的水稻品种无私地分享给其他农业科研机构,以帮助更多地区实现粮食安全。袁隆平勤奋、无私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也激发了我奉献社会、回报国家的意识。
第四段:袁隆平对未来的展望
在探讨未来科技与农业发展的话题上,袁隆平透露了他对未来的展望。他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也会发生巨大的变革,同时带来更多机遇与挑战。袁隆平提到,未来的农业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保护土地与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他认为,只有农业科技与环境保护并重,才能实现全面发展。袁隆平对未来的展望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
第五段:总结体会
通过与袁隆平的交流与采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的伟大贡献、坚持与奉献精神以及对于未来的展望。袁隆平的事迹启示了我,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应该具备超凡的才华和勤劳的精神,同时要有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勇于创新与接受挑战。只有如袁隆平一般,才能真正做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情。我对袁隆平的事迹深表敬佩,并决心以他为榜样,为实现我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