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设计教案(模板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音乐教学设计教案篇一
通过对四季中不同季节景色的对比,让学生观察比较出每个季节独有的景物和色彩,以及这些色彩带给人们的感觉。
选择一个或几个季节,用油画棒绘画出四季的不同景物,从中对每个季节加以区分。
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四季、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力。
通过将诗画相结合,让学生领悟画中意境,了解诗中意思。通过对四季歌的学生,加深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加深对美术中“美”的理解。
通过让学生将诗与画相联系起来,通过对诗歌的理解,能够想象、绘制出有意境的画面。
通过用画作诗,给诗配画,加深对四季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文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将诗画相结合,感受画中意境,了解诗中意思。
:在创作中假如自己对诗文的理解。
1课前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同学们看四张卡片。现在,老师想说,用一种颜色代表一个季节,那么你们会给每个季节搭配什么样的颜色呢?(红、黄、蓝、绿颜色的卡纸)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每个季节的颜色有初步了解。
2、不同颜色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1)对于春天和夏天,我想大家都没有争议,春天草木丛生,秋天果实丰收(图片)
2)为什么用红色表示夏天,用蓝色表示冬天呢?
当你们看到红色的时候,你们会想到什么?
师:炎热,热情,火,燃烧,暖和
当你们看到蓝色的时候你们会想到什么?
师:大海,天空,寒冷
3)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用红色来表现冬天,蓝色来表现夏天呢?
师:像红色、橙色、黄色这些我们看了之后会让我们感觉到温暖的颜色,我们就叫做暖色调;蓝色、青色这些看了之后感觉到寒冷的颜色,我们就叫做冷色调。
设计意图:了解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同时让学生对冷暖色调有了初步的了解。
3、引出题目
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就用这四种颜色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来欣赏一下四季的美景。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四季歌》。
4、 看西瓜、雪人的图,分组讨论。
刚才,我们说到可以用红色代表夏天,那我想请问下同学们在夏天的时候我们都能够看到什么东西呢?(出示夏天的图片)
师:滑冰、堆雪人、打雪仗、下雪、冬眠。
5、 小组讨论,春天和秋天可以描绘什么样的景色。
春:小燕子、桃花、梨花、迎春花、放风筝、百花齐放、打高尔夫
秋:金黄稻穗、火红枫叶、菊花、桂花、大雁南飞、水果熟了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挥想象力。引起学生对每个季节有哪些独特的事物的思考。
6、 欣赏优秀作品,拓宽学生思路
(1)欣赏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学生们自己发现画面上有什么东西
(2)欣赏大师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能够让学生对画面的完整感有个了解,知道什么是好的画。
7、作业练习,教师指导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季节进行创作
(要求:抓住这个季节的色彩特点以及主要事物)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8、作品展示
将学生中优秀的作品拿到投影仪上面观看,并且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的作品。
9、 课后延伸
收集有关四季的材料(诗歌、图片)
音乐教学设计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1、唱《采菱》
2、听《梦里水乡》《采红菱》
3、表现《采菱》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采菱》,表达对水乡和江南景色的赞美和热爱。
2、通过学唱和欣赏江南的歌曲,学生能够了解江南音乐的旋律特点,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加入到集体表现歌曲的形式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优美婉转地演唱歌曲,并能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旋律特点。
教学难点:1、切分音和附点音符的掌握
2、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节奏卡片
教学过程:
1、教师创编:2/4 x xx x x︱ x x x‖
东 小 的同学 你 们好!
2、教师出示节奏卡片:2/4 x x xx x ︱x x x‖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描绘的哪里的风景?(出示课件)
2、(师)你们能用语言来赞美美丽的景色吗?
