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间失格读后感(汇总9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间失格读后感篇一
总有人认为,叶藏,太宰治的缩影,是颓废,不堪的,“因为我更像一个丑陋的怪物,虽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个人,但社会却一直将我当做一个怪物。”他那样小心翼翼的活着,用所谓的处世之道教养出的做戏的习惯,伪笑着去迎合按理,合情,应该讨好的人,这个碰着棉花仿佛也会受伤的谦卑的人,只能用这种做戏的方式,保留他那颗圣洁纯粹的心。所以恰恰相反,《人间失格》描述的不是颓废的精神,而是极度的理想主义、因太过高尚而迎来破灭的理想主义。
残缺的人丑陋,试图迈向完美,接近完美的人却只能迈向毁灭。因为他太过敏感纯粹,所以,注定孤独,注定,他迈向毁灭。小时候的叶藏是一个心思很重的孩子,太早的成熟使他有着同龄人所没有的敏感。虽然生活在所有人中间,但是给人的感觉确实离群索居的,与周围的人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在很小的时候他就知道他的幸福观与这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观都大相径庭,并为此而彻夜难眠痛苦呻吟走火入魔,这种状态,在其他人看来或许是离经叛道的,一旦他表露这种想法的话,大概会被人当做精神病人送进冷冰冰的医院吧。
长大后的叶藏越发的颓废,逃课、酗酒、抽烟、娼妓,糜烂的生活像极了我们眼中坏小子的形象。他陷得越来越深了,终于在某一天,与常子一起跳入了冰冷的河水中,常子死了,叶藏还活着,只是这种活着真的是叶藏所需要的吗?行尸走肉一般卑微的活着……除了压抑,还是压抑,找不到别的形容词更能形容读人间失格的感觉。
“都是他的父亲不好”,“我们认识的阿叶,又诚实又乖巧,要是不喝酒的话,不,就算是喝酒……也是个神一样的好孩子”
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东西,酒并不是人们主动就愿意去喝的,似乎,这是一个解脱方式,虽说是一个不高明的途径,但也是人想要去麻痹自己的一种方式,如同阿叶说的,他一次都没有想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于是他的解决方式便是伤害自己!
当世人知道书中的叶藏被送入疯人院时,书外太宰治的生命也止于了他的第五次自杀,我想这或许便是最精彩的悲剧。
人间失格读后感篇二
有点丧的书,但不得说不是一本值得读的书,虽然我读的没有很细致,也很断断续续,摘抄了两段喜欢的话,第一段像坠入人间的魔鬼,一种满满的失意;第二段像坠入地狱的天使,一种满满的温暖。
01哭的对于我来说,如今已不再有什么幸福与不幸了。只是一切都将逝去。
在我一直过着地狱般生活的这个所谓“人”的世界里,这或许是唯一可以视为真理的一句话。只是一切都将逝去。
02.天使隐去翅膀,宛如降落伞一般,飘落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我飘落在北国的雪原上,你飘落在南国的柑橘地里。而这群少年飘落在了上野公园。差别仅此而已。少年们啊,从今以后,无论你们如何长大,都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容貌,不要抽烟,也不要喝酒,除非逢年过节,而且,要持之以恒地去爱一个姑娘,一个腼腆而又有点臭美的姑娘。
其实说真的,这本书,断断续续读,懵懵懂懂中窥视太宰治描述的那个失去“人”的资格的这个世界,我感觉自己始终并没有真正走进那个世界。或许如果真正走进去了,如果出不来,应该会很痛苦吧!真正领悟了,才能向死而生。
光明的背后也会有阴影,可是我们还是选择向阳生长!
