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导游词 八仙渡海口导游词(精选12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海口导游词篇一
位于海水浴场东侧海中,西与蓬莱遥遥相望的八仙渡海口,是根据八仙过海神话传说填海新建的景区,填海面积3.3万平方米,如果从空中俯视恰似丫腰葫芦一般。游龙起伏脊的南部外墙,龙首位于正门两侧,墙体内侧嵌有诸神如甲子神、日游神、夜游神及生肖图案等汉白玉浮雕70余方。景区内建有民族风格古典式建筑的大型八仙过海汉白玉照壁、流轩、挹清轩、八仙祠、三星殿、财神殿、放鹤亭、环形步廊等,树立各种雕塑20余尊,道教神仙100余尊奉伺在此。景区内还有2处人工池,分别注入海水和淡水,名曰"北海"、"南湖"。
长400余米的环步廊景区北部,联结着九处憩息凉亭,步廊梁架间有彩绘174幅,形象地展示了八仙得道成仙的神话传说,真是一步一景,引人入胜。大凡来到八仙渡的游客,都想在这里满足一下崇仙情怀,谒仙阁,拜仙人,沾仙气,求好运。
八仙渡海口 风景图置。"山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水随山转,山因水活,这也是造园的规则。宝葫芦状的景区,分别营造了两个庞大的人工湖,形成了海中之海。两海中又分别矗立着望瀛楼和会仙阁两座标志性建筑,形成了海中琼楼玉宇,相映仙气缭绕的空灵意境。如果从会仙阁顶端凭栏俯瞰整个景区,海中之景,景中之海,内外相连,景象迥异的海上大观,别有一番情趣。
人们常用山高水长来形容自然山水,八仙渡的景观山水与之相比,简直袖珍得很,却充满了诗情画意,十分耐人寻味。这里的山,同样会历经寒来暑往,阅尽人间春色;这里的水,也同样会怀星揽月,潮起潮落。所谓海枯石烂,是一种夸张的比喻,却蕴含着对地久天长的期冀。
正因如此,一对对情侣在这里拴上了连心锁,希望锁住他们的情缘和海誓山盟。他们相信,这里的海不会枯,石不会烂,他们的缘份也永远不会风化成一个陈旧的故事。艺术园林是自然山水的缩影,八仙渡园林是坐落在大海之上的,所以它格外富有魅力。站在大海之滨眺望,它就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凌波仙子,"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向世人展示着万种风情。如果站在园林中观看大海,那茫茫无垠的碧波,的确可以洗肺肠,涤俗滤,令人心胸为之豁然。乐山乐水者,不妨到这八仙渡走一走。八仙渡海口八仙渡海口景区中分五个层次可观可览可娱可游。
海岸区新建两座牌坊,以花岗岩为材料,三神山为主要故事,雕凿成八仙渡标志性入口建筑。同时,新建两个广场,以供停车,导游,环保小火车站之用。通往景区的八仙桥为十一孔仿古建筑,是唯一入景通道。前景区主景建筑为建在水池中的三层望海楼,水下一层为可容纳1000人同时就餐的大型旅游餐厅。墙面为透明玻璃建筑,可观赏水中海豹、海豚、海狮等海洋动物及楼上人造瀑布景色。八仙祠、内院、厢房,是人们上香抽签、祈福的地方。后景区由八仙阁、八仙台、水浪池、环廊、小亭、八仙渡海处等组成。八仙台为八层梯形建筑,台上建有30米高的八仙阁,八仙台里以九宫八卦阵设立迷宫,内里修建八仙洞、塑八仙雕家,展示八仙过海的神奇故事,游人进八台入仙迷宫阵,非超人智慧者,必须由导游引路方可进出。八仙池下大型水池1.2万平方米,水深4米,与外部海水相接,随潮涨潮落。
采用现代技术净化海水,使池中海水碧蓝清澈透底,池中放养鱼、虾、贝类、藻类海洋生物,放置珊湖礁石、假山,设置最先进安全的潜水工具,可供游人下池与鱼同游,享受人与海洋生物亲密无间,回归自然的无限妙趣。八仙渡海口为景区通往大海的出口,也是八仙渡海处出口。建有碑记,设置旅游艇,可供游人摄影,海上旅游观光,直通蓬莱阁。附属景区为园林建设,环景区设置奇石林,珍稀绿化美化植物,以及为之配套的服务设施。来此旅游,必引你渐入到"火树银花不夜天,丝竹笙歌舞蹁跹"的琼花瑶池境界。
海口导游词篇二
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了美丽的海口市,海口市是一个掩映在茂盛的椰林丛中的美丽城市。海口是海南省的省会。它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隔18海里与广东省海安镇相望;全市土地面积2304.84平方公里。人口160万人,海口因地处南渡江出海口而得“海口”之名。因满城婆裟起舞的椰树又称椰城,是海南省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亦是海、陆、空交通的枢纽,同时又是一座具有热带风光、滨海特色的外向型、国际性的旅游城市。
海口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气候,春季温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多台风暴雨,冬季冷气流侵袭时有阵寒。海口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征,他既能敞开胸怀拥抱各个朝代落难的大陆移民,也能欣然接受海外异族文化,还能满怀希望地送出无数子弟飘洋过海。海口是我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现在我们就让我们来领略这美丽城市的无限风光,享受椰风海韵海口古称“白沙津”、“海口浦”、“琼州”,虽然它成为城市的历史只能上溯到一百年前,可是海口的文明历史却悠久而独特。在西汉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伏波将军路博德征服百越,在海南设置了珠崖、儋耳两郡;南宋时期朝廷在这里设置了海口浦,海口自此得名。此后,海口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南北贸易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并且于1926年开始设市。1858年《天津条约》后,海口被辟为商埠,先后有美、日、英、法等十个国家在这里设立领事馆。老城区的中山路、博爱路一带至今还保留着成片的法式巴罗克风格的建筑,那是当时外国领事和商贸机构集中之地。1950年4月23日,海口市解放,此后成为海南行政区公署的所在地,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设立海南省和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定和决议,海口从此成为海南省的省会和海南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002年,海口、琼山合并,规模明显扩大。
海口市有美兰、秀英、龙华、琼山四个市辖区,一个保税区。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口市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市政建设和交通、通讯事业走在全国前列。市内道路宽敞洁净,花坛绿地随处可见。海口美兰机场是全国十大航空港之一,有63条国际国内航线。海口港年吞吐量达1100万吨,货运直达全国各港口,并有客轮直达广州、深圳、北海、湛江和海安。海口市的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人均占有住房面积、人均拥有绿地面积都位居全国各省会城市前列。海口市的主要街道有:海府大道,集中了海南省委、省政府的主要职能部门和办公机构;海秀大道,是海口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有dc城广场、第一百货商场和明珠商厦等大型购物商场;解放西路,以服装、钟表、皮具、珠宝和音像制品、电器为主的购物一条街;博爱南路,海口的小商品市场一条街;龙昆南路,以海鲜酒家和娱乐城为特色;滨海大道,富于海滨特色,有众多的酒店及生生百货商场、海口市体育馆、万绿园、滨海公园等。有人说海口是"小城市的底子,中等城市的规模和大城市的气派",这一说法概括了海口在较低起点上向着较高目标起飞的奋斗方向。海口世纪大桥宛如一条卧龙横亘于海甸河上,因其功能齐全、造型新颖而成为海口一个重要的旅游景观和城市标志性建筑。世纪大桥的建设是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交通网络发展的需要。2002年11月25日:粤海铁一号正式靠泊粤海铁路海口南港码头,完成了与海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2002年12月18日:粤海铁一号满载火车、汽车与码头栈桥的对接取得成功,具备了正式投入运营的条件。有人说海上看海口最美丽,那是一轮真正的日出。有人说天上看海口最美丽,因为美丽穿透了天空。也有人说有人眼里的海口最美丽,那是一副新版清明上河图。还有人说百岁老人眼里的海口最美丽,因为沧桑与美丽互动。她那迷人的风光、宜人的气候、沧桑的昨日、繁荣的今天,都值得我们探寻追求、驻足流连。让我们一起来祝福她——海口明天会更好!
