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学生职业规划书(实用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篇一
面对大学这个熔炉,常常问问自己,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做真正的自己。首先要学着去问自己四个问题。一是“我是谁?”——认识自己。人生最难认识的是自己。我们需要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目标,自己的实力,自己的能力。二是“我在哪?”——了解环境。融入周围的环境,毕竟,识时务者为俊杰。三是“我去哪?”——确立目标。在人生地图上圈出目的地,发动生命的引擎。再回首,不再茫然“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最后一个是“我怎么去?”——制定规划。
生涯规划不仅指单一的人生目标的确立,也不仅仅是单一的生活事件,而是面临着许多生涯角色、生活目标的选择与建立,面临着一系列认知活动与行动的历程。
尽管每个人的生涯规划有其独特性,在对生涯的规划中,人们大体上是从“自己的特质”、“教育与职业资料”、“自己与环境的关系”三个方面来进行着自己生涯目标的规划。就发展历程的观点而言,大学生正处于生涯探索期和生涯建立期的关键阶段,面临着许多关乎未来发展的重大抉择,如学业、职业、人生价值、婚姻等。因此,大学生的生涯规划主要是要透过生涯探索的历程,增长生涯认知,并逐渐认清其生涯发展方向,以完成具体的生涯计划和准备。
对大学生而言,生涯设计与定向关乎着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着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与学习的重点。生涯不确定的大学生经常会出现焦虑、目标与兴趣模糊不定、缺乏求学动机,学生角色投注不足、学业成绩偏低等现象,进而不能适应今后的发展。但大量的研究发现,大学生中缺乏生涯规划与定向的情形较为普遍和严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并不能自觉地确立自己的生涯发展方向,心理学家marcia(1980)从自我认定的角度,依据面对的选择危机和专注定向,将青年的自我认定归纳为四种不同的形态,就生涯认定向角度而言,四种自我认定形态分别为:
1、自我定向者(identity achievement-ia)。即在经历抉择危机之后,逐渐确定其生涯方向或职业目标。
2、提早定向者(foreclosure-f)。本身未曾面对抉择危机,但在生涯方向或职业目标上,已接受父母或他人的安排而定型。
3、延迟未定者(moratorium-m)。面对个人的抉择危机,正在寻求定向。
4、茫然失措者(identity diffusion-id)。面临抉择危机,因生涯方向或职业目标模糊不定,而感到焦虑,甚至逃避抉择。
其中,提早定向者(f),在社会的限制和父母的保护之下,面对生涯抉择之际不致产生过高的焦虑,但在从事生涯准备或课程学习方面,能避免听天由命、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的状态;延迟未定者(m)和茫然失措者(id)在面临生涯抉择之际,由于缺乏目标定向,可能会产生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不利于其课程学习和学校适应。
marcia的研究结果说明,生涯确定是青年期主要而关键的发展任务之一;生涯决定的明确与否不但可能阻碍个人长期的发展,更影响其当前的生活调节 。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篇二
自自己认知是对自己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2.职业兴趣第一个选择是当口译,到各地从事这份工作,不受别人的拘束。第二个选择是当一个大学英语老师。
3.职业能力做口译能够做到帮助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让自己的能力达到完美的体现。做老师要对学生负责,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的给学生。
4.个人特质比较安静,记忆力强,反应快,适合做口译。对事情认真、负责,老师这方面的工作也可以。
5.职业价值观对于职业价值观,就是自己帮助的人是否重视人才,能否对人才进行规划。能否给人才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升职空间。
6.胜任能力认为自己安静、对事负责、反应力快、能力强自自己认知小结总之,自己觉得自己现在已有的能力加上不断的强化会更优秀的,一定能胜任的。
第二章:职业生涯条件分析
职业分析是对影响职业选择的相关外部环境较为客观,合理的分析。
1. 家庭条件分析自己们家是教育世家,家境在农村来说还可以。因为一代希望比一代强,所以家人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让自己毕业后继续深造,读硕士研究生。不用着急工作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要比大多数人有较高的学历,以便有竞争优势。将来找个稳定、薪酬较高的工作。
2. 学校环境分析自己所在学校为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自己所就读的英语专业是学校最好的专业之一,每年专八过级率超过了很多学校,甚至一些好的一本院校。所以自己相信自己的选择还不错。
