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雪原读书心得(通用1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林海雪原读书心得篇一
《林海雪原》讲述的是解放战争初期的剿匪斗争。读完这小说,你懂如何写笔记吗?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林海雪原读书心得,希望你喜欢。
它是作者曲波同志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成,生动地描写了我军小分队战士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与土匪流寇周旋作战、斗智斗勇的全过程,给读者展现一幅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敌对分子英勇对战的壮丽画面。
重新捧读《林海雪原》这部小说,使我对当时的作战环境与作战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那是1946年冬天,国民党的主力重兵压向东北,更在北满收罗伪满官吏、警察、宪兵以及惯匪、地主等土匪武装“中央先遣挺进军”在我后方作乱,我军不得不抽出一部分主力,到北满肃清匪患,巩固后方。我军战士便数度深入林海雪原,和匪患周旋作战。在周旋中锻炼了我们自己,在战术上、军事技术上,我们压过了敌人,战胜了敌人,直至将匪徒歼灭。
书中人物性格饱满,鲜活,少剑波的沉着冷静,杨子荣的聪明勇敢,让人肃然起敬,小炉匠的诡计多端,座山雕的残忍狡诈,让人咬牙切齿,满心愤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从鞠县长率领的工作队正在杉岚站开展土改,深夜遭到奶头山匪许大马棒的突袭,到奇袭奶头山,踏平匪窝,到帮助夹皮沟群众生产自救,到运输物资的小火车遭劫,高波同志遇害,到杨子荣深入威虎山与坐山雕斗智斗勇,最终一举歼灭匪寇,活捉匪首座山雕等等,扣人心弦,让人欲罢不能。
对于书中的战士我怀着无比敬佩的情怀!对他们来说,死,毫不可怕,鲜血,是为守护养育他们的这一片黑土地,更为他们那可亲可爱的乡亲们所流的,它见证了一个个赤子之心,它的脉搏将永远在这片郁郁葱葱的老林里跳动。山风的狂卷,密集的枪弹雨林,都吓不退他们,因为心中的一把火,一个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持着他们在狂风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后的胜利。
读《林海雪原》后给我感触最深的一个词汇,那便是“集体”。文中的人物,如少剑波杨荣等,张口闭口不离集体,可谓已经深入骨髓,同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了。“集体”这个词,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在书中它是战士们风里来,雪里去,是记忆拼搏下的一点一滴汇集起来的一种信仰!它的意境已将不可计数的心融为一体,有着强烈的集体思维的人,头可断,血可留,唯独坚定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不可侮辱、不可侵犯。
阅毕,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跟自己读过的一些中外名著的重墨渲染相比,《林海雪原》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它就像是一条清澈的小溪,一直流过我的心间,如林海雪原中的雪那样纯洁,没有一丝杂质和尘埃,珍存在我心中一个温暖而特殊的角落。让我记得:火红的岁月里,有那么一群单纯可爱,执着勇敢的战士为了信念快乐地奋斗;如今的我们,是不是也应如此?不要被现在社会中的紫醉金迷所迷惑,要为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勇往直前。正如书中说道:这一切,杨子荣同志和高波同志没有看到,更没有享受到,他们正是为了我们今天所享受的这些,度过了艰苦的年月,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个革命先辈用血肉换来的,我们不仅要倍加珍惜,更要用自己这一辈的努力,去完成先辈们未竟的事业!
当我激情澎湃地读完了《林海雪原》全书,轻轻合上,望着“林海雪原”四个字,似乎是由炙热的鲜血所凝成的,衬着封面上的皑皑白雪,显得更加地艳,更加红了。在那上面,我仿佛看到了一张张满含坚毅的解放军战士的脸,为着自己的理想,更为着祖国的伟大事业——共产主义事业,在深山老林中孜孜不倦,顽强奋斗的身影。此时的雪仿佛已同他们的身姿与灵魂,融为神圣的一体。
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最令人记忆犹新的还是书中战士们吃苦耐劳,在雪原中纵横,与敌人做艰苦的斗争的场景,在斗争中,战士们高度发挥了军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战胜了常人所难以忍受的艰苦,克服了想像不到的困难,在冰天雪地里,侦察奔袭,斗智斗力。情节一环扣一环,精彩纷呈,我沉浸在这群英雄的故事里,跟着他们一道跨谷跳涧,滑雪飞山。跟杨子荣一起打虎上山,跟少剑波一道指挥战斗。即使是面对生死间的抉择,他们依然处变不惊。因为死亡对这些战士来说毫不可怕,他们的鲜血,更是为着这一片他们深爱着的土地,为着他们那可亲可爱的乡亲们而流的,它鉴证着一颗颗中华赤子之心,它的脉搏将永远在这片郁郁葱葱的老林中跳动。狂卷的穿山风,骇人的枪弹雨林,都不能令他们退缩,因为心中有一团火,一个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撑着他们在狂风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后的胜利。
汉朝史学家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真正地解放人民而死,必是重于泰山,小高波正是为着这座泰山而永生。有一种倒下叫站起,有一种陨落叫永恒,更有一种死亡叫永生!就像流星,虽然短暂,却是最璀璨的瑰丽,深深珍藏在人民心中的永恒。
《林海雪原》所表达的不单单是对于英雄的歌颂,更是对于其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的赞扬。没有经历那个红色年代的我,从中更是得到了很多精神层面的补充以及进步,英雄的时代已经逝去,但他们的精神品质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它会以不同的形式世代相传下去,直至永远!
