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相约星期二读后感(实用11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篇一
平常总不怎样谈论到关于死亡啊人生啊什么的,认为这些似乎离年少轻狂的我们太过于遥远。这次,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了人生的这本书《相约星期二》。有着很个性的名字,一次很个性的人生之课。
或许此刻的我们还太小,关于人生只是一个开始。莫里把我们带入了人生的旅途,在我们还未经历过那么多的时候,告诉我们以后的道路就应怎样走。他不仅仅仅是在为他的学生上课,同时,也在为所有的读者上课,让大家受益终身。
茫茫宇宙之中,我们每个人只是那么渺小的一点,由于某种特定的原因,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也但是几十年的人生罢了。渐渐地,我们看清了这个世界的所有,完美的,丑恶的。要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脚踏实地地走下去。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走在自己的那一条道路上。也许偶尔会迷茫,也许会害怕,但是要坚持地走下去,总有一天会看到光明,那个时候,就是读懂人生的时候。
有时候也会问自己:我活着是为了什么?
我就是这样存在在这个世界,每一天过好每一天的生活。余秋雨在序言里说道“——与生活讲和。”是的,我们无法去要求生活给予我们什么,那就少一些抱怨,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人生吧。渐渐地学会享受,享受所有的喜怒哀乐。
提前学习了人生的课,在享受人生之前,享受了莫里老人的一生,死前最后的一课。(把人生遭遇的一切都当做享受,需要勇气、智慧、达观!)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篇二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一堂人生课。
相约星期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所以感人。
它的内容涉及到了死亡、恐惧、衰老、婚姻、社会等等,几乎人生所有的命题。每一章都闪烁着莫里这个可爱老人的个人魅力和人生哲学。
读完的时候觉得这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书,可是大纲却把它归结为管理类。当然这肯定是有理由的。或许编者是希望读者不仅仅感叹里面博大的人生哲学,更希望它能带来一些改变,就像莫里对米奇的影响一样。莫里告诉我们该如何管理自己的人生,管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莫里在里面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老人,他的话像一湖清水流淌过心我里,让人体会到了他的那份难得的醒豁和超脱。
其实我们生活中总遇到一些困惑。有时我们也会这样问自己,我们到底想要什么,为什么总感觉生活无聊空虚,为什么周围的人都不懂我......
有时我们分不清楚自己需要的和想要的东西之间的区别,我们不知道这是别人想要我做的还是自己喜欢做的事。
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金钱、名利、地位等等,它在我们的心里蒙上了一层烟雾。我们过多地追求物质需要,可它们并不能使我们满足。我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的关系,我们忽视了周围的世界。所以看不清心底最需要的东西。也就是爱。莫里说爱是唯一理性的行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莫里在谈论完美的一天时说出了他心中完美一天的样子,他说,我想想??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
虽然这样的一天很普通,但很丰富。有家庭的幸福,朋友的陪伴,做自己喜欢的事,享受自然界的美妙。看似简单,实则幸福。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生活。
只是这份平静的生活总是难以得到,就像莫里说的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可是往往在我们认清的时候,我们或许剩下的只有了遗憾。
在莫里生病期间,不停有人来探访他,同事、朋友、甚至是以前的学生。从这里就能看出他的个人魅力。连他的学生,本书的作者米奇也说,但我还是对他有那么多的朋友而感到惊讶,甚至还有些忌妒。我回想起大学时那些围着我转的“哥们”,他们如今在哪里呢?俗话说的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是不可或缺的,那种可以无拘无束,坦诚相待、相伴一生的朋友更是重要。所以莫里有那么多这样的朋友引来米奇的嫉妒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是是何魅力引来他有这么多朋友的不离不弃?米奇说,他一看见我就会用含混、尖细的声音招呼我。
莫里说,人与人的关系是没有固定公式的。它需要双方用爱心去促成,给予双方以空间,了解彼此的愿望和需求,了解彼此能做些什么以及各自不同的生活。这句虽然是用在婚姻双方的身上,但是用在朋友之间也未尝不可。
这本书实在有太多的精彩之处值得深究。
我相信莫里会像那首诗——
“我亲爱的表哥。
你那颗永不显老的心。
随着时光的流逝,将变成一棵。
稚嫩的红杉”。
