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育公平的心得体会(通用1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篇一
教育公平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也是实现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在我国,教育公平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和讨论。本文就教育公平问题进行思考和体会,探讨如何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首先,教育公平是一种价值观念。教育公平体现了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无论社会地位、财富背景或其他差异,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只有当全社会形成了教育公平的价值观念,才能确保教育公平的推进与实现。
其次,教育公平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教育是国家的基础工程,政府应该承担起教育公平的责任。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的公平分配,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要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教育公平的发展。
再次,教育公平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仅限于政府的行动,还需要企业、学校、家长及各界人士的参与。企业可以为教育公益事业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学校应该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教育,给予他们充足的关爱和支持。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然后,教育公平需要改革创新。在教育公平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教育体制的创新是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我国已经开始探索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通过引入线上教育、智能教育等新技术手段,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发展的机会。此外,教育内容和评价体系的改革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方向。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使教育更加公平、公正。
最后,教育公平需要全民的参与。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是教育公平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我们应该关注教育公平问题,关心贫困地区的学生,鼓励和支持他们追求高等教育的梦想。此外,作为学生,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教育公平是每个人的共同追求和责任,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通过改革创新、政府的积极作为和全民的参与,我们相信教育公平的目标能够逐渐实现,为每个人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希望。
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篇二
论文摘要:教育的质量和公平问题一直是一对矛盾,二者的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而是辨证统一的。就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这两个概念本身来说,从其演进历程上看,教育质量越来越成为教育公平的内在规定性和本质要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是可能的。
论文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一、问题的缘起
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后普及时代”,自1986年实施《义务教育法》以来,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已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到,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27%,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实现“两基”的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98%。20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将加快我国义务教育的实现步伐。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到,我国普九人口覆盖率接近100%,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左右。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蓝图即将成为现实。如果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确保了每一个儿童受教育的机会,实现了基本的教育公平,那么关注和提高教育质量则涉及更高层面、更本质的教育公平问题。我们必须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从当前我国推进教育公平现实来看,仅仅保证入学机会的均等是远远不够的,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教育公平不仅要从“量”的角度考虑,还必须从“质”的方面去把握。由于当前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供给量严重不足,这已上升为突出的社会矛盾,对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一种体制性和资源性障碍,在这个意义上,应将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统一起来,把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公平的内在要素,“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应是推进我国教育公平的新诉求。
二、理论论证:教育中公平与质量的辨证统一
(一)从强调起点的教育公平到强调结果的教育公平
对教育中公平和教育质量辩证统一关系的理论论证,首先从考察人类所追求的教育公平概念的历史变迁入手,说明教育公平如何从强调起点逐步走到现今强调过程和结果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成为教育公平一个基本的内在属性。
在现代,教育公平概念有三个层次,一是教育起点公平,即入学机会公平,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二是教育过程公平,即在前者的基础上,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三是教育结果公平,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效果,强调学业成功机会均等。应该说,这三个层次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形成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在社会进步和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教育公平的追求也随之不断深入和提高,体现出从对起点公平的追求,即要求“有学可上”向对结果公平追求的转变,即要求通过教育,个体都能得到发展,获得成功。教育公平概念的转变历程实质上就是人们对有质量的教育公平的不断追求的过程。
第一,古代传统的教育公平思想追求的是起点的教育公平,即入学机会的均等。无论在古代中国还是西方,思想家们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出发都对教育公平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应该说教育公平的概念最初是在“起点公平”的层面上形成的,他们追求的是入学机会的均等和教育起点的公平,即“有学可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思想,它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打破了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一般平民,这是历史性的进步。在西方思想史上,柏拉图被认为是最早提出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和教育公平思想的第一人,亚里士多德在前者的基础上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民的教育权利。亚里士多德承袭了柏拉图的思想,认为教育应该由国家负责,公民要遵循同一学制,使所有人都受到同一的教育和相同的训练。
第二,近代通过教育立法保护教育权利,教育民主观念深入,起点公平得到法律保障。到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寻求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概念出现了新的特点:从权利平等角度提出教育公平,并将其转化为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起点公平逐渐从古代的教育理想变为一种得到国家法律保障的现实。