初次接触《林海雪原》,还是在儿时,当时被那惨绝人寰的杀戮场面给震撼了,觉得这本书似乎充满了血腥,甚至让我失去了继续读的兴趣。近日重读这本书,特别是当我读到少剑波受命、杨子荣智识小炉匠之后,我的兴趣又被重新激发出来,接下来的一个个战斗故事更是让我无法“自拔”,我沉浸在小分队战斗组的每一场战斗中,沉浸在每个人的个性中,佩服他们的勇气,佩服他们的智谋,佩服他们每一个人的忠诚。
在这众多的角色中,少剑波给我印象最深,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小分队的领导者,是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更因为作者塑造的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他的魅力在剿匪的全过程中显露无遗。他作为一名年轻的首长,英勇俊俏,多才多谋,对于每一次战斗计划的有条不紊,任务的分配恰到好处,用人也因人能力而用。他的幽默感给每位战士带来了斗志,使整个小组融为一体;他在面对困境时的沉着、冷静让他反败为胜,在敌人面前保住了实力。他与战士相处,细心、周到,时刻把战友的安危记挂在心上,与人民相处时平易近人、亲切,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他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在苦练滑雪时丝毫不摆首长架子。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感情细腻的人,对姐姐的爱,对白茹的爱,都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有自己的缺陷,他的年少轻狂,他的桀骜不驯,使他错误的估计了胜利的形势,疏忽大意让夹皮沟的火车遭受重创,高波等十三人牺牲了他们年轻的生命。他作为一名军官,也压制了自己的情感,把对白茹的爱保留在心底。
可以说《林海雪原》这部书不是完美的,老舍,张爱玲,雨果,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他们的作品都是值得用一生去体会的。《林海雪原》虽然精彩也有不少缺陷,决不能跟这些名著相提并论。然而,所有这一切并没有影响这本书我在心中的位置。我依然喜欢它,就像一条小溪,虽然浅,但却那么清澈。我把它永远珍藏在内心一个特殊而温暖的角落,就像白雪一般纯洁,没有一丝尘埃。
读这部小说,你更能从中感受到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感受到一种青春蓬勃,奋发向上的力量,还有那个时代独有的,崇高而单纯的理想主义精神。这种感情和力量,不带一点功利,它超越了阶级,时代,政治的种种因素而被人们永久的珍视和追寻。我们将从中获得感动和希望,以及面对明天的信心和力量。
《林海雪原》,昨天,今天,明天,你都将是我永远的珍藏……
林海雪原读书心得篇二
在众多红书中,最先吸引住我目光的是《林海雪原》,这是以前我和爸爸一起看过的电视剧,但《林海雪原》这本书是我第一次阅读。
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往事。书里所写的是有关于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任务。这里面最精彩的故事是: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至于下文吗……还容我与你细细道来。
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参谋长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这帮匪徒是原的败兵,流窜到我军后方。小分队在向威虎山匪窠开进途中,白鸽救了一个受伤的女人,而且跟踪敌人发现了神河庙的老道士实际上是威虎山匪帮的情报员。小分队设下埋伏,抓获了座山雕手下的情报副官“一撮毛”,并缴获了敌人的联络图。
经过反复的审问,初步了解到威虎山座山雕匪帮的情况,杨子荣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打进威虎山内部,探得敌情,配合小分队里应外合全歼座山雕匪帮。参谋长召集会议反复推敲了杨子荣的设想,迅速据此制订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杨子荣化装成一个已被消灭的另一伙土匪许大马棒的饲马副官胡彪,只身来到威虎山。在威虎山上,巧妙地应答了座山雕,以及手下“八大金刚”的多方面盘问,并利用座山雕急于扩大实力、扩展地盘的心理,献上了缴获的敌人联络图。初步得到了座山雕的信任,并且被封为威虎山上的“老九”上校团副。
座山雕精心布置了一场“与来袭共军激战”的假战斗,暗中考察这个“老九”是真是假。杨子荣提着枪也冲了上去,很快他就发现这些人只是大喊大叫,枪都打到天上去了。他便知道座山雕是在考验他,于是大打出手,连着打死几个匪徒,座山雕一看打死了弟兄,便对杨子荣大喊:“行了,老九!这是在演习。”一看消除了座山雕的疑心,杨子荣就将计就计乘机送出了情报。每当看到这儿,我都忍不住惊叹:“侦察英雄杨子荣可真聪明!”
