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树和喜鹊的教学反思随笔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优质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树和喜鹊的教学反思随笔篇一
《树和喜鹊》一课,用生动、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小鸟和小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孩子们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开课伊始,我用一首欢快的儿歌《朋友越多越快乐》把孩子们带入到教学情境之中,激发孩子们对交友的渴望,以及体会没有朋友孤单失落的心情。再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将故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树和喜鹊因为没人陪伴孤单失落,第二部分是它们有了邻居后非常快乐。然后通过对这两部分的学习、对比,再一次让孩子们感受到朋友的重要性。
本课的学习比以往课文的学习增加了一个知识点,就是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于是,我在引出“孤单”一词后,让孩子们联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说说通过哪些词语感受到了树和喜鹊的孤单。引导孩子们找出数量词以及理解“只有”一词在这里的重要性,再让孩子们练习用只有说一句完整的话。在体会树和喜鹊的快乐时,我引导孩子们从文本中找答案,训练了孩子们的阅读搜集能力。
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谈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会孤独。理解“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我通过图片、音乐、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想象树和喜鹊平时还会和邻居们一起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说了很多,不仅开阔了思维、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还训练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此时,孩子们已经深深的知道了朋友的重要性,也渴望能够交到更多好朋友。我又播放了动画视频《纸船和风筝》,通过观看,引导孩子们体会应该怎么和朋友相处,如果和朋友闹了矛盾应该如何解决。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像“叽叽喳喳、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应该展开让孩子们多说一说,帮助孩子积累词语。整堂课由于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又相当有限,所以整体感觉听讲效果不是很好,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多多加强对孩子们注意力集中的训练,争取提高课堂效率。
树和喜鹊的教学反思随笔篇二
统编教材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分享、快乐,《树和喜鹊》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一篇童话。故事非常浅显,却蕴含着深意——有了邻居和朋友,大家一起生活才感受到快乐。本文的语言表达也很有特点,采用了重复的表达方式。
依据课标,识字、学词、读好课文是低段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本课采用了随文识字、学词的方法。课文画面感较强,用绘本阅读的方式串联起整篇课文。
一、力求识字方法多样化。
生活中识字认识“单”、猜字谜学习“孤”,加一加的方法认识“都”,通过“都”和“邻”的比较认识“邻”。字理识字法认识“居”,形声字的方法学习“静”,利用图片认识“窝”。
二、落实本单元的目标——联系上文了解词语的意思。
1、通过第一自然段中,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只有,了解孤单的意思。为了能切身感受到树和喜鹊的孤单,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孤单的感受,这一点反而成为画蛇添足之笔,使得这一部分教学不清晰,臃肿而拖沓。
2、学习第二部分时,我抓住了关键词“邻居”,在学习这个词的时候,也是通过联系前文的方法,但实践证明,效果并不理想。字理识字,学习“居”的时候,就可以学习“邻居”。“居”是居住,邻是相邻、靠近,住得近的人就是邻居。再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邻居,甚至还可以拓展一些词——邻国、邻村、邻村,这样才能使“邻居”的教学更扎实一些。也不至于使“居”的学习太突兀、生硬。
三、朗读突出方法——想象画面,体会心情。
本课的画面感比较强,学生比较容易想象到画面,树和喜鹊的心情由孤单到快乐也很贴近儿童的心理。低段的朗读指导离不开老师的示范和引领。在这一点上,我没有及时、适时地发挥好老师的.指导作用,一味地体会读有时也很乏力。
树和喜鹊的教学反思随笔篇三
《树和喜鹊》这节课可以说是我们教研组集体备课的结果,经过多次的文本细读,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选择性的取舍,总的来说,这节课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下面就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树和喜鹊》是一篇童话,向我们展现了三个画面: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孤单地生活;后来这里有了许多树、许多鸟窝、许多喜鹊;喜鹊们、树们快乐地生活。随着画面的不断丰富,树和喜鹊由单个变成群体,由孤单变得快乐,故事生动形象地告诉学生: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全文共6个自然段,每两个自然段讲述一个画面,结构相似,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反复对重点自然段落的阅读以及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辅之以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文本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认识。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谈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会孤独。理解“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识字、写字,用“联系上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知道“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上课伊始,我以学生最感兴趣的谜语入手,让他们具有学习本课的欲望,同时和他们一起谈谈喜鹊的相关知识,从而让学生迅速走进课文。