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汇总8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篇一
一年级整体看学生还是很活泼。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其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其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严展,其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冬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初步了解一些健康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通过观察感受寒冷的冬天,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
7、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8、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1、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情感。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1 我上学了 第一周
2 认识新朋友 第二周
3 走,看校园去 第三周
4 参加升旗仪式 第四周
第二单元学校的一天
5 早早起,上学去 第六周
6 课堂上 第七周
7 课间十分钟 第八周
8 放学啦 第九周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
9 说说我的家 第十周
10 爱心伴我长大 第十一周
11 把我的爱传给大家 第十二周
第四单元银色的冬天
12 北风吹,冬天到 第十三周
13 冰雪世界乐趣多 第十五周
14 庆元旦,迎春节 第十六周
整理与考查(机动)第十七十八周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篇二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第一单元:上学真快乐
1、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 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 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第二单元:祖国的生日
1.认识我国的国旗、国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感受人们迎接国庆的喜悦心情。
1. 引导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表达秋天的美好。
3. 体验、感受秋天的美好,在与秋天一起玩的过程中尽情享受秋天、找到快乐。
第四单元:我爱我的家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
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 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五单元:冬爷爷来了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习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第一周 了解我们的学校
第三周 我们小学生要这样做
第四周 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去
第五周 祖国真美丽,建设成就大
第六周 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 欢度国庆
第八周 我爱秋天
第九周 和秋天一起玩
第十周 中秋节
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 我的家
第十八周 送给新年的礼物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篇三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
1、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开开心心上学。
1、 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
2、让学生意识到在校园里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3、 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2
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
1、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要学会自理,还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认识到在学校在家一个样,诚实、有礼貌,能为家庭带来欢乐。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学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
1、体验冬季生活的快乐,增强体质,锻炼意志。
2、主动观察、发现冬季的特征,养成探究的习惯,获得有关知识。
3、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主动参与新年的集体活动。
4、了解冬季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篇四
本册教材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实验稿)新编,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约16课时,每周一课时。
第一单元第1―4课我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第5―8课我和大自然
第三单元第9―12课我爱我家
第四单元第13―16课我们在一起
1、在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生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并掌握正确的保健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5、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6、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7、通过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欢乐、有意义活动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增强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适应社会的常识的技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单元第1―4课我的好习惯
1、我们爱整洁1课时
2、我们有精神1课时
3、我不拖拉1课时
4、不做“小马虎”1课时
第二单元第5―8课我和大自然
5、风儿轻轻吹1课时
6、花儿草儿真美丽1课时
7、可爱的动物1课时
8、大自然,谢谢您1课时
第三单元第9―12课我爱我家
9、我和我的家1课时
10、家人的爱1课时
11、让我自己来整理1课时
12、干点家务活1课时
第四单元第13―16课我们在一起
13、我想和你们一起玩1课时
14、请帮我一下吧1课时
15、分享真快乐1课时
16、大家一起来1课时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篇五
一年级整体看学生还是很活泼。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其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其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严展,其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冬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初步了解一些健康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通过观察感受寒冷的冬天,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
7、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8、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1、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情感。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1我上学了第一周
2认识新朋友第二周
3走,看校园去第三周
4参加升旗仪式第四周
第二单元学校的一天
5早早起,上学去第六周
6课堂上第七周
7课间十分钟第八周
8放学啦第九周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
9说说我的家第十周
10爱心伴我长大第十一周
11把我的爱传给大家第十二周
第四单元银色的冬天
12北风吹,冬天到第十三周
13冰雪世界乐趣多第十五周
14庆元旦,迎春节第十六周
整理与考查(机动)第十七十八周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篇六
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入学已经有一学期,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因年龄偏小,自控能力较差,求知欲较强,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不断启发,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让他们能对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这就要从各个方面加以训练和引导。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课程。
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 ,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连接中单性的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 、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的只讲教材,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1、道德存于儿童生活之中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认识和道德体验。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低年级的课程应该是通过由浅入深 的道德的、科学的 、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好基础。
3、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情感与态度: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知识与技能: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过程与方法: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 教学措施: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生多说多艺,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社会的能力。
3、重教学活动与实际活动相结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篇七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愿意做一个有精神的小学生。2.能在公众场合及生活中保持外貌整洁有精神。
3.知道良好的精神面貌的表现会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乐于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提醒学生有精神,面貌好,才健康。
1.学生准备:完成课前小调查,准备一张自己认为最精神的近期照片。
2.教师准备:
(1)教师精神的照片及故事。
(2)课前和家长保持信息沟通,了解本班学生在家中的真实表现,以便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
1课时
活动一:绘本故事《谁精神?》
出示任务:看这个绘本故事,说说自己的理解。出示ppt,呈现绘本内容(第6页中1图2图,第7页中3图4图)。
反馈指导:同桌或小组同学互相讨论,看看绘本故事中,谁精神?分析漂亮、眼睛大、声音响亮、姿势好就是“精神”吗?提出自己对“精神”的理解。
活动二:我们真精神
出示任务:“精神”的我是什么样?
