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社实践心得十(模板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报社实践心得十篇一
发海报,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其实是很辛苦的,特别是这么热的时候。其实任何事,过程中的感觉都是漫长的,时间仿佛停滞不前,每天都盼着那个点下班,天天面对同样的事,无聊,辛苦,可事后回望,也不过如此。任何人都是从平凡的岗位做起,重复是在所难免的事,哪个工作又不重复呢,要用心,有所获,贵在坚持。原来,只要我们坚持下来,一切艰难困苦不过尔尔,没有什么大不了,坚持就是胜利,挺过来,任何事都显得那么渺小,甚至苍白,不值一提。 刚开始,那是与世隔绝的日子,从早忙到晚,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关注外面的世界。没有报纸,没有新闻,天天背菜谱,背价格,站岗,迎客。后来,我认识到,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不仅仅限于报纸,电视。每个人,或者说每个顾客都是活生生的新闻直播,从他们的穿着,你可以了解最新的时尚潮流,从他们的言谈,你可以了解最新的新闻资讯。世界上没有封闭的新闻,只有封闭的嘴巴,只要你会交流,会沟通,没有什么事你会不知道。
在做这个工作时,因为以前从未接触过,什么都不懂,一问三不知,眼看着别人忙前忙后,自己只能傻傻的站在旁边干看着,帮不上忙,最怕的是帮倒忙,别人烦,自己也烦,恨这样的自己。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话一点不假,师父没有义务为你的错误负责,也没有义务对你倾囊相授,他有他的脾气,修为在个人,很多时候需要我们自己慢慢探索。任何一个人进入任何一家公司,都是从新员工起步,一个公司的工作流程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能掌握跟了解,必须多向别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善于观察,看别人怎么做,而不是等别人来告诉你怎么做,不要依靠任何人,相信自己,最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能搞定。勤动手,勤动口,不断琢磨,不断学习和不断积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自己,依靠自己。 在这个小小的餐饮店,你会发现,人没有三六九等,但顾客的素质却参差不齐,说话要注意措辞,素质是自己的,借不到,别人也强加不了。在交往中,如果我们不能去改变什么,我们就要采用各种方法去适应。要知道,他们的出现和存在是为了让你了解,原来世界上有这种人,而幸好,你不是这种人。
许多人说娱乐圈是个大染缸,各形各色的人都有,其实餐饮业又何尝不是呢,或者可以说,又有哪个行业不是呢,无论是什么地方,什么样的人都会有,大家为了工作,为了生活,为了不同的目的走到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个性,脾气,要想与他们搞好关系,需要许多技巧,为人处世之道在于隐忍,少说话,多做事,管好自己,尽量不做有损他人利益的事。我信奉人之初,性本善,也不否认人都是自私,关键在于如何把握一个度。不可忽视,小觑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无论是什么时候,任何情况,都要真诚对人,热诚待人,不要求别人有所回报,只要求自己问心无愧,只要自己是真诚的,我们的心就会是殷实的。 这一个月的兼职生活让整日呆在象牙塔的我,尝到了社会的现实,生活的不易,或许,这种真切的体会,才是最宝贵的收获。
20xx年暑假,大学生活已经匆匆过了一年了,时间的短暂让我不得不想想以后的就业取向。对理想的追求让我我带着期望再一次进入社会,与社会的人群接触。感受不一样的色彩人生。
当我再一次踏入这家店的时候,有一种温馨的感觉,也许它给别人的感觉很小。但是在这家店里却总有学不完的道理。这家店是刚刚起步的,我很庆幸在这样的一家店里打工,它可以教会我,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也经营一家类似的店我怎样去更好的经营管理,怎样把握住工作中的一些小细节,从前厅到后厨的准备工作都怎样去做的更好,就像我的导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如果你真的想锻炼那么小的公司单位学到的东西更多,而我恰恰选择的就是这样的一家有着无限发展空间的《巴食可》餐厅!
在这里,我学到的是怎样更好的与客人交流,怎样更好的为客人服务,虽然这家店和我所学的专业不一致,但是餐饮业是我兴趣爱好的所在,我为兴趣所发展也是一个不错的追求。从老板到店员,我深深的感受到,一个好老板比一个好工作更重要,也许这只是我的观点,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势必观点也不同,但是我的职场生涯就是想找寻一个这样的好领导。从细节告诉我们生活当中的道理,从言谈举止到进入500强企业的魅力风格。他给我带来的更多的感悟!在这家店里我看到了从稚幼到成熟,看到了它的壮大!
