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汇总11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1—93页的内容。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理解平均分和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理解平均分和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课件、正方形纸
教学预设
设计分析
有一天,师父把四个桃子给悟空和八戒当晚饭,悟空说:“师父,八戒每次都多吃,这次请您给我们分吧,一定要公平。”同学们你们说一说,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
课件出示:4个桃子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个?
2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1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些陌生,心情会有些紧张。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知识为这个单元做铺垫,所以在上课新课之前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三个目的: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平均分”;三、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当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半个,那半个桃子在数学中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认识二分之一
(1)课件演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桃子的二分之一。
(2) 一边回忆分桃子的过程,一边对应出示分数线、分子、分母和完整的分数二分之一。象二分之一这样的数我们把他叫做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另一半用什么表示呢?
两个二分之一一样大吗?
为什么呢?
2、认识三分之一:
3、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4、认识四分之一
(1)四分之一你能折吗?学生独立折。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汇报交流。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5、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
(3)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 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四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四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每一份就小了。)
(4)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5)做一做第2题,打手势。
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所以在认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时,通过课件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意义。
通过对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初步认识,学生对分数已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学生在这时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是最强的。在这个时候设计一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想一想更深刻的认识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产生的过程。
在学生折了四分之一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折一折和方法产生更多的分数,在产生新分数的过程中对分数物意义进行渗透和拓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你觉得哪个分数最大?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得到分母大的分数大。教师在这时不急于下结论,故意给学生一个伏笔。
学生在这时注意力已经不太集中了,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会有些疲劳。这时我又用了西游记中的两个学生最喜欢的角色来解决本节课中的第二个难点。通过孙悟空和猪八戒二个吃西瓜的故事并用课件展示实物图让学生直观理解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也就是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的道理。
在把学生创造出来的分数任意的挑出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巩固比较方法。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判断方法。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4、拓展运用。
填一填,课件展示。
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通过看图、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比较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方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说说什么?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分数的概念是在整数的基础上扩展的,是从实际生产、生活和学习实践应运而生的,是从平均后不能用以前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时产生的。教材的显示也非常突出 “平均分”这一中心概念。平均分是产生分数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强调和重点突破。从设计意图来看,教材非常强调“数形结合”,学生初学分数,思维的支撑点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因此在教学时应当珍惜图形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其效应,在教学时应当从直观入手,通过学生对具体的分析、直观的事和物的分析,来抽象出分数的概念。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在完成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我再次回想我和教学过程,体会很多。现就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些陌生,心情会有些紧张。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知识为这个单元做铺垫,所以在上课新课之前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三个目的: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平均分”;三、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当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半个,那半个桃子在数学中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在试讲时,前面理解分数的意义时,我反复强调“平均分”,学生也意识到这个“平均分”的重要性,在前面的语言表述中也不忘加上“平均分”三个字。但在后面的判断对错时,有一个三角形,不是平均分的,也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好多孩子都认为是对的。我问一个学生是怎样想的。孩子说是把这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了三份,其中的一份就用三分之一来表示。我马到成上明白了,学生只是把平均分当做一个词来用,并没有在实际的情境用实际理解。我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原来,我只顾着强调“平均分”,并没有回过头来再让学生比较每一个三分之一是不是一样大了。再次教学时,我先说三分之一的意义,再说还有哪些部分也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再回过头来问:每一个三分之一都一样大吗?为什么?学生就会说:是,因为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三份。通过这样的调整后,学生再判断对错时,只有个别学生出错了。由此可见,教学还是要多想、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
还有就是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这些地方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反复琢磨的。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
2、引导学生把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平均分。
(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教师板书:2)
(2)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
(学生继续用手势表示,1教师板书:1)
(3)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用手势表示发生了困难,由此引出分数,揭示课题)
二、展开
(一)认识1/2
1、讨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课件演示,突出每一份同样多。)
2、思考: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引出“二分之一”)
3、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
4、讨论:右面的这一份能不能用1/2来表示?为什么?
