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口算除法教学反思三年级(优质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三年级篇一
今天的例1又分为两个小题,第一小题是从表内乘法的计算2×9扩展到计算2×10,第二小题是任意的整十数乘一位数。由于学生是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来学习本小节的口算知识的,所以让他们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这样安排学生就能够自己发现和得出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材的主题图是一幅非常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图,大多数小学生都有去公园或游乐园玩的经验,他们对公园的环境和游乐的项目都比较熟悉。出示这个情境图,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关注、更积极去参与下面的教学活动。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这幅情境图,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然后由学生发现什么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体会到他们要学习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第(1)题要求计算9人、10人坐旋转木马各要多少钱?教学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算法,对于2×10的结果,有的学生可能由9个2的和得18再添上1个2得到,也有的学生可能直接算出10个2得到。也可能有学生想到:2×10也可看成是求2个十是多少,因为2个十是20,所以2×10=20。在算出2×10得20以后,教师可再补充诸如3×10、10×4等的题目要学生计算。
教师应设计引导学生从不同项目、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提出不同的有关乘法的问题的活动。例如,可以从计算购票所需的钱数来提问题,也可从参加某一项目的人数来提问题,也可让学生联想情境图中没有画出的景物来提问题,特别是马上要学到的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问题。提出的数据学生不会计算也不要紧,可以让他们带着这些悬念进入后面的学习,鼓励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学生开始提问题有困难,教师也可提一、两个问题进行示范。我们要设计各种活动,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除了书中创设的情境之外,教师还可根据本地本校的具体情况设置其他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例如购物的情境、参观的情境等等,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其他方面的乘法问题。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三年级篇二
1、使学生理解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算理,并能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较准确的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教、学具准备:
cai课件、板书用卡纸、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出示卡片)
16÷836÷664÷840÷520×3120×4
2、口答
60里面有个十。
800里面有个百。
150里面有()个十。
3000里面有()个千。
二、学习新课
1、谈话:今年春节,天气很冷,我们每个家里仍然吃上了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这和运送蔬菜的叔叔、阿姨辛勤劳动分不开的,我们一起去瞧一瞧吧!(课件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请1至2名学生回答)
3、根据学生回答贴出卡纸: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4、你们会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说算式)
5、要解决“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这个问题,算式是60÷3。
为什么是用除法算呢?(边说边板书:60÷3)
6、你能根据王叔叔、李阿姨他们的信息各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提问题,说算式)
7、根据学生回答贴出卡纸: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板书算式:200÷3);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板书算式:240÷3)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三年级篇三
《口算除法》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长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计算方法, 并能够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针对这节课, 我做了如下几点反思:
(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富于趣味
问题情境, 特别是导入过程中的情景创设, 一定要注意其趣味性, 要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 让学生一下子投入到课堂之中。
如本节课的导入, 我选择了教材中的图片, 展开了如下的情境:
生: 忙着运蔬菜。
师: 有哪些蔬菜呢?
生: 青椒、西红柿……
师: 他们又说了一些什么?
生: ……
生: 愿意!
