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工作(汇总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篇一
(一)房地联动提升住房供应合力。一是短期内挖潜存量房源,加快公共住房供应。以片区规划为指导,以职住平衡为目标,精挑细选规模化租赁项目,以合适的城中村为主战场,政府、村集体股份公司、市场化企业三方协同作战,两到三年内提供一万套公共住房,逐步实现南山建设者的安居梦;二是中长期探索利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中关于规划和土地相关政策,加大居住用地供应。通过调整规划新增用地,协调推动城市更新项目配建新增住房,推动棚改政策在地价、可售比例和配套商业功能等方面更具可行性,从而以棚改为主要抓手大批量建设人才安居住房。2021年启动丽岛花园、龙联-龙辉棚改项目拆除工作,“十四五”期间推动5个以上棚改项目开工。
(二)租补并举落实安居举措。一是新建配建公共住房6100套、供应公共住房3000套。优化公共住房申请、受理、分配、运营等流程,提升公共住房管理水平;二是发放住房补贴5亿元。支持人才通过市场方式解决居住问题;三是应保尽保。持续向低保、低保边缘和低收入困难家庭发放货币补贴,实现困难家庭住房补贴全覆盖。
(三)细调严控房地产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一是政企联动,做细做实房地产领域专项整治,重点打击“炒房”、“捂盘惜售”等乱象;二是全流程监管新入市项目,加强热点楼盘销售管理,引导二手房市场回归理性,与一手房市场协调发展;三是促进房地产市场“价稳量增”。加快推进新开工商品房项目实施,加快办理商品房预售审批,促进房地产市场供需长期平稳、房价稳定。
(四)强化监管稳定租赁市场。一是厘清职责,制定涉及源头把控、过程监管、矛盾纠纷查处等全流程工作指引;二是排查完善全区租赁市场基础数据,建立区级房屋租赁基础数据信息库;三是建立房屋租赁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和行业准入资质,实行分级分类、精准管理;四是善用中央住房租赁市场专项补贴,引导租赁企业稳定价格,扩大供给。
(五)写好城中村综合治理“后半篇文章”。进一步巩固各村综合治理成效,切实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配合研究制定城中村物业管理模式,提升各村物业管理水平;二是引入社会企业,开拓城中村统租运营模式;三是推进城中村天然气普及工程,完成27个城中村管道天然气进村入户验收。
二、聚焦安全生产,筑牢城市公共安全防线
(六)建立健全联动执法机制。一是推进成立“区建设安全委员会”,厘清各条、块安全管理职责,构建部门联动执法、多元共治的执法格局;二是建立建设领域安全监管队伍,统筹使用部门、街道、社区建设安全监管力量。
(七)抓牢施工安全重点。一是深化智能化监管应用,采用现场监督和远程电子执法相结合模式,拓展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宽度;二是综合运用错时执法模式,在节假日及夜间时段不定期开展“四不两直”监督执法,拓展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广度;三是完善小散工程巡查指引,提升小散工程执法常态化管理水平,压降事故风险。
(九)树立文明施工典范。一是常态化落实扬尘污染防治“7个100%”专项治理工作属地管理责任;二是组织开展泥头车专项整治行动,督促施工企业加强场内泥头车管理。
三、聚焦行业发展,打造城市建设示范标杆
(十)强化党建引领基层共治。一是将支部建在小区上。强化小区党支部龙头牵引作用,提升社区物业管理指导委员会的覆盖率,规范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运行,畅通服务居民群众“最后一米”;二是组建“区、街、社区”三级物业管理指导体系,成立联合会党委吸纳物业管理行业党组织,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十一)树立城市建设新标杆。一是样板带路。推动5-10个项目获市级、省级、国家级优质工程奖项,打造2个装配式建筑项目示范点;二是政策扶持。发放建筑业分项资金及疫情资助3500万元,多角度为企业纾困解忧;三是融合发展。促进建筑业、房地产业与高科技企业跨界融合发展,将千亿级建筑业做大做强。
(十二)探索智慧住建新路径。一是推动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安全智慧化监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工地视频监督执法;二是推动3-5个项目实现工地全智慧化监管试点,开展1-2场智慧工地观摩活动;三是探索推进住建系统大数据智能化管理,实现日常监管、隐患排查、综合治理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篇二
1、组织实施
2.工作成效
截至目前:全区万户农户,按照“一房一表,一户一录入”的工作要求,已完成建档及信息录入万户,完成率100%。其中:生产经营房屋初判存在安全隐患共8套,已完成房屋评定8套,鉴定评定率100%;公共用房初判存在安全隐患24套,已完成房屋评定24套,鉴定评定率100%;以上两类房屋c级危房2套,已完成整治,d级危房5套,已完成整治。
(二)农村危房改造
1.全面排查,逐户摸底。
组织全区开展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大排查,坚持以户找房、以房找人,确保一户不漏。区住建部门通过聘请第三方鉴定机构对220户疑似危房进行评估、鉴定,认定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24户,其中:c级21户、d级3户,已建立台账并改造完毕,拨付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万元。
2、动态监测,精准识别。将农村危房核查工作常态化、责任化、制度化,发现一户,改造一户,确保实现农村住房安全有保障。
3、查漏补缺,巩固成果,持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回头看”,深入分析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责任落实、监督管理、制度执行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举一反三,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推动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一)基本情况
