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感言(通用12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亲子共读感言篇一
“赶快做作业去。”“好啦,好啦!知道了!”
这几乎是我每天下班后与孩子的对话。
看着儿子“颇有点心不甘,情不愿的感觉”我真是烦透了心。自从学校举行读书节后,每天下班,我都尽量抽点时间出来与儿子一起读书。现在我的习惯用语改成了:“儿子,作业做完后,我们来读书!”,儿子总是欢快的回答:“好勒!”,不仅如此,儿子总是想方设法在我下班前将作业做完,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读书。没想到一个简简单单的亲子共读活动,竟有这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和儿子先从《爱的教育》这本书读起,《爱的教育》这本书以一个小学生安利柯的日记形式,讲述了一个学年内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个感人故事,还有父母在他日记上写下的劝诫文字,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每月故事”。父子每一次一起讨论书中那些平凡的人物,像小石匠、卖炭人、父亲的老师、铁匠的儿子、盲童等,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社会的同情心,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一起享受书中人物的喜怒与哀乐,一起感受到书中人物的博爱精神碰到困难时顽强不息的精神,由此,我和儿子也产生了共识:不可以遇到困难就逃避,而是想方设法的去克服解决它。儿子一句“和老爸一起读书真过瘾!”令我喜出望外。我不由心生感慨!
亲子共读,让我在欣赏孩子的成长中也收获了快乐,书中的童真童趣拂去了我心灵上的尘埃,让我有幸走进孩子的世界,懂得如何去亲近这些纯真的天使。
亲子共读,让我们体验着书里的真、善、美、假、恶、丑的同时,又能在阅读中展现各自的优势,使活动变得快乐,而又有成就感。
亲子共读,以书和阅读为桥梁,沟通父母和孩子心灵,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既营造了和谐的亲子关系,又让孩子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亲子共读,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为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亲子共读,让我们感受了亲情,又增长了见识!感谢亲子共读活动。一句话,亲子共读,我们一直在成长的路上;亲子共读,是架设我们父子心灵交融的桥梁。
亲子共读感言篇二
——亲子共读感言
“赶快做作业去。”“好啦,好啦!知道了!”
这几乎是我每天下班后与孩子的对话。
看着儿子“颇有点心不甘,情不愿的感觉”我真是烦透了心。自从学校举行读书节后,每天下班,我都尽量抽点时间出来与儿子一起读书。现在我的习惯用语改成了:“儿子,作业做完后,我们来读书!”,儿子总是欢快的回答:“好勒!”,不仅如此,儿子总是想方设法在我下班前将作业做完,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读书。没想到一个简简单单的亲子共读活动,竟有这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和儿子先从《爱的教育》这本书读起,《爱的教育》这本书以一个小学生安利柯的日记形式,讲述了一个学年内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个感人故事,还有父母在他日记上写下的劝诫文字,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每月故事”。父子每一次一起讨论书中那些平凡的人物,像小石匠、卖炭人、父亲的老师、铁匠的儿子、盲童等,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社会的同情心,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一起享受书中人物的喜怒与哀乐,一起感受到书中人物的博爱精神碰到困难时顽强不息的精神,由此,我和儿子也产生了共识:不可以遇到困难就逃避,而是想方设法的去克服解决它。儿子一句“和老爸一起读书真过瘾!”令我喜出望外。我不由心生感慨!
亲子共读,让我在欣赏孩子的成长中也收获了快乐,书中的童真童趣拂去了我心灵上的尘埃,让我有幸走进孩子的世界,懂得如何去亲近这些纯真的天使。
亲子共读,让我们体验着书里的真、善、美、假、恶、丑的`同时,又能在阅读中展现各自的优势,使活动变得快乐,而又有成就感。
亲子共读,以书和阅读为桥梁,沟通父母和孩子心灵,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既营造了和谐的亲子关系,又让孩子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亲子共读,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为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亲子共读,让我们感受了亲情,又增长了见识!感谢亲子共读活动。一句话,亲子共读,我们一直在成长的路上;亲子共读,是架设我们父子心灵交融的桥梁。
