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生物论文 高中生物理论文(精选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中生物论文篇一
初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浅显,并且内容也不多,更易于掌握。再加上初三后期,通过大量的练习,通过反复强化训练,提高了熟练程度,可使物理成绩有大幅度提高。但分数高并不等于物理学得好、会学物理。如果学习物理的兴趣没有培养起来,再加上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那是很难学好高中物理的。所以,首先应该改变观念,初中物理学得好,高中物理并不一定会学得好。所以应降低起点,从头开始。
二、应培养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力。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从学生角度: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喝开水时、喝饮料时、钢笔吸墨水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帮了忙,行走过程中就是由一个个倾倒动作连贯而成;淘米时除去米中的杂物,利用了浮力知识;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处变弯折;闪电的形成等等。有意识地在实际中联系到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使我们明确:原来物理与我们联系这样密切,这样有用。可以大大地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从老师角度:应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引入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物理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物理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物理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奥妙的故事;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问题等等。老师从这些方面下功夫,也可以使学生被动地对物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
高中生物论文篇二
探究性教学实验教学高中生物
如何在实验教学中通过探究教学来让学生熟悉并参与到科学研究中,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形成过程的目的,并借此来培养学生判断性思维的能力。现就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中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一实验为例,介绍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教师以在家包饺子时,人们经常把白菜剁碎做馅,在放盐后稍等一会儿会有什么现象为例,设计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实验。在这项实验中要求学生完成多种任务,以下对此进行具体阐释。
一、根据情境提出问题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是探究性教学的载体,选择一个好的问题就好像学科教学中选择了一本好的教材,同时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作为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发现、去研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家包饺子时,我们经常把白菜剁碎做馅,在放盐后稍等一会儿会有什么现象?”学生可以分组就这一问题的答案展开自由讨论,并将学生讨论的结果列在黑板上。
二、根据问题创立假说
讨论到此,学生对植物细胞遇到盐后会流出水来的现象归纳出一种可能的解释,进而形成一种假说:“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理由是植物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生物膜,它们具有和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做菜馅时因为放了盐,菜中的水分大量流失,这与动物红细胞失水很相似。将问题升华为假说是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目标确立,从一个现象可以引出多个问题,那么,我们要探究哪个方面的问题就要立足于一点来展开验证。
三、根据假设设计思路
假说提出后必须得到验证,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简要讨论如何设计实验,预期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指导时要善于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将班级学生分组,每一组通过组内讨论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步骤以验证假说,然后进行组间交流实验方案。经过全班同学集思广益,汇总、融合各组的设计思路,形成一致的实验方案。经过大家讨论,为了检验“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这一假说,设计了如下实验。将植物细胞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如果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透过,而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在此,在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小,细胞皱缩;在清水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大,细胞膨胀。
四、根据思路进行实验
教师通过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索空间,再向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然活动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生物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再根据以上的思路,写出如下实验设计方案:
(1)材料用具
1)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
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3)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盖玻片下面的洋葱鳞片叶表皮就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看细胞的中央液泡是否逐渐变小,原生质层在什么位置,细胞大小是否变化。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洋葱鳞片叶表皮又浸润在清水中。
6)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看中央液泡是否逐渐变大,原生质层的位置有没有变化,细胞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五、通过实验得出结果
科学的实验要求要有真实的结果,因此,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
六、根据结果进行交流
以上是本人在生物实验课上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一个案例,在课堂上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能配合本人提出的问题做出积极的应答。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逐渐地把握探究的过程,体会探究的意义,最终拥有探究的能力。但是高中生物实验中的探究式教学还只是起步阶段,在探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足和应注意的事项。
高中生物论文篇三
首先,通过审题,弄清物理过程并找到各细节之间的联系;
其次,要抓住本质剔除次要因素;
