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优质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篇一
吴: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
生1:我喜欢足球。
生2:篮球。
生3:乒乓球。
吴: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那里进行一次拍球比赛,你们看怎样样?
生:好。
(学生七嘴八舌商量开了,一分钟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胜利队”。另一对也写了“吴正队”)
吴:吴正是什么意思?
生:因为您的课讲得异常好,我们用您的名字,必须能赢。
吴:行行行。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样比呢?
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
吴: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纪录。
预备,开始!20秒后,吴教师喊停,然后统计:“吴正队”:30,“胜利队”:29。
下头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吴正队”。“胜利队”服不服气?
“胜利队”:不服气!
吴:为什么?
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当每队再选几个。
吴:我提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
(每队三人继续比赛,教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
吴:下头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吴正队”的总数各是多少,报数。
生;118,124.
吴:此刻胜利者是“吴正队”,能够吗?
生:不能够。
(这时,吴教师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
吴:别急,虽然此刻咱们落后,但吴教师决定加入“胜利队”,欢迎吗?
胜利队:欢迎!
吴:此刻把吴教师拍的22个加进来,算一算一共多少个?
生;140个。
吴;下头我宣布,今日的胜利者是“胜利队”。
生:不一样意!
吴:为什么?
生;胜利队有5次拍球机会,我们仅有4次,不公平。
(学生开始思考,相互交流。)
(最终有一个声音出现了:在人数不等的情景下,能够先求平均数。)
吴:怎样求平均数呀?
生;就是用拍球的总数,除以拍球的人数。
点评:排球是孩子喜欢的游戏,吴教师把游戏引进课堂的时候,在许多环节上都进行了改造:让学生自拟队名、自定比赛规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是为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选择加入,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体会,从而激发学生对平均数知识学习的需要。实际上,几乎每个环节都自然的指向对平均数的理解。一个原生态的生活情境,是难以有如此明显而丰富的教学意义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篇二
教学内容:
估算黄豆粒数。
教学目标:
学会估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利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黄豆,杯子,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黄豆。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黄豆有多少粒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黄豆有多少粒。
二、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师:你们可以用课桌上的工具。
(杯子,天平等)
三、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四、汇报交流。
方案一:
先数一杯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二:
先测一把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三:
先测100粒黄豆的重量,算出一粒的重量,再称出总重量,再用除法计算即可。
五、小结。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都要做留心观察的人。
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篇三
(教师鼓励学生解这道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大部分学生表现茫然,坐着不动。)
师:同学们怎样不做啊
生1:教师,这道题没法做啊。
生2:教师,你可能把这道题目记错了。
生3:可能是朱军把题目抄错了。
生4:教师教育我们做题时要细心,朱军怎样还把题目抄错呢真是太粗心了。
师:哦,原先是这样,难怪好多同学坐着不动,那这道题是没法做了
生1:有办法,只要加一个条件。
生2:这朱军太粗心了,浪费了我们的学习时间。
生3:这样也好,它能够提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细心一点才好。
生4:我想,可能是教师有意出这样的错题考我们的。
生:(齐答)行。
师:需要怎样的条件呢
生1:只要加上一个“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就能够了。
生2:加上“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虽然能求出“参加其它兴趣小组的有多少人”,但这不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生3:如果明白“六年级有几个班,平均每班有几人”,就能经过两步计算,求出“参加其它兴趣小组的有多少人”了。
生4:因为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所以我赞成生3的意见。
师:你们认为所加条件的数据,我倒清楚,“六年级有5个班,平均每班63人”。同学们,此刻你们觉得能够解答了吗如果能够,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把这道题先补充完整,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学生认真思考,有的试着口头编题,有的同桌讨论,互相交流,个个兴趣盎然。)
师:谁来把这道题补充完整
(学生陆陆续续举起手来,教师见生1欲举又止,并用鼓励的目光看了看生1,他鼓起勇气举起了手。)
师:生1把这道题补充得很完整,我们掌声鼓励一下。(学生鼓掌)
二、反思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资料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师要努力供给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信息材料,让学生从被动理解知识向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转化。这则案例对我有三点启发。
1.巧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心理学研究证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仅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我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样办”的时候,这种思维才算是真正的启动。所以,教师要经过多种途径努力创造问题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感到有疑要问,有话要说,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思维创新和自主本事的发展,才有利于学生养成想问、要说、好思的良好习惯。
2.充分尊重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运用得当,能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进取性,使胆小的学生变得勇敢、自信;运用失当,将挫伤学生的学习进取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并且要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帮忙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出现错误时,既怕同学笑话,又怕教师批评,心理压力很大。这时,教师不能指责学生,否则就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就会扼杀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学会宽容,给学生以面子,细心翼翼地呵护他们的情感,帮忙他们寻找错误的原因,并加以引导,真正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3.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说话本事。