所说的在每一个读者心中变成一颗红杉,陪伴我们整个人生。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篇三
这里讲的是一个非常真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一年以后不幸去世了。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在老教授恶病缠身的十四周里,每周二都上门陪伴着老师,聆听他最后的教导,并在他死后将老师的教导汇集成了一本令世界瞩目的文集,冠名《相约星期二》。
作者米奇·阿尔博姆是美国著名作家、广播电视主持人,还著写了一本在全球热销已达五百万册的小说《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对于他来说,与恩师“相约星期二”的经历则是另一个重新审视自己、重读人生必修课的机会。这门人生课不仅震撼着作者,也凭借着作者的妙笔,感动整个世界。本书在全美各大图书畅销排行榜上停留四年之久,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三十一种文字,成为近年来图书出版业的奇迹。
读这本书之前,在自己的心里也斗争了很久。毕竟因为书的封套上那么郑重其事地写道“作家余秋雨推荐”,于是,很怕这本书会像余先生的书一样,让人深感是那样的正经,那样的正襟危坐。还好,对于我自己的感受而言,有关生命、死亡的书,只要有真正的感悟,那就总会有吸引人的地方,总会让我明白到人生的意义,总会让我深感其所表达的内涵之处。
一位身患绝症缠绵病榻的老教授,面对死亡,他会想到些什么?这也正是真本书吸引人以及耐人寻味的地方。而在书中,他并不是那种与死神抗争的斗士,他只是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一生,他只是淡淡地告诉我们,竞争并不是人生唯一的目的,第一只有一个,那么就做第二又怎样?他觉得如若悲伤袭来,无须退避三舍,而恰恰应该尽情体会个中滋味,细细品尝后再弃之一旁,方能真正超脱……也许这些并不太新鲜,甚至不太“与时俱进”,可是读完整本书后,你才会理解,其实他重新审视的是人们公认的从不多加思考的标准,而我们仍然在这样的标准下,浑浑噩噩地斗志昂扬地生活着。作者米奇一直与教授相伴,聆听他的内心,也思索着自己的生活,所以,书中还有他的琐忆和随想。
读这样的书,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想起角落里那落满灰尘的画笔,想起很长时间没打电话联络的朋友,想在秋日的阳光下从容地坐一会儿眯一眯眼睛,想离开现在固定、紧张、忙碌如陀螺的生活……不过,合上书,就像关闭了一扇窗,日子还是一样滴滴答答地走下去。老人说“当你学会了怎样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活。”
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看看究竟自己想要的,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是非一定要做到某种所谓的程度才是我们人生所谓的追求,好好的生活,好好的体味人生,难道就不是一种很好的追求吗?看完这本书,结合自己的实际,我们将会得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答案,让我们一起“相约星期二”吧。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篇四
这是一本关于死亡旅程的书籍。
这是一本叩问人类内心的书籍。
在经济学中,将货物的出售,称为“最惊心动魄的跳跃”。因为商品中凝聚着生产者的劳动价值。这一价值是否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则必须通过其出售成功来体现。在经济学中的认识,其实也回答了人与社会的关系。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永远都需要社会对他付出的认可。
每一个人都需要获得他人的赞赏。
在今天高度物质化的世界中,人们逐渐将自己的付出简单地归结为物质化的生产。将成功简单地定义为工作中取得令人叹为观止的业绩。而莫里通过他的言行,告诉我们:工作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也完全没有必要将自己搁置在无谓的琐事之中。我们的生活,有着更重要的东西需要我们去留意——我们的家人、朋友以及认识或者不认识的身边人。
人不仅是物质的人,同时也是精神的人。当在完成衣食之需后,每一个人都需要获得感情的体验,并且这种体现相较与工作的成就感而言,是更为长久的。工作会离我们而去,但是家人、朋友、关心我们的人却难以割舍。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篇五
如果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那么我想在有生之年,能够为他人做一点小小的付出,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这就足以让你的生命绽放华彩!一位临死的老人,就应是智者,他教会了我这一道理,并且还远远不止这些......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所在,没有必要羡慕别人的地位,正因你同样重要,或许你自己并不了解,但是这并不代表你没有价值,怎样正确的看待自己,是真正的关键所在。就像此刻的我,在班级这个大群众中,不是最优秀的,不是主角,但是我依然扮演着我的小主角,一部完整的戏也用样需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主角,这样才能使这部戏更加的完美!(演好自己的主角!这已经是了不起的觉悟了!)