职业分析小结总之,家庭方面供自己上学没有经济负担,而且父母很赞同很支持。学校方面,所学专业可以说是本学校最好的专业,只要自己学得比别人精,相信不会找不到好工作的。
第三章:职业目标定位
综合第一章·自自己认知与第二章·职业生涯条件分析的主要内容得出本人职业定位的swot分析:
内部环境因素优势因素(s)弱势因素(w)
外部环境因素机会因素(o)威胁因素(t)
结论:
职业目标将来从事口译工作,或教育工作。
职业发展策略进入大城市的国企,或者私有企业,总之只要能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都可以。
第四章:具体执行计划
人宁可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对于学业规划,自己觉得自己追求的应该是一种人生的价值,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阶段目标,对自己的未来做认真的规划,用心地规划,通过做此规划自己深刻地感觉到机会远比安稳重要,学业远比金钱重要,未来远比今天重要。于是,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航船作了精细的规划。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步步落实和执行既定的规划并达到最终目标。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篇三
“很多人都问,像沃尔玛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用人要求是什么?我想其实只要热爱所从事的行业,有学习进步的心态,为人诚实正直,就基本符合任何企业的用人要求,而如果要追求更好的发展,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5月12日,沃尔玛高级人力资源经理梁音群作巡讲时说。
作为主讲嘉宾的梁音群,结合当下就业环境和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对大学生的择业和职业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梁音群说,一个人的职业技能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专业技能;二是人际技能;三是观念技能,即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职位越高,对观念技能的要求就越多,对专业技能要求越少。
不同的人根据对技能掌握的情况和就业心态,可以形象地分为“人财”、“人材”、“人才”、“人裁”四类。“人财”是企业最欢迎的,他们很好地具备了专业技能、人际技能和观念技能,收入待遇高;“人材”不一定完全具备三种技能,但他们心态开放,愿意像一棵小树那样成长,大多数企业都需要这样的人;“人才”有一定技能,但缺乏进取心,成长性不强,只能勉强找到一个工作,难以获得较高职位。最后的一种“人裁”,则是既没有技能,又缺乏进取心,就只能被裁员。
梁音群表示,没有人一开始就是“人财”,所以对广大学子来说,成长性是最重要的,而这也是沃尔玛在人力资源方面最关注的。沃尔玛有完善的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层级和岗位的人才,培训内容各有侧重。培训形式上,包括在岗学习、经验交流会、总部专员授课、网络培训等。另外,针对一些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员工,沃尔玛还会安排其赴美国、英国、韩国进行实践培训。
“现在一些已经毕业或快要毕业的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往往会设想:工作单位要离家近,工作要轻松一些、最好每季度都能涨工资……但都没考虑自己具有哪些技能和素养。”梁音群说,抱着这种想法,是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的,而且容易形成一种不平衡的求职心态。
梁音群建议,择业时需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很多人在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之后,还想着会不会碰到更好的,最后往往会因为错过原有工作而后悔。在选择就业行业的问题上,他认为政府和事业单位等行业稳定性强,福利较好,但可供选择的发展渠道少,晋升空间不大。自己创业和自由职业的风险较大,选择时要慎重考虑自身的条件和承受风险的能力。一些正在走下坡路或将来会被淘汰的行业,在择业时需要避免。应选择新兴行业和一些符合经济发展潮流的行业,例如电子、零售业等,个人的发展前景也会比较广阔。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篇四
:训管理者相比一般员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路径,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容易“乱花渐欲迷人眼”,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自己的世界很无奈,因而失去方向。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要以终为始,持续更新,顺势而为,才能从“潜龙在渊”到“飞龙在天”。