5、得出结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6拓展:你还能把什么物体平均分,表示出它的1/2?
(1)请学生从老师课前提供的学具中任选一种,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2)自己想一个物品,说一说怎样可以得到它的1/2。
(二)认识几分之一
1、启发: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3份、4份、5份,……又应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
2、小组里议一议: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它的几分之几?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
5、拓展:请学生自选一样物品,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6、辨析:有几个小朋友是这样表示1/4的,对不对?为什么?(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的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议一议,再作出判断并说明道理。)
(三)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具体的例子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猜一猜:有两块同样大的月饼(课件出示两个圆),小明吃了其中一块的1/2,小丽吃了另一块的1/4,谁吃的多?(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议一议,说一说道理。)
2、交流猜的结果,借助图形验证猜测。
3、继续猜一猜:有三块同样的巧克力,三个小朋友分别吃了一块巧克力的一部分,大约是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一?(课件出示三个长方形,用阴影表示吃了的部分,分别占1/3、1/6、1/8,但先不画出等分线,等学生猜对以后再画上。)
4、比一比: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应用
1、介绍生活中的分数: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与分数有关。(出示路牌、外国国旗等,让学生说一说上面隐含的“分数”)
2、观察黑板报(“想想做做”第六题中的图):说说这些栏目分别大约是这块黑板的几分之一?(黄色部分占几分之一结果应是开放的)
3、向课外延伸: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做一个用心的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一定还会发现更多的分数!(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观察、交流。)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用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程序:
一、口算:
8÷216÷420÷536÷625÷5
4×612×310×548÷863÷9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引入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认知
演示平均分饼
a.把饼怎么样了?b.两块饼大小怎样?c.老师刚才是如何操作的?重点强调: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2、学习
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这半个是2份中的1份。中间的横线表示平均分;下边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上边的1表示2份中的1份。
3、读法:二分之一
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二分之一)现在谁能用一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注意: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你认为这句话哪些词很重要(平均分,每一份,它的)
4、判断课件展示
5、探索:
折一张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对折以后,每一份是原来的,再对折呢?再对折呢?
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说一说。
4、练习:十分之一
(2)九分之一
(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数
(4)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0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四、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
我们每人坐的桌子的二分之一
教室里窗户上有四块大小一样的玻璃,每块是它的四分之一
教室里的电视柜的门被平均分成2块,每块是它的二分之一
五、小结
反思:
课堂上学生在表述分数的意义时,我总是强调说完整,尤其是平均分,当学生说分成几份时?我总是急于纠正“怎么分”。其实学生所说的分成,他的脑海里就是平均分的意思,我可以加上一个小小的动作,如把图形分的一边多一边少,这样学生很快就会说不是这样分的,是平均分。这样一来,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生成,引导学生应平均分,比之前的“怎么分”效果要好的多。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以后应该更加认真的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同时,我也我明白了想要上好一节数学课真的很难。它需要教师对许多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更需要对许多细节进行精心打磨。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四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我通过设疑、激趣、猜想、验证等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疑、激趣环节-----重在有序呈现学习材料
新课开始,教师有目的地呈现以下一些学习材料:6支笔、2本故事书、1个苹果。告诉学生:老师想把6支笔奖给上周班级口算比赛得奖的2个同学,那么,每个人应该分得几支?把2本故事书奖给班级演讲比赛的两位同学,每个人应该分得几本?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幼儿园的2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得多少呢?这时老师实际操作一下,学生对这些材料不仅感兴趣,而且马上就会看到三种分法中,只有第三种1个苹果平均分给幼儿园2个小朋友时,分得的结果不是整数。老师告诉学生实际生活中,当分得的结果不是整数时,我们就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种数就是分数。
二、猜想、交流环节---------重在理解平均分
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当学生初步知道什么叫平均分时,老师就安排学生进行分组活动,让学生明白怎样分才能使每一份同样多。老师给每个小组发4张长方形纸、一个圆片、一根绳子。让他们进行小组活动,把每一张长方形纸按照自己的喜爱随便分成几份,看看怎样分以后,每一份才相等,分别是总数的几份之几。用分数怎样来表示。
这样的合作交流活动,使学生明白只有平均分以后,才能得到分数。老师趁机让学生完成书上的部分习题,学生很容易看出那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三、验证、实践环节---------重在领会和运用
验证、实践环节的创设主要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情况。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在学生基本上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以后,老师可以设计了几个层次的练习:
1、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不是平均分能不能得到分数?