产生于18世纪法国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从国家的利益出发,极力主张教育的普及,他们认为只有让所有男女儿童都受到教育,才能消除愚昧无知的现象。孔多塞提出建立国家教育制度,以便对所有儿童实行免费的初等教育。国家应该从教育经费中拨出专款作为贫苦家庭儿童上学的补助。法国于1882年通过了实施世俗义务教育的法律,该法规定,共和国所有6至13岁的男女儿童都应该接受初等教育,各地市镇长和初等教育督学组成的市镇教育委员会要经常检查儿童上学的情况,家长若放弃对儿童接受初等教育的相关责任,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三,教育过程和结果公平成为现代社会追求的价值目标,教育质量成为教育公平的内在规定性。在初等教育基本普及以后的现代社会,当然还继续在起点公平的层面上讲教育公平,但在此基础上,逐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形成了新的层次,那就是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层面上教育公平,人们对教育公平有了新的追求,即教育过程中的公正对待和教育结果的公平,所以在这个阶段,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入学机会均等上讲教育公平,应高度关注教育中的过程和结果的公平,而对这两个层面的教育公平的关注,即意味着对教育品质的关注,教育质量成为现代社会教育公平理念的核心要素。
这一时期,教育公平概念发展的特点是:越来越注重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即教育条件和学业成功机会的均等;一些国家推进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公平的经验表明,教育的质量问题倍受关注,将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如通过改革学制、管理和经费体制、师资和课程等各因素提高教育质量,促进“质”上的教育公平,保障学生学业成就的平等;地区间、城乡间和阶层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地位差距的夸大,更加凸显了教育公正,尤其是教育过程和结果公平的意义: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得学校教育质量越来越引起关注。上述特点使得教育质量逐步纳入教育公平的范畴之中,成为它的内在要素和题中之意。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也只有保证了质量的教育公平才能真正推动社会和谐、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从教育公平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即从起点的教育公平到过程和结果的.教育公平,可以看出,教育质量越来越成为教育公平的基本规定性,教育公平应成为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二)从强调“效率”的教育质量观到强调“公平”的教育质量观
首先,以“效率”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质量观,即将教育质量定位在提高教育效率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发展即意味着经济的增长。在这种发展观的指导下,教育为了“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因此,十分重视教育的效率,故高质量的教育仅集中在重点中小学中。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所带来的发展观的转变,这种片面强调教育的经济功能,注重“效率”的教育质量观受到了批评,仅仅从“效率”出发来理解教育质量已经是不适宜了。
其次,以“公平”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质量观,即将提高教育质量定位在促进教育公平上。当前发展观发生转变,即为建设和谐社会,强调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作到可持续发展,所谓“和谐”、“科学”、“可持续”也就是意味着公平和正义,要真正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作到科学地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首先解决生态公正、环境公正、社会公正等一系列公平问题。所以,公平、公正已经成为发展的决定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的指引下,教育作为社会一大民生工程,其公平性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是否正义和谐,关系到和谐社会能否真正得以实现。所以,在现阶段,推进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大举措。提高教育质量不再一味以保证效率为中心,而是为实现公平服务,尤其要解决弱势群体和地区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采取各种经济的和非经济的手段提高他们的教育质量,努力作到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是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这样,在教育质量观演进的历程中,教育质量的价值取向和目的逐渐从仅为保证“效率”转向为促进“公平”,从而使教育质量成为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的手段和途径。
三、经验论证:外国注重推进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一)美国:加强联邦政府宏观调控,推进全国范围“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美国在促进“有质量的教育公平”的过程中,突出的特点就是强化联邦政府的责任,以保证全国基础教育事业高质量均衡发展。联邦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影响,引导各州基础教育的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促进全国性的教育“质”的公平,集中体现在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制定全国性的教育标准,包括教育目标、课程柿隹、考试棉隹与教师资格等方面,来规范全国教育事业。
(二)英国:设置国家统一课程.保证所有儿童接受共同的高质量的教育
20世纪60年代后,英国基础教育质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种情况引起众多社会人士和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因此,英国政府自80年代以来制定的基础教育改革政策,在主观意图上就提高教育质量,即提供优质教育,换句话说,就是要求为每一个儿童提供最好的教育和要求使每一个儿童取得最好的成绩。
(三)日本: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首先,中央政府通过国库负担金和地方交付金政策的实施,缩小了义务教育经费地区间的差异。“全国各都道府县都能维持着一定的教育财政水平,全国中小学基本都具备了向—规格的教育条件,说不存在城乡差别并非言过其实。“此外,日本在基础教育阶段也不搞重点校和重点班政策,从而保证了教育资源在各学校之间均衡分配,杜绝了产生校际或地区之间差异的政策根源。其次,学校的教师和校长由政府机构进行轮换调整,保证了各校师资力量和管理水平的相对均衡。臼本主要是通过以上几种途径保证其高质量均衡发展,所以,在日本择校一般不会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美国20世纪中后期的教育改革,其价值取向是保证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二者的关系是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克林顿总统曾明确提出,高质量的教育应该是每个人都能享有的教育的观点;其总的特征和趋势是,将在肯定地方自治杈的前提下,强化了联邦政府的责任,即由联邦政府制定全国性的教育标准来规范国家教育事业,促进其在较高的水平上均衡发展。
实施国家统一课程,结束了英国教育史上从未采用国家统一课程的做法。从英国政府的目标看,国家统一课程正是为了提高各级学校教育的能力标准,保证教育投资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英国教育和科学部曾这样指出:“向教育事业提出的挑战是:通过全面地、卓有成效地推行全国统一课程,把标准提高到这样一个水平,即每个学生都将为达到这个标准而学习,他们定期接受依据这个水;隹的评定。”
日本基础教育的高质量是一种具有均质性的高质量,地区间的差异被保持在很小的范围内。这主要得益于中央政府在教育财政政策上所采取的扶持措施和校长、教师的校际问轮换制度。
四、结语
以上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论证了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统一,当前,我国在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受教育权、确保教育起点公平以后,应认真考虑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促进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所以,从发展阶段看,将教育质量统一于教育公平,以保证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处于教育公平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扩大教育规模和获得基本的教育机会之后,对接受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的一种新的诉求。从发展水平看,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既有教育起点的公平,但更主要的是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公平。从发展内容看,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倡导符合社会、教育和人的发展需求的新教育质量观。
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篇三