人间失格读后感9
人间失格读后感篇三
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第一次看的是漫画,偶遇的那个下午,从艳阳到黄昏是时间也是心情。全篇都是压抑和撕心裂肺的气氛。
很久很久之后,看到了动漫,再一次,陷入这个绝望的故事。片尾那个苍老的乞丐记忆犹新。
如今第三次见到这本书,犹豫很久后还是毅然的决定再会一次。可惜,没有前两次的抑郁触动了。却又隐隐觉得有些不同。
叶藏从小讨厌人类,却能舍弃自己讨好人类,多希望,我也能如此,有这种即使讨厌却能相处很好的能力。
“我倒并不觉得可惜。我这个人,本来就没有太强的占有欲,即使偶尔也有可惜的感觉,但也没有精力来与人抗争,大胆主张自己的所有权,”时常,我也是经常被抢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众人以为我不在意,非也,不过是我不敢去争罢了,自己总是劝服不了自己。
困境总是对朋友的试探,堀木无疑不是个好朋友,小人嘴角令人憎恶,却又无可奈何。我总是选择相信,无法辨认人性。幸运的,至今未遇大恶。
叶藏一生悲惨又传奇的`命运也非尔等常人能经历的,却只是旁边一次,也是绝望到不行的。
人间失格读后感篇四
初识它是在某个出版方的官方公众号上,简单的一篇推送,寥寥数语的评价,但是仅仅是几句原文,就抓住了我的心,想要读一读,写出这样的人,他的内心,他会写出怎样惊艳的作品。于是开启了我第一本日本文学作品,说实话,此前对日本文学知之甚少,不过是夏目漱石和村上村树,哦,还有川端康成的"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多多少少地带有小小的变态的印象,听说很是扭曲,独特,然而,我没想到,我是从一个第一次接触的作家,来接触日本文学,嗯,是的,此前高考为一切的我,甚至还没有听说过太宰治。
回到这本书,可以说,是有一些惊艳的,我确实没想到,可以有人把这么真实的自己,哪怕是扭曲的、肮脏的、痛苦的心灵,血淋淋地撕开,展示给人看。它可能是小说,但更可能是半自传体,尤其是《人间失格》这一篇,几乎可以说是自传吧,带有一些想象和自我催眠,毕竟死后的事儿,也都为自己安排好了呢。看的时候,很揪心,很痛苦,但是似乎又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当然,我没有那种出身,也未曾那样经历,大约更多的是,那种孤独感的共鸣,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在排斥自己,其实更可能的,是自己在排斥周围。但是,谁没有绝望的时刻呢?或多或少。故而,即便过了这么多年,跨越着国界,不一样的文化,还是能够找到知音的,我不是要推崇这种文化,或者是赞同这种心理,只是这个社会太快了,太冷漠了,我们大多数时候漠不关心,也无从关心,所以一切的一切,只能默默消化,糜烂在心里,现在,好像通过一本书,找到了一个出口,至少,我感觉不再那么孤独,我突然之间,找到了表达的方式,虽是借他人之口。好多东西,也不见得就看懂了,毕竟,私以为太宰虽然是写着青少年追捧的青春文学,却跟国内的某些商业化生产完全不用,真正是生命的艺术,是个诗人吧,我想。不过,能让人跨越时空,进入作品,产生自己的理解,这也是一种高明。
关于具体的内容,不想多少,不同的人读出不同的东西,不同的阶段和时间,亦有不同的心境,自是欣赏而已。关于版本呢,今天才知豆瓣有这么多版本的评分,但我向来不是很介意,正版,翻译无过错便可,东西,是要自己领悟的,不深入研究,却是无伤大雅。
以上,个人拙见,不成文。
人间失格读后感篇五