每个人的兴趣和内在动机不同,会有不同的选择,自由动机高的培训经理们会倾向去做自由讲师,成就动机高的培训经理们更愿意回归业务部门,而稳定和安全需求高的培训经理们会选择在企业内部做培训管理或者人力资源工作。
洞察自己的内在动机,会有更加精准的选择,即使环境变化,依然可以根据兴趣进行弹性调整,少走弯路。
任何一项工作都是能力取向的,不同的能力带来不同的业绩。持续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实现每个阶段的职业发展目标。
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主动导向以及计划能力等几乎是所有工作都需要的能力,可以在各种职业岗位上获得,所以更重要的是每个职业的核心能力。
如果想一直在企业内部做培训管理,自身需要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建立学习系统的能力、构建培训管理制度的能力、发展培训师的能力等。除此之外,还要有很强的业务洞察力,以及影响管理层的能力。
这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通过日常的学习和工作活动日积月累而形成的,比如阅读书籍,参加内外部培训学习活动等。这些知识和技能需要在工作中进行强化,才能真正内化成自身的能力。
职业兴趣是“我想”,职业能力是“我能”,职业平台是“我可以”。成功的职业生涯,这三者必不可少。
没有实现理想的平台,到头来只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空有满腔热情,却无抛洒之处。现在我回过头来看看当时一起聊天的同事,都依照自己的兴趣,根据环境的变化,找到了自己的职业目标。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篇五
当我没进大学之前,我以为上大学就意味着解放,没有家长的束缚,没有老师的逼迫,没有学习的压力,但是不久我发现自己错了。高中的努力是为了考上重点大学,但重点大学的文凭仅仅是进入人才招聘市场最基本的条件而已,就像高档写字楼门口写的“衣冠不整者不能入内”一样。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毕业,再加上往年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虽然我们学校在“211”、“985”工程之内,也许同样是重点大学的学生,但企业不一定会选择我,因为我的户口。现实不会和我们想象的一样,它可能会不公,它可能会残酷;但我相信,能力是最重要的,无论我走到哪,我也不会害怕,都可以从新再来,因为我有能力。
不是任何你想得倒的东西就会是你的,没有人会像父母一样那么宠惯自己。能力也是一样的,它的形成必须要有经验,要能忍受,要与人交流,要知道思考和分析,要能把握住自己。刚进大学,我经历很多打击,没有能入选院学生会,没有成为班干部……外表、说话、做事好像什么都不如别人。所以我下定决心好好做自己,用心去把握每一个机会,让自己学会成长,使自己拥有能力。但怎么才能真正做到这些,怎么才能找到一个需要自己努力的方向,我仍然有些迷茫。
直到这学期上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以后,我才开始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工作方向、人生规划有一些感觉,我才会认真地寻找我的价值与我可以和应该做的事情,我才懂得留意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细节来得到更多的机会。首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让我看到自己深处危机中,如果还不觉醒、还不给人生增加价值,那未来就将布满荆棘,人生会失去它应有的光彩。其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让我了解到了一些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用心投入的人,他们能拥有今天的成就和前途的美好是因为他们用脑子思考、用双手实干积累出来的,而不是运气与无目的的忙碌;也让我相信社会存在着一种向上流动的机制,只要我付出,就一定能有所收获。第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让我明白了社会与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比如有基础知识(专业基础、文化底蕴)、能力(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与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素质(忠心、诚实、守信、互助、协作、大胆)等。第四,我会根据我掌握的信息来制定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因为它可以使我拥有明确的目标,使我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使我比别人更懂得寻找新的机会、增加有用的经验,使我不会因我的无知而后悔。
