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雪朗诵(汇总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场雪朗诵篇一
今天,我起来往窗外一看,外边一片雪白,原来下雪了,这可是今年冬天里下的第一场雪啊!我背上书包,走在大街上,大街上的雪上面都印着脚印,有大的,有小的……路边的小树杈上有一些雪,好像冬爷爷给小树披上了一件白色的大衣呢!冬爷爷给小麦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来到校园里,冬青叶子上积满了雪,校园里的松树就像一棵棵圣诞树,非常好看。教学楼后面的操场上一片雪白,有好多小同学在那儿滚雪球、打雪仗,不知是谁已经堆了一个大大的雪人了。
今年冬天里的第一场雪真美啊!
第一场雪朗诵篇二
今日立冬。
今日的这场雪是今年以来下得最大的一场雪,原来前几天的暮霭沉沉、风干物燥、烟尘斗乱、气压低迷是在为今天的这场雪做准备!
雪下得好大,纷纷扬扬的,随风而转,随风而飘,急如斜风暴雨,慢如天女撒花;大如秋风落叶,小如碾碎的粉沫。
前两日的柳树,在秋思里还没有来得及梳理,飘在寒冷的风里,不见了昔日的翠色、绿意,苍苍灰茫中卷舒着,干枯着,如劳累过度壮年女子没有染过的长发,浸染了岁月的无情、岁月的沧桑,在如风的岁月里,尽失花姿美色。含辛茹苦,岁月的艰辛无情如刀,隽刻了无尽情伤。虽婀娜如昔,但容颜已去,可谓岁月催人老,姿色不再来!
感叹着柳树如烟的风姿岁月,感叹着如今门前冷落鞍马稀的萧寂。
今日的这场雪铺天盖地而来,漫天飞舞,卷土重来了历年的雪容雪貌。
雪花粘挂在柳叶、柳枝上,沉沉的,累弯了柳树的腰,低垂了柳树的稍。尽得满目沧桑,早生了年老华发。在寒风中心凄,在雪压中首垂。寒冷冻僵了柳枝,寒冷凝结了柳叶。
眼望那柳,在寒冷的夜里,在飘雪如故的夜晚,矗立在城市道路的两旁,默默地忍受着如刀的寒风,如霜的雪花,依旧随风而动,随风摇曳。不舍这座城市,依旧眷恋着这座城市。煎熬中依旧选择了厮守,坚守着心中的点点温存,念想着心中的无尽情思,遥寄希望的星星之火。
第一场雪朗诵篇三
若我是一个画家,画冬天的时候,绝不会难以下笔。是啊,冬天嘛,本就该素面朝天,本不该有什么装饰,但是,只有雪,才有权利在冬天的画卷上存在,以白色的纯洁存在。
生在沈阳,绝不会没见过雪。它是那般白而美丽,无暇纯洁。在我的记忆里,沈阳可是没少下雪。每逢冬天,这小家伙总要光临沈阳,与寒梅为友,与青松为伴,装点冬天的美丽,并带来无尽欢乐,自己在心底,暗暗地多了个期盼。
当我听到头场雪的讯息,看到灰蒙蒙的天,心中不觉充满了喜悦。多么让人激动啊,冬天终于来临了。
准备着,准备着去迎接它,迎接,头场雪。
天是一直灰着的,可却什么也没落下。心反倒沉重起来,逐渐的,慢慢的心中添了几分失落之感,开始担心,担心白色,是否还会光临沈阳。可是,对于雪的企盼,未曾改变。
中午时分,天空飘起雨来,许多人叫起来。
“什么嘛!原来是场雨啊!”
知否?知否?冬天怎会给我们失望,他有的是新生的希望。
看啊,飘飘下落的是什么?是雪,是纯白的雪!
