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竹节人教学设计窦桂梅优秀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竹节人教学设计窦桂梅篇一
儿童文学博士王林指出:“阅读策略是阅读文章时所运用的方法或技能。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后,可以更明白和理解他们所阅读的故事或文章。”统编版教材三到六年级逐级编排的四个策略单元,分别是“预测”“提问”“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有目的的阅读”。
“预测”即学生根据一定的线索,有依据地对文本的情节发展、人物命运、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自主假设,并寻找文本信息,验证已有的假设,如此反复,不断推进阅读,预测故事的发展能够帮助学生投入故事、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等。
策略单元中的“提问”,主要是从阅读理解意义建构的角度,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有很多方面的好处,比如帮助理解、促进学习、更加投入阅读。
“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指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正确理解和把握阅读文本,获得需要的信息的能力。
“有目的的阅读”指的是学生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阅读,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对比之前的阅读策略单元,对学生的能力考查显然更综合一些,学生要学习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策略”,而是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策略和方法,简单的说就是为了更好地达成阅读目的,需要对阅读策略进行选择并准确运用。
(二)
阅读目的无非两种,其一,找寻并运用资料;其二,文学经验。为了达到阅读目的的阅读过程有:寻找文章表层明显的资料和讯息;直接推论;综合并解释文章文意;评价文章内容及语言形式。前二者属于低层次阅读,后二者属于高层次阅读。
课文《竹节人》安排了三个阅读任务。一是“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二是“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三是“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三个阅读任务的阅读目的都指向“找寻并运用资料”。三个阅读任务所凭借的文本信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对独立就要求学生会选择性阅读、跳读,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准确锁定与阅读目的关联性强的文本信息。相互联系,就要求学生要有深层阅读,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对文本进行进行寻找、梳理、甄别、组织、诠释。例如任务二是“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我想学生一定能快速锁定5-19自然段,体会“我们”玩竹节人的乐趣,感受到“我们”对竹节人的痴迷。这样的体会是直接简单笼统的。我看可以联系第1自然段“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第4自然段“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在第3自然段介绍如何制作竹节人前后有这样的描述,是否显得多余,细想一下,是可以体会到“我们”制作竹节人的乐趣的。而后还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玩耍之乐、观战之乐。我想不仅要让学生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还要关注到作者是怎么写出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的。
(三)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字词教学
风靡 锯八截短 前功尽弃
卡住 叉腿张胳膊 叱咤风云 一哄而散
鏖战 悻悻然 沮丧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事?
3、竹节人算是一种玩具,它是怎么做、怎么玩的?
4、学生交流汇报。
5、介绍完做法之后,应该紧接着直接介绍玩法,第4自然段是否属于多余之笔?
6、你还可以从哪里体会到制作之乐?
第二课时
1、上节课我们从“亲手制作”“随意改装”两方面体会到了制作之乐,那么“竹节人”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乐趣呢?
2、学生交流汇报。
3、除了自己玩,老师也玩;除了看同学玩,也看老师玩。讲一讲这个关于老师的故事。
4、创造性再讲一讲这个关于老师的故事。
5、小结。
竹节人教学设计窦桂梅篇二
《竹节人》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竹节人,并不顾时间沉迷于斗竹节人,以致两人的手工玩具被老师没收,结果却发现老师也与他们一般,喜爱竹节人。这是一篇容易理解的回忆类文章,语言夸张又富有童趣,同时贴合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的体悟。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课文的朗读,掌握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通过品读文本,启迪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的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当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巧设悬念、或旁征博引……激发他们的阅读欲 望和动机,创造“我想学”“我要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第七自然段时,对游戏发明者的猜测,充满了童趣,表达了孩子们对在课桌裂缝中玩竹节人这种玩法的喜爱。五个连续的感叹号,营造出一种紧张、热烈的氛围,烘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仿佛古战场中英雄征战的序曲,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开始。表现了孩子们对于竹节人的投入、痴迷和深深的喜爱。
3、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们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课堂上,老师“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似乎表现出的是老师不苟言笑、威严无比的形象。但这些夸张的描写与后文形成强烈对比,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和活泼亲切的形象。
三、不足之处
低估了学生的能力。课前总担心学生理解不透,其实学生的能力很强,只要做法得当,学生会理解到位。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导入新课,接着画面想象,寻找文中童年乐趣。作者是怎样在童年时代寻找乐趣、度过这段时间的?然后利用时间地点人物,学习阅读方法:虽然我们和作者玩的东西不一样,但是每一个孩子的童年也有相似之处。请在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你觉得与你的生活有相似之处,你仿佛也经历过?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段相似的经历?
最后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阅读记叙类文章,我们可以从时间地点人物进行分析,而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画面想象,和联系实际帮助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