我们总是斤斤计较那些小利益,不肯让自己吃亏,如果把心胸放宽,多谦让一分,淡然的去看待,我想自己的情绪也必须会得到释然吧。在平时的生活中,不好正因这些小事所生气,破坏了一天的情绪,为何不看开些,调整姿态,用微笑去应对晨光呢?!
死亡----一个人们永远忌讳的话题,我想只有在这位即将离去的老人面前,有着深厚人生阅历的老人面前,才能够得到破解,他的坦荡,他的豁达,令任何一个人惊叹!是呀,何必那么惧怕死亡二字呢,这是每个人都必经的道路啊,只是早晚的问题,我们要把眼光放在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有好处。如果说每一天都是最后一天,如果说每一秒都是最后一秒。这样我们会怎样度过呢?!
这只是我看完整本书的感想,或许正因人生阅历的关联,有些问题还不是看得太透彻,但是我想我此刻所领悟到的这一切,就足够使我受益终身!(值得一生阅读的书!你也能够向你的父母推荐呀!)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篇六
之前已经看过《相约星期二》的同名电影,书和电影的内容和讲述方式都相差不大。个人认为领悟能力够的话,选其中一种看就行了。
本书选材是相当的好与难得,难怪余秋雨也会愿意为书写序。简单地说,故事写的是一位临终老人为一位迷茫青年上了14堂人生课,直到去世,课程在每个周二上,内容包括家庭、爱情、死亡等人生主题,每个话题都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构成。略为可惜的是,老人病得严重,他们每次谈话的时间都不长,话题很大,所以也只能点到即止了,不过也是,十分钟把死亡话题讲透谈何容易?!对人生话题有兴趣的,可以将这本书/影片作为一个引子,如果要深入探讨,恐怕要找更多的学习素材。
从目录来看,整本书经过了精心的编排像极了课堂大纲,有课程框架、有老师、有学生、有教室地点,以及课程安排每个星期二上课。这种编辑方式还是颇适合本书内容的。
说回正题,关于人生话题。里面提到有几个观点对我颇有启发。
关于自怜
不得不说,本书写到的莫里老教授的心态实在太健康了!死到临头,他还能拿生命开玩笑,还很幽默,很坦然,这是非常难得的。作为一个得了重病的人,他没有抱怨,而是想着怎么能为这个社会再做点贡献,自己都顾不得,他还想着远方正在受难的陌生人他还每天看新闻,看到一些灾难之类,会为陌生人流泪,这种情怀、胸怀不得不让人佩服。他没有绝望,虽然病得很重,依然安于天命,没有羡慕他人,而是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他知道自己曾经也年轻过,没必要羡慕他人,而且老也有老的好处,那些经验和智慧不是未经风雨的年轻人可以得到的。之前我还担心自己老了怎么办,其实也没怎么办,我还可以很好,因为我会好好生活,我会有自己的独特经历,我会把我的经验传给下一代人,我到时依然会有能力为社会做贡献。前不久看电视节目有看到,一位退休老人,自己有拍摄爱好,退休后,他自己制作影片,组织老人院里的老人观看,丰富他们的生活。这不也是一种贡献吗?我也会录像,也有这方面天赋,现在及以后退休了,我也可以做类似的事情,用自己的眼光去记录世界。我相信人生由头到尾,每个阶段都可以很精彩!