它伴着风,带着叶,覆盖前时的雨,摇曳着、飘舞着,上下浮动着。一点一点,一片一片,堆叠,复堆叠。闭上眼,就能听到白色的声音,专属于冬天的声音……动态,即静态。
雨只是为了给雪打扫道路,让雪更安然地降落,落得更纯洁……
雪花在空中开放,在地上生根,形成一片花海。此时如果要我交上一幅描写冬天的画,我定会呈上白纸一张。有许多人下了楼,在这白色的花海中漫步、徜徉,我有意放下笔,与他们共享冬日的欢乐。
遇见雪,遇见冬日的芳华,遇见,飘飘白雪。
走在雪地里,任雪落在身上。深一脚、浅一脚地漫步在这柔软的垫子上,雪不住的下着,似乎是要把大地包裹在一整张席子里,以它的洁白去抵抗外界的污秽。
前边一行不知是谁的足迹,走上前去,才发现,原来不只是一个人的,而是新的叠着旧的,只是有些旧足迹快被雪盖住了。就这样,新足迹踩没了旧足迹,新车辙碾平了旧车辙,人们都在以自己的身体去感受冬日的洁白,并留下足迹,在冬日里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并带走回忆。我也想,一瞬失去重力,倒在这一世界的白色中,任雪落满我的头、我的脚,让这天然洁白洗去我的一身风尘,洗礼我的身躯、我的精神、我的灵魂。既然我无法左右这世间的冷暖,那就将永远地留在雪中,永远地升华,永远地洁白下去。如果我是诗人,写起冬天,定会很吃力,因为我不清楚它是浪漫或现实。
信手拾起一把雪,感受到雪的冰凉与温暖。立在雪中,思索着,在一片萧索中思索着,不觉已浑身洁白。
感受,感受冬天的圣洁,感受,一身洁白。
雪霁,天晴了,格外地晴。明媚的阳光照在这头场雪上,不知化了多少人的沉思。
冬日里怎会有不悦呢?有,也终会化成一江春水向东流。
感谢雪。感谢沈阳的第一场雪。
给人们带来了如此美不胜收的沈阳,素面朝天,一身洁白的本色的沈阳。
第一场雪朗诵篇四
前天,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昨天,强大的冷空气就侵入了胶东半岛。
前些天还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雪来。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开始下雪时还伴着小雨,不久就只见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上一会儿就白了。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下落。偶尔咯吱一声响。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部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大街上的积雪有一尺多深,脚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
我想: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把及时的大雪称为“瑞雪”的道理吧。
第一场雪朗诵篇五
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理解则离不开思想感情的体会。如果单纯教字、词、句、篇,师生游离于文章情感之外,则把本来生动感人的课文,讲得形散神离,枯燥无味。
这样的教学,人物的音容笑貌不见了,景物的情趣淡漠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没有了。失去了对感情的体会,也就失去了文章的灵魂。这种只讲其表、不解其里的程式化的教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后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挖掘和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把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讲得情景交融,达到“情融融,意切切”的境界,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
一、教师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感情内涵是实现“情融融,意切切”的基本条件
教学过程 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主体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由知识向智能的转化,无不借助于具有动力因素的情感媒介来实现的。为了使学生披文入境,入境动情,教学每篇课文,我都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情感基调。教材中的领袖人物、英雄人物、先进人物是学生的榜样,也是教师的榜样。备课时,自己首先从感受形象出发,使教材中高大的人物形象浮现在自己的眼前,活在自己的心上,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既是教育者又首先是受教育者的位置,产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对于那些描写自然美的课文,则通过语言文字的诵读,想象出一幅幅美丽、鲜明的画面,体会出作者观察事物的准确、细致、深刻,语言之优美贴切,以及字里行间洋溢着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自己先受感染。把握了课文的感情内涵,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讲课时再现出来,力求达到声情并茂。
文章的感情内涵,主要通过对内容的分析,对重点词句的推敲来把握,有的则要通过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来探究。例如写于1962年,正值我国遭受自然灾害时期。当时,粮棉欠收,人民生活遇到了暂时困难。这期间,人们是多么盼望能有一个好收成啊!1962年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的农村,与农民一起盼来了第一场大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中无比喜悦,字里行间洋溢着的这种喜悦之情,反映了作者对农业生产的关切,对国民经济复苏的欢欣,对国家走出困境的企盼。联系社会背景,对作者的感情才能有较深刻的理解。
