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枫桥夜泊教案小班 枫桥夜泊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枫桥夜泊教案小班篇一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3、理解古诗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诗歌范例。
2、人手一份纸、笔。
3、古代江南水乡秋夜美的景色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导入。
1、提问:这是什么地方?
2、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所反映的时间、地点、人物、景物、季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小声与身边的同伴交流。)
二、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配乐教师示范朗读。
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3、幼儿跟读。
4、了解古诗结构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
三、分句理解古诗。
1、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落下了,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寒气阵阵,秋霜仿佛满了天地间。
2、江枫渔火对愁眠--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江面上渔船的灯火,诗人想起家乡,难以入睡。
3、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那座寒山寺传来了沉闷的钟声。
4、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里,钟声传到了诗人乘坐的客船上。
教师: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弯弯的月亮落下了。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四、学做小诗人。
1、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
2、学做小诗人。
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请个别幼儿念。
3、作画。
五、过渡语:刚才我们做了一回小诗人,现在我们来当个小画家,让我们听着配乐诗画出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
1、能否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画出心目中神往的秋夜美景。
2、是否理解诗意,并能有感情地吟诵诗歌。
教学反思:
课程结束后,我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一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他将诗中诗人的所见所闻进行了串讲,询问学生,如果“愁”有颜色,它是什么颜色的,你从哪里感受到?如果它有声音,又是什么声音的,你从哪里感受到?虽然都是讲所见所闻,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相较于我就显得诗意多了,也更加便于学生自主的学习理解,也会对“愁”的理解更加深刻。看来,要教好一首古诗,教的'有诗意,让学生学的有体会,须得多花心思。
小百科:《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枫桥夜泊教案小班篇二
1.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1.诗歌范例。
2.人手一份纸、笔。
3.古代江南水乡秋夜美的景色图及配乐诗磁带。
1.活动重点:理解诗意,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活动难点: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和诗人的思乡情怀。
3.指导要点:通过观察图片,听听说说,引导幼儿充分感受诗中描绘的秋夜美景和诗人的思乡情怀。
1.出示挂图导入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所反映的时间、地点、人物、景物、季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小声与身边的同伴交流)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配乐教师示范朗读。
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3)幼儿跟读
2.了解古诗结构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
3.分句理解古诗。
(1)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落下了,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寒气阵阵,秋霜仿佛满了天地间。
(2)江枫渔火对愁眠--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江面上渔船的灯火,诗人想起家乡,难以入睡。
(3)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那座寒山寺传来了沉闷的钟声。
(4)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里,钟声传到了诗人乘坐的客船上。
教师: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弯弯的月亮落下了。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3.学做小诗人。
(1)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
(2)学做小诗人。
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请个别幼儿念。
(3)作画。
过渡语:刚才我们做了一回小诗人,现在我们来当个小画家,让我们听着配乐诗画出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
1.是否理解诗意,并能有感情地吟诵诗歌。
2.能否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画出心目中神往的秋夜美景。
在其他时间段反复播放这首诗,并把诗歌范例和幼儿的绘画作品贴在墙上,供幼儿欣赏、认读、吟唱。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课程结束后,我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一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他将诗中诗人的所见所闻进行了串讲,询问学生,如果“愁”有颜色,它是什么颜色的,你从哪里感受到?如果它有声音,又是什么声音的,你从哪里感受到?虽然都是讲所见所闻,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相较于我就显得诗意多了,也更加便于学生自主的学习理解,也会对“愁”的理解更加深刻。看来,要教好一首古诗,教的有诗意,让学生学的有体会,须得多花心思。
枫桥夜泊教案小班篇三
1、 读准字音,读通整首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背诵诗歌。
3、 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张继漂泊在外的愁思。
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张继漂泊在外的愁思。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座桥成为名桥,让一座寺庙成为旅游胜地。
2、这首诗就是《枫桥夜泊》。(引导学生齐说)
解题
师板书:夜泊
(1)泊是本课的生字,谁来读?这还是一个多音字。(分别组词)
(2)在这里停泊的是什么?(船)所以“泊”在这里就是停船的意思。
(3)诗人在什么时候停的船?(晚上)评价:你真会思考。这儿写的是夜泊。
(4)诗人将船停在哪里呀?(枫桥边)师完成板书。评价:你们真厉害,和老师一起完成了诗题。指名读。
(5)连起来说说诗题的意思。(什么时候,在哪里,干什么。)
3、同学们,是谁在枫桥边停船啊?(唐朝诗人张继)是的这就是诗的作者。
师板书。
4、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张继,一起来感受这首名垂千古的诗。
1、请同学们借助书后的生字表,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2、请生读生字。
3、读整首诗。注意断句,读出诗的韵味。
1、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想来读这首诗,来到这枫桥边。大家边听边想,诗人张继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看到的用波浪线画下来,把听到的用小三角表示出来。
2、师范读。
3、相信大家眼前一定浮现出了许多景物,也听到一些声音。四个人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所划的景物和声音吧!