整个导入过程分为几步: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获取基本信息; 再观察图片, 获取数学信息; 最后引起探索的兴趣,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整个过程显得既富于趣味, 有具有层次性。
(二) 算理的给出要简洁而明确, 计算方法要反复强化
这节课学生能够探索出解决口算除法的不同方法, 教师在处理这些方法的过程中, 不能让他们只是昙花一现, 要将它们简洁而明确地落在板书之上, 让学生 有迹可寻。
同时, 对于计算过程的叙述, 也要求进行反复地强化, 让学生在“单独说”、“互相说”、“全班说” 之中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互动” 和“生生互动”
一节课的闪光点往往就在这两项互动上。 对于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要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 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除此以外, 还要给与学生互动的机会,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往的能力。 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先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计算的方法, 后又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方法讲给自己的同伴听。 在此过程中, 我注意引导学生将这节课所学的除法和之前所学的除法进行比较, 学生又有了许多的发现。
教后记:
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一部分知识与以前学习的内容有着很深刻的联系, 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利用知识的迁移, 找到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练习题的安排也十分注重层次性。 为了加强学生对包含除法的熟悉, 我设置了几道填空题, 帮助拓宽学生学生理清计算的思路; 在基础的口算基础上, 我还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发现“除数不变, 被除数依次增加 10 倍时, 商也以此增加 10 倍” 的规律; 有了例题和计算方法的铺垫, 学生也很容易解决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题; 最后的思考题旨在拓宽学生的思维, 利用每束花都需要三种花, 最多能捆出的束数应该取三种花中最小的那一个商。
不足之处:
1、应引导学生集中解决例题中的第一问, 其余两问应该放开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2、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更多地用“加 0” 来解决口算除法, 而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加 0”, 在这里我没有进行更多地强调。
3、在做练习的过程中, 我发现有的学困生还是没有理解计算的方法, 有的学生计算速度没有跟上, 这需要在今后的练习中予以加强。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三年级篇四
通过这次课堂展示活动,听了学校其他老师的课,使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虽然能够做到简练、准确,但是语言缺乏生动性、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缺乏感染力,以后在平时教学时也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这节课的内容是口算除法,但是在学习算理的时候和“商不变的性质”又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我在课堂上仅仅是对“商不变的性质”进行了渗透,其实,这节课的内容完全可以把“商不变的性质”和口算除法合在一起教学。
1、在教学“80除以20,你是怎么想的”时候,有个孩子说等于40,我引导孩子用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的方法发现这个答案不对。这时应该把这个问题放手给孩子,让其他孩子说一说这么做问什么不对,这样做会更好。
2、在教学过程中我制作的课件出现了错误,但是老师显得有些慌乱,比较好处理方法是:让孩子自己看课件,发现问题之后,借此提醒孩子,你在平时做题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错误,提醒孩子对待学习要认真。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三年级篇五
看到学生的口算速度下降,口算方法缺失,口算正确率下降,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感惭愧。因此,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中,我选择了《口算除法》这个内容和全校老师一起学习,目的是提醒老师们要关注或重视口算教学。在执教这个内容时,我阅读了有关“口算”教学资料,20xx年《小学数学教师》7、8期上有一篇《口算的本真意义》写到:1992年大纲提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渐达到熟练。20xx年大纲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20xx年大纲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以及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20xx年《小学数学教师》7、8期上也有谈《笔算式的口算》和《谁动了我们的“口算”》两篇文章。第11期中也有一篇《对口算教学价值的思考》。由此看来,口算教学一直是课标和老师们关注的焦点内容。
2.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主题图,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列式。
3.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自己探索出60÷3的口算方法,从而类推出600÷3的口算过程,最后独立思考240÷3的口算方法。
4.课后小结,练习设计。整节课,我力争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乘法和表内除法的经验,给足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交流,互相启发,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本认为这么简单的内容老师和学生都很轻松的,结果却出人意料。
反思:
1.由于长时间没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特别是新课改后,开门见山的问题情境取代了口算的位置,使得本应脱口而出的口算复习题学生也花费了很长时间。
3.我对学生估计太高,调控课堂能力差。
“口算”主要指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活动计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又称“心算”。加、减、乘、除的“口算”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我呼吁老师们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教研组准备本学期进行一次全校学生“口算”能力的检测,我感到特别欣慰。因为这节课体现出的'价值已远远超出了课的本身。它将使全校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了提升!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三年级篇六
这个内容对学生而言很简单,学生通过预习,绝大多数的学生便能掌握计算方法。但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最后计算的结果正确率有多高,而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算理,能不能理解着去计算。只有真正理解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打好基础,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一、做好新课的知识铺垫,课前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初步理解算理。