亲子共读感言篇三
上周四放学回到家,女儿就跟我说:妈妈,老师推荐的书《爱的教育》这本书,我们家有。我们今天学的《争吵》就是从这本书选出来的,您快看看。我就拿起她的语文书阅读那篇《争吵》。而女儿也抱着那本《爱的教育》专心地又重读了一遍。读完后说:妈妈,您也来读,我们都来写读书心得。我说好。
我认真地阅读,读完之后,很受感动,安利柯,一个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就能那么认真地观察,写出那么感人的故事。并且很佩服安利柯的爸爸,在平时能注意教育方式,方法,适时地引导孩子,塑造了安利柯良好的品质和性格。
其中有一篇《斯戴迪的图书馆》,介绍家境并不富裕的斯戴迪,虽然买不起很多书,但他一有钱就会攒起来,再去书店买书,他爸爸发现了,特地帮他买了一个带有绿色帘子的书架,让他来摆放这些书。他将这些书摆得整整齐齐,书脊上的书名闪着金光,种类很多。他非常爱惜这些图书,有空的时候就会拂去书上的灰,吹掉书内的浮尘,所以他的书仍像新的一样。同学来,他也只拿书给同学看,而不玩别的东西。他爸爸还经常鼓励他,说他有毅力,一定会成功的。
安利柯觉得自已的书都用得破旧了,应该向斯戴迪学习,并认为从他那可以学到很多,很佩服他。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斯戴迪是很不错的小孩,他喜欢看书,并能爱惜书籍。安利柯也很不错,观察得细致入微。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虚心向同学学习。两个小孩的爸爸在教育小孩子方面都处理很好。斯戴迪的爸爸发现小孩子爱读书,能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并适时给予鼓励。而安利柯的爸爸也能经常和小孩交流和勾通,适时引导和教育,是我们家长学习的榜样。
而安利柯的妈妈也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给安利柯树立了榜样。使得他也经常去关心同学,帮助同学。从《小阁楼》这篇故事中就可以看出。安利柯的妈妈带安利柯和他姐姐去给报上说的一个贫困女人送一些布。到她家才发现,原来她是安利柯同学克洛西的妈妈。克洛西的爸爸去美国,平时就靠他妈妈卖菜养家,现在他妈妈生病了,家里的家具都卖光了,克洛西连写字的桌子都没有。但他还是很认真读书,且不因为自已家境不好而难为情。看到安利柯,冲他笑了笑,安利柯也跑了进去,拥抱克洛西。他们互相拉起手来。安利柯的妈妈很受感动,把钱包里的所有的钱都掏出来给了克洛西的妈妈,又亲了亲他。出来还忍不住哭了,平静后夸克洛西学习用功,懂事,要安利柯向他学习,并要多关心他。
安利柯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真的很幸福,爸爸妈妈能跟他交流与勾通,并以身作则,起榜样作用,适合给予引导和教育。
亲子共读感言篇四
识字是基础,读书是积累,写作是目的。
要想很好地达到最终的目的,我们必须多认字,多读书。认字的渠道很多:课本识字、生活识字、读书识字……我认为,前两个渠道是基础,读书识字既是运用又是巩固,同时,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很多家长在跟我沟通的时候,总说孩子的写作是个难题,自己也不知如何引导,总觉得孩子的语言总是那么干涩。我觉得指导固然重要,积累必不可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孩子之所以不会写,写不好,是因为脑中缺少东西,这些东西怎么来?一个是生活经验所得,认真观察,用心感悟;另一个就是读书,认真多读,用心积累。久而久之,何愁孩子不会写,何愁孩子写不好。这一点在杨文青身上、在董益李身上、在李晓桐身上、在李璨身上、在赵丛一身上、在吕梓豪身上……都有着真实的见证。
当然,班里有那么一小部分孩子仍然没有融入到这浓浓的读书氛围中,还没有像其余孩子那样浸润在那浓浓的书香之中,而这也代表着您还没有做到这样,孩子没有变化代表着您没有变化,孩子没有进步代表着您没有进步,不要期望孩子能那么自觉的去做这些事,没有您的引导与熏陶,孩子很难像其余孩子那样。也就因为这样,您至今没有享受到那些每天都和孩子“亲子共读”的家长的幸福与快乐;也就因为这样,您失去了和孩子好好沟通的最佳时机;也就因为这样,您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高兴着他的高兴,幸福着他的幸福,每天看到的只是孩子的表面,而孩子内心的成长您从未关注过;也就因为这,您失去了多少多少可以让孩子进步的机会啊!我深深地为您为您的家人感到悲哀。
真诚地希望您别再以“忙”为借口,白白失去那么多宝贵的机会了,上学后的孩子的最佳培养读书时间就在6——8岁。别把责任都推在老师身上,在校的时间我都在努力培养着孩子的读书兴趣,而这恰恰需要您的全力配合。有了“书香家庭”的熏陶,才会培养出真正的”书香少年”。
请跟上我们读书的步伐吧……
亲子共读感言篇五
“亲子阅读”家长感言,从去年算起,我们陪孩子亲子阅读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回头看一看,颇感不容易!欣喜的是我们家长的心血真的没有白花,真得要感谢学校引导建立了这个亲子互动教育的好平台,而且,这种潜移默化的成效,只有在家长和孩子共同用心投入、耐心坚持之后才能够真正体会得到。
经过这么多次的亲子互动式阅读,我们已经惊讶地发现,孩子的阅读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明显的转变:由被动变为了主动,由主动变为了自觉,由自觉变为了自发。现在的小家伙呀,早就改掉了回家没事就看电视的习惯,总喜欢一头扎进自己的房间里静静地看书;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小家伙就老喜欢把书中看到的有趣内容讲给大家听,还经常道出一些耳目一新的词句,有模有样的,颇有一定的语言组织和逻辑推理层次。阅读,这个认知世界、吸取知识的重要方式,现在已经逐渐融进了孩子的兴趣世界里。