海口导游词篇三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万绿园.生活在海口的人几乎没有不到过万绿园的。它北朝琼州海峡,南临金融商业区,东靠海口体育馆,西一直到海口市人大、政协大会堂。万绿园占地约83 公顷,是海口市最大的一座综合性的、园林式的热带海滨生态公园,同时也是游人和海口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万绿园所在的位置是开发房地产的黄金宝地,曾经一度受到房地产商的青睐。但海口市向来具有高度的环境保护意识,将这块海滨荒滩开辟为开放性的生态园林景区。始建于1994 年底,于1996 年1 月3 日正式开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回填土方70 万立方米,铺种草坪40 万平方米,种植花木1 万平方米,呈现出绿草如茵、花木繁茂的美丽景色。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社会各界向万绿园捐款将近1000 万元。一个“万”字,充分体现了万绿园是由万众一心铸成的。
现在我们一起进去参观吧。大家可以在入口停车场西侧的这片4 万多平方米的观赏草坪(即“绿茵倩影”)上拍照留念。这绝对是一幅具有海口标志性的画面:翠绿如茵的大草坪、挺拔的大王棕、浓密的椰林、金贸区的现代化高楼 在万绿园里,有贵宾植树区、社会团体植树区和公民名人植树区。在贵宾植树区,您可以看到党和栽种的椰树、柏树和榕树,以及各国贵宾种下的友谊树;这棵直径达1.6 米大榕树,是目前万绿园中最大的一棵树;在社会团体植树区,主要是由海口市各机关团体所种,比如这个"金盘桃花园" 就是海南金盘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种下的;这边的是海口市邮政局的"邮政园";这边的是海南医学院、市交警队等单位的定点绿化管理园地。他们已经把万绿园作为对员工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的基地。这里是以纪念树为主的公民名人植树区,像生日树、婚姻树、成人树、旅游树等待。从这一变化,您是否感觉到:椰城市民的`生态意识、环境观念,已经变成了一种自觉的动力和自发的行为呢?万绿园,正是几十万椰城人民用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爱心铸成的一座绿色丰碑!
如果您是带着孩子来到万绿园,那么你可以买只风筝,在绿色草坪上奔跑,您会觉得您放飞的是希望,孩子放飞的是梦想;如果您是情侣来到这里,那不防去租辆协力车吧,两个人以同样的频率,绝对的默契、去游遍万绿园,你会觉得它就像你们的爱情之路一样,需要两个人共同努力去完成;那如果您是独自一人,没有关系,在万绿园里您可以漫步沙滩边,迎风观海,伴着世纪大桥的美景,同样会让你心旷神怡,心情舒畅。 好了,朋友们,投身到蓝天、绿树、芳草中去吧,把椰城最美好的一页,留在您的相册里,印在您的记忆中!最后提醒一点,请别留下破坏环境的污迹。好了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
海口导游词篇四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上了东线高速公路,和大陆不一样,海南没有明显的城乡结合带,一出城就是广阔的原野。无论你把目光转向何方,这里到处都是绿色,看不到一寸裸露的土地,小草和树木绿油油的,向你表达它们快乐的心情,来旅游的朋友不仅眼睛绿了,心也绿的。
朋友们,海南岛森林覆盖率高达51.6%,远远超出全国的平均值13%,被称为“绿色明珠”,来海南旅游的朋友感觉最舒服的便是我们的眼睛和鼻子,眼睛所看到的都是绿色和蓝色,鼻子呼吸到的都是清新的空气。这里的山水之美,不是语言可以形容的,需要我们大家自己用心去体会:椰树是高大挺拔的美、珊瑚是柔软五光十色的美、南山观世音是慈爱富态的美、黎村是原始古朴的美、蛋民是劳动顽强的美,泰国红艺人是身材艺术的美,朋友们,海南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对美的发现。
说到美我就想起了苏东坡和佛印和尚的故事。苏东坡喜欢和佛印和尚辩论,却总也辩不赢。有一次他们下棋的时候,苏东坡突然说了一句:“大师,你在我的眼里象一堆狗屎!”谁知佛印和尚并不生气,只是微微地笑了一下,道了声“阿弥陀佛,施主,您在我的眼里却是一尊金佛。”苏东坡非常得意回家告诉了他妹妹苏小妹,苏小妹也是一个才女,她想了想说:“哥哥,你又输了,佛印看你是一尊金佛,那是因为人家心中有佛;你看人家是一堆狗屎,说明你的心就是一堆狗屎!”朋友们,由此可见“美由心生”,如果您用良好的心态去看待世界,世界就是美好的、光明的;如果您用恶劣的心态看待世界,世界就是黑暗的,丑陋的,无精打采的。
海南最美的是南山,最的是天涯海角、最古老的是大小洞天、最开心的是西岛、最刺激的是潜水、最神秘的是兴隆、吃的是海鲜,最有趣的是南湾猴岛,最有乡野气息的就是万泉河瓢流。
朋友们,往两边一看我们就能感觉到海南真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小岛,这里有充足的阳光和丰沛的降水,除了种植水稻、橡胶之外,还有很多的水果:椰子、芒果、荔枝、龙眼、菠萝、菠萝蜜、榴莲、桃杨、木瓜、香瓜、火龙果、人心果、鸡蛋果等等等等,美不胜收,简直就是“上帝的水果篮”!告诉大家,椰子一年四季都有,分青椰、红椰、金椰、银椰等品种,其中青椰最多,一般2-3块钱一个,一个椰子可供2个人喝,太老椰子有点涩,太嫩椰子的口味淡,吃的是十岁的椰子。其它的水果现在正是上市季节,价格也不贵。
朋友们,再看看我们海南的高速公路,就像绿色大海当中穿梭的一条银色的绸缎,它全长300多公里,接连7个市县,漂亮吧,对比一下你们的高速路,大家感觉有什么不同呢?很多朋友都说车少,不拥挤,是的,这是现在,然而海南的汽车曾经多得让世界吓了一大跳。这是怎么回事呢?80年代中后期美国的卫星显示海南岛上到处都是亮闪闪的,这些亮点连成一片不断地在移动,美国政府大吃一惊,以为中国正在进行新的战略布置,在海南岛上增派兵力,后来才知道这是汽车走私,大量的外国汽车涌上来,阳光照在车项上不就亮闪闪的一片。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事实上海南的走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和过去比现在更加隐蔽,更加小心,你想想看,四周都是海水,海岸线又长达1600多公里,海关的工作总是防不胜防。现在一些路边经常放着几个脏乎乎的雪碧瓶子,里面真的是汽水吗?不是,是走私汽油。海南走私的物品种类非常多:汽车汽油、家电服装等等,一辆进口小汽车二三万块钱就能买到,至于珠宝玉石,一旦被海关查到了,送到海南省地质博物馆统一出售,由于没有关税,价格也非常便宜。另外,刚才有朋友说这条路上没有收费站,“一脚油门踩到底”,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别,这是因为海南在全国首家实行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将过路费、过桥费、养路费等费用打在汽油里面,以方便管理,因此海南的油价比大陆大约要贵40%左右。路上没有收费站,游客们觉得方便了,然而海南人民负担却重了,大多数家庭的摩托车也许从来就没有上过高速路,但一样买高价油,这应该是海南人民对游客的默默奉献吧。好的朋友们,高速路不能随便停车,因此要上洗手间的朋友一定要提前打招呼,香港人把解手说成“唱歌”,我们允许大家独唱,也可以合唱,甚至可以唱山歌,但就是不能对唱。
朋友们,海南前些年汽车走私、洋浦开发和房地产热等事件震惊海内外,这两年同样也有两大事件让海南再次引起国际广泛关注,一是博鳌亚洲论坛会议召开,二是陵水的飞机相撞事件。博鳌位于万泉河的入海口,景色秀美,用一位德国旅游专家的话来说:博鳌有山峦、有小岛、有河流、有大海等众多旅游资源,如果拆开来看它们不是最美的,但组合在一起却构成了世界上最美丽的一副风光画卷。入海口处有一条上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玉带滩,它长达8.5公里,地形地貌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非常相似,从空中看仿佛是仙女飘落在大海里的一根白色的纱巾。玉带滩的两侧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美:一边是万泉河水在静静的流淌,一边是大海在不停地咆哮,这一动一静、一蓝一绿的组合让人感觉大自然的安排是那样的和谐完美。入海口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原始的河流入海口,也正因为如此,亚洲论坛组织才在这里成立。对于游客来说如果能在万泉河上坐船慢慢地游玩、再上玉带滩上疯上一把将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所“吹吹海风,浑身轻松;听听海韵,心中高兴”。还记得那首歌吗: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朋友们,唱得不好让大家见笑了,我呢虽然五音不全,但还是比较喜欢唱歌,从小到大向不同的老师请教过,有一位老师现在住在兴隆,有点与众不同,她过去是个非常英俊的小伙子,由于思想有点故障,结果一个人跑到北京医院,在手术台上“咔嚓”一声,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大姑娘。现在的她非常的温柔,但你也可以看出一丝粗犷的影子。她的歌唱得非常好,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男女声对唱,这是我学不来的,有的游客喜欢她的男声,有的喜欢她的女声,到底是男声好听还是女声好听,到现在我也说不准。到了兴隆之后您自己去辨别吧。