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现在社会很多元,媒体给我们灌输了很多不同观念,这就意味着我们一定要学会筛选,不是所有人都需要lv爱玛仕、需要享受跟总统共餐,当然总统的老婆除外,至于对于我们这些大部分的普通人,这些物质与荣誉其实意义不大。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庸庸,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按照世俗标准生活,很容易让自己迷失自我,像余秋雨在序言里所是我们还是得审视一下自己:难得这就是我一生所需要的吗?然后建立的文化。
接受爱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前半句很好理解,后半句我也是看着故事才似懂非懂了。或许接受他人的爱,有时会让我们觉得难为情,像欠着别人似的,但在处于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像莫里自己不能自理生活,那么享受别人的帮助(并懂得感恩),那是一种双赢的事。爱,应该是一种普遍存在,不要让爱变成负担和压力,施爱和受爱同样让人享受。我就很乐意去帮助人,虽然我的境界不高,只要对手能心存感恩,不用其他回报,我依然很乐意去帮助他人,如果对方还是个幽默体贴的人的话,我想我会对帮助他/她充满期待。先接受,再超脱。用心完完全全地投入感情,然后再走出来。
最后,我要摘录一段莫里老人的话:
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产生一种爱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文化中的很大一部分并没有给予你这种东西。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美好得多。给予他们你应该给予的东西。把自己奉献给爱,把自己奉献给社区,把自己奉献给能给予你目标和意义的创造。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篇七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约星期二》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他和朋友散步,去华盛顿广场的教堂跳舞自娱。他还制定了一个名叫绿屋的计划,为贫困的人提供心理治疗。他博览群书为他的课寻找新的思想内容,他走访同事们,与毕业的学生保持联系,给远方的朋友写信。他情愿花时间去享享口福和赏玩自然,而从不浪费在电视喜剧或周末电影上。他建立了一种人类活动的模式——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爱护。这一模式充实着他的生活。这个人就是《相约星期二》里面的莫里。
在《相约星期二》里面,我最喜欢莫里的人生观,他将自己的人生过得简单又充实,平凡而伟大。这正是我们所倡导的健康生活状态。
我非常认可莫里的生活方式,细细想来,我一直所追求的生活,就是能享受大自然带给我的美景;享受工作带给我的成就感;享受家庭带给我的温暖;享受朋友带给我的欢笑;享受知识带给我的内涵;享受宁静带给我的心灵净化;而这所有,都希望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交错出现,那我的人生是多么的美好惬意啊!
莫里还说:“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慵慵的。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其实我也已经无法再把他的语言放大或解释或阐述一遍了,因为我觉得莫里他讲得已经够透彻,够清晰明白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这么去做吧!去爱身边的人和物。
莫里还如是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如何施爱于人我就不多说,重点想说下接受爱,其实学会接受爱也是一种美德。学会接受他人,接受他人的关心,接受他人的赞美,接受他人的帮助。然后将你接受的关心、赞美、帮助等等转赠给更多的人,于是我们说,只有学会接受别人的爱,才会懂得如何爱别人。那么,请给你的心开一扇窗吧!
