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模板14篇)
计划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领域。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计划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篇一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实践,已经在老师、父母及校内、外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班队活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等。特别是从三年级开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能通过自主合作确定活动主题、活动方式、组织活动的具体开展,最后形成活动的具体成果。这一切为了学生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
2、考察祖国的.地理、人文环境等,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1)从一物、一人、一事、一地的小侧面认识祖国。
(2)走进祖国大地,增进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3)参加社区服务劳动,体会社会服务的艰辛、意义及价值。
3、学习初步的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实践主体研究的历程,感受探究需有的精神品质。
(2)通过实践,发展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技巧。
(3)在研究中养成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享、共同讨论。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篇二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一、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平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一、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一、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篇三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依据,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脚踏实地、加强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锐意进取,力求推陈出新,推动学校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推进环保教育,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7、加强活动过程性资料的积累,积极研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校本化开发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积累的关系,提高活动效果。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1、利用开学初时间,学习课标,领会新课改理念。
2、各年级制定主题活动计划。
3、随时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改活动计划、及时记录活动过程中问题,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4、任课教师及时认真地记好教学反思,不断累积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共同交流,使全体受益。
(二)、主题引领,不断加大组内教研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活动,随时交流教学经验,解决教学问题。积极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及时地将最新的教学理念上传下达,做到有继承、有突破、有创新。
2、分年级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要求各年级的主题在任教老师的带领下开发活动内容,切实引领学生进行活动,重点培养学生活动的体验、探究、总结、反思。做到活动主题教师明确、学生明确、人人明确。
(三)、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初步形成我校研究特色。
1、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使每一名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在活动中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在活动开展中锻炼学生的与人交往的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抗受挫折的能力;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月份:1.制定学期计划。
2.专题探讨:如何撰写主题案例。
三月份:1.专题探讨:如何上“方法指导课”。
2.完成区级案例撰写工作。
四月份:市、区级说课比赛。
五月份:1.全校性综合实践活动。
2.区级“学生成果、主题活动资料”评优。
六月份:1.观摩市开放活动。
2.总结学期工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篇四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平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篇五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区精神的要求,各年级、各班对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而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
二、目标要求: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不怕困难勇于合作的精神,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对自然对家乡的热爱和公民的意识。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继续重视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论述,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强化校本培训,认真抓好每学期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集中专题培训,增强培训和学习的实效性。使全体教师、特别是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和操作要点。
2、抓好课程实施
(1)各教师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及本学期实施计划,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或“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努力组织好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班队活动课、以及课余节假日时间,保证充足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在过程中指导学生选题、活动;展开过程、深度探究;重视交流、丰富体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加大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力度。
究,各教师要注重研究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积累。指导学生设计采访提纲、活动方案、填写活动过程评价表,书写活动感受等。各教师在期末对该课题的实验情况进行专题总结,课题组撰写阶段报告。
(4)要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学校来说,主要是计划、教师管理、课时管理、检查调研等过程管理方面的资料;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
3、加强课程管理
通过多种途径检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督促和帮助各教师真正落实本课程。并通过问卷、抽查等形式,了解各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检查的重点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课时、计划等的落实情况);活动过程(活动设计、展开、总结等基本环节的落实情况);活动实效(有关活动成果、教师反思和学生反映)等。要将平时了解和专题检查结合,督促教师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加强研究和交流。
要通过“沙龙式”、“案例分析式”、“对话研讨式”等多种形式,交流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讨论、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开发利用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