二、范读课文,指导朗读是传导感情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诱发有直接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做到精神饱满,神态自若,富有青春活力,给学生一种蓬勃向上的感染力量。特别要通过教师的范读传导感情。当教师的心融于文章之中,真情注入课文之中时,感情就自然流露出来,并传导给学生。例如:教学《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齐唱“小小雨花石”之歌,让歌声把同学们带入那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然后,我充满激情地朗读了课文。这一范读,深深地感染了同学们和听课的老师,许多人流下眼泪。此时,课堂上静极了,激情从每个人的心头涌起,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张指导员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同学们,使同学们的心弦受到震颤。再如《一夜的工作》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满怀深情地抒发了对周总理无比崇敬的感情,字里行间充满着一种抑制不住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对这一类课文的教学,要做到少一点分析讲解,多一点有感情地朗读的指导。通过反复诵读,产生对总理强烈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和思想上的强烈感染,与作者产生共鸣,使整个课堂上“情融融,意切切”。
三、品味重点词语是理解感情的重要方法
课文所表达的自然、社会、艺术之美,都蕴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之中,对于那些表情达意比较深刻的词句,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品味,悟出美妙之处,悟出深邃之意,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对雪后景象的描述,从整体到部分,由景物到人物,从静态到动态,有声有色有形。教学这一段时,我紧紧围绕“雪美”的词语,引导学生品评体味。读到“嗬!好大的雪啊”时,先体会作者此刻的心情,透过一个“嗬”字,品味出作者对大雪的赞叹之情。经过品评,学生悟到,这一“嗬”含三赞:一赞雪之大;二赞雪景美;三赞人之欢。真是一字传神,意境全出,通过仔细品味,达到“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的效果。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品味与揣摩,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从而实现由情到理的过渡。
同学说:“初读课文时,我认为小车夫太傻了,自己家里这么穷,很需要钱,拉车挣钱又那么不容易。作者不坐他的车给他钱,他还不要,现在我才真正明白了,他不要别人施舍的钱,要靠自己的劳动挣钱,这是劳动人民具有的人穷志不穷的美德。”另一位同学激动地说:“学到这里,我心情极不平静,我想,假如我是作者,我一定坐上小车夫的车,让他把我送回家,再多付给他车钱,既尊重小车夫的人格,又达到同情他帮助他的目的。”听完这位同学的发言,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掌表示赞许。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谈出了此时此刻的想法。大家的发言,说明同学们理解了小车夫的思想,也理解了作者的感情,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一个问题的讨论,荡起了思维的涟漪,激起了学生对旧社会的憎恨,唤起了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使学生的认识在问题的讨论和交流中得到升华。情感教学,不仅是教育的手段,还应是教育的目的之一。我们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还要促使学生在教师与教材内容的感召下,引起主体意识的觉醒,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阅读教学中应时时不忘感情熏陶,使经久不衰的情感因素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架起一座坚固的桥梁,使语文教学生动、活泼,语文课上情融融,意切切。
教案实录
师: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天放晴了,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段,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
生:(自由读)
师:读了这一段,你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感到雪后的景象怎样?
生:我眼前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我感到雪后的景象非常美。
生:我眼前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瑞雪图,非常迷人,使我感到轻松愉快。
生:我仿佛看到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生:“山川、河流、树林、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我从“粉妆玉砌”这个词品味出美。
师:什么是粉妆玉砌?
生:“粉妆玉砌”是用白粉装饰、玉石砌成的意思,形容一片白色世界。
师:在课文中指用什么装饰,用什么砌成,结合课文内容再解释具体些。
生:在这里是指用白雪装饰,用白雪砌成,形容雪后世界一片白色。
师:还可以说成是怎样的世界呢?
生:银白色的世界。
生:洁白的银色世界。
生:洁白晶莹的世界。
师:很好。这晶莹世界给了你美感。还从哪些词语品味出美?