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它涉及到每个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在我深入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我对教育公平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教育公平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首先,教育公平要从家庭环境开始。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单位,也是塑造孩子价值观和态度的重要场所。因此,家庭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并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家长应该重视教育并为孩子营造学习的氛围,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并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会议和活动。只有家庭的支持和关注,孩子才能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其次,学校应该确保教育公平的落实。学校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场所,它应该提供优质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并为他们提供广泛的课程选择和活动机会。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和挑战。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能在公平的环境下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第三,政府在教育公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和条件,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教育体制的改革和优化,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力度,缩小教育差距,确保所有孩子都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第四,教育公平也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社会各界应该关注教育公平问题,加强对教育的关注和支持。社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可以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帮助那些缺乏教育资源的孩子。同时,社会舆论也应该加强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监督和评价,发出公正的声音,促使政府和学校更加重视教育公平。
最后,个体的努力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每个孩子都应该树立追求知识和能力的信念,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他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活动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同时,每个家长也应该教育孩子要勤奋学习、自律自立。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每个人才能真正享受到教育公平所带来的机会和益处。
综上所述,教育公平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家庭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学校应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确保教育公平的实现。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和支持。而个体的努力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为每个孩子创造更好的未来。
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篇四
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一书中,有一段关于医德的著名论述,题为“大医精诚”,在文中,孙思邈提出了医生的行为准则“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对于前来求治的病人要一视同仁,“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医生要把病人当作亲人一般,把病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出诊时要不避路途的艰难险阻,不顾自身的饥渴劳累,“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难、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做功夫行迹之心。”做到了这些的医生,孙思邈认为“可为苍生大医”,若反其道而行之,则被孙思邈痛斥为“含灵巨贼”。
孙思邈将这篇《大医精诚》冠于中医巨著《备急千金要方》之首,提倡为医者必须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精”于专业、“诚”于品德,这样才是德才兼备的“大医”。我理解作为一个医生能成为“大医”者,首先是他的德行,也就是对病人的一视同仁,医者父母心,视患者为亲骨肉。由此联想到我们教师,作为“大师”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一个教师要成为“大师”,最大的师德应该是教育公平。人们对医生的期望值很高,因为这关系到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权是平等的;同样,人们对教师的期望值也很高,因为这关乎孩子的一生,人的受教育权也是平等的。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创办私学,提出了“有教无类”,使教育及于平民;新中国的宪法更赋予了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然而,我们身边有些教师的所作所为使得教育丧失了公平。
第一,趋炎附势。对家长当官的学生另眼相看,倍加关爱。中国多年形成的“官本位”思想严重,有些教师非常关注学生的花名册,看学生家长是干什么的,以备不时之需。
第二,嫌贫爱富。“启发式教学”,暗示学生请客、送礼。如今是商品经济社会,过去是越穷越光荣,现在是谁受穷谁狗熊。现如今,哪个地方都有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父辈的钱财泽被子女,买来了老师对其孩子的特殊照顾。
第三,等价交换。遇事找学生觉得理直气壮。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在商品交换时很公平。但是,当它被泛化到师生关系中,你就会发现敢情这个原则很龌龊。师生关系应该是很圣洁的',道家都讲“施恩莫图报”,作为教师更不该借师生之谊拉关系、走后门。
第四,以貌取人。对看着顺眼的学生有事也没事,对看不上眼的没事找事。孔老夫子也承认“食色,性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书先生不是道学先生,但是,如果以学生的相貌美不美作为自己施教的标准,那就不妥了。中学生语录里边不是有这一条嘛:“为什么男老师总好提问漂亮女生?”学生对此是有看法的。当然,极个别的“禽兽教师”不在我们讨论之列。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之一在于教育的公平与否。搞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人,过去高校招生少时,高中教学是以能否考得上大学为标准,为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学生服务;现在,高校扩招了,但是,同样有三六九等,不是还有本一、本二、本三之分吗?仍然可以为少数人服务。只要观念不转变,还会穿新鞋走老路。而素质教育是什么?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概括: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柳斌同志指出:“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放在第一位的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颗公平之心。
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篇五
公平竞技教育,作为一种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已经在我国的学校广泛推行。通过参与各类竞技活动,学生们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拓展个人才能、培养自信心等。在长期的参与中,我对公平竞技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公平竞技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比赛中,学生们需要与他人进行较量,不仅要发挥个人潜力,还需要与队友积极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培养自信心,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同时,竞技活动需要团队合作,学生们需要相互沟通协调,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人的声音,从而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其次,公平竞技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逆境应对能力与脆弱心理。在竞技过程中,学生们不可避免地会经历输与赢,面对胜利时能够保持谦虚,面对失败时能够坚强自信。这需要他们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拼搏精神,通过反思和总结失败经验,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在竞技活动中,学生们也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阻碍,需要他们克服恐惧与压力,不断挑战自我。