生能更加主动和便捷地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活动。其次,各教师要充分利用家乡的历史名人和民风民俗等乡土资源,进行有选择地运用和开发。再者,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向家长进行宣传,使广大家长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支持和正确辅导孩子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四、主题参考:
中年级:
主题一:自理能力(叠衣服、理书包、整理书桌、洗红领巾、钉纽扣等)
主题二:纸的艺术(学会简单的剪纸折纸能力)
主题三:我爱校园(校园花木调查、种数护树行动、种植花草蔬菜、盆景展示、小昆虫等)
主题四:我与网络(学会搜集资料、绘画、发e-mail、下载影音文字资料等)
高年级:
主题一:小小发明家(节水装置、废物巧用、生活创意小设计等)
及古代现代名人知识等)
主题三:我与网络(学会网络学习、查找、交流、娱乐、购物以及创建个人空间等)
主题六:我的创意(布置自己的书房卧室、设计小摆设、简单的陶艺作品等)
五、活动安排
九月份:
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十月份;
1.各年级按计划实施方案
2.围绕秋季特点展开综合实践活动
十一月份:
1、校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
2、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分别进行学生、家长、教师调查问卷。
3、综合实践活动:黄志墓的过去和现在。
十二月份
1.各年级按计划实施方案
2.综合实践活动研讨活动
元月份:
1、开展校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比活
2、学校进行课程实施总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篇六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而这种教育功能的实现要求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目标定位,先进的教育理念,适宜的实践主题,良构的实施环境和发展性的学习评价。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学生分析
中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
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篇七
为预防学生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途中、活动中出现的意外事故,保障活动有序、顺利、安全进行,以最快的时间进行实施救治,特制定此安全应急预案:
以《学校安全工作条例》为指针,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教育学生遵守各种安全法律法规,培养引导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护能力,让活动既突出意义,又安全愉快。
组 长: 杨丐成
副组长: 刘小平 周小锋
组 员: 潘箫箫 王文成 苏安慧 章新新 杜建芬 徐小秋
徐央央 滕李港
职 责:制订本次活动的各种方案,四-六年级班主任做好班级分组及活动管理,处理活动中发生的一切意外事故。有事故在第一时间内立即上报组长。
1.建立安全领导小组,分工负责(各班的安全由班主任负责)。如有带队老师不能处理的意外事故应马上向负责领导汇报,同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止血、稳定学生情绪、联系车辆和医院等。
负责领导:
5月13日
5月14日
5月15日
2.发生交通事故:由组长、副组长负责总协调,组织报警、迅速拨打“120”和“110”,以及有关上报事宜,以最快的时间进行抢救医治。组员进行现场保护、临时救援,跟班老师控制学生的混乱场面(阻止学生围观)和二次事故现象的发生;班主任老师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稳定家长的情绪。
3.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生摔伤等伤害事故时,由组长总协调及有关上报事宜;由副组长负责组织人员现场解救、报警、医疗队的初步医疗工作、严重的送医院治疗;同时控制学生的混乱场面(阻止学生围观)和二次事故现象的发生;随队负责领导协助医务人员进行现场医疗和负责实施后勤保障工作。
4.按规定的时间路线排队乘车回校,带队老师注意车内安全。
5.出发前带班老师点名,到目的地后再次点名,回程前,排队点名后再返回。做到:高高兴兴去,平平安安回校。
1.各年级领导和班主任一起负责统筹协调,安排各班的活动。
2.注意安全、纪律、卫生,特别注意爱护绿化和保护环境,确保活动圆满成功。
3.统一行动,有事及时联络,家长接送地点一律在学校。
4.活动结束后,每天负责人将活动情况上报校长室。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篇八
指导如何选择主题,到哪里去找问题?怎样把问题变成研究课题?指导制订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包括的内容,如要做什么?怎样做?做成什么?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指导查阅文献资料,需要哪些资料?可以从哪里找到这些资料?如何整理资料?指导学会社会调查,如确定调查的内容,确定调查的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整理调查数据,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指导学会整理和分析资料,对记录的目的,记录的原则,记录的方法进行辅导。指导选择成果表现形式,有文字类:课题研究论文;有实物类:模型,音像制品,多媒体制品,网页,广告;在选择成果表现形式的原则、方式方面给予指导。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表现和研究成果:可以写小论文、活动日记等。
4.指导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科学评价。
(二)管理落到实处
1.细化管理制度
(1)制订实施计划: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计划;年段实施计划;班级实施计划。
(2)成立年级研究组,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3)建立随堂听课制度,将该课程列入六认真检查和考核的项目。加强对该课程实施的随机检查,努力杜绝随意占用该课的情况发生。
(4)提倡集体备课制度,但不提倡案例共享,每位老师应根据班内实际情况,独立设计特色性方案,积累规范的资料。
(5)制定奖励制度:制定科学的考核奖励办法,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教学业务考核、晋级、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的依据之一。对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做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
2.细化研讨制度:
(1)每学期学校都要开展一次校级综合实践活动观摩活动。面向全校开放,及时作好活动的总结、评价和记录。
(2)年级组两周一次研讨形成制度,每学年每位老师在校内上一节研讨课。
(3)注重规范的积累过程性资料,如:学生活动活动方案、活动日记、学生搜集的资料卡、学生调查表等。
(4)细化学生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在课堂观察、开放作业、专题汇报、个案调查、实际操作等评价过程中互相评价,让家长、社会力量参与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1、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发展特长,全面提高。
2、重塑校园文化,提升校本特色,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方式,推进基础教育改革进程。
3、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情感等方面的体验。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校本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总体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5、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7、了解祖国,了解家乡,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具体措施: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强理论在实际中的作用。
1、利用开学初时间,集体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领会新课改理念。
2、集体讨论各年级主题设定的可行性,制定主题研究方案。
3、随时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改活动计划、提出活动过程中问题,集体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4、任课教师及时认真地记好教学反思,不断累积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共同交流,使全体受益。
(二)、加大组内教研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
2、积极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及时地将最新的教学理念上传下达,做到有继承、有突破、有创新。