书中莫里问了一连串的问题,还真是不好回答。该去关心他人还是关心自己的心灵世界?该恢复传统的价值观还是摈弃传统?该追求成功还是追求淡泊?该说不还是该去做?这此问题因各价值观不同而各异,我个人认为怎么样都好,关键是你在这条路上,是否收获幸福。让我们也带着这些问题,去追求我们的幸福人生吧!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篇八
《相约星期二》是一本由美国人米奇·阿尔姆讲述一位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的哲理书。社会学教授莫里·施瓦茨患了卢·格里克氏不治之症,患病后莫里老人偶遇从事记者工作的学生米奇,于是师生二人相约每周星期二谈论人生感悟,老人的葬礼成为了最后的一课。
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莫里老人以一种正在经历死亡的体验对衰老、疾病、死亡这样诠释道:“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因为衰老和病痛总会来,你为此担惊受怕,却又拒绝了它,哪还会有幸福?”“死亡是一种自然,人平常总觉得自己高于自然,其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罢了。
那么,就在自然的怀抱里讲和吧。”面对生活,我们应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改变我们所能改变的,接受我们所不能改变的。当莫里老人几乎丧失自理能力,不能再跳舞、游泳、洗澡、行走,连上厕所都需要人帮助,自己的隐私迫不得已暴露在外人面前时,这情景让人顿生怜悯之心,但老人却表现出一种神奇的宁静。他会把这一切当作一种享受,会闭上眼睛陶醉其中,仿佛重新回到了婴儿期。豁达、平和、顺其自然,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心境,真正做到“与生活讲和”。
在星期二的人生课程中,老人反复涉及的另一主题是“爱”。人人都需要爱,爱既包括亲情、友情、爱情,也包括对不熟知的人与事物的博爱之情。
总之,爱永远是艺术和生活中的主旋律。“钱无法替代温情,权力也无法替代温情。”“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当我们不断地施加爱,创造爱时,我们将活着,活在所有我们关怀过,抚慰过的人们的心中。莫里老人尽管处于生命的边缘,却依旧坚持收听广播,关爱他人,为他人的不幸遭遇怜悯、落泪;同时老人向听众展示自己的生死观,鼓励着很多和病痛作斗争的人们。
一切生活中的遗憾与悔恨,都将在老人爱的心田中化解,莫里老人“与生活讲和”,笑对生活,快乐地活着,哪怕只剩下一分一秒。即使他在治疗中,让学生米奇把他肺部的毒物拍打出来,老人也不忘幽默一下,“我……早就知道……你想……打我……。”米奇道:“谁叫你在大学二年级时给我一个b!”再来一下重的!老人道:“嗯?我……什么时候……给过你……b?”这种孩童似的纯真,这种智慧的幽默,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与老人平静、健康的心态是密不可分的。
老人随和、自如的表现让人早已将死亡抛到九霄云外,而且老人依旧没忘记自己想做的事、想过的生活。生活中没有“来不及”这个词。他直到说再见的那一天还在改变自己。当他参加了一个人的葬礼,听到其家人对逝者的悼词时,他觉得太可惜了,人已经死了,听不到家人的那番肺腑之言,他毅然决定给自己办一个“活人葬礼”。当他听到家人的真情表白时,泪水与欢笑夹杂其间,耐人寻味。
《相约星期二》一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超脱、豁达、平淡、博爱、宽容、坦荡的心境与健康的心态,将时常萦绕在我的脑间,督促我努力去过一种积极、健康、有意义的生活。“与生活讲和”,人间有爱,不管多忙,不管多累,抽点时间,努力经营并珍惜围绕在你身边的每一份情意吧!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篇九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这是写在《相约星期二》封面的一句话,这句话精简但却有内容,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书中讲述的是一个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后,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与他的学生米奇约定每周星期二上一堂人生课,直到老莫里离开。“课堂上不需要书本,不打分数,也没有
成绩
,但讨论的题目很多,涉及的爱
情、工作、社会、年龄、原谅以及死亡……”老莫里的谈话平和、亲切、幽默,他对他即将死去直言不讳,让人敬佩不已。如果还有一个完全健康的一天,你会做
什么
?这是学生在教授临终前几天提的一个问题。教授想来想去,最满意的安排竟然是这样的:“早晨起床,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一次只请一两个,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
