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陶行知文集有感 陶行知文集简介心得体会(通用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读陶行知文集有感篇一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对于教育的思考和教育理论的贡献深受人们的赞誉。陶行知的文集收录了他的一些重要著作和演讲,对于深入了解陶行知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具有很大的帮助。下面将对陶行知文集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分享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陶行知的文集收录了他的许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经验。其中,他提出的“做好每一个学生”和“兴趣教育”等理念都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在他看来,教育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掘和挖掘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全面的发展。这种关注个体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同时,也更加愿意接受教育。
其次,陶行知的文集中表达了他对于教育的崇高理想和强烈的责任感。他认为,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建设者的重要途径,教育者应该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和高尚的师德。他提倡教育者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陶行知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热爱祖国、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中华儿女。
第三,陶行知的文集还涉及到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强调,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内,社会和家庭也是教育的重要场所。社会教育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而家庭教育则是最早、最重要的教育形式,父母应该成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用爱和耐心引导孩子成长,给予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四,陶行知的文集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都充满了人文关怀和人性关怀,深刻影响了我对教育的认识。我们不应该只追求学生的分数,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生能力。对于我作为一名教师来说,更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发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方式和机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成为自主、独立的学习者。
最后,陶行知的文集让我明白,教育是一份艰巨而伟大的事业。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时刻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责任心。只有不断培养自己的教育智慧和修养,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成长,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总之,陶行知的文集是一本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书籍,对于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思考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通过对他的思想和理论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教育的真谛,为实现教育的伟大目标而努力。
读陶行知文集有感篇二
陶行知是中华民族优秀教育家、文化名人之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思想成果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崇敬。陶行知的著作文集内容广泛,在人生智慧、文化传承、教育理念、革命精神等方面都表现出深邃的见解和独特的思考。近年来,网民通过微博等新媒体进行文化传播的方式,将陶行知的思想和精神传承得更加广泛和深入。本文将结合个人观点,从陶行知文集心得体会微博的角度进行剖析。
第二段:陶行知著作中的人生智慧
陶行知云:“忧患意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一句经典的陶行知名言,也是他人生智慧的代表之一。陶行知还在其著作《人生的枷锁》中提出“快乐来自——劳动、爱情、友情、思考和慈悲”,这些人生感悟与当下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许多微博用户在一些重大的社会事件出现时,市民的忧患意识被充分唤醒,表现出极大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意识,这一点与陶行知的观点完美契合。通过新媒体的传播,人们对陶行知的人生道路形成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第三段:陶行知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陶行知在《文化的天抛地眩》中强调未来中国文化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既保持民族精神,又紧跟时代发展。在微博平台上,很多用户纷纷转发了陶行知的这句名言,并通过自己的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媒介与其他粉丝交流和互动,促进传统文化与创新理念的交流和碰撞,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扬光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段:陶行知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在著作中提出“为孩子偷懒,是多做一点苦差事,为孩子不偷懒,却是多做一点智巧的工作。”这说明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心理,鼓励孩子从小就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从而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多微博用户发表了自己对此观点的认同和理解,并在子女教育中探索适合各自孩子的平衡点,进一步深化了对陶行知教育理念的理解和应用。
第五段:陶行知的革命精神
作为一位伟大的革命家,陶行知用实际行动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曾经说过:“革命首先要革命自己”,这充分体现出了他无私奉献、追求真理的崇高品质。许多微博用户在了解他的这些人生经历后,对陶行知的革命精神也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更加坚定了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总之,陶行知文集心得体会微博将他的思想传递给了更广泛的人群,同时将陶行知这位伟大的文化名人推向了新的高度。这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在陶行知这样的人物身上得以体现的淋漓尽致,它为我们了解陶行知的生平事迹、文学作品、思想理念,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思想资料,也为我们学习借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读陶行知文集有感篇三
近期我阅读著名著《陶行知文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作为一名教师我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一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他提倡生活就是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成为敬业爱岗、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创新务实的教师,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认真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可以采用的做法是: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是我们学习、研究、继承和发展的永恒的课题,是创造型教师及专业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
成语义不容辞: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又如: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任务。
读陶行知文集有感篇四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需要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教师,读好书更为必要。
