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案设计篇一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案设计篇二
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教材p2―3页例1,p6页练习一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指南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位置升起
的吗?
2、揭示课题:东南西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3页内容)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1、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参看课本第3页)
2、早晨当你面对着太阳,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
3、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你的右面是()面。
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分组方法:异质分组,汇报顺序:3、4号先汇报,1、2号作补充,不同的方法说出每一步的思路)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描述方法。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特点?
四、达标训练
1、早晨当你面对着太阳,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
2、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你的右面是()面。
3、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
4、填空。
五、堂清检测(1-3题必做,4题选做,5题思考题)
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我面向太阳,我的后面是(
)方,
左边是(
),右边是()方。
2、傍晚,夕阳西下,我面向太阳,我的后面是(),左边是()方,右边是()方。
3、看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中学校的北面是(),学校的南面是()。阳光超市的东面有()、()。
(2)少年宫的西面有()、()。
4、坐在自己的座位看看你的东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教材p6页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东、南、西、北
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案设计篇三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正确地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2.学生经历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比较类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体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较多个数的大小。
教学工具
四年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知识铺垫
(一)复习亿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填空。
(1)8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它与71的位数()(相同或不相同)。
(2)10101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位,表示()个()。
(3)346000左起第二位是()位,表示()个()。
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56○12802010○1020
5693○52978064○8046
3.引导学生口答: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怎样的?
(1)先看有几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如果位数相同,那就看左起第一位,如果左起第一位相同,就看第二位,依此类推。
二、合作探究,教学新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幅圆辽阔,山河壮丽,气象万千,物产丰富,历史文化悠久。五千年的人文创造和天开万物造就的自然景观为我们留下了景象骄人、数量繁多的名胜古迹,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艺术,招徕各国游客,因此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有课来到我国旅游。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几个国家来我国旅游的具体人数。
师出示课件几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单位:人)
美国:2116100日本:3658200泰国:608000
俄罗斯:2536300印度:606500韩国:4185400
2.正确地读出上面各数。
3.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4.学生同桌两人合作,在这6个国家中随意选取两个国家的人数,比较它们的大小,一人出问题,一人来比较,解答。
自学提示:试着比较一下数的大小。
5.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归纳比较方法:位数多的数就大。(板书)
(二)初步研究新知
1.两个亿以内不同位数的数大小比较。
216110○608000
师:哪一个数大?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结: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__。
2.两个亿以内相同位数的数的大小比较。
608000和606500
师:位数相同情况怎样比较?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汇报:都是六位数,就比最高位,它们最高位上都是6,就比下一位万位,万位都是0,就比下一位千位,千位上一个是8,一个是6,所以608000大于606500。
找多个学生说。
让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3.多个数大小比较
要求:根据到我国旅游人数多少,将这6个国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学生小组内尝试。
小组内交流各自比较方法。
引导比较:分类----七位数相比较---六位数相比较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最好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1)比较每组两个数的大小
92504○10360050140○61340
28906○28890620300○307300
(2)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大小
505005005005500040005
四、教师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经过今天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与我们学过的万以内数比大小的方法相比,你发现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方法:
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___。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为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___,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五、布置作业:评测练习
板书
亿以内数的认识
位数不同两个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大小比较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多个数大小比较先分级再分类比较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平均数的奥秘。(板书:平均数)
二、探索新知
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师:读情境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12、11和15个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师: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成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
生:每人收集的个数一样。
师:那有什么方法能使每人收集的个数一样呢?
生: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师: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还有其他方法能知道平均数吗?
生: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请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 (14+12+11+15)÷4
=52÷4
=13(个)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刚刚我们初步学会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接下来老师碰到了一个问题,你能帮我解决吗?
2、进一步强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和统计表)
师:读图表,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已知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成绩表。
生2:所求的问题是男、女两队,哪个队成绩好?(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个) =19(个)
1719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
生:如果比较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比较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公平些。
师:对!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公平更好一些。
师: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这个平均数会比原来的数的最大数大吗?会比最小的数小吗?
三、知识运用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用到平均数的地方。接下来老师来考考你们学习的如何。
1.下面是5位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的情况。
2. 下表是某小组6名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情况。
3. 选择正确算式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课后习题
第93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第2题。
板书
平均数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案设计篇五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口答。
2、出示加法,指名说说怎样算的?(可以多种算法)
3、笔算加法应该注意什么?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指名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教学例1.