在我的打工生活中,我也明白了许多:在日常的工作中 上级欺压、责备下级 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事实如此,但这也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它让我明白到别人批评你或是你听取他人的意见时,一定要心平气和,只有这样才能表示你在诚心听他说话。虽然被批评是很难受的,而且要明确表示你是真心在接受他们的批评。因为批评是在告诉我不足的所在。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以后的成功铺路。我们要学会从那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才是我所应该做的。
我也从工作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可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对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知道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不论做是事情,都必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打工的日子,有喜有忧,有欢乐,也有苦累,也许这就是打工生活的全部吧。我不知道多少打工的人有过这种感觉,但总的来说,这次的打工生活是我人生中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是值得回忆的。现在想来,一个多月的假期生活,我收获还是蛮大的。想一想寒假在这里留下的回忆,我很期待这次的离别会给我一个怎样的心情。我所学到的生活的道理是我在学校里无法体会的,这也算是我的一分财富吧。现今人才市场上大学生已不是什么 抢手货 ,而在每个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中,几乎都有工作经验。所以,大学生不仅仅要有理论知识,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将来找工作也同样重要。事情很简单,同等学历去应聘一份工作,公司当然更看重个人的相关工作经验。就业环境的不容乐观,竞争形式的日趋激烈,面对忧虑和压力,于是就有了像我一样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了暑期打工。暑期虽然只有短短的1个月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却可以体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炼一下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学生所拥有的 无形资产 ,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以前也想过,学我们会电专业的,最终的就业方向是否能够称心如意,是否可以让自己尽情的发挥我的能力。所以,这短短的一个月的经历,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煅练,而且,专门机构统计的现在的毕业生出来后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会做与自己专业相符的工作,因而在工作的过程中,我都在不断的提醒自己,不断的对自己要求,把手上的活,当做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而老板常常强调的就是每个员工都必需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做事,我也觉得这是以后无论做任何一份工作都会收到的要求,无论在那一行业。
在北京这种地方,看得到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挑战,有时会把自己与那些出入写字楼的同样年轻的人比较,心里真的感受到那很明显的差距,当然,这种差距并不是一时一日而起,所以,出到外面,一个正确的心理定位但显得格外重要,不然,常常因为比较把自己看得很不平衡,而迷失自己的方向,那些在我们前头的人们,可以当作是榜样,但不可过多的去计较,自己能做到何种程度,应该有一个很明了很中性的认识,不能过于攀比,更不可自以为是。
报社实践心得十篇二
在我的大学生活中,报社实践是我最难忘的经历之一。作为传媒类专业的学生,我有着强烈的渴望去感受新闻媒体的魅力和工作平台的环境。通过这次实践,我获得了更多的经验和知识,更进一步地了解了新闻媒体产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报社实践中的体会和感受。
第二段:认识到新闻报社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新闻报社在传播媒体的地位和作用。自新闻媒体的降临以来,人们就开始依赖于传媒获得新闻信息。在报社里,我看到了新闻工作者们不断地追寻真相的精神,以及如何精心策划和组织新闻报道。他们不仅要能够抓到敏感的信息,还需要以某种方式按照传统的报道方式进行报道。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新闻报社是传媒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三段: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
这次报社实践,我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在团队内我负责了新闻稿和新闻报道的撰写,同时还要负责新闻的录音制作等。我的团队是由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的,我们可以互相交流、帮助和监督。团队合作让我实现了在课堂内无法实现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我更加了解自己的职业选择与职业规划。
第四段:面对挑战
报社实践的过程中伴随着各种挑战,这些挑战帮助我不断地提升自己:如何与话题相关的媒体与机构沟通,如何采访、管理和整理信息,并且以"新闻"的形式进行组织。在这个过程中,我快速的适应了不同场景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更重要的是,我从错误和挑战的中成长,获取了无价的经验和教训,针对不足之处作出了调整。
第五段:总结
在这次报社实践中,我获得了不仅是知识和经验,还有一份坚实的、实践基础的职业挑战和职业发展的决心。新闻行业是一个大处在变化的领域,不仅需要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思维、适应和应对环境的能力中同样得有所提升。不可否认的是,传媒行业的科技和信息给传统的新闻产业业态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们需要更好的去面对这些挑战并加以利用。我认为,通过这次实践并结合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将在未来的传媒行业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行,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报社实践心得十篇三
从20xx年的2月18号到3月20号我在西安商报报社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时间虽短,但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增加了不少阅历。所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的道理。社会实践过程中,有顺利的时候也有挫折的事情,但我都坚持了下来,认真完成了大学期间重要的一次课外作业,以下是我的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选择《西安商报》作为社会实践单位缘于一位认识的中文班的同学的推荐,《西安商报》是有西安日报社主办的一份经济生活类报纸,创刊于20xx年。后来的经历证明我选择商报社会实践是正确的选择,商报的老师对我和我们一起社会实践的同学都很关心,及时给我们答疑解惑,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每一个社会实践生都由两位老师带,这足以说明商报周到的考虑,尽量是我们在短时间内不至于浪费宝贵的时间,每天都有事可做。商报的记者不多,所以每个人的任务就比较大,每天都很辛苦,带我的是商报的李老师和詹老师,李老师在报社工作了将近十年,是一位资深的记者了,詹老师则是刚进入报社的年轻记者,但我感觉到了他们都是那么的敬业,那么的热爱这份工作,对于我这个社会实践生也是当做朋友一般,经常跟我沟通交流,指导我的稿件,教我采访的技巧,我从内心感谢他们。