再次,公平竞技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在竞技活动中,学生们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境和问题,他们需要通过思考、分析和创新,找到最佳解决方案。这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竞技活动中,学生们还需要学会与他人辩论、交流观点,通过激烈的辩论能够使自己的思维更加独立和深入。
最后,公平竞技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公平意识。在竞技活动中,学生们需要遵守各种规则和比赛规程,学会尊重他人和团体的权益。学生们要有公平意识,不仅自己要遵守比赛规则,还要看到别人是否遵守,如果发现不公平待遇,要敢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这能够培养他们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和对公平的追求,提高他们的公民道德素质。
总结而言,公平竞技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们机会去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通过参与各类竞技活动,学生们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逆境应对能力、创新能力和规则意识,这些都是学生们成长过程中必备的素质。在未来的教育中,公平竞技教育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篇六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学校公平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位在校学生,我深深地认识到学校公平教育对我们的重要性。通过多年的学习和体验,我对学校公平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心得和体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会以五个方面的经验谈谈我对学校公平教育的感受和见解。
首先,学校公平教育要求教师公正评价学生。我曾遇到过一些教师明显对一些学生有偏见,或者因为种种原因过度倾向某些学生。这种现象对学校公平教育的实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理性看待每一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正的机会,照顾每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为所有学生创造公正和平等的竞争环境。这样才能在公平环境中展现出每个学生的唯一性和潜能,使得每一个学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个体。
其次,学校公平教育要治理评价体系。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然而,评价体系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学校或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分数,而不考虑其他因素。这样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因为自己的特殊情况,比如疾病、家庭原因等等,成绩受到影响。学校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体系,如作业、课堂表现、实验、小组活动等等。学校也应该优化评价流程,注重学生的提高和发展,而不仅仅是结果和排名。
第三,学校公平教育要关注师生关系的处理。学生在学校中和教师的关系是关乎学生心理健康的一方面,也是关于学校公平教育的重要方面。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信任和尊重。还要学会正面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建立的良好关系,既重视学生成长发展,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和其他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发展能力。
第四,学校公平教育需要制定完整的政策来实施。在教育领域,政策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学校公平教育也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政策,以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政策应该涵盖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建设和课堂教学,以确保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而且制定的政策还要人性化,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点。
最后,学校公平教育需要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和家庭是一体的,学生的成长需要两者共同努力。家长应该支持学校的教育改革,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家庭角度出发,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出色品质。同时家长需要关注学校教育的大方向,全面有效地进行家校合作。共同确保学校公平教育的实现。
总之,学校公平教育的关键是要求教师公正评价学生,治理评价体系,协调师生关系,制定完整政策,最重要的是家校合作。这些综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学校公平教育的目标,并且为学生和教师搭建一个平等、公正、创新和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和教师的人性化发展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篇七
随着户外器械的日益完善,我们还新增了用于运货的拉筐、小自行车来帮助运送木块,这样一来不仅轻松快捷,还能减轻孩子们搬拿重物的辛苦。
但是,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第一,拉筐和自行车比较少,不能均匀地让每个孩子都试一试,就会出现争抢的现象;第二,有了拉筐和自行车,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一运货方面,反而不去建构作品,注意力和重心的转移导致了场面的混乱。
再来一点比较严重的问题,就属活动最后结束时收拾材料这一环节了。经过这一周的户外活动,我发现在活动最后主动搬木板、木块就往往就只有几个小朋友,大部分的人要么旁边站着看,要么就是跑来跑追逐打闹,而老师和阿姨往往需要指导幼儿归类摆放,所以在活动最后环节的常规需要好好进行改善改善。
策略调整:
新式的器械总是最容易吸引每一个孩子,大家都想去试一试、玩一玩,但是由于人多东西少,所以我觉得可以为孩子采取轮流游戏的方法开展,避免出现不够公平而争抢的情况。例如可以按照学号进行分配,每次4个人,每天更换,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轮到自己去游戏,当孩子了解了活动规则,感受到了活动的公平时,他们是非常乐意接受并遵守规则的。
另外,针对活动最后材料的整理取放,我觉得可以采取“人人参与,人人有奖”的形式,既然玩了木板的'建构游戏,每个人就都有义务进行收拾和整理,其次教师多以鼓励、表扬的方式嘉奖和肯定幼儿的表现,增强他们的参与整理活动的积极性,相信这样一来,大家都会非常愿意投入到整理材料的队伍中去的。
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篇八
公平竞技教育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教育模式,它提倡健康、平等、竞争的价值观,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作为一个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刻领悟到了公平竞技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以下是我对公平竞技教育的心得体会。
首先,公平竞技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因为成绩的压力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而公平竞技教育则注重的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每个学生都会有机会参与到各种竞技活动中,因为公平竞技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努力和付出,而不在乎结果。这种教育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动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其次,公平竞技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在公平竞技教育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才华和优势。无论他们是在体育比赛中展现出卓越的体能,还是在学术比赛中展示出高超的知识水平,他们都能够获得鼓励和赞赏。这种来自于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与肯定,让学生们建立了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曾经有一个学生自卑、沉默寡言,但在一次公平竞技教育的体育比赛中,他展现出了出色的运动能力,获得了同学们的赞赏,从此变得开朗自信,乐于与他人交流。