生:我从“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品味出美。这些词语写出了雪落在树上以后,树枝的样子和色彩,使我仿佛看到了那“银条儿”和“雪球儿”。
师:说得非常好。“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这四个叠词,紧扣特点,贴切地描绘了“银条儿、雪球儿”的形态,生动传神地描绘了雪落枝头的美景,的确让人感到非常美。
生:我从“玉屑似的雪末儿”这个词语中体会到美。
师:“玉屑似的雪末儿”怎么使你感受到美呢?
生:“玉屑似的雪末儿”是说雪末儿像玉石的粉末,在阳光照射下,十分美丽。
师:是啊,玉石既美又珍贵,用它来形容雪,当然让人感到美了。
生:“五光十色的彩虹”使我感到美。雪本来是晶莹透明的,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现出五光十色,像七色彩虹一般,所以很美。
师:理解得好。我也仿佛看到了这彩虹。
生:我从“簌簌地落下来”“雪末儿随风飘扬”两个地方体会到美。因为读到这两个地方我感到雪末在落,在飘,在动,使雪后的画面活起来了。
师:想象得很好。刚才,大家把表现雪后景美的词语都做了分析,理解和体味得好。谁能把同学们的发言综合一下,说一说,从哪些词语品味出美。
生:在这一段中,我们通过“粉妆玉砌、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玉屑似的雪末、五光十色的彩虹、轻轻摇晃、随风飘扬、簌簌地”这些词语中,品味出美。
师:概括得很全面。读这一段时,要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展现这幅美的画面,体会雪景这美。请同学们练习读一读。
生:(朗读第三段)
生:“嗬!好大的雪啊!”这个地方语气读得还不够。
师:对。“嗬!”表露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惊讶。
生:惊奇。
师:只是惊讶吗?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还有高兴和赞叹。
师:对,是又惊又喜,发出赞叹。赞叹什么呢?
生:赞叹雪下得大。
生:赞叹雪景非常美。
师:还赞叹什么?
生:还赞叹雪后人们喜悦的心情。
师:是啊,这一“嗬!”含三赞:一赞雪之大,二赞雪景美,三赞人之欢。应该把这种情感读出来。(范读:嗬!好大的雪啊!)
生:练习读。
师:除了写景美,这一段还写了什么?请一位同学读下一节。
生:朗读第七节。
师:这一节主要写什么?
生:这一节主要写小孩子们玩雪。
生:我非常快乐。
生:我是兴高采烈的。
生:我在雪地里玩的时候,是自由自在的,心里特别愉快。
师:你为什么是兴高采烈的?为什么心里特别舒服?
生:因为我非常喜欢雪,很愿意在雪地里玩耍。
师:那末,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生:作者也很高兴。我从“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一句中看出来的。
生:不是真的。这样写主要表现了孩子们欢乐的心情。
生:这样写,突出了孩子们玩雪时的欢乐气氛,表达了孩子们的欢快心情。
生:这样写突出的是孩子们的欢乐,表达的是作者的喜悦心情。
师:好。这是什么写法?
生:夸张的写法。
师:对。也许是一阵风把树枝上的雪吹落下来,也许是孩子们掷的雪球把雪打落下来,而作者把它写成“孩子们的叫喊声把雪震落下来”这就突出了孩子们欢乐情绪之高涨,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师: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生:作者赏雪。
生:雪后美丽的景象。
师:好。你在雪地里只是自由自在地游戏玩耍,而作者见到这场大雪联想到什么?我们接着学习最后一段。请自由读这一段。
(生自由读最后一段)
师:这一段写什么?
生:这一段写作者的联系。
师:作者联想到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吧!
生齐答:瑞雪兆丰年。
师:什么是“瑞雪兆丰年”?
生:“瑞雪”就是吉祥的及时的雪,“兆”就是预示,“瑞雪兆丰年”就是指吉祥的及时的大雪,预示着来年是个丰收年。
师:对。为什么说瑞雪兆丰年?
生:“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雪融化成水渗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庄稼生长的需要。”所以说瑞雪兆丰年。
师:还有补充吗?
生:有三方面的根据:第一,寒冬大雪能冻死害虫;第二,雪水能供应麦子生长;第三,雪是麦子的棉被。
师:归纳得很好。你知道“棉被”起什么作用?