4、先来说说看,张继看到了什么?
月落:
(1)这是一轮怎样的月亮?(残月)这还是一轮怎样的月亮?(月亮快要落下去了)
(2)是的,月落的意思就是:月亮快要落下去了。
生:惨淡、无光,凄凉
(4)是的,这是凄凉的月光。谁来读这个词。
霜满天:
(1)已经是深秋了,下霜之后的天气更凉了。为什么是“霜满天”呢?(霜很大,很浓,很多)
(2)你们说,在这霜满天的夜晚,诗人能感受到这种寒冷吗?(能)
(3)我们在家里也许很难感受到这种寒冷。而张继此时身在哪里?(外地、船上)你们说得都很对。张继本是湖北省襄州人,但他此时在哪里?(苏州),从哪里知道?(姑苏城)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苏州是我们江苏的一个城市,湖北和江苏之间相隔1000多公里。我们古代的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船,行驶的速度非常慢,由此可见,张继已经离家很长时间了。我们把漂泊在外的人称为什么?你能体会游子的感受吗?(生交流)
这满天的霜呀将游子张继团团包住,张继是什么感受呢?
(4) 读读这个词。
江枫:
(1)江边的枫树。
(2)因为是晚上,江边的枫树在作者的眼里是什么样子的?(暗红,昏暗、黑乎乎)
渔火:
什么样的?江面上的点点渔火,忽明忽暗,隐隐约约。
连起来读读这两个词。
5、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张继所看到的,那张继还听到什么了呢?
乌啼:
(1)这是什么意思?人们喜欢听乌鸦的叫声吗?(不喜欢)为什么?
(2)是的,乌鸦的叫声十分刺耳,在夜晚听到乌鸦的叫声,更加的凄惨,凄凉。
(3)读词。
6、同学们,张继看到的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副图,一副凄凉的秋夜图。请你们回过头来想想,用自己的话描述给你的同桌听,从天空再到江面的顺序来描述。
7、理解感悟“对愁眠”
(1)诗人看到了,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听着凄厉的乌鸦叫声,张继又怎样的感受?(压抑、难过、郁闷、心情很不好)
(2)此时的张继睡得着吗?(睡不着)用诗中的话来说就是“对愁眠”?