人间失格这本书太有名了,特别是已经被说烂了的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看到很多人说这本书太丧了,太沉重了,情绪很容易被带跑。确实是这样,整本书都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如果正处于深度怀疑自己的阶段,真的不介意看这本书,会越看越难过的。我可能是从小没有经历过那么多的恶意,所以看书的时候,对于叶藏的生活也没有那么多体会,情绪也没有被带跑偏(自豪)。
故事越往后发展,其实我越不能理解叶藏的行为。我甚至认为所有的后果都是他自己折腾出来的,他完全不必这样。对,我会认为他是咎由自取。他对待万事,永远都是一副丧的模样,对待生活也是不争取不拒绝。可是后来,我看到一个书友说其实叶藏是早早就看透了世人。我好像就有一点明白了,叶藏早早看透了世人,他明白世人的伪装虚伪,明白普遍人类对待情感的方式,所以他开始懒得周旋,他也开始隐藏自己,最后他开始沉沦。这不禁让我想起白岩松先生说的,不赞成年轻人二十几岁就把人生参透了,那剩下的岁月怎么办?过分看透世人,或许本就不是一件好事。
人间失格,失去做人的资格。要对自己失望到什么地步,才会觉得自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生活中,想要丧真的太容易了,不容易的是积极和阳光,是在经历不好之后依然心存希望。
其实我也在想,什么是做人的资格呢?为什么做人还要需要资格?人这个字,百度释义其中的一个解释是:哺乳动物的一种,具有道德属性。或许这一点道德属性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资格吧。
《斜阳》其实我没太看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故事通过和子的第一人称叙述和弟弟直治的日记与遗书的形式展开。主要讲的是与丈夫离婚六年的和子在伊豆山中的别墅和母亲同住,母亲又患上了肺结核。应征服役的弟弟下落不明,终于弟弟复员归来,但他生活放荡不羁还沾染上毒品。和子恋上了已婚的不良作家上原,并梦想生下上原的孩子。最后母亲病亡,弟弟直治留下遗书自杀,和子表示即使会被遗弃也要生下并抚养上原的私生子,实现道德革命。(百度百科)
如果总的来说,我不是很喜欢和子,但是最后却很感动于她的勇气,在她面对上原时所表现出的勇气。我想,如果是我,在给心爱的人写一封信而没有回复的时候,我是不会再写下第二封的,更不会在接连几封信都没有回音的情况下,去找他。所以,我是很佩服和子的。
斜阳能看出有很多太宰治的风格,包括里面的直治,上原,我都觉得他们和叶藏是非常相像的。和子的反抗固然珍贵,可其实妥协也是需要勇气的。道德革命什么的,我是不懂,人嘛,总是要大胆一点,开心一点。
人间失格读后感篇六
有点丧的书,但不得说不是一本值得读的书,虽然我读的没有很细致,也很断断续续,摘抄了两段喜欢的话,第一段像坠入人间的魔鬼,一种满满的失意;第二段像坠入地狱的`天使,一种满满的温暖。
01哭的对于我来说,如今已不再有什么幸福与不幸了。只是一切都将逝去。
在我一直过着地狱般生活的这个所谓“人”的世界里,这或许是唯一可以视为真理的一句话。只是一切都将逝去。
02.天使隐去翅膀,宛如降落伞一般,飘落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我飘落在北国的雪原上,你飘落在南国的柑橘地里。而这群少年飘落在了上野公园。差别仅此而已。少年们啊,从今以后,无论你们如何长大,都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容貌,不要抽烟,也不要喝酒,除非逢年过节,而且,要持之以恒地去爱一个姑娘,一个腼腆而又有点臭美的姑娘。
其实说真的,这本书,断断续续读,懵懵懂懂中窥视太宰治描述的那个失去“人”的资格的这个世界,我感觉自己始终并没有真正走进那个世界。或许如果真正走进去了,如果出不来,应该会很痛苦吧!真正领悟了,才能向死而生。
光明的背后也会有阴影,可是我们还是选择向阳生长!