生:“棉被”能保护麦子过冬。
生:作者更加欢喜。
师:这一段写的什么?
生:这一段写作者的联想。
师:联想到什么?
生:这一段写作者联想到瑞雪兆丰年。
师:好。课文学习完了,你知道作者是谁?
生:作者是峻青。
师:谁能介绍一下峻青的情况?
生:(沉默)
生:一场雪指的是任何一次,第一场雪指的是第一次下雪。
师:是的。第一场雪强调了“第一”,就本课来说,这的的确确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但在作者的内心深处,这是国家战胜三年自然灾害,走出困境的第一个信号。作者见到了这第一场大雪,想到了光明前景,充满了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和希望,所以也就倍加喜爱这第一场雪,文章的字里行间才洋溢着这种喜悦感情。这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
同学们喜欢这篇课文吗?
生:喜欢。(齐答)
师: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你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为什么喜欢?
生:我喜欢课文的第三段,雪景描写得很美。有动态描写,有静态描写。“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等是静态描写,“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雪末儿随风飘扬”是动态描写。
师:很好。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静态描写给人以幽静秀雅之感,动态描写给人明快热烈之感。这一动一静使景物的特生更加鲜明,使画面更加迷人。
生:我喜欢最后这一段。作者在写景写人时结合写情。例如:“嗬!好大的雪啊!”“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枝上的积雪都震落下来”等句子中透露出作者喜悦心情。
师:说得好。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关心农业生产、与农民心心相连的思想感情。
生:我喜欢联想部分。它使我懂得了“瑞雪兆丰年”的道理。我原以为不就是下雪吗,有什么可高兴的。读了联想部分,听了老师的介绍,我也不由自主地喜欢这场雪了。
师:这说明通过学习课文,你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你能联系实际,谈得很好。作者不仅写了事物:第一场雪,还写了联想:瑞雪兆丰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点明了喜悦的原因,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充实,也深化了课文的主题。
同学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请把你最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达到背诵。
点评
我曾几次听马晓玲老师教这篇课文,那扎实的教学风格,充满情趣的课堂气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久久地沉浸在“第一场雪”的情景之中。
冬天下雪,对于北方人来说并不希奇,然而这里的“第一场雪”却非同一般,特别是蕴含在“第一场雪”这篇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却不是见过几场雪、读几遍课文就能理解、体会到的,必须下一番真功夫。马老师深深懂得这一点。她根据这篇文章景中寓情、情中含理、借景抒情、抒情言理的特点,把景、情、理统一起来理解、体会,而又特别注重对“情”的体会,颇有特色。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马老师始终遵循着一条原则:“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那么教学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动情,教师先得动情。所以,在备课时马老师对“第一场雪”这篇课文的思想感情,自己先深入理解体会。也只有对课文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到一定程度,深入体会到一定火候,也就是理解体会到接近或者符合作者的思想感情时,与作者的内心相通了,才会产生“同感”。这种“同感”的产生,说明教师首先受到了教育和感染,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动情”的基础。