第三,要注意捕捉关键句,挖掘隐含条件,对关键句可用笔作标记,注明隐含条件。
3,要养成“问”的习惯尤为重要,俗话说“勤能补拙”,“问”也能补拙。总之,我们在学习中,要正确摆正学习态度,吸取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会使我们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解题能力。从而也是减轻课业负担和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明智之举。
高中生物论文篇四
摘要新教材的使用标志着课程改革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对新课标的学习与认识,在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程改革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改革的主阵地,而当前老师们感到困惑的是课堂教学该怎样进行?怎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呢?现将在实践中几点认识和体会介绍如下。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聚焦教学改革与创新,首先必须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观念,接着运用教育的新定义、新内涵来指导生物课堂教学,才能使生物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到实处。
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变革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彻底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生物教师要以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
二、改进教学方式,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法教学方法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长期而单一的采用死记硬背、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授-受”模式的教学会使学生思想僵化、能力低下,所以在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中应该教学方式多样化。
(一)语言的诱导法与多媒体设境法融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首先讲一段与生物课堂教学有关的故事,引导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录像、录音等多媒体的手段来创设图、文、声、像并茂的生物教学情境,设计教学疑问,让学生自己思考、归纳。如将细胞有丝分裂的时候,首先提出人和动物组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让学生接着让学生观看细胞有丝分裂多媒体课件,然后介绍各个时期的变化,让学生对照多媒体课件归纳个时期的变化特点,并完成课堂练习。这样学生在对照课本图例时可以很快回忆出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归纳出各时期的特点,为应用做好铺垫。
(二)实物模型和网络技术匹配教学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把实物模型带入教室进行对比教学,也产生了很好地课堂教学效果。而网络技术教学是一个新时代的产物,如何把网络技术和实物、模型匹配教学,也是一个新问题。我认为网络、实物、模型匹配教学,也就是运用模型、实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思维意识的教学。
(三)经验教学、情感教学与现代教摘要新教材的使用标志着课程改革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对新课标的学习与认识,在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三、加强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3十综合”高考模式中,理科综合(含生物)试卷的命题思路是“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核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深化知识联系,加强综合教学。
(一)加强学科间知识联系,培养学生学科间综合能力生物学与化学、物理等学科知识互相渗透,联系密切。在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点有30处,与物理相关的知识点有15处,与地理相关的知识点有16处。首先,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开拓思路,全面掌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点,拓展不同学科知识点之间的渗透和延伸,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其次,教师应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其它学科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实验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更应加强生物、化学和物理三科知识的综合渗透。生物实验本身就是运用化学、物理方法验证、研究生命活动现象和原理的过程,如新教材中“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坚定实验”,其实验原理就是依据三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设计的。
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更应注重理、化、生三科知识的结合点,搞好实验综合教学。
(三)联系实际,关注热点,加强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的培养从近年来高考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可以看出,命题突破了围绕课本取材的命题思路,加强了知识的应用,强调了与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高新技术、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课本,要走出课本,及时向学生介绍最新生物学科研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及时穿插讲述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疾病与健康等生物热点知识。
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普及化
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是生物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而班级教学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容易在教学搞一刀切,个别教学难以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落空。
而分层教学对教师讲师因人施教,对学生讲师异步学习。师生双方努力,最终是指向每个学生个体的“最近发展区”,给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
中学生物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知识和学科内知识点之间的互相联系,而且还要认真学习研究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掌握其它学科与本学科知识交叉点、关联点,运用化学、物理、地理等学科知识为生物教学服务。提高学科的综合教学能力和教师自身综合文化素质,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解决“学什么”,而是解决“怎样学”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只有学会了“怎样学”,学生才能独立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总之,中学生物教师应积极掌握新型的教育理念,调整教学策略,深化教学改革,适应新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论文篇五