2、请你用分数来正确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这要求学生能理解某个图形,是怎么分的?分成了几份?用什么分数表示。
3、老师在一个长方形的黑板上贴了很多的大拇指,作为奖品来奖励学生,老师要求学生拿走总数中的二分之一、再拿走总数中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等。
这些练习主要是使学生深刻领会分数是怎么来的、怎么来正确地读写分数……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
1、首先,数学活动姓“数”,它一定是从实际生活中产生的,与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的。本课的导入 ,就比较注意这一点,适当的激取、设疑,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了学习情景,对新课的学习是比较有利的。
2、其次,数学活动姓“动”,它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领会书本上的概念和公式、意义和法则。在本课中,老师把大部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同桌交流解决问题。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让他们的创造性极大可能地发挥出来。
3、最后,数学活动要“活”,《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等重要知识的基础知识,这节课的一个重点是理解平均分、知道平均分,并且要会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或者几份)能用适当的分数表示。所以,老师灵活地设计一些练习,尤其是最后一个练习,就要求学生比较灵活地应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样的数学课很有应用味,也注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要实施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就要求我们老师以课本为依据,以课程标准为准绳,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让每个学生跳一跳,高兴地摘果子。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1—9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和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和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课件、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设计分析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有一天,师父把四个桃子给悟空和八戒当晚饭,悟空说:“师父,八戒每次都多吃,这次请您给我们分吧,一定要公平。”同学们你们说一说,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
课件出示:4个桃子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个?
2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1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些陌生,心情会有些紧张。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知识为这个单元做铺垫,所以在上课新课之前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三个目的: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平均分”;三、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当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半个,那半个桃子在数学中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二分之一
(1)课件演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桃子的二分之一。
(2)一边回忆分桃子的过程,一边对应出示分数线、分子、分母和完整的分数二分之一。象二分之一这样的数我们把他叫做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另一半用什么表示呢?
两个二分之一一样大吗?
为什么呢?
2、认识三分之一:
3、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4、认识四分之一
(1)四分之一你能折吗?学生独立折。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汇报交流。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5、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3)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四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四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每一份就小了。)
(4)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5)做一做第2题,打手势。
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所以在认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时,通过课件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意义。
通过对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初步认识,学生对分数已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学生在这时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是最强的。在这个时候设计一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想一想更深刻的认识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产生的过程。
在学生折了四分之一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折一折和方法产生更多的分数,在产生新分数的过程中对分数物意义进行渗透和拓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你觉得哪个分数最大?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得到分母大的分数大。教师在这时不急于下结论,故意给学生一个伏笔。
学生在这时注意力已经不太集中了,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会有些疲劳。这时我又用了西游记中的两个学生最喜欢的角色来解决本节课中的第二个难点。通过孙悟空和猪八戒二个吃西瓜的故事并用课件展示实物图让学生直观理解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也就是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的道理。
在把学生创造出来的分数任意的挑出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巩固比较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判断方法。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4、拓展运用。
填一填,课件展示。