(三)、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初步形成我校研究特色。
1、活动以问题和项目为中心,结合学生特点、学校特点、地域特色,将多学科知识整合,将个人与社会整合。
2、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使每一名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在活动中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在活动开展中锻炼学生的与人交往的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抗受挫折的能力;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过程开展
1、明确活动主题: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期初选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2个主题。
2、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根据活动主题,认真制定好计划,对于每次活动都要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计划和方案,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实施保障
1、教师要进行专业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为课程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2、及时制定各级各类实施计划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3、强调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因而学科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不仅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更是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前提,因而本学期我们对此项工作尤为重视,并将之列之工作的重中之重。
4、资源保障:开放校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等作为活动基地,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科学性。
5、加强管理:落实课程实施责任制,强化过程管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做到每一次活动全程万无一失,不出事故。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篇九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主题名称:我与蔬菜交朋友
二、主要线索和涉及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性教育四大领域。其中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内容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这三条线索。我校本学期四年级的研究性主题为“我与蔬菜交朋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走进社区调查采访,通过各种形式了解让学生学会制订小组
活动方案
,设计开题报告
。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查资料。学会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锻炼自己的活动能力。通过活动养成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勤于动手的习惯。学会与他人一起合作学习,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养成在活动中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的能力习惯。学会在活动中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在整个活动中,集教育性、科学性、知识性和时代性于一体,融观察、实践、学习于一炉,真正达到各个领域的统一。三、主题设定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要依据现有资源,而且要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为学生的健康、健全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我校的现有资源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发了“我与蔬菜交朋友”活动课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蔬菜、认识蔬菜在日常饮食中的重要作用,纠正学生厌食、偏食的不良习惯,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使学生通过活动,学习知识,掌握能力,使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
四、学生情况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越来越丰富,满街的烧烤小吃,肯德基、麦当劳芳香四溢,吸引了许多的小学生。餐桌上的蔬菜与之相比,不及其香、不及其脆。因此许多小朋友都有不爱吃蔬菜、偏食的习惯。通过“我和蔬菜交朋友”这一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了解蔬菜的种类;通过咨询查阅、收集资料,了解蔬菜的营养,逐步培养学生养成爱吃蔬菜、用蔬菜创造生活的好习惯。
五、主要能力培养目标设定:
1.蔬菜,蔬菜有哪些营养。学会利用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主题班会,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的活动设计方式,并能对设计方案进行初步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蔬菜的认识与探究,使学生了解蔬菜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初步树立科学食用蔬菜的意识,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道理。并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六、活动形式:
1、组织形式:
采用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2、实践形式:
收集资料和信息。研究、设计。小组合作和交流,规划表达和反思。
七、活动时间安排:
1、活动准备阶段:第八周。
2、活动方案实施阶段:第九周、第十周。
3、活动评价、总结阶段:第十一周。
八、活动过程:
(一)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共分为四个阶段进行:1.活动准备阶段;2.自主探究、分组合作阶段;3、资料汇总、整理阶段;4、汇报、倡议、评价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研究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作了一些跟踪指导。
第一阶段
1、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2、确定研究专题,自主选择伙伴
3、制订活动方案,明确研究方法
具体做法是:
(活动准备是开展活动成功的前提,它包括筹划、分组、制定方案等,本环节由学生自主分组,更能激发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热情。)
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评出说最具合作精神。
第二阶段:活动方案实施阶段
1、深入社会生活,搜集相关信息
2、交流调查情况,整理资料
3、确定汇报形式,创作展示作品
(去电脑房查找的同学上网,为了有效利用起网络,使之成为同学们简便、快捷地资料查询方式,活动前我们对同学们进行了基本培训:1.用搜索站点击出关键词的方法查找相关资料;2.对获取资料进行复制、整理和打印)
学生通过此阶段活动学会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可利用资源收集查阅资料。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评选谁最能利用有效资源查阅相关资料。
第三阶段:资料汇总、整理
“我和蔬菜交朋友”成果汇报展示会
1、分享成果、互动评价
各小组通过各自不同的形式,交流活动体验,互为评价
第1小组:蔬菜的种类、习性探秘汇报
第2小组:蔬菜营养价值汇报
第3小组:蔬菜的烹饪搭配方法汇报
第4小组:蔬菜的烹饪技巧汇报
各个小组的调查研究结束后,孩子们精心准备的资料纷纷上报。有打印的文字资料,有手笔和复印的图画资料,有工整誊抄的数据资料等等。然而,许多文字资料涉猎过广,大都没有经过分类整理,面对一大堆的第一手资料同学们可能会茫然所措了。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们将照片资料和文字资料按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评选优胜小组。
第四阶段:倡议、体验、评价
1、整合展示材料,举办成果展览
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成果进行整理,举办一个成果展览,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我实现的愉悦。
2、总结