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天下的父母亲,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教育好,可是,如果不摆脱成人的眼光,不共同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世界里,不与孩子互动,不用心去摸索合适的方法,不去引导激发孩子的潜力,是很难体会到幼儿亲子教育真谛的。在共同阅读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与幼儿阅读和思维特点有关的问题。这里略拾几点,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首先,面对要解决的就是孩子的兴趣问题。对几岁的孩童来说,初期的生字生词较多,较长的文章很容易让孩子厌烦,讲大道理的方式更是适得其反。除了耐心解释之外,我们摸索了一些办法,比如:给孩子提一些有趣的问题,模仿不同人物使用不同的有趣语调和滑稽的动作,pk式阅读(游戏定角色,一人读一节,谁读错或没读好就受罚)等等,收效比较明显。
其次,就是如何让孩子读流利。我们发现孩子在这个阶段是先认字后理解意识,而且担心念错,因此停顿较多,词句不连惯,如果读错就立即纠正的话会加剧这种现象。于是,我们鼓励他消除顾虑,大胆地用词语联想的方式阅读,孩子试后会流利许多,只是漏字和错字多了一些,我们没有再如以前一样当时打断纠正,而是改成了读后指正,效果反而不错。
另外,我们意识到,得要选择适合孩子这个年龄段的书籍。对于三年级以下的学童,成人的感受、华丽的语句、复杂的逻辑思维,对于他们来说可谓是晦渥难懂,而且,纯文字式的书籍不被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接受,如果让孩子自已选择书籍,他们更喜爱以漫画方式为主的课外书。总之, 亲子阅读,不是形式,需要家长用心去投入,用心去实践;孩子的潜力,需要我们家长用心去引导,用心去激发!相信,每一次用心地参与,都会感受到孩子身上的发光点!都会感觉到了亲子阅读的魅力!
亲子共读感言篇六
今天收到了好几个家长写的“亲子共读感言”,我迫不及待地从孩子手里接过来就认真地拜读了起来。我的思绪也随着这几个家长的话而飞扬起来。
每节课间都能看到这些同学,那端坐桌前认真读书的身影,看到他们那温柔、入迷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已经被书中有趣的内容吸引了,他们的思想正在跟作者的思想发生共鸣,他们的心正在随着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起伏着,他们的整个人也正在全身心地享受着读书所带来的快乐,而我,也常常被他们感动着,我也因他们的快乐而快乐着。
识字是基础,读书是积累,写作是目的。
要想很好地达到最终的目的,我们必须多认字,多读书。认字的渠道很多:课本识字、生活识字、读书识字。我认为,前两个渠道是基础,读书识字既是运用又是巩固,同时,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很多家长在跟我沟通的时候,总说孩子的写作是个难题,自己也不知如何引导,总觉得孩子的语言总是那么干涩。我觉得指导固然重要,积累必不可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孩子之所以不会写,写不好,是因为脑中缺少东西,这些东西怎么来?一个是生活经验所得,认真观察,用心感悟;另一个就是读书,认真多读,用心积累。久而久之,何愁孩子不会写,何愁孩子写不好。这一点在杨文青身上、在董益李身上、在李晓桐身上、在李璨身上、在赵丛一身上、在吕梓豪身上。都有着真实的见证。
读书活动月中,有很多家长加入到了“亲子共读”的行列,我欣喜地看着家长的变化,更欣喜地看着孩子的变化。感谢家长朋友们,是你们的真情加入,理解支持,才使得您的孩子我的'学生,有了如此的变化。他们的改变代表着你们的改变,他们的进步代表着你们的进步,我真诚地希望您能坚持下去,不管任何时候,请记住您真心的和孩子共读时的快乐体验,幸福时刻,请用您的实际行动持续这份幸福,这份快乐,相信您的收获会不亚于意外中头彩,偶然获宝藏,它将是您和孩子一生的财富。
当然,班里有那么一小部分孩子仍然没有融入到这浓浓的读书氛围中,还没有像其余孩子那样浸润在那浓浓的书香之中,而这也代表着您还没有做到这样,孩子没有变化代表着您没有变化,孩子没有进步代表着您没有进步,不要期望孩子能那么自觉的去做这些事,没有您的引导与熏陶,孩子很难像其余孩子那样。也就因为这样,您至今没有享受到那些每天都和孩子“亲子共读”的家长的幸福与快乐;也就因为这样,您失去了和孩子好好沟通的最佳时机;也就因为这样,您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高兴着他的高兴,幸福着他的幸福,每天看到的只是孩子的表面,而孩子内心的成长您从未关注过;也就因为这,您失去了多少多少可以让孩子进步的机会啊!我深深地为您为您的家人感到悲哀。
真诚地希望您别再以“忙”为借口,白白失去那么多宝贵的机会了,上学后的孩子的最佳培养读书时间就在68岁。别把责任都推在老师身上,在校的时间我都在努力培养着孩子的读书兴趣,而这恰恰需要您的全力配合。有了“书香家庭”的熏陶,才会培养出真正的”书香少年”。
读书吧,试着和孩子共同徜徉于经典阅读中,相信您收获的会比孩子还要多:亲情,感恩,进步。
请跟上我们读书的步伐吧!