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通过看图、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比较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方法。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说说什么?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分数的概念是在整数的基础上扩展的,是从实际生产、生活和学习实践应运而生的,是从平均后不能用以前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时产生的。教材的显示也非常突出“平均分”这一中心概念。平均分是产生分数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强调和重点突破。从设计意图来看,教材非常强调“数形结合”,学生初学分数,思维的支撑点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因此在教学时应当珍惜图形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其效应,在教学时应当从直观入手,通过学生对具体的分析、直观的事和物的分析,来抽象出分数的概念。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在完成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我再次回想我和教学过程,体会很多。现就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些陌生,心情会有些紧张。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知识为这个单元做铺垫,所以在上课新课之前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三个目的: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平均分”;三、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当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半个,那半个桃子在数学中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在试讲时,前面理解分数的意义时,我反复强调“平均分”,学生也意识到这个“平均分”的重要性,在前面的语言表述中也不忘加上“平均分”三个字。但在后面的判断对错时,有一个三角形,不是平均分的,也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好多孩子都认为是对的。我问一个学生是怎样想的。孩子说是把这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了三份,其中的一份就用三分之一来表示。我马到成上明白了,学生只是把平均分当做一个词来用,并没有在实际的情境用实际理解。我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原来,我只顾着强调“平均分”,并没有回过头来再让学生比较每一个三分之一是不是一样大了。再次教学时,我先说三分之一的意义,再说还有哪些部分也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再回过头来问:每一个三分之一都一样大吗?为什么?学生就会说:是,因为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三份。通过这样的调整后,学生再判断对错时,只有个别学生出错了。由此可见,教学还是要多想、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
还有就是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这些地方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反复琢磨的。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六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认识并理解几分之一,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简单的分数。
2、通过折一折、辩一辩等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为:会读、写几分之一并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为: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中秋节,妈妈买了四块月饼给聪聪明明两个人分,他们平均每人能够分得几块?”
生:2块
师:“那为什么每人是两块,而不是明明3块,聪聪1块呢?”
生:不公平,没有平均分
师:对,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一样多就叫平均分
生:一半
师:那一半谁知道用什么数学表示?
生:1/2,
师:对,1/2,我们把想1/2的数就叫做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认识1/2
师:“同学们,我们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块月饼的1/2,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你来说。
生1: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他的1/2。
生2: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他的1/2。
教师规范书写1/2,并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师:你们说的可真好,那我们这样分(出示不平均分的情况)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没有平均分
师:你们总结的太好了,我们一定要平均分。
师:请同学们你手中的长方形纸,找出他的1/2。
请学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他是如何分的
2、认识1/4
的圆形纸,代表是月饼,你来分一分,折一折
请同学们上台展示,尝试说一说如何分的
师:我们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块月饼的1/4。
请同学们上台展示,说一说你是如何得到1/4,并把学生的每种不同的折法都放在黑板上展示。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为什么折法不同,阴影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呢?
生:因为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把物体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1/4.
3、认识几分之一
师:“我们认识过1/2和1/4后,你们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谁愿意说一说?”
生:我想认识1/3。
师:那你如何得到呢?
生:我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3,
师:你说的可真好呀,谁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吗?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尝试说一说他们是如何分的
4、比较大小
生:没有,1/4要比1/2小
师: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生:通过我们刚刚折的时候发现,分子都是1的时候,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下面的分数可以表示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吗?
2、你知道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吗?
3、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反思提高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七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1、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概念。
2、会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4、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并能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
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对“几分之一”意义的认识。
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并形成表象。
课件及挂图
纸片及各种实物
1.体验分数的产生过程。
谈话: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月饼。
(课件出示4个月饼,两个小朋友)
(1)提问:如果把4个月饼分给2个人,怎么分才公平合理?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在数学上叫什么?(板书:平均分)
梳理: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一起说(2个.同时课件出示:每人分2个。)
(2)如果只有2个月饼要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分几个呢?(课件出示:每人分1个。)
(3)如果只有1个月饼也要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该分多少?(一半)
一半该怎样表示?能不能用一个符号或一个数来表示一半呢?谁知道?
