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勋章获得者事迹心得体会 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院士事迹心得体会(实用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八一勋章获得者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20xx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回到家乡昆山,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所获得的800万元,捐赠给昆山,以此回报家乡,捐资助学。
奋斗一甲子,铸盾60年。浓浓桑梓情,拳拳赤子心。从“逃难小子”到国防专家,再到大学教授,钱七虎是不知疲倦的追梦者,更是照亮前路的启明星,他的学生不仅在课堂内,更在课堂外,更多的人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了解他、读懂他、比照他、跟随他,将其作为人生榜样。面对“国与家、得与失、名与利”等人生课题,每个人都可以从钱七虎身上汲取精神营养,参悟人生出彩的“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之一:家国情怀的“精神盾牌”。
回顾人生历程,钱七虎总是说,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只有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实现价值!这是耄耋老人的人生智慧,也是追梦人的“圆梦指南”。国防建设需要盾牌,追梦人生同样如此。追梦路上,风风雨雨是常态,各种扰乱心神、透支力量的诱惑、压力、陷阱无处不在。拿上盾牌,才能迎战风雨;穿上铠甲,方能坚定前行。家国情怀正是这样的盾牌、这样的铠甲,有了这层防护,心胸就开阔、坦然、笃定,就不畏风雨、不屈不挠、砥砺前行。
“核心技术”之二:敬业奉献的“精神原力”。
万事皆有章法,追梦也不例外。岗位有所差别,精神可以“同款”。钱七虎的壮丽人生不仅在于理论功底、专业成就,更在于专业精神、人格魅力,其敬业奉献的高尚品德、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质朴诚挚的桑梓之情是人生出彩的“核心技术”,具有永恒价值。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学习榜样不能叶公好龙。立足岗位,结合实际,充分看齐,及时校准,我们才能取长补短、转益多师,让“榜样之光”照亮前行之路,把“榜样力量”转化为成长力量。
“核心技术”之三:拼搏奋斗的“追梦通道”。
梦想不会自动变为现实,奋斗可以贯通理想与现实。作为我国著名的防护工程和地下工程专家,钱七虎倾心竭力军事防护工程60年,凡是关乎国家大计的防护工程,都能看到钱老奔波的足迹,生动诠释“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道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为了实现更高远的目标,我们必须紧握奋斗之桨,高扬奋斗之帆,绷紧奋力之弦,用奋斗的“三棱镜”,折射出梦想的“七彩光”,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八一勋章获得者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百年足迹丈量初心
“这是党授予的最高荣誉,一定要亲自来领。”
2021年6月29日,101岁的郭瑞祥身着绿军装,坐在轮椅上接受了“七一勋章”。
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郭瑞祥既是见证者又是参与者。作为军人,他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1957年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奖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在党84年,郭瑞祥非常珍惜党组织给的各种荣誉。不同时期获得的勋章,他常拿出来小心擦拭。“我要时刻擦拭共产党员的‘初心’,不让它沾染一丝尘埃。”
信念坚如磐石的革命战士
[出生入死,革命理想大于天]
16岁那年,郭瑞祥投身革命。戎马生涯几十年,他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火洗礼,参加大小战役战斗10余次,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为革命出生入死、屡立战功。
1940年5月,在鲁西南一个叫肖渠的地方,日军兵分两路发起进攻。
“战斗非常激烈,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沟沟峁峁。”时任新三旅八团一营一连指导员的郭瑞祥,带领一个排迂回到敌人后方,突袭了留守的日军。