在报社待的一段时间,让我有了很多收获。刚去报社的几天,老师并没有给我安排任务,而是让我看报纸,除了本报社的报纸外,还要求我多看几家比较有名的如《大河报》《成都商报》《华商报》等他们的报纸,我在学校就是比较喜欢看报纸的,但是在学习之余把看报纸当做一种放松的方式,而现在让我整天坐在哪里看报纸,当时真的是很无聊,老师也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告诉我说让我看报纸不光是让我看新闻的内容,关键是让我了解记者采写新闻的角度,报到的方式和对新闻事件的把握,这是当记者的第一关。我社会实践中我认识到好的新闻稿要遵循新闻的事实性,客观性,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换位思考。社会实践的第三天李老师把我和另外一个社会实践生叫到他面前,在网上随手找了一篇报道让我俩看,我们睁大眼睛看,是关于学校的一篇研究报道,看完了新闻我俩面面相觑却不懂有什么看头。李老师就说你们要尽力利用周围身边的所有资源获取新闻,做自己熟悉的领域。就像现在从你们的学校出发,从自己的最方便的出发。看这新闻你们觉得有什么可以做?我们依然沉默。“你们首先必须遵循新闻的事实和客观性,然后想想我们这份报纸是什么人群看得多,你们自己还想从这消息事件知道什么,也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想他们还想知道什么,进行这样一个换位思考。”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从这消息找出还可以报道的东西,然后联系新闻当事人,开始着手社会实践的第一篇新闻。
还有就是要做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提高自我交际能力,扩大交际圈,有一次我们要采访一位高校的教授,可是联系不上,我们的采访一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詹老师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电脑,电话,身边的所有人都可以发生作用。再说你们是学生,本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便捷,发散人力去干吧,没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后来经过同学的同学真的就联系上了教授。其实当记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际圈,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尽快尽量准确的办好事情。就像一篇报道,你可以找到相关的新闻对象,根据“六人认识论”人传人,以一传十,十传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对象。而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采访得心应手。我们就尝试过,因为是记者的身份而遭受采访拒绝,而老记者通过某个有点“权力”的朋友帮忙,我们最终还是可以进行采访获得了需要的新闻信息。当然人际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对于记者来说更加是重中之重。记得有一次我单独去采访,我报了老师的名字,没有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老师后来批评了我,他要求我建立自己的交际圈,可见对记者而言,交际范围很重要。
报社李老师一直要求我要学会扩展思维,目光要独特。他经常让我关注财经类的新闻信息,他说,现在很多报社都主打社会新闻,所以社会新闻很多,我们多关注社会新闻以外的东西,没准就能另辟蹊径,写出优秀的稿子来。事实也是这样,不光目光要独特,还要会发散思维,由点及面,同一篇新闻不同的人阅读就能出现不同的结果,有一次詹老师拿起我身边的报纸,没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说发现有新的材料可以写。他说上面的报道还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们可以补充这些消息作为新闻,还是会有很多读者关注。这是关于房价的一篇新闻,我看完了就把报纸扔到一边了,而记者却看到了可以写的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就是经验,对于自己目光狭隘我真的无话可说,问了老师很笨的问题:“怎么发现新闻?”老师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就要做别人所没有的,学会扩展思维,从点延伸,新闻就在身边。
”好一个处处留心,做别人所没有,因为老师的仔细观察,我是写了两篇跟踪报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识珠”恐怕这消息就会随着报纸一起沉默,成了没有的东西。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做到,这不只是经久“沙场”的老记者才可以做到的。问题在于自己有没有去动脑,有没有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看这新闻就要懂得从新闻找新闻,“查缺补漏”都可以派上用场。
社会实践期间我感到了自己知识储备的严重不足,才发现记者就像一部百科全书,什么都得懂,因为你不知道你下一步会遇到什么情况,而且要敢于提出问题,并去解决问题。有一次去采访一起,李老师带着我和另外一个社会实践生,到了现场我都吓傻了,现场情况很惨,老师采访交警了解情况,我们躲在旁边不说话,后来老师问我们为什么不说话,我说现场太惨了,都吓傻了,老师狠狠批评了我们,作为记者,连这点是都扛不住怎么行,不管现场怎样,你的采访都得照样进行下去,这是你的工作。那次真的给我上了一课。以后采访就比较主动点了,也能提出一些水平比较高的问题来。
在报社期间深刻体会了作为记者的艰辛,有的记者一天不停的在跑新闻,晚上工作到很晚加班加点为了第二天报纸能发出最有价值的消息。报社是一个很和睦的大家庭,大家互相之间没有隔阂,这里没有年龄的差距,部分职位的高低,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有时候争得面红耳赤,但这都是为了出精品稿件。我们这些社会实践生也是耳濡目染,平时有什么想法都及时跟记者提出来,好的点子都会得到老师的支持和鼓励让我们放开手独立去做。
在这一个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商报的文化氛围,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我发现报社里很多人不是新闻专业出身,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比文科生甚至都要优秀。这说明了做新闻不一定非得新闻专业或者文科专业的人才能做好,因为新闻记者和编辑只是报纸运做的小部分人员,报纸运做很大一部分还是在广告策划与市场营销上,同时,报社一个市场运营单位,在某种理念上也可以称为一个公司,这就需要使部门划分明确,人员职责到位,要有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与生产部门。记者与编辑只是生产部门中的成员,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部门庞杂,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
社会实践虽然很辛苦,但让我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为将来踏入职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社会实践期间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和自己的坚持努力下都一一解决,由于学校离报社较远,每天就得6点起床,往报社那边赶,晚上有时候稿子较多就得加班,回到学校已经是深夜,好几次都遇到没有公交车回不到学校的事情,自己也曾想放弃,但老师和同学的鼓励让我坚持了下来,而且老师也很照顾我们,知道我们路途远,所以尽量让我们每天都早点走,真的是无微不至。社会实践时间不长,但将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在以后的道路上我将更加努力。
