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爬天都峰课文三个部分内容(四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爬天都峰课文三个部分内容篇一
广西博白龙媛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出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 “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出示课件(看一看),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https:///
学生练读,评读。
4.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课件比一比: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集体汇报、小结。
(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攀着铁链上”。“攀着”是什么意思?
那“攀着铁链上”是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说一说)
2.出示课件(比一比下一页),我向峰顶爬去。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
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爬天都峰课文三个部分内容篇二
《爬天都峰》评课稿
本课从内容重点看,写如何“爬”的文字并不多,而用了大量笔墨去写天都峰的特点,写小妹妹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再从中心思想看,并非只在表现不怕困难、奋力攀登的精神,而是要说明应该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据此,编者在“思考·练习”中设计了两个重要的问题:(l)课文是怎样讲天都峰的“高”和“陡”的(2)“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这实际上提示了学习本篇课文的重点和思路。
刘老师准确地把握住了教材的上述特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采用变序式学习方法,紧紧抓住小妹妹与老爷爷“互相道谢”的话切入,再反顾前文,去体会他们对话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最后归结到对爸爸的话的理解,从而感知全文的中心思想。这使整个教学目标明确而又恰当,教学重点集中而有深度。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针对该课的教学对象仅为三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都有限的实际,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小妹妹的话时,重在“扶”;理解老爷爷的话时,着力“放”,“扶”“放”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2.着眼于读书的训练。
教师始终把指导读书作为教学的一条主线。采取了试读、引读、自由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并有机地结合教师的指导与演示、学生的观察与讨论,训练学生正确阅读,深入理解,形成阅读能力与习惯。
3.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各个阶段的训练目的与需要,适时地交换着教学组织形式,或个体静心读书,或小组合作学习,或全班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学习。
4.着眼于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启发学生理解老爷爷感谢小妹妹的话时,安排了较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大胆想象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下决心爬天都峰的情景和过程,然后进行说话表达。这既落实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锻炼了语言表达。
爬天都峰课文三个部分内容篇三
《爬天都峰》评课稿
本课从内容重点看,写如何“爬”的文字并不多,而用了大量笔墨去写天都峰的特点,写小妹妹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再从中心思想看,并非只在表现不怕困难、奋力攀登的精神,而是要说明应该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据此,编者在“思考·练习”中设计了两个重要的问题:(l)课文是怎样讲天都峰的“高”和“陡”的(2)“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这实际上提示了学习本篇课文的重点和思路。
刘老师准确地把握住了教材的上述特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采用变序式学习方法,紧紧抓住小妹妹与老爷爷“互相道谢”的话切入,再反顾前文,去体会他们对话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最后归结到对爸爸的话的理解,从而感知全文的中心思想。这使整个教学目标明确而又恰当,教学重点集中而有深度。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针对该课的教学对象仅为三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都有限的实际,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小妹妹的话时,重在“扶”;理解老爷爷的话时,着力“放”,“扶”“放”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着眼于读书的训练。
教师始终把指导读书作为教学的一条主线。采取了试读、引读、自由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并有机地
结合教师的指导与演示、学生的观察与讨论,训练学生正确阅读,深入理解,形成阅读能力与习惯。
3.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各个阶段的训练目的与需要,适时地交换着教学组织形式,或个体静心读书,或小组合作学习,或全班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学习。4.着眼于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启发学生理解老爷爷感谢小妹妹的话时,安排了较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大胆想象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下决心爬天都峰的情景和过程,然后进行说话表达。这既落实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篇二:《爬天都峰》说课稿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说明
大家好!我授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爬天都峰》。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的事情。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这篇课文中的许多儿童语言,内涵丰富,细细咀嚼,耐人寻味。所以在本节学习中,我将利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一些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到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三年级学生提出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年级已经有了一定得知识的积累,大多数学生已经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要有感情地朗读,尤其是人物对话,学生要想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对于理解课文内容、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更是需要老师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完成。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发展学生的个性”的要求,我根据教材特点,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词。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体会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并能体会到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指导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难点是读懂课文最后一句中爸爸的话:“你们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过程:
根据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思路: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通过学生交流爬山的感受,引入课题。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这一环节先出示本课的生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掌握情况,采用先读后记再听写的的形式来检查。然后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整
体感知课文。
三、精读课文,探索交流
在这一环节中,我又设计了四步:
第一步:感知天都峰的样子。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在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想象和感悟,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来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
第二步:朗读第一次对话,体会勇气的力量。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就不会学习。”学生不仅要“学答”,更要“学问”。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里,我引导学生质疑:小女孩刚刚还在犹豫不决,是什么原因让她下定决心要爬天都峰呢?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3、4、5自然段,让学生想象小女孩和老爷爷心里所想,以体会勇气的力量。
第三步:朗读6、7自然段,体会爬山的艰难。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反复朗读,来体会爬山的艰难。
第四步:朗读第二次对话,领悟互相道谢的原因
本环节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讨论:他们为什么互相道谢?让学生领悟到他们是从别人身上汲取了力量,互相鼓励,所以战胜困难。从而也体会了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生活中的事例,并通过谈收获,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面对困难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五、作业设计:
为了照顾全面学生,我设计了层次化的作业。作业超市里面出示了三道题,让学生在作业超市里自主选择一项或两项来完成。板书设计:
大家都知道板书是微型教案。板书集中体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性。所以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爬天都峰
高 陡
奋力 终于
我 汲取力量 老爷爷
以上就是我对《爬天都峰》的教学设计思路,在教学中我会进一步总结、反思、调整。篇三:3爬天都峰说课稿 3《爬天都峰》说课稿3135 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就人教版第五册第3课《爬天都峰》进行说课。下面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预设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初步设想:
一、说教材
课文通过“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描写,向我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课文中的许多儿童语言内涵丰富,细细咀嚼,令人回味。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通过对话的描写,展示人物内心的情感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理念,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⑴、会认“陡”等6个生字,会写“爬”等11个字,正确读写“峰顶、终于、汲取”等词语,摘抄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⑶、理解课文,懂得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难点是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二、说教法学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自主探究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与好朋友互相交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相互交流中获得知识,体悟情感。
2、朗读品悟法:朗读是学习课文内容和课文语言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最直接的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通过多形式和多层面的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我把本课教学定为2课时,我简单地说说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学习1、2自然段。现在我就第二课时具体谈谈我的教学预设。为把教学落到实处,我把第二课时分为四大板块。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趣质疑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
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出示险峻的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在出示的同时教师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2、看完画面,我问:课文中的“我”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板书 我 老爷爷)也去爬天都峰
了,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是怎样克服困难,爬上峰顶的?下面就让我们随同小作者一起到黄山的天都峰去看看吧!
这样做,让学生在多媒体画面的渲染下,在教师富有激情的导语下,走入天都峰非常险峻、难以攀登的意境中,为进入文本阅读作好铺垫。
板块二:潜心会文、品味艰辛
交流一:研读课文3—5自然段
1、我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5自然段,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接着,投影出示句子:小朋友,你也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爬天都峰?
3、学生读句子思考:抓住他们所说的话中带有一个“也”字,进行质疑,学生交流中师小结;指
出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少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带着感悟,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这样使个体阅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潜入文本,达到自我理解,在合作学习中集思广益、相互帮助、相互提高。
交流二:研读课文6—7自然段
1、我先质疑:文中的“我”是怎么爬上天都峰的?画出表示动作的词,估计学生会找到“攀着铁
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奋力”等词语。
2、我趁机问:奋力一词让你读懂了什么?同桌间交流 学生比较容易地说出我读懂了爬山的艰难
3、那该怎样把这种艰难读出来呢?通过自读自悟,个别读等形式进行朗读指导为了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奋力”这个重点词,围绕“奋力”,我由浅入深作了如下几点的预设: 1)先让学生用手做做奋力爬的动作 2)再请他们用心想一想,奋力这个词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词?学生可能会说:用力,努力,用劲等等
3)然后再让学生细细地读读句子,你觉得怎样用力才可以叫做奋力?(预计学生会说:使劲地,不停地,使出全身劲————我请学生分别把这些词语填到原句中去,如我使出全身的劲用力地向上爬。4)句子二: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预设学生会说“终于”一词,随机板书)请说说终于的意思,透过“终于”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预设学生会说出爬山的辛苦及登上山顶后的喜悦。6)我趁势切入:老爷爷终于也爬上了天都峰,那他是怎样攀登的?请用“一会儿„„一会儿„„”“使劲”“竭尽全力”“像„„似的„„”说一说。7)最后进行朗读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体会到的感觉加上动作、表情来读读这几个自然段,要读出天都峰的险峻,难以攀登,读出老爷爷和“我”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以上设计围绕重点词“奋力”“终于”,以点带面,环环相扣,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分析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步步深入,层层铺垫,无形却有力地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板块三 深层解读 明情悟理
1、我是这样切入的: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都说了什么?投影出示话语 读着读着,哪些词一下子跳入你的眼帘?(估计学生会说“勇气、居然”)