在数学教学中,异常是应用题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主精神,让学生充当课堂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基础上,阐述自我的思维过程,这是新时期课改的要求。首先,这节课上,教师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故意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错题中,发现问题,进而主动思考,发表看法和想法,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教师供给的数学信息来自学生的生活(不完整题例),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并且易于解决。这样就巩固和提高了解答两步应用题的本事,并且学生在辨析、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容易品尝成功的喜悦;最终,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在计算、解答的过程中出现类似于以上错误题例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抓住这种信息源,把日常见到的,并且是学生易错的问题,经过题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由学生在质疑、发问、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启动心灵,受到震动,得到教育。这样不仅仅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并且能融知识性和人文性于一体,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合作探究、互相交流的平台,营造一种民主的研讨氛围,让学生的思想自由地驰骋,让学生创新的火花自然地喷发,要求学生口述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本事。即使学生出现错误,教师也要宽容,真诚地帮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欢乐。
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篇四
柏槐小学佐东婵
一、学会自主地提出问题
体会:
1、素质教育的课堂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正是以学生为主体意识的体现。
2、要想让孩子们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应努力为他们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3、要想让孩子善于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关键是教师的引导。
二、智慧就在孩子们的手上
我听见了,我就忘记了;我看见了,我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例:9+5
生1:从5枝小棒中取出1枝,和9凑成10,10再加4等于14。生2 :我知道2个5是10,就从9枝小棒中取出5枝和右边的5枝凑成10,再加上剩下的4枝,得14枝。
生3:我知道2个7是14,就从9枝小棒中取出2枝给右边,7+7得14。
两点感受:
1、孩子们的手尖上跳跃着的是智慧。
2、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代替孩子的操作
三、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1、给足学生探索的时空
2、多一些自由的探索
如何做的:
1、学生走上讲台
2、学生来命名
3、学生应有选择权
4、学生可以自己设计方案
5、学生可以参与板书
6、学生可以挑战老师
两点体会:
1、在孩子们的心中有一片超越时空的思维空间,那是一片纯真的天地。
2、“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是削弱了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篇五
分数的意义是个古老的课题,当学生学习分数的产生时,教材说: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度,连续量几次以后,剩下的不够一个计量单位,黑板的长度就不能用整数来表示;又例如,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每人分得的苹果个数也不能用整数表示。在这种情景下,能够把一个计量单位、一个苹果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也就是说,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用分数表示;然而接下来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我们还能够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桃子,一批玩具,一个班级的学生等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到的分数中份数与具体个数易混淆。所以,总有很多数学教师以此为题材,去商讨,去实践,期望从中找出能让学生理解最好的一种教学方法。
近来,在学习了几位数学教师上的数学国标本第六册p64p65册《认识分数》后,越来越感觉到数学教学中少不了追问,愿分享。
片段一:
出示:猴妈妈和四只小猴。
师:猴妈妈给四只小猴分一个西瓜,每只小猴可分得几分之几?
生:四分之一。
师:为什么?
生:因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了四份,每只小猴可分得其中的一份。
师:猴妈妈还给四只小猴带来了他们最喜欢吃的桃子,每只小猴可分得几分之几?
生:四分之一。
师打开袋子,有8只桃子。
师:每只小猴可分得?
生:2个。
生:八分之二。
教师本来设计的目的十分明确,除了能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外,也能够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可是在最关键的地方教师没有进一步的追问,以至于前功尽弃。如果教师在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可分得这些桃子的四分之一时,教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你连桃子的个数都不明白,就明白每只小猴可分得四分之一呢?学生必须会说:因为是平均分给四只小猴,这跟桃子的个数没有关系,所以是四分之一。如果学生能说到这一步的话,我相信即使之后有个别学生说八分之二,2个桃子等,也能在多数同学的正确引导下顺利得到统一意见。
片段二:
师: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枝?
生:每人3枝。
师: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几枝?
生:每人4枝。
师:把一盒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得多少?
生:每人12。
师:为什么不回答几枝铅笔呢?
生:因为不明白盒里一共有几枝铅笔。
师:那么6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还能够用什么数表示?
生:12。
师:8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呢?
生:也是12。
师:3枝能够用12表示,4枝也能够用12表示,为什么?
生:因为3枝是6枝的12,而4枝是8枝的12。
师;对,要弄清楚12是谁的12,整体不一样,12所对应的量,也就不一样。
假如把100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也能够用12表示吗?
在那里,我们能够看到,学生顺着教师的引导,完全把知识内化。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在教师不经意的追问下,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也使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追问有两种目的。第一种目的也是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追问的第二种目的是查明真伪。在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似懂非懂,更有很多学生是不懂的,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利用追问把那些似懂非懂的学生完全问明白,让那些不懂的学生听明白。甚至有人说过:知识本身并不重要,经过数学教学,让学生追问数学上的为什么,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数学是理性的,教师是理性的引导者,不断追问着,学生理性的学习者,不断追寻着!
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16×4=48(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二、拓展应用
1.试一试。
2.连一连
2×3215×416×526×8
5×1219×560×74×30
3×1624×252×415×6
17×54×163×4084×5
3.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2倍。买这样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
4.光明小学3名教师带45名同学去海洋馆参观,用400元钱买门票够吗?