对“第一场雪”这篇课文的理解,如果只是停留在看到雪大、雪景美后产生的喜悦心情上,只是停留在对自然环境的喜爱,赏雪啊,赞雪啊,就很难达到马老师课堂教学的效果。正因为马老师不仅理解体会到了作者流露出的喜悦心情,而且还理解体会到了产生这种喜悦心情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三年自然灾害使国家在经济上遇到了暂时困难)和作者的立场观点棗对农业生产的关切,对群众生活的关切,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感,相信会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信念,所以,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是’瑞雪兆丰年”,预示着来年农业的大丰收,预示着我们国家将要走出困境,前途更加光明。理解到这样的深度,就贴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教育者先受到了教育。
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师应该首先理解体会到,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如果学生没有理解体会到,学生不动情,那就没有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光教师受到教育还不行,还得让学生产生“共鸣”。
马老师在教学当中,满怀激情,着力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其特点是,运用恰当的方法,努力使抽象的语言形象化,形象的语言活起来,尽力缩短学生与课文的时、空距离。例如,“瑞雪兆丰年”这个词语比较抽象,它概括了许多事物及其之间的联系。
马老师通过前面课文的教学,学生对“瑞雪”已经有了形象的认识,也受到了“喜悦”的感染,讲到这里,着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丰年”的景象加以描绘,使学生在脑子里产生一幅丰年图。在这样的基础上,提问眼下的“瑞雪”为什么会“兆”(预示)来年是“丰年”呢?结合这部分课文内容并联系时代背景加以探究,“共鸣”就容易产生了。再如,“嗬!……”这句话生动形象,马老师就引导学生领会这句话包含着的雪大、雪美、人欢的景象,从而使一幅活灵活现的雪景图呈现在学生面前,再进一步体会作者此时此刻喜悦的心情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喜悦心情就有基础了。
这样,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启发他们形成与作者比较贴近的思想感情,引起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信念、正确的道德的形成。
第一场雪朗诵篇六
从季节的脚步踏进冬天的门槛那一天起,就在期盼着下雪。对于冬天,我唯一可期待的似乎就是一场洋洋洒洒的雪了。在万物萧条的季节,眼前的一切似乎都是灰暗的,心境也不由的变得黯淡慵懒起来,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致。于是常常在记忆里翻找着曾经令自己平静安然的一些影像。有关冬天的美好记忆,总是与雪有关。
喜欢雪,并不单单是喜欢雪花的美丽形态,更喜欢她不紧不慢从天而降的恬静优雅。喜欢她悄无声息地轻盈飘落。落在屋顶、落在树梢、落在山野。用自己洁白无暇的身躯悄悄遮盖了世间的不平、尖锐、肮脏。大雪过后,总喜欢一个人在尚无人迹的田边静静看雪。
雪后的世界比往日明净疏朗了许多,远山近岭的轮廓也不象往日那样冷峻。仿佛因为雪的覆盖而变得柔和、舒曼。总是不忍心去踩踏还没有人走过的积雪的路面。以为柔柔的雪是有生命的。因为我曾无数次细细地观察过一片片落在衣袖或手掌上的雪花,她们总是散发着熠熠的光彩。就在我注视着她的片刻,蓦然地就化作了一颗颗极小的水珠,宛如一滴天使的眼泪。所以,一直认为雪也是害怕孤单的。和众多的伙伴聚在一起,她们有形无声的生命就能长久一些。
喜欢雪,还喜欢雪花的洁白轻柔,喜欢她的不张扬、不喧哗,喜欢她来也无声、去也无声。雪不象雨,来时会伴随着雷声,甚至闪电。有时还会噼噼啪啪地敲打着你的窗棂。如果躲避不及时,雨会湿透你的衣服,打湿你的裤脚。雪总是软软的落上你的头发、凉凉的飞上你的脸颊。落在衣服上的雪花也只需拍一拍、抖一抖,就会悄然落地。即使不小心在雪地里摔了跤,也不会很疼。甚至在雪地里打个滚儿、撒撒欢,也是一种难得的放松。雪花斜斜的飘,簌簌的落,让人在静谧中忘却了纷扰烦忧。
人们总是把雪花比作天使,比作精灵。是因为雪花真的有着天使的美丽、精灵的性情。她用自己的生命将人间装扮成粉雕玉砌的童话世界,又默默的涤尽了世界的浮尘污垢,无声的滋润着大地、生灵。
第一场雪朗诵篇七
20xx年11月15日 星期日 阴
下雪了?我一骨碌爬起来,朝窗外一看,外面果然白茫茫的一片,好像大地穿上了一件精致的冬装,美丽极了!
我赶紧穿好衣服,走出家门,去感受20xx的第一场冬雪……
开心一:美丽的雪景
虽然这是入冬的第一场雪,但是下得非常大,地上、树上、花坛里、房子上,到处都是雪,足足有一尺多厚! 我家门前的那一排万年青上也积满了雪,好像一条银白色的长龙,盘旋在草地周围。草地里有一棵圆形的万年青,好像突然间长高了许多,仿佛一个可爱的奶油蛋糕似的。就连月季花上都积满了厚厚的雪,红色的花瓣从雪里探出头来,别提有多漂亮了!