课前,我让学生复习表内除法,还引导学生细看书本14、15页的内容,通过看例题的图及小精灵的话,学生初步掌握口算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时可以这样想:几个百(十)几=几个百(十);想乘算减;先算0前面的数,再在所得的商后添0,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不够除时,可以把最高位上的数与它下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分。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整个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很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指导孩子们进行预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已掌握计算方法,懂得计算,所以在新课的学习中没有用例题,而让学生自己列出式子在班里展示,说算理,不足的地方是没有充分让学生说,对于中下层学生来说,算理还没有真正掌握好。
三、充分发挥小组相互合作的作用,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小组中的相互学习与帮助对学生个体掌握新知起了很大的作用。如课前的复习交流,课中练习的合作订正纠错,对问题的争论归纳总结等等。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在40分钟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掌握新知识,而小组合作就弥补了这一缺陷,在小组里,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优生能很好地帮助暂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知识,大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四、尝试用一定的模式上课。
对于数学来说,因为学习的内容不同,要有固定的模式是一件很难的事,不过根据学校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八个良好习惯,借鉴高年级的学习经验,我在上星期定了五个环节,分别是课前练、我想学、我会学、我收获、我会用。因为是上星期定出的环节,学生还不是太熟练每个环节做什么,希望下阶段好一些。
在本节课上,课前练环节上让学生复习数的组成,因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建立在这一基础上,我想学是就本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比较贴合本节课的内容的。(比我想象中要好一些)我会学环节中,我觉得虽然是学生先小组里交流再汇报,但汇报过程还是离不开老师的导,还是有带教授的味道。我收获环节里学生在小结自己学到的知识方面的能力还是要加强。我会用的环节主要是由学生自己要小组里交流订正。
不足之处:
(1)放手方面还是不够。
(2)在知识讲授方面,对于本节课里口算方法的指导,虽然板书了,但没有系统与学生强调,所以从检测的结果看,中下层学生对于表内口诀不熟,所以计算的正确率不高。
这堂课完全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理解性的学习数学,在每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主动的学习新知识,又能自信地展示自我,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自主的学习数学知识。自主学习,让课堂处处都有精彩。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三年级篇七
看到学生的口算速度下降,口算方法缺失,口算正确率下降,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感惭愧。因此,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中,我选择了《口算除法》这个内容和全校老师一起学习,目的是提醒老师们要关注或重视口算教学。在执教这个内容时,我阅读了有关“口算”教学资料,20xx年《小学数学教师》7、8期上有一篇《口算的本真意义》写到:1992年大纲提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渐达到熟练。20xx年大纲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20xx年大纲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以及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20xx年《小学数学教师》7、8期上也有谈《笔算式的口算》和《谁动了我们的“口算”》两篇文章。第11期中也有一篇《对口算教学价值的思考》。由此看来,口算教学一直是课标和老师们关注的焦点内容。
2.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主题图,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列式。
3.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自己探索出60÷3的口算方法,从而类推出600÷3的口算过程,最后独立思考240÷3的口算方法。
4.课后小结,练习设计。整节课,我力争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乘法和表内除法的经验,给足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交流,互相启发,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本认为这么简单的内容老师和学生都很轻松的,结果却出人意料。
反思:
1.由于长时间没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特别是新课改后,开门见山的问题情境取代了口算的位置,使得本应脱口而出的口算复习题学生也花费了很长时间。
3.我对学生估计太高,调控课堂能力差。
“口算”主要指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活动计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又称“心算”。加、减、乘、除的“口算”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我呼吁老师们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教研组准备本学期进行一次全校学生“口算”能力的检测,我感到特别欣慰。因为这节课体现出的价值已远远超出了课的本身。它将使全校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了提升!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三年级篇八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课本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知识,本单元是期中考试的重点,因此需要我们沉下心认真学习,周一我只进行了例一口算除法的教学,本以为这部分知识应该很简单,可能因为例一包含三道题目的原因吧,课讲得还是有点紧。
以下是本堂课的简单流程和反思:
口算下列各题:279= 357= 428= 804=
学生试着回答这四道小题,特别是第四道。由第四道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
反思:由于二年级下册学习过表内除法、三年级上册学习过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对除法有一定的掌握,因此以几道练习题导入今天的新课。前两道涉及到表内除法的`口算,第三道是关于有余数除法的笔算,这三道题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引出了第四道,也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知道题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
出示本单元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提炼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3)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分析:在观察图片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观察图片要有规律;在提出问题时要强调平均分;注意培养学生探讨算法多样性的能力,我们可以以第一个问题为例,探讨这四种方法,然后把这四种方法在第二、第三个问题中加以运用。把例题当成练习题来巩固新学的知识,一箭双雕。
课本15也做一做。试着让学生多说几种口算的方法。
反思:本节课相对来说比价简单,重点还是让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性,会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多说多练,是熟练计算类知识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