报社实践心得十篇四
作为一名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我在大四的时候参加了报社实践。这是我对新闻工作的全方位了解,同时也是我在实践中不断成长的过程。通过这一次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新闻的责任与使命,也加深了我对自己专业未来的规划。
第二段:实践经历
在报社实践的一个月时间里,我主要参与了新闻报道的后勤工作和新闻线索的搜集。最难忘的经历就是在一篇重要事件的报道中,我负责搜集相关的资料和采访目击者。当我重新看到自己采访的内容被刊登在报纸上时,我感到很自豪和成就感。同时,我也体会到了新闻工作者不能有任何情感上的偏向和个人立场,一定要保持中立和客观。
第三段:新闻工作的准备
在实践中,我发现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三方面的素质:宽广的视野、扎实的写作功底和对新闻事件的仔细观察。要想做好新闻报道,光靠刻苦的努力是不够的。通过看新闻、读新闻、学新闻、写新闻的过程,我增长了自己对于新闻素材的敏感度和新闻选题的把握。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我明确了自己工作方法以及工作目标。
第四段:责任和使命
在新闻工作中,责任和使命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向读者传递信息,更是承担传递信息带给社会的影响。一个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例如,报道涉及到人民群众利益的时候,一定要深入现场,采访权威人士,做出全面、准确、客观的报道。
第五段:总结
报社实践是我大学四年里最有意义的一次经历,不仅是对我的专业知识的检验,更是净化我的思想、提高我的人格修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锻炼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沟通能力,掌握了新闻选题和写作的技巧,同时也加强了我对新闻事业和职业道德的认识,为我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报社实践心得十篇五
**报社
20xx年7月4日20xx年8月28日
本人于20xx年暑假在**报新闻部热线组,跟随**实习。所发稿件多为消息,刊登于《**》《**》《**》等版面。
作为一个新闻系的学生,在学校课堂里学到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次能得到在媒体实习的机会,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我非常珍惜。通过近两个月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有人说大一的学生不知道自己不会什么;大二的学生知道自己不会什么;大三的学生不知道自己会什么;大四的学生知道自己会什么。于我来说,实习就是这样一个契机,让我明白了自己“不会什么”,于是才有了弥补的可能。
在报社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人际关系。采编大厅里坐着的有领导,有,有,有见习,还有同我一样的实习生。来报社的第一天就一个感觉:实习生比多。几乎每个都带有实习生,有的甚至带了两三个之多,所以首先要取得的就是老师的信任。这些本没有带实习生的义务,我们这些半吊子水平的实习生也确实给他们添了不少麻烦,所以让他们相信我们是诚心诚意来学习的,我们能给报社帮上一些忙是很重要的。时间久了,我们和的关系都是亦师亦友的。大家都喜欢勤快的人,有些琐碎的小事是每个实习生都必须经历的。每天早上我们都会帮老师做些清洁工作,给老师们倒水、拿报纸,眼高手低的大学生是不为人所喜的,只有给们留下好映像,他们才会逐渐信任你,出去采访的时候也会尽量带着你。其次,和实习生们的相处也是很重要的,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疏离,彼此是同伴又是竞争对手,但毕竟是同龄人,交流起来也比较投机,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实习的地方,彼此就好像是对方的镜子,不多久,十几个人竟都成了朋友,这算是本次实习的额外收获吧。
这次实习中,最重要的是积累了实际工作的经验。理论说起来谁都会,但真正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做起来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就拿采访来说,我们都知道采访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要明确采访的目的和重点,要具备必要的知识,要熟悉采访对象,要使采访的起点高,节省时间。但这些都是课本上的知识,实际情况是,很多时候,尤其对于都市报,我们面对的都是突发事件,没有时间先去了解采访对象,没有时间临时“具备”相关知识,即便是赶往采访的路上匆忙定下的采访目的和重点,多数情况下也会在置身于事发现场时发生改变,也会因采访对象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而改变。另外,采访时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对来说是非常头痛的,因为不了解,采访就不可能深入,在采访对象侃侃而谈的时候,就会疲于应付,导致报道流于表面。所以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时刻处于采访状态中,随时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把每一次采访都当作是学习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这些新手欠缺的就是经验,只有接触的多了,我们的视野才能得以开拓,这对以后的工作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还要懂得创造访问的条件。通常到了新闻现场,我们首先要找到掌握总体情况的人,其次找一些一般参与者、知情者,然后是事件的外围人物,即旁观者和听说过的人。这三种人缺少任何一种就会让受众觉得报道不完整,缺少说服力。另外还要选择好访问的时机和场合,在一次工地失事的负面事件采访中,一些工人面对的时候守口如瓶,但私下里却单独电话联系反映情况,因为他们害怕别人知道是自己向透漏情况,害怕工地负责人报复。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穿衣服也要注意采访的场合。记得有一次采访的对象是珠宝商,到了现场以后,才发现他们都是西装革履,只有我一个人还是t恤衫牛仔裤,感觉特别尴尬。
带我的赵老师经常对我说,最大限度地让接受进而倾诉,才能算是好,在这方面我欠缺的很多。有一次采访需要了解当事人居委会方面的情况,赵老师让我单独电话采访,可是我问来问去问了一堆空话,没用,而且还让居委会的人觉得很委屈,因为当时听信居民的一面之词,潜意识里认为居委会什么工作都没做,不管有没有意识到,我的语气让居委会的人感到不舒服,但事实上居委会做了很多,这次采访很不愉快,后来赵老师重新打了个电话,先把我这个烂摊子收拾了,之后问到了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这次失败的采访让我认识到,兼听则明,不可相信一面之词,有时候弱势的一方并不是有理的一方,我们所遭遇的事实很少有绝对错的一方和完全对的一方,切莫让感情影响判断。采访的时候要把握好交谈的气氛,的身份很敏感,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对方觉得的到来能给他一个澄清事实的机会,而不是来怀疑诘问追究责任的。还要注意问话要从具体情况问起,要从细节下手,问得简单明白,一个太过笼统的问题会让被访者觉得无从开口。此外还要及时组织问题引导谈话,问出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切莫让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