3、(师)如果让你们为图片配上音乐,你们会选怎样的音乐?(优美、婉转、抒情的)
4、听音乐《梦里水乡》,听一听老师选择的音乐。
5、过渡语:(师)江南确实太美了,人杰地灵,水甜,心甜,歌更甜,你们听一群孩子用动听的歌声在赞美家乡呢。
1、初听《采菱》,说说歌曲的情绪和歌曲的内容。
2、(师)你们采过菱角吗?看看老师是如何采菱的。(教师边唱边表演)
3、介绍“菱角”的生长过程,小伙伴们采菱时的心情。(出示课件)
4、学唱歌谱。(出示课件)
(1)教师出示节奏卡片,教学生读一读。
(2)教师范唱歌谱,学生找一找切分音和附点四分音符。
(3)听唱法学唱部分歌谱。(唱准切分音和附点四分音符)
(4)师生接口唱,学生在切分音和附点四分音符处接唱。
5、学唱歌词。(一字多音的唱法)
(1)教师范唱。
(2)听琴轻唱,说说难唱的地方。
(3)齐唱歌曲,注意演唱情绪。(教师在间奏处伴唱)
1、分三个小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一组:变化演唱形式;
第二组:创编动作表演;
第三组:创编歌词
2、分组汇报,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师)我们江南的音乐不仅好听,形式也很丰富,同样是采菱,还可以用不同的音乐情绪来表现,你们听(放音乐《采红菱》)(出示课件)
(师)江南的美景数不胜数,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都曾留有诗句赞美江南,最后老师把这首古诗《忆江南》送给你们,大家也可以回去找一找其他的江南知识,下节课大家一齐分享。(出示课件)
音乐教学设计教案篇三
听音乐进教室:(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
1、导言:
2、初听:
(鼓励学生欣赏乐曲后,根据感受发表自己见解:热烈、奔放、欢快、载歌载舞……)好,就让我们一同领略用如此炙热的音乐语言来倾吐心声的民族,有着怎样灿烂的民族文化,请同学们通过彝族人网查找关于彝族节日、民歌、舞蹈方面的资料。(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教师播放《快乐的啰嗦》)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总结:
a.、节日:插花节、植树节、祭龙节、赏花节、火把节……(多媒体播放火把节盛况) b、民歌:叙事歌、山歌、情歌、儿歌。(学生复习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c、舞蹈:阿细跳月、打拽舞、烟盒舞。(舞蹈队学生演示基本舞步) d.乐器:巴乌、唢呐、月琴等30余种。(一学生用琵琶演奏《快乐的啰嗦》)
4、复听:
我们在对彝族文化有了一定了解之后,请同学们在来欣赏这首《快乐的啰嗦》,同时分辨一下这首乐曲可分为几段?(听的过程中用身体表现音乐。)
5、分段听:
a、教师出示主旋律,并请学生分辨其在第一乐段中出现了几次? b、感受下一乐段,通过不同方式感受变化。 c、感受三乐段在力度,速度上的变化。 d、用a.b的形式表现音乐。
6、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喜欢的乐段:
同学们,今天的课让我们走近了彝族,更走近了彝族的音乐文化,相信那炙热豪放的音乐语言深深地打动了你、我以及在场的各位领导、老师,今后我们还要利用各种机会,更多的探究民族音乐文化的渊源,把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四、师生再见:(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
音乐教学设计教案篇四
1、感受、体验进行曲的特点,能跟随音乐行进并做出队形变化。在活动过程中协调性和与他人的合作意识有所增强。
2、在音乐活动中,引起对入队和队活动的回忆与向往,对少先队的认识更为全面,感悟到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
三、欣赏《快乐的节日》
1、欣赏,感受歌曲的气氛
2、欣赏,提问:你觉得歌曲中唱到的是什么节日?