揭示课题:其实,象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若生说出1/2,则直接揭示课题;若生不能说,师则介绍说:一半可以用这样“1/2”的数表示,象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2.认识二分之一。
(1)(课件演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一半正好是两份中的一份,这一份我们就说它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师边说边指月饼图)
1
提问:左边一份是这个月饼的1/2,右边一份呢?(也是1/2)。
小结:也就是说,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月饼的1/2。
(2)一起读一读。师:如果把这句话藏起来,你还能像刚才这样说说吗?先让生默看一遍,然后课件隐去这句话。谁能说?指名说。(同时教师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月饼的1/2。)
(3)1/2怎么写呢?请孩子们认真观察。
示范:先写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然后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短横线下面,最后把表示其中的份数写在短横线的上面(板书1/2),读作二分之一。一起读,再读一次:二分之一。
伸出食指跟老师写一遍: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平均分的份数,最后写表示其中的份数。再来一遍:1/2。
(一)操作感悟。
1.折长方形的1/2。
(1)认识了月饼的1/2,(师出示长方形纸片)那这个长方形的1/2又该怎样表示呢?请看要求: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1/2用斜线涂上颜色,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学生操作、交流: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长方形的1/2?也可以跟后面的老师说说。)
(2)汇报:你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长方形的1/2?谁来介绍。
学生汇报:(同时贴在黑板上)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2.判断1/2。
(1)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这些图形中的涂色部分都能用1/2表示吗?
小结:判断图形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首先要看它是不是被平均分的`。 总结过渡:从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不管是一个月饼、一个图形,还是其他的,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2)下面关于1/2的说法对吗?
2
水占杯子容量的1/2运动员跑了全程的1/2乐乐的身高是妈妈的1/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判断,渗透分数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二)做分数。
1.提问:除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板书:1/3、1/4、1/6、1/8??)
2.折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几分之一。
师:想不想用刚才的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来表示你喜欢的分数?请看要求:用这些纸先折一折,然后也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并在上面标出几分之一。
交流: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你把什么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也可以跟后面的老师说说。
3.汇报梳理:
(1)展示一个表示1/4的作品。
请学生汇报。
师:刚才这个同学涂出了?形的1/4,有谁表示出了其它图形的1/4,请举起来。(将每种图形各收一张,师问:涂色部分是它的1/4吗?然后依次贴出)
(2)提问:为什么图形不一样,图中的涂色部分却都能用1/4来表示呢?(生说:因为都是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
小结:不管什么图形,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3)以1/4为例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引导学生发现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
(4)提问:还有表示别的分数的吗?
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三)课堂练习:93页做一做第1题。
这节课咱们初步认识了分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多,大家还想了解分数的哪些知识?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探究。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内容:
p53—5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若干,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李老师今天想知道你们最喜欢吃什么?
那你们知道兔子喜欢吃什么吗?小猫喜欢吃什么呢?
生:兔子喜欢吃萝卜,小猫喜欢吃鱼
师:今天李老师带来了小兔子和小猫最爱吃的食物,请看(投影仪出示)并想一想:
(1)4个萝卜,怎样分给两只兔子才公平?
(2)2条鱼,怎样分给两只猫才公平?
生:平均分才公平,只有平均分,他们的个数才相同。
师:动画显示平均分的过程。
师:两只兔子和两只猫都很满意的得到了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李老师今天也给我们的俩个班长带来了一块好吃的饼,请看李老师是怎样分的,你有什么看法?(投影出示一块大,一块小)
生1:不公平。生2:老师偏心女生。
师:那你认为老师怎样分才公平呢?
生:从中间分,一人一半
生:平均分成两份,两人要一样多才行。
师:老师听取你们的意见,把这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投影仪动画显示分饼的过程)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3、用各种方式表示一半或半个。
4、引入1/2。
同学们,用了这么多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示了一半,真不错,有的说用0。5表示。有的说就用纸折,然后涂色。还有的说用二分之一表示,其实,一半的表示方式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就是刚才李老师听到有个同学说用二分之一表示。
像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板书: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师:谁来说说1/2表示什么?