尽管已经过去80多年,郭瑞祥对当年的战斗细节仍然记忆如昨:“我命令战士架起机枪向日军扫射,日军围墙里的一批战马受到枪声惊吓,纷纷跳墙逃走了。”
“当时留守的日军连死带逃,我们乘胜追击,缴获了十几匹日本战马、一批骑兵步枪和一挺歪把子机枪,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郭瑞祥回忆。
1946年9月,时任东明县独立营政治委员的郭瑞祥带领150余名战士向敌军发起进攻,由于消息泄露,敌军增援1000多人将队伍包围。
战斗从拂晓打到天黑,所有战士都水米未进,多次突围失利。危急时刻,郭瑞祥挺身而出,带领着由党员、干部等组成的突击组,一只手持驳壳枪,一只手拿马刀,第一个冲了出去。
讲起这一段,这位百岁老兵记忆犹新:“我一冲,战士们跟小老虎一样,都冲上去了。敌人一见到这场面,像兔子一样,连枪都不拿就跑了,整个敌军全线崩溃。”
[情报和剿匪工作功勋卓著]
1937年3月,郭瑞祥在战乱中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此之后,这位农民的儿子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意志,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和考验,从未动摇。
七七事变爆发后,郭瑞祥担任地下工作者,在复杂险恶的环境中,为我军收集了大量情报。他积极在群众中发展党员,扩大党的队伍,还在1939年组织带领40余人光荣参军。
东明县独立营原本是个地方武装,副营长和一连长都当过土匪,加入我军后,土匪习气一直也没有改掉,经常出现拉山头、搞小团体等情况。
“身为政治干部,我反复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耐心讲解我军的宗旨、党的纪律,讲明军队组织纪律的重要性。”郭瑞祥回忆。同时,他狠抓部队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和执行力,牢牢掌控住队伍,确保部队始终听党话、跟党走。
渡江战役后,郭瑞祥所在的二野五兵团西进贵州,开展剿匪战斗。1950年初,他负责对起义部队进行教育,宣传党的政策及我军的方针,在随时可能发生反叛暴动的情况下,完成了对官兵的改造,并很快把他们分编到了正规的解放军部队,充实了我军力量。
矢志坚守初心的家庭标杆
[艰苦朴素,融入骨髓血脉]
走进郭瑞祥家,记者打量着“年代味”十足的房间布置,竟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角落里的“飞人牌”缝纫机,被郭瑞祥从贵州带到大连。这个已经使用了60多年的老物件,机面上早已凸起一块块皮,坏了的地方用胶带贴了一层又一层,但他仍舍不得扔。
客厅里最惹眼的装饰品,莫过于一座座栩栩如生的根雕。“早些年,父亲腿脚还灵活,就到后面山上刨树根,一眼就能看出可以做什么,回到家就开始雕刻打磨。”郭瑞祥的四女儿郭惠丽说。
手艺精巧的郭瑞祥,还是个做木工的好手。椅柜沙发等家具,都是他亲手制作,一桌一椅,都刻着岁月的印记。
离休多年,郭瑞祥始终保持着在部队时艰苦朴素的作风。20世纪50年代部队发的一双皮鞋,他至今还穿着,不舍得扔掉。平时,衣服破了就自己缝缝补补,再接着穿。女儿给买的羊毛衫,他穿了10多年,袖子破洞了就剪掉袖子改成背心继续穿。
[优良家风,亦是“红色养料”]
郭瑞祥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艰苦朴素、克己奉公的作风,言传身教影响着子女,这种作风逐渐成为家风。
“我们小时候背的书包是父亲用旧军雨衣做的,穿的衣服和鞋都是母亲亲手缝制的。”郭惠丽说,“父亲的一言一行,我们耳濡目染,在简朴的生活中,寻找到应当守护并传承的宝贵财富,那是我们家的‘红色养料’。”
离休时,郭瑞祥已是贵州省都匀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却从未利用职务之便帮衬家人,谋取私利。
郭瑞祥的6个子女中,有5个曾参军入伍,转业、复员到地方后成为工人,两个儿子下岗后也都自谋职业。
“当时我在部队当卫生兵,很久之后才偶然得知军长就是我父亲的老部下,他从来不跟我们说这些,我们也没想过要靠父亲的关系。”郭惠丽说。
“花一份钱就只打一人份的饭,不要占公家便宜。”每次家人去食堂打饭,郭瑞祥都要反复叮嘱。
郭瑞祥给儿孙们立下一条家训:永远不给党和国家添麻烦。
政治本色不褪的离休干部
[保持头脑与思想的自我革新]
离休之后,郭瑞祥坚持理论学习,相关的书籍翻了又翻。他认为只有坚持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才能在政治上跟紧时代的步伐。
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先只戴老花镜看书的郭瑞祥,现在还得右手拿着放大镜。
郭瑞祥心系党、国家和军队事业,为了第一时间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晚饭后他都会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新闻联播》;从报纸关注到的新闻和照片,他都工工整整地剪下来,贴在一起。