人间失格读后感篇七
很多人说这是一本阅读体验不太好的`书,很多人说这是一本充满抑郁的书
但我却从中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而直到读完也明白了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真正含义。
先说三章手札,作者不管是在童年还是青年亦或是中年。一直都在为了别人活着,不管是小时候为了博得父亲一笑,把想要的礼物从书换成狮子舞面具,还是长大,成人,懂得世故以后那种完全没有自我活着的状态。所谓我很抱歉,是自己像这个世界妥协像自己的道歉,是一种对如同木偶人生的嘲笑。
手札之后的内容,作者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加以论证这件事人是应该活出自己还是成为别人眼中最好的自己。
另外,很多人说,作者对这个世间充满了绝望,但这句话应该还有下句:同时也充满了希望。
只不过,那种留于文字表面的绝望太过浓重掩盖了在深处沉寂的希望。
当你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就是在写自己,比如作者本人的种种表现,比如那个出名以后堕落的画家,比如最后这个故事的父亲。没有人可以做到活出真正的自己,如果你还想悠然的活着,势必要对自己做一些改变,一天天一点点。
最终,你成了所有人都喜欢却唯独被自己讨厌的人。
人间失格读后感篇八
人间失格读后感,人的一生在追求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人间失格读后感,欢迎阅读!
总有人认为,叶藏,太宰治的缩影,是颓废,不堪的,“因为我更像一个丑陋的怪物,虽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个人,但社会却一直将我当做一个怪物。”他那样小心翼翼的活着,用所谓的处世之道教养出的做戏的习惯,伪笑着去迎合按理,合情,应该讨好的人,这个碰着棉花仿佛也会受伤的谦卑的人,只能用这种做戏的方式,保留他那颗圣洁纯粹的心。
所以恰恰相反,《人间失格》描述的不是颓废的精神,而是极度的理想主义、因太过高尚而迎来破灭的理想主义。
残缺的人丑陋,试图迈向完美,接近完美的人却只能迈向毁灭。
因为他太过敏感纯粹,所以,注定孤独,注定,他迈向毁灭。
他清晰的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冰冷,他说:“人啊,明明一点儿也不了解对方,错看对方,却视彼此为独一无二的挚友,一生不解对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还要为其哭泣,念诵悼词。
“相互轻蔑却又彼此来”往并一起自我作贱——这就是世上所谓“朋友”的真面目。”也许他的看法太过偏激,世人么,总是相信时间有真情和温暖的。
可是我们都知道,一路,走走停停,所有人,聚散离合,最终,仍旧是孑然一生。
没有人会将胸膛剖开,将躯体内的阴暗秘密全数交予他人,只是为了一生中那个短短的瞬间能够感到丝毫的被在乎的温暖,略微带些自弃意味的选择轻信。
叶藏不愿意轻信,脆弱单纯的心灵岂能接受随时而来的打击。
又或许因此,他总是站在世界之外观察着周遭的种种,“没有人在遭受别人责难与训斥时,还能愉快起来,但我却从人们生气的怒容中看到比狮子、鳄鱼、巨龙更可怕的动物本性。
平时他们都将这些本性隐藏着,可一旦找到机会,就会像那些在草原上温文尔雅的牛,忽然甩动自己的尾巴抽死自己肚子上的牛虻。”他的感知,就如同神明,又或许他就是神明,如果真的有神不小心掉入人间,一定不会像任何宗教里所描述的救世主那样圣洁、坚强、慈悲,而是像他这般这样阴暗、扭曲、脆弱,又在自己的领域里固执执着。
他缺少人类跟动物共有的最根本的执念、对于生存的'欲望。
在他父亲问他想要什么时,他无法回答、只是黯然的想:“世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我快乐”。
世俗的、对于“物”的欲望,他完全欠缺。
的确,他曾沉迷酒色,和睦的人类社会只能建立在互相欺骗上。
之中能开朗的活下去的人,不是笨到什么也察觉不到,就是聪明到学会了麻痹自己。
叶藏卡在两者之间。
他聪明得恰到坏处——看了清一切,却无法麻痹自己。
也许酒色的温柔,正是一种良药吧。
直到他遇见好子,他似乎又有了一种安慰与平静,死寂之前的平静。
在好子被侵犯之前,叶藏把自己的痛苦归于他不能相信、依赖人类的这个个人缺陷。
这个信念同时也成了他对于世间、对于人类最后的希望——不是人类无可救药,错都在不正常的自己——他一直是这么想而活下来的。
当信赖天才好子的信赖被玷污时,他最后一丝希望也随之粉碎。
世界上已是一片没有指标的荒野。
“难道信赖也是一种罪过吗?”之后,叶藏终于步向完全的毁灭。
他没有反抗,所以被关进了在精神病院里、变成了疯子。
“不抵抗也是一种罪过吗?”