人的一生在不断的根据他人和已经做过的事情来认识自己,有时会因为做错了事物而讨厌自己,有时会充满理性和勇气去改变自己。我认为自己总的性格具有两面性:在自己平常的生活中,喜欢安静,不太爱说话,总爱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需要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会很外向、很开朗,总是喜欢笑。曾经做过一个职业测评,它说我的性格是管理者类型,特征是富有责任感、工作效率高、关注结果、性格开朗、善于社交、注重实践、逻辑清晰,能客观公正的分析判断各类问题,并作出决定。随着环境的迁移和要求的不同,一个人的性格总在不断地变化中,在团队合作方面,我在上大学以后有很大的改变:以前的我不太喜欢与人合作,总认为自己能一个人做好一切的事情,同时在实际的生活中也缺少团队合作的机会;但在大学上了一门名叫“素质拓展训练”的体育课后,我发现团队的合作能让我做到一些我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能给我惊喜和力量,当然这其中需要彼此的信任、关爱与努力。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只要是值得我做的、适合我做的事情都应该去完成和做好。我不太适合做的是一些动手能力很强的事情,比如说开车,尽管我学了一些时间,但还是缺少人车一体的感觉。我也太适合太冒险的事情我曾怀疑之所以我会做一些胆大的事情是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和情感的宣泄;我的语言能力不是太好,对语音的把握力不强。从外表看,我是一个经受不了风雨的女孩;但相反,我是一个独立性和适应性较强的人。我认为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感悟能力较强。另外我需要特别加强的是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是对同学、朋友,还应该对老师、上级和长辈)、随机应变能力、学习能力、搜索信息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因为这些能力在现实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都是很重要的,并且我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经验的积累来获得这些能力。
我认为只要当一个人站在一定的高度时,她才有可能为更多的人做更大的、更有效的事;并且只有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为父母带来物质和精神的财富时,她才有实力给予社会回报。而我希望赚足够的钱来满足中偏上的生活需求。我不希望将来的工作过于轻松或简单,我期待每一个挑战;我也不喜欢体制不成熟的工作环境,不愿意在腐败、贪污思想严重的文化气氛中工作。另外,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上我懂得了只有当自己处于企业的核心、能给其带来最大的效益时,才最能被人需要和重视。比如:一个文秘普遍不及管理人员;市场策划和投资顾问往往又高于管理人员。
现就读于北京某高校信息工程学院,还是个大一的新生。在班级里担任团支书,在院学生会办公室当干事,上学期学习成绩:每门都在85分以上。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现在的自我满足感还算是可以。基本已经适应目前的环境。
计算机并不是我非常喜欢的专业,但也不是很讨厌,现在的状况是我选择了它,它也选择了我。就像周老师说的,职业是要既满足物质需求又满足精神需求的。有的时候我们不是仅靠一个人的意愿去决定一些重大的事情,我要考虑到家人,要考虑到自己的能力倾向,要考虑到社会的需要等等。计算机并不是我想要去钻研到一定深度的领域,在本科期间我会努力学好本专业,在研究生期间我更倾向于教育管理专业。
目标:我的目标很明确,我想当一名老师,我是一直以来的梦想,从未动摇过。
未来几年的规划:有了目标一切都变得有意义,现阶段我的工作就是在把学习搞好的大前提下,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通过一些干部工作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争取每年都拿到奖学金,英语要过四六级,并努力争取保研的资格。听周老师讲其对金融危机的独到见解,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人的潜力之大。并使我做出一项重大的决策,在研究生期间我不想再去学理科的知识,我想向文科进军。一个人若只有理科的思维,不会是一个真正的成功人士,充其量只是个“匠”,想当“将”还有一段距离。当老师不能只具有某一领域方面的知识,更应懂得怎样去教育学生。
理想的职业生涯规划:我既然已只身一人来到了北京,实现我的梦想,我就想在这里扎根。我想一名大学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展现我的风采,我想那就是我的舞台。我对老师这个职业的热情从不曾削减。我想用我的魅力去感染每一位同学,我的课堂一定是要非常的精彩,每个人都有所收获就是我最大的快乐,老师的待遇虽然不是最好的,但它既能满足我的物质需求,又能大大的满足我的精神需求,我为我能找到这样一个伟大梦想而感到骄傲。
就计划的人生才少有遗憾,时间如梭,我们没有多少时间迷茫,在最应该努力的年纪里,我们应该将我们的青春用辛勤的汗水填的满满的!好好把握未来时光,好好过好今天起的每一天。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篇六
这是我第一次给大学生们进行培训,而且是大型公开课的形式,每次200人。这对我都是个挑战,幸好我喜欢挑战!我以为大学生比企业员工容易接受培训,事实并非如此!凡事只有自己做了才知道各中滋味!
因为一位老师的介绍,我很有幸地做了四场大一学生的公开课培训。那位老师匆匆赶回老家,后来再没有联系上,在此祈祷她一切安好!心情愉悦!