3、用歌曲的伴奏作为配乐,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4、听听唱唱
四、唱《中国少年先锋队歌》
1、聆听歌曲,体会歌曲情绪
2、聆听歌曲,作曲家介绍
3、设计简单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轻声哼唱
5、齐唱,老师指出其不足之处
6、试轮唱
五、复习班队会的流程
1、回忆班队会的流程
2、班队会程序演示
六、小结
音乐教学设计教案篇五
一、学唱歌曲《土拨鼠》。
二、综合训练:三声部和唱片段。
三、欣赏:《欢乐颂》、简介贝多芬。
一、启发学生运用柔和、连贯的歌声和悠长、平稳的气息,唱出歌中主人公对土拨鼠的爱怜、亲切的情感。
二、初步接触三声部合唱,要求保持音准和节奏整齐。
三、通过本课歌曲和欣赏曲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德国音乐大师、交响乐之王贝多芬的生平、作品。
一、贝多芬画像。
二、《欢乐颂》器乐独奏、交响乐中重唱、合唱、管弦乐合奏录音带。
三、录音机。
课时计划:三节。(歌曲、综合训练二节,欣赏一节)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十七页中)第一、三声部。
二、学唱歌曲《土拨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歌曲《转圆圈》。
1、用《转圆圈》乐曲进行二部视唱练习。
2、无伴奏合唱,教师指挥。重点: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
3、随伴奏合唱。重点: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表情的调动。
二、综合训练(十七页)
1、内容简述:这是一条三声部发声练习曲,选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三乐章第一呈示部主题。这个主题原是一首捷克名歌,名为《念故乡》,是反映流浪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亲人、期盼回到故乡的一首歌曲。
2、教师范奏(范唱)第一声部旋律。
1=bb 4/4
3、集体视唱第一声部旋律。
4、哼鸣第一声部旋律。
5、教师范奏(范唱)第三声部旋律。
1=bb
6、由学生们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三声部的二部视唱,要求:力度稍弱、速度稍慢、平稳,唱时一定要注意自己声部的准确、清晰,还要注意倾听另一声部。
7、教唱第三声部旋律。
8、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可对半分),进行两部视唱。
9、在二部视唱基础上的二部哼鸣练习,注意音区的变化而引起力度的变化。
三、学唱歌曲《土拨鼠》。
1、歌曲简介:这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1789——1792年与家乡波恩创作的许多歌曲之一。当时人们有随身带土拨鼠到处流浪的风俗习惯,就好比现代人在家中养狗、猫,并带他们外出游玩一样。这是一首表现流浪汉与土拨鼠相依为伴的歌曲。
土拨鼠,旱獭。
2、初听演唱录音。
3、6/8拍弱起节奏的练习。
4、视唱曲谱。
注意,带弱起的乐节(二小节为一乐节)、乐句(四小节为一乐句),在乐节、乐句处须用急呼吸换气。
5、按乐曲节奏读歌词,体会乐句与词的关系,找出并标出换气位置。
6、练唱歌曲。
注意前两句与后两句力度上的对比。
7、齐唱《土拨鼠》。
四、作业:
1、视唱《土拨鼠》乐谱。
2、用竖笛吹奏这个旋律。
下课。
课后记:本课三声部合唱片段中的第二、三声部是从属性质,主要以构造和声背景为目的,让小学生轻声哼鸣的同时,注意倾听整体音响效果。另外,当唱“啊”时,力度自然加强,不需要有意突出这个力度。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第十七页)三声部合唱片断。
二、歌曲《土拨鼠》的演唱、处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转圆圈》。
1、分声部视唱。
2、二部视唱练习。
3、二部合唱。
二:综合训练(第十七页)。
1、按第一课时的声部划分,分声部练第一、三声部的视唱。
2、第一、三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3、用哼鸣的方法哼唱第一、三声部的二部合唱。
4、从第三声部的学生中抽四——六人,视唱第二声部。
5、第一、二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6、第二、三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7、三个声部的三部视唱练习。
8、三个声部的三部合唱哼鸣练习,注意调整力度和速度。
9、条件较好的班级,用竖笛合奏这个三声部合唱片断。
10、欣赏:《故乡的亲人》(第五十七页},注意体会想念故乡、思念亲人的那种忧伤心情。
三:《土拨鼠》的演唱、处理。
1、问答:《自新大陆》中的主题《念故乡》、美国歌曲《故乡的亲人》与《土拨鼠》在内容和情绪上有什么共同之处?(都表现了游子飘零他乡的孤独、凄凉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唱一遍歌曲旋律,要求学生区分歌曲的两个段落,并说出它们在旋律和情绪上的异同。(前一段旋律平稳,感情比较平静,后一段旋律上行,情绪显得较激动)。
3、朗诵歌词,请学生指出语气最为强烈的地方,(啊,土拨鼠),对照旋律(全取曲最高音“3”处),确定歌曲的高潮所在。
4、讨论:应如何运用力度来表现这个高潮部分?(用较强的力度),整句是否都用较强的力度?(应随旋律的起伏而作强弱的变化)。高潮部分出现了两次,是否可以在力度上做一些不同的处理?(前一个高潮部分力度较强,抒发对土拨鼠十分钟爱的强烈感情;而后面的高潮音则用较弱的力度来表现无可奈何的心情)。