亲子共读感言篇七
前段时间的亲子共读活动着实令我从中产生了不少的感悟,无论是书中所学的道理还是和孩子相处的时光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这种恬静的时光十分难得并比较珍惜亲子共读的机会,虽然只是零零散散地读了几本童话书籍却从中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长与懂事,这种难得的相处时光也让我比较关心孩子的感受并希望对方能够有所收获。
其实对于平时忙于工作的我来说这种和孩子共读的机会是比较难得的,正如有时我的家人也比较埋怨自己对孩子的关心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利用闲暇时间陪伴着孩子一同阅读他感兴趣的童话书籍,在看到故事的关键点时还会相互扮演其中的角色营造氛围,对我而言既是调整心境的体现也便于更好地感受到孩子的改变,毕竟说实话平时的我对孩子关心程度其实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还总以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为由进行逃避并将精力都放在工作之中,这次的阅读对我而言既是打开心扉的机会也是令人感到温馨的时光吗,待到结束短暂的共读时光以后才发觉原来自己与孩子的关系也变近了许多。
阅读过程中令人记忆犹新的则是孩子叽叽喳喳的话语似乎永远不会停歇一般,无论是对书籍中故事的探讨还是对现实生活的联系都容易引起反思,甚至有时孩子也会询问我站在故事角色的角度上将会如何自处,虽然我仅仅是敷衍地按照剧本路线走下去却发现孩子是真正融入了其中,每当书中的故事到了精彩之处孩子都会变得兴奋异常并引起我的注意,但当书中出现悲剧色彩的同时孩子也会感性地感到有些难过,每当此时我都会勉励孩子要快些长大才能够更好地解决书中遇到的问题。
虽然很久没有静下心来陪伴孩子一同阅读却并不意味着我的关心有所减少,相反的是我在这次阅读中积极表现着自己并用心教导着孩子,通过自己的角度来理解故事并在剖析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交流,尽管是不同的理解却也让我和孩子在结束阅读以后从中收获了很多,我也能够从孩子不舍的眼神中明白自己的确存在着忙于工作且很少陪伴对方的状况,因此这次阅读的背后更多的则是我作为家长的反思以及对孩子的殷切期盼。
考虑到亲子共读带来的好处还是应当在以后抽空陪伴孩子才行,仅有的闲暇时光若是不去陪伴孩子的话则未免显得作为家长的自己过于自私了些,而且在家庭教育这方面我也要抓起来并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亲子共读感言篇八
一次偶然的机会给彤彤买了这本《爱心树》,粗线条的黑白插图,配以寥寥数语,起初并没用引起她的太多关注。
故事很简单,意蕴很悠长。讲述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棵苹果树,它非常喜欢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经常找树玩,吃树上的苹果,在树上荡秋千,或是在树下收集树叶,把他们做成皇冠,想象自己就是森林之王,累了,就在凉快的树荫里睡觉,大树快乐极了。但是,时间像弓箭一样快,男孩长大了,他不再找大树玩,大树经常感到寂寞,非常想念男孩。男孩第一次回来了,大树十分高兴,可是,男孩没有心情陪大树玩,他想买很多东西,需要钱,大树就给他苹果,让他拿到集市上去卖钱,男孩不假思索地照做了。男孩第二次回来找树,他有了妻子和孩子,需要一栋房子,大树又让他把自己的树枝砍断,拿去造房子,男孩毫不犹豫地用树枝造了一栋房子,大树依然很快乐。男孩第三次来找树,他老了,很累,需要一个地方休息,大树连忙让他坐在自己唯一剩下的树墩上,孩子马上坐下来了,大树仍然快乐。就这样,大树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所有,而男孩却始终都没有想到给予大树一点快乐。
我告诉彤彤全世界很多小朋友都爱读这本书,她于是捧起这本书和我一起读了起来,前面的书页字少,她自己可以读,看到小男孩爬到大树上荡秋千时她特别开心,看到小男孩和大树捉迷藏时她忍俊不禁,后面字渐渐多了,她便偷懒了央求我来读。
我便给她读小男孩长大的那一部分,许是她没有那个成长经历,对大树的伤心难以理解,显然不如读前面感兴趣了,当读到大树只剩一个树墩时,我已是泪眼婆娑,而她沉思着没有说话,我以为她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了,正暗中高兴呢,她却说了句:“妈妈我觉得这本书不好听,太伤心了!”我不知道她对伤心的理解是仅仅因为一棵好端端的大树只剩下树墩而伤心呢,还是因为小男孩无法再爬树荡秋千而伤心,抑或是她已体味到那个大树就是妈妈的化身。
我什么也没有说,默默的合上了书,把书放在了女儿的床头。女儿只有六岁,她的世界里是一片阳光灿烂,因为风雨都让妈妈给挡住了,她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没有离开过妈妈的怀抱,她以为自已拥有的一切本就如此,她难以理解母爱的无私付出也在我意料之中。
我不想告诉她那棵树其实就是妈妈,因为感悟是岁月的凝结,我不能代替她说出或把这种思想灌输给她。路要靠自己走,感悟要靠自己体味。我相信有一天她会真正读懂这本书,她会如我般读的泪眼婆娑!
