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通用11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篇一
【颁奖词】: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们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的面前。
【事迹介绍】:
方俊明,男,56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
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
方俊明救人当年,武汉市尚无见义勇为方面的奖励条例,被“救”男孩的家庭始终不愿出具书面证明,致使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一直未得到确认。对于这样一位“英雄”,他所在单位,原武昌车辆厂,只好比照工伤来处理。
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于1993年成立,但奖励对象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人员”.这两年,有人问方俊明有没有见义勇为证书,“我觉得蛮尴尬,只好把报上的报道拿给人家看。”
这些年来,妻子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依靠母亲姜春梅日夜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并将当时尚未满周岁的孙女拉扯养大。
2013年,一部话剧上演后,方俊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应方俊明要求,武汉市通过收集材料,确认方俊明当年行为属见义勇为,并颁发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虽然荣誉迟到了28年。但方俊明从来没有后悔那次行动。一个家庭的艰辛,一个生命的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篇二
20__年11月,谢海华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谢海华与妻子结婚30载,撑起妻子病痛的人生,以爱之名诠释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29年前,23岁的湖南农民谢芳与入室盗窃歹徒搏斗,身中9刀,落下残疾。刚刚从部队复员回家的谢海华,经人介绍与谢芳订婚。面对谢芳日益严重的后遗症,谢海华仍选择了与她结婚。近28年来,谢海华一直悉心照顾妻子,每天早上6时准时起床做饭,帮妻子穿衣服、洗漱,端屎把尿,一日三餐把饭菜送到床头喂她吃……这些事,谢海华一做就是29年。对于谢芳来说,谢海华就是她的手和脚,“没有他,我活不到今天。”
1988年10月,谢海华与谢芳完婚。没多久,他们的儿子出生了。不幸的是,谢芳的身体每况愈下,手脚韧带和肌肉开始不断萎缩,不久便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妻子卧病在床,儿子嗷嗷待哺,家庭重担都落在谢海华一个人身上。谢海华认真学做家务活,洗衣、打扫、炒菜、熬药,帮妻子梳洗按摩、端屎把尿,抚养教育儿子……这些事,谢海华一做就是29年。
为了照顾妻子、孩子,谢海华不敢远行,只能守着家里的田地勉强维持生活。为给妻子凑钱治病,谢海华变卖粮食,拉下脸面向亲朋好友挨家借钱,平时只吃辣椒和青菜,若没有客人来,一年都吃不上几块肉。为了治好谢芳的病,谢海华找来一辆独轮土车,推着妻子四处求医,中西医看了个遍,病情却丝毫未见好转。谢芳有时会灰心泄气,不忍拖累谢海华,谢海华总是给予妻子最灿烂的笑容,鼓励她、开导她。
20__年,谢芳面临子宫和卵巢切除手术,她要求放弃治疗。谢海华抱着妻子,一句一句地安慰道:“一切都会好的,我会一直陪着你,我们都要坚持下去,坚持才有希望。”在丈夫的鼓励下,谢芳继续治疗。
谢海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替妻子优先考虑。为了让妻子住得舒服,他把家里的茅草土砖屋改建成简单的毛坯房,后又建起了厨房和杂屋。
苦的时候,谢海华也躲在被子里哭过,但他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谢芳感激地对丈夫说:“我勇敢了一次,你却勇敢了一生!”