第三,公平竞技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公平竞技教育中,团队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们需要懂得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源、互相帮助。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们会分工明确,共同协作,互相配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在一次班级球赛中,我们分为四个小组进行比赛,每个小组都组织了自己的攻击和防守策略,他们明白只有团结一致,彼此信任,才能战胜对手。通过这次比赛,学生们加深了对团队合作的理解,同时也明白了在团队中发挥个人的优势有多么重要。
第四,公平竞技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公平意识。公平竞技教育要求每个学生在比赛中遵守公平的原则,不欺负弱者,不蔑视失败者。这种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在竞技中并非只有胜利者有价值,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公正的对待。改变了传统以成绩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公平竞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他们懂得关注、尊重他人,培养了学生的公平意识。
最后,公平竞技教育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公平竞技教育不仅包括体育比赛,还有学术、艺术等方面的比赛。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各种竞技活动,锻炼了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在一次校级学术竞赛中,学生们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完成一份研究报告,这要求他们熟练运用各种知识和技巧,并且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协作。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公平竞技教育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还帮助他们建立了团队合作意识、公平意识和提升了综合能力。作为一个教师,我相信通过公平竞技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加健康、自信、团结的学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篇九
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农村教育为目标,以项目工程为抓手,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了危房改造、布局调整、“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四项配套”等“六大工程”,总投资达25亿元,全面改善了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按照中央、省里的统一部署,我们建立健全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育投入主渠道的畅通,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上狠下工夫,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教育机会的不平衡,在现有教育公共资源的配置上做到“三个倾斜”:即重点向农村倾斜,向经济落后的县(市、区)及乡镇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新增教育经费重点用于农村中小学建设,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子女都能顺利完成学业。由于政策到位,措施扎实,全市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农村教育的普及率大为提高,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从本世纪初的52.89提高到今年的94.01,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从本世纪初的72.4提高到现在的92.61,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8,进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严格执行政策,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应免尽免
2006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城乡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广泛宣传,精心组织,力求将这一惠及广大城乡学生的好事做好,实事做实。去年8月份,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实施办法。今年2月12日,根据省里的统一要求和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市人大五届五次会议精神,我们与市财政部门就2007年春学期城乡全面免收学杂费工作,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市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2月26日,春节后上班的第二天,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暨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会议,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收学杂费和治理教育乱收费等工作作出专题部署,各县(市、区)常务县(市、区)长、分管教育的县(市、区)长以及教育、财政、物价、监察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市直各学校(含民办学校)、幼儿园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约150人出席了会议。3月2日正值春学期开学时,我们又与市物价、财政部门联合转发了《省教育厅、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工作的通知》。由于我市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全市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工作进展较为顺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能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市确定的免学杂费政策的范围和对象,严格把关,逐一核实,切实做到“免费对象一个不漏、免费项目一个不缺、公用经费一分不降”,确保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能享受免学杂费政策,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为保证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我们多次与市物价、财政等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全市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去年9月,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开展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工作专项督查的通知》要求,我们与市财政局、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组织了3个联合督查组,对全市9个县(市、区)的56所学校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今年9月1日秋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领我局领导专门到有关县(市、区)和乡镇,检查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和经费保障的情况。8月26日-28日,按照省教育厅和财政厅《关于开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我们与市财政局、监察局等部门联合组成了三个小组,对全市9个县(市、区)开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并就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今年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是落实到位的。
各县(市、区)对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工作高度重视,补助经费基本按时到位,预算内安排的生均公用经费按计划足额拨付,省政府免费课本也已全部发放到学生手中,贫困学生得到了及时帮扶。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也同样享受到了免收学杂费待遇,2007年我市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共需经费19617.9万元,其中省补经费13518万元。按照省定公用经费最低基准定额,需要县(市、区)财政配套6099.9万元,各县(市、区)财政都将这部分经费全额纳入当年本级财政预算。截止10月底,全市已拨付了14914.94万元,占全年总额的76.03,确保了免收学杂费后学校的正常运转。
二、加大扶贫助学力度,全面做好“一免一补”工作