貌似我是毕业后xx年第一次进入高校,能让我联想到的是f4里的剧情,学校应该是个有故事的地方。但想象总归是美好的,校园正如网上照片那般的空旷大气,在清湖的边上总也沾点灵秀之气啊。接待我的老师用电话引导我开车进去,说是在花坛的左边。好吧,我找啊找,这么大的校园,怎么找不着一朵花呢?好吧,后来才知道,花坛并不一定有花。
就业办的三位老师很热情,很忙碌!他们的工作节奏很快。我理想中的大一学生,是很听老师话的,我说东就不敢往西。到了现场我就知道了,事实并非如此。有刚进来就趴桌上的,有直接戴了耳机进来的,还有明摆着坐在正中间谈恋爱的,有书的就带书了,稍好点的就带了张纸和笔过来。
同学们,上课的节操呢!我的心啊这个凉。好吧,“死马当活马医!”我就不信了。嘿!我这互动环节小伙伴们还是配合得相当到位的,有救了!
我想方设法地调动气氛,目的只有一个:不能让同学睡着了!第二场是晚上,到后半场时我明显感觉到了大家的“**动”!场面仿佛在那一刻失控了。我心里莫名的挫败!因为我自尊心强,我需要得到大家的肯定和反馈。
于是,我回家后就查资料、翻书,一定要找到方法。还打电话“求助”!只是第二天马上来了,远水救不了近火。我只能自己帮自己了。当晚到凌晨一点半睡,次日起来继续改课件。我心里想:宁可我面对新课件生疏而掉下我的面子,也不能因为课件内容不吸引学员造成学员听不下去的情况。
第三场开始前一个半小时我才把课件全盘更新!我连一遍整的备课时间都没有。而且,当天多了一个老师听课。我这小心脏啊要跳成哪般!不管了!上了再说。
好吧,接下应该猜到了吧,进入表扬我自己的节奏!也是晚上上课,但整堂课完全在我掌握中。没有一个同学睡着,都抬起头听我课,都积极地跟我互动:举手、鼓掌、游戏、回应。同学们给了我最热烈的掌声,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我的认可和喜欢!这就够了!
原本,你们以为就此收尾了吧。no。因为还有一场。在最后一场前一天我参加了苏州一个沙龙。因为里面的一些案例和测试我觉得很好,于是又回家改课件。因为我要把我知道的最新的和最好的分享给我的学员,毫无保留!这就是我,一个讲师应该有的素质和责任。最后一堂课,我终于找到课堂的高潮!原来,正如一位老师说的课程也是要策划的。
这一系列的公开课,给了我一次很好的历练机会!让我知道讲师并不只是外界看上去的光鲜,背后有太多的东西要付出了。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篇七
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许多高考生及其父母在大学专业选择上都希望找到既符合自己兴趣又合乎社会需要的专业。因为这样不仅在大学学习时得心应手,将来工作更是水到渠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专业的选择与未来职业以及长远的人生规划是直接相关的。大学专业的选择,就是人生规划的第一步!