林海雪原读书心得篇三
看着封面上的皑皑白雪,显得更加地艳,更加红了。在那上面,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位亲切和蔼的解放军战士,为着自己的理想,更为着祖国的伟大事业——共产主义事业,在深山老林中奋斗的身影。此时的雪似乎已同他们的笑容与灵魂,融为圣洁的一体。
对这些战士来说,死,毫不可怕,鲜血,更是为着这一片他们深爱着的土地,为着他们那可亲可爱的乡亲们所流的,它鉴证了一个个赤子之心,它的脉搏将永远在这片郁郁葱葱的老林里跳动。穿山风的狂卷,密集的枪弹雨林,都吓不退他们,因为心中的一把火,一个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持着他们在狂风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后的胜利。他们对自己人生的目标,执着地追求着,不畏层层险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也甘愿拼死一搏,或许他们认为:面对自己的人生,那高高在上的理想,唯有拼过,才了无遗憾。
读《林海雪原》经常会感觉到一个词的含义,那便是“集体”。文中的人物,如少剑波杨子荣等,张口闭口不离集体,可谓已经深入骨髓,同自己的生命融为—体了,风里来,雪里去,是记忆拼搏下的一点一滴。“集体”这个词,更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的意境已将不可计数的心融为一体,有着强烈的集体思维的人,头可断,血可留,此志不可改,永远把集体利益摆在第—位,这似乎是—个很奇怪的特性。
汉朝文学家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集体而死,必是重于泰山,小高波正是为着这座泰山而永生。生与死,千百年来有人歌颂有人笑,更有人长叹一声:“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其实生与死只是一线之差,便是有气与无气。有人死得气壮山河,那种人,以着另外一种方式存活,可得其所:有人死了,遭千古唾骂,万人践踏,那种人,为求一丝生机拼命乞怜,却终为土灰。
不必太看重生死,该来的时候会来,该去的时候会去,无愧于自己的.生命,更无愧于自己在世界上存活,又何必执着于一个想法或一个将来的结果。关天培身上的刀疤,黄继光胸膛的枪洞,都一次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林海雪原》中,讲述的不仅是解放战争初期的剿匪斗争,它所表现出的更是一种智慧,一股勇气,一分人性的美,融合为人类近乎完美的形象,成为一个世界的缩影,化为一片蓝天。尽管有时,乌云阻挡了阳光,但在一阵甘霖的挥洒后,清流依旧,白鸽挂着风铃远翔,叶更绿,天更蓝,阳光在露珠上闪烁。世界的循环不停,美不停。依稀间,昨天也是今天的导航。
林海雪原读书心得篇四
《林海雪原》是作家曲波著作,描写在解放战争初期,杨子荣、少剑波等带领的一支东北民主联军小分队,在茫茫林海雪原中与残匪斗智斗勇,胜任完成剿匪任务的故事,小说既有斗智斗力的“槽头炸马”、“奶头山围歼战”,又有斗智斗计的“调虎离山”、“智取威虎山”等的故事情节;既刻画了杨子荣等不顾自己安危,深入虎穴,与敌人巧妙周旋,最后智擒座山雕的英雄形象,又刻画了解放军不畏严寒,无惧牺牲,在辽阔的雪原纵横驰骋,最终歼敌的群体形象。
林海雪原读书心得篇五
初次接触《林海雪原》,还是在儿时,当时被那惨绝人寰的杀戮场面给震撼了,觉得这本书似乎充满了血腥,甚至让我失去了继续读的兴趣。近日重读这本书,特别是当我读到少剑波受命、杨子荣智识小炉匠之后,我的兴趣又被重新激发出来,接下来的一个个战斗故事更是让我无法“自拔”,我沉浸在小分队战斗组的每一场战斗中,沉浸在每个人的个性中,佩服他们的勇气,佩服他们的智谋,佩服他们每一个人的忠诚。
在这众多的角色中,少剑波给我印象最深,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小分队的领导者,是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更因为作者塑造的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他的魅力在剿匪的全过程中显露无遗。
他作为一名年轻的首长,英勇俊俏,多才多谋,对于每一次战斗计划的有条不紊,任务的分配恰到好处,用人也因人能力而用。他的幽默感给每位战士带来了斗志,使整个小组融为一体;他在面对困境时的沉着、冷静让他反败为胜,在敌人面前保住了实力。他与战士相处,细心、周到,时刻把战友的安危记挂在心上,与人民相处时平易近人、亲切,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他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在苦练滑雪时丝毫不摆首长架子。