(3)作者为什么睡不着?(圈出“愁”)张继心中满是忧愁,那这里的“眠”是睡觉的意思吗?那是什么眠?(失眠、无眠、不眠、难眠)
(4)是的,张继根本睡不着,他带着忧愁,难以入眠。
(5)连起来,读读整句诗。个别读,分组读,一起读。
8、感受钟声。
(1)诗人在船上难以入眠,所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他还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默读第二句。
(2)寒山寺:简介寒山寺。寒山寺在哪里?是近在咫尺吗?(不是,而是在姑苏城外,只能是远远看到。)
(3)张继听到了什么?(钟声)
(4)哪里传来的钟声?(寒山寺)
(5)为什么远在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张继也能听到呢?(因为是半夜了)从哪里看出来?(夜半钟声到客船)
(6)这半夜的钟声传到了哪里?(客船)在这里“到”就是传到的意思。
(7)客船能听到钟声吗?真正听到钟声的是——张继。
(9)读这句诗。
9、张继的心中有无限的愁,他挥笔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的诗,字字都是发自肺腑。自己读读这首诗,感受这深深的愁。
个别读,想读的读,齐读,比赛读。
咱们学习的《山行》和《枫桥夜泊》都是写的关于秋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老师还要给大家介绍两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补充习题》上的《暮江吟》和《秋词》。
枫桥夜泊教案小班篇四
1、利用教材注释以及课前预习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读自学,正确理解诗的意思。
2、通过反复地诵读比读,清晰地感受诗的意象与情境;通过咀嚼和品评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诗人“愁”的意蕴与情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与启迪。
3、在反复诵读比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愁思与景物交融与契合的写法,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初步领悟做人的哲理。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泊”在这里为何意?师随学生回答而板书“停泊”。这里指什么停泊?在哪儿停泊?对,在姑苏城外枫桥这地方的古运河上,唐朝诗人张继途径此地,泊船夜宿。
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谁来读一读题目?指名生读。请感觉一下第三个字带给你的感觉,再读。很好,读出了感觉,读出了“泊”意,大家一起读。学生齐读课题。有感觉,有韵味,很好。
1、自学字词,读通读顺。
张继的枫桥夜泊,泊出了怎样的情怀呢?请大家拿出课文,自由朗读《枫桥夜泊》。注意注音的生字要认真拼读,先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师出示古诗)生自由读。
好,谁来读一读《枫桥夜泊》。指名生读。
正确流利,口齿清楚,很好。这“寒山寺”的“寺”我们平时在念的时候有的同学将它念成了翘舌音,请注意,它是平舌音。这位同学念准了,很好。来,我们一起来读,月落乌啼霜满天,预备起—— 生齐读全诗。
2、初解诗意,读出韵味。
(1)好,字正腔圆,通顺流利。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诗的注解,也可以看看屏幕上插图,想想每一诗句的大概意思,初步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再来读读《枫桥夜泊》,看能不能读出诗的节奏与新的感觉来。
(2)学生自学自读。
(3)好,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枫桥夜泊》。指名生读。请大家认真听,听一听他的朗读停顿是否合理,节奏是否恰当。
听出来了没有?他读的时候,哪两句诗句的节奏是差不多的?你听出他是如何停顿的吗?
对,这样读就叫做有节奏有韵味,我们一起来读前两句。 生齐读前两句。很好,后两句谁接着读下去。
指名生读。好一个“到——客——船”,这节奏一放慢,声调一降低,就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来,一起来读后两句。
生齐读后两句。真好。我们读古诗,要读正确读通顺读出节奏,这自不必说,我们还要读出它的感觉与韵味。来,就像刚才读题目一样,大家一起将《枫桥夜泊》有情有感地读一遍。
学生齐读全诗。
(2)学生默读、圈划。
(3)停。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继的不眠?