亲子共读感言篇九
亲子阅读家长感言,从去年算起,我们陪孩子亲子阅读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回头看一看,颇感不容易!欣喜的是我们家长的心血真的没有白花,真得要感谢学校引导建立了这个亲子互动教育的好平台,而且,这种潜移默化的成效,只有在家长和孩子共同用心投入、耐心坚持之后才能够真正体会得到。
经过这么多次的亲子互动式阅读,我们已经惊讶地发现,孩子的阅读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明显的转变:由被动变为了主动,由主动变为了自觉,由自觉变为了自发。现在的小家伙呀,早就改掉了回家没事就看电视的习惯,总喜欢一头扎进自己的房间里静静地看书;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小家伙就老喜欢把书中看到的有趣内容讲给大家听,还经常道出一些耳目一新的词句,有模有样的,颇有一定的语言组织和逻辑推理层次。阅读,这个认知世界、吸取知识的重要方式,现在已经逐渐融进了孩子的兴趣世界里。
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天下的父母亲,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教育好,可是,如果不摆脱成人的眼光,不共同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世界里,不与孩子互动,不用心去摸索合适的方法,不去引导激发孩子的潜力,是很难体会到幼儿亲子教育真谛的。在共同阅读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与幼儿阅读和思维特点有关的问题。这里略拾几点,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首先,面对要解决的就是孩子的兴趣问题。对几岁的孩童来说,初期的生字生词较多,较长的文章很容易让孩子厌烦,讲大道理的方式更是适得其反。除了耐心解释之外,我们摸索了一些办法,比如:给孩子提一些有趣的问题,模仿不同人物使用不同的有趣语调和滑稽的动作,pk式阅读(游戏定角色,一人读一节,谁读错或没读好就受罚)等等,收效比较明显。
其次,就是如何让孩子读流利。我们发现孩子在这个阶段是先认字后理解意识,而且担心念错,因此停顿较多,词句不连惯,如果读错就立即纠正的话会加剧这种现象。于是,我们鼓励他消除顾虑,大胆地用词语联想的方式阅读,孩子试后会流利许多,只是漏字和错字多了一些,我们没有再如以前一样当时打断纠正,而是改成了读后指正,效果反而不错。
另外,我们意识到,得要选择适合孩子这个年龄段的书籍。对于三年级以下的学童,成人的感受、华丽的语句、复杂的逻辑思维,对于他们来说可谓是晦渥难懂,而且,纯文字式的书籍不被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接受,如果让孩子自已选择书籍,他们更喜爱以漫画方式为主的课外书。总之, 亲子阅读,不是形式,需要家长用心去投入,用心去实践;孩子的潜力,需要我们家长用心去引导,用心去激发!相信,每一次用心地参与,都会感受到孩子身上的发光点!都会感觉到了亲子阅读的魅力!