先独立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棒、圆片演示算法,学生回答其它算法,如:口算,笔算。(合理即可)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四、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课件出示练习,学生汇报结果及算法。
2、思考交流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异同。
学生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3、学生看书,质疑问难。
4、完成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及算法。
5、完成练习三第1、2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案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 能力目标: 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 情感目标: 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二、互动解疑
板书:3.2+11.5=
2. 师:为了帮淘气解决买书付钱的问题,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小数加法的算式。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样计算3.2+11.5的?
(4)小组讨论。
(5)完成课本试一试的题目,你会做吗?
三、启思导疑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这几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师: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把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的加法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四、实践应用
1. 完成课本第7万状的第1题。
2. 用竖式计算。
2.5+0.2 3.9-2.9 6.5+3.1 3. 小小文具店:小丽到文具店购买文具。一把尺子1.5元,一本笔记本2.1元,一个文具盒5.3元,一支钢笔4.4元。
(1)一把尺子和一支钢笔一共多少元?
(2)一个文具盒比一本笔记本贵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五、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案设计篇七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亿以上数的认识,学会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亿以上数的读写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思想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大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2教学难点:
掌握中间有0的大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数字魔法,有一个数非常难读,你们想试一试吗?
出示:0。
生回答后,师说:这么难的数也会读,真不简单!接下来它要变了,请仔细看:3004,谁会读?真了不起!请继续看,变变变,507000,这个数好大,你们会吗?(生回答)
这么难的数还难不倒大家,看好了,80409000,这下不会了吧?
也会呀,你读吧!你们真聪明!读得又对又快,一定知道它们的读法,谁来说一说亿以内的数如何读。
看来同学们对亿以内数的读法掌握得很好,在我们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比一亿更大的数,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它们,认识它们。
(板书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
2新知探究
(一)亿以上数的读法
1、读一读下面画横线的数。
2、试读出下面各数。
3、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读出下面各数。
90000026705000000508040003000300700400
(三)亿以上数的写法
1、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2、试写出下面各数。
3、亿以上数的写法。
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为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4、试写出下面各数。
二十五亿写作:2500000000
四百九十亿六十万写作:49000600000
五千零四亿零七百万写作:500407000000
5、读写比较。
读法与写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相同点:从高级起,按级读数,写数。
不同点: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位上有一个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巩固提升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有一只机灵的小猴知道了,它有些不服气,想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闯关练习。
第一关:学以致用
1.我国平均每月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大约是3700500000双。读作:(三十七亿零五十万)。
2.四亿零五百九十万四千二百。这个数写作:(405904200)。
第二关:火眼金睛
1.6008007200中的每一个0都不读。(错误)
2.由三十、三十万、三十亿组成的数300030030。(错误)
第三关:精挑细选
1.用7个十亿、8个千万、5个万和4个十组成的数写作(d)
a、780050040b、708050040
c、708005040d、7080050040
2.下面各数中,所有的0都不读的是(c)
a、906307000b、1080060000
c、5207500d、5883000600
课后小结
(一)学生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小组说--组内总结--组间交流)
(二)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同时我们还发现很多数学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我们在学习时要做到举一反三,运用旧知识来学到更多的新知识。
板书
亿以上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2、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案设计篇八
本单元教学一位小数。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能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进行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全单元编写了四道例题、两次“试一试”、三次“想想做做”和一个练习,还安排了一道思考题和一篇“你知道吗”。
通过第100页的两道例题教学一位小数的意义。这两道例题先引起学生的回忆:5分米是5/10米、4分米是4/10米、2角是2/10元,然后告诉学生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4/10米还可以写成0.4米、2/10元还可以写成0.2元。上面的一道例题写成零点几这样的小数,下面的一道例题写成几点几这样的小数。通过把十分之几写成小数,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位小数的意义。教学时要突出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改写出来的,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道例题之后,列举了以前学过的数1、2、3……以及0,指出它们都是整数。又列举了0.5、0.4……指出它们都是小数。引导学生在数的外部形态上认识小数,但这不是小数的本质意义,教学小数的意义不能局限在数中间有个小数点上。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想想做做”第1题把1分米、3分米、7分米、9分米先分别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分数,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第3题的图中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先用分数表示其中的涂色部分,再写出相应的小数。这两题都让学生从十分之几写出一位小数,学生能再次体会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想想做做”第5题在数轴上写相应的小数,有序地整理一位小数。虽然没有要求学生写出分数,但学生在看数轴上的点写数时,都需要先想到相应的分数,又一次体会了零点几表示十分之几,几点几是几和十分之几合起来的数。
例题从比较两种冷饮的价钱的实际问题引出比较0.8和0.5这两个小数大小的数学问题。教材让学生应用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自己想办法进行。无论是转化成8角与5角再比较,还是转化成十分之八和十分之五比较,都没有离开小数的意义。教材统筹安排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试一试”里比较零点几和几点几的大小,“想想做做”里还有比较两个几点几这样的小数的大小。教材不用文字语言总结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意图是通过大小比较加强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只要学生能联系小数意义进行思考,怎样想都可以。