接下来我以范读的形式读课文,让学生自己去勾画生字词,帮助他们认识新字词,然后让他们自由去朗读。本节课的重点就是扫描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应该先扫描生字词障碍,再让他们去朗读,通过反复的朗读和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顺利过了字词关,学生认识了生字词后朗读起来就有信心了。在朗读课文时,我重点指导多音字的读音,通过示范读、分组度、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课文。在指导写字时,抓住字的结构和重点笔画去观察,通过示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临写等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让学生从小写好字。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堂略显沉闷,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设计更多有趣的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不应该牵着学生往前走,应尊重他们自己的想法,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将采用初读感悟――再读理解――拓展延伸等读悟结合方法,让学生通过思考、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中心,最后让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谈体会来深化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这样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体。
树和喜鹊的教学反思随笔篇四
统编教材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分享、快乐,《树和喜鹊》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一篇童话。故事非常浅显,却蕴含着深意——有了邻居和朋友,大家一起生活才感受到快乐。本文的语言表达也很有特点,采用了重复的表达方式。
依据课标,识字、学词、读好课文是低段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本课采用了随文识字、学词的方法。课文画面感较强,用绘本阅读的方式串联起整篇课文。
生活中识字认识“单”、猜字谜学习“孤”,加一加的方法认识“都”,通过“都”和“邻”的比较认识“邻”。字理识字法认识“居”,形声字的方法学习“静”,利用图片认识“窝”。
1、通过第一自然段中,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只有,了解孤单的意思。为了能切身感受到树和喜鹊的孤单,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孤单的感受,这一点反而成为画蛇添足之笔,使得这一部分教学不清晰,臃肿而拖沓。
2、学习第二部分时,我抓住了关键词“邻居”,在学习这个词的时候,也是通过联系前文的方法,但实践证明,效果并不理想。字理识字,学习“居”的时候,就可以学习“邻居”。“居”是居住,邻是相邻、靠近,住得近的人就是邻居。再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邻居,甚至还可以拓展一些词——邻国、邻村、邻村,这样才能使“邻居”的教学更扎实一些。也不至于使“居”的学习太突兀、生硬。
本课的画面感比较强,学生比较容易想象到画面,树和喜鹊的心情由孤单到快乐也很贴近儿童的心理。低段的朗读指导离不开老师的示范和引领。在这一点上,我没有及时、适时地发挥好老师的指导作用,一味地体会读有时也很乏力。
树和喜鹊的教学反思随笔篇五
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小鸟和小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孩子们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同时,多种形式识记生字的方法,调动学生识记生字的兴趣,把枯燥的生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并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交给学生评价的方法,通过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来提高朗读水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好习惯,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为理解课文内容,流利的读文奠定了基础。
由于这篇课文,学生可能会对有些词汇不太了解,要通过做动作、联系上下文猜测、教师讲解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所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对于他们在理解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同桌互相倾听对方朗读课文,然后相互帮助和指导。说说同学读的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还有哪些地方自己读得比较好,再互相说说自己朗读时的体会。利用范读,创设情景。
2.同学间互相讲一讲这个故事,同桌或小组同学互相补充,然后推举一名同学在全班讲故事。在朗读或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和观察,了解学生对课文的哪些地方理解较好,还有哪些地方在理解上有困难,要抓住时机及时指导。
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学生带着对课文的理解,课下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讨论这个故事,然后同学间交流和爸爸、妈妈一起读的体会。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与父母阅读的过程中更加深了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好儿女。
树和喜鹊的教学反思随笔篇六
《树和喜鹊》是一篇童话,向我们展现了三个画面: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孤单地生活;后来这里有了许多树,许多鸟窝,许多喜鹊;喜鹊们、树们快乐地生活。课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课文的第2、4、6自然段都是用一句话构成,句式相同,每句话都带有“也”,这三段话还构成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脉络,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课文在词语运用上也采用了反复的手法,第一自然段连续用3个只有,第5自然段先后用了2个叽叽喳喳,句子整齐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