(进入琼海市)好的,朋友们,现在我们要到达的是琼海市,琼海市是红色娘子军的故乡,也是万泉河的主要流行地。古时候海南岛分为两个郡,东边的叫珠崖郡(大海边上产珍珠),西边的叫儋耳郡(指黎族人耳朵大),琼海市便处于东边的珠崖郡郡内。琼海市并不大,1700平方公里,说它是市呢也就是一个县级市,93年才撤县建市,今年刚好是建市10周年。海南岛只有两个地级市(海口市和三亚市),其它的市都是县级市。琼海市靠着海南岛的东海岸,被称作为“台风走廊”,73年一场特大台风把整个城市夷为平地,所以你在琼海市看不到旧的楼房,几乎都是新的楼房。风浪冲走了一切,许多人出生证明、学历证明都找不到了,琼海市也是海南的一个华侨之乡,因此您看到的建筑许多都具有明显的南洋风格。和大陆不一样的是,在海南办理出入境手续的,许多都是一身农民打扮,这些农民也许一辈子没出过省,但却出了好几国,出去探亲访友,这就是侨乡的特点,因此当地政府也很注重打侨牌。琼海市的钛矿储量居全国第一,钛是一种比黄金还要稀有昂贵的金属,是制造飞机等设备的主要原材料。曾经有日本商人搞旅游开发,一年下来不见动静,只见他们一车一车地拉沙子,原来开发是假,采矿是真,当地政府及时地解除了合约并要求赔偿。
好的,朋友们,现在大家适当休息一下,看一看这里非常典型的海南乡村的田园风光,海南的水稻一年产三季,海南的农民也就特别辛苦。凡是热爱祖国的人都应该到博鳌好好参观一下,特别是我们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什么呢?因为博鳌不仅仅风光好,而且它是中国的骄傲、亚洲的骄傲。大家知道在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一直是欧美国家,亚洲只能作人家的应声虫和跟屁虫,加上亚洲各国自己也不团结,针对这种情况出现了三位人物:日本的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他们三位提出应该成立亚洲自己的组织,团结我们自己的力量,讨论我们自己的事务,向世界发出我们亚洲自己的声音,,成立之后选会址,选来选去选取中了中国海南岛琼海市的博鳌镇,每年在这里开一次会。博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一不留神就成了时代的热点、亚洲的一个中心。博鳌这个名称也是非常有气势的“博览天下,独占鳌头”,英文是boao,今天我们到博鳌来了,愿每位朋友都能在自己的领域独占鳌头,大有作为!
海口导游词篇五
五公祠风景区位于海口市与琼山府城接壤处,距市中心约5公里,是为纪念唐、宋时期贬谪到海南岛的五位著名历史人物!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海南海口五公祠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在海南思古抒怀,一定要去五公词。该祠位于海口市区与琼山市接壤处,由五公词、苏公饲、观稼堂、学圃堂、五公精舍、琼园等一组古建筑群构成,人们习以五公祠统称。有“海南第一楼”之誉,海口市八景之一的“圣祠叠彩”就在这里。
这片园林式结构建筑群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 (1573-1620xx年),陆续建至本世纪初。这里奇花异木掩映楼阁,地近闹市,独有清幽。该祠是为纪念唐、宋时期贬谪到海南岛的五位著名历史人物: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纲、李光、赵鼎、名臣得诠而建的,故名五公祠。建筑面积2800余平方米,连同园林、井泉、池塘约占地100亩。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修,后又多次修缮,现仍是熠熠生辉。至今已有百余年。这是一幢以上等木料精心构筑的红楼,楼高十几米,分上下二层,四角攒尖式的屋顶,素瓦红掾,为海南最早的楼房,故称海南第一楼。与四周烂漫的绿叶繁枝相辉映,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
朋友们,来到海南前您曾听说过海南第一楼吗?如果没有听过,那请你现在猜一猜,它会是哪座楼呢?大多数的朋友您一定会在脑海中搜索哪座摩天大楼去了。其实海南第一楼就只是一座十几米高的木结构建筑,可为什么称这个只有10几米高的楼为第一楼呢,是因为它是古代海南最高的楼,在当时站在此楼上眺望可是一马平川。他现在就是位于五公祠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五公祠看看吧!
五公祠位于海口市海府路上,这里原是海口市与琼山市的分界线,整个五公祠建筑面积达2800平方米,占地约7公顷,是海南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是为纪念唐宋时期贬到海南岛的五位名相、名臣李德裕、李纲、李光、赵鼎、胡栓而建,故名。该祠由五公祠、苏公祠、观稼祠、学圃堂、五公精舍、琼园等一组古建筑群组成,人们习惯以五公祠统称。这里齐花异木掩映楼阁,地近闹市,独有清幽,自古有“琼台胜景”之美称。
有人称在海南思古抒怀,一定要去五公祠,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我刚刚和大家说的海南第一楼,它是五公祠中最大的建筑,此楼还有一个非同小可的地方,那就是它全部由木材搭建而成,原来是无一钉一铁的,现在已经进行了修建。至今已有100多年了,据说能保持这么久是因为有五公的正气镇住了此楼。
大家跟我来,我们来看这五个塑像,知道他们是谁吗?中间的这个是李德裕,他在唐文宗和武宗时为宰相,因遭奸党陷害,被贬到海南,在三亚崖州地区有许多李姓人家自称是李德裕的后代,两旁的四位是宋朝的李纲、李光、赵鼎、胡栓。
大家来看这副
对联
“唐嗟未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这两副对联概括了五公只知有国不知有身,凭百折不挠的精神,五公的民族气节,千百年来对海南人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海南人民广为传颂。在海南第一楼的左边是学圃堂和五公精舍,右边是苏公祠。说道苏公祠自然就是为纪念苏东坡而建的。据说是先有苏公祠,重建后才有五公祠的。大家来看看在苏公祠前这一石碑,这可是国家一级文物,为宋徽宗赵诘手书《神宵玉清万寿宫诏》碑,赵诘自创的瘦金体书法刚劲清秀,由此可窥一斑。
大家来这边,这里就是琼园了,看到那个浮粟泉了吗?传说,苏东坡被贬至此地时,指地凿泉。发现了“浮粟泉”,因为泉涌如浮粟,甘爽纯净而得名。
五公祠风景区位于海口市与琼山府城接壤处,距市中心约5公里,是为纪念唐、宋时期贬谪到海南岛的五位著名历史人物: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纲、李光、赵鼎、名臣胡诠而建的,故名五公祠。
五公祠为一组古建筑群的统称,它由观稼堂、学圃堂、东斋、西斋组成,并和苏公祠、两伏波祠及其拜亭、洞酌亭、粟泉亭、洗心轩、游仙洞等连成一片,建筑面积2800余平方米,连同园林、井泉、池塘约占地100亩。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修,后又多次修缮,现仍是熠熠生辉。