我一直认为,在一个充满积极向上,乐于学习,与书为伴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是快乐,健康、自立、博学的。可以设想一下:一个从小泡在书堆里的孩子,一个从小就经常目睹大人津津有味读书的孩子,一个甚至天天把书当玩具的孩子,怎么会排斥读书呢?反之,家里几乎看不到书的影子,父母每天晚上都在麻将桌或者电视机前度过,你又怎么能指望孩子会热爱读书呢?教育不是依靠说教、训斥,而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由于家中良好读书氛围的熏陶,孩子从小就对书籍有着极大的兴趣。我根据她的年龄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她不识字时,是我给她读;后来是她自己看画报,并把看到的故事讲给我听;再后来,自己试着看有拼音的读物;为了引导女儿从阅读的幼稚期逐渐走向有思维、会赏析的成熟期,我又特意给她买来名著和适合儿童阅读的历史类书籍同她一起阅读,并告诉她阅读的方法,开始进行摘抄和作剪报;现在,又开始学习速读,以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量。由于孩子时间有限,我把孩子读的书籍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短小精炼的美文都要求精读或诵读,中长篇的读物可以快速略读。
看到孩子读书已经上了轨道,有两三年我放松了,每天忙于琐碎的家务,忙于繁忙的工作,有点闲暇,也只读点小说或报纸,逐渐的,我发现知识不够用了,女儿的问题很少能给她一个准确地答复,经常是以可能是大概是这样模棱两可的回答来应对;女儿兴高采烈地讲述新读的书中的情节和人物时,我开始插不上话,这让我感到心虚,我决定重新开始和女儿共同读书。
我先是找来孩子们喜欢读的杨红樱、伍美珍等的书籍耐心地读起来,后来在女儿的极力推荐下读起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告诉我们白昼的清晰是有限的,心的自由却是无限的光明;《爱的教育》让我明白爱如春风化雨;《昆虫记》让我们一起倾听田园间虫子们的生活密语;《十万个为什么》则培养了科学思维,增长了知识 在阅读中我好像也走进了孩子的世界,我与孩子的沟通更加自然起来。我在教育孩子教孩子读书的同时,我也不甘落后,参加了经济师的考试并一次通过。我发现,孩子的成长,也是我们家长的再学习,再成长。
脚下的路还很长,我愿在读书中与孩子们共成长!
儿子已经九岁了,在他还没认识字前就每晚睡觉前都读一个小故事。而他最爱听的故事就要我们一遍又一遍的再讲,到最后他能自己大概地讲下来。他认识字后,我们便开始让他自己看拼音读本,每晚睡前的读故事变成了一起看书。刚开始他觉得自己读书又累又困难,没读多少就睡着了,到后来慢慢习惯。现在,我们一起读了许多有趣的儿童文学书籍,如 《小猪唏哩呼噜》《爱花的牛》《牙齿大街新鲜事》《少儿版西游记》等等,孩子读书的好习惯要慢慢培养。
在读故事、看书、背书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读书使孩子更富有想象力,懂得了许多的知识和与别人沟通的方法。作为母亲,我在品尝孩子的成长快乐的同时也体验着读书的快乐。在童话故事中,我感受到世界上最美的情意,与孩子一起体会世间的真善美,一起汲取书中的智慧。
用书中的话语与孩子交谈,用书中的道理在现实中教导孩子比讲大堆孩子难以接受的大道理更有效。让读书成为孩子的习惯,让孩子喜欢上读书,孩子自然就不会一直坐在电视前。
家长是孩子读书导路上引路人,和孩子一起读书收获更多。
非常感谢马寨学校刘老师关于每天读书的好建议,让我的女儿们养成了从小爱读书的好习惯。在没有上小学之前,孩子只是会每天要求我读故事给她们听,没有一种自己读书的意识;进入一年级之后,在刘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孩子们读书的兴趣越发的浓厚了,从开始读带注音的短故事,到读长一些的童话故事,一直到现在她们可以读一些不加注音的儿童文学类书籍,比如《杨红樱童话》、《如何让自己成为最出色的女孩儿》、《儿童百科全书》之类的书。对于孩子这些变化,我作为母亲真的很欣喜,同时也非常感激老师的辛勤教导。
小时候,我也非常喜欢读书,读书总能带给我最隽永的乐趣,让我的童年时光变得丰富,让我学会用善良和纯真的目光看待一切。当我成了一名母亲以后,我也希望我的孩子用他们善良可爱的童心在书中品味这个世界,让一本好书教会他们识别善与恶;让他们从书中学会欣赏,学会懂得真、善、美。我们把晚上八点半至九点作为亲子阅读的固定时间,在这个时段里,孩子已完成当日的作业、预习完功课,家长做完了家里的杂务,关闭电视和电脑,全家一起漫步在书中,享受读书的快乐。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耐心的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或者也可以不急着回答,反而提一些问题要她们回答,启发她们主动思考,引导她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要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意见,哪怕她们的想法是粗浅的,偏颇的,也不要粗暴而简单的否定,有许多事情,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答案。我会尽量耐心的跟她们解释,也会进行激烈的讨论,彼此用自己的观点去说服对方,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向纵深发展,倘若相持不下,我们会再一起查资料,一起看书,寻求最佳答案,这样可以使她们接受的心悦诚服而又自然而然。此时,我也随之增长了一些以前没有关注的或者没有兴趣的知识,达到了和孩子一起积累一起成长的目的。
在和孩子一起读书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和孩子共同经历着书藉带来的喜怒哀乐,同样的心情让我和孩子心贴的更近,彼此间没有隔阂,可以象朋友那样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可以零距离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以便于及时调整方式方法,更好的为孩子创造学习环境,家庭环境。
纪伯伦在他的《致孩子》一书中这样写道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在梦中不能想见的,你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因为生命是不能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你们是弓,孩子是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你无法预定他的轨迹。因此,我觉得对于父母来说,千万不要奢望可以教给孩子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给孩子一个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环境,让孩子有一个完整的成长,包括身体的,感觉的,情绪的,认知的,心理的,精神的完整成长,而不只是被灌输属于父母的认知和技能,那样的人生无味而无趣。
我深知,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并不是一日之功, 它不仅是对孩子的考验, 也是对我们家长的考验,我会一直陪孩子把每天读书的良好习惯坚持下去,让孩子把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乃至以后的人生成长中。让孩子通过读书对将来要面对的这个复杂的世界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热情、乐观、坚韧、坦然的态度来走好她们人生中的每一步!