在讨论中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方案都可以试一试,唱一唱,让大家进行比较,再得出结论。
5、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6、用竖笛练习吹奏这首歌。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练习情况。
下课。
课后记:《土拨鼠》这首歌的两大特点:一是6/8拍(3/8十3/8),二是每句都从小节的第六拍弱起。启发学生意识到这两点,再去感觉基本节奏,自学起来会很方便。
教学内容:
一、复习、巩固前两课时学习内容。
二、欣赏:《欢乐颂》,简介贝多芬。
较具准备:
一、贝多芬像。
二、录音机。
三、用电子琴演奏的《欢乐颂》录音;用童声合唱的《欢乐颂》录音;用重唱、合唱、管弦乐演奏(唱)的交响乐片段录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第十七页)三声部发声训练,《念故乡》片段。
(1)、三声部的视唱练习。
(2)、竖笛合奏练习。
2、抽唱歌曲《土拨鼠》。
3、抽学生用竖笛吹奏《土拨鼠》。
小结、过渡:
这是贝多芬的一首小品、他还创作了许多内容更深刻、规模宏大的大型作品。
关于贝多芬的简介,参看课本第二十一页。
二:贝多芬经典名作片段欣赏。
1、交响曲:
(1)《命运》(贝五)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2)《田园》(贝六)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2、奏鸣曲:
(1)《月光》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题主题。
(2)《热情》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部主题。
(3)《春天》f 大调小提琴、钢琴第五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3、歌曲:
(1)《土拨鼠》a、用电子琴演奏的。b、童声合唱的。
(2)《欢乐颂》a、用电子琴演奏的。b、童声合唱的。c、交响乐(贝九)第四乐章重唱、合唱片段。
4、另外欣赏童声合唱《念故乡》。
三:边听边想
1、再听《欢乐颂》片段,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如:兴奋、热烈、雄壮、宏伟、激奋……)。
2、引导学生们将《欢乐颂》与《土拨鼠》从情绪、力度、速度、结束音、色彩等方面进行比较,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欢乐颂》 《土拨鼠》
情绪 热情、欢(明)快 忧伤、低沉
力度 强 弱
速度 快 慢
结束音 1 6
色彩 明亮 暗
3、用以上比较法将本节课所欣赏的八首作品归纳:
(1)《欢乐颂》类:《热情》、《春天》、《田园》及《命运》。
(2)《土拨鼠》类:《月光》、《念故乡》。
4、齐唱《欢乐颂》、或吹奏。
简单小结课堂学习情况。
下课。后记:通过对比,让学生懂得同是贝多芬的作品,整体上感觉反差很大。不同音的使用(特别是结束音)所造成明暗效果是不同的。这也说明使用某些音或节奏、速度、力度,可以反映某些特别的效果。
音乐教学设计教案篇六
教学内容:
1、聆听乐曲聆听歌曲飞越彩虹
2、学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3、认识反复记号
4、做活页习题
5、视唱练习
教学目标
1、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发声练习,演唱歌曲。
2、聆听乐曲飞越彩虹,能哼唱音乐主题并用简要的语言描述音乐中的意境与情景,能用动作表现旋律的特点和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3、用欢快、舒展的歌声演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并能与同伴合作用唱、奏、舞等形式进行表演,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对美好梦想的向往。
4、在学唱歌曲中认识和掌握,反复记号dc。
5、能按视唱练习的要求唱一唱,并找出带有切分音的旋律。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发声训练
二、学习新课:
聆听乐曲飞越彩虹
1、完整播放乐曲结合曲谱,听了这首歌曲,你有哪些感受?
请学生谈谈你怎么理解飞越彩虹,这个名字,当你看到这个名字时!
2、简介电影绿野仙踪的故事情节
3、跟琴用:飞翔的梦
做活页习题第1题
1、分析题意
2、师生讨论处理习题
视唱练习跟琴弹唱
三、课堂总结
1、课下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演唱歌曲。或用乐器演奏乐曲。
2、预习乐曲飞翔的.女武神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乐曲,飞翔的女武神
2、学唱歌曲小白船。
教学目标
1、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发声练习,演唱歌曲。
2、聆听乐曲飞翔的女武神,能哼唱音乐主题并用简要的语言描述音乐中的意境与情景,能用动作表现旋律的特点和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3、用欢快、舒展的歌声演唱歌曲,小白船并能与同伴合作用唱、奏、舞等形式进行表演,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对美好梦想的向往。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发声训练
二、学习新课:
聆听乐曲飞翔的女武神
1、你认为哪一个乐段能表现的是女武神的形象。为什么?