格式:题目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材料:对于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由于植物学家意见不一致,过去常把蕨类植物作为一个门,其下5个纲,即松叶蕨纲、石松纲、水韭纲、木贼纲(楔叶纲)、真蕨纲。前四纲都是小叶型蕨类植物,是一些较原始而古老的蕨类植物,现存在较少。真蕨纲是大型叶蕨类,是最进化的蕨类植物,也是现代极其繁茂的蕨类植物。我国的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将蕨类植物分成5个亚门,即将上述5个纲均提升为亚门。
高等植物中比种子植物较低级的一个类群。旧称“羊齿植物”。在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多为高大乔木,二叠纪以后至三叠纪时,大都绝灭,大量遗体埋入地下形成煤层。现代生存的大部为草本,少数为木本。植物体有根、茎、叶之分,有维管束,不具花,以孢子繁殖。孢子落地萌发成原叶体,其上产生颈卵器,受精卵在颈卵器内发育成胚胎。世代交替明显,无性世代占优势。我国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如铁线蕨、卷柏、贯众、 肾蕨、满江红、鳞木和桫椤等属之,约12017种,我国约有2600种,多种蕨类植物可供食用(如蕨,紫萁),药用(如贯众、海金沙)或工业用(如石松)。
高中生物论文篇六
1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教学环境
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在高中生物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对课本中高度概括的生物学知识、概念、原理进行一定的解释和分析,引导学生去建立一定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将知识内容梳理清晰,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利用传统的生物学教具以外,还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等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去了解生物知识,更为直观地接触生物学的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加适合其进行想象和联想的思考环境。例如,在讲授《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视频、ppt、图片、科学纪录片等方式,让学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利用课件等形式来为学生讲解一些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每一个环节中的具体情况和作用,让学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突出教学重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会涉及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生命现象和一些难以观察的具体的生物反应,这些知识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有时是很难被学生所理解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对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形成更加清晰和明确的生物知识网络。例如,在讲授《细胞的增殖》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相应的知识内容,将重点、难点突出出来,教师可以将细胞增殖的整个过程进行分解,利用一系列的图片对细胞增殖的过程进行一定的解析。形象化、直观化的图片会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快速地进入思考的环境之中,从而减小对增殖规律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展示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认识程度
信息技术还可以对一些生物实验予以展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t2噬菌体在电镜下的照片和模式图,介绍t2噬菌体所具有的结构特点,以及展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步骤和过程。通过学生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用35s和32p放射性元素予以标记,便于学生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个实验的内容就有了清晰且详细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该实验的了解程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高中生物论文篇七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倡导以实践生活背景来学习生物学,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达到对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一切的创设,都需要将生物学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相互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让生物学真正地实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本文在此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与实践生活融入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在教学中融入实践生活,实现生物教学的生活化提出一些措施。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融合
生物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归于生活。高中生物是学生生物学习的基础阶段,所谓实践与生物教学相融合即为生活化教学,是指在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将学生生活经验、生活知识和生活体会与课本理论知识进行紧密联合,让学生能够在科学、合理、全面、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导下准确掌握生物知识。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优化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1高中生物教学与实践生活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是生物教学与实践生活融合教学停留于表面。一直以来,生活化教学都要求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紧紧相扣,并非是要一个噱头,表面的生活化,并不能让学生感受到生物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中,教师利用精美的丹顶鹤舞蹈、健美运动、可爱的婴儿等图片再配合上音乐,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提出问题:在这一些图片中包含了哪些生物学知识呢?然后让学生了解到羽毛、肌肉以及人的头发都含有蛋白质,从而引出课文内容。但是如此却硬生生地将生物拉入现实,过于表面,没有任何内涵,很难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是实践生活融入有异于实情。在开展生活化教学之前,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能盲目地制定生活化教学目标,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如在《受精作用》的教学中,当老师提出问题:现在有100个鸡蛋,是否都能够孵化出小鸡?为什么?学生纷纷议论:没控制好温度、可能鸡蛋发生变质等等,就是没有想到本文的核心内容,只有在老师点出可能是因为鸡蛋没有受精后,学生才明白。这样的引入,虽然也联系到生活,但是教师并不了解学生实际生活状况。如果是农村的学生可能会联想到这一问题,但是城市里的学生很难接触到这一方面的实践知识,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不仅占据了课堂时间,而且效果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还不如直接讲解。