20__年11月,谢芳夫妇在政府安排下入住了敬老院。谢海华也在敬老院当起了保安,家庭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观。抱着感恩的心,谢海华利用当兵时学会的理发手艺,免费为敬老院老人理发,还热心地做一些水暖、电工、勤杂、园艺等杂务。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篇三
金银潭医院——武汉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目前收治的全部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这些天,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常常凌晨2时才能躺下,6时30分就起来工作。张定宇在这场与病毒赛跑、与死神竞速的战事中,已经战斗了33天。而他自己,也在同“渐冻症”进行着顽强斗争。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在十几公里外的另一家医院接受隔离治疗。57岁的张定宇顾不上被感染的妻子,用一瘸一拐的腿,夜以继日地与病毒赛跑。
在过去的三十多天,张定宇院长一直战斗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前线,可是他是一名双腿已经开始萎缩、上下楼梯都艰难的渐冻症患者,曾隐瞒病情也要冲锋陷阵,因为他是一名医生,是一位共产党员,秉持着治病救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担当。他用自己“渐冻”的生命托起更多生命的希望;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甚至无法照顾被感染的妻子。张定宇院长曾说:“这样的疫情和灾难,无论发生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后果都不可想象。我很感恩,当我们为了抢救病人不顾一切,背后支撑我们的,是整个中国。”
最美的逆行,体现的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优秀共产党员凭借党员“优先”的精神意志冲锋陷阵,在无数生死攸关的时刻突出重围、绝处逢生。现在,虽远去了战争年代的硝烟,但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同样考验着我们。疫情时刻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影响着我们社会的正常运转。从人之常情来讲,张定宇院长可以选择在患病初期选择治病修养,可从共产党员、医生这一身份来讲,他选择了逆行,冲到一线。张定宇让我们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应该秉持着怎样的精神意志,应该以什么样的担当作为战斗在一线。
最美的逆行增添的是迎难而上的信心。张定宇在20xx年被宣告生命余下的路不会很长,张定宇却说:“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张定宇同志把共产党人的面貌展现在了防疫的战场。
“每位共产党员都是一面旗帜”、“若有战,召必回”,和他一样,还有许许多多党员干部冲在一线、站在前沿,我们可能叫不出他们的名字,记不住他们的面孔,但他们下沉一线、冲锋一线的身影,像火种像灯光,在这寒冬里带给我们温暖坚实的力量。
广大党员干部像一个又一个冲锋在前的“战士”那样拼搏,把党员的身份亮出来,把先锋带头作用发挥出来,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书写出来,团结带领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就一定能赢!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篇四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事迹】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xx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xx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篇五
方俊明,男,56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
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__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
方俊明救人当年,武汉市尚无见义勇为方面的奖励条例,被"救"男孩的家庭始终不愿出具书面证明,致使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一直未得到确认。对于这样一位"英雄",他所在单位,原武昌车辆厂,只好比照工伤来处理。
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于1993年成立,但奖励对象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人员".这两年,有人问方俊明有没有见义勇为证书,"我觉得蛮尴尬,只好把报上的报道拿给人家看。"
这些年来,妻子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依靠母亲姜春梅日夜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并将当时尚未满周岁的孙女拉扯养大。
__年,一部话剧上演后,方俊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应方俊明要求,武汉市通过收集材料,确认方俊明当年行为属见义勇为,并颁发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虽然荣誉迟到了28年。但方俊明从来没有后悔那次行动。一个家庭的艰辛,一个生命的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篇六
【颁奖词】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
【事迹】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21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风湿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除了坚守岗位,李文波还不断创新,为守礁工作总结经验,编写教材。他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还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亲已经卧病在床3年, 2005年9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
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篇七