五公祠历来被誉为琼台胜景,它以“海南第一楼”为主体,这是一幢以上等木料精心构筑的红楼,楼高十几米,分上下二层,四角攒尖式屋顶,素瓦红椽,与四周烂漫的绿叶繁枝相辉映,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二楼正面,"海南第一楼"横额赫然入目;楼下大厅楹柱上有二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唐嗟未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 "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读罢,抚古悠思,五公英烈之气荡然而生。五公祠右边有学圃堂和五公精舍。学圃堂是浙江名士郭晚香讲学故址。五公精舍是晚清海南学子研习经史诗文之地,两厢房均是以素瓦红木建筑,典型明清风格.庭园花木繁茂,四季凝荫,景色绚丽,环境幽静.郭晚香来海南时带书8000多卷,置五公祠楼供五公精舍学生研习。郭晚香病逝后,五公精舍为五公祠图书馆,藏郭晚香遗书。后来,历经洗劫,图书所剩无几。而后,学圃堂和五公精舍被政府重新修缮一新,陈列海南部分文物,有明代禁钟、黎族古代铜鼓、宣德炉等。
海口导游词篇六
好友们,我们而今来到了位于海南省琼山市石山镇境内的火山口公园,距海口市15公里,是全国上存储最完好的火山口之一。
海南岛北部是火山茂密地带,一百万年夙昔这里继续产生火山产生,火山岩浆凝成的玄武质岩石、火山渣、火山弹、熔岩饼、火山角砾和火山碎屑继续积聚,形成3000多平方公里的熔岩台地,上面漫衍着大巨细小多座火山锥。历经白云苍狗,地壳变迁,本日海南岛北部的琼山市石山镇和永兴镇一带,仍存储着50多座外型根本完备的死火山口,形成火山口群。一些地质专家参观后以为,云云集结存储完好的火山口和熔岩隧道,堪称一座火山地质博物馆。已经发明并被开发为火山口公园的马鞍岭火山口。是琼北火山群中海拔最高(222.6米)、并且是全国上存储得最完好的死火山口之一。据地质专家切磋,它最后一次的火山运动时间距今约1.3万至3万年。但火山口外型知道,熔岩完好,风化甚微,喷火倾向明晰,显现完好的环状锥体火山地貌,吸引着中外游客。
驱车出海口市区西行不远,就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一片绿林之上,有一座高耸而起的凹形岭,同右边那座锥形岭连成状似马鞍的山岭,这便是马鞍岭了。它是琼山市海拔最高的地方。到了马鞍岭火山口公园,站在入门处往前展望,只见在六角蜂窝平台构架中,奇花异木,怪石磷响,给人一种秀美的感想。格外是由近而远、由低而高的"a",型爬山道,活像大自然授予的两条登天玉阶,造势雄奇,气魄出众,给人以脱俗的神韵。爬山途中,就在火山口前方,有一座小石庙,据考据是清道光四年建的。庙有门坊,上书"山峰配天"。拜台立着三神石碑,曰"地皮神""山岭神""风雨神"。石庙统一个迂腐的神话故事相关:在永久永久夙昔,一位仙女下凡周游琼州。她看到马鞍岭地点的羊山一带地方久旱不雨,颗粒无收,家畜不旺,生民贫苦,非常伤心。于是她回奏玉帝,愿下凡人间,造福凡间。玉帝准奏,赐她金谷一穗,山羊一对。
仙女下凡之后,同勤奋的农人春腾结为友爱佳偶,日牧山羊,夜宿石洞。一日,凶横的火神挟制仙女于火山口相近。果敢的春腾抖擞同火神鏖战,起誓灭火救妻。玉帝深为春腾的信心所激动,指点他灭火术数。春腾奔往五指山,向地皮神借得参天宝树,削成扁担;向山岭神借得红泥,制成水桶;向风雨神借得神水两桶,挑来灭火。春腾挑着神水,跋涉来到羊山。凶暴的火神发明了,变着法儿钉住两个水桶,让春腾再也挑不动。春腾气急之下,一脚踏飞扁担,中庸之道压在火神脖子上,使他永世不得翻身,这便是现在的"一"字岭;另一只脚踢破水桶,即刻风雨大作,压灭了火势,救出了仙女。那两只水桶也就形成两座头尾相顾形似马鞍的火山口双岭。自此之后,四周百里的羊山再也不受火神的侵略,漫山肥羊,遍野果香。本地子民为感动帮助春腾战胜火神的三神,就在火山口主峰下建置石庙,年年祭拜。从小石庙再往上登攀,很快就到了马鞍岭火山口边沿。火山口成漏斗形下陷,口径130米,深69米,火山喷发时的原状熔岩历历可见。从盆沿可以顺着石阶挽回而下,直至盆底。
盆底无积水,只见洞壁陡立,头上白云悠悠,脚下寒气凛冽。石隙间长满面草和杂木,使熔岩得到很好的保卫。火山口方圆的陡壁,显然是火山最后一次喷出的岩浆固结所成,虽经万年沧桑,外型依然非常知道,喷火的倾向也极为明晰。沿着火山口的边沿。可以登高绕行一周。从高处旁观,北面是琼州海峡,明亮时可望见雷州半岛。东北是高楼林立的海口市。马鞍岭的另一峰也是火山口,多年土积,已形成一座锥体。在马鞍岭周围,随地可见怪异的火山石,大多呈玄色,也有的呈红褐色;石头致密坚实,也有的多孔疏松。火山石积聚成的熔岩台地凹凸不屈,不宜垦植,但泥土肥沃,是种植果树的好地方。路线两旁长满枝繁叶茂泛绿滴翠的荔枝、龙眼、石榴、菠萝蜜等果树和种种灌木。马鞍岭东边的永兴镇,即是海南的"荔枝之乡"。以灌木嫩叶为主要食料的石山壅羊皮肉细嫩,味美不膻,名闻遐迩。到火山口旅游的'客人,经常会就近在荔湾酒乡、世外洞天品尝这里的暖锅羊肉。尤其是夏季晚间,就在这原野山岗,树荫中一串串彩灯照耀,客人们把酒临风,乘凉闲叙,别有情致。
以马鞍岭火山口为中心,在相近十公里左右,尚有一座典范的负火山口。所谓负火山口,即没有突出的火山锥,而是显现一个长一公里,宽八百米,深约20米的庞大凹下。火山口内绿树成荫,庄稼长势繁盛。在这一地域,交错如网的熔洞隧道,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数十条隧道呈管道状,多层、分叉,类别庞杂多样。据本地村民引见,这些隧道最长的可达7公里,最高有10余米。不少洞与洞之间交织连通。由于火山喷发的原因,在这一地域熔岩形成的自然井、自然拱桥、钟乳石,以及呈泡状、流纹状的熔岩,更是千姿百态。
海口导游词篇七
骑楼老街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有点类似于天津的五大道。下面是海口市老街骑楼
导游词
的内容,欢迎阅读!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海口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海口骑楼老街位于东经110度35分,北纬20度05分,地址在得胜沙路—长堤路老街区。
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700多年历史。20xx年6月10日,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在北京揭晓,海口骑楼老街榜上有名。海口骑楼老街以其唯一性、独特性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海口骑楼主要分布于海口市得胜沙路、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长堤路等老街区。骑楼老街覆盖面积约二平方公里,总长四点四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层高的骑楼建筑近六百栋。
骑楼大多是上世纪初一批批从南洋回来的华侨借鉴当时的南洋建筑风格所建。骑楼大多布满优雅细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装饰,很有些巴洛克的味道。骑楼楼层都不太高,两三层的居多,有些还保留着早前的商号,和凭栏、门窗等处的精美雕花。
海口的骑楼建筑群初步形成于19世纪20—40年代,距今有100多年历史,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600多年历史。20个世纪30年代,海口已有35个行业572家商铺,如“梁安记”、“云旭记”、“远东公司”和“广德堂”等等。著名旅店或综合性娱乐场所有“五层楼”、“大亚旅店”、“泰昌隆”等等。许多大商号都在老街的骑楼里,展开不见硝烟的经营大战。
1931年,得胜沙街上的“海口大厦”(俗称“五层楼”)建成,那是建国前海口市最高的楼房。“骑楼林立,商贾络绎,烟火稠密”,是当时海口兴盛景象的真实写照。
尽管已过去了百余年,走在老街上,仍能欣赏到街边建筑的美。骑楼沿街道两侧临街而建,下层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过道,用以避雨、遮阳、通行,楼层部分跨建在人行过道之上,每栋高二至四层,进深二三开间,在建筑美学上,楼的宽和高符合审美比例。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体现了独特的风韵,墙体上的彩瓷花卉图案、女儿墙、骑楼、柱廊、敞廊是巴洛克风格,具有欧亚混合文化特征;人字形的屋顶覆盖青瓦,上面安放着吉祥物。建筑结构上,有中国古代传统式、西方建筑模式,还有南洋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的影响;骑楼下的长廊贯通成排,行人逛街时可躲避风雨烈日,一边悠闲散步,一边从容地看货购物。
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以下简称骑楼老街)位于海甸溪南岸,长堤路以南,龙华路以东,和平路以西,解放西路、文明中路以北,地处旧城区中心地带,海口骑楼老街主要是得胜沙路、博爱北路、中山路、新华路、长堤路等五条老街,是海口城市的重要发源地。