亲子共读感言篇十
识字是基础,读书是积累,写作是目的。
要想很好地达到最终的目的,我们必须多认字,多读书。认字的渠道很多:课本识字、生活识字、读书识字……我认为,前两个渠道是基础,读书识字既是运用又是巩固,同时,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很多家长在跟我沟通的时候,总说孩子的写作是个难题,自己也不知如何引导,总觉得孩子的语言总是那么干涩。我觉得指导固然重要,积累必不可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孩子之所以不会写,写不好,是因为脑中缺少东西,这些东西怎么来?一个是生活经验所得,认真观察,用心感悟;另一个就是读书,认真多读,用心积累。久而久之,何愁孩子不会写,何愁孩子写不好,读后感《读“家长亲子共读感言”有感》。这一点在杨文青身上、在董益李身上、在李晓桐身上、在李璨身上、在赵丛一身上、在吕梓豪身上……都有着真实的见证。
当然,班里有那么一小部分孩子仍然没有融入到这浓浓的读书氛围中,还没有像其余孩子那样浸润在那浓浓的书香之中,而这也代表着您还没有做到这样,孩子没有变化代表着您没有变化,孩子没有进步代表着您没有进步,不要期望孩子能那么自觉的去做这些事,没有您的引导与熏陶,孩子很难像其余孩子那样。也就因为这样,您至今没有享受到那些每天都和孩子“亲子共读”的家长的幸福与快乐;也就因为这样,您失去了和孩子好好沟通的最佳时机;也就因为这样,您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高兴着他的高兴,幸福着他的幸福,每天看到的只是孩子的表面,而孩子内心的成长您从未关注过;也就因为这,您失去了多少多少可以让孩子进步的机会啊!我深深地为您为您的家人感到悲哀。
真诚地希望您别再以“忙”为借口,白白失去那么多宝贵的机会了,上学后的孩子的最佳培养读书时间就在6——8岁。别把责任都推在老师身上,在校的时间我都在努力培养着孩子的读书兴趣,而这恰恰需要您的全力配合。有了“书香家庭”的熏陶,才会培养出真正的”书香少年”。
请跟上我们读书的步伐吧——
亲子共读感言篇十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相信大家从小就听到过,那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不间断地看书学习呢?说实话就我个人而言,在我小学时代是不怎么喜欢看书的,甚至到了大学也不会专门抽出时间去阅读,小时候忙着玩耍,长大了忙着学习,到如今走进了社会才发现多读书、读好书是多么重要。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不断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特别是通过亲子阅读更是让我体会颇深,这不仅是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给孩子、家庭带来无限乐趣的一项亲子娱乐活动。
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发现她超爱看书和听故事,虽然她看不懂字,但是她喜欢看图片。我记得那时候家里买的第一本图画书是《狼来了》,还是翻不烂的那种,没事她就坐在地毯上饶有兴趣地翻阅,并且我们大人给她讲了一遍之后,以为就此罢了,没想到她要求我们大人给她讲第二遍、第三遍......一个故事可能会被要求讲10几遍她才过瘾,听到最后她就能把这个小红帽和狼外婆的故事复述出来。现在回想起来,女儿爱上阅读应该就是从倾听开始的。之后我也在一本关于如何阅读的书上更是得到验证,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倾听也是一种能力。直到现在,虽然每天都有回家作业,但女儿每天都会见缝插针的听各类故事音频,这已经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代,女儿认的字越来越多,她可以自主阅读章节书,应该是坚持了这么多年的亲子阅读的结果,从亲子阅读到孩子自主阅读,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水到渠成。
现在的家长都很忙很累,每天上班这么累,下了班回到家还要干这干那,加上孩子现在还要做回家作业,哪还有时间去阅读?但有句俗语说的好,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总是越挤越多,所以只要我们大人掌控好时间并培养孩子较强的时间观念,总是可以抽出点时间来亲子阅读,其实每天只需15-30分钟的时间。我们家的阅读时间一般在睡前半个小时,大约从幼儿园开始,基本上是没中断过,直到现在睡前没阅读她会睡不着。所以有执行力的阅读计划加上坚持非常重要。自从女儿可以自主阅读后,她每天都会挤点时间自己读一些她喜欢的书,但我们的亲子阅读也并没有因此而取消,更可喜的是,可能是受到了亲子阅读快乐氛围的感染,这个学期爸爸也自告奋勇地加入亲子阅读的行列,给女儿读有一定深度的经典小说,每天1~2个章节,并做了录音,以备女儿反复听用。经典小说,尤其是获奖小说,丰富而曲折的故事情节、瑰丽的辞藻,给予孩子无限量的想象空间,完全是通过自己的大脑把抽象的文字转换为形象的图片,有助于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增加知识面:我发现她的知识远远丰富过我们大人,她会告诉我们什么是宇宙黑洞,太阳系八大行星是什么,最喜欢太阳系中的哪颗行星,它是长什么样子的,她能告诉我们所有迪斯尼公主的名字和特点,以及相应的故事,她还告诉我们红蚂蚁是坏蛋,它会偷黑蚂蚁的卵,等黑蚂蚁长大后就把他们当奴隶来使用......这些都是课本上汲取不到信息,所以阅读真的可以使孩子增加多方面的知识,对学习大有裨益。