2、听出主奏的乐器。随音乐用beng哼唱主题
学生边唱边随音乐的节奏做右手挥拳的动作,以肢体语言表现内心的感受。
3、聆听全曲
感受乐曲中忽上忽下的飞翔形象
飞越彩虹是通过音程大跳来表现的,飞翔的女武神$的则是通过旋律
忽上忽下来体现的
学唱歌曲小白船
1、初听歌曲学生谈初步感受
2、曲范唱。
设问:这是几拍子的歌曲?歌曲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3、节奏谱先徒手操作拍手、拍腿,然后加上打击乐器(其中学生大部分仍是徒手)。
4、第一乐段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前16小节)。学生分两组,一组三角铁及拍手,另一组串铃及拍腿,为教师范唱伴奏。
(2)学生学唱第一乐段曲调,教师用打击乐为学生伴奏。
5、第二乐段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高声部与低声部曲调。
(2)高、低声部的学生各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
(3)高、低声部分别汇报自学成果。
(4)请两位高声部的学生与教师重唱(教师唱低声部)。
(5)在教师指导下二声部合成(注意二声部的谐和)。可以先练一下平行三度的音阶:
(6)配上打击乐伴奏。
6、优美地、流畅地唱好全曲。
7、诵歌词并讨论歌词的意境,以激发学生的想像。
音乐教学设计教案篇七
一、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桑塔露琪亚》选自人音版13 册第四单元。本单元希望学生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桑塔.露琪亚》是意大利那不勒斯(又称“那坡里”)的一首著名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按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创作而成的。歌词将夏夜的美丽景色展示在人们面前。它使人陶醉,令人难以忘怀。 歌曲为c 大调、3/8 拍,中速稍快,由两个乐段构成。歌曲的旋律优美而流畅,钢琴的伴奏模仿着吉他的风格,再加上词曲间有机的结合,给人以无比美好的艺术享受。
2.学生分析
进入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增强,应该接触更多元化的世界音乐,在上一章了解了民族音乐之后,引入欧洲音乐,有助于学生区分各种音乐类型的特色,了解地理上带来的文化差异。《桑塔露琪亚》是一首喜闻乐见的歌曲,很多学生都对这首歌曲比较的熟悉,这就为本课的教学提供条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和选择教学方式方法,相信学生会喜欢这首歌曲,也会很快地学会这首歌曲。
3.教学方法分析
1)、教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欣赏法、节奏训练、情境创设等一系列方法,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愉悦的情绪中进行教学。
2)、学法:主要通过聆听、欣赏、分析、表演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伴奏,电脑投影屏幕等
5、课时安排: 1课时
6、课型: 综合课
二、教学目标 :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初步认识船歌这一音乐体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能够把握歌曲情绪,运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 掌握歌曲中的变化音,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2、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歌曲中出现的变化音, 歌曲音乐情绪和船歌特点的演唱把握。
四、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1、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2、 导入新课:
a、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一组风光画,请同学们仔仔细细的看。(老师播放意大利的风景图片)
请同学们说说刚才看到的是哪个国家哪个城市的风光?(学生回答:意大利 威尼斯)
教师介绍威尼斯风土人情并提问:请同学们看一下,这种两头尖翘,平底狭长的小船在威尼斯它有一个特有的名字叫————贡多拉。(出示ppt图片)
b、给大家讲讲威尼斯:
(二)、讲练阶段:
1、分层操练:
(1)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接触过跟船有关的歌?
生: 《乌苏里船歌》《黄河船夫曲》《小白船》等
(2)、让我们聆听一下我们最熟悉的《小白船》请同学们用肢体语言表现这首歌曲。(摇晃身体)
2、初步感受:
生:(歌曲都给人一种摇荡感、轻松感、愉悦感)
(2)、这两首歌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产生于不同的时期,但是却带给人们一些共同的感受。由此可见船歌这种体裁有它自身的特点。
教师总结:(出示船歌的风格特点ppt)船歌的风格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船歌的曲调淳朴流畅悠游自在,拍子通常为6/8或3/8拍以强弱有规律地交替起伏,描写船的摇曳晃动。
(三)、歌曲学习:
1、节奏练习:(熟悉典型节奏)
2、学习歌词:
a、歌曲描绘了什么情景?