为了保证全市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辍学,2005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逐步建立扶贫助学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对全市持证的低保对象和特困职工,其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分别不同情况享受“一免一补”和“全免”的减免政策。为保证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我们继续做好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的“一免一补”工作,即免收课本费,是住宿生的每生每年给予300元的生活补助费,学校同时相应减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住宿费。属于孤儿的,实行免费教育。2007年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已发放免费课本21.49万套,折合人民币1948.07万元。全市共补助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中的寄宿生5330人,补助金额达160万元。各地党委政府还采取社会捐助、对口帮扶等一系列措施资助贫困学生,保证了全市城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安心接受义务教育。春节前,我局还组织对响水县双港镇农村学校、大丰市西团镇第二中心小学、市明达中学等学校的贫困学生进行了资助,确保了全市城乡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安心接受义务教育。
在做好义务教育阶段“一免一补”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家庭子女提供资助。一是确保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贫失学。凡持有民政部门颁发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救济证》、《特困职工证》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救济证》(都必须在有效期内)的家庭子女考上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由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费各1000元,受资助的大学生凭录取学校通知书和市、县(市、区)招办的录取证明并提供录取学校的银行账号,由市、县(市、区)教育局红十字会负责资助对象的审核,并直接将2000元生活补助费汇入所考取的学校。二是对城市、农村持证的低保对象或特困职工的子女以及孤儿、革命烈士子女在公办的幼儿园、普通高中、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就读的,学费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公费生收费标准减免50以上或酌情全免(其中已享受职教助学金的学生不再重复享受)。三是对因突发事故造成家庭经济严重困难的,其子女就读公办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我们要求所在学校视情况给予一定的资助。
三、多方筹措资金,扎实推进职教助学工作
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子女顺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学习职业技能,我市根据全省统一部署,认真做好职教助学工作,使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子女能得到及时救助,并顺利完成学业。在实施职教助学。
教育随笔:怎么做,才公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篇十
一年来,在公司领导及部门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其他同志的配合与帮助下,我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对照既定的工作计划和量化考核细则,积极主动,强化落实,顺利地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一、工作完成情况
1、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保持强烈的工作责任感。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我首先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增强时间观念,服从领导,随叫随到,克服困难,圆满地完成任务,确保不因自己而影响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
2、恪守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行车存车安全。
为了保证车辆行驶中的安全,我严格遵守市局(公司)车辆管理相关规定,不开快车,不酒后驾车,不私自出车等。认真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时刻提高警惕,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杜绝了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
3、爱车如己,注意保养,定期检查,及时维修。
定期对汽车进行保养,保持车身光洁。严格按照保养日程表的项目,对车辆进行正规的定期检查和维修,以确保车辆在行驶中不出现故障,增强安全性。另外,我还认真学习汽车知识,掌握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在行车中发现异常,尽量找出故障并及时排除。
4、科学驾驶,节约油料。
为了节约燃油,我注重科学驾驶。行车前搞清地形路线,少跑冤枉路,行车中做到不急加速,不急刹车,不强行超车。避免不必要的高速行车和在高档位上的低速驾驶,充分保证了行车的经济性。
二、工作中的不足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20__年将过去,新的一年即要来临,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看到了成绩也发现了不足。这主要表现在:
1、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遇到挫折,时而出现毛躁、畏难情绪。
2、工作中,细小环节的处理能力有待加强,可能会因为粗枝大叶的行为习惯影响工作。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主管理的意识,全心全意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在确保行车安全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安全行车,不开溜号车,不开情绪车,不开故障车,不酒后驾车,不让车辆带病上路,做到勤检查,勤修理,杜绝事故发生的可能。
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篇十一
学校是一个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的地方。这是社会各个阶层年轻人接触到人生首要的重要场所。因此,在学校,教育必须是公平的。公平教育是指不论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都应该有机会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在我过去几年的学习经历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公平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因此,我将在本文中分享我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以鼓励更多的人关注公平教育。
第二段: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公平教育的核心是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在学校中,每个学生都应该有机会接触到必要的教育资源,如图书馆、科学实验室和运动场。此外,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和设备。在我的学习经历中,我曾经被分配到拥有带有科学实验室的图书馆,感觉十分幸运。然而,我也见到过有些学校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的不足,令一些学生无法充分展示自己的潜力。
第三段:教师的重要性
与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相比,教师是一个更加关键的环节。教师不仅为学生提供知识,还为他们传授奋斗、勇气和毅力等价值观。一个优秀的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职业和人生道路产生深远影响。在我的学习经历中,我曾经受到一位优秀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使我真正理解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通过努力实现了个人的成长。
第四段: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意义
公平教育与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紧密相关。学生需要承担责任,控制自己的学习,并以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在学校中,学生们应该有机会学习各种技能,如文化、艺术和体育,并通过自主学习实践这些技能。学生应该有机会参加课外活动,从而帮助他们发展更好的社交技能和领导能力。在我个人的学习经历中,我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发掘了自己的潜力,并在领导层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第五段:结论
公平教育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最优质的教育,并实现个人的成长。公平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议题,需要学生、教师、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来帮助提高公平教育的水平,同时也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成长。我相信,只有我们一起努力,公平教育才能真正地落实到我们的生活中,从而让每一个年轻人都拥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和实现梦想的机会。