观察的能力是一个新闻最基本的素质,它是取得第一手材料的唯一途径,以及把第二、三手材料变成第一手材料的主要手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观察会成为采访的唯一手段。有时候愈是细节的愈是特别的,很多报道都是因细节儿出彩,很多采访也是因细节而真实,能让判断采访对象言论的真伪。
采访的最后一步是核实,在**报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经历过的每一次采访都要在采访结束后向相关单位或个人核实,报纸上的一小块文字,看起来简单,但这四五百字要求亲身赶往现场,去采访、写稿、求证,无法核实的宁可抛弃不用,也不能冒着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去刊发,事实上每一篇文章在交到手中时,都要再一次审查。
至于新闻稿的写作,赵老师一再提醒我要有现场感,受众是通过的眼睛去感知新闻现场的,让受众感到在现场,才能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也许是由于热线部大部分的稿件都发在《**》《**》和《**》等板块,我们的采访尤其注意时效性和时间性,赵老师到达新闻现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表,记下到现场的时间。我们都知道新闻的五个“w”,当初上课的时候背得那叫一个滚瓜烂熟,平时也要求自己时刻记着,可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却犯过这种乌龙错误,比如好不容易采访结束,忘记问当事人的姓名,比如兴冲冲从事发现场赶回来然后发现忘记记下事发地点在哪里,比如终于写完了一篇稿子忘记了向相关单位核实……犯了不少错误,受了不少打击,心情难免低落,不过我相信人是在挫折中成长的,这些打击便是活生生的教材,我还没有参加工作,有了这些经历,也许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能少走许多弯路。
这段时间的实习生活还锻炼了我的韧性,让我懂得一个新闻要随时保持良好心态,随时调解心情。不是每次采访都能很顺利的,尤其是一些负面的新闻,除了要想方设法套出话来外,还要学会保护自己。关于套话,我的体会是“脸皮厚则无敌”,如果采访对象说“这个问题我不想回答”或干脆就不开口,如果不想放弃,就不要接他的话,大可从其他方面去问,契而不舍,是为无敌。此外,即便真的被拒绝地一干二净也不必难受,如果被拒绝一次受伤一次,相信大部分也活不到现在。
有时候一些不怎么难的采访,老师会让我自己去,每次出去她都会叮嘱我要注意安全,这几乎是她每天必对我说的话。这可不是一句客道话。有时候为了新闻的真实性,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采用“暗访”的手段。7月8日我们刊登了一篇报道《青蛙还在卖市场管理办说“没权管”》,因为当时采访的时候,我们冒充要买青蛙的,赵老师用自己都手机给卖青蛙的打了个订购电话,稿子发出来后,那一整天,青蛙贩子就一直电话骚扰赵老师,让人不胜其烦。后来,在报社坐着的时候,偶尔会接到一些询问某某手机号的电话,刚开始我不怎么在意,就去帮他问该的电话,但老师们提醒我们对于这类电话要警惕,采编大厅的电话大部分都曾公布到报纸上,很多被负面报道过的人和单位可能想通过报社电话询问手机,这中间有什么企图就难说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还要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当不辜负报社老师几十天来对我的帮助,做一个合格的,让自己成为群众看社会的眼睛,不愧于“铁肩担道义”这几个字的重量。
报社实践心得十篇六
七月二十五日至八月五日,我在洛阳石化总厂报社进行了为期十二天的学习,大学生报社社会实践报告。这次学习收获颇多,我不仅对报纸的编排过程有了大致的了解,还对语言在实际中的运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活动内容。
我跟随指导老师在报社进行了十二天的学习,参与了《洛阳石化报》八月一第四版“河阳大风车”、八月八日第四版“文苑”的校对、排版工作,以及《健康与生活》第二版插图的寻找及编辑工作。
二 收获
1 词语方面。在校对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自己平时用错的词。如,我常把“好象”这个词写为“好像”。由于头脑中已经形成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从没怀疑过“好像“个词的正确性。此外,我还学会了其他一些词的用法,如“翘楚”。原文中作者是这样使用这个词的:“沈园是苏州园林的翘楚”。“翘楚”这个词是用来比喻杰出的人才的,显见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滥觞”。此外,我还体会到了把握词语感情色彩的重要性。一位职工在《无法拒绝》中写到:“土地诱惑着我们植下了一个个绿色的生命”。这里把“诱惑”的感情色彩搞错了,让人觉得这种表达很别扭。
2 句子方面。小学生文章中的病句比较明显,多为缺少主语、词语搭配不当、介词使用错误等,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报社社会实践报告》。职工文章中的病句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病句类型:
(1)句子结构非常复杂。《无法拒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于是我不再烦躁不安,甚至还会窃喜于深秋的某个早晨能听到依然开花的金橘树的花蕾芳香引来的蜜蜂的嗡嗡声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这一句太长太复杂,不利于读者理解她要表达的意思。最终改为:“于是我不再烦躁不安,甚至还会窃喜于深秋的某个早晨,听到金橘树的花蕾芳香引来的蜜蜂的嗡嗡声,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2)使用非书面的语言。有位老同志写了一篇有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文章,文中常用俗语。但在批评只会在别人身上找问题的人时,他使用了一句极为粗俗的俗语,非常不妥。
(3)对古诗词理解不深,使用错误。一位职工的文中有这样一句:“古人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这样闲适飘逸、融入自然的浪漫生活情致,令我们望洋兴叹。”作者没有理解诗的原意,仅从这两句来猜测它的意思。古诗出自《离骚》,是屈原表达自己节操高洁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并不是说生活闲淡的。于是最终把句中的古诗改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一篇文章在写两个朋友分别时用了《陌上桑》中秦罗敷对使君说的话。
3 总体的表达上。小学生用的是简单的句子、词语,表达略显生硬,但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厂里职工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些文章还写得感人至深。通过这次实习,我真切体会到了不同的语言的表达效果。
5 软件的使用上。在编辑《健康与生活》第二版的图片时我学会了photo-shop的一些用法,可以对一些图片进行简单的编辑。
三 体会
1 我体会到了基础知识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句子结构的划分等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工作中也常用到古代文学的知识。
2 校对时应极为细心。如果不细心,就会漏过很明显的错字或病句。必须集中注意力,且要多看几遍,不停地纠正自己没有改正过来的错误。
报社实践心得十篇七
今年我读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说是难忘,因为我没有回家,而是在报社实习工作了两个月,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太好了,我非常兴奋能够有一次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特别是在报社,这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梦,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不断的努力,我就会一直不断地进步,今年暑假我就是在不断的进步中走过!