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感情细腻的人,对姐姐的爱,对白茹的爱,都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有自己的缺陷,他的年少轻狂,他的桀骜不驯,使他错误的估计了胜利的形势,疏忽大意让夹皮沟的火车遭受重创,高波等十三人牺牲了他们年轻的生命。他作为一名军官,也压制了自己的情感,把对白茹的爱保留在心底。
可以说《林海雪原》这部书不是完美的,老舍,张爱玲,雨果,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他们的作品都是值得用一生去体会的。《林海雪原》虽然精彩也有不少缺陷,决不能跟这些名著相提并论。然而,所有这一切并没有影响这本书我在心中的位置。我依然喜欢它,就像一条小溪,虽然浅,但却那么清澈。我把它永远珍藏在内心一个特殊而温暖的角落,就像白雪一般纯洁,没有一丝尘埃。
读这部小说,你更能从中感受到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感受到一种青春蓬勃,奋发向上的力量,还有那个时代独有的,崇高而单纯的理想主义精神。这种感情和力量,不带一点功利,它超越了阶级,时代,政治的种种因素而被人们永久的珍视和追寻。我们将从中获得感动和希望,以及面对明天的信心和力量。
《林海雪原》,昨天,今天,明天,你都将是我永远的珍藏……
林海雪原读书心得篇六
我看了这本书之后,我的心中又欢喜又愤怒,欢喜的是我们把那些土匪给杀光光了,愤怒的是那些土匪到处杀人放火,还把粮食抢光,把人命拿来玩,把人当枪靶子一样乱射,实在是太可恶了。
在第一篇血债中,敌人把一个村子中的九个人杀了,还把村子烧了有几个人的心脏都被他们挖出来,扔了。有的人烧了,有的埋了。但是死的人的头都没了,后来才看到,是被用铁丝串起来,挂在大树杆是,少剑泼的小队来了,他看了后,十分恼火,想了一会儿,说:"我们要他们血债常还!”其他的人异口同声的说;"对“然后就上路去找土匪算帐了。
我读了这本书之后十分的敬佩他们有勇有谋的精神。
林海雪原读书心得篇七
读着红色经典《林海雪原》,那引人入胜的情节带我回到了那片林海雪原。
在这片冰天雪地的东北大平原,有一支东北解放军小分队,在团参谋长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这股匪徒是败兵流窜到我军后方的。就这样,一场斗智斗勇的故事展开了。
战士们同甘共苦,排除万难,在雪原中与敌人艰苦作战。在战争中,战士们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困难。在冰天雪地里侦查突袭,斗智斗勇。跟他们一道越山跨谷,跟杨子荣一道打虎上山,跟少剑波一道指挥作战。我沉迷于了这段精彩的故事,被它深深的感染着,激励着。自相矛盾造句少剑波,他有勇有谋,沉着应战,不骄不躁,令我钦佩。但在我印象中,记忆最深的还是杨子荣,他为彻底消灭威虎山上顽固的匪徒,数夜未眠,凭借着坚强的意志,上演了一场壮烈的“智取威虎山”。
他们并不畏惧,他们为可亲可爱的乡亲们而战;血,为他们深爱着的这片土地而流。死,对于他们来说,算什么!无论在多么危急的状况下,他们不曾怕过,退过,总是勇往直前。正因在他们心中一向有个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们。支持他们在风雪中一次次站起,支持他们在困难面前一次次昂首。他们不断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不畏艰难险阻,哪怕是到了死亡的边沿,也甘愿拼死一搏。也许他们认为唯有拼过,才了无遗憾。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便会感到迷茫,徘徊不定,在黑暗中就会逐渐消逝。人生也就没有任何好处。
我明白了:作为一名青少年,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有坚强的意志,坚定的意志,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样才不会被击倒。理想是人生路上的明灯,是人生的彼岸。因此,我们要每时每刻心怀目标,从小目标到大目标,一步一步前进,一步一步迈向成功,不好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细细品味,感悟繁繁。我们不会忘记那些以前苦难的岁月,我们也会更珍惜这天的完美生活,为了自己的目标,奋发图强,为明天创下辉煌!