月落。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噢,他目睹月落,所以说明他没有睡。教师板书:月落)
乌啼。他听到了乌鸦的啼叫。(耳闻乌啼,所以未眠啊。教师板书:乌啼)
霜满天。张继他还看到了霜满天的景象。(满天的霜有谁看见过?哦,霜满天其实写的是作者的?对,是诗人感觉到的。诗人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能睡得着呢?教师板书:霜满天。)
诗人看到了枫树和渔火,也看出他并没有睡觉。(张继睹江枫望渔火,当时确实没有睡觉啊。教师板书:江枫、渔火)
张继因为未眠,所以他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响起。(噢,是的。教师板书:半夜钟。)
(4)在这深秋之夜,张继他目睹月落,耳闻乌啼,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睡得着呢?带着失眠者的心态读《枫桥夜泊》。
学生齐读全诗。
在这深秋之夜,诗人他望江枫,看渔火,谁说他睡觉了呢?带着失眠者的心情读《枫桥夜泊》。
学生齐读全诗。
学生回答。
一个字,愁。(教师板书大大的“愁”字)愁者,秋心、秋思也。谁能说几个带“愁”字的词语。
学生说带“愁”字的词语。
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
对,依然是月落乌啼满天霜,仍旧是江枫渔火半夜钟,这些景象使得张继愁绪满怀。请你们再抓住这些词语,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三个,读一读,这些词语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请试着读出这种感觉来。
(3)学生自由地读、圈、想、读。
(4)交流:月落能带给人一种失落感,一种孤独感。(带着这种感觉,你来读读第一句。)
乌啼,在寂静寒冷的深秋的夜里,突然听到了几声乌鸦的啼叫,给人一种凄凉甚至有些心慌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你再来读读第一句话。)
“霜满天”给人的感觉很寒冷。(身体感到寒冷。谁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你也感觉到了这寒霜凛冽,这霜气逼人啊?真好,你也有这样的经历是吗?你的感觉很细腻,你有诗人的潜质。带着这样的感觉你来读读这句诗。这里除了身体感到冷,还有什么也感到冷?请带着这种心冷的感觉你来读读这句诗。身心俱冷,这种感觉很强烈。来,大家一起再读第一句话。)
渔火若明若暗,微弱闪动,似乎也说明了诗人的心跳动不已。(是的,诗人忧心忡忡,心事重重,来,带着你那颗驿动的心读读第二句。) 这钟声一声声地传来,似乎敲在了诗人的心上,使诗人愁上加愁。(哦,你是这样理解的,那就请你带着你的感觉读后两句。
(5)轮读:研究第一句诗的词语的同学读第一句,研究第二句诗的词语的同学读第二句,研究后两句诗的词语的同学读后两句。
深秋之夜,诗人泊舟枫桥,虽眠而未能入睡。目睹冷月沉落,耳闻乌鸦悲啼,身感寒霜降临;看渔火幽幽,望江枫隐隐,怎能不使人感到孤独凄清而愁绪满怀呢?来,就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学生回答。
是呀,这一对啊,对出了千古愁思,对出了不朽的失眠。带着你对“对”字的理解齐读《枫桥夜泊》。
来,张继,请问你为何愁容满面呢?
哦,你在想念妻子和儿子,但这里没有妻儿的殷殷关切,这里有的只是——请读前两句。
来,张继,我忍不住要问你,你为何到了子夜还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呢?
哦,你在忧国忧民,但这里没有实现你的理想和抱负,这里有的只是——请你来读前两句。
张继,你忧心忡忡,彻夜不眠,请问这到底是为何呢?
哦,你在为没有考上进士而闷闷不乐,是的,这里没有考场的得意,这里有的只是——请你来读前两句。
枫桥夜泊教案小班篇五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整首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背诵诗歌。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张继漂泊在外的愁思。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张继漂泊在外的愁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座桥成为名桥,让一座寺庙成为旅游胜地。
2、这首诗就是《枫桥夜泊》。(引导学生齐说)
解题
师板书:夜泊
(1)泊是本课的生字,谁来读?这还是一个多音字。(分别组词)
(2)在这里停泊的是什么?(船)所以“泊”在这里就是停船的意思。
(3)诗人在什么时候停的船?(晚上)评价:你真会思考。这儿写的是夜泊。
(4)诗人将船停在哪里呀?(枫桥边)师完成板书。评价:你们真厉害,和老师一起完成了诗题。指名读。
(5)连起来说说诗题的意思。(什么时候,在哪里,干什么。)
3、同学们,是谁在枫桥边停船啊?(唐朝诗人张继)是的这就是诗的作者。
师板书。
4、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张继,一起来感受这首名垂千古的诗。
二、初读。
1、请同学们借助书后的生字表,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2、请生读生字。
3、读整首诗。注意断句,读出诗的韵味。
三、精读感悟。
1、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想来读这首诗,来到这枫桥边。大家边听边想,诗人张继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看到的用波浪线画下来,把听到的用小三角表示出来。
2、师范读。
3、相信大家眼前一定浮现出了许多景物,也听到一些声音。四个人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所划的景物和声音吧!