各小组通过开展研究活动,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各自完成汇报作品。为了分享各小组的活动成果利用活动课,组织他们进行成果交流。
(二)成果预设:
这一节实践课和以往的主题活动一样,要经历前期准备、过程指导、汇报评价三个环节的组织和学习。学生在活动中,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将有了一定的收获。
1、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容
为了获取与蔬菜有关的材料,同学们往返与图书室,到网上搜寻,到市场搜集。活动给了孩子们自由吸收养分的广阔空间,把学生从校内引向了校外,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2、社会活动能力得到增强
生活是学生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基础,学生在市场观察、做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给予的快乐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有指导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网络搜索小队,系列活动的资料如:蔬菜、水果如何合理搭配才最有营养;时入秋季提供有利身体健康的水果、蔬菜;在研究结束之后,大家会感到以后一定要多吃蔬菜、吃多种蔬菜。同时为了中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呼吁全校的小学生都来吃蔬菜。
终极评价:
评价内容差异评价(a、b、c)
自评小组评家长评师评(综评)
参与情况活动过程活动效果参与热情
交流合作收集整理资料
研究汇报形式
观察视点
探究能力
一、学情分析
本年段学生共264人,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设计
1?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2?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创设十分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和成果的表达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泛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3?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有丰富材料和真实的情景,主张学生在“做中学” 。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新经验与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可应用的个性化理论、模型和技能。
4?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或问题出发,形成跨越诸多学习领域的活动,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亲身的实践,使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奥秘并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以问题向学生质疑,学生通过操作来找出答案,小组合作汇报的形式汇报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加以纠正和示范,学生练习巩固。
四、内容安排
本学期主要以“海西平潭”为大主题,主要安排如下:
2月期初对平潭资料搜集
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搜集文字资料,通过采访父母,亲朋等,了解平潭过去发生的故事,
3月平潭的历史
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搜集文字资料,通过采访父母,亲朋等,了解平潭过去发生的故事,通过现场拍摄照片,民间搜集旧照片,网络搜集图片等方式完成对平潭历史的研究。
4月研究平潭现状及未来
学生主要通过走访附近的相关单位,实际考察了解,询问自己的亲朋好友,了解平潭的现状,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知识,对现状进行剖析,对未来提出大胆的猜想。
5月 开展图片资料展
将研究资料,图片等进行展览 使周围同学都能对平潭有更深刻的了解。
6月期末汇总
学生对资料进行补充和完善,分类整理。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而这种教育功能的实现要求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目标定位,先进的教育理念,适宜的实践主题,良构的实施环境和发展性的学习评价。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学生分析
中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
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篇十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班级要制订好班级的活动计划,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记好“成长记录袋”,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导处。
4、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要虚心请教各学科的教师,教导处会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5、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地方特色资源结合起来,也要与学校课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让图书进入班级,建设好班级图书角;二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三是继续完善以科技、艺体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四是继承好学校传统活动,办好艺术节、体育节,同时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建设好心理咨询室。
(2)开发社区资源。一是探究新坝现有的自然状况,定期带领学生进行参观、考察社区,如治安农业观光区,野生苦瓜茶厂;二是与社区的某些企业挂钩,了解社区经济发展情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查;三是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四是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利用社区教育条件建立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五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长短线活动安排,一学期拟定一个长线活动,一个短线活动即可。另外的时间用于非指定领域中的团队活动及学校传统活动的教学上。在长线和短线活动的设计上,应以“研究性学习”的大方向为原则,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学生感兴趣的有地域特征,学校特色的,要以身边的小问题加以开展。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现结合我校科技特色教育及社区文化特色,提供如下备选课题,各班可参考其中一个长线活动的课题,制定好相应的活动计划。
主题一:校园安全
主题二:我是小小急救员
主题三:自制贺卡
主题四:超市购物
主题五:饺子的文化
主题六:多姿多彩的花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篇十一
1、落实过程,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每学期每个学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选题、策划——活动展开——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际使用的教学时间不应少于24课时,并注意确保用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要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要有指导教师对每个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评语和等级评定的结果。
(2)注意解决好活动各个实施阶段中一些关键的具体问题:选择和确定主题、制订活动计划阶段——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活动展开阶段——强调全体学生亲身经历、亲历亲为;汇报交流阶段——强调全员参与、充分交流;活动总结阶段——强调有效反思、合理评价。
(3)进一步优化活动中的教师指导,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根据实践活动各阶段的任务和重点,指导学生充分经历活动过程,提高研究和实践的水平。结合具体活动进程,适时上好选题指导课、方法指导课、过程反馈课、信息整理课、成果汇报课、总结评价课。
(4)重视学生实践活动核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课程实施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获取和使用信息、沟通交流、计划与监控、方法选择、资料整理与处理、分析综合、评价反思、操作与实验等方面的能力。
2、强化管理,努力实现课程实施的常态化。
(1) 制定和不断完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全面规划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策略。