通过学校宣传部老师以及大通社的几位学生干部的努力争取,我总算得到实习机会了。在知道结果的那一刻我异常激动,然后认真规划了一下自己的暑假,这样,自己距离曾经的梦就会近很多的。这次实习总体上还是比较成功的,我们得到了报社领导和老师们的认可,也从中学到不少知识,为人处事和新闻观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另外,通过实习我们对和的工作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幼稚的感觉什么是什么,学会了怎样实事求,尊重事件的本来面目,与自己的新闻梦想更近了。
能到《平原晚报》实习,自己真的不敢奢望,之前去过《洛阳晚报》,那里的威严让我有种自卑的心理,毕竟《平原晚报》也是一家市级报社,无论要求还是纪律都应该是非常高的,而我只是一名大二的主修广播电视新闻学的本科生,并没有与之相当的能力。所以,事先我们几个就认真做好准备,从与老师交谈的态度到提要求的措辞都是经过我们四个人的反复推敲才最终实施的。也许是年轻吧,我们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头,想早早地进入社会,多随外出,体验一下学校以外的新闻传播情况,为以后的求职应聘准备条件。
因为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我和陈静分到《平原晚报》总部,跟一个老师学习稿件,偶尔和出去做一些采访。王腾和晴川则跟晚报一性格豪爽的楼市跑楼市。刚来的几天,我们每天早上8点之前都会到报社,打扫卫生,整理老师的文件。旁边的老师看到我们汗如雨下的样子,都夸师大的学生有素质,积极主动,我们几个总会是笑脸应答,因为我们是背负着师大和宣传部以及大通社的荣誉去实习的,我们必须展现师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可实习将近半个月了,也没什么采访人物,我们几个都非常着急,情绪也开始有懈怠。偶尔写点消极的感慨,把宝贵的时间都忘记了。其实在那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时间和机会学好方正飞腾这个软件的,只是我们都太不切实际了。
真的也许是还年轻的缘故吧,我们缺少社会阅历,们出去采访很少带我们,有些任务我们也不方便跟去。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报社度过的,看报纸,写评论,偶尔也写一些感慨,然后时间就这样慢慢地走完了。不过看到们在听到有突发事件后立刻赶赴事发现场的魄力时,我还是由衷地敬佩和羡慕,也许将来从事这个行业了,我也会严格要求自己的。
经过一个月的实习,新闻在我的意识里越来越成为一种模糊的概念了。随着对其渐入了解,就像一个点和一个圈的关系,当还是点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新闻有多难,需要把握多少度。当点渐渐扩大,成为一个周长继续扩大的圆时,我才体会到新闻也有其更深层的类似于艺术表现的市侩和绝妙。新闻源于生活,源于社会,源于党和人民。新闻的几个要素包括真实性、时效性、趣味性及重要性都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真实性,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反复在思考辨证这个问题。但一味地追求新闻的真实性是不可能顺利完成新闻的广泛传播的。以前总是认为,新闻,是什么就是什么,要绝对坚持其真实性。
可是实习的这一个月,当所谓的理论和时间相撞时,理论只是一片空白,并且显得比较肤浅。现在的新闻传播同样考虑社会效应和大众的接受限度,如果一味追求真实,只会把新闻送进死胡同。怎样很艺术的变相表达才可能达到新闻传播的最终目的,让新闻起到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
有一次单独去辉县的向阳幸福院,碰到新乡好多媒体的,参与完那个活动之后,我感慨颇多,做新闻的困惑和疑问也逐渐增加。回来后我一直在探究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这两个问题,现在社会,什么事情都讲究策划,新闻也不例外。前者是为顺利正常有步骤地进行新闻传播而采取的一种理性的新闻规划,后者则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用不恰当的手段对新闻事实进行扭曲和摆布。联想现在的新闻,好多都已经是摆布出来的,有的甚至是虚假的,每年查处的虚假新闻也不在少数,大多都是很雷人的。这样的新闻传播环境无可否认地造就了一批丧失社会良知和责任心的新闻工,他们会拿封口费,会写虚假广告,会看关系发新闻,会“不辞辛劳”搭上地区腕儿级人物然后伺机找“岔儿”领费,会“独当一面”给人办事包人满意……这些只是我的个人见闻,但是当它们一天天多起来的时候,我想到中国新闻事业的悲哀,想到作为一个会在这样纷繁复杂的环境里逐渐丧失原本的理念和意志,想到像成舍我、王韬以及其他优秀的新闻工还在的话,他们会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和老师出去采访的几次经历,让我明白很多事情并不是说办到就能办到的,采访前要做充分的准备,采访中要引导导被采访者,不能随采访者自己的意愿,还要注意提到与采访对象相关的人,搜集多方素材,这样在写稿的时候就可以水到渠成。以前在学校的采访,都是事先策划好的,有老师和同学一起,大家集思广益。而现在,大部分时候老师会把任务完全交给你,而你就必须保质保量的完成,而这个过程不能仅仅说得到锻炼就可以一笔带过的,像专业课上学到的采访方法和技巧以及原则性的问题,都是必须掌握好的,这样在学以致用的情况下又提高了自身的新闻业务水平。
第一次实习,得到很多实用的东西。也明白新闻真实的难度,所以以后不会再钻这个牛角尖了。不过作为一个新闻人,必要的社会良知和责任感还是必须坚持的,这是一个新闻人称其为人的最起码素质和底线。还好实习期间遇到的都是一些社会小问题,有的纠纷也不伤大局,总体上社会主义的新闻还是比较安定的,大的事件我们接触不到,这些小的事件就正好让我们练笔了。需要大力宣传的,我们要学会把原本只有一度的意义提升到三度,没有那么好,也要看情况,巧妙地夸大。而一些批评揭露的新闻,可就没这么轻松了,有时候费了好大劲,好不容易完成的采访和披露,对方找一下报社上层领导,一个小小几天的辛苦就白费了。现实就是这样无奈,所以一些圆滑的就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没有得罪人的时候,干吗总跟自己过不去呢。于是很多不公平的现象就应运而生了,这也是无可避免的。所以,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能决定的,的道路是很艰难的。坚持两年,执着地选报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因为喜欢,所以热衷。正是这样,我才会有的动力好好规划自己的新闻路,从点滴积累开始,一步一个脚印,难与不难也是视努力而定的。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仍会坚持,为圆自己的梦而努力。
新闻难做,这是很正常的,不过我担心的是自己想做这份难做的工作连机会都没有,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多难啊。好的单位几乎不要人,差的单位大学生一般都不愿意去,高不成,低不就的,导致现在就业形势越来越难。我不想这样,在毕业后就失业,我会通过社会实践提高自己能力,在我毕业的时候可以直接找到工作单位,我相信我会做的更好的!