太宰用书里老板娘的一句话结束这本小说。
“我认识的小叶,个性率真,为人机灵,只要他不喝酒的话……不,就算喝了酒,他也是一个向神一样的好孩子。”叶藏丧失作为人类的资格,不是因为他卑贱丑陋,而是因为他像神一样高尚。
他只是一个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纯粹的人类,因为太过纯粹,而被丑恶的人类社会扼杀。
对于神来说,人间无疑是个地狱,因为在心里埋葬着最绝对最纯粹的理想论,所以才更加无法忍受着世上的丑恶。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吧。
这的确是最精彩的悲剧,却不单单是故事。
去读《人间失格》,是因为据说这是近乎于太宰治遗书的作品(或者说更像是自传?)。
我记得有人说过,疯子和作家的区别,就在于疯子把他所见所思都说了出来,而作家则是写了下来。
《人间失格》里的叶藏最后被送进了疯人院,似乎也正验证了这一点。
确实是疯狂的境界。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叶藏玩反义词游戏的那一段。
黑色的反义词是白色,白色的反义词是红色,红色的反义词又是黑色,花的反义词是蜜蜂,恶的反义词是善,光明的反义词是黑暗,那么,罪的反义词是什么?叶藏说,是罚。
罪与罚,水火不相容,冰炭不同器。
不可思议,却又完全能够接受,觉得好像一瞬间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然而我又感到恐惧,如果太过认同他,也许有一天我会走上和他一样的道路。
偏偏情不自禁为叶藏的种种反应而赞叹。
对于叶藏此人,我一开始还以为是一个反社会人格的穷凶极恶的大凶之人,看完之后却觉得他不过是一个极端麻木与极端敏感并存之人,没有想象中的凶恶,只是对世人期望过高,自卑而又厌世,弱不禁风的人。
如同太宰治的笔名,自称dasai,自认“差劲”。
文字里有种压抑的呼吸,仿佛黑夜中看见白骨铺路,鲜红血液流淌如引路明灯,灰白雾气缭绕四野,雾气里鬼语啾啾。
我不敢说话,问身在何处,亦不敢反抗,只静看人世如炼狱生烟。
业火烧到了脚下,我认命。
如果那青面獠牙的是人,那我不配为人,但那是我的错吗?是我的错吗?是吧。
虽无青面獠牙,我也罪孽深重,若果然无解,那我便自堕阿鼻。
于是,果然无解。
叶藏进了疯人院,而太宰治投水而死。
此处却生出异样的美感。
一种问道极致的悲哀。
都说太宰治是看了太多人世丑恶,终于不堪忍受。
恐怕不仅是丑恶,即使是美好,知道得太多,也会让人悲哀吧。
知识越多越恐惧,我是这么想的。
刚出生时,人在一个没有知识的世界里。
这里没有光,尽是黑暗。
但是这个时候,人看不见黑暗,因为他不懂何为光明。
所以他不会为黑暗的无边无际而恐慌。
通过学习,人获取了知识。
便如同人在黑暗中见到了光。
最初他很兴奋,他会尽量想要把光的范围扩大一点,让光强烈一点。
这个时候他是幸福的,因为他感到生命里有光了,就很满足了。
可是很快,他就会觉得有问题了。
光出现了,让他意识到了黑暗。
黑暗是无限的,正如我们的无知是无限的,而光是有限的,正如我们所能掌握的知识。
此刻人就会感到不安。
继而光束扩大,人会发现,随着光明的范围扩大,他所能看见的黑暗的范围也增加了——可以类比为圆,圆面积越大,圆周长越大。
如此不停继续下去,他将会被那永无止尽的黑暗所震慑,继而颤栗,继而咆哮,继而歇斯底里。
那该如何是好?