师把意义说完整:(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让不同的学生说分数的意义。
2、折一折,并涂色
生:有的用长方形纸、有的用正方形纸、有的用圆形、还有的用蝴蝶、金鱼等等。(同桌说意义,然后全班交流)
3、涂一涂,说意义
a要分别涂出他们的1/2,你认为首先应该怎样做?
b其中六边形、圆、和正方形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c利用投影进行交流,每一个1/2分别表示什么?
2、拿一张正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1/4,并涂色
(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
3、,认识1/4、2/4、3/4、4/4。
(1)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用你喜欢的方法,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
(2)涂一涂。p54
a将其中的一份涂喜欢的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4,其余部分是这张纸的()。
b将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c将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涂了这张纸的(),还有这张纸的()没涂颜色
d如果将所有的4份都涂上颜色,那么就涂了整个正方形纸片的()。
同学们,通过以上操作,你能说出1/4、2/4、3/4、4/4表示的具体意义吗?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分数表示,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像1/4、2/4、3/43/52/8的数都是分数)
4、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分数的读、写。
(1)你发现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
(2)你知道各部分分别叫什么吗?一个分数应该怎么读?
(3)你认为分数该怎样写?为什么?
(4)由3/4读作四分之三,你认为3/4表示什么意思1/4、2/4、4/4呢?
(5)想一想,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
三、尝试运用
(1)看图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投影仪出示)
a读出每一个分数。
b写出每一个分数(注意,先居中写出分数线,再写分母,后写分子)
c说出每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含义
如:1/3表示把一段绳子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根绳子的1/3。
(2)判断那些图形的阴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是的画勾,错的打叉,并说出原因。
(三)巩固与应用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图见55页第1题)
(1)独立写出各图中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巡示指导分数的写法。
(2)指名读出各分数
(3)组内说一说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2、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图见58页第2题)
(1)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你为什么这样涂?
3、判断: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各图的阴影部分对吗?(图见58页第3题)
(1)独立判断。
(2)交流判断的理由。
(3)分数的产生和哪一种分法有关系?
4、我来涂,你来说是几分之几(分数的意义)
5、拓展题:涂色部分占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投影出示)
(四)小结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九
p53—55的内容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若干,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投影仪。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李老师今天想知道你们最喜欢吃什么?
那你们知道兔子喜欢吃什么吗?小猫喜欢吃什么呢 ?
生:兔子喜欢吃萝卜,小猫喜欢吃鱼
师:今天李老师带来了小兔子和小猫最爱吃的食物,请看(投影仪出示)并想一想:
(1)4个萝卜,怎样分给两只兔子才公平?
(2)2条鱼, 怎样分给两只猫才公平?
生:平均分才公平,只有平均分,他们的个数才相同。
师:动画显示平均分的过程。
师:两只兔子和两只猫都很满意的得到了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李老师今天也给我们的俩个班长带来了一块好吃的饼,请看李老师是怎样分的,你有什么看法?(投影出示一块大,一块小)
生1:不公平。生2:老师偏心女生。
师:那你认为老师怎样分才公平呢?
生:从中间分,一人一半
生:平均分成两份,两人要一样多才行。
师 :老师听取你们的意见,把这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投影仪动画显示分饼的过程)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3、用各种方式表示一半或半个。
4、引入1/2。
同学们,用了这么多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示了一半,真不错,有的说用0。5表示。有的说就用纸折,然后涂色。还有的说用二分之一表示,其实,一半的表示方式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就是刚才李老师听到有个同学说用二分之一表示。
像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板书: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师:谁来说说1/2表示什么?
师把意义说完整:(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让不同的学生说分数的意义。
2、折一折 ,并涂色
生:有的用长方形纸、有的用正方形纸、有的用圆形、还有的用蝴蝶、金鱼等等。(同桌说意义,然后全班交流)
3、涂一涂,说意义
a 要分别涂出他们的1/2,你认为首先应该怎样做?
b 其中六边形、圆、和正方形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c 利用投影进行交流,每一个1/2分别表示什么?