三、总结
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篇七
【导语】本站的会员“瑜曦甜”为你整理了“小学数学
教学
设计案例完整版”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教学内容
学习6——10各数,知道“几”和“第几”。
教学目标:
会读写6—10各数。使学生能够清楚“几”和“第几”的不同指向。认识“第几”时搞清是从哪个方向起。使学生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灵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第几个的含义。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挂图田字格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会读写6—10各数。使学生能够清楚“几”和“第几”的不同指向。认识“第几”时搞清是从哪个方向起。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几、第几个的含义。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学了很多数,你们愿意学吗/我们今天再来继续学习,我看谁的表现最好。
二、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1、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看看图中有什么人?他们都在干什么?
(老鹰捉小鸡游戏、赛跑、观看的小朋友)
2、跑步的有多少人?树、吊环、向日葵、足球各多少?
跑步的有6人,树有7棵,吊环有8个,花有9朵,足球有10个。(师板书各数)
三、
学习“几”和“第几”1.认识“几”。
(1)“图上当小鸡的一共有几个人?”(先让学生自己数一数,再请一位同学上台前来数一数,其他人看他数的是否正确)
(2)你能数数跑步的有几个人吗?在一边看的小朋友有几个?
(3)练习:数数我的手中有几枝粉笔?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有几扇门?有几扇门?
2.认识“第几”。
(1)在这幅图中,扎辫子的小女孩排在第几?
“看看在这副图中谁排在第2,谁排在第5?你怎么知道的?”(请一名学生上台前来数一数,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都是从右向左数的,那么,有没有其他数法?”(全班讨论。通过学生的讨论,
总结
出数第几时要注意方向性,教师强调:按常理,排队应该从前向后数,在图中就是从右向左)(3)从这幅图中你还能说出什么?
3.小结:我们在数数时,要把所有物品合起来,数第几时,要先确定从哪个方向起,然后再数。
4.跑步的那个小朋友身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交流
表示6号,谁还能说说我们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数?使学生明白有的数只是表示事物。
5、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谁排在最后?戴发卡的同学在第几?)
6、知道其他同学排第几吗?(互相说说图中的每个人排第几)
7、点拨:前面我们学习的1、2、3、4、5表示物体的个数,那么第几又表示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数的顺序)
四、指导学生写6——10各数
学生观察6像什么?
教师板演:
6占左半格,由一笔写成,半圆要写圆滑
学生书空,描红练习。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7——10各数。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的“写数字”
五、拓展:同学们请仔细看看图,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没关系“问题口袋”等着我们呢?
六、巩固练习。
1、出示自主练习第4题。学生先观察,然后比一比谁涂的最快最好。(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说说你在小组里座第几个,自己站队排第几个。
七、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所学过得数数数,并学会了6——10各数的写法,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要灵活运用。
作业设计:
你掌握了吗?那我们一起数一数家里的东西吧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数学图形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篇八
一、学会自主地提出问题
体会:
1、素质教育的课堂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正是以学生为主体意识的体现。
2、要想让孩子们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应努力为他们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3、要想让孩子善于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关键是教师的引导。
二、智慧就在孩子们的手上
我听见了,我就忘记了;我看见了,我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例:9+5
生1:从5枝小棒中取出1枝盒9凑成10,10再加4等于14。
生2 :我知道2个5是10,就从9枝小棒中取出5枝和右边的5只凑成10,再加上剩下的4枝,得14枝。
生3:我知道2个7是14,就从9枝小棒中取出2枝给右边,7+7得14。两点感受:
1、孩子们的手尖上跳跃着的是智慧。
2、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代替孩子的操作
三、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1、给足学生探索的时空
2、多一些自由的探索
如何做的:
1、学生走上讲台
2、学生来命名
3、学生应有选择权
4、学生可以自己设计方案
5、学生可以参与板书
6、学生可以挑战老师
两点体会:
1、在孩子们的心中有一片超越时空的思维空间,那是一片纯真的天地。
2、“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是削弱了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勇于挑战
例:判断 一又三分之一是不是最简分数
五、从生活中寻觅数学
1、从生活中来
2、到生活中去
六、在体验中学习
例:体积与体积单位
两点体会:
1、体验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经历
2、体验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体验活动本身,学生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才是体验学习的最高境界。
七、在合作中学习
体会:
1、不要片面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要关注合作学习的实质。
2、要创设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留有适度的合作学习的空间。
3、要关注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合作技能、技巧的提高。
4、要充分利用资源,学会共同分享合作学习的成果,提高合作学习的价值。
八、在探索中学习
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
体会:
1、建构主义理论为学生学会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2、“让学生学会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在研究中合作,在合作中研究。
3、“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应该让每一个同学感受到“我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
九、在学习中创造
创新精神四部曲:
1、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
2、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
(1)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和验证。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挑战。
(3)撞击成功,增强自信
3、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造
例:13-5
4、体验创新快乐—使学生爱创造
作业:
2、你认为当前新课程观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你是如何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