4、先来说说看,张继看到了什么?
月落:
(1)这是一轮怎样的月亮?(残月)这还是一轮怎样的月亮?(月亮快要落下去了)
(2)是的,月落的意思就是:月亮快要落下去了。
生:惨淡、无光,凄凉
(4)是的,这是凄凉的月光。谁来读这个词。
霜满天:
(1)已经是深秋了,下霜之后的天气更凉了。为什么是“霜满天”呢?(霜很大,很浓,很多)
(2)你们说,在这霜满天的夜晚,诗人能感受到这种寒冷吗?(能)
(3)我们在家里也许很难感受到这种寒冷。
而张继此时身在哪里?(外地、船上)你们说得都很对。张继本是湖北省襄州人,但他此时在哪里?(苏州),从哪里知道?(姑苏城)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苏州是我们江苏的一个城市,湖北和江苏之间相隔1000多公里。我们古代的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船,行驶的速度非常慢,由此可见,张继已经离家很长时间了。我们把漂泊在外的人称为什么?你能体会游子的感受吗?(生交流)
这满天的霜呀将游子张继团团包住,张继是什么感受呢?
(4)读读这个词。
江枫:
(1)江边的枫树。
(2)因为是晚上,江边的枫树在作者的眼里是什么样子的?(暗红,昏暗、黑乎乎)
渔火:
什么样的?江面上的点点渔火,忽明忽暗,隐隐约约。
连起来读读这两个词。
5、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张继所看到的,那张继还听到什么了呢?
乌啼:
(1)这是什么意思?人们喜欢听乌鸦的叫声吗?(不喜欢)为什么?
(2)是的,乌鸦的叫声十分刺耳,在夜晚听到乌鸦的叫声,更加的凄惨,凄凉。
(3)读词。
6、同学们,张继看到的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副图,一副凄凉的秋夜图。请你们回过头来想想,用自己的话描述给你的同桌听,从天空再到江面的'顺序来描述。
7、理解感悟“对愁眠”
(1)诗人看到了,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听着凄厉的乌鸦叫声,张继又怎样的感受?(压抑、难过、郁闷、心情很不好)
(2)此时的张继睡得着吗?(睡不着)用诗中的话来说就是“对愁眠”?
(3)作者为什么睡不着?(圈出“愁”)张继心中满是忧愁,那这里的“眠”是睡觉的意思吗?那是什么眠?(失眠、无眠、不眠、难眠)
(4)是的,张继根本睡不着,他带着忧愁,难以入眠。
(5)连起来,读读整句诗。个别读,分组读,一起读。
8、感受钟声。
(1)诗人在船上难以入眠,所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他还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默读第二句。
(2)寒山寺:简介寒山寺。寒山寺在哪里?是近在咫尺吗?(不是,而是在姑苏城外,只能是远远看到。)
(3)张继听到了什么?(钟声)
(4)哪里传来的钟声?(寒山寺)
(5)为什么远在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张继也能听到呢?(因为是半夜了)从哪里看出来?(夜半钟声到客船)
(6)这半夜的钟声传到了哪里?(客船)在这里“到”就是传到的意思。
(7)客船能听到钟声吗?真正听到钟声的是——张继。
(9)读这句诗。
9、张继的心中有无限的愁,他挥笔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的诗,字字都是发自肺腑。自己读读这首诗,感受这深深的愁。
个别读,想读的读,齐读,比赛读。
四、拓展延伸。
咱们学习的《山行》和《枫桥夜泊》都是写的关于秋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老师还要给大家介绍两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补充习题》上的《暮江吟》和《秋词》。
枫桥夜泊教案小班篇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想像诗所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
教学重难点
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三、了解课文大意
1、解释题目。
2、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四、感受画面
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分析课文,丰富认识
2、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3、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4、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诗人写得多真实呀!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六、情境创设,加深理解
诗人经历过了无数个夜晚,但是这个夜晚却与众不同,在诗人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七、自由背诵本诗。
枫桥夜泊教案小班篇七
本节课从诗句的理解中发散想像,自然创设情境,给学生一个较直观的形象,利用开放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造性地学习。
教材分析
《枫桥夜泊》讲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夜优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启:枫桥钟声越千年
(大屏幕出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师:谁来读一读?大家注意看,歌词中有一个词叫“无眠”,谁知道“无眠”的意思?