林海雪原读书心得篇八
掩卷深思,回忆着书中所描写的战争场面,就如同电影一般出现在了我的眼前,书中最精彩的情节就是“智取威虎山”。最令我佩服的人物就是在智取威虎山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解放军侦察排长杨子荣。故事是这样的:土匪头子座山雕占据威虎山,凭着地势的险峻,占山为王,与解放军顽固抵抗,还经常下山抢劫百姓财产,残杀无辜。怎样拿下威虎山?成了解放军小分队一项艰巨的任务。强攻不可取的,所以只能智取。
《林海雪原》这部红色经典,我百看不厌,它给予了我力量,受到了革命传统的教育。
林海雪原读书心得篇九
在众多红书中,最先吸引住我目光的是《林海雪原》,是以往我和爸爸一齐观看过的电视剧,但《林海雪原》这本书是我第一次阅读,带着以往的回忆我翻开书。
一开始就把我带到了一个冰天雪地的东北大平原,那里有一支东北人民解放军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这股匪徒是原国民,党的败兵,流窜到我军后方。侦察英雄杨子荣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打进威虎山内部,探得敌情,配合小分队里应外合全歼座山雕匪帮。一场斗智斗勇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书中战士们吃苦耐劳,在雪原中纵横,与敌人做艰苦的斗争,在斗争中,战士们高度发挥了军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战胜了常人所难以忍受的艰苦,克服了想像不到的困难,在冰天雪地里,侦察奔袭,斗智斗力。情节一环扣一环,精彩纷呈,我沉浸在这群英雄的故事里,跟着他们一道跨谷跳涧,滑雪飞山。跟杨子荣一齐打虎上山,跟少剑波一道指挥战斗……我被这些英雄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
对他们来说,死,毫不可怕,鲜血,更是为着这一片他们深爱着的土地,为着他们那可亲可爱的乡亲们所流的。无论在多么危急的情景下,都吓不退他们,因为心中的一个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持着他们在狂风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终的胜利。他们对自我人生的目标,执着地追求着,不畏层层险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也甘愿拼死一搏,也许他们认为:应对自我的人生,唯有拼过,才了无遗憾。如果一个人没有梦想,便会对自我的前途、要走的路感到迷茫,徘徊不定,成为迷途的羔羊,在黑暗中消逝。
我体会到作为青年,必须要有自我的奋斗目标,并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勇于拼搏的气魄,决不放弃的信念,那么在精神上永远是无法被击倒的,不会因中途的失败而放弃自我的梦想。梦想,是人生的灯塔,更是人生的彼岸。有了梦想这盏明灯的指引,我们才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前进的方向。
细细品味《林海雪原》一书,发现它讲述的不仅仅是解放战争初期的剿匪斗争,它所表现出的更是一种智慧,一股勇气,使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林海雪原读书心得篇十
翻了一下星巴克股价,从金融危机的20xx年最低的4美金,到今天的57美元,八年的时间上涨了10倍。最近读舒尔茨的《将心注入》,讲述了这个十倍股ceo如何从0到1。在这本书中,舒尔茨探讨了一个消费品的产品、体验以及品牌的建设。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一个企业,在不以利润为本的情况下,如何还能做成一个全球的品牌。
重新定义咖啡:体验而不是咖啡豆零售
“我接过咖啡喝了一小口,一股浓烈的味道滑过我的舌头。喝了三口,杯子里的咖啡就没了,但我还能感觉到它的暖意和力量。”
这是1983年,已在星巴克工作一年的舒尔茨去意大利出差时,在米兰当地一家咖啡馆的体验。在米兰,舒尔茨看到了休闲和生活对于人生的意义所在。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明白工作的意义。而舒尔茨喝的咖啡:手工调制的卡布奇诺,上面浮着一层有人的白色乳沫。这种“浓缩咖啡”是舒尔茨在美国从来没有体验过的。1983年,仅米兰一地,就有1500家咖啡馆,意大利有20万家咖啡馆。在小型咖啡馆,老板一遍调制咖啡,一遍和顾客聊着、笑着。氛围惬意。
星巴克错失的正是这一点!完全错失了!
舒尔茨意识到,咖啡馆的线下体验,才是真正的吸引力以及一种纽带关系。把喜欢咖啡的人们聚在一起,而不是买咖啡豆回家里。在意大利,咖啡喝咖啡馆以及是生活的一个方面,而星巴克显然忽略了咖啡事业的真正意义。舒尔茨说,意大利的体验,就像一道闪电,直穿心灵,全身都为之震撼。因为过去的星巴克,为顾客提供的只是优质的咖啡豆,并没有提供一杯杯香浓的咖啡。从固态的商品到精神的服务,星巴克离意大利的咖啡精神还差一大截。
如果把意大利的咖啡文化移植到星巴克,或许会成为美国人生活中的伟大体验。舒尔茨在米兰待了一周后,决心把意大利的浓缩咖啡浪漫情怀带到西雅图。
舒尔茨对星巴克的这段改变,我觉得是真正“颠覆性”的。可以说,舒尔茨重新定义了星巴克的卖点:卖体验而不是咖啡豆。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香醇的咖啡豆,还有彼此的交流。而舒尔茨的角色,可以说是星巴克的超级产品经理。比如新鲜的烘焙原粒咖啡豆。星巴克把提供优质的咖啡豆,作为公司的精神遗产。舒尔茨在投入星巴克时,烘焙都专心学习。舒尔茨可以通过机器里的“噼啪”声,来检视咖啡豆的颜色,分辨出不同品种咖啡的微妙颜色。
首席产品官的舒尔茨,通过意大利的咖啡馆旅程,让星巴克从一个咖啡豆零售店,变成了一个品味咖啡的交流空间。星巴克花了20xx年才是优质咖啡流行起来,使意大利这种浓缩咖啡被人接受,只花了5年。
每一次与顾客的接触,都是加深品牌“我们不是靠咖啡做人的生意,而是靠人做咖啡的生意。”