海口最早地名已不可考究了,历史记载中,“海口所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由于港口贸易的兴起,为防海盗袭扰,明代建起了方圆仅0。48公里,后慢慢在城内形成了东门街、西门街、四牌楼街、振龙街和龙牙巷等多条石板路面的街道小巷,城外则形成了振东街、水巷口街、得胜沙街、义兴街等街道。随着贸易和海运的逐渐开辟后,海口被辟为国内外的贸易口岸。 “帆樯之聚,森如立竹”,正是当年海口开埠后港口热闹景象的真实描述。
1924年,海口拆墙扩城,城区面积由原来所城内的不到1平方公里扩大了许多。第二年,拆城墙的石头被用来筑成长堤,这就是如今的长堤路。当时的政府扩建原来天妃庙前的庙前大街,并改名为中山路,长388米,原西门外顺城墙位置的街道被扩成今天的新华北路和新华南路。原所城内的南北大街被拓为博爱路,东西方向则被拓为新民东西路。“商贾络绎、烟火稠密“,城市马路的形成、沿海贸易业的繁荣、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使这一带成为海口的闹市区。
如今,以前卖米卖盐卖油的得胜沙路已建成海南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以卖煤油和火柴出名的中山路成为五金灯饰一条街;新华路、博爱路也都分别成了家电、小商品及纺织面料一条街。沿着五条街漫步踱溜,会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这些地方白色骑楼建筑虽然十分欧化,可墙面上细致雕刻全都是中国民间特色的吉祥图案,形成一座骑楼就是一副风景画,一条街就是一个文化景区。
骑楼作为一种外廊式的建筑艺术,是源远流长的,甚至可以追溯至2500年前的世界经典建筑古希腊的“帕忒侬神庙”、中国的孔庙和书院建筑。
由于海南独特的强晒多雨气候条件,早在1395年(明洪武年),在海口“外沙”一带(即现在的博爱路,得胜沙路)建造市场街时,已出现了能遮雨防晒的长廊式“排店屋”。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股闯南洋风潮在海南刮开,在异乡打出一片天地后,出海闯南洋的海南人“叶落归根”,携带着毕生血汗钱回乡建屋,安老终生。祖辈们在带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时,海南也由此出现不少南洋风格的欧式骑楼建筑。那时,几座或十余座骑楼参差错落毗连一起,店屋前连廊连柱的长廊连接起整个街区,即可为往来的行人撑起一片遮挡烈日暴雨的天地,营造出相对凉爽的环境,又可成为商家谋业招徕顾客的开放交流场所。骑楼,成为了当时的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地域特色。
海口最早的骑楼建于1849年,地点在四牌楼街又叫城内街,就是现在的博爱北街。据统计,海口的骑楼式建筑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骑楼式建筑200余座,主要集中于博爱路、中山路、新华北路、得胜沙、解放路等五条老街,其中中山路沿街两旁保留较为完整的骑楼式建筑最多,约39座。
这些骑楼建筑具有浓郁的欧亚混交化特征,建筑风格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又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的影响,骑楼的建筑风格多姿多彩,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都体现了一种独特的风韵,尤其在外墙体上浮雕的花纹上有着精美的百鸟朝凤、双龙戏珠、海棠花、腊梅花等中国传统雕刻艺术。
至今这些建筑仍然发挥着海口市旧城老街的主要商业功能,形象地记录了海口市由无到有,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沿海大都市的历史,体现了海口城市区位与东南亚一体的热带地方特色。
骑楼老街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积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历史人文色彩丰富多样,历史上有十三个国家在这里开设了领事馆、教堂、邮局、银行、商会;中国共产党琼崖一大会址、中山纪念堂;西天庙、天后宫、武胜庙和冼太夫人庙,还有当时衣锦还乡的华侨富商为家乡建起的家族式连排骑楼,如邱氏祖屋、饶园等。
当年非常有名的海口最高楼——“五层楼”,如今在得胜沙路还可以看到。它是在上一世纪三十年代初,由时任越南西贡市汇理银行董事长的文昌籍乡亲吴乾椿,用从南洋运回来的石料、木材修建起来的。作为当时海口最大最豪华的旅馆,它一度是海口的标志性建筑,并经营过大剧院、放电影等。
海口导游词篇八
海口市处于热带滨海,热带资源呈现多样性,富于海滨自然特色风光景观。海口从发端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自北宋开埠以来,海口市随着海南的发展而形成相应的规模。在历史的长河中,海口市融汇在祖国历史的激流中,伴随着中华民族历史脉搏搏动而涌动。海口于1926年建市,1950年解放。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口市成为海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交通邮电枢纽。20xx年,海口、琼山合并,海口市规模明显扩大.海口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气候,春季温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多台风暴雨,冬季冷气流侵袭时有阵寒。全年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0xx小时以上,太阳辐射量可达到11到12万卡;年平均气温23.8℃,最高平均气温28℃左右,最低平均气温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664毫米,平均日降雨量在0.1毫米以上雨日150天以上;年平均蒸发量1834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5%。常年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4米/秒。
海口导游词篇九
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离海口市区约20公里,园内及附近有距今2。7万年至100万年间火山爆发所形成的休眠火山口群。其中最大者海拔222。2米,深90米,是世界上最完整的死火山口之一。因形似马鞍,又名马鞍岭,是琼北地区至高点。周围还有几十个小的死火山口或死火山眼。
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是海南独一的火山奇观,位于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距海口市区约20公里。火山遗迹天然壮观,乃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火山口之一。方圆10里由36座火山口形成的火山群带,其中马鞍岭尤为突出,山高海拔222。6米,乃琼北最高峰。地下熔洞72个,尤其卧龙洞、仙人洞盛名悠久。这里热带果林和原始植被漫落丛生,自然完美。人类不可复现的火山仙景与建筑大师精心设计的六角形蜂房园林体系巧妙结合,气势宏宇,值得一看。
自然景观
火山口岩洞群
地下有火山岩洞群,是火山喷发的产物,被地质专家誉为颇具规模的火山岩洞博物馆。其中仙人、卧龙二洞最为壮观,虽未开发,但可以进入探观。仙人洞距马鞍岭火山口4公里,洞口玄武岩上有“石室仙踪”石刻引人注目,该洞中又有洞,人们在50年代清理洞中泥沙时,发现类似斧凿的磨光石器,可能曾经是人类祖先穴居的遗址。卧龙洞距仙人洞不到1公里,洞长3公里,高7米,宽10米,可容万人。火山口公园为中国’96世界旅游日(海南)主会场,已经按照火山岩浆流向修建了登山道。
火山口马鞍岭
关于火山口公园的马鞍岭,流传着一个美妙动人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仙女降凡,
与勤劳朴实的农夫春腾结为夫妻。凶恶的火妖知道了
将仙女劫禁在火山洞里,春腾决心同火妖决斗,灭火救妻。他天天在山谷里苦练功夫,呼风唤雨,声音响彻云霄。春腾的行动感动了玉帝和众神仙。玉帝派个神仙教给他对付火神的法术。山岭神把两座大山炼成两个水缸,把一棵参天宝树炼成一条扁担,一起送给春腾;风雨神给春腾指引水源。春腾挑回两潭四池的水,来到马鞍岭时,火妖发觉了,作起法术,使春腾怎么也挑不起两缸水。春腾急中生智,飞脚把扁担踢开,扁担平稳落地,变成象“一”字的一条山岭,正好压住火妖的脖子,另一只脚踢破水缸,顿时风雨大作,降服了火妖,救出了仙女。从此,这块地方百里平安,万物生长。后来,两个水缸变成两个山岭,这就是今天的马鞍岭。