20xx年7月份以来,殷都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给全区农房安全带来极大安全隐患,全区因洪涝灾害共造成农房受损2585户,其中:倒塌户97户、严重受损户266户、一般受损户2222户。截至目前,共修缮、重建2585户,完成比例100%,农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10月底前已全部完工。
(二)工作方法和措施
1、主动作为,逐户鉴定
发生汛情后,区住建局不等不靠,立刻组织专门力量开展灾后农房安全评估,联系3家鉴定机构及安阳市建筑设计院义工共35人对受损农房逐户进行鉴定或评估,按照“不漏一屋,不落一房”的原则,利用三天时间,完成了对全区3601户受损房屋的安全评估,依据评定结果进行房屋修缮重建。
2、重点关注,精准施策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经全面排查,针对灾后受损的81座危房改造房屋、98座一般脱贫户及三类监测户房屋,重点关注,对整体结构塌落或承重件严重损坏的列入倒塌重建补助对象范围;对轻微损坏需一般修理的列入一般损害补助对象范围,并适当提高补助标准,不让一户困难群众因房屋受损返贫。
3、因房施策,逐步推进
按照先评定后修缮的原则,针对一般损坏房屋,简化程序,按照先开工后完善手续的原则,及时组织进行修缮;对经评估确有重大安全隐患的房屋,立即封堵门窗,确保危房不住人;对倒塌房屋,备工备料,积极准备重建前期工作。对住房已倒塌或严重受损不能居住的农户,通过投亲靠友、村委安置等措施先行解决受灾农户临时住房问题,确保危房不住人。受损房屋未经鉴定(评定)为安全前,一律不准返回居住,防止出现次生灾害。
3、合理分配,及时发放资金
针对所有灾后农房受损情况,区住建局一是做好数据统计,积极向中央和省、市争取中央补助资金,二是针对各乡镇存在漏报的受灾农房进行统计,积极向省市住建部门协调,争取第二批灾后农房受损中央补助资金。20xx年8月份中央下达我区灾后农房受损第一批补助资金660万元、市慈善总会慈善资金万元后,区住建部门核定受灾房屋后立即按比例拨付至乡镇。20xx年12月份中央下达我区灾后农房受损第二批中央补助资金2365万元已到位,目前正在组织资金发放。按照省、市工作方案要求,区住建局牵头联系区应急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制定殷都区村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方案,按照方案精神,严格标准,做好做实村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帮助受灾群众早日重建家园,确保人民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
1、建立健全住房安全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全区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排查,持续做好查漏补缺,做到应改尽改。
2、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回头看”,深入分析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责任落实、监督管理、制度执行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举一反三,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推动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篇三
xx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征求收集辖区内相关检测机构对《xx市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意见后,区住建局召开了《关于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培训会》。
农村自建房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广东省内近期恰临雨季,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迫在眉睫,我司为响应区主管部门的要求及委托专门成立自建房安全排查专项小组分别对从化区五镇三街镇街、居委、村委干部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培训指导。
我司自建房安全排查专项小组应区政府相关部门要求分别对从化区五镇三街镇街、居委、村委干部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培训指导。
农村房屋的安全性鉴定,以定性判断为主。根据房屋场地、主要结构构件的危险程度和影响范围对房屋的基本安全作出评估。鉴定以现场检查为主,并结合入户访谈、走访建筑工匠等方式了解建造和使用情况。
重点排查对象为:
(1)使用预制板建设的房屋;
(2)经过改建扩建的房屋;
(3)人员聚集的房屋;
(4)建设年代久远的房屋等。
房屋外部检查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房屋的层数、主要建筑材料、楼(屋)盖形式等
(2)地基基础的稳定和变形情况
地基基础着重检查外露基础现状,并通过地基基础变形在上部结构中的反映进行判断。
如:上部结构有无因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倾斜等。
(3)房屋是否有整体倾斜、变形
(4)房屋外观损伤和破坏情况
房屋内部检查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各承重构件之间的有无拉脱、松动、变形;
房屋存在“歪、裂、扭、斜”等变形损伤和质量缺陷,如墙体裂缝、墙柱倾斜、木构件腐朽或变形、地基沉降、屋面塌陷、楼板开裂变形等,或自建房进行过改扩建、改变用途为人员聚集经营类用房、采用预制楼板、建设年代久远的建筑物均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你与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如有以上情况,请联系正规的检测鉴定机构或上报相关部门,我们将根据房屋现状情况勾选墙体、梁柱、地基、屋面、楼板等质量缺陷和危险点部位的检测鉴定进行风险预判。
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篇四
全镇范围内的住宅