2、惟命是从。听从家长的安排,家长由于各方面的考虑,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从事一些他们认为好的专业,从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爱好。向阳生涯在调查中上海某高校浙籍的一位女学生说,她的理想是做一名伸张正义的律师,在高考填志愿时因为她舅舅是浙江某金融机构的高管,遂父母帮她选择了上海高校的金融专业,希望她在以后的发展中也有个靠山。最后,律师只能成为她心目中萦绕的梦想。
3、跟风现象。在高考填专业中,盲目跟风的现象占有相当大一部分比例,这几年哪个专业吃香,报考的人数就呈直线增加,不管是父母还是自己的选择,都没有考虑适不适合自己,四年大学读完后的市场前景会怎样?单就前几年非常火的财务专业,现在已是趋于平静,但就业市场上仍是供大于求。
针对专业选择失败的众多案例,ccdm中国职业规划师认证培训中心指出,要避免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高考生和其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关键点:
1、了解高考生的真正兴趣所在,并对这些专业进行深入了解。可以登录相关专业学校的网站,了解一下专业培养的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内容,以及毕业生的大概去向。这样就对自己要选择的专业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然后确认一下这些课程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对于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是不是同样有热情。如果觉得没兴趣,千万别勉强自己,毕竟兴趣才是学习的动力,如果兴趣不复存在,大学四年将过得很有压力。
考生可以与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当然,考虑到自己的阅历尚浅,也可以在老师或师兄师姐的帮助下,取舍性地采纳家长的建议。最重要的是,无论你最后是坚持了自己的意见,还是“屈从”了父母的想法,都要先让自己爱上未来相伴四年的专业,才能“心甘情愿”地努力下去。李同学家境富庶,父母独自经营一个企业,所以特别希望儿子能够学习管理方面的专业以便毕业后回家继承家族事业。然而这个同学内向文静,喜欢摆弄些机器小玩意儿,羞于与人沟通。上大学后与同学间交流少,对父母也一直有抵触情绪。期间职业规划师与李同学及其父母深入沟通,大二转到软件开发专业,大四时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他设计的身份证识别系统获一等奖。当然,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今年高考填报志愿已经开始,考生和家长要科学选择专业,职业定位和规划是根本。如何把职业定位和规划的意识运用到专业选择上,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建议:
首先是要有明确的目标。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合适的方向,如果将来希望留学,或者做研究型人才,选择基础学科更合适一些。考生应该对自己有一个职业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一样,选择的专业就不同。
其次,选报热门不忽视冷门。报考时要注意“冷”“热”结合,集中选择几个热门专业,然后搭配几个冷门而且个人又比较感兴趣的专业。
第三,要结合个人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热门专业。热门专业的分数线一般都较高,如果学习成绩不太突出,最好避“热”就“冷”。
当然,进入大学后也要认真思考设计自己大学阶段的生涯规划,针对社会环境就业形势不断对自己的选择和个人情况进行完善补充,加强自我的拓展实践,从而使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发展、自身潜力和将来职业发展共频共振。专业选择还要注意机变性,所谓机变性,就是一旦在确定了一个你认为正确的专业时,经过一段时间,当发现这个专业与初衷违背时,可以凭借自己的适当的争取和努力进行及时的修正,譬如换专业等。
专业选择不仅仅是学一门专业的问题,更是决定未来四年我们要面对什么,甚至关乎我们一生工作的问题。作为全国领先的职业生涯管理专业供应商,向阳生涯希望所有高考考生及其家长慎重对待专业选择,必要时不妨请专业的职业规划人士出谋划策,要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篇八
大学生就业与职业规划,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本文就大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解决思路与方法。
第一,认识到就业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学生的就业自主性不高,尤其是名校学生的就业自主性不高。原因在于自视过高,自信到了自负的地步。总想着我是名校毕业生,不愁没工作,即便是工作不来找我,我在就业大军中也高人一等,甚至不屑于去与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一起去看看中小企业。满脑子都是要去大企业,事业单位,期待能找个薪水高工作量小的地方,还觉得自己一定能找到。
这真的是很可怕的一个观念。在市场经济模式下,在高校的荣誉、成绩都只代表过去,也许这些代表你过去的能力,但是不代表你的将来。在就业中,这仅能算的上是敲门砖中的一个部分,期待用这些东西直接找到好工作,没有可能。培训告诉我们,单位喜欢的是能给他们带来利益、利润、价值的员工。你在学校时候的学习成绩好,进了单位就一定能给单位带来这些么?不一定,因为学习和实践还有很大的差距。