2、拿一张正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1/4,并涂色
(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
3、,认识1/4、2/4、3/4、4/4。
(1)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用你喜欢的方法,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
(2)涂一涂。p54
a 将其中的一份涂喜欢的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4,其余部分是这张纸的( )。
b 将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
c 将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涂了这张纸的( ),还有这张纸的( )没涂颜色
d 如果将所有的4份都涂上颜色,那么就涂了整个正方形纸片的( )。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分数表示,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像1/4、2/4、3/4 3/5 2/8的数都是分数)
4、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分数的读、写。
(1) 你发现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
(2) 你知道各部分分别叫什么吗?一个分数应该怎么读?
(3)你认为分数该怎样写?为什么?
(5)想一想,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
三、尝试运用
(1) 看图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投影仪出示)
a 读出每一个分数。
b 写出每一个分数(注意,先居中写出分数线,再写分母,后写分子)
c 说出每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含义
如:1/3表示把一段绳子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根绳子的1/3。
(2) 判断那些图形的阴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是的画勾,错的打叉,并说出原因。
(三)巩固与应用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图见55页第1题)
(1)独立写出各图中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巡示指导分数的写法。
(2)指名读出各分数
(3)组内说一说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2、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图见58页第2题)
(1)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你为什么这样涂?
3、判断: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各图的阴影部分对吗?(图见58页第3题)
(1)独立判断。
(2)交流判断的理由。
(3)分数的产生和哪一种分法有关系?
4 、我来涂,你来说是几分之几(分数的意义)
5、拓展题:涂色部分占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投影出示)
(四)小结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十
《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内容让学生认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并借助直观手段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本节课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所以就显得十分重要,要为以后的分数学习打好基础。课本创设了野餐活动时分食品的情景,让学生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通过平均分的结果有时能用整数表示,有时不能用整数表示,这时就产生了分数。这时就重点讨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一份可以怎么表示,结果是半个。
初步认识“半个”可以用分数1/2表示,在此过程中介绍1/2的读、写以及各部分名称。并教授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如:1/2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分,每份表示它的1/2,让孩子们一一说说,同桌相互说一说。
但是,在教学分数含义的时候,我有点操之过急,没有让学生发现而是自己说了出来,我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他们的含义,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我可以对其提示。而我却在教学中无形养成了思维的惰性,这是对孩子们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不负责任。
在教学分数的比较的时候,我让学生准备的是两张圆形的纸,折一折,涂一涂,分别表示出1/2和1/4,通过图片上不同的颜色来比较分数的大小,也通过举例分糖,有10颗糖果,分给10个小朋友,每人只能分得1个,若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5个,尽量引导孩子们总结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1份就越少。
之后通过练习,孩子们对于这部分的知识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在教学中我仍然有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人教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一、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二、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三、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准备:ppt正方形卡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咱们二年级学过了除法,里面有平均分,谁知道什么是平均分?
2、把4个东西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得到多少?
把2个东西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又得到多少?
把1个东西平均分给两个人,怎么分呢?
3、导入课题:以前学习的整数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
二、新授
只要是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两份,就能用1/2表示。
中间的横线是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分数线下面的数字是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
分数线上面的数字是分子,表示所取的份数。
读作:二分之一
写作:1/2
三、教学四分之一
1、学生动手操作:
用正方形的纸对折两次。对折两次,就是平均分成几份?
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涂颜色的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一。
2、展示:谁有不同的折法?
3、讨论:这四种不同的折法(可以说是三种)为什么都用1/4表示呢?
(让学生总结说一说,巩固分数的意义。)
四、练习巩固
1、读出下面的分数
1/61/91/71/51/101/12
2、读出下面的分数
三分之一
四分之一
十三分之一
二十分之一
3、填空
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六份,每份是它的。
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七段,每段是它的()。
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12份,每份是它的()。
4、生活中的分数
一个人在月球上的体重是这个人在地球上的体重的1/6。
中国有1/5的人口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生活。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