最近读了《陶行知文集》受益匪浅。陶行知先生,中国现代史上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我们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中,他提出的现代有效教学理论,值得我们借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积极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他对教育事业的热诚与激情,带给了我很深的触动。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爱、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无法教育好孩子的。对孩子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步施教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如果缺少对学生的爱,那么教学也会缺少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孩子的技巧。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极为深邃和丰富的,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是我们学习、研究、继承和发展的永恒的课题,是创造型教师及专业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所要学习和所要做的也是多方面的。我作为一个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知识,多和学生们相处,和他们成为亲密的好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优秀的老师!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读陶行知文集有感篇五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并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教育思想。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陈校长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贯彻。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陶行知曾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课程课改确立了以幼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了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探究,学会表达,致力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生活教育从一日活动开始,作为老师,要有生活教育的意识,追踪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回应,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经验,丰富情感体验,发展认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学生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而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动态的,随环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学生们自编小报,自己写稿,自己设计版面,幼稚的作品中体现着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尽可能好的实效。
读陶行知文集有感篇六
陶行知,一个名字耳熟能详的文化大师。他笔下的文字,总是那么清新脱俗,让人肃然起敬,同时又教人生活愉悦。如今,在社交媒体上,可以轻松地找到他的各种作品和思想,我在陶行知文集中找到了许多启示和感悟。
二、生命的意义
在《人生》一文中,陶行知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实现人生的意义”,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追求,活着就是要不断地实现自己的意义。当我们找到自己的目标时,就要为之奋斗,不断地努力,把握每一个可能接近目标的机会。
三、教育的历程
陶行知对教育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仅仅传授知识,而应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这一点可以从《王母娘娘》一文中得到印证。陶行知在文中把“桥、路、井”三个词融入故事情节中,以此来告诉我们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培养他们的独立和自立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爱与自由
爱和自由是陶行知文集中常提到的两个课题。他认为,每个人都应享有自由,同时也需要了解其他人的权利。在关于女权的文章中,他说到:“世上并没有男权,也没有女权,只有人权。”这一观点对于当前的社会仍然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在爱的层面上,陶行知讲过“爱必须是奉献,则爱才能生命常新”,正是这种对爱的理解,让人们在爱情激情过后,还有了更长久的共处与关爱。
五、人生的终极问题
人生的终极问题一直是人类思考的重心之一,且这个问题在陶行知文集中也有所涉及。在《人生最大的哲学问题》一文中,他提到“一个人做得多为的并不是个人的成功,而是圆自己圆人的幸福”。当我们渐渐明白自己存在的真正意义,也就能更好地活出自己的一生。更值得赞扬的是,在陶行知的笔下,这些哲学性的问题变得深得人心和易悟易行,让人们看到了生命的更深层次和丰富性。
六、结语
陶行知是一位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观点对于当今社会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读完陶行知的文集,我感到更加自信、乐观和幸福。没有理想和信念的人生,也就失去了价值。陶行知的教诲,激励我们勇敢面对现实,追求生命的最大价值,实现自己的光辉人生。
读陶行知文集有感篇七
读书节,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文集》,读罢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他是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以“以教人者教已”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他以睿智的目光、哲学的视野、博大的胸怀,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教育的真谛。对于我们这些教书匠来说,无疑是最明亮的指路灯。
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爱、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按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让学生每天进步一点,每天都有成功的喜悦。但是,若教师只爱一部分学生,就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这种爱是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不是教师应当具有的真正的爱。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爱。教师爱学生,才有教育,学生爱教师,才能教育产生效果。
教育本身就必须是诚实的、追求真理的。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化学老师为促使学生仔细观察,用手指头蘸了(其实没蘸)了蓖麻油尝了尝,之后让学生跟着做------本书中美国的教师也做了类似的事:花一节课的时间考试教师叫给学生的错误的东西,然后再在试卷上画上0分,让学生明白老师讲的也不一定是对的,要用自己的头脑思索,思索之后对的才值得去坚持,不要人云亦云。教育和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教会学生探究。
近年来很多老师“信课件”、“信教学时尚”、“信课改新潮概念”、“信评价标准”、“信应试指挥棒”,惟独缺失了自信力。适当的使用课件、课改理念、评价标准等等也都是教学所必要的,但教师断不可忘却自信力的培育与发掘。
(一)要努力。路遥说:“人处在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时,思想就会从生活的琐碎中得到升华。”的确如此,人归根结底是精神的存在物。当夜深人静,万赖俱寂时,我们会在心底响起清脆的声音,直扣心灵,追问每个当下的日子究竟有何意义。虽然,我们似乎难以握住生命的真理,但当我们努力于一份自觉有意义的事物时,我们的心就多了份安定,少了份浮躁与空洞。要激励学生多读多写,语文教师就得多读多写,读好,写好,在读书做文中享受语文。如此才能将这份兴趣、热情与方法与学生分享,让学生受其感染,亲其师,信其道,走上热爱语文的路途,终身受益。王尚文先生在《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中说:“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我。”我明白先生的意思是教师要比学生更可教才行,唯教师学好、学实,才能将所学之得与学生分享,否则只能是“水中捞月”一场空而已。钱梦龙在其新著《教师的价值》)中也说:“老师自己爱读书、会读书,才能教出爱读书、会读书的学生。”因而,做教师,首先自己要努力。
(二)要是思考。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作为语文教师,仅有阅读与写作本身还不够,需有理性的反思,在反思中沉淀,在反思中烛见理性之光。诸如语文教学的性质之争(工具论、人文论,亦或两者兼顾),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否统一为正确理解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都是值得每个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再如语文教学的实效性等问题,都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读陶行知文集有感篇八
说来非常的惭愧,从教六年多了,对于陶行知先生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还仅仅停留在四颗糖的故事,对于他的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也仅仅是知道而已.所以,在读这本书时,两个感受特别强烈,一是震撼,震撼于陶先生的实干家风范,二是后悔,后悔这么晚才走近这位人民教育家.这本书是《中国人格读库》中的一本,面向的读者主要是青少年,内容略简单却也能让读者对陶先生的生平有大致了解.我用了两天的空闲时间读完,实在是意犹未尽,便立即购买了《陶行知文集》,以求继续和大师对话.