2、我趁机问:他们的对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同桌交流,学生就比较容易地说出体现在他们都敢去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而且能爬上天都峰呢? 我又追问:那你从中明白什么?估计学生会说:一个人只要有勇气,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3、对于另一个词“居然”的理解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学生说说居然的意思,通过居然这个词语,你懂得了什么?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5、接着,我又问:爸爸听了他们的对话,笑着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那“汲取”是什么意思?那“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呢?小组讨论,然后师生合作交流:老爷爷只是来爬天都峰,并没有爬上去的决心,当他看“我”这么小,也来爬山,才下了决心,最后爬上了峰顶;而我呢?看到峰顶这么高时,我有些犹豫;看到石级这样陡时,我有些害怕。但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这一勇气鼓舞了我,使有些胆怯的“我”不再犹豫,最终也爬上了天都峰。(板书 犹豫)
6、我顺势追问:那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事吗?学生自由说,引导学生明白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教师小结:本课中,人物的对话描写十分精彩,从对话中可以看出我是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汲取力量,再到战胜困难,奋力攀登,最终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过程。(板书 箭头)板块
四、自主作业 拓展延伸(任选一到两个来完成)
1、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我”和老爷爷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我”和老爷爷会怎样向游人介绍爬天都峰的感受?
3、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或收获。
搭建一个平台,在学生对课文有所感悟的时候能够运用心中储备的语言,流泻心里的感想,表达心中的情感,给学生以语文实践的机会,真正做到促进精神与语言的共生。
四、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板书的设计意图。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板,是课文精华的体现。我这节课的板书力求遵循简洁美观的原则,通过箭头图展现文章的脉络,突出文章的重点,体现文章的中心。] 我老爷爷
犹豫篇四:爬天都峰说课稿
《爬天都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3课――《爬天都峰》。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遇上一位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课文中大量的人物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的过程。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到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二是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体会一些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结合教材的特点、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学情的特点,我预定了本课的3个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段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语文能力,丰富语文素养。
以上两个教学目标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3: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这也是课文的教学难点。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本文的重点句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反复诵读,多次与文本的语言文字亲密接触,揣摩语言,走进语言的最深处,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构建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课文课堂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以实现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地学。
为使本课的教学策略得以有效实施,我做了如下教学准备:一是查找黄山天都峰的图片资料;二是多媒体课件;三是学生小组合作用的学习卡。
为达成本课教学目标,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活动。
一、利用多媒体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正所谓“入境始于趣,未成曲调先有情”。课一开始,我就用多媒体播放黄山天都峰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陡,然后再出示本课课题。本环节看似简单,但是色彩鲜明的图片形象直观,视觉上的震撼能唤起学生阅读的欲望,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新课标》指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手段。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课文生字、新词,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初读后我将采用小组选段赛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以检测这一环节的教学是否以达成目标,为下一个环节的研读精读,披文入情的朗读扫清文字障碍。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特级教师支玉恒说,不把握整体,如何感知局部?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从这样的问题入手“读了课文,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我会出这样一道排序题: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请你把序号重新排列。得出课文的叙述顺序是:爬天都峰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后。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梳理文章脉络,为后面的感知局部做好铺垫。
四、品读悟读
品读情悟读将是这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一环节中,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以及“我”和爷爷的两次对话是品读的重点。课堂中有效品读,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获得写作上的启发,还能体会到课文的人文意蕴。
第二自然段重点描写天都峰的险要:“高”和“陡”。“ 在云彩上面”形象地写出了天都峰的高,一个“挂”字准确、形象、巧妙地将陡体现出来,这样的天险,看了都会使人心里发颤。对这一重点段我采用的方法是读出体会,读出理解。叶澜老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因此,这一环节,我会指导学生通过默读、图片引导读、闭眼听读想象、学生朗读等的方式,让学生把课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读出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难以攀登,令人望而生畏;读出“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引导孩子们读、思、品,他们一次次地读,情感一层层地递增,递增的情感又会促使他们读出更多的感受。
我”和老爷爷这一老一少的对话,虽然只有三句,两句“你也来爬天都峰?”和最后的决定“咱们一起爬吧!”却体现了他们的复杂心情。这里,我采用的是创设情境,体验角色的方法。以角色朗读为切入口,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然后全班汇报表演。读出这一老一小对对方来爬天都峰表示惊讶与怀疑的,读出从彼此身上获得勇气和动力后的自信。
五、仿写。三年级刚刚开始学习写作,多模仿是有益的。本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模仿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写高耸入云的电视搭。这一教学活动是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的。先独立思考,然后把写的片段写在学习卡上,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推荐写的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最后评价反馈。