凭借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郭瑞祥不但自己学,还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学。
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郭瑞祥积极参加干休所组织的党员教育学习活动,鼓励其他老干部、老党员坚持学习、与时俱进。
在爷爷的言传身教下,孙子郭宇光已经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爷爷经常和家里人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时不时还会出题考考我们!”他说。
[不计个人私利,积极发挥余热]
离休后,家里和干休所是郭瑞祥活动最多的场所,在这片“小天地”里,他坚持从大局出发,积极作出自己的贡献。
邻里出现矛盾的时候,他总是主动靠上去做工作,疏导人员思想,化解邻里纠纷。
郭瑞祥关心、支持干休所的工作,积极为干休所发展建言献策。在如何建设先进干休所、提高老干部生活质量、解决老干部和遗属实际生活困难等方面,他提出的很多建设性意见都被所里采纳。
此外,郭瑞祥还关注干休所人员的思想情况,引导他们不断提高思想觉悟,自觉做到政治上清醒、立场上坚定、思想上合格。
八一勋章获得者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我缓缓地翻开日历,八月一日,建军节。
不知道为什么,从小对军人就有一种莫名的敬意。觉得他们很威武,很英俊。每当我伫立在那画有人民军队的挂图前,望着那英姿飒爽的军人们时,心底就油然而生自豪感。
每年,镇上都有一批青年去参军。记得四年级的时候,那一年的一个清晨,老师领我们早早地就等候在路边,准备欢送青年们去部队。我手拿鲜花,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焦急地盼着,盼着……啊!不远处,几辆客车缓缓驶来,霎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近了,近了,青年们胸前佩戴的大红花在春风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我深深地感受到,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对一个国家,是多么重要。
还使我难忘的是国庆60周年时广场上气势恢宏的大阅兵。10月1日的早晨,我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端坐在电视机前,看那三军仪仗队和高科技武器整齐地走过广场,有如金戈铁马。想着他们不怕吃苦的精神,我对他们的敬意又多了几分。
2008年5月12日,那个让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地动山摇,昔日美丽的房屋荡然无存。这时候人民军队不顾余震的危险,不畏泥石流等灾害,毅然前往灾区展开救援工作,泪水不知什么时候模糊了双眼。那时我才知道,人民军队不仅有保卫祖国的英勇,也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可是,当我们深情地赞美军人们的时候,是否也想到了他们的家属?如果说军人们是伟大的,那军属们就是无私的!
记得爷爷家隔壁曾住着一对老夫妇,的儿子去参军了,几年都没回来。于是农忙的时候,爷爷村里便组织起一个小队,帮助老夫妇收割地里的庄稼在队里的叔叔说,那是一件快乐的事。
也许有人问,现在太平盛世,还有军属、军人们干什么?那就错了。印巴冲突还没有平息,巴格达的上空仍是硝烟弥漫,世界上还有战争。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试问今天的中国如何会变得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所以,让我们爱军人,拥军属,让他们在祖国的蓝图上绘出更美的明天!
八一勋章获得者事迹学习心得6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爸爸带我们姐弟俩去爬山,我一听就说“我可不要老去爬山!”爸爸无可奈何,作了个冥思苦想的姿势。唉,看样子,我又得接受一节品德课了。
长征历时两年左右,行程约二万五千公里!二万五千公里啊!相当于爬几十个这样的黄山啊!不光得面对严寒酷暑,空肠漉漉,还得阻击追赶拦截的敌人!”我一边不屑地看着弟弟,一边得意地卖弄着自己从讲座中听来的知识。“跟红军比比,你觉得自己怎么样呢?”爸爸用戏谑的眼光看着我。我倏地脸红了。
“啊,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不怕困难,是个小红军!我是个小红军!”弟弟兴奋的朝着山谷大喊。“对!我也要当小红军,我也要不怕困难!”受到弟弟的感染,我也冲着山谷大声喊起来:“红军叔叔,我们要当小红军!我们也要当小红军!”
红军叔叔,你们听到了吗?你们的英雄事迹被世人传颂;红军叔叔,你们看见了吗?如今有多少人走你们曾走的路,体验你们曾经历的艰难险阻;红军叔叔,你们感受到了吗?你们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已在我们身上发扬,你们高大的形象已深深烙印在人民心中。而我们,也将像你们一样,吃苦耐劳,勇敢奋进,誓做新时代的“小红军”!