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篇十二
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农村教育为目标,以项目工程为抓手,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了危房改造、布局调整、“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四项配套”等“六大工程”,总投资达25亿元,全面改善了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按照中央、省里的统一部署,我们建立健全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育投入主渠道的畅通,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上狠下工夫,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教育机会的不平衡,在现有教育公共资源的配置上做到“三个倾斜”:即重点向农村倾斜,向经济落后的县(市、区)及乡镇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新增教育经费重点用于农村中小学建设,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子女都能顺利完成学业。由于政策到位,措施扎实,全市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农村教育的普及率大为提高,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从本世纪初的52.89提高到今年的94.01,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从本世纪初的72.4提高到现在的92.61,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8,进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严格执行政策,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应免尽免
20xx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城乡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广泛宣传,精心组织,力求将这一惠及广大城乡学生的好事做好,实事做实。去年8月份,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实施办法。今年2月12日,根据省里的统一要求和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市人大五届五次会议精神,我们与市财政部门就20xx年春学期城乡全面免收学杂费工作,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市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2月26日,春节后上班的第二天,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暨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会议,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收学杂费和治理教育乱收费等工作作出专题部署,各县(市、区)常务县(市、区)长、分管教育的县(市、区)长以及教育、财政、物价、监察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市直各学校(含民办学校)、幼儿园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约150人出席了会议。3月2日正值春学期开学时,我们又与市物价、财政部门联合转发了《省教育厅、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工作的通知》。由于我市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全市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工作进展较为顺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能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市确定的免学杂费政策的范围和对象,严格把关,逐一核实,切实做到“免费对象一个不漏、免费项目一个不缺、公用经费一分不降”,确保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能享受免学杂费政策,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为保证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我们多次与市物价、财政等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全市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去年9月,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开展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工作专项督查的通知》要求,我们与市财政局、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组织了3个联合督查组,对全市9个县(市、区)的56所学校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今年9月1日秋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领我局领导专门到有关县(市、区)和乡镇,检查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和经费保障的情况。8月26日-28日,按照省教育厅和财政厅《关于开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我们与市财政局、监察局等部门联合组成了三个小组,对全市9个县(市、区)开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并就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今年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是落实到位的。
各县(市、区)对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工作高度重视,补助经费基本按时到位,预算内安排的生均公用经费按计划足额拨付,省政府免费课本也已全部发放到学生手中,贫困学生得到了及时帮扶。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也同样享受到了免收学杂费待遇,20xx年我市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共需经费19617.9万元,其中省补经费13518万元。按照省定公用经费最低基准定额,需要县(市、区)财政配套6099.9万元,各县(市、区)财政都将这部分经费全额纳入当年本级财政预算。截止10月底,全市已拨付了14914.94万元,占全年总额的76.03,确保了免收学杂费后学校的正常运转。
二、加大扶贫助学力度,全面做好“一免一补”工作
为了保证全市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辍学,20xx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逐步建立扶贫助学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对全市持证的低保对象和特困职工,其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分别不同情况享受“一免一补”和“全免”的减免政策。为保证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我们继续做好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的“一免一补”工作,即免收课本费,是住宿生的每生每年给予300元的生活补助费,学校同时相应减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住宿费。属于孤儿的,实行免费教育。20xx年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已发放免费课本21.49万套,折合人民币1948.07万元。全市共补助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中的寄宿生5330人,补助金额达160万元。各地党委政府还采取社会捐助、对口帮扶等一系列措施资助贫困学生,保证了全市城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安心接受义务教育。春节前,我局还组织对响水县双港镇农村学校、大丰市西团镇第二中心小学、市明达中学等学校的贫困学生进行了资助,确保了全市城乡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安心接受义务教育。
在做好义务教育阶段“一免一补”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家庭子女提供资助。一是确保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贫失学。凡持有民政部门颁发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救济证》、《特困职工证》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救济证》(都必须在有效期内)的家庭子女考上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由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费各1000元,受资助的大学生凭录取学校通知书和市、县(市、区)招办的录取证明并提供录取学校的银行账号,由市、县(市、区)教育局红十字会负责资助对象的审核,并直接将20xx元生活补助费汇入所考取的学校。二是对城市、农村持证的低保对象或特困职工的子女以及孤儿、革命烈士子女在公办的幼儿园、普通高中、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就读的,学费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公费生收费标准减免50以上或酌情全免(其中已享受职教助学金的学生不再重复享受)。三是对因突发事故造成家庭经济严重困难的,其子女就读公办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我们要求所在学校视情况给予一定的资助。