你在学校的时候做过学生会干部就一定能在企业有相同耀眼的程度?不一定,完全不同的文化和人文环境还需要你一点一点的适应。你原来在学校是个才子,进了单位就一定能对单位有用?不一定,你的才华和你的工作是不是和谐的,对工作是不是有用的,尚未可知。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没有就业主动性,不懂得自己寻找机会抓住机会,还守株待兔,不主动出击,在找工作的起跑线上首先就输了一成,慢了一拍。全国一流高校的毕业生中尚且有不能就业的学生,难道我们还仅仅因为是自己是211、985工程院校的学生就能指望以逸待劳么?自然是不妥的。
第二,“找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学问,一门技术。稀里糊涂的做是不行的。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有认真的态度,务实的做法。谁都知道要“找工作”,但是有多少学生清楚怎么才是认真的“找工作”呢?在市场里瞎碰可不是办法。所以,需要提前掌握学科基础,了解其中的技巧,才能完成工作。目前,学生们找工作的时候都感觉很茫然。很多学生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不知道怎么写简历,不知道怎么面试,不知道应该学着适应……存在的问题非常多。
开班主任会的时候就有毕业班的班主任非常着急的提出来了这个问题,说,看了看学生们写的简历,发现他们无论去什么单位应聘什么岗位,全都是拿着一样的简历,那能行么?还有,到了这个时候他们还全部寄希望于老师给介绍工作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没有自己上网查过就业信息,也从来没有主动联系过某个单位,都不知道自己想找个什么样的工作,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还有另外一个四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提到说,班里有很多找工作的同学都不知道去面试应该怎么穿着打扮,女孩子都把自己折腾的太“妖娆”,作为男班主任不知道该怎么给女孩子切身讲这些东西,希望在场的女班主任能帮忙。当时大家都笑了,但是笑过之后大家发现这的确是个很严峻的问题。我们的学生被教育了四年,甚至七年,十年,论水平和素质按说都是不错的。如果只是因为没有包装好而被市场拒绝,那就功亏一篑了。学生们不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找工作,而是对这个环节的工序了解太少,不知道该怎么办。
工作这个事情也像打仗一样。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在职场胜出也无非是三个因素:了解自己,了解市场,认真实践。
第一,了解自己。作为大学毕业生,到毕业为止少说也上了十几年学。如果是硕士,博士,上了二十年学也是有的。那么,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走的,就是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具有什么样的素质,与别人相比有哪些长处,哪些短处,怎么扬长避短,这样的特质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从以往的经历来说自己做哪些事情更加得心应手,自己的兴趣在哪方面,在这个领域是不是有特长,等等。
拿一个药学毕业生来说,毕业的时候医药行业的用人单位很多,用人岗位很多,你首先得搞清楚自己是想去做科研呢还是去做销售。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有学生被某家医药企业高薪聘走在实验室做科研,实习期还没过就跑了回来觉得自己性格外向活泼,实在不喜欢天天闷在实验室里的工作模式。认清楚这一点,这个学生后来找到一家医药销售企业去做药代,现在发展的非常好,事业颇有成就。
还曾经有个研究生,毕业时也选择去一家企业做药代,导师都觉得可惜了,硕士毕业去做这个不是屈才了么?但是那位研究生说,我喜欢这样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工作,现在,她也发展的很好,不比毕业后去做科研的同学查。而大部分学生是怎么样的呢?毕业的时候非常急功近利,只关系哪家单位给的薪水高,哪家单位给解决户口问题,哪个企业现在知名度比较高将来有可能发展的比较好,而忽略了一些更为本质的东西:我适合这里么。以至于真的把就业这项工作变成了先就业再择业。突然想起来辩论赛经常用的一个题目:就业,我们是干一行,爱一行,还是爱一行,干一行?也许这个问题在辩论赛场上永远没有答案。但是在实践中,我认为首先应该选择自己“相对”感兴趣或者“相对”合适的行业,这样才真正对将来的发展有利。怎么了解自己?职业生涯规划中会有很多的心理作坊,帮助你来发掘自己各方面的潜力。
第二,了解市场,也就是了解就业环境。老师在培训中的有句话我印象很深刻,你们能分清楚行业和职业这两个名词么?很多学生都分不清楚的。这是就业中很基础的两个范围啊。的确,不仅学生,连我们都对就业了解的有些不够。整天催着学生要抓紧找工作啊抓紧找工作啊,却很少很实际的告诉他们,应该怎么找工作,应该怎么了解市场。例如,常见的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有哪些?不仅仅是招聘会这样的模式。相反,通过招聘会找工作成功率其实并不高。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网上的信息,熟人介绍等等很多方式。而且,这些方式都是比参加招聘会更加主动的择业方式,其中以熟人介绍成功率最高。所以,就算在学校里,身为一个学生,人脉也是很重要的。多多跟自己的师兄师姐接触,将来通过他们了解市场和就业环境,也是很有效的一个途径。了解就业环境,包括了解一个行业的发展,一个行业中某个职业的发展,自己感兴趣的单位的发展,这个单位需要哪方面的人才。了解了这些以后,学生还会拿着同样的简历以不变应万变么?还会在面试时只叙述自己在校的光辉事迹而不谈自己对企业的了解和向往么?了解了,就会主动学习这些技巧,因为了解了,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了目标,自己就会寻求得到的方法。