(描绘出星月交辉的宁静夜晚,小船在海面上随风摇曳的动态和威尼斯河道纵横、舟楫往来的情景)
b、抒发了什么感情?(播放歌曲:抒发了船工歌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习旋律:
请同学们跟音乐用“la”音轻声唱一遍(注意反复记号)
4、填唱歌词:
填唱歌词注意;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规律:(即:强弱弱)
(四)、歌曲处理
1、我们来欣赏由著名歌唱家演唱的这首歌,请大家比较一下。
(对比之后我们找出自己的不足。由于起伏感不够唱不出摇曳感,除此之外,强弱处理也非常重要,看课本找出力度记号。)
2、按照记号完整唱一遍让同学们小声的用感情听伴奏歌唱,老师划着3/8手势给出强弱弱的节拍提示,同时学生划拍练习。
3、让学生用歌曲应该的情绪放声歌唱。老师给予点评。(多鼓励,少批评)
4、也可以找几个唱得好的同学上讲台表演。(多给表扬鼓励,在有错的地方老师可以一起跟唱)。
五、 学生对《桑塔.露琪亚》进行表演和在创造。
2、请同学们展示成果 。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威尼斯著名船歌——《桑塔.露琪亚》,了解了欧洲民间歌曲船歌的风格特点及节奏特点,并参与了创编表演,大家表现很不错!音乐是世界的,每个国家地区都有极具特色的音乐,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欣赏音乐时,也要有像大海一样的胸怀,去容纳所有美好的音乐。
七、作业布置
1)下去练习歌曲第二段。
2)去网上搜索和欧洲相关的艺术文化和了解欧洲历史。
八、课后反思:
《桑塔露琪亚》两段歌词将夏夜的美丽展示在人们面前,它使人陶醉,令人忘怀。歌曲为c大调3/8拍,中速稍快,由两个乐段构成。歌曲旋律优美而流畅,钢琴伴奏模仿吉他的风格,再加上词曲间有机的结合,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在设计教案时,我先从节奏入手,让学生亲自读一读,用手拍一拍,在唱歌时引导学生模仿威尼斯水城的船夫划桨的动作或创编表演来配合歌曲演唱。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的感受到船歌那“摇荡”的特点。在教学环节中,我还安排,让学生在欣赏意大利的风光,聆听世界著名歌唱家演唱的不同版本的《桑塔露琪亚》。让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饱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歌曲的兴趣。
总得来说,这节课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创新性学习运用的很好。
音乐教学设计教案篇八
学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培养热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由“母亲节”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1、你们都知道5月的第二个周日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
2、妈妈每天都在照顾我们,那你们都为妈妈做过些什么?(捶背、扫地、擦桌子、倒水)
乌鸦——是一种通体漆黑、面貌丑陋的小鸟,因为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
二、歌曲学习
1、录音范唱。
我们来听一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听一听小乌鸦为妈妈做了什么事?