反馈指导:学生交流,“精神”的我是什么样?将学生发现的班里有“精神”的学生请到前面来,请发现的同学为其点赞。
1.追问:大家一起看一看,从哪儿能够看出她(他)很精神呢?
“精神”,顾名思义是指“精”、“气”、“神”。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同学的“精”、“气”、“神”。说说你的发现,看看自己身上的“精”、“气”、“神”是怎么体现的。
为什么国旗班的战士面对国旗的时候,比我们更庄严更精神呢?
是因为他们是大人吗?
是因为他们平时经常训练自己的“精”、“气”、“神”吗?
是因为他们内心非常热爱国旗,所以表现出来最佳的精神面貌吗?
与小组同学一起分享你的想法,并听听小组其他同学的意见。
集体集会时的“有精神”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大声赞美自己或是你眼中有精神的小榜样。
怎么样才能一直保持很有精神呢?寻找日常生活中的有“精神”的小达人。说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何会带给大家很“精神”的感觉,采访一下他(她)是怎么做到的。
小结:有精神带给别人的感受是赏心悦目,是自信,也是朝气蓬勃。有精神不仅仅是在集会和重大活动的时候我们集体的精神面貌,也是生活和学习中认真朗读、高兴歌唱、响亮说话、友好相处的精神面貌,更是在遇到困难和误解时的努力进取和乐观积极。相信你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内外都有精神的学生。
活动三:我的照片故事
出示任务:晒照片
反馈指导:
提问:通过分享和聆听同学们的故事,你发现了有精神的秘密吗?请说说你的发现。并把你心目中有精神的小榜样勋章,送给你身边有精神的小伙伴。
小结:出示ppt,呈现第7页的有精神的孩子的图片。
看来,大家都愿意做一个有精神的孩子,都愿意受到大家的欢迎,仪表整洁、站姿挺拔、认真朗读、高兴歌唱、响亮说话、自信表达、阳光笑容的你,真的特别有精神。
活动四:故事续编
1.大雄是个学习非常努力的孩子,可是晚上总是睡不好,第二天就带着黑眼圈儿来上学了,课堂上他也没精神,下课时,你会。
2.乐乐最近参加舞蹈比赛,取得了好成绩。可是因为排练和比赛,耽误了学习。课间乐乐闷闷不乐地趴在课桌上,你会。
3.康康是个快乐的胖孩子,每天都乐呵呵的。但是这次体育测试成绩不理想,爸爸、妈妈都很着急,作为他的好朋友,你会。
小结:良好的作息和充分的休息,可以有助于我们保持有精神的状态。积极面对挫折和失败,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才可以让我们成为内外都精神的小学生,加油吧!你一定行。
活动四:有精神才好
出示任务:出示ppt,第8页的两张坐姿和站姿的对比图。
反馈指导:
1.讨论:你从这两张对比图中发现了什么?
2.说说有精神对我们有哪些好处?
小结:揭示有精神的价值,做个有精神的儿童,身体好,面貌好,有自信,有朋友。健康成长乐哈哈。
活动五:绘本故事《投票》
出示任务:展示教材插图第8页中5图6图,第9页中7图8图,小组讨论:找到真正有精神的策略和办法。
反馈指导:“我有精神好办法”智慧分享卡
2.看来你们平时的生活习惯很好。
制作“智慧分享卡”,把自己可以保持有精神的秘诀,制作成分享卡,并送给你的好朋友。
3.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你容易出现不太精神的情况,你是怎么做的,如果自己找不到解决办法,可以跟小组里的同学求助,听听大家的意见,你会发现智慧就在与同学的交流分享中闪现出来了。
小结:在这个活动中相信你一定发现了有精神的秘诀,除了坐立行走的姿势要优美,还要保持温暖的微笑,而这样的微笑要发自内心,才是真正的有精神。晚上按时睡眠,保持充足的体能,有助于我们长久保持有精神的面貌,自信快乐的生活和学习。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篇八
我任教一(1)班的《道德与法治》,该班共有学生40人,男生24人,女生16人。一年级的小朋友入学已经有一学期,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集体的观念并未完全建立,对他们来说,集体就是很多人在一起学习。至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生活中应共同遵守的规则等问题,他们很难理解,一般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遵守。由于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不爱护班级物品、不遵守班级纪律、与同学游戏时时有摩擦、不考虑他人感受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这学期,教师要逐渐帮助学生建立集体观念,使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意义,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但是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因年龄偏小,自控能力较差,求知欲较强,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不断启发,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让他们能对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这就要从各个方面加以训练和引导。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课程。
1、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连接中单性的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的只讲教材,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本册教材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实验稿)新编,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
第一单元第1—4课我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第5—8课我和大自然
第三单元第9—12课我爱我家
第四单元第13—16课我们在一起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
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1、在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生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并掌握正确的保健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5、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6、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7、通过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欢乐、有意义活动内容的安排和选择,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增强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适应社会的常识的技能。
1、进一步确立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发展的核心地位,明晰学生道德与法制学习发展的线索,进一步凸显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在全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加强对学生以学习生活为主体的全部生活的价值和引导,在学会生活中学会做人。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
2、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相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教学生多说多艺,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社会的能力。
5、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