2高中生物教学与实践生活的融合策略
2.1课堂导入生活化:俗话说道,良好的开端已经成功了一半,高中生物教师要注重课程导入的重要性,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导入相关生活信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兴趣[1]。例如,在酶的讲解中,可以引入生活实例,如我们平常吃菠萝时,先用盐水浸泡然后再食用,这样才不会感觉到任何不适,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其去探索酶的特性与本质。又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中,就可以列举学生所熟悉的含有蛋白质的事物,然后探讨在食用之后,人体该如何去吸收?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才会掌握蛋白质相关的基本内容。又如在学习《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一条在电视中常见的广告“黄金搭档,花一样的钱补五样”,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广告中所说的五样是指哪五样吗?”此问题已经提出后,并引起学生激烈讨论,教师将学生给出答案汇总后再给出正确答案,进而引出本节课堂讲解内容,让学生可以很自然的将生活实际与抽象难懂的生物知识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更好理解和记忆。
2.2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实现实践生活与生物课堂融合的关键,情境的创设既可以帮助陶冶学生情况,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还可以在学生借助生活情境来更好理解和记忆生物课本知识,了解到知识真谛。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谚语生活化情景,在讲到遗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选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虎父无犬子”等谚语让学生理解;而讲到变异的内容时可以选择“龙生九子,九子不同”、“一树之果有苦有甜”等谚语帮助学生理解。依靠谚语教学能够让生物课堂更加生活化,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记忆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成语生活化情景来将实践生活与生物课堂进行联系。比如说讲到神经体液调节的内容时,教师可向学生讲述“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等成语,帮助学生理解神经反射,或者使用“怒发冲冠”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神经体液调节。凭借我国丰富的成语,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教材中的各种理论与概念,同时还能够让他们掌握这些成语的内涵,让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展,可谓是一举两得。
2.3实践活动生活化:生活化的高中生物课堂离不开实践活动,这是因为课程时间有限,很多课程难以在课堂中进行讲解,这便需要进行一些生物实践活动[2]。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既可以在最短教学时间条件下获取最大教学效果,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设置上,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性格特点,在活动分组上一定要注意科学性与合理性,保证每位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例如,为了“探索水果在哪种条件下才能够保存更久”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些小组学生将水果放在塑料袋中,并用电风扇吹风,一些小组学生则将水光放置在密闭容器中,让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现象,并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成果。另外,在讲解了呼吸作用相关知识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家后做一些相关实验,不仅实现了实践活动生活,使得学生生物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同时还使其探究能力得以提升。
3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师要想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生物教学,将生物教学与实践生活进行融合,从而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教学上都必须注重实践生活与生物间的完美融合,并且在融合过程中还应关注取得的实际效果,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进而实现实践生活与高中生物教学之间更加密切的融合。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论文篇八
思南九中
徐兴婵
一、首先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虽然我国大力抓教育教学工作,但是在实际推广新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依旧困难重重。许多学校虽然在生物教学上一直提出转变教学理念,但是在过程中却过于理论化,根本在教学中开展不起来,让教学新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露出弊端。
首先,师生缺乏交流。许多老师想要与学生交流,但是只是流于形式,很多时候并不能理解学生的想法,无法顺应学生的思维。
其次,教学的固化思维。许多老师虽然想要去转变教学模式,但是只是浮于表面,在深层次的还是传统教学的固化思维,许多教学方法不能转变,这让学生感到课堂的枯燥无味。
第三,课堂缺乏有效的组织。老师只是完成课堂教学,没有在课下延续学生的兴趣能力的培养,没有组成实验小组去进行实践,这让学生很难掌握与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其次课题的提出
如今的素质教育已经全面推行,现在又提出了新课程改革。在生物教学新要求中,需要的是让学生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在传统生物教学中,老师只是传授口头的理论知识,为了教学而教学,这与具有实践性特点的生物教学是相违背的。在我调查的所有学生中,86%的同学认为,按照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由于枯燥无味,所以容易引起抵触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处于认知年龄段的学生,我们不能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而是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在课堂内外探求知识,并且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把过去的教育模式转变过来,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与能力去相应地调整教学理念与方法,把过去单纯教学的课堂作为一个培养能力的实践场所,建立一个高效自主创新的新型生物课堂。
三、对转变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实践 1.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随着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创新能力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生物是一门能够拓展思维的课程,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课本去按部就班地给学生灌输理论,这样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作为理科学生,我们需要的是拓展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将自己的能力去毫无限制地释放出来。在如今的考试中,试题越来越开放,许多都不是课本上的死知识,而是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发现新的结论。