三、多方筹措资金,扎实推进职教助学工作
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子女顺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学习职业技能,我市根据全省统一部署,认真做好职教助学工作,使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子女能得到及时救助,并顺利完成学业。在实施职教助学。
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篇十三
公平教育一直是我们学校注重的一个方面,作为学生,在这里学习了四年,我深深感受到了学校在公平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在我看来,良好的公平教育系统不仅可以确保每个学生有平等的机会,还可以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接下来,我将分享我对学校公平教育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了解公平教育的重要性
我相信每个学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到家庭环境、经济条件、性别、种族等各个方面。尽管这些问题与我们的学习没有直接联系,但它们会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卫生和上课态度。公平教育就能够在这些问题上给予我们支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平等地受到教育,无论出身如何,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有了这样公平的教育背景,我们能够变得更加自信和积极,这也是每个学生都需要的。
第二段:学校为公平教育所做出的努力
学校为实现公平教育而做出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学校建立了一系列公平教育政策、规章制度,如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教育补助计划,提供各种学习资料而不会增加费用,对学生的健康进行全方位的关注,并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其次,学校还拥有一支广泛的教师团队,他们以各种方式促进公平教育。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不偏心对待;对较弱同学多关注,助其进步;同样重视男女平等、种族平等,让每位学生受到公平的对待。
第三段:公平教育的积极影响
有了公平教育背景,学生们能够保持更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能够抵抗一些心理障碍,如抑郁和焦虑。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们能够更积极地学习,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学习成果会得到同样的认可。公平教育还能激励学生发挥潜力,这也是学生更有动力,争取成功的原因之一。当学生在这些方面取得了进步,学校也将因此得益,这是一份共赢的体验。
第四段:存在的称赞
学校的公平教育系统已经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称赞。学生们认为他们是受到公平对待的,得到平等的机会。学校的家长表示,这些措施让他们的孩子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公平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提高了和谐学校的声誉,也使学生、家长对学校和管理团队都充满了信心。
第五段:个人感受
作为一名学生,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校在公平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公平教育确保了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教育,不管他们的背景如何,这鼓励我们在学校里找到信心和动力。我的家长也非常高兴学校能够为我和其他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学校的公平教育系统是公正和公平的,并始终致力于提高每个学生的成功率。
总之,学校的公平教育体系是非常成功和必要的。公平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我相信,通过学校公平的教育系统,我们将一直有许多机会,达成诸如个人的、团体的和社会的目标。
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篇十四
近几年,社会上对学校关注较高的就是关于教育的公平,如何实现教育的公平,让外来务工子女能同城市子女享受一样的教育等等,这些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共同努力来完成。下面我就结合近几年教体局和学校就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些做法谈一谈自己的实际感受。
一、加强学校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落实学校教育公平
学校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好坏是确保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最基本保证,也是体现一个学校文化层次的重要条件。就我校而言,始建于1953年,已有60年的历史,是金水区最南边的一所学校,由于受所处的特殊区域位置的影响,属于区属学校非城区的薄弱学校。因此,相对城区其他学校来说学校部分基础建设滞后和配套设施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但是近几年来,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关心下,先后投资一百多万元对学校厕所进行了改扩建,旧教学楼进行内外粉刷、门窗更换、楼梯扶手的加高,多媒体功能教室和校园水电的升级改造等工作。符合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的工作方针。教育要向薄弱学校倾斜,逐步实现学校建设、设备、配套设施等的均衡配置。通过这样的举措现在学校在此方面缩小了学校之间的差距,也践行了教育要均衡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教育的公平。
二、实施干部教师交流、竞聘上岗,体现教育的公平
义务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基础。义务教育的本质是要为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条公平的起跑线。针对我们这样一个教育大区和首批国家教育课改实验区来说,为了全区教育公平均衡的快速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从2008年开始教体局进行了干部和教师的交流。通过领导的交流,他们会把各自原来学校好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带到另一所学校,同时会结合新到学校的校情进行新的思考和管理。教师的交流,特别是那些名优和骨干教师,他们会把各自在学校课堂教学,教学研究,班级管理,学生管理中好的经验和方法带到被交流学校。这样,就给教师搭建一个近距离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把两个不同学校的管理理念,教育教学活动的各自优势进行融合,并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另外,通过教体局进行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我校进行的教研组长、班主任的竟聘上岗。更进一步提高了一线教师的工作热情。所以,这些措施的实施,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公平,使教育能够均衡快速的发展。
三、尊重家长、关心关爱学生,体现教育的公平
中就教育公平提到: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是要确保所有儿童都能接受基础教育。并要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孩子(农民工子女和智障孩子)的上学问题。就此问题,我校每年在一年级学生招生工作中,按照招生规定确保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报名入学,对那些特殊学生,我们采取先登记,并做好家长的安抚工作,在视学校情况报名入学,这样,就使原本不能享受城市优质教育的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和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另外,我校还特别注重和关心智障孩子。学校原来有两个身体有缺陷的孩子,为了使他们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快乐学习和成长,学校单独成立了帮扶小组,专门对他们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帮助,真正让他们有学上,在学校的关爱中快乐健康成长。同时,我校非常注重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学习和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们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家长,能同家长经常沟通和交流,更好的配合老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任务。这样,就缩小了不同群体发展的差距,消除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保证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