即使是为了美好而去,也必将看见黑暗,这就是人间。
面向阳光,背生骷髅,这就是人间。
《菊与刀》的作者鲁斯•本尼迪特女士曾经分析过大和民族国民性中的矛盾特性,即“当人们提及日本人时,仍然使用一系列令人极为迷惑的,‘但是,又……’等词句……一个严肃负责的观察家在描述日本以外的民族时,是不会一方面说这个民族彬彬有礼,同时又加上一句说但是,‘他们又很蛮横、傲慢’;不会说某一个国家的民族无比顽固,又说‘但是,他们也极易适应激烈变革’,‘……从很大程度上讲,日本人既生性好斗又和平礼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顺从而又憎恨受人摆布……’。
对于日本人矛盾的国民性,早已成为日本论著中的论述脉络,无数的矛盾在理性思维推理下无法成立,然而却又如此真实存在。
而太宰治,以及他的代表作《人间失格》大概是能证明这个命题的最有力论据。
1948年,太宰治写下《人间失格》后便跳河自杀,《人间失格》无疑成为天鹅之作。
作为一部典型的自传体小说,故事的主人公大庭叶藏是太宰治人生轨迹的复刻。
大庭叶藏近乎固执地认为自己是一个“边缘人”,他性格敏感且脆弱,与女友相携自杀自己虽然幸存却因为女友遇难而获教唆自杀罪而锒铛入狱;他思想反动,参加非法的右翼社团;他终于静下心与一个女子相爱并结为夫妻,却因为歹人玷污了他的妻子,致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堕落。
他选择吸毒,不时寻找短见。
后来,大庭叶藏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抛弃了整个世界,然而却也可怜地被世界抛弃。
不同于川端康成的传统日式写作,或是村上春树式的脱亚派写作,太宰治的颓废无赖派在日本文坛上一枝独秀。
太宰治塑造的大庭叶藏,显示出的最显著特征就是骄傲和懦弱同时存在的典型日式矛盾性,即拒绝一切妥协,然而却对现实无力也无心调和,这是对大庭叶藏或者说是对太宰治的颓废最合理的描写。
纵观太宰治一生的经历,对比《人间失格》中大庭叶藏,两人就像是实像和镜像一般,不谋而合。
太宰治短暂的一生中,有五次携不同情人自杀的经历(除最后一次外,其余四次均获救,而他的情人无一逃脱厄运),这样的特别经历,即使是在战后日本作家频繁自杀的怪圈下(如川断康成,三岛由纪夫等著名作家),也是十分罕见的。
一个作家的写作常受到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等多方面原因影响,参照太宰治的经历以及日本战后作家群风格纷繁复杂的现象,可见太宰治的写作与社会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
太宰治生于明治42年,卒于昭和23年,日本经历着对外殖民受挫、战争失败被迫投向美国、封建传统社会被迫向现代化转变、武士道忠诚遭到质疑等种种创伤。
人们开始对那个年代彷徨、迷茫,而敏感、犀利的太宰治迅速感受到这些变化,这些变化在他身上得到催化,造就了他的颓废。
一方面,他骄傲地认为“即使悲哀会因此尾随而至,也无所谓,一辈子只要有过一次狂暴的欢乐就够了”,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却又只敢向上天控诉:“不抵抗,何罪之有?”