4.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高中学生是刚从初中毕业,他们的知识储备水平有限,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针对不同的年龄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一的学生,我们应该以培养他们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为主要教学目标,在课上用简单的图例和动画告诉他们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比如,我会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社会、生活、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提升了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而到了高二高三,我们就要以拓展学生知识为主要目标,可以在讲解完课本内容之后,额外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比如,讲述dna的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时可以与化学的物质结构相结合,讲述有丝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时需与物理的力学方面的知识相结合。
四、小结
总之,优化生物教学,将传统课堂转变成为一个高效自主的课堂,是我们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我们需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既得到了知识,又发展了个性。只有坚持不断调整教学思想和理念,才能在教育革新这条路上走下去,培养更多的新世纪人才。
高中生物论文篇九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实施的形式,根据高中生物课程的特点,对于合作学习的方式,并不适用于全部的生物课程当中。与以往的教学形式比较,合作学习的显示特点为创新性,本文对于高中生物教学的合作学习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以期在教学形式上进行改进。
关键词:高中生物;合作学习;现状;改进;方法
1高中生物合作学习的现状
1.1选择的内容不恰当
对于合作学习的方式,并不适用在全部的生物课程当中。大部分生物教师,随意使用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在生物课程的每一节课中,动不动就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造成了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而效果不是很好[1]。
1.2学生的独立性低
根据合作学习的特征分析,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取得某一问题的具体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的使用,使学习好的同学能够积极发挥出来优势,在这些学生进步的基础上引导其他学生的学习,从而促进全体素质的改变,但是,在进行生物教学时,使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造成一些学生产生了依赖的心理,即等待别的学生,或教师给出的答案,只是随别人的想法转,自己没有发挥出来主动性,这样一来,使得他们失去了独自学习的能力。
1.3课堂气氛不和谐
对于合作学习,存在一定的不足,因为每一个学生,在自制的能力不同,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时,对于有些同学,即纪律性比较差的,往往把参与讨论作为理由,找别的同学谈一些与生物课程没有关系的话题,例如,在讲授“细胞的增殖”时,教师组织学生对细胞分裂的每一个时期的特点进行讨论,而在讨论的过程中,里面夹带着与课堂内容没有关系的话题,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下,而教师对其也不能实施积极管理,以及对其阻止的力量过分,这样起到了反作用,使得一些积极进行合作学习的学生变得冷漠了,而教师对这点没有办法解决,造成课堂气氛的不浓烈,阻碍了合作学习的发展,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根据这一现象,教师依据计划对其进行分组,即在每一个小组中,穿插加入一个守纪律的同学,让其约束其他人,即“投机取巧”的,同时,教师通过适当的方式,逐渐树立起老师的“威信”,从而让课堂变得有秩序而课堂气氛变得和谐统一,这样,让所有同学均能积极有效地进入到合作学习中来[2]。
1.4效果评价的不及时
评价合作学习的效果,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它除了能加大学生的积极性外,还能强化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促进生物教学的效率,但是,由于某些具有特殊的心理,学生在进行评价时,往往形式化,在实际的评价中,一律给优,这样的评价变得有名而没有实际效果,阻碍了合作学习的教师与学生的进步,根据这一现象,生物教师针对合作学习,应随时给予效果的评价,这里包括:结果性的评价、过程性的评价,从而把评价的准确性得到提高。
2高中生物的教学中,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改进
2.1分组时,要做到科学、合理
对于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实施分组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往往给到教学的最后结果带来影响,其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所以,教师在采取分组教学时,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的重难点,把最好的学生、中等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均匀地分阻,即在每一个组内,使得每一组间的能力相当,而针对一些简单的课程来说,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愿望而进行分组,从而满足学生之间进行探讨。
2.2明确小组中,每个人的任务
为了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确保每一个学生均有任务要做。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把任务很好的分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即让所有人均能主动参与,即进行小组的交流,促进学生在合作、意识方面的培养。同时,使所有学生均能彻底的展示自己的才能。
3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的案例分析
在教学的实际之中,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班级,来研究小组的合作学习效果,即两个班级,其成绩相似,作为研究的学生,我们把其分为:甲班、乙班,而甲班进行生物的教学时,以小组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而乙班仍然按照以往的教学形式来进行。两个班级一起讲授,即《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对于甲班来说,按照学生成绩的好坏,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分组,即每一组为八个人,包括:成绩较好的两个,中等的为四个,以及差生为两个。在学习的进程中,给每个人安排好任务,或者让学生任意选择任务来进行。接着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进行讨论,依据学生对生长素的理解,从而得出关于生长素影响植物的生长,然后,由每个组的记录者,来说出自己组分析的结果,而学生找出的问题,可以在小组之间以交叉的形式俩进行解决,在完成本章教学之后,对甲、乙两个班,设置一些测验,根据其结果显示,对平均的成绩进行分析,即乙班的成绩比甲班低六分左右,且在甲班的、所有学科的成绩,均有显著的提升[3]。
4高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的分析