八一勋章获得者事迹学习心得7
解放军,一个光荣的名字,一个美丽的名字,一个散发出无限魅力的名字!
解放军,抗震救灾的时候有他们的身影,防洪抗险的时候有他们,抵抗冰雪灾害的时候有他们!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总是在人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雪中送炭,他们就像人民的儿女一样啊!
在2008年1月的那场冰雪灾害中,解放军们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抢险,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去抢救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冰雪中,到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有许多英勇的解放军献身一线,倒在了与冰雪斗争的前线,为最后的胜利铺垫了一条坚实的大路。当人们吃着解放军给他们的方便面喝着矿泉水是,他们在任劳任怨的工作。这时正是春节之际,谁不想回家过个团圆年啊?可是,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与人民的安慰,在一线奋斗。在他们眼中,国家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与国家相比,自己的小家算的了什么?在那个寒冷的冬天,正因为有了他们这样一群可爱的人,整个冬天都是那么的温暖。
2008年的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有时他们,又是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不怕危险,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奋勇救人。他们有的甚至被活活的累死,他们虽然有的一面这场地震而牺牲,有的成为残疾人,但是他们不后悔,他们后悔的只是没有就出更多的人。
在一场场灾难面前,解放军们用无声的行动,换来无数人的敬仰,他们是伟大的,他们是最可爱的!
向解放军致敬!
八一勋章获得者事迹心得体会篇四
“你退后,让我来。”
杜富国每次与死神打交道时,都会对战友说的“口头禅”,“你退后,让我来。”短短六个字却不简单,生动地勾勒出新时代中国军人的不负国家,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用生命坚守初心的英雄本色。
在新长征路上,依然有高山深谷、激流险滩,党员干部将面临不同的“扫雷”危险,唯有将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都交给党和人民,涵养起像杜富国那样在困难、危险面前“你退后,让我来”的大爱情怀,才能在新时代的考卷上书写出“临危岂顾生”的责任与担当。
党员干部要涵养“你退后,让我来”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前方道路平坦,不是因为有好运气,更不是本该如此,而是有人为你搬走了挡路的“石块”,帮你填补了道路的“泥泞坑洼”。一句“你退后,让我来”,杜富国用血肉之躯,为同事保住了一条命,自己却身受重伤,永远失去了臂膀,也永远失去了光明,他呈现出钢一般的意志和保家卫国、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作为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干事态度,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好事;在关键时候顶住压力、经受风险、战胜挑战,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维护好党员干部的公仆形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党员干部要涵养“你退后,让我来”敢想敢干的担当精神。“哪有那么多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当杜富国和战友艾岩面临加重手榴弹的危险时,杜富国以组长的身份,命令战友“你退后,让我来”,挡住了飞向战友的弹片,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党员干部要有“舍我其谁”的气魄,敢谋大事,敢抓落实,敢于突破,走前人未走的路,在未知领域探索,在空白地带作为;要心怀“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责任感,“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使命感,“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撸起袖子随时向前一步“让我来”,做无愧于这个时代的担当者、践行者,让担当作为在大地蔚然成风。
党员干部要涵养“你退后,让我来”技艺精湛的工匠精神。杜富国入军以来,苦练本领,他的战友每次与他进入雷区时,都被他娴熟的排雷技艺所折服。三年多来,面对一片片未知的雷场,杜富国俯下身子穿枝拂叶、抽丝剥茧般为边境的群众扫除安全隐患,把红城儿女遵道循义、自强不息的精神写在边境大地。今天,我们虽然已经处在和平的工作环境下,但干事创业面临的复杂局面,仍需要我们发挥杜富国“排雷”的工匠精神,掌握“排雷”的过硬本领。在疑难险重面前,有化解矛盾问题的方法、有服务群众的能力、有改革探险的路子,当得了“施工队长”,我来就有来干成事的本领,做到“出手”就是高手。
古语云:英雄心事无古今,神物风云各有时。 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我们有、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当今的和平岁月中,我们更有杜富国这位征服在死亡地带的“雷神”英雄。不管是前人英雄还是现世雷神,折射的都是当下新时代军人应当具备的优秀品格,昭示的都是新时代奋斗者矢志如一的价值追求,更是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许党报国的殷切信念和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应有的家国大义。
八一勋章获得者事迹心得体会篇五
今天,认真学习了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院士事迹心得体会。