在星巴克的理念中,顾客之所以找上门,主要有三点:咖啡的因素、人的因素、感觉因素。从零食店开始,星巴克就精挑细选全世界的优质咖啡豆,并且把每一个品种都烘焙出特有的味道。而一杯咖啡中98%是水,水如果不好,会把优质的咖啡豆毁了。星巴克的每个门店柜台的后面,都有专门安装的水过滤装置。每个地区和门店,星巴克都能稳定保持咖啡的品质。
舒尔茨认为,员工在接待顾客时,需要把咖啡的知识和星巴克的激情传递给顾客。所以,星巴克在招聘中,重要的一点是:聘用高素质的人才。服务人员,需要用星巴克的热情影响顾客。而要把星巴克全球的服务人员标准化,大量的培训是必须的。星巴克对每一个新入职员工,会进行24小时的训练课程。之后,会学习注入“咖啡知识”、“如何烹煮一杯完美的咖啡”、“顾客服务技巧”这些课程。
甚至,星巴克还训练咖啡师怎么用眼神跟顾客接触。
感觉的因素,星巴克一直被称为“家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间。”在舒尔茨定义的星巴克空间中,门店需要洋溢一种“星巴克式”的体验:空松、时尚、惬意以及独具风格的优雅。在这样的空间中,顾客可以缓解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压力。或是抚慰心情,或是休闲小憩片刻。核心的追求就是:让顾问觉得来着很值。在营造环境氛围上,星巴克丝毫不亚于对咖啡质量的关照。
同时,经过精心营造的环境,会再次传导到品牌上。因为门店是最好的品牌。顾客在店里所有看到的、问到的、听到的,或者品尝到的每一样东西,都有助于加深品牌印象。几乎所有的顾客走进星巴克,首先问到的都是咖啡香。因为咖啡很容易吸收其他气味,所以星巴克很多年一直禁止在店里吸烟。并且也不出售五香肉片、汤羹等卤制品。
星巴克只有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你问到的只有咖啡香。
在门店的商品摆放上,星巴克会将生咖啡豆放到金属槽里,这样会让顾客产生好奇,引发提问。
而随着企业的发展,星巴克逐渐需要一位专门的品牌事物专家。1995年,星巴克挖来了耐克的广告总监斯科特· 贝伯瑞。在耐克,他创造了“just do it”的slogan。星巴克从一个专注咖啡质量的公司,逐渐把自己往一个伟大的品牌商靠拢。
舒尔茨,平民出身,从加入星巴克的那一天,就把对咖啡的激情转化为事业。不管是烘焙咖啡豆还是引入意大利的咖啡屋。舒尔茨一直都在“跟随内心”。舒尔茨在最后一章《跟着心灵前行》中说,星巴克的使命就是将优质咖啡的福音带给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而在价值观上,星巴克并不追求利润第一,而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品牌。星巴克把员工叫做合作伙伴。即使是兼职员工,星巴克也为每个人购买社会保险。把心交给合作伙伴,顾客感受到这些,会给予同样的回应。
“成功不应该由金钱衡量,应该关注的是你以何种方式达到目的,你的终极目标定于何处。”
林海雪原读书心得篇十一
最终读完了《幻城》,它讲的是火族和冰族的斗争。在那个世界里,头发越长灵力就越高。卡索和樱空释是冰雪国里的皇子,兄弟两人的感情十分要好,因为一些误会兄弟俩自相残杀。弟弟死后投胎成为火族皇子。
又一场火冰族的生死战开始了!火族力量太大已经杀到刃雪城门口了,卡索王国就在里面。卡索不忍心杀他弟弟就自尽了。
《幻城》所有出现的人都是幸福的。释、梨落、岚裳、潮涯、蝶澈、月神、皇柝、星轨、星旧。因为他们都拥有爱,固执的爱、强烈的爱、隐藏的爱。虽然所有的爱都没有最美的结局。
爱的《幻城》中仅有一个人是最可悲的,颜渊,最高处的神。她是寂寞的,还要用无尽的时间来应对这无尽的寂寞。她除了一个叫做整个世界的玩具什么都没有。她能够去玩弄别人的感情,却永远都不能拥有,只是无限的寂寞。
凄美的结局,让我有种淡淡的悲哀。卡索终究还是没有自由,虽然曾付出那么多去追求,然而禁锢他的,却是他自我,是他禁锢了自我的心。但还是最幸福的人,“王,我接您回家。”“哥,你应当自由地飞翔。”我每次看到这两句话时,就会感到模糊。
只要有这两句话中的一句,就是最幸福的,他却两句都拥有了。
读了《幻城》,我明白有一种人性是能够如雪般闪着细腻光泽的,在每个人的心中的那个角落里永恒。
林海雪原读书心得篇十二
读完《安妮日记》这本书,我还一直沉侵在故事情节中,眼眶因安妮的希望、勇气、温柔的 悲伤的种.种表情感动得落泪。
我想原来我一直没有崇拜的人,但读完《安妮日记》之后,崇拜的对象已在我心中悄然 诞生。
在1942到1944年,仿佛黑暗一直笼罩着每天,战争让很多种族灭绝,也让天空乌云密布 。这里有许多的犹太人被盖世太保的铁抓袭击,他们就这么无辜的离开了人世。这是历史上 异常惨绝人烟的浩劫。其中也包括安妮,她是个犹太少女,她原来过着多么幸福美满的生活 啊!命运却如此捉弄人,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
许多人都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在那里生活。密室十分枯燥,而当时安妮还是个13 岁的女孩。它是活泼好动天真的,却不能不一直在密室几年不出门,密室每个地方都有非常 严格的限制。胆敢你面对这些时,本应该是被逼疯,但她没有屈服,反而让她在遇到这种困 境时产生了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渐渐长大,她在社会中完全独立了,15岁的他想改变现在,想到了男女平等,这些 社会问题。战争是恐怖的,它能破坏一切,却不能破环拥有一颗勇敢、坚强、自由的心!虽 然她最后没有逃过残害的命运,不过她的心永远活在世上,或在每个人的心中。当她闭上双 眼时,它距自己的16岁生日只差3个月。“多么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啦!”我不禁悲叹道 。
虽然安妮死了,但她生前说的“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我坚信他的愿望能实现。
我敬佩安妮,我相信这本书会一直压制住战胜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她能感动全世界, 但愿世界不会再有战争!