六、布置作业。布置学生利用搜集到的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的资料,出一期墙报。
七、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犹豫 不自信)小
└──────── │────────┘
汲取 │ 力量
终于登上峰顶
这样的板书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学生能一目了然地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篇五: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上午好。我叫宋xx,毕业于新乡学院英语教育专业。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这堂课的教学。
第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爬天都峰》。这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学习的第一组第3篇课文,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因此这一组教材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而这篇课文是第3篇精读课文,所以它在本单元是举足轻重的。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生字词,检查评议,书写生字。
这里我单说第二课时:提示课题,提出学习任务读议结合,理解重点句段,依据板书,弄清全文之间的联系。
根据课标3至4年级阶段目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注重体现人文精神。根据三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理解词句意思的能力;学生能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后,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重点、难点:体会句子,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第二、说教法运用
针对教学内容,我打算在教学中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训练。,教师通过“教、扶、放”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情景教学法激发兴趣,使其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说学法
脑动心到,心口一致。
合作交流,疑难共解。
第四、说教学环节
首先、引入课题,分析题眼
先以质疑的方式,引入课题,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山峰的图片,提问:我们怎么才能上到山上去?引出课题《爬天都峰》,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天都峰的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体会到
天都峰怎么样?有什么特点?引出天都峰的高和陡。然后让学生展示一下搜集到的天都峰的有关资料,并小组交流。再通过比较“登山”与“爬山”让他们体会爬山是手脚并用。这为后面的体会思想起到铺垫作用。
接着,朗读课文(在这个时候,播放多媒体音乐和图片),要求学生边读边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其次、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1、结合图片,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一部分,小组讨论:天都峰有什么特点?找出句子读一读。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奋力、手脚并用、爬、终于”等词语。组织小组讨论:人物的动作、语言,体验我的心情。
3、自读第三部分,自由讨论: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例如果然、突然、忽然)并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齐读爸爸的话,品析“汲取”是什么意思?你从爸爸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得出结论:善于从别人的身上吸取力量)
4、拓展学习,提出问题:想一想,假如你在爬天都峰,请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第三、情感教育
课文《爬天都峰》主要讲了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从这件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我们今后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做呢?(要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干什么事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一定能成功)。从而体现了情感教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中。
第五、说板书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的板书设计尽量清晰地展现出课文的主线,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陡 爬天都峰
奋力→手脚并用→爬→终于
不怕困难 勇于攀登 第六: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
1、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享受优质的教学服务。
2、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生动形象的画面,能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营造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困素,使其主体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学生对于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可根据多媒体上提供的内容找到答案。例如:天都峰的特点学生就可以在课件中找到。
3、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通过词句的理解,基础知识的训练最终归宿到能力的培养上,这样的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把钥匙,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最后,恳请各位老师、领导对我的说课给予批评和指正。
爬天都峰课文三个部分内容篇四
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2、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尤其是最后一次对话。
3、准确掌握“居然”、“终于”、“汲取”等较抽象词语的意思。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3、爬天都峰。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课件出示)
板书:3 爬天都峰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课件出示:陡
链
颤
攀
鲫
呵
b、出示新词,学生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课件出示)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及时纠正读音)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出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课件出示找到的句子。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画哩!我爬得上去吗?”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学生练读,评读)
4、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课件出示句子: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3、学生讨论、集体汇报、小结。
(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课件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我()向峰顶爬去,一会儿(),一会儿(),像小猴子一样·······(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出示会写的生字读一读。(课件出示)
二、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三、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抄写词语。
五、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前 看(高、陡)
困难 ..爸爸和我→爬 天都峰 中 遇 老爷爷
后 说(决心和勇气)能战胜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