钱七虎,陆军工程大学院士,20xx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位获奖者之一,是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奠基人,一生致力于铸造大国之盾:
工作即事业。
“一生只做一件事”,显然,和《榜样3》的宋书声一样,这又是一位把青春和时光奉献给祖国伟大事业的人。不同的是一位献身国防科技,一位献身马克思主义研究,他们都是极为敬业的人,都是把工作当成事业一干到底的人,都是或科技报国或知识报国的领跑者,都是时代的脊梁、我们的榜样。
热爱是源泉。
没有热爱,心头再大的火苗也会慢慢熄灭。钱七虎“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自从选择了科学防护事业,他“始终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对我国现代防护各个时期的建设发展倾注自己的心智”。唯其热爱,方得乐此不疲,伟大的成功者总是有着某种相近之处,《榜样3》中,超导院士赵忠贤,这位超导巨擘把科研的“冷板凳”坐成了麻将桌边的“长条椅”:无它,这源于热爱,十足的热爱。
奋斗担当,才是正确指向。
就像我国其他工程领域一样,我国防护工程研究与建设也是从“当个小学生”,一点点“跟跑”中“并跑”,并有所“领跑”,作为这一全程发展的见证者和奠基者:1978年,钱七虎成功设计出当时国内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飞机洞库门;1992年他主持实施了世界最大药量的珠海炮台山大爆破,2010年他主导的“水下施工第一难”的南京长江隧道全线通车运营……在这中间,“不服输”的犟劲,勇攀科研高峰的担当,才是成功突破的“加速器”。
没有目标,就会迷失方向。
人生在世,过于关注“小我”,就会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感叹中,在名与利的追逐中丢掉初心,迷失方向。钱七虎以科技报国为人生最大目标,他说,自己一生从未动摇的目标就是,“为祖国铸就一座打不烂、炸不毁的‘地下钢铁长城’。”在献身祖国科技事业,在对“大我”的追求中,钱财成了“浮云”,“(800万个人奖励)我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并且这不是我第一次这样做,以前拿的院士津贴、获奖津贴,我也都是这样处理”。这种大格局、大境界,来源于回应时代使命,“大我”目标一以贯之的清晰明朗!
以身许国,终将不负于我。
“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一滴水只有融于大海,方显其磅礴无匹的力量;一个人,只有融于祖国发展的大业,才能凸显自身的价值,拥有璀璨夺目的人生。钱七虎常说:“只有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彰显价值”。“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科技许国,正是一种深沉持久的爱国。
抚卷低思,心绪久久难平,面对万马奔腾的新时代,向先进人物学习什么?自己该做些什么?如何才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章?奋斗,惟有奋斗才是“平凡人生”到“飞驰人生”的“加速器”,惟有奋斗才是“平凡人生”到“非凡人生”的“转换器”,新时代,每个人都是“追梦者”也是“奔跑者”,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奋斗,必将拥有更多人生出彩的契机,我确信!
八一勋章获得者事迹心得体会篇六
眼下,全国各地都在集中精力、全力以赴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当人们从电视、广播等各新闻媒体中了解和掌握基本防控知识时,“钟南山说动才动”“如何洗手要听钟南山”“钟南山教你正确摘口罩”等等,逐渐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的导引。一时间,钟南山也成为了近期的“偶像级英雄”。在民间还流传着:“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山’镇毒,医者心仁者心中国心万众一心”的励志对联等。
他临危受命,亲临湖北武汉抗击“疫”情最前线,担任专家组组长,指导医治及防护工作。作为国内外呼吸病防控治疗领域的翘楚,钟南山不仅在病理学、流行病学等知识领域学识渊博,贯通中西,甚至连如何洗手、戴口罩等生活细节也要亲自示范、普及。尤其是当他看到疫情防控难度增加时,他眼含泪花,看到他苦口婆心劝导人们一定要尊重医学、尊重知识、加强自我隔离时,人们对这个80多岁的耄耋老人油然而生一种深深的敬意;当看到他四处奔波,在高铁上劳累到靠着座位靠背熟睡时,很多网友心疼地直呼要他保重身体。正是这样一个可爱、可敬,对事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老人和无数个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构成了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脊梁”。
危难之中显身手。钟南山院士带领他的团队不辞辛苦、殚精竭虑为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一幕幕,为全国医疗界战胜疫情增添了信心和力量,同样也让全国人民再次记住了“钟南山”这个名字。
一个偶像级英雄的诞生,不仅在于他的非凡业绩、过人的智慧,还在于他对祖国、对人民健康事业满腔热忱、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付出。这样的英雄,才是我们的民族引以为豪、不断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栋梁,才无愧于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钟南山的一举一动代表着中国无数优秀知识分子的形象。相信有一天,当我们最终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钟南山的形象,以及对于科学知识的不懈探索和追求,对于中国人的责任和担当精神,必将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新偶像和人生奋斗目标,会不断激励着他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护佑着祖国和人民的安宁。
到那时,已做过一次支架手术的钟南山又该是怎样的一个心境呢?