“想想做做”第1题要把9厘米、6厘米分别写成以分米为单位的数,最好能既写成分数,又写成小数,可以又一次体会一位小数的意义。第4题的.教学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联系数轴上的点理解0.7、1.3、1.9和2.4这四个小数的意义。
第二,比较数轴下面的三组小数的大小。
第三,看一看这四个数在数轴上的排列顺序。
计算小数加、减法应该把小数点对齐了算。教材没有把法则作为“规定”告诉学生,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这是“需要”,就“应该”这样算。例题计算0.5加0.7的和,先根据小数的意义,把0.5元和0.7元分别化成5角和7角相加,由此推理得到0.5加0.7的和是1.2。然后思考,如果列竖式计算,应该便于5角和7角相加,即把0.5和0.7中的“5”与“7”上下对齐,这样就把这两个小数的小数点对齐了。由于5角加7角的和超过1元,所以0.5加0.7要向表示“元”的那位上进1,也就是向小数点左边那一位上进1。学生理解了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向小数减法迁移是很容易的。教材通过“试一试”,让学生基本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想想做做”第5题估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结果比1大还是比1小,是在能进行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估计又促进对笔算的掌握。
练习十是对全单元内容的回忆、整理与实际应用。第1~4题再现小数的意义,其中第4题要求略有提高。第5题练习计算,四组题里都含有加法与减法的比较。第6、7题解决实际问题,其中第7题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空间。第8、9题中含有找规律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案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重点难点:
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听算
二、估算比赛: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三、笔算比赛
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案设计篇十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我们已经学习了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前面口算教学的延续,又是以后万以内加减法的基础,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的计算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学有用的数学。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构建方法”,运用观察、探求、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初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渗透估算意识。
教学目标:
1、掌握口算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学法:
讲解法、引导法、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复习两位数的分成
2、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35+30=64+5=
48+30=79+4=
53+40=66+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生: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师:那么右边这一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我想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二、新知讲授。
课件出示“海宝”介绍上海世博会的资料。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找到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如果你是每个年级的领队老师,首先要考虑什么?
预设:应该考虑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提问题。
2、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交流。
(2)教学例2
选择学生提出的“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的问题,针对学生列出的算式39+44=?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口算。
汇报交流。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观察对比
师:刚才学习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今天学习的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师引导:这两个算式的两个加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之和相比较,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也就是35+34是不进位加法,39+44是进位加法。
师: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个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十位进1。
三、知识应用。
1、填一填(判断十位上的数)
师: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里的数吗?
2、先说一说,再计算。
23+46=63+17=
3、请你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题目,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四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4、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
四、小结。
师:大家今天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案设计篇十一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以及对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本节课主要通过“电影院”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具体的活动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体验算法策略的多样化,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法。
我班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已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对处理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的经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更进一步的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
(3)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及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感知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最喜欢看的电影是什么?在哪里看的?
师揭题:今天我们就去电影院发现新的知识。
板书:电影院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观察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1)课件播放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有500人,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
2)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揭题。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让学生计算24×28
1)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在班内反馈,重点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班内其他学生进行判断。
2)学生汇报后,让班内所有学生同位间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计算15×3635×43
1)让学生同位间进行比赛做题,同位的两位学生每人选择不同的题目进行计算。
2)学生同位交换,相互检查,并让对方讲出计算过程,自己进行判断。
3)班内反馈,对做正确的学生给以鼓励和表扬。
3、解决课本29页第3题
1)让学生仔细审题,找出题目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班内反馈
32×23=736(名)
答:共有736名运动员参加。
重点让学生说出算式的意义和计算的过程。
对做对的学生给以鼓励。
四、班内汇报总结
1、谈谈自己今天的收获,可以是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自己学习方法。
2、评价自己所在小组和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
五、作业布置
做课本29页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