张顺东、李国秀夫妻俩都是一级残疾。丈夫右手和双脚先后截肢,只剩下一只左手;妻子生下来就没有手,只有一双脚。在常人眼里,他们并不适合组建家庭。
“当初,我到她家提亲时,她哥哥不同意,她本人也不同意,怕两个残疾人在一起无法生活。”张顺东说,他并没有放弃,最终以真诚打动了她,组建了这个特殊的家庭。
结婚后,他们经历了短暂的甜蜜,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相继而来。家里贫穷、住房破旧,感觉“日子过得像爬大山一样难,两人想死的心都曾有过,觉得自己的命实在是太苦了”。
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李国秀常常流着泪说:“我这一生最大的亏欠,就是不能给孩子一个拥抱。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用双手抱大的,而我家的两个孩子是用双脚抱大的。”
“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脚”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篇八
【颁奖词】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事迹】张丽莉,女,28岁。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初三(3)班班主任。
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
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篇九
就在昨天晚上,cctv1播放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年度评选晚会。这一刻,大家的眼泪都止不住的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落,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实在感人,也同时令人敬佩。
在这十位获奖者中,他们的行为都感动着我们……可是我感觉刘盛兰爷爷最值得我去写。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给予人间大爱。
刘爷爷帮助的都是寒门学子,他每月寄走的钱,是他每月开销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
可能有人会误认为刘爷爷生活比较富裕,但实际却恰恰相反。他每日三餐也很凑合,要不就是邻居给送点儿,要不就是去菜市场捡一些别人不要的菜叶子,总之,他为了赞助寒门学子,必须攒钱。
既然刘爷爷家里生活情况也不好,为什么贫困学生还要收他的钱呢?这不是因为不知道嘛!刘爷爷从不向他们透露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其他事情。所以有些同学在回信是称呼他为“刘阿姨”、“刘奶奶”。
直到20__年,那些孩子们才知道了刘爷爷的情况,他们为了报答爷爷,在他90大寿那天为他过了生日。那是刘爷爷第一次穿上新衣服,也是他第一次吃这么好的饭菜。
刘爷爷毫不吝啬的把自己的爱给予需要帮助的人。到现在,他已经捐助了大约一千位学生,捐助善款大约一百多万。刘爷爷的行为令人称赞,他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篇十
【颁奖词】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事迹】人物介绍:台湾律师,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了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初登央视演播厅,74岁的高秉涵颤颤巍巍。他说,腿脚还挺利落,只是实在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从后台走到舞台中央,是一段起伏弯曲的布景桥,高秉涵却把这看作黄河、长江,是任何一切能勾连起他对故乡强烈思念的图景。
家是什么?高秉涵说:“家就是这个曾经再怎么努力都回不来的地方,但我从没有放弃过努力!”60多年生活在台湾,镌刻在高秉涵脑海中的却是另一个地名:山东菏泽。他出生在菏泽,在那儿度过了年少时光,菏泽才是他的家乡。高秉涵想家,但也深知,对他这样一个大半生住在海岛上的“外省人”来说,通往家乡的路意味着什么。
高秉涵不愿去回忆离开母亲、离开老家村庄的清晨,可那个清晨总会从记忆中清晰地跳出来。1948年,山东菏泽处于国共两党“拉锯区”,高秉涵的父亲高金锡被枪毙,母亲宋书玉告诉他,“因为你父亲是国民党”。
当国民政府所属军队及地方各级政府开始陆续向长江以南撤退时,宋书玉将曾经参加过“三青团”的儿子送到国民政府在南京设立的“流亡学校”。在儿子高秉涵的印象里,一辈子都在小学教书的母亲几乎没经历过团圆:两个女儿在抗战初期外出求学没了音信,而后丈夫死了,又决定让儿子离开。少年高秉涵用了6个月,穿越6个省份,足足走了2000多里地,挤上了由厦门开往金门的班船。数十年后,他在图书馆翻查史料,发现自己乘坐的,是那年由厦门驶往台湾的最后一班船,日期是1949年10月16日。而半个月前,在遥远的北京,新中国宣布成立。
对所有从各个港口逃至台湾的人来说,回家是最迫切的梦想,可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未能踏上故土与亲人团聚。其中一人,甚至被高秉涵宣判了死刑——1963年,高秉涵从台湾国防管理学院法律系毕业后,被派往金门任审判员,“金门逃兵”是他审理的第一个案子。
那个“金门逃兵”的家就在对岸厦门,他本是渔民,与偏瘫的母亲相依为命,在一次给母亲抓药的路上被强拉入伍到了台湾。碰上天气晴朗时,隔着并不宽阔的海峡,一眼就能看到家乡,他决定利用自己的渔夫本领游回家。他偷偷搞到一个汽车轮胎,趁人不注意时坐轮胎下海,游了整整一夜。天快亮时,他到岸了。海水冲涩了眼睛,他尚未看清便举手大喊:“我是从小金门逃来的,没带武器!”可没想到,他游了一整夜,最终却游回了金门海岸。一星期后,这个因“回家”获罪的“金门逃兵”被处以极刑。高秉涵哭得难以自已,他对这份即使拼掉性命也要回家的心情感同身受。
如今,两岸已经开通直航,回家不再如先前那般艰辛。200多个从菏泽一路历经战火和逃难来到台湾的同乡,组成了“菏泽旅台同乡会”,高秉涵来台时年龄最小,在同乡会里最年轻,被推选为会长。他视每一个同乡为亲人,虽已无法再见母亲,他却尽力帮每一个同乡与亲人团聚。74岁高龄的他,仍坚持每年清明或中秋陪伴想要回家的同乡一起返乡。
“我答应过他们,只要还有一个人要回家,我就陪着他们一起回来。”对每一个希望魂归故里的乡亲,他都会亲手带上骨灰坛,站到菏泽老家的村头,完成骨灰主人生前的愿望。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篇十一
王海:
你美国的是一个人,我们中国人也是一个人。而且我们那个时候是毛泽东思想培育成长起来的,老子不怕死。
《感动中国》颁奖辞
在朝阳下俯冲
迎着西风开火
空中的尖刀 以一当十
疆土的坚盾 巡天卫国
山河已无恙 祖国的雄鹰已飞得更高
你刻在机身上的星星
是战士们的巡航坐标
——《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 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