八一勋章获得者事迹心得体会篇七
学校师生的付出得到了回馈。20xx年,华坪女高向社会输送第一届毕业生,96名学生69人考取本科,综合上线率100%。这个成绩让华坪女高在县城站住了脚跟。
周云丽考上大学后,父亲总是笑嘻嘻,做什么都有劲,“觉得再读4年就出头了。”父亲让她和姐姐背着装满菜和鸡肉的筐子,当面感谢张桂梅。
踏上前往昆明的火车,周云丽第一次认识大山以外的世界,也体会到不同成长环境带来的差距。
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周云丽发现他们能歌善舞,自己没有才艺可展示。舍友问她用什么乳液护肤时,她还不知道乳液是什么东西。父亲不愿女儿落于人后,听女儿说班里同学都有电脑,他跑到县城,花费4000元为女儿买了一台电脑。
差距显而易见。一位华坪女高的毕业生说,大学的口语课上,自己蹩脚英语口音一出,很多同学忍不住笑。还有人说,自己沟通力欠佳,不主动,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第一届学生毕业后,张桂梅不断收到这样的反馈,一位浙大毕业生打电话对她倾诉,自己不如别人,英语也说不清楚。
这样的反馈是张桂梅不曾预想的。张桂梅意识到,学校也需要与时俱进,她开始让学生跳鬼步舞、穿黄色校服裙,让儿童之家的孩子吃汉堡、披萨,将生活习惯改成“洋式的”,“免得出去让人瞧不起。”
一位女孩考上大学后,向张桂梅倾诉,说自己跟同学相比又小又黑,穿得不好,说话也土气,常受排挤,7个舍友同去宿舍楼底抬水,不许她喝,还经常留她一人扫地,不过自己没哭过。张桂梅夸奖她好样的,还对她说,“欺负我,就给我揍回去,别看你长得小,不怕。”
还有考入北京的学生跟她说同学来自人大附中、衡水中学,张桂梅鼓励学生不要惧怕竞争,迎头上。她相信华坪女高毕业的学生“后劲非常足”,不会被轻易打倒。
女孩们不可避免审视过去。一位20xx级的毕业生说,自己曾有一段时间充满沮丧,上大学后,她发现同学在高中阶段就出国旅游,考上大学顺理成章,而自己的高中生活被枯燥的学习生活填满,拼尽全力只是为了摆脱农民身份。不公平感会在某些时刻冒出来,但她也因此看到奋斗的价值——大山走出来的她能通过高考同优秀同学站在一起,这件事本身就值得欣喜。
张桂梅在教学楼外墙上贴了几个字:刚强、慈惠、质朴。她常鼓励学生,哪怕落榜了,也不要怕失败,“天塌不下来”。但有毕业生结婚后回来看她,带着孩子,又没有工作,张桂梅会面露忧虑。
张桂梅希望,女孩们走出大山,不要再回来,也不用回母校。有当医生的毕业生想捐工资,张桂梅没有收,她不愿拿学生的钱。如果未来实力允许,她希望学生能把钱捐给没钱治病的穷人,而母校和她本人都不需要报答。
张桂梅常说,女子高中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一个人奋斗不是为自己和父母,而是为国家和民族。如果看到有人落水,张桂梅觉得,不管自己是否自信有能力救人,都应该伸手拉一把。
她知道被人拉一把的感觉。来华坪县任教前,她在中甸子弟学校当老师,在那里与丈夫相识、成婚,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时光。
1995年,为了给身患癌症的丈夫治病,张桂梅花光了全部积蓄,最后给丈夫立碑的钱也没有,又借不到钱,她在大马路上撞车寻死,被司机破口大骂。那一刻,张桂梅体会到,“人需要帮忙时,只要有人提一把,真的感激不尽。”
八一勋章获得者事迹心得体会篇八
乡村医生防控疫情先进事迹(医生)
zz,男,汉族,zz岁,zz县zz镇zz村人。19zz年从医,是一名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了近50年的老乡村医生,50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曾被zz日报报道,年年都被镇卫生院评为“年度乡村医生先进个人”。
20__年1月26日(大年初二),zz接到zz镇中心卫生院的紧急通知,立即马不停蹄赶往镇卫生院参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紧急会议。由于疫情紧急,医用口罩、“84”消毒液、酒精、体温计等防护物资成了紧俏物,防护服、护目镜更是极度缺乏,镇卫生院库存告急。会后,他开始思考如何在防护物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有效防控疫情,如何圆满完成镇政府及卫生院安排的工作任务。