景区特色
石山火山口已建造成一座具有火山文化、生态园林、特色 建筑的主题公园。这里的火山生态广场、气势恢宏的登山道、千姿百态的古树长廊、万年前的火山喷发口遗迹,还有那纯朴的乡土风情、特色的手工艺品、山乡美食等,已成为省城近郊的旅游热点,是海南省优秀旅游景点之一。
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迎合了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充分利用宝贵的火山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该公园六角形蜂房组织的园林规划,体现出现代气魄,火山石台阶,蜂窝火山石铺设的路台具有地方特色。已建好精美的火山门、优雅的花园路,美丽开阔的中央广场,特色火山风情区;有清朝道光建造的山神庙,罕见的野菠萝群,山顶观景道,景台,可浏览海口市高楼林立的雄姿,远眺波涛汹涌的琼州海峡,遥望海南中部的五指山,探险万年火山洞等。当今的火山口公园象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任君欣赏。
公园附近有荔湾酒乡等著名餐饮点,可品尝风味独特的石山羊宴。
海口导游词篇十
海南省省会,是海南省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亦是海、陆、空交通的枢纽。由于它位于海南岛最大的河流——南渡江口西侧,地当南渡江的出海之口,故取名为海口。总面积21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四十余万。辖2镇、6乡。市区范围内设振东区、新华区和秀英区等3个区。
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属平原--台地地带,地形起伏。市区北部多属一级台地,为洪积、冲击的海蚀阶地和南渡江高漫滩阶地,地势低洼平坦,平均海拔4米左右。市区南部多为三、四级台地,系平原丘陵地,境内无高山峻岭,南部浮陵水一带,海拔69.8米为全市最高点。
这里年平均气温23.8c,1月份平均气温17.2c,极端最低气温为2.8c。7月份平均气温28.4c,极端最高气温为38.9c。年平均降雨量1691.7毫米,平均年雨日为150天左右,5~10月为雨季,雨量占全年的78.1%;9月为降雨高峰期,平均雨量达300毫米,占全年雨量的17.8%;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最大年雨量为1920xx年的2480毫米,最小年雨量为1936年的702毫米。
全年以东北风为主导风向,其次为东风和东南风,正常风力为4级以下。秋夏季常受8级以上的强台风袭击,年平均8级大风有12天,年平均12级以上台风有2~4次。
据考古资料证明,远古时代,海南岛与中原大陆原连一体,有如瓜架下的一个葫芦。由于地壳断裂陷落,狭长地带下沉消失,形成琼州海峡,海南岛便与大陆分离,孤悬海外,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
其时,海口只是一片浅滩,据传说市中心的广场、东西湖是个无底潭洞,有五条小龙在潭中练身修道。千年之后,五小龙身健道成,自觉潭小容身受束,于夏秋交接之日,掀潭水飞天,聚成五朵彩云,五龙腾云出潭,随彩云升空,俯瞰寻觅容身之所。
见神州大地日出处水面广阔无边之东、西、南、北海,加之长江、黄河流水滔滔,便知此乃天赐永久容身之理想水境。五龙一斟酌,便降云入水,四龙分赴东西南北四海、一龙游向长江、黄河。自此神州水境便有五龙镇据。
古人美称海口为“五龙入穴之地”大概由此传说所起。龙去潭空,按此海口当是水域。但天地造物自有精心,源于五指山区之滔滔南渡江并诸多溪流,年年将泥沙填入潭中,千年万代,从不停歇,直到填成现海口市这片地面。古人说的“沧海桑田”,海口即是一例证,时有地理老先生断言,海口之形成,系聚百流之水,集八方轧之土,龙脉集结。地阔水甜,必造人聪慧坦诚,福地长盛不衰。
在古文献中,自汉至唐代,南渡江入海地方未有“海口”地名记载。在汉代,现海口地面属珠崖郡玳瑁县(现琼山市前身)地,隋代以后划为琼山县地。到唐代,这里设白沙津(现海口市白沙门地方),为琼州城(今府城)的外滩,设有古渡驿站,是当时琼州与雷州海渡和贸易的港口。
南宋时,这里设海口浦,范围包括今天的海甸与海口市区。浦,义为水边或河流入海之地。可知海口地名出于南宋,用“浦”字表示其地境。元代,海口浦便逐渐代替白沙津,成为海南渡海和物资进出口的主要港口之一。明洪武20xx年(1395年)开始筑城,按兵制海口浦改建为所,称“海口所”或“海口区”。
相传在今海口市的得胜沙路一带,古称外沙。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倭寇入犯海口,海府地区军民予以反击,经过激烈的战斗,最后得胜海贼于外沙,故得名“得胜沙”。清咸丰年间据《天津条约》海口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成为南洋群岛和大陆对外交通的道口。
清光绪元年,(1875年)设置海口海关,并在白沙门建港,对外贸易更形成发展。由于侨民日增,商贾云集,海口日见繁盛。民国初期的1920xx年起,海口所改称海口镇。1920xx年脱离琼山县,开始建市。1950年4月23日海口解放,同年6月正式设市。1988年海南建省,定海口为省会市,升格为地级市。
公路交通运输有海榆东线、海榆中线、海榆西线公路和环岛东线高速公路直达岛南端的三亚市,每日有班车通达全岛各县市。
水陆联运交通,可乘琼州海峡渡轮在海安港转乘长途汽车通往广东、广西各地。海口港和秀英港每日有客轮航行广州、湛江、北海等港口,有定期班轮直达香港。海口机场国内航线直飞广州、北京、上海、成都、西安、沈阳、武汉、贵阳和香港等三十多个城市。
国际航线有直飞新加坡、曼谷等。正在建设中的美兰国际机场为双跑道国际空港。流经境内的主要河流有:南渡江、美舍河、五源河、美涯水、那卜水和那甲水,总厂56.36公里。海南岛最大的河流南渡江主流经市境东侧注入琼州海峡,支流穿过市区,平均流量为227立方米/秒,年平均水位为1.3米。
境内海岸线长27.25公里,主要港湾为海口港,港内有秀英港和海口新港。秀英港为对外开放港口,有5000吨级泊位2个,3000吨级以下泊位11个,航线8条。海口新港现有泊位12个,航线11条,为全岛目前最大的贸易港口。
海口风光秀丽,名胜古迹多,加之近年新开发了不少旅游区和景点,游览内容十分丰富。比较著名的有五公祠、海瑞墓、丘浚墓、李硕勋烈士纪念亭、秀英炮台、海口崖州古城、海口人民公园、海口儿童公园、万绿园、假日海滩、寰岛游乐城共十一个景点,还有金牛岭烈士陵园、滨海公园、海口体育馆等景点,虽格局不太大,但也各具一定特色,且位于市内,交通方便,游人可参看《海口市旅游示意图》寻踪游览。
并且海口、琼山地域相接,旅游景点参错一体,游人可参看两市旅游示意图,随趣选择多种旅游路线,以足游兴。海口的土特产品有咖啡、椰子糖、椰茸、天然椰子汁、椰子酱、香蕉、菠萝及菠萝蜜等热带水果。
海口导游词篇十一
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700多年历史。20xx年6月10日,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在北京揭晓,海口骑楼老街榜上有名。海口骑楼老街以其唯一性、独特性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海口骑楼主要分布于海口市得胜沙路、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长堤路等老街区。骑楼老街覆盖面积约二平方公里,总长四点四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层高的骑楼建筑近六百栋。
骑楼大多是上世纪初一批批从南洋回来的华侨借鉴当时的南洋建筑风格所建。骑楼大多布满优雅细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装饰,很有些巴洛克的味道。骑楼楼层都不太高,两三层的居多,有些还保留着早前的商号,和凭栏、门窗等处的精美雕花。
海口的骑楼建筑群初步形成于19世纪20-40年代,距今有100多年历史,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600多年历史。20个世纪30年代,海口已有35个行业572家商铺,如“梁安记”、“云旭记”、“远东公司”和“广德堂”等等。著名旅店或综合性娱乐场所有“五层楼”、“大亚旅店”、“泰昌隆”等等。许多大商号都在老街的骑楼里,展开不见硝烟的经营大战。
1931年,得胜沙街上的“海口大厦”(俗称“五层楼”)建成,那是建国前海口市最高的楼房。“骑楼林立,商贾络绎,烟火稠密”,是当时海口兴盛景象的真实写照。
