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学课教学设计(实用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课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并能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2、积累文中的成语、格言、警句,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
3、认真研读课文,了解传统文化,深入思考有关个人修养、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论述,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
理解文意,并能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了解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课前3分钟
背诵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三组古诗。
二、新课导入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要携手一起去拜访一位人物,这个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七十五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这个人就是孔子。
三、走近孔子
还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那么,孔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近孔子。
1、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孔子的知识。
2、教师补充。
四、简介《论语》
孔子是流传千古的文化名人,而最能体现孔子的为人和思想的就是《论语》。北大教授郭家齐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假如只读一本书,就读《论语》;假如要读两本书,那就加上《道德经》。这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文明的源头,每个人都应该从这个源头中吸取养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声名远扬的《论语》。
教师介绍《论语》
五、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流利有感情诵读,了解大意。
六细品课文,赏析感悟
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则或几则在小组内读给大家听听,并谈谈为什么喜欢以及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可以是名言、古诗、故事或生活中的经历)。
1、学生小组交流。
2、学生展示。教师相机指导。
七、拓展延伸
《论语》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典,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重读经典,哪些闪耀着智慧的话语依然鲜活如初,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除了孔子《论语》,你还了解哪位文化巨人或者读过哪些经典名著,给大家介绍一下,不要忘了带上你的感悟哦。
学生展示交流。
八、总结
中国,是一个有着三千余年丰厚文化底蕴的国度,《论语》《诗经》《孟子》四大名著等等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的精神遗产。愿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够多阅读这些经典文化,感受先贤们的智慧与豪情,感受古代文人们的傲骨与诗情。总之,这些古典文学将是你养心益智的好帮手,更是你运笔挥洒自如,日后步入文学殿堂的好阶梯。
九布置作业
背诵《论语》六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国学课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大学语文》学习目标
2、了解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考核的办法
(二)能力目标
1、了解《弟子规》全貌
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
教学重点:
1、了解《弟子规》全貌
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
教学难点:
1、了解《弟子规》全貌
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设计:
《弟子规》1、导语:我们现在的小孩子们在家长的教育下都懂得文明礼貌,懂得对待他人要有一颗爱心,其实,古代的孩童教育也未尝不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人教育孩童的典范《弟子规》。
2、《弟子规》的作者介绍
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龙兴镇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听课者络绎不绝。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
3、《弟子规》简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及朱熹《小学》中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这个《小学》是《三字经》中“唯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的《小学》,专门教导做人做事,洒扫应对,进退之礼和做人首要以“孝”为本。但这本书距今已有数百年,内容当中有些用词与现在社会状况差距较大,所以清朝李毓秀重新以《小学》中的重点为基础,编写出《训蒙文》,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编成1080个字的《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4、《弟子规》所涉及的故事
李准倒背《弟子规》:
5、《弟子规》节选讲解原文: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思考:这种不管什么人都要爱护的思想在今天除了有借鉴意义外,有没有消极的地方?如“东郭先生救狼”的故事。
原文: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启示: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原文: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启示:少说多做。
原文: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启示:肯定和赞美别人的优点,且虚心学习,勿嫉妒贬损。
原文: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启示:做人真诚,勿阿谀奉承,喜新厌旧。
原文: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启示:尊重他人,不轻易打扰。
原文: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启示:闲谈莫论他人非,静坐常思自己过。
原文: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启示: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并予以称赞。
原文: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启示:过犹不及。
原文: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启示:鼓励行善,互相勉励改过自新。
原文: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启示:乐善好施,多予少取。
原文: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启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文: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启示:报恩不抱怨。