陶先生是一位行动的巨人.家庭条件并不富裕,却凭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世界名校的求学之旅.因为他教育救国的理想从来都不是嘴上说说而已.他的每一个目标都作了详尽的计划,并一步步落实.求学之路多次走到山穷水尽的境地,他都坚持走下来了.但学成之后,在积贫积弱且政治环境复杂的祖国的教育实践才是真正的困难重重.务实和变通是他完成一件件不可能完成的挑战的法宝,凭借这两件宝做到”脚迹所到的地方,就是平民教育到的地方.”当陶先生的”大本营”中华教育改进社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时,他毅然坚持,在山穷水尽处另找生路.晓庄师范是陶先生为中国教育找到的一条生路,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造就一批师范人才,将教育的火种撒向全国去.陶先生说:”第一流的教育家应该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之人,’敢入未开化的边疆’之人!前者就是’创造精神’,后者就是’开辟精神’.陶先生是一位特别的大师,毕业于世界名校,却没有享受这学历背景带给他的安逸和荣耀.奔走在教育一线,陶先生的实干精神着实让人钦佩!而他的教育思想到现在都熠熠生辉!
在晓庄师范只有指导员而无教师.陶先生说:”我们相信没有专能教的老师,只有经验稍深或学习稍好的指导.所以农夫、村妇、渔人、樵夫都可以做我们的指导员,因为我们很不及他们之处.”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们请来农民来传授种植经验,请工匠来传授做工的技术.”会朋友去”的活动让我很感兴趣,不论师生都要到附近的村庄里去了解和帮助村民的困难,而且每个人要找一两位农民做最亲密的朋友.陶先生的教师观还有更有意思的体现:五岁的儿子成功教祖母识字、儿童旅行团等一系列小孩子的表现,让他看到了孩子身上的巨大潜能.”小先生”在普及教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271教育在教学中也发展了一大批小师傅呢!不管是日常学习还是备考,学生组成一个个学习共同体,学生教学生,教的不亦乐乎,学的也不亦乐乎!
晓庄师范的日常学习与生活,是陶先生”生活即教育”理念的真实体现.这一部分我读时格外内心澎湃,因为这几乎也是我们271学生的日常.晓庄师范每天的生活学习从”寅会”开始,寅会由师生轮流主持,安排布置当天的学习和工作.在周末还有”周会”,总结一周的工作生活,安排下一周的事务,讨论”人生问题”.在我们271的学校,有值日班长负责这项事宜,每晚都由当天的值日班长负责总结,写班级日志.每周都有值周班长总结和晋级评价,班里的大事小情,都是班级自主管理团队带领班级同学讨论并解决.晓庄师范重视阅读,重视劳动,晓庄师范的校舍是师生自己建的,招收女学生时的一项测试就是看她肯不肯倒马桶.阅读和体育都是我们271学校的第一课程.我们271的学生会轮流到餐厅帮厨,假期里有今周我当家实践课程.教学楼里的厕所都是学生亲自打扫的晚上晓庄师范的学生会进行平民夜校的活动或是做笔记和写日记等等.我们271的学生会自主清底子,自主预习,自主写成长日记,先对当天的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再做出下一天的计划.
陶先生说:”我们应该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先生教学生学,但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来,而且先生也不是什么都懂,先生要一面教一面学.”在一百多年前,陶先生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法定教法,他是真正的学习设计大师.这一点还体现在他的教材观.
陶先生总是站在为未来考虑的立场和高度来看待教育.遇事总能从大处着眼,从民众利益出发.他是真正的人民教育家,他让作为教师队伍中的年轻一代的我们相信教育是大有可为之事.人生为一大事来----追逐陶先生的脚步,做务实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