林海雪原读书心得篇十三
轻轻地合上《林海雪原》的最后一页,那惊心动魄的画面不断闪现在我的眼前。六十多年前,在白雪皑皑的山林中,有一群年纪轻轻的战士,他们为自己可能看不到的未来而英勇战斗。他们的神韵震撼山林,他们的信仰感动天地。他们炽热的激情将沉淀千年的冰雪融化,他们的崇高理想是珠穆朗玛峰无法比拟的,他们是英雄,他们配得上这个光荣的称号。他们一次又一次勇敢地闯入龙潭虎穴,他们有着赤子之心,他们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没有理想,中国灿烂的文化从何而来?也许这一理想经历了许多沧桑,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在我们身后,总有下一代继续追寻的脚步。
我们不必担心梦想的另一面是什么,我们只需要把今天的梦想完成。
今夜,星光依旧灿烂,林海雪原里的'英雄们,会不会飞进我的梦里?
林海雪原读书心得篇十四
“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这本书让我思考得最多的是生与死的问题。一直以来,人类都在探讨生与死的问题,很多人认为不是生就是死,人最基本的两种形态。但是,村上春树却告诉我们,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这句话多次出现在书里,让我记忆深刻。村上春树对生与死的思考,独到的见解,在他笔下的人物中展现。
一个是木月的死,木月死后直子和渡边的关系便开始了,另一次便是直子的死了,用玲子的话就是“你选择了绿子,而直子选择了死”。两次都是由死引出新生。还有就是初美的死。生还在延续。
渡边对虚假肮脏的学校很厌恶,但他没有去改变这一切的想法。他在寻找一种既不伤害直子,又不伤害绿子的方式,但,正如书中所说:“如果每个人正义都大行其道,每个人都得到自己的幸福的话,必然导致混乱。”在直子死后,渡边想通过旅行来找回自己但却失败了。相对于已经失去的更应该珍惜眼前存在的,应该停止对生者的伤害。
书一开始讲了一口很深的、一但坠入便只有孤独陪伴直至死亡的井,直子明知道是危险的,但又很吸引她,因为坠入井中便与现世隔绝,也许这才是她真正想要的。她一直在渡边的和木月之间徘徊,在生与死之间挣扎。在疗养院的直子曾经好转,热切地期待美好的新生活的开始,但是她的另一面的痛苦压抑在黑暗深处。
绿子像森林里一棵树,她似乎可以冲破黑暗享受到阳光。她非常坚强,面对生活的苦难,父母在经历了痛苦后慢慢死去。她也想逃避,也很想有个依靠。她向渡边表白,也尊重渡边的选择。当渡边因为陷入对直子的思念而忽视了她时,她告诉渡边自己的真实感受并选择暂时离开让他们可以冷静的思考。
除了讲生与死的问题,还讲了关于精神病这个话题。书里还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那是患有精神病的她说的:"我们的正常之处,就在于自己懂得自己的不正常。"当渡边来到疗养院时,他发现里面患有精神病的人好像很正常,反而里面正常的人像是不太正常。当他离开疗养院,回到正常的人群中时,他甚至一时间难以适应所谓的“正常”。
书里除了玲子,还有两个角色让我思考了很久,一个是永泽。永泽是一个家境、学识都很优秀的人,是一个“精英”型的人物,他谙熟社会的"精英"规则,他可以轻易利用这些规则,但正因为他知道这些,所以他的内心是很空虚。
另一个是玲子的一个学生,她原本相貌身材学习都很好,但她喜欢撒谎,用精湛的演技骗取他人的信任和欢心,好像天生就能洞察人的习性,以此玩弄人心。她拥有弹钢琴的天赋,但是她并不是真的想弹钢琴。玲子哪怕被她伤害也为她的天赋而感到惋惜。有些就是这样,明明拥有绝顶的天赋却不好好珍惜。有个奇怪的地方,那就是,他们不接受任何训练都能比普通人做得好,却不能和优秀的人相比,他们如果能接受系统的训练一定会有很大的成就,但他们又不能接受这种训练,因为这偏偏会破坏他们本身良好的天赋。
这是很矛盾的,但是我能理解。我从小就不愿意接受系统的训练,我讨厌条条框框的规矩束缚我绘画,我天生就热爱自由,我知道我和那些优秀的大师相比远远不够,但我自己平日也会练习,比较随性,按喜好心情来画画。
林海雪原读书心得篇十五
活着,承载了多少意义、情感和力量呢?是进行时,是生命的持续状态,是灵魂的永恒追寻。
看完《活着》,想说说关于“活着”。突然发现很难去说,这样广大却沉重的话题,似乎每一个语句都显得苍白,每一声叹息都显得无力;然而,活着,是进行时,是你我此刻正在经历的状态,无从逃避,直至那一天,你我在神的审判台前,而从那一天起,我们将活在永恒的国度里。而活着和永恒,有人只看到了一部分,于是没有永恒的方向,迷茫地活着;没有永恒的价值,愚昧地活着;没有永恒的期待,艰辛地活着。也有人只看到所谓的另一部分,于是没有现实的根基,形而上地活着;没有脚下的道路,漂浮地活着;没有真理的指引,被动地活着。