师: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那么,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师:读得好!那么,从诗中看,这是哪里的钟声呢?
生:寒山寺的。
生:十年。
(大屏幕出示)
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
师:张继?张继何许人也?为什么几度经过都要忆张继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
——【宋】陆游《宿枫桥》
1.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就写到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来,我们一起读!
2.从诗中看,七年前陆游曾经到过哪儿?
4.七年之后,诗人陆游又到了哪儿?又听到了什么?
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
师: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的还是钟声。
(大屏幕出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
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
——【宋】陆游《宿枫桥》
师:听!陈小奇的笔下有钟声,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陈小奇的歌词)
师:听!王士祯的笔下有钟声——
生:(齐读王士祯的诗句)
师:听!高启的笔下也有钟声——
生:(齐读高启的诗句)
师:再听!陆游的笔下还有钟声——
生:(齐读陆游的诗句)
师:问题来了!问题来了!你的问题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师:读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读清爽、读通顺。(生自由读)
师:好,字字落实。注意了“眠”是前鼻音,“寺”是平舌音,这叫清清爽爽,还要有板有眼地读。(生读)
师:一起来读读,你们读前四字,老师读后三字(师生合作读)。
师:再反过来读(师生再合作读)。
师:老师读题目,你们读诗句(生齐读)。
师:就是这样,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你读后的情绪是怎样的,用一个词说说。
生:愁绪满怀、失落、孤独、忧愁、凄苦……
师:老师提一个问题考考各位。张继枫桥夜泊是睡觉时,这个夜晚他睡着没有?
生:没有。
师:诗中哪个词告诉了我们?
生:愁眠。
师:“愁眠”是什么意思?找一个近义词。
生:失眠、无眠、难眠、不眠。
师:齐读“愁眠”这个词(生齐读);想想愁眠的滋味,再读(生齐读);轻一点(生再齐读)。
师:在“愁眠”中作者看到了什么?按照诗的顺序说。
生:月落
生:江枫。
师:江枫在你眼里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火红的枫叶在江风中瑟瑟摇曳。
师:因为愁眠在江中看到了什么?
生:渔火。
师:怎样的渔火?
生:忽暗忽明的、隐隐约约的。
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他听到了什么?
生:钟声。
师:在哪?(生:姑苏城外寒山寺)什么时候(生:半夜)
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还听到了什么?
生:乌啼。
师:那是什么样的乌啼? (生: 孤独、凄惨)
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诗人还感到了什么?
生: 霜满天
生:是因为愁眠,所以感觉霜满天。
师:所以,不是满天的霜,而是满天的——
生:是寒满天,冷满天。
师:看诗句。月落是景,乌啼是景,江枫是景,渔火是景,霜天是景,钟声是景。这景那景都围绕着(生:愁眠),都伴随着(生:愁眠),都笼罩着(生:愁眠)。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生:对愁眠。)
师:对是什么意思?体会过对的味道吗?