第一,学生的成绩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实际的教学之中,对于结合小组合作来进行的班级,其整体成绩是比较高的,尤其分析差生的成绩,具有明显的提升。同时,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以及动手的能力,即得到缓慢的提高。第二,学生的团队合作的意识得到培养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使得学生的每日行为得到明显改变。在小组的合作学习时,由于意见的不同,导致学生之间出现激烈的争吵,但是,学生之间的情感被增进了,促进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合作的意识。第三,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精神得到有效的提高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讨论的进程中,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的精神。
总而言之,本文通过分析高中生物的教学中,使用小组的合作学习,其学习效果显著,首先,分析了高中的生物教学,使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从其现状开始,从十个方面进行来分析,从而得出具体的方法,接着,依据实际的案例,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影响到高中生物的教学。接着介绍了高中生物教学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改进分析,从两个方面谈谈改进的措施,从而促进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最后对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在实际的教学中,以小组合作来学习的班级,其整体成绩比较高,动手的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具有发散的思维、创新的精神得到有效的提高,总之,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讨论的进程中,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养成了学生的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振苓.浅析生物教学课堂中环保理念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17).
[2]王军龙.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成功(教育).2010(11).
[3]高丽静.高中生物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7).
高中生物论文篇十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分析生物校本课程必要性的基础上,就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原则进行探讨。
为提升成效,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以生为本,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加强与其他学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精选课外作业,巩固课程成效。
关键词: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校本课程开发已成热点话题。
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一些学校已开始尝试校本课程开发,以体现自身的办学特色,提高课程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性。
本文就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分析,以期对校本课程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一、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就课程间的联系而言,目前,包括江西、安徽、湖北等在内的省份,初中阶段的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都是作为单独学科而存在的,各学科间的知识有时会被打乱,知识点较为分散;就生物课程的内部属性而言,生物学科内部的关联性不强,一些知识点会被人为地打乱,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而校本课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加强各学科间、生物学科内部知识点的联系,将各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在校本课程中,有利于学生在自己的知识构图中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校本课程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生物、化学、物理等知识进行整理,让学生全面地看待问题。
如针对“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相关知识内容,校本课程设计“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实验方案,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思考:从生物学科知识出发,利用人体呼吸需要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原理进行考虑;从化学学科角度出发,就二氧化碳遇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解释;从物理学科中气体扩散的相关知识出发,加深对气体扩散的相关了解。
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加深了知识间的联系。
二、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选取教学内容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主动喜欢校本课程,其内容就应该有趣味性。
初中学生首先接触的实验就是生物实验,实验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生对实验仪器、药品、材料、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都感到新奇。
因此,校本课程应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多开展多样化的实验操作,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夯实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选取的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教学大纲
如果将校本教材仅仅当作学科兴趣活动延伸或学科教学的零碎补充,那其课程开展会受到很多影响。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尝试将校本教材和中考有机结合起来,让校方、教师、家长、学生等均能接受,以实现互利共赢。
新余某初中就尝试开发《初中生物的实验设计》等校本教材,围绕实验等中考的重要内容开展相关教学工作,这既能让学生有兴趣,又能紧密联系中考内容。
有的校本教材则鼓励学生进行一些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这既能联系初中生物知识点,又能让学生自己亲自探究,这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
(一)校本课程要以生为本,立足本地的实际情况
校本课程首先要进行调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选择,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