结合课文内容和课程标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二是能明白只有和也的意思,并运用只有和也练习说话;
三是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的意思;
四是在课文的课后能感受到拥有朋友的快乐,懂得朋友的重要。
基于这四个教学目标,我将自己的教学反思如下:
字词的教学目标完成比较顺利。学生在多种形式朗读生字词后掌握基本的读音,然后我给每一个生字都准备一幅图片,一方面学生能根据图片说出生字的大概意思,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可以看图说句甚至师看图说话。例如生字“种”,图上有两个小朋友在种树,小朋友就很快说出种的意思就是播种,种东西,然后我让他们看图说一句话,学生一开始说的是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种树。我立刻引导,你可以像第5课那样给句子加上怎样地把句子说的更生动,更具体吗?很多小朋友就说到“两个小朋友在开心地、认真地、欢快地种树。”表达比之前更生动。在学习多音字时,我也不仅仅是让他们掌握多音字的读音,而是让他们在了解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基础记忆,如乐当表示音乐时它就读yue,当它表示快乐时就读le。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可以拓展积累。像积累aabb的词语也是这样,词语的积累是为了应用,积累后可以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口头表达练习。
本课一个新的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的意思。孤单的意思是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只有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才会显得孤单。所以我从只有入手,先让学生找出第一自然段中的事物,再找出他们的共同点――数量少,哪一个词直接说明他们数量少?那就是“只有”,让学生也尝试用只有练习说话,让他们感知只有强调数量非常少,进而引导因为只有一个所以让喜鹊和树都觉得很孤单。这样将两个关键词语放在一起理解,一起运用,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就自然而然就重读了“只有”。这样将理解、运用朗读相结合,对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很有帮助。
课文的最后一个片段揭示了课文的中心主旨:有朋友才会快乐。我先让学生阅读第五段,说一说这是一群怎样的喜鹊,学生很快能说出这是一群快乐的喜鹊,从哪儿可以看出他们很快乐?我紧接着追问。学生就会说因为他们叽叽喳喳一起飞出去。我再接着问,这还是一群怎样的喜鹊?孩子们就有人说这是一群友爱的喜鹊,因为他们每天一起飞出去找食物,然后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睡觉,抓住了关键词“一起”,还有的小朋友说这群喜鹊很团结,我想课文的中心就在孩子们这样拼凑起来,然后我最后总结,喜鹊们是因为有了更多的伙伴才会更加快乐,点明主旨。
其实,我渐渐感悟到,语文课就是一种语言素材的积累及运用,并不是把一篇课文上完就好,我们要把课文切割成一个个语言知识的训练点,让孩子们每天都能积累一些字词,一些句式,一些学习方法,再收获一些学习感悟,我想这样日积月累的学习下去,孩子们的语言发展能力应该会得到逐步地提高。
树和喜鹊的教学反思随笔篇七
本文是一篇童话,向我们展现了三个画面,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孤单的生活,后来这里有了许多树,许多鸟窝,许多喜鹊。喜鹊们,树们快乐地生活。故事生动形象地告诉学生,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
片段分析
片段一
课堂一开始,巴楠老师就让孩子们准备好练习本、笔进行听写。一共听写了三个词语:居住、招呼、单一。这是上一节课学习的新词,孩子们必须掌握。这样每天听写几个词语,学生既觉得简单,又掌握住了新的新学的生字词语,真是一举两得。这种方法很适合语文的教学。因此,以后我也要采用这样的方法。
片段二
借助图片,上下文理解词语孤单的意思。巴老师先出示图片,让孩子们说一说孤单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孩子们说一说,从文中的什么地方看出树和喜鹊很孤单。(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只有,只有,只有)。通过这些词语,从而让学生明白了孤单的意思,就是只有一个,单身,无依无靠。采用这种方法,学生更容易理解新的词语。因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也要让学生多采用这种方法理解词语。
树和喜鹊的教学反思随笔篇八
《枫树上的.喜鹊》这篇课文与一般的、有一个完整故事情节的童话不同,它是自由诗、散文诗与童话的结合,具有特殊的艺术美感。课文情节简单,语调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阅读接受能力。这篇童话把一个带着童真、童趣的眼睛去看待周围事物的孩童展现在我们面前,告诉我们童话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
这是本册书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童心童趣”。我首先围绕这点展开教学。认真研读了教材及教师用书,反思如下:
因为本课是一篇简单易懂的童话故事,生词和难懂的词语,句子很少,所以教师应该少讲解,而是应该以学生多阅读,多体会为主,而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喜欢”的程度不够,指导朗读缺乏高度,我说的也过多。
因为“喜欢极了”,所以“我”才会想象出喜鹊们的一连串的有趣的故事:唱歌,做游戏,学拼音,看日出……也是因为“喜欢极了”,所以喜鹊们快乐,我也就高兴,它们的一举一动我都“懂得”,课文渗透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主线明确了,就应该抓住核心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情地体会和有感情的朗读。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多读多体会就好,少讲解。
教学中,我将课文中的“小喜鹊”带到生活中来,把它当成小喜鹊,并用喜鹊之间的对话进行交流,在“鹊,鹊,鹊”中不仅使得课堂气氛达到高潮,不知不觉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在师生有趣的对话中感悟了课文内容。进而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情景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写。
通过今天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还得多读书,丰富自己;多向更多的同行前辈们学习;更要总结实践经验,学会反思自己。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独有的魅力,让每个孩子爱上语文课,做一名真真正正的合格语文教师!