原文: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启示:行为端正庄重,勿轻浮随便。
原文: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启示:以理服人不以势服人。
6、《弟子规》的影响及带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弟子规》编成后,因其通俗易懂,易于背诵,甚为普及,清代末年有的地方官府还将其定为私塾、义学的必读教材,甚至作为“劝善”书籍,在祠堂、茶馆、书馆中进行宣讲,使其广为流传。
启示有三:
(一)规范准则的具体可行。作为青少年学生的一部日常行为守则,只有要求明确,具体,才可使他们有据可依,真正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弟子规》中的许多规范都具体可行:如“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不仅向青少年学生指出了具体的站立、行走、行礼的正确姿势,而且指出一些应纠正的不良姿势,这种具体明确的准则要求易于使青少年学生理解接受,易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浅显生动的理性论证。《弟子规》不仅对青少年学生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准则要求,而且还尽可能地作了浅显生动的理性论证,使青少年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行为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上,也即不仅告诉青少年学生要怎样做或不能怎么做,而且还简单浅显地告诉了青少年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理由。如“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加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自作”;“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等等。这样把一些简单的、普遍适用的道德认识、价值标准灌输传授给青少年学生,就不仅会给他们的行为以具体指导和规约,而且还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基本的道德观念,增强道德自觉自律精神,其教育效果会更有成效。
(三)《弟子规》采用三字一句、押韵的文字表达形式,这样节奏明快,便于记诵,更易于为青少年学生接受领会。这无疑会大大增强教育的效果。总之,《弟子规》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方面,均有其可资今天借鉴的地方,应重视对这份文化教育遗产的研究、消化,继承。
7、思考与练习
国学课教学设计篇三
1、能够流利地诵读课文,有节奏的诵读课文。
2、学生简单理解长幼有序、尊敬长者的道理和一些做法。
老师以一个长胡子、长发飘飘的长者去演示长字。然后引申到如何对待长者,开始学习。
1、让学生自由朗读,开嗓子读出声音来。
2、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老师亲自范读,为学生解决他们朗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老师都、读第一遍时,要求学生仔细聆听,老师应该读出韵律和停顿。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既/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2 朗读第二遍时,老师读一遍,让学生跟着读两遍,然后再让学生同桌之间上句和下句相互对读几分钟,直至读到正确流利为止。
3、在熟读的基础上,老师对课文简单讲解。例如:第1句可以处理为吃饭走路,都要长幼有序。
第2句理解为帮长者但是要有始有终;
第3句讲对长者不能直呼其名;
第4、5句讲路上遇到长者应该恭敬地招呼;
第6、7、8句讲在长者面前要得到允许才能就坐说话,声音要恰当,要看着对方说话;最后一句是说对待同族的叔伯兄弟要向对待自己父亲和兄弟一样。
4、在初步了大意的基础上,老师通过对读、点读、齐读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1、讲故事《信陵君敬老》 加深同学们敬老意识。
2、思考,怎么做才能算是敬老。
3、讲故事《杜环代人养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的意思。
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要时时紧记。
国学课教学设计篇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小诗。
2、运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声音。
3、使学生通过晨诵一起感受诗歌的优美。
4、仿写小诗。
1、运用不同形式朗诵小诗,感受其中的趣味,激发对文字的热爱。
2、能将感受到的.表达出来。
多媒体课件
一、开启诗
明媚的阳光又掀开了新的一页,亲爱的孩子们呀,用你们最美妙的声音开启这美好的一天吧!迎着喷薄而出的朝阳,我们又迎来了美好的一天,孩子们,就用美妙的小诗陪我们度过这崭新的一天吧!
面带微笑、放松心情、调整坐姿,准备好了么?
师:早安,亲爱的孩子们!
生:早安,亲爱的老师!
师: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们。
生:整个早晨我们一直看着您。
师: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变作优美的晨诵嚼出书本的芬芳。
生:怎样把每一寸温馨的晨光化作粉笔的舞蹈嚼出知识的果香。
合:让我们用最美妙的词语,最动听的声音与黎明共舞。
二、复习诗
出示诗歌,齐读,说感受
三、新授诗
(一)指导朗读
1、导入诗情画意的我们总能声情并茂地朗读着,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新诗《信》。
2、出示小诗
3、孩子们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两遍,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4、请班里的小朗诵家读这首诗。
5、评评他的朗读。(通过评价让孩子们意识到怎么去朗读这首诗。)
6、想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么?喜欢哪小节就读哪小节。读完推荐一名同学继续读。
7、老师配乐朗读
8、试着带着音乐读一读。
9、读书比赛。
四个小组轮流读,但不能读重复哦
(二)感悟内涵
我们的同学真棒,这么快就把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了。如果能读得有诗意、有韵味就更美了。
1、我们就设身处地的去体会,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吧!请大家再次自由地读读小诗。
2、诗中的小作者都替谁写信?为什么替他写信?信中都写了什么?
3、读书汇报(关爱他人、心甘情愿的付出)
4、把你的理解带到诗中,通过尽情的朗读展示出来。
5、带着刚才的感受读一读刚才的小诗。
(三)作诗
1、如果你是小作者的话,你还会替谁写信呢?
2、其实当诗人也很简单,把刚才的诗连在一起就变成了你的作品。试试看吧!(开头、结尾不变,把你的心里话写在纸上吧!)
3、读自己做的诗。
国学课教学设计篇五
知识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课文内容的层次。
能力目标: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思品目标: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和事例,从中吸取对自己成长有益的内容。
理解字、词和课文内容。
给课文正确地划分层次。
布置学生预习,查阅有关资料。课件制作。
一、激趣导入
1、谁会背诵三字经?给我们大家展示一下。
2、你对三字经还有哪些了解?给大家说说。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学者王应麟编撰,后经明、清学者补充。它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二、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
(一)检查预习
1、谁来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订正字音窦燕山读一声教五子读一声方少时读四声择邻处读三声。
2、俩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把“琢惰杼”等字音读正确。
3、指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4、生字我们已经都认识了,字形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吗?