在开发生物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各学校要立足本地实际,发挥特色。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价值取向已由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了学生全面发展上,课程内容选择要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不应只是一本教材,各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与地方资源,如当地公园、校内风景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单独设立生物学科的情况下,在校本课程开设时,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应注重学科拓展延伸类课程的开发,如,一些学校在开发生物校本课程时,生物教研组与学校的化学教研组合作,围绕环境保护、综合实验等章节内容,强化了生物与化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
同时,也可以将生物校本课程与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融合为一体。
这种形式的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较好提升。
(三)精选课外作业,巩固课程成效
根据作业主题与教学内容的相关程度,笔者把校本课程的研究性作业分为三种类型:收集类作业、延伸类作业、自主类作业。
收集类作业需查阅相关生物专业书籍和教材,一般采用调查和资料收集的方法进行,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延伸类作业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自主类作业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从生活实践中寻找相关主题,自主开展拓展性学习。
四、结语
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属于新兴事物,各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以提升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提升的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摘要:广大教师要在新课程体系下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就必须首先从自身做起,转变观念,同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并采用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高效的教学手段,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标;有效教学;实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之后,对初中生物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未能明确和深入。
笔者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多年,对于如何在生物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等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愿与同仁们分享。
一、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多做教法探索
新课标对生物课程的实用性要求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应变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学理念,找到一些新的方法来适应这些要求与变化。
笔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适当地改变了教学流程的具体实施。
比如,对于课前提问,笔者特别将它细分为复习提问和预习提问两大方面。
复习提问是对之前学习的课程内容的回顾和扩展,考查的是学生对之前学习内容的吸收情况以及课后独自探索的成果;预习提问则是笔者在上节课程结束前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接下来要讲授的内容规划了提问的大致方向和可以适当了解的趣味知识。
这两种提问的设计加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比如,将比较教学和辅助工具教学相结合,将提纲教学法、引导教学法和伙伴教学法相结合等。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每一节课都感到新鲜、有趣,又能将知识点较好地消化吸收。
二、教师要从多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如果一门科目的教师十分和蔼或是幽默,就会对这门科目产生兴趣。
所以,作为教师,要努力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让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真诚的关心和贴心的关注感受到师爱。
当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与期望、尊重与体谅,自然就会信赖这位教师,从而积极地投入到该门课程的学习中去。
(二)要善用疑问教学法
质疑精神是人得以进步的重要因素。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过程中的“疑”是促进其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的基础。
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会捕捉教学中的“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设置疑问的教学手段在导入新课阶段是非常实用和有效的。
比如,在学习“裸子植物”时,笔者就讲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松树与杨树、杏树、桃树的童话故事,用故事暗示了它们之间的不同点,让学生急于详细了解故事情节发展的真正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进入知识点的学习中去。
(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物学科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初中生学习生物,往往有种陌生感,甚至会产生“学生物有什么用”的疑惑。
此时,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把生物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自然就会激发出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比如,可以把科学家通过研制“生物导弹”治疗肝癌,从而有效地延长了患者寿命的新闻讲给学生听,让他们了解生物技术的神奇,自然产生学习的兴趣。
(四)让学生多动手、多实验
新课标中特别强调了生物课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而能够动手实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因为初中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阶段,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事物的形、态、质的变化,能够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对其产生兴趣,进一步研究生物、利用生物,并从生物学习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立体的、多方位的影像呈现,充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多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呈现相关知识点,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感受具体的画面,受到声音的感染,从而激发求知欲望,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结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想教好初中生物这门课程,就需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特点,多方位激发其学习生物的兴趣。
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有效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参考文献:
[2]彭晓亮。提高初中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