报社实践心得十篇八
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在杭州日报社记者部做了一名实习生记者。想到7月6号那天得知消息之后便开始兴奋。后来更是得知我是将两名大二新闻专业学生给踢掉,自己抢到了那个实习岗位时,更加的觉得自豪。那天晚上坐在人民广场想,明天我一定要行为得体到位,注意细节。没有经验不要紧,但一定要让人家觉得有潜力。
但是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对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一天回来了,怪累的,但总的感受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挺无聊。那天早上七点四十五我就到了,但人家拿工资的八点四十五才陆陆续续的来。哦,对了,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中午我还忙了一阵,但到了下午就变得十分太平,记者部没有一通电话打入,所以在那么凉快的屋里,坐在副主任的舒服椅子上,边和某人发短信,边靠着背椅这么靠着,从来不午睡的我一下就睡了一个小时。到后来,就是早上九点去报社,中午吃好午饭回家,下午两点半上班,傍晚五点准时下班。然后去街上买些东西,五点二十准时在某人实习的公司门口等着,然后送某人上车回家。如此循环往复一月。
虽说我在报社里的活动粗略来说就是——采访、撰稿、发表……过程挺无聊的,但细数一下,感受还是有一些。
先说点好玩的吧。以前经常听到电台骗人,比如虚假新闻、虚假广告一类的,但很少想过电台也很容易被人骗。今天一早就接到一通电话,说人民商场处有一女孩要从高架桥上向下跳。听到这一消息,记者们兴奋得不行,连忙带了摄像机奔出门去。哎,记者的本性,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可不到半小时就回来了。原来他们在桥上转了两圈,也没看到一个女孩的影子。(其实我到认为,他们应该到桥下看看,说不定已经跳下去了呢)后来又有一通电话说是一河边上有人要跳河,结果大家又是兴奋地(造孽啊)出发,沮丧的归来。今天我算是得出了一个结论:记者像农民一样好骗啊!
接下来的便稍有些沉重了。今天我一共出去陪同采访了两次,结果两次被拒。第一次是在一家保姆公园,雇主家丢了一个价值四万块钱的摄影机、但我们就是刚进那保姆公司大门,才说明了来意,就被一个中年男子不大礼貌的往外赶,还说“谁让你们来的!”第二次就更严重了。有一个女孩被骗了钱到公安局报案,我们就是到公安局了解点情况,竟被很粗暴的轰了出来。一个满身肥膘、满脸横肉、满眼蔑视、满口官腔、满嘴嚼着中午饭的胖公安逛出来,一口标准的土话“走走走,快走!”说着还推了一下拿相机的大二的实习生哥哥。我当时很是气愤,出门就对那个哥哥说:“什么态度阿,又不是曝光!”可他好像很平静:“咳,这种事多了,现在这些人想得太多。”
我一直觉得自己待人比较真心,所以至今几乎没有被恶意拒绝过。今天的被拒,虽然有所准备,但当它真正到来时心里还是不大舒服。社会上的人不比身边的熟人和朋友知道你的真心和好意,所以你的初衷并不一定被人家理解,你的心意也不一定能取得别人的信任,付出亦未必有回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我们这些要踏入社会的人却不好接受。
报社实践心得十篇九
摘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一名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在经历了大学三年的理论学习之后,必须接受一段时期的实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广告人。广告业对于实践技能的要求不亚于其他任何行业,因此传统的纸上谈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行业对于广告学毕业生的严厉要求,因此这次暑假我进行了两个月的实习,这次实习让从未正式接触社会的我收获颇丰。
实践时间:xx年5月30日到xx年7月30日
实践地点:宝鸡日报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实践单位和部门:宝鸡日报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策划部
暑假期间,我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日报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策划部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生活,由于所学知识与实践的差距,我只能从事一些琐碎的日常事务,但是报社领导和同组同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使我在这次实习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策划部老师们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冷静、执着的思维方式,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等,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生受益。
《宝鸡日报》是中共宝鸡市委机关报,陕西一级报纸。xx年,宝鸡日报开通了数字报,报纸广告收入近年来一直居于陕西地市级报纸前列。宝鸡日报共12版,分为两部分,包括宝鸡日报和宝鸡日报新闻晨刊。宝鸡日报共有四版,主要是宝鸡当地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前三版以新闻内容为主,封底常为广告的聚集区,包括很多长期广告,全版广告。宝鸡日报新闻晨刊共八版,包括社会民生,法制教育,健康养生,汽车资讯,体育娱乐等专刊。每一版都有自己特定的主题你,有利于不同特点的消费者根据自身喜好有依据,更方便的寻找自己喜欢感兴趣的新闻。
宝鸡日报是宝鸡市唯一的综合性报纸。他不仅有宝鸡日报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这样专业,针对性强的有效公司做后盾,还包括采编部等,其印刷厂也是专门属有的。印刷部会负责整个报纸的版面编排。每个部门都要很好的配合,联络,才能做好整个报纸。
宝鸡日报广告有限公司是整个报社的经济支柱,主要经济来源。其策划部主要负责一些活动的策划,在这里我看到了更多真实的东西。有别于我们在学校参与的策划活动的是,我们平时在学校参加的策划活动是以目标产品为出发点,针对产品的特色,为达到提高其知名度,美誉度,促进销售等目的,专门为该产品或企业策划的一项活动。而在我们报社的广告传媒公司下,他更为复杂。有的企业会自主的策划一些宣传活动,邀请我们去参加,观看,了解,访问,在一定的利益协调之下,可将此类宣传活动通过消息报道的方式投放到报纸上,自动的达到企业自身原本想要达到的目的。而我们也不会守株待兔,我们会针对不同的时期环境,策划不同的活动,同时吸引引导一些企业主动的参与到我们的策划活动中。当然,其中的利益关系是必须协调好的。