嘘,别说话!小草在睡觉呢!它们盖着银白色的棉被,正在呼呼地睡大觉呢!来年春天,它们会长得比今年更加茂盛!
开心二:可爱的雪人
下雪了,最开心的事就是打雪仗、堆雪人了!这不,我和爸爸正忙着堆雪人呢!
突然,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我从地上找了两片大小差不多的万年青叶子,做雪人的眼睛。然后,我又从家里找来一根小红萝卜,做雪人的鼻子。这下,雪人就做好了!
噢,有办法了!我连忙跑回家,找出来我画画用的小桶,给雪人带上,这下,就成了一个真真正正的雪人了!
看着我做的雪人,我高兴地笑了!这可是我第二次做雪人哦!感觉太棒了!
烦恼一:走路上学
下雪了,最讨厌的就是,我们得走路去学校。
11号早晨6:55分,我就和妈妈一起走出了家门。往常这个时候,我还没有起床呢!而现在,我却要出门,还是走着去!想一想,我都觉得可怕!
一路上,我们艰难地走着。雪特别厚,埋住了我的脚脖子,弄得我的脚冰凉冰凉的。走到六区口的时候,我看到好多车,都堵到那儿了,车一直在打滑,非常危险。
就这样,我走呀走,终于到了学校门口。我看了一下表,已经7:30了!天啊,我竟然走了35分钟!真累啊!
烦恼二:讨厌的眼镜
好不容易到了学校,我高兴地走进教室——“哗”地一下,我什么也看不到了。
第一场雪朗诵篇八
有人说:“这个冬天一定是暖冬。”我可不这么觉得,这不,第一场雪从天而“降”。前几个星期,天气还温和得像中秋时节,这几天,天气突然变得冷起来,温度骤然下降,我感到明显的寒冷,多加了一件衣服。
今天早晨,当我走出家门去上学时,感到有什么东西从天上落下来,抬头一看,原来是雪花,我不由叫了起来:“下雪了!下雪了!”过了一会儿,雪花一个比一个大,停着的汽车沾上了几片小雪花。来到学校时,雪又大了一些,风一吹,如小伞兵一样飞到我的衣服上。
第一节课下课,雪密密麻麻地向下落。窗外,对面的瓦上已有些积雪,显得亮极了!许多同学冒着雪到楼下玩耍,笑声充满了整个校园。
第二节课下课,瓦上已积了厚厚的一层雪。汽车更有意思,就像穿上了一件白皮袄,认不出真面目。校园里也成了雪的乐园,草地上一堆一堆的雪装饰着校园,绿色上面是白点点,可爱极了!好几个低年级的小同学抓上一团雪直往别人身上扔,不一会儿,他们全都挂彩了,虽然如此,可他们仍就嘻笑着、玩耍着、奔跑着。
到了中午,雪景更美了。可真是无法形容,像一副色彩鲜明的水墨画,像一首优美的诗,像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更像一曲风铃敲打的乐曲。
雪如烟一样轻,如柳一般柔,像仙女一般飘飘忽忽,袅娜娜,来到人间,来到我心爱的校园。千变万化的雪花,有时像片片花瓣飘飘荡荡,有时像缕缕柳絮轻歌曼舞,有时又像朵朵杨花前拥后挤,在天地之间,为我们挂起雪帘。透过雪帘,高楼大厦若隐若现,如含羞的少女,“犹抱琵琶半遮面”。经过一上午,雪花渐渐小了,房屋、地面变得白乎乎、软绵绵、平坦坦的,滑溜溜的,偶而可以看到一些薄冰,一不小心就会滑倒。
看着这动人的景像,不由想起“瑞雪兆丰年”这个
谚语
,但愿这场雪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快过年了,下场雪也是好的,给新年带来好运,带来喜气。第一场雪朗诵篇九
冬天,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寒冷、凛冽,没有生机的。但却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精灵而充满活力、生机。她就是冬的信使——雪。
当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下来的时候,漫步于雪花纷飞的世界,濡染雪的灵气,体味浪漫的情怀。
雪姑娘毫不吝啬,每一片树叶,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她那矫捷的身姿。树上到处是她的足迹,还真有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蕴。
没过多久,小小的雪花已有鹅毛般大小了,地上也已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银毯,走在上面,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像一首清新的乐曲,是大地与雪精灵一起为你合奏的。
不久,雪渐渐停了。树上,地上,屋顶上全白了,好似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人们都出来了,小孩子打雪仗,堆雪人,一个比一个玩的开心。但我想更高兴的应该还是农民伯伯,明年肯定又是一个大丰年,瑞雪兆丰年嘛!