2、再听录音范唱,边听边轻声念歌词。
3、学生随录音范唱轻声跟唱。
4、逐句的跟老师读歌词。
5、跟伴奏试着哼唱。
三、表演
1、学生听音乐自编动作。
2、学生带上自制头饰表演。
3、请表演好的学生上台表演。
四、活动总结
2、教师加以鼓励、引导“让我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来爱自己的妈妈”。
音乐教学设计教案篇九
1. 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
2. 学用1、2、3、5、6、1(高音)为节奏编创旋律。
1. 通过有感情地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
2. 通过编创旋律,掌握简单的旋律发展技法,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 一字四音“啊”的演唱。
2. 倒数第八小节的正确演唱(敬 爱的')。
3. 能以崇敬的心情演唱歌曲,感受歌曲蕴含的师生关爱的情怀。
4. 旋律编创的音高走向问题。
1. 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说说老师做的感人的事例,从而导入新课课题《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
2.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a. 设问:歌曲给你什么感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b. 讨论后,老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三段歌词
3. 再听歌曲,让学生说说,歌曲用怎样的声音、力度、速度、旋律表达对老师的尊敬,热爱之情。
4. 学唱歌曲:
a. 跟着伴奏学唱歌曲旋律
b.代词入曲
c.说说歌曲两部分旋律的演唱方法:
第一部分:主歌旋律平缓,音区比较低,可用稍慢的声音,稍弱的力度来演唱。
第二部分:副歌的第一句旋律比较高,适合用较强的力度演唱,以表达内心的激动。
最后一句,随着旋律级进下行,力度可以逐步减弱,用以表达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
5. 学用1、2、3、5、6、1(高音)为节奏编创旋律。
老师引导学生学用划旋律线的方法来编创有节奏的旋律。
6. 小结。
音乐教学设计教案篇十
一、 教学内容:
1、 乐清民歌《对鸟》
2、 介绍山歌及特点
3、 创编歌词及表演
二、 教学目标
1、 过对温州民歌《对鸟》的学唱。感受温州乡土音乐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地方音乐的喜爱。
2、 分析比较山歌的风格特点,并用明亮的歌声表达歌曲欢乐,爽朗的情绪。
三、 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山歌具有高亢,嘹亮,悠长,奔放,节奏自由的特点。
难点:用乐清方言来演唱《对鸟》及创编歌词
四、 教材分析: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理环境差异大,语言和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生产方式都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音乐风格,艺术特色,演唱方法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的迥异。温州民歌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因地处沿海山区,故形成多散板式的民歌。它的旋律优美,高亢,朴实,华彩,歌唱者可以根据其声音条件,充分发挥其演唱才能和演唱风格。
五、 教具准备
录音机 幻灯片 大歌纸 道具(在教室旁边用椅子和桌子搭成两座山)
六、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学生随温州民歌《叮叮铛》的音乐进教室。
2、 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气氛
(二)基本教学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地方的音乐呢?(温州民歌《叮叮铛》)对,很多同学都熟悉它并会演唱这首歌。我请一位同学来唱唱。那谁还知道我们家乡还有什么乡土音乐呢?(………)哦,原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也是温州非常有名的山歌《对鸟》(出示大歌纸)请同学们仔细的听一听,想一想,它是用温州什么地方的方言来唱的。(乐清)那这首歌中那些歌词跟温州话不同。
2、出示歌纸,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念一念。
“介姆”“过”“打”“胭脂”“唇”这几个字与温州话区别比较大
a:介姆:乐清方言,什么的意思
b:天主鸟又名 鸡鸟
c:长尾巴丁:嘴似鹦鹉,尾长似凤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试念来趋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好歌词做好准备。
3、学唱这首歌
a 师无伴奏范唱
b 师对学生进行口头传唱。唱好下滑音(铜 绿 鸽 夹嘴这几个字)
c 学生学会后由第一排对第二排,一排排接下去传唱。
设计意图;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学生不一定要会唱曲谱这一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口头传唱以及学生排与排之间的传唱,充分体现出民歌口头传唱的这一特点,而教师的范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介绍山歌及特点并与劳动号子的区别
a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歌之一劳动号子的节奏,演唱形式,曲调的特点(出示幻灯)
劳动号子
节奏:
固定
演唱形式:
一领众和
曲调:
粗犷有力
5、 齐唱《对鸟》
6、 创编歌词与表演唱师:我们知道民歌在歌词上有不断创新的过程,那么老师请同学们展开想像也来即兴创作歌词怎样。
a 小组讨论,要求在小组中先试唱
b 每组有由两名学生来表演,先问后答的形式
c 汇报时,先演唱,再问学生“你们听出他们那些地方体现出山歌的特点。”
d 同学们你们在山上边劳动边唱歌过吗?我请两位同学登上这两座山进行劳动,用上我们今天所学的《对鸟》和你们创编的歌词,一起来体验山野劳动的愉快心情(先表演《对鸟》,再表演自己创编的歌词)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气氛。同时对山歌特点的理解也起到了加深巩固的作用,并做到了初步运用。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对鸟》的学唱和表演,我们初步掌握了山歌的特点及与劳动号子的区别,还学会了几句乐清话,以后老师还会带着你们去熟悉更多的温州乡土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