有人说这里的“对”是指“伴”。换上去读一读(生读),通吗?(生:通)。行吗?(生:行)。味道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听老师读这首诗,一边听一边感受,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背井离乡的张继,浪迹天涯的张继,无法入眠的张继,最希望谁来陪他?(师范读)
生:最希望朋友来陪他。
生:母亲、家人、妻子 ……
师:但是,漫漫长夜,这里没有亲朋好友相伴,没有父母兄弟的相伴,没有妻儿的相伴,这里没有伴,只有——(生:对),只有——(生:对)。师:这一“对”,对出的是张继心中的无限——(生:愁、悲伤、忧愁、寂寞、孤独)。于是情动于衷而辞发于外,《枫桥夜泊》就这样诞生了。(配乐,吟唱)、(生齐读)。
师:月亮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了整个秋天;江枫瑟瑟渔火点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划破了寂静的秋夜。此情此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张继情不自禁在心中轻轻念道——(生读诗)
师:姑苏城外寒山寺——(生接读:夜半钟声到客船)(反复三次,声音一次比一次轻)
枫桥夜泊教案小班篇八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想像诗所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
教学重难点
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了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三、了解课文大意
1、解释题目。
2、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四、感受画面
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分析课文,丰富认识
3、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了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4、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诗人写得多真实呀!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六、情境创设,加深理解
诗人经历过了无数个夜晚,但是这个夜晚却与众不同,在诗人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七、自由背诵本诗。
枫桥夜泊教案小班篇九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揭题: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认读。
(2)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4)小结: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理解课题。教师:枫桥在哪里?(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朗读训练。
6、朗读训练
7、学习第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寒山寺”,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朗读训练
9、齐读全诗
四、总结全诗,体会感悟
1、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美丽,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贴出“愁”)
2、让我们成为诗人,坐上小船,回到那个秋夜吧。
4、请学生交流:张继,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孤身在外,你想到了什么?
5、让我们用满腔的情,来吟诵这首名传千古的诗吧。
五、指导写字
1、请学生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2、指导“愁”、“霜”的结构。
3、钢笔描红。
六、作业
1、填空: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听到的有()和(),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2、背诵课文。
枫桥夜泊教案小班篇十
义务教育三年级语文(上册)
《枫桥夜泊》教案
李庄小学:王云
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并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位诗人——张继(板书课题:枫桥夜泊)
二、自由读诗,了解诗意。
1、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并理解意思。(2)利用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检查学习效果。1指名学生读生字。
2指名学生上台讲诗句的意思。3学生评价补充。
三、欣赏品味,想象悟情。指名学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月亮就要落下的时候,一群乌鸦飞过来的景象。师:她看见了月落,还听见了什么?(板书:月落)。生:乌啼。板书:乌啼。
师:还有谁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寒山寺,听到了钟声。师板书:寒山寺、钟声。
师:什么样的钟声?
生:清脆、明亮、悦耳…… 师:谁接着说——
生:我看到了渔火。板书:渔火 师:怎样的渔火呢?
生:点点的渔火。一闪一闪的渔火。生:我看到了霜和客船。师:霜给你的感觉怎样? 生:很寒冷。
生:张继的客船停泊在枫桥边。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江边的枫叶。枫叶火红火红的,一片片落下来。师:你说得真好!诗人的心里会怎样? 生:温暖。
师:也许是温暖的,也许还会是怎样的? 生:忧愁的。
师:好,大家把诗中看到的,听到的,想象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生:月儿已经落下去了,乌鸦在树上啼叫,夜半的钟声敲响,这个声音使夜显得更加宁静。
师:你从中体会到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生:愁。(板书:愁)
生:这是怎样的一种愁呀? 生:已经愁到了怎样的地步?
师:问得真好呀!孩子们,请你们轻声读一读诗句,想一想问题。学生轻声自由读诗,思考问题。
师:好,谁来回答刚才的问题?你能答哪个问题就说哪个。
生:我三个一起答,乌鸦啼叫,寒风正在把秋霜布满天地,江边的枫树对着江中的渔火,满腹忧愁使我难以入眠。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愁啊? 生:思乡之愁。
生:半夜一个人坐在船上,没有人陪他。师:还有怎样的愁啊? 生:寂寞之愁。师:对,寂寞之愁。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把古诗朗读一遍。
四、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小组内练习,并演一演古诗。
五、达标检测
1、填空: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听到的有()和(),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2、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看到
月落
寒霜
江枫
渔火
寒山寺
听到
乌啼
钟声
孤寂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