大年初三,即使防护物资不够用、自我防护措施不到位,即使突发急性结膜炎,视力受到极大影响的情况下,他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毅然决然地奋斗在抗疫一线,挨家挨户进行摸排,逐个量一遍体温才算放心。到了深夜,在家人的极力劝说下,他在家接受了输液治疗,初四病情刚有所好转,他却坐不住了,“昨天的工作与抗疫任务我还要梳理一遍,还有几位病人的体温未测量,摸排工作还未完成。”一大早,家人准备好的早餐来不及吃就出门了,给村民发放口罩,给湖北返乡人员测量体温,一忙就是一上午。来不及吃午饭的他又急忙赶往几位刚摸排出来的从湖北返乡人员家里,进行体温测量并询问情况。下午三点,zz在骑车回家途中,由于个人病情未痊愈、一天未进食,突然晕厥,摔至重伤。为了抗击疫情,为了治病救人,为了他人安危,他未将个人的得失放在心上,始终坚守岗位,履行着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
由于病情较严重,需行手术治疗,临进手术室前,他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好饿,真想吃点东西后继续奋斗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目前,他还在重症监护室,未脱离生命危险。(妻子zz是一位村干部,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直非常支持他的工作。)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zz是千千万万乡村医生的缩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们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奋斗。虽然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正是他们几十年来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疾苦,关心群众安危,疫情面前,才会毫不退缩、勇担职责、践行使命,保障了一方百姓的健康安全。
八一勋章获得者事迹心得体会篇九
上世纪70年代初,戈壁深处一声巨响,荒漠升起一片蘑菇云……当人们欢呼庆贺之时,一群身着防护服的科研人员迅速冲进核爆中心勘察爆炸现场,钱七虎便是其中一员。
那是某新型飞机机库在西部一试验场进行抗核冲击波效应实验。钱七虎从苏联学成归国后,便受命进行某飞机洞库防护门设计。为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他赶赴核爆试验现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和数据收集。在现场,钱七虎发现,核爆后飞机洞库门没有被炸毁,飞机也没有受损,但防护门却出现严重变形,无法开启。
经过初步分析,他迅速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原设计方法中防护门的强度和变形均依靠手算,计算精度达不到要求,难以较准确估算出防护门在核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变形。为此,钱七虎决定采用当时先进的有限单元法在大型电子计算机上进行计算。
钱七虎带领课题组一路披荆斩棘,排除一个个困难和障碍,最终设计出了当时跨度最大、抗力最高能抵抗核爆炸冲击波的机库大门,并撰写出版了著作《有限单元法在工程结构计算中的应用》。
随着侦察手段的不断更新、高技术武器与精确制导武器的相继涌现,防护工程在高度透明化的战场中,常常是“藏不了、抗不住”,特别是世界军事强国开始研制精确制导钻地弹,给防护工程造成了巨大威胁。
“‘矛’升级了,我们的‘盾’就要及时升级。”经过长达10多年的研究,他和团队构建了破碎区受限内摩擦模型,研究了地冲击诱发工程性地震的不可逆运动规律和深部施工灾变孕育演化机理,为抗钻地核武器防护工程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国战略工程安全装上了“金钟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