这第一场雪既宣告了严冬的到来,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我爱你,瑞雪!
第一场雪朗诵篇十
1.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进行语言积累和表达方法的领悟。
2.体会作者借描写雪景所表达的预见到来年小麦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1.理解重点句。
(1)俗语说,“瑞雪兆丰年”。这并不是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
(2)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是“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3)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2.作者是怎样在描述瑞雪的过程中透露自己内心的喜悦的。
第一课时
1.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按照要求预习课文。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一、导入 新课
1.谈话:同学们,大家都见过雪吗?下雪是冬天特有的自然景象。说说自己的经历。
2.播放“下雪”视频和“雪景”视频,谈谈感受。
3.谈话:一场大雪后,往往给人们带来欣喜和快乐。我们今天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入冬的,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4.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生字新词。
2.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这的,写出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
3.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多读读,可以在旁边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4.质疑。
三、检查预习完成情况
1.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四、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小结:因为是,所以作者抓天气骤然变冷这个特点来写;又写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并对进行了联想议论。
2.读通课文,理清脉络。按“下雪前”“雪中”“雪后”“联想”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下雪前的天气变化。
第二段(3)下雪时的景色。
第三段(4、5)雪后的景象。
第四段(6、7)作者的联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练习2。
第二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2.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分段朗读课文。
二、教师点拨、突破难点,第三段。
2.分小组议论。(雪大、雪景美、人欢乐)
(1)雪后的景色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出示课文插图,结合课文内容想像后的壮丽景象,学生可边看图边说。
4.朗读课文,读出喜爱之情。
过渡:其它几段又写的是什么呢?其余几个段落。
三、第一段
1.朗读第一段,找出表示时间和天气变化的语句,并在书中勾画出来。
2.全班交流。
3.朗读第一段。
四、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下雪时作者怎样按先后顺序记叙了下雪的过程?先找出表示先后的词,再找出相应的下雪情景。
2.用对读的形式进行交流。
3.小结:这一段雪中的景象作者写得很细致,不仅写了样子——“鹅毛般的雪花”,颜色——“地上白了”;而且写了声音——“籁籁地不断往下落”,偶尔压断枯枝,咯吱一声响”。所以这段写得有序、有色、有形、有声。
五、第四段
1.齐读这一段,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你怎样理解 “瑞雪兆丰年”的?它的科学根据是什么?
3.作者由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六、总结
1.朗读全文。
2.你认为这篇课文哪部分写得好?好在哪里?
3.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2.抄写你觉得写得好的语句。
3.收集有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试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附: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引导学生重点课文第三段在描写放晴后的雪景时,情景交融,字字句句流露出喜悦之情。在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认真阅读,加深对中心思想的理解。教学设计还注意了媒体的使用,注重学生的感受。
学会求异思维
要想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素质的人,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求异思维,是与求同思维相对而言。求同思维是寻求唯一的一种答案,而求异思维是在多种假设和构想中寻求答案。像“杯子有什么作用?”芳芳说:“杯子可以用来装水喝。”圆圆说:“杯子可以装上热水当作简易熨斗用,杯子也是工艺品。”显然,芳芳的回答只局限于杯子是盛液体的工具,属于求同思维。而圆圆却指出了杯子的几种特殊用途,属于求异思维的范围。
下一看,有胃病的人为什么总到眼科医院去呢?似乎没有道理。但是,如果用求异思维方式寻求这个答案,却并不难。
你能用求异思维回答这个问题吗?
答案:
休漠的朋友去眼科医院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