尽管已过去了百余年,走在老街上,仍能欣赏到街边建筑的美。骑楼沿街道两侧临街而建,下层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过道,用以避雨、遮阳、通行,楼层部分跨建在人行过道之上,每栋高二至四层,进深二三开间,在建筑美学上,楼的宽和高符合审美比例。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体现了独特的风韵,墙体上的彩瓷花卉图案、女儿墙、骑楼、柱廊、敞廊是巴洛克风格,具有欧亚混合文化特征;人字形的屋顶覆盖青瓦,上面安放着吉祥物。建筑结构上,有中国古代传统式、西方建筑模式,还有南洋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的影响;骑楼下的长廊贯通成排,行人逛街时可躲避风雨烈日,一边悠闲散步,一边从容地看货购物。
海口骑楼老街主要是得胜沙路、博爱北路、中山路、新华路、长堤路等五条老街,是海口城市的重要发源地。
海口最早地名已不可考究了,历史记载中,“海口所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由于港口贸易的兴起,为防海盗袭扰,明代建起了方圆仅0.48公里,后慢慢在城内形成了东门街、西门街、四牌楼街、振龙街和龙牙巷等多条石板路面的街道小巷,城外则形成了振东街、水巷口街、得胜沙街、义兴街等街道。随着贸易和海运的逐渐开辟后,海口被辟为国内外的贸易口岸。 “帆樯之聚,森如立竹”,正是当年海口开埠后港口热闹景象的真实描述。
1920xx年,海口拆墙扩城,城区面积由原来所城内的不到1平方公里扩大了许多。第二年,拆城墙的石头被用来筑成长堤,这就是如今的长堤路。当时的政府扩建原来天妃庙前的庙前大街,并改名为中山路,长388米,原西门外顺城墙位置的街道被扩成今天的新华北路和新华南路。原所城内的南北大街被拓为博爱路,东西方向则被拓为新民东西路。“商贾络绎、烟火稠密“,城市马路的形成、沿海贸易业的繁荣、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使这一带成为海口的闹市区。
如今,以前卖米卖盐卖油的得胜沙路已建成海南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以卖煤油和火柴出名的中山路成为五金灯饰一条街;新华路、博爱路也都分别成了家电、小商品及纺织面料一条街。沿着五条街漫步踱溜,会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这些地方白色骑楼建筑虽然十分欧化,可墙面上细致雕刻全都是中国民间特色的吉祥图案,形成一座骑楼就是一副风景画,一条街就是一个文化景区。
骑楼作为一种外廊式的建筑艺术,是源远流长的,甚至可以追溯至2520xx年前的世界经典建筑古希腊的“帕忒侬神庙”、中国的孔庙和书院建筑。
由于海南独特的强晒多雨气候条件,早在1395年(明洪武年),在海口“外沙”一带(即现在的博爱路,得胜沙路)建造市场街时,已出现了能遮雨防晒的长廊式“排店屋”。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股闯南洋风潮在海南刮开,在异乡打出一片天地后,出海闯南洋的海南人“叶落归根”,携带着毕生血汗钱回乡建屋,安老终生。祖辈们在带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时,海南也由此出现不少南洋风格的欧式骑楼建筑。那时,几座或十余座骑楼参差错落毗连一起,店屋前连廊连柱的长廊连接起整个街区,即可为往来的行人撑起一片遮挡烈日暴雨的天地,营造出相对凉爽的环境,又可成为商家谋业招徕顾客的开放交流场所。骑楼,成为了当时的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地域特色。
海口最早的骑楼建于1849年,地点在四牌楼街又叫城内街,就是现在的博爱北街。据统计,海口的骑楼式建筑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骑楼式建筑200余座,主要集中于博爱路、中山路、新华北路、得胜沙、解放路等五条老街,其中中山路沿街两旁保留较为完整的骑楼式建筑最多,约39座。
这些骑楼建筑具有浓郁的欧亚混交化特征,建筑风格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又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的影响,骑楼的建筑风格多姿多彩,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都体现了一种独特的风韵,尤其在外墙体上浮雕的花纹上有着精美的百鸟朝凤、双龙戏珠、海棠花、腊梅花等中国传统雕刻艺术。
至今这些建筑仍然发挥着海口市旧城老街的主要商业功能,形象地记录了海口市由无到有,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沿海大都市的历史,体现了海口城市区位与东南亚一体的热带地方特色。
骑楼老街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积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历史人文色彩丰富多样,历史上有十三个国家在这里开设了领事馆、教堂、邮局、银行、商会;中国共产党琼崖一大会址、中山纪念堂;西天庙、天后宫、武胜庙和冼太夫人庙,还有当时衣锦还乡的华侨富商为家乡建起的家族式连排骑楼,如邱氏祖屋、饶园等。
当年非常有名的海口最高楼——“五层楼”,如今在得胜沙路还可以看到。它是在上一世纪三十年代初,由时任越南西贡市汇理银行董事长的文昌籍乡亲吴乾椿,用从南洋运回来的石料、木材修建起来的。作为当时海口最大最豪华的旅馆,它一度是海口的标志性建筑,并经营过大剧院、放电影等。
得胜沙路
旧时的得胜沙路是洋行、茶楼、旅馆、货栈、戏院的聚集地。在那个年代,相当之繁华。街上还有间冼太夫人纪念馆(俗称“冼夫人庙”),为纪念在南北朝时期对治理海南有卓越贡献、为安定团结统一开创大好局面的冼夫人而建。现在得胜沙逐渐形成了海南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
新华南路
传统的裁缝店、各类平民服装鞋店、茶楼、小食店,一家家生意兴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格的“解放电影院”,仍以毛笔楷体写宣传板招揽顾客。
中山路
中山路是五金灯饰一条街,骑楼与鳞次栉比的霓虹广告辉映,现在主要为温州人的商业街。
博爱路
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xx多年前的古希腊,近代才流行于南欧及地中海一带,并传至东南亚。海口得胜沙路、文明东路、中山路、博爱路、解放路,两侧都是一幢幢始建于十九世纪末的南洋风格柱廊式骑楼。编号:011的“海口市骑楼街(区)”最早建于1849年,具有浓郁的欧亚混交化特征,至今还发挥着情感价值。许多马来西亚等地的老华侨们在每年回国祭祖的时候,总是要到海口的“南洋街”转转,给身边的孙子讲讲这里当年的故事。
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南洋街上拥有历史记忆的骑楼在逐渐消失。中共海口市委宣传部、海口市文物局以及海口旅游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正致力于“海口骑楼建筑保护和综合整治项目”,评选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进而申请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把海口的骑楼老街纳入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中来。
海口导游词篇十二
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700多年历史。20__年6月10日,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在北京揭晓,海口骑楼老街榜上有名。海口骑楼老街以其唯一性、独特性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海口骑楼主要分布于海口市得胜沙路、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长堤路等老街区。骑楼老街覆盖面积约二平方公里,总长四点四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层高的骑楼建筑近六百栋。