乃得笔顺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杼不要多写一撇。琢不要忘记写点。窦是上下结构,注意把字写匀称。
提起笔来把字组成词语写一遍。
三、看注释,查字典理解短文内容。
1、自己看注释,查字典,说说短文的内容。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集体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性:人性,天性。相近:相同;相似。相远;差别大。
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人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每个人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异。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对儿童进行教育,他们善良的天性就会因为外界的不良影响而改变,对儿童进行教育,最重要最宝贵的规律就是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有良好的环境,曾经几次搬家,选择好的邻居居住、安家。有一次,孟子不好好学习,逃学回家,孟母十分生气地折断了织布机上的梭子,以此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掌握了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因此,他教育出的五个儿子,都成了国家的有用之材。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对儿女只是养活而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对学生光教育而不严格要求,是做老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你不学习是不应该的,小时候不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玉石不经过打磨就不能成为有价值的玉器,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知道做人的道理。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四、把课文连起来读一遍。
一、理清课文层次,练习把课文背下来。
1、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几方面来谈做人做事的道理的?
2、集体交流,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层:(第一行)人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每个人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异。
第二层:(2——5)孩子一生下来,就要接受教育,教育者要讲究教育方法。
第三层(6——10)人要学习,要知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3、指导学生按照层次背诵。
第一层比较简单,学生问题不大,直接比赛就可以。
第二层以提问形式进行背诵练习,如“人生下来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孟母是怎样教育孟子的?”窦燕山教育成果怎么样?……”在此基础上男女生对背,最后进行背诵比赛。
第三层方法同上。
二、思考。
谈谈你学习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三、背诵。
推荐三字经全文,让有兴趣的同学练习背诵。
四、作业。
继续练习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国学课教学设计篇六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
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
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么?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三字经”?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段“三字经”。
1、出示课件: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解决生字。
4、全班交流:注意“粱”与“梁”的区别。
注意“豕”的读音。
5、你能试着了解那句话?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可借助各种资料。
6、全班交流。“黍”为谷物名,指黍米,性黏,可供食用或酿酒。《管子》:“黍者,谷之美者也。”甲骨文的“黍”字像禾上结着累累果实而下垂的样子,有的禾下加水,表示可用黍米酿酒的意思。黍即黄米。
“菽”豆类的总称。
“咸”字从戌从口。从甲骨文、金文看,戌是一种长柄大斧,口为人口,在这里表示人头。大斧砍人头,所以咸的本义为杀戮。《说文解字》:“咸,皆也,悉也。”把“咸”字释作皆、都、悉、尽之义,这其实也是咸字本义“杀尽”的引申。
7、读一读这些句子。可以试着拍手读。
1、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试着背诵《三字经》。
2、活动:猜一猜,讲一讲。
图中的汉字分别是:井、炙、猎、射、涉。
板书设计:
三字经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国学课教学设计篇七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1、正确流利地朗诵原文,积累语言。
2、知道《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孝敬父母,互相谦让是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
3、培养学生“感恩、爱”美好品质。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体会原文的含义,学习古人的孝敬父母。互相谦让礼仪道德。
1、《黄香温床》《孔融让梨》配音动画课件。
2、《三字经》朗读录音。
3、学习内容的课件设计。
4“经典诵读能手”头饰、“经典诵读小名星”头饰
1、同学们,你们听过《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吗?想看一看吗?
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的片段内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课件出示: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1、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学生自由读,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龄、能、融、染、犁、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读熟读顺。
4、看大屏幕个别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布置诵读评比规则。
5、师提示,古文的朗读不但要正确还要读出节奏韵律,播放《三字经》朗读录音,学生听后先说感悟再试着自己读一读。
6、指名学生个别读——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之美。)
出示课件: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7、接火车读。小组读。各小组评选“经典诵读能手”带上头饰。师生鼓励。
8、由“经典诵读能手”上讲台诵读,评选“经典诵读小明星”带上头饰,师生鼓励。
9、男女生互相接读。为人子,xxxxxxx。亲师友,xxxxxx。香九龄,xxxxxx。孝于亲,xxxxxx。融四岁,xxxxxx。弟于长,xxxxxxx。
10、全班同学打节奏,齐声背诵
1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的内容你们已经记住了,老师希望你们回家把古诗文背诵给家长听。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1、读古诗文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汇报中质疑,再次体会原文的含义。明白做人的道理。
2、在生活中,你是应该怎样关心爸爸、妈妈的呢?看到别人做不对时你会说什么?
3、你该怎样和同学、小朋友相处呢?
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的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可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谦虚礼让,富有爱心,懂得礼仪是多么重要。这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更要学会用爱和感恩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和谐。
国学课教学设计篇八
1.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1课时
一、导入
《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
二、理解句意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三、拓展阅读
1.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苏洵壮年好学》
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
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总结延伸
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的。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