这种矛盾,造成对太宰治,或者严格说是他笔下的大庭叶藏的评价在学术界争论颇大,痴迷者有之,围攻者更是不在少数,客观来说,即使他生前死后一直处于毁誉参半的境况,但对他的评价,还是依然需要按照某个日本作家所说的“无论是肯定他还是否定他,他的作品总拥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李,太宰笔下生动的描绘都会直逼读者灵魂,让人无法逃脱”。
诚然,当读者的感情与作品产生共鸣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包括颓废以及懦弱等等,太宰治的笔戳向了那个时期人们心中不愿意或不敢提起,却又难以回避的懦弱,这不免有些令人尴尬,日本右翼作家三岛由纪夫更是直接地道出了对太宰治的不满,但是回过头想想,苏醒懦弱难道不是一种呼唤人性的行为吗(包括三岛由纪夫本身因无法接受日本法西斯覆灭而选择的自杀,也可以算作是某种懦弱)?在某种程度上,这无异是上帝一般的存在的。
然而,这样一个人,某些时候如神一样启迪、解放世人的人,却以死作为谢幕,而不是苟活于世,究竟那一个更值得肯定一些,我们无从解答。
如他所提的问题一样:“请问上天:不抵抗何罪之有?”大概是只有上帝能回答得了吧。
人间失格读后感篇九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间失格》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间失格》全书都弥漫着一股颓丧、自暴自弃的气息,甚至是厌世的,读至一半,我开始疑惑它的悲观基调为何会在书榜中常年居于高位。
以第一人称描写的主人公,有孤僻性格。从童年开始,“我”的内心思考问题就十分消极而深刻,深刻是往消极中不断延伸,已至于“我”害怕和惶恐去跟别人交流什么,但是找到了另一种表达方式——搞笑。用极尽搞笑的方式去面对任何事情,伪装自己的悲观内心。一旦出现看穿他的人,又会陷入十分的惶恐。
主人公的性格并非社恐,生于富裕有威望的家庭,是家中比较小的儿子,父亲在家庭中是颇具威严和地位(在外当官),对父亲有一定的害怕,但父亲对他并没有很严厉。抱着主人公的性格何为从小开始就如此悲观消极的疑问一直读完。之后的人生,也是一步步越走越坏,在高中时代就参加地下运动,结识狐朋狗友,吃喝嫖赌,然后以一次和有夫之妇的跳海殉情被救为界限,正式被家中断绝关系,从此更是自暴自弃,穷困、欺骗、睡女人、酗酒,到后来毒瘾成性,被关进精神病院最后被家中大哥接回乡下养病。
主人公认为他人生的错误在于父亲和比目鱼。父亲并没有露面处理,担保人是讨好父亲的门客比目鱼。他无处可去,学业已荒废,暂时住在比目鱼家中。为何要将大部分原因怪罪在比目鱼身上,是因为怪比目鱼没有很明确的传达主人公家中的意思:如果还想继续学业,那么家中会帮助他、赞助他学费回到学校。比目鱼出于心机的“好心”,告诉主人公自己考虑接下来要怎么办,他会给予帮助。自此传达的错误信号,让主人公不想给他添麻烦,或者供养他从而厌烦他,从此人生道路偏离。
这是书中“我”的观点,可以看出,“我”没有一点积极心态,把人生偏差过错轻易归咎他人,(假使“我”得知真相,但参考“我”的习性、性格,人生也不一定会回到正途)并且“理所应当”地越过越混,一直似乎都是在寻欢作乐又穷困潦倒的边缘亦梦亦醒,又异常孤独。
书的最后附着上了作者太宰治的生平轨迹,太宰治本身命运曲折,书中很多主人公的'经历和都与他类似,最明显的是主人公和作者都多次尝试自杀,自杀的方式几乎相同,可以说本书也是他自身的一些自述。
对于作者的自杀原因,我们无从而知,从译者的推测中可以窥中一二,他是这样一个内心拥有至高无上的温柔的人,对待女人即使如此,因而无法拒绝情人的自杀提议。折射至《人间失格》中出场的女性也颇多,占据大幅,各自抚慰、陪伴过主人公一段时间。
这本书的价值,可能要研究过日本历史和文学发展史,才能更深刻体会。了解生平后发现太宰治是日本一个重要而多产的作家,主导着当时二战后“无赖派”文学。本书是我读过他的第一部作品。有机会去研读日本史后,在读作者一些其他作品应该会更好。
所以,理解浅显的我,怕不好下笔,也拖延和中间搁置了这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