骑楼大多是上世纪初一批批从南洋回来的华侨借鉴当时的南洋建筑风格所建。骑楼大多布满优雅细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装饰,很有些巴洛克的味道。骑楼楼层都不太高,两三层的居多,有些还保留着早前的商号,和凭栏、门窗等处的精美雕花。
海口的骑楼建筑群初步形成于19世纪20-40年代,距今有100多年历史,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600多年历史。20个世纪30年代,海口已有35个行业572家商铺,如“梁安记”、“云旭记”、“远东公司”和“广德堂”等等。著名旅店或综合性娱乐场所有“五层楼”、“大亚旅店”、“泰昌隆”等等。许多大商号都在老街的骑楼里,展开不见硝烟的经营大战。
1931年,得胜沙街上的“海口大厦”(俗称“五层楼”)建成,那是建国前海口市最高的楼房。“骑楼林立,商贾络绎,烟火稠密”,是当时海口兴盛景象的真实写照。
尽管已过去了百余年,走在老街上,仍能欣赏到街边建筑的美。骑楼沿街道两侧临街而建,下层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过道,用以避雨、遮阳、通行,楼层部分跨建在人行过道之上,每栋高二至四层,进深二三开间,在建筑美学上,楼的宽和高符合审美比例。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体现了独特的风韵,墙体上的彩瓷花卉图案、女儿墙、骑楼、柱廊、敞廊是巴洛克风格,具有欧亚混合文化特征;人字形的屋顶覆盖青瓦,上面安放着吉祥物。建筑结构上,有中国古代传统式、西方建筑模式,还有南洋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的影响;骑楼下的长廊贯通成排,行人逛街时可躲避风雨烈日,一边悠闲散步,一边从容地看货购物。
海口骑楼老街主要是得胜沙路、博爱北路、中山路、新华路、长堤路等五条老街,是海口城市的重要发源地。
海口最早地名已不可考究了,历史记载中,“海口所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由于港口贸易的兴起,为防海盗袭扰,明代建起了方圆仅0.48公里,后慢慢在城内形成了东门街、西门街、四牌楼街、振龙街和龙牙巷等多条石板路面的街道小巷,城外则形成了振东街、水巷口街、得胜沙街、义兴街等街道。随着贸易和海运的逐渐开辟后,海口被辟为国内外的贸易口岸。“帆樯之聚,森如立竹”,正是当年海口开埠后港口热闹景象的真实描述。
1924年,海口拆墙扩城,城区面积由原来所城内的不到1平方公里扩大了许多。第二年,拆城墙的石头被用来筑成长堤,这就是如今的长堤路。当时的政府扩建原来天妃庙前的庙前大街,并改名为中山路,长388米,原西门外顺城墙位置的街道被扩成今天的新华北路和新华南路。原所城内的南北大街被拓为博爱路,东西方向则被拓为新民东西路。“商贾络绎、烟火稠密“,城市马路的形成、沿海贸易业的繁荣、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使这一带成为海口的闹市区。
如今,以前卖米卖盐卖油的得胜沙路已建成海南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以卖煤油和火柴出名的中山路成为五金灯饰一条街;新华路、博爱路也都分别成了家电、小商品及纺织面料一条街。沿着五条街漫步踱溜,会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这些地方白色骑楼建筑虽然十分欧化,可墙面上细致雕刻全都是中国民间特色的吉祥图案,形成一座骑楼就是一副风景画,一条街就是一个文化景区。
骑楼作为一种外廊式的建筑艺术,是源远流长的,甚至可以追溯至2500年前的世界经典建筑古希腊的“帕忒侬神庙”、中国的孔庙和书院建筑。
由于海南独特的强晒多雨气候条件,早在1395年(明洪武年),在海口“外沙”一带(即现在的博爱路,得胜沙路)建造市场街时,已出现了能遮雨防晒的长廊式“排店屋”。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股闯南洋风潮在海南刮开,在异乡打出一片天地后,出海闯南洋的海南人“叶落归根”,携带着毕生血汗钱回乡建屋,安老终生。祖辈们在带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时,海南也由此出现不少南洋风格的欧式骑楼建筑。那时,几座或十余座骑楼参差错落毗连一起,店屋前连廊连柱的长廊连接起整个街区,即可为往来的行人撑起一片遮挡烈日暴雨的天地,营造出相对凉爽的环境,又可成为商家谋业招徕顾客的开放交流场所。骑楼,成为了当时的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地域特色。
海口最早的骑楼建于1849年,地点在四牌楼街又叫城内街,就是现在的博爱北街。据统计,海口的骑楼式建筑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骑楼式建筑200余座,主要集中于博爱路、中山路、新华北路、得胜沙、解放路等五条老街,其中中山路沿街两旁保留较为完整的骑楼式建筑最多,约39座。
这些骑楼建筑具有浓郁的欧亚混交化特征,建筑风格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又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的影响,骑楼的建筑风格多姿多彩,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都体现了一种独特的风韵,尤其在外墙体上浮雕的花纹上有着精美的百鸟朝凤、双龙戏珠、海棠花、腊梅花等中国传统雕刻艺术。
至今这些建筑仍然发挥着海口市旧城老街的主要商业功能,形象地记录了海口市由无到有,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沿海大都市的历史,体现了海口城市区位与东南亚一体的热带地方特色。
骑楼老街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积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历史人文色彩丰富多样,历史上有十三个国家在这里开设了领事馆、教堂、邮局、银行、商会;中国共产党琼崖一大会址、中山纪念堂;西天庙、天后宫、武胜庙和冼太夫人庙,还有当时衣锦还乡的华侨富商为家乡建起的家族式连排骑楼,如邱氏祖屋、饶园等。
当年非常有名的海口最高楼——“五层楼”,如今在得胜沙路还可以看到。它是在上一世纪三十年代初,由时任越南西贡市汇理银行董事长的文昌籍乡亲吴乾椿,用从南洋运回来的石料、木材修建起来的。作为当时海口最大最豪华的旅馆,它一度是海口的标志性建筑,并经营过大剧院、放电影等。
得胜沙路
旧时的得胜沙路是洋行、茶楼、旅馆、货栈、戏院的聚集地。在那个年代,相当之繁华。街上还有间冼太夫人纪念馆(俗称“冼夫人庙”),为纪念在南北朝时期对治理海南有卓越贡献、为安定团结统一开创大好局面的冼夫人而建。现在得胜沙逐渐形成了海南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
新华南路
传统的裁缝店、各类平民服装鞋店、茶楼、小食店,一家家生意兴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格的“解放电影院”,仍以毛笔楷体写宣传板招揽顾客。
中山路
中山路是五金灯饰一条街,骑楼与鳞次栉比的霓虹广告辉映,现在主要为温州人的商业街。
博爱路
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__多年前的古希腊,近代才流行于南欧及地中海一带,并传至东南亚。海口得胜沙路、文明东路、中山路、博爱路、解放路,两侧都是一幢幢始建于十九世纪末的南洋风格柱廊式骑楼。编号:011的“海口市骑楼街(区)”最早建于1849年,具有浓郁的欧亚混交化特征,至今还发挥着情感价值。许多马来西亚等地的老华侨们在每年回国祭祖的时候,总是要到海口的“南洋街”转转,给身边的孙子讲讲这里当年的故事。
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南洋街上拥有历史记忆的骑楼在逐渐消失。中共海口市委宣传部、海口市文物局以及海口旅游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正致力于“海口骑楼建筑保护和综合整治项目”,评选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进而申请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把海口的骑楼老街纳入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