树和喜鹊的教学反思随笔篇九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的是歌曲教学《喜鹊钻篱笆》。
唱歌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怎么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节、富有创造性的体验音乐要素、快乐学唱,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收获美的体验,享受美的愉悦,让音乐课堂成为“美”的体验场,这应该是小学音乐课永远值得探索和不懈追求的目标。
一、课题研究
感受歌曲情绪,体验音乐律动,培养创新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五课内容,歌曲《喜鹊钻篱笆》是一首贵州的彝族儿童游戏歌曲。五声宫调式,42拍,单乐段结构。歌曲以富有民族特色的语言、欢快的律动展现了彝族儿童游戏时载歌载舞、无比欢快的心情。“阿西里西”为“我们是好朋友”的意思,“求堵啦来嗡啊”是表示欢乐情绪的衬词。
三、教学涉及思路
新课标强调“以审美为核心”,该教学设计力求从音乐本体挖掘歌曲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从审美视角诠释音乐。力争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体的宗旨,面对一个个活泼智慧的学生个体,无论教学导入、教材挖掘还是学生创编活动的设计都结合二年级学生特点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音乐的创新能力。
四、学情分析
少数民族歌曲对学生而言稍感陌生,但律动鲜明,符合低段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二年级的学生们已初步具有感受和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非常高,体验音乐的热情高涨。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合作探究法、快乐教学法等,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为主线,创新创造为目的”的教学原则,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寓教于乐,得到美得熏陶。
五、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喜鹊钻篱笆》
2、按节奏读歌词,理解歌词的意思
3、随歌曲做律动,并掌握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六、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情绪、速度掌握歌曲的节奏特点,能伴简单肢体律动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活泼跳跃的情绪,通过了解歌曲中彝族语汇的含义,体验彝族儿童游戏的欢快心情。
3、引导学生以自我分析、体验合作的方式主动参与歌曲欣赏,了解歌曲语言、节拍节奏特点,体验歌曲律动。通过舞蹈创编,培养学生音乐创新能力。
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彝族儿童无忧无虑的欢快心情,并能富有感情、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喜鹊钻篱笆》。
教学难点:对歌曲演唱情绪及节奏、音高、音准的把握。
八、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播放器、双响筒、小红花。
九、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做律动。
2、师生问好。
二、歌曲《喜鹊钻篱笆》
(一)教学导入
1、提问
师:同学们,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在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非常正确!56个民族56枝花,百花争艳,各显千秋。
3、彝族简介
师:对。彝族人民非常好客,他们居住的地方有美丽的风景和秀丽的山水,每逢节日他们就会穿上漂亮的衣服去参加唱歌跳舞,彝族的服饰特别鲜艳、漂亮,这些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这是彝族的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在民间有各种各样的曲调,如:爬山调、迎客调、娶亲调等。彝族的舞蹈也颇具特色,分集体舞和独舞两类。动作欢快、节奏感强,通常有笛子、月琴、三弦伴奏。说到彝族的乐器那更是丰富多彩如:葫芦笙、巴乌、月琴、三弦等。彝族的节日有彝族年、火把节、跳歌节等。重点介绍火把节(略)。听完李老师的介绍,你们喜欢彝族吗?(喜欢)今天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彝族民歌《喜鹊钻篱笆》,请看大屏幕。
4、出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喜鹊钻篱笆》,是彝族小朋友们做游戏时唱的`歌曲。
(二)学习歌曲
1.感受歌曲:
1听录音
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是怎样演唱这首歌的呢?
2提问
师:歌曲主要表现了怎样的情绪?请说说歌中唱了什么?
3教师出示完整的歌词
4解释词义
师:彝族人民也有自己的语言,你们知道“阿西里西”是什么意思吗?是“我们是好朋友”。“求堵啦来 求堵啦来 嗡啊嗡啊”是表现欢快情绪的衬词。
5师生按节奏读歌词。(师一句、生一句)
6跟节奏读歌词(双响筒伴奏)
(三).学唱歌曲:
1倾听音乐的旋律。
师:请同学们休息一下,听老师用钢琴弹歌曲的旋律。
2对口型游戏
师:请同学们听歌曲范唱,只张嘴不出声。
3跟钢琴轻声哼唱。
4欣赏录音范唱。
师:他们唱得怎么样?
5完整演唱歌曲。
6、歌曲处理(讲解演唱技巧:自然大方、吐字清晰、富有感情、气息流畅、强弱力度的变化,还要有表情。)
师:同学们!你们做游戏时的心情如何?注意“求堵啦来 求堵啦来 嗡啊嗡啊”表现了彝族小朋友召唤朋友来做游戏时的欢快的心情,大家应该唱得欢快些。现在,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那群少年,体会一下愉悦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心情再把这首歌演唱一遍。
三、拓展部分—— 学彝族基本舞蹈动作
1讲解示范动作
2生学跳
3跟音乐跳
4边唱边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随音乐舞蹈)
师:请每一个同学都动起来、唱起来吧!
四、结束语:
师:音乐是人们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窗口。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都能热爱我们的少数民族,更加喜爱我们的少数民族音乐。请同学们回去后把这首好听的歌曲唱给家人或朋友听,让我们把快乐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好不好?(好)
五、下面请听颜老师向你们再见!听音乐有秩序的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