衍生的创造力:去年中秋节我印象深刻,我们一家人正在共进晚餐,谈到中秋节的种种,女儿突然即兴自创的一首小诗,年年有月无惊喜,人人鞠躬拜神仙,家家都贴红双对,嫦娥奔月后羿叹,当时我们全家都惊呆了,细细品位,小诗合景合意合理,是一首七言绝句,还有对仗,着实让人惊叹,这就是大量的读和听,给女儿的影响和作用吧。
女儿绘本读的多了,自己也蠢蠢欲动,开始自己创作绘本了----《boots历险记》(boots是我们家养的一只狗),她的自制绘本,有图有字有书名,故事有趣,现在已经创作到了第二集,第三、第四集也已经有了构思,只等落实到她的画册上,女儿扬言要创作100集,我们将拭目以待。
亲子共读感言篇十二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我们常常会因为所接触的人和事而备受启迪,如此便可将其记录在感言中。应该怎么写感言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亲子共读家长感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从去年算起,我们陪孩子亲子阅读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回头看一看,颇感不容易!欣喜的是我们家长的心血真的没有白花,真得要感谢学校引导建立了这个亲子互动教育的好平台,而且,这种潜移默化的成效,只有在家长和孩子共同用心投入、耐心坚持之后才能够真正体会得到。
经过这么多次的亲子互动式阅读,我们已经惊讶地发现,孩子的阅读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明显的转变:由被动变为了主动,由主动变为了自觉,由自觉变为了自发。现在的小家伙呀,早就改掉了回家没事就看电视的习惯,总喜欢一头扎进自己的房间里静静地看书;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小家伙就老喜欢把书中看到的有趣内容讲给大家听,还经常道出一些耳目一新的词句,有模有样的,颇有一定的语言组织和逻辑推理层次。阅读,这个认知世界、吸取知识的重要方式,现在已经逐渐融进了孩子的兴趣世界里。
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天下的父母亲,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教育好,可是,如果不摆脱成人的.眼光,不共同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世界里,不与孩子互动,不用心去摸索合适的方法,不去引导激发孩子的潜力,是很难体会到幼儿亲子教育真谛的。在共同阅读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与幼儿阅读和思维特点有关的问题。这里略拾几点,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首先,面对要解决的就是孩子的兴趣问题。对几岁的孩童来说,初期的生字生词较多,较长的文章很容易让孩子厌烦,讲大道理的方式更是适得其反。除了耐心解释之外,我们摸索了一些办法,比如:给孩子提一些有趣的问题,模仿不同人物使用不同的有趣语调和滑稽的动作,pk式阅读(游戏定角色,一人读一节,谁读错或没读好就受罚)等等,收效比较明显。
其次,就是如何让孩子读流利。我们发现孩子在这个阶段是先认字后理解意识,而且担心念错,因此停顿较多,词句不连惯,如果读错就立即纠正的话会加剧这种现象。于是,我们鼓励他消除顾虑,大胆地用词语联想的方式阅读,孩子试后会流利许多,只是漏字和错字多了一些,我们没有再如以前一样当时打断纠正,而是改成了读后指正,效果反而不错。
另外,我们意识到,得要选择适合孩子这个年龄段的书籍。对于三年级以下的学童,成人的感受、华丽的语句、复杂的逻辑思维,对于他们来说可谓是晦渥难懂,而且,纯文字式的书籍不被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接受,如果让孩子自已选择书籍,他们更喜爱以漫画方式为主的课外书。总之,亲子阅读,不是形式,需要家长用心去投入,用心去实践;孩子的潜力,需要我们家长用心去引导,用心去激发!相信,每一次用心地参与,都会感受到孩子身上的发光点!都会感觉到了亲子阅读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