(2)进一步完善教研组建设,优化师资配置方式。
(3)认真落实课程的三级计划。学校认真制订好本学期实施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4)积极开发和积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要正确指导学生用好《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材料,把它作为课题生成的源泉之一、活动过程的资源之一;指导教师用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把它作为案例学习的材料之一,学习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5)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学校来说,主要是计划、教师管理、课时管理、检查调研等过程管理方面的资料;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建好、管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
(6)根据本校的实际,制订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规章制度,如教师工作量制度、教师奖励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课程评价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可单独制订,也可以在学校现有管理制度中增加反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要求的内容。
3、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课程理解和实施能力。
(1)组织学校课程管理人员及全体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继续认真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如研究性学习、任务驱动学习等理论,积极倡导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不断学习各地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经验,及时把握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
(2)不定期举办各种层次的主题沙龙研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
(3)引导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
三月份:
1、制定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确定年级负责人,制定年级活动计划。
3、各班制定班级课程实施计划。(各班任课老师)
4、认真组织课程培训活动,帮助全体任课教师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论,把握实施课程的基本过程和要求。
5、各班开始实施第一个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6、组织教师参加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交流活动
四月份
1、各班继续按计划实施活动
2、组织教师收看、参与江苏省“名师课堂”网络研讨直播活动
3、校综合实践公开课活动。
五月份
1、交流主题活动进展情况
2、检查各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
3、组织区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评比,并择优选送参加市、省级论文评比
六月份
1、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比。
2、收集汇总本学期各班级所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及成果资料。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篇十二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5、使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
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主要围绕"爱我祖国,
爱我家乡,爱我社区"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活动课程,并恰当处理好新
生成的目标和新的主题。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考察、调查、访问等认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爱心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
关系;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许多职业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认识家乡,通过对家乡地理、人文、风情、民俗、土特产、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调查,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1、方案卡与评价表展示
2、举行一次现场展示会,评选"先进小组"
3、项目作业展示
4、手工制作资料收集展示
5、撰写总结论文反思心得并交流
1—2周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
2课时
3—4周保护我们的家园
2课时
5—6周城市的固体废弃物
7—8周空气与人的关系
2课时
9—11周生命与绿色同行
3课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篇十三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县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创新学习的形式,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在锻炼学生成长与成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寻找个人理解的指示建构;创建具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一)、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二)根据学科特点合理安排学习内容。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1、评价的内容
2、评价的方式(如:作品展示与评比、研究报告等。)
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方法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注重过程评价也要关注最后学习学习成果的汇总与评价。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xxx
组员:(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主任等)xxx
分管领导:xxx
综合实践教研组教研组长:xxx
级部备课组长:xxx
组员:(任课教师)xxx
(根据学校实际,按月份以表格形式上报,如:开展一次集体备课、组织一次公开课、作品展示评比等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篇十四
五年级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学了一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因此经过了系统的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地完成,而且比较配合老师开展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这个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比较好,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习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亲近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初步具有自主选择和独立作出决定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勤奋、积极地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注重实践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
2、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
3、组织有关的活动素材。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适合本校实际的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可行的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多渠道的获得更多的知识。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教学进度及安排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