第三,所谓实践。就是通过实实在在的找工作就磨练出自己的经验。简历怎么写才有吸引力?多用招聘启事中的词汇啊,多写跟企业要求的内容匹配度高的语言啊。这些都是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教给学生的。还有一句话我认为是真理级别的,就是,简历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一个专业毕业生给戴尔电脑自愿无偿站了两周的柜台写出的市场调查报告,使得他赢得了一个很多研究生都得不来的职位。这,就是“做”出来的简历。还有面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啊,简历应该怎么发啊,这些问题,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呢诶容可以学到,但更重要的是要去实践。声优班集体答辩的那天,我跟参加答辩的毕业班班长一起做班车,跟她探讨了一下有关这些技巧在实践中的应用。
很欣慰的看到,我们的学生干部,在大学四年里建立起来了比较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就算没有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在某些方面也可以做的比较到位,有一个好的心态和好的方法。听她讲去大企业应聘的经历,那些笔试,面试,小组讨论,一轮一轮,都是在培训课上老师讲过的情景,历历在目。听着她说她通过那几个大企业重重面试关卡的时候,心里是油然而生的高兴,为学生感到高兴。同时通过听她讲班里其他同学的招聘情况,又得出结论给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是件迫在眉睫的工作了。毕竟,一个人的就业成功,不代表所有人的就业成功,大大部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还达不到这个学生干部的水准,闹了很多笑话。当然,实践不止是局限在找工作的过程,还体现在找到工作以后的实习期。印象中,去年毕业的一个本科生,很优秀,毕业以后去企业做药代。
还没实习之前自己很高兴找到了一份薪水不错又挺适合自己外向性格的工作,但是实习开始后,感受了社会和校园完全不一样的压力和环境后,曾经也有一度很难适应想要放弃。我问她说,是因为现在的团队不好?领导不好?她说不是,大家都很好,很乐于帮助她,团队很和谐,领导也很器重她。只是因为一下难以适应这样的压力,觉得自己做不来。
于是我安慰她说,任何人在毕业后经历第一份工作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不适应出现,无论这份工作的性质是怎样的是你曾经多喜欢的觉得自己多合适的都难以逃避掉这个阶段。不是因为真的不适应,而是因为校园和社会差别太大了,角色没有转变好。所以才造成了新毕业的大学生跳槽率高。其实,如果只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就跳槽,很可能第二份工作还是会不适应,因为你根本没有一个ready的状态去面对周围环境的改变。
所以,要通过一个时间段来努力适应这个改变,跟周围一切进行磨合,如果过段时间还是不行那再放弃,如果适应了那就ok了。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篇九
在大学的校园里有不少同学在即将毕业、走上社会的这个特定时刻,才猛然发现自己在大学里收获甚微。20xx年初,我公司开发了一个大学生就业实习促进的新项目。在整个项目的行进过程中,我对大学生就业的困难以及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于专业、兴趣和职业的困惑;第二是普遍存在社会参与和适应问题。大学生甚至成人在就业与择业的时候,都会存在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行业和社会的现象。
大学生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之前,每个大学生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干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干什么”等问题。
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前提下,大学生应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要出发,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明确达到职业目标需要具备的素质和实现目标的优劣势。
大学生不仅要具有相当数量的知识,还必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用人单位选择的依据。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等。
职业训练包括职业技能的培训,对自我职业适应性考核,职业意向的科学测定等。
未来职业生涯的成功,首先应该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并且把目标进行分解,然后设计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图,并且付诸行动,经过不断努力和调整,直到最后实现我们的职业发展目标。同时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赖于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多方面的紧密配合与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