实习中,策划部王商君老师给了我很多次实践的机会,主要从事了以下工作:
2.我还参加了宝鸡市斗鸡中学的宣传活动。斗鸡中学通过组织高中同学参加歌唱比赛,主持人大赛,以及相互交换自己东西的小集市,来宣传学校,让人们看到不一样的校园生活。经过上一次的经验,这次得心应手很多,才使得自己的新闻报道能够见报。我相信,只要多努力,多学习,多观察,就一定会成功。
3.广告策划、文案我们本身学的就是广告学理论,侧重于广告的整体创意和广告文案的写作,因此在实习中王老师给我布置了很多广告策划文案写作的工作,使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主要完成了“欢乐激情夜,喝彩世界杯”的策划案、“第二届招生咨询会”的策划文案工作。我以前觉得文案就是有韵味,有艺术美感,像散文诗一样,现实是受众不是来看散文诗的,他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但我一直觉得文案中出现这些就会写得像说明文一样,没有艺术美感,不是我想象中的文案。由此我意识到课堂书本上的经典广告文案与现实的广告实务还是有距离的,只有美感的文案并不能称作好文案,只有能产生销售力的文案才是务实的文案,才是好文案。
4.策划一项活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例如20xx年7月2日举行的宝鸡第二届招生咨询会,他从6月10日就着手准备,包括联系赞助商,与赞助商谈判合作细则,联系相关参展院校,与参展院校谈判合作细则,联系招生会活动场地及场费问题,在间隙中通过报纸媒介宣传此次招生活动,吸引学校与家长的参与,在招生咨询会进行期间详细报道咨询会的情况。
通过此次实习,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像在广告策划上,只要一动手,就会意识到自己真的差多少。我充分看到了自己在本专业以及额外知识上的欠缺。例如,在广告语的提出上缺少创意;在广告文案的书写上,写作水平明显须待提高;在与人的沟通上,理解沟通能力仍需改善。
通过此次实习,我了解到了一所公司的主要工作流程,了解到了不同部门的不同分工与任务,了解到了整个策划活动的细节与始末,了解到了各个不同岗位的重要性,同时也了解到了真正的社会现实,了解到了我们在学校不曾触及的各种情况。
通过此次实习,我发现,自己要学到东西,不应该是靠别人教的,除了社会没有人会叫你,而是要靠自己用眼睛,用心去观察的。这次的实习,不仅仅要学到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应该来了解到类似工作流程,工作细节的问题,只有真正了解全局,才能更好的做好局部。
报社实践心得十篇十
我在大学里里学习的是新闻系,也就是新闻专业,毕业后最好的就业方向当然是报社工作,做一名记者。今年暑假,我就有幸成为一名记者,不过只是实习的,来到了苏州日报社,开始了我的暑假实习。希望自己能够在实习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七月的苏州,夏日躁动的气息改变不了这座城市固有的静谧。鲜红的夹竹桃林、园林里幽径曲折、老城区的白墙黑瓦、园区的大道无一不在诠释着这座身处的城市——园林城市、旅游业发达、经济发展快、文化底蕴深厚等特点。
能够进入苏州日报社实习,也是一次“机缘巧合”。这说长也不长的一个月里,我熟悉了采写流程、业务技巧,也熟悉了这座城市。日报的社会生活部是一个贴近群众生活的部门,带我的记者蒋丽英老师也是一位敬业的和善的女记者。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完成了新闻作品十余篇,参与报社组织的公益活动一次,自觉受益匪浅。
一、记者这一行业要求记者本人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更需要广博的学识,对生活的热情,对人民的同情。此外,灵活的交际能力,积极的处世态度,平易近人的谈吐举止,都应该是一名优秀的记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二、记者可以不能说会道,可以不能言善辩,但是一定要以最真诚的一面来面对百姓;记者可以不外向活泼,但是一定要有把握事物本质和主体的能力,要有敏锐的新闻触角,要有观察力,要有行动力。
以采访“小候鸟”们为例。苏州是一个外来人口大市,外来人口(通常称之为“候鸟”)占总人口数已近50%。那么在放暑假时,外来民工的子女(自然被叫做“小候鸟”)不免涌进苏州,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这是,苏州市内难免对出现一些新的不安全的状况。找到了这个切入点,蒋丽英记者就带着我前往火车站、汽车站,对这些“小候鸟”和家长们进行采访。
采访过程中,“小候鸟”们对苏州的各个游玩景点表达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很期待父母能带他们去动物园、苏州乐园等地游玩。但是大多数孩子因为父母忙于工作,而没能够实现。听到这些,蒋老师当即问道:“如果我们报社组织活动让小朋友们去苏州动物园玩,你最想看什么小动物呢?”在得到“大象”、“狮子”等答案后,蒋老师回到报社就立即着手准备起了这次“小候鸟夏令营”活动。
在得到主任的允许后,蒋老师联络了苏州市动物园,在说明情况后得到了园内工作人员的欢迎。她又联系了她自己的一个朋友,对活动进行赞助,给孩子们准备小礼物……第二天一早,一篇以“小候鸟夏令营欢迎你”为主题的稿件上了报,呼吁对全市的外来民工子女参与这次公益活动。“小候鸟”们的家长纷纷按照要求拨打电话报了名,这才有了7月12日的这次公益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来,不管是记者的人脉、行动力,还是沟通能力,都是好记者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而我通过这次实习看出,我通往新闻记者的这条路,需要走的还有很长。
转眼间就到了八月,实习期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思考的停滞。在不断的思考与总结中,我发现既然一位优秀的记者在性格上、素质上等各方面要达到“那么多条”,那么不具备“那么多条”的人便不一定能成为好的记者。而新闻学专业的学生的就业面并不是那么窄,只要有心、肯干,便一定可以再日后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
那么面对这么多条路,选择什么,如何选择便似乎有了越来越接近“明确”的方向。人生航行中的浓雾似乎正在渐渐散去,剩下来的迷惑不解,则需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思考来解决。
大学生活还有两年,这两年对我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两年,现在我的大学生生活可以用倒计时来形容了,不过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就会在我的大学毕业时,成为一名有些毕业生。很快的适应工作,很好的工作,做一名很好的记者,我希望我会走上这样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