但是当我们听着故事的叙述者——福贵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感觉着他活着的状态一点点变化:年少无知时,萎靡地活着,无视妻子的艰辛,无视父母的关切,无视现实的责任;风云突变后,挣扎地活着,战场上经历生存的残酷抗争,生活中面临活着的底线挑战,情感上体会为父为夫角色的重担;看尽生死后,麻木而乐观地活着,无牵无挂,无泪无述,也无欲无求。“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我们会默然发现,活着是一种状态,仅仅一个词,悲惨抑或苦难、凄凉、无奈,无法展现它的全貌,可是哪怕是其中一方面我们都无法深入触及。
小说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福贵如何从游混于社会的阔少爷变成一无所有的佃农,如何从刚开始无所事事的“败家子”到最后持家生活的“顶梁柱”,如何从刚开始的淡漠亲情到后来饱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小说中,作者对于“死亡”的安排更是匠心独运。父亲的死第一次把他从生活中唤醒,使他开始谋求自己的生活;老全以及伤员们的死使他开始了解到战争的残酷,生活的残酷,更体会到家的温暖;就在他与家人团聚之时,母亲的死更是引发他对自己深深的自责,也让他刚刚品尝到亲情的心跌落谷底;就在一切趋于平静的时候,儿子“有庆”的死再次给了这个家庭以沉重的打击;人近暮年,就连唯一支撑他活下去的希望——孙子“苦根”,也离他而去,死因是撑死的……现在看来近乎荒谬的情况,也是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遭遇,集中反映在主人公福贵的身上:生活的疾苦,亲人的离去……一次又一次地体会着从天堂直坠入地狱的感觉。小说通过一系列的“死亡”来表现“活着”的手法,不得不使人拍案叫绝。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作品的结尾,有着海一样深沉的意境,当这样一位老者的一生赤裸裸地展现在眼前,突然就觉得自己的一切都变得那样渺小,微不足道。福贵用这样一句话回顾自己的一生: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看着身边所爱的人一个一个相继离开:令人胆颤的医院,带走了最亲挚爱的亲友,小外孙又这样悲惨地离开了……福贵所发出的感叹是那样得苍白、无力,却又是那样得撕心裂肺!
余华是一个冷酷的作者,不动声色地用他冰冷的笔调让我们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继而又假惺惺地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他丝毫没有犹疑,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只留下我们错愕当场,惊觉原来命运竟是这样作弄人。每看几页,都有眼睛湿润的感觉,在小说的最后,悲剧和失败越来越多,眼泪和痛哭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美国短篇小说作家艾米丽·卡特对《活着》的语言、情节,娓娓道来的叙述方法,简朴优美、未曾雕饰的魅力及小说中关于生、死、命运的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艾米丽写道:“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品”。从文学角度说,《活着》可以称为一部不朽的著作。因为这一部小说,绝不是仅仅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它还客观地反映某种现实,并通过作家自己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让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所传递的情感。其间虽有夸张,但不失真实;虽有描写,但不失质朴;虽然写实,但不乏可读性。
可以这样说,读余华的《活着》是一种精神的震撼。当身边的人一个个远去,主人公仍然坚强乐观地活着,尽管这一路太过平庸,这生活如此艰辛,总在埋头活着,这使我想起了多年前听到的一句话“活着,像狗一样地活着”。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去,对自己无疑是一种打击,自己仍旧要好好地活着,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
而我们亦要好好地活着,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或许,这是读完这部小说最切实的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