。然后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教授说,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莫里最后的愿望,在我们看来是很容易实现的,我们每天过的不正这样平凡的一天吗?而对莫里来说就是这么平凡的一天却是最完美、最美好的一天。人在健康活着的时候,每天都在做着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而奢华的梦,或许是住上小别墅,开上宝马车,或许是世界环游,或许是功成名就……就在我们每天在忙于追梦的时刻,时间已经悄然从身边溜走而自己却浑然不觉。我想莫里教授也不例外,所以在生命垂危的时刻才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美好的每一天。人生无常,岁月催人老,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衰老和病痛,在衰老和病痛来临时,你可以感叹青春一去不返,但却无法拒绝衰老和病痛。莫里说:“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
幸福
。因为衰老和病痛总会来,你为此担惊受怕,却又拒绝不了它,那还会有幸福吗?”那么面对这个让我们无法拒绝而又害怕的时刻,我们该怎么办呢?莫里的答案就是:与生活
讲和。一个平静而有震撼力的结论。他认为:“死亡是一种自然,人平常总觉得自己高于自然,其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罢了。那么,就在自然的怀抱里讲和吧。”他继续说到:“只是当你还健康的时候,你应该发现你现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实的东西。当我应该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己赋予我的一切权力。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环顾我们周遭,青年人挥霍青春;中年人揽镜自悲;老年人追悔过往……这一切都是在浪费有限的'生命而已,我们真正该做的就是用心去感受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所有美好事物,就算衰老已经在不远处等着你,就算病痛已经缠上了你,你都有权力去享受快乐和幸福,而不是诚惶诚恐地度过余生。在莫里最后的岁月里, 他几乎是逼视着自己的肌体如何一部分一部分衰亡的,今天到哪儿,明天到哪儿,这比快速死亡要残酷得多,简直能把人逼疯,这并不是常人所能承受的。然而莫里老人却说:“我的时间已经到头了,自然界对我的吸引力就像我第一次看见它时那样强烈。这就像回到了婴儿期。有人给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们都有过当孩子的经历,它留在了你的大脑深处。对我而言,这只是在重新回忆起儿时的那份乐趣罢了。”莫里就是这样一边乐滋滋地体验死亡,一边与米奇讨论着人生。这本书读第一次时因为好奇,读第二次是因为敬佩和感动。即使读了二次,我知道我还无法体会和理解莫里的境界,但是我从莫里那获得了一个人生理念:只要用心去体会,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完美的一天。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篇十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相约星期二》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相约星期二》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翁是一个叫莫里的老教授,年迈之时得了绝症后,老教授所感受的不是对生命即将离去的恐惧,而是希望把自己许多年来思考的一些东西传播给更多的人将这辈子最后的一堂课教给了自己的得意门生--米奇。米奇是一个体育专栏的主持人,在大学毕业十五年后的一天,在电视上偶尔得知自己在大学时期最要好的教授得了绝症后,米奇匆匆赶去看望了这位十多年没联系过的老师,而老师却决定将自己人生最后一堂课教给自己的得意门生,二人相约每个星期二上一堂课。于是,每星期二,这位学生坐飞机飞行七百英里,赶到病床前上课,这门课教授一共讲了十四个星期。在这十四个星期里,他们聊到了人生的.许多组成部份,如何面对他人,如何面对爱,如何面对恐惧,如何面对家庭,以及感情及婚姻,金钱与文化,衰老与死亡,最后一堂课便是莫里老人的葬礼,整个事情的过程,以及这十四堂课的笔记便构成了这本《相约星期二》。而这本书在美国一经出版便轰动一时,曾经连续四十周被列入图书销售排行榜。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篇十一
乍一看这标题像是一部爱情小说吧!其实不是!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临终老人和他的学生的故事。老人是社会学教授,他已年迈,患了绝症,他的学生是一名记者、作家,老人每星期给这个学生上最后一门课,时间是星期二。这便是这本书书名的由来。
这门课上了十四个星期,每个星期学生都如约而至。他们谈论的'话题有:世界、自怜、遗憾、死亡、家庭、感情、对衰老的恐惧、金钱、爱的永恒、婚姻、我们的文化、原凉。最后一堂课是老人的葬礼。每上一次课老人的病情就会加重,说话就会更困难。到最后,要靠学生不停地用力地敲打背部才能说出话来。他是一名终生的教师。他留给了人们无限的思考!也许谈人生太大、太空洞,但是人生的确很玄!谁也不知道下一妙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那么还在等待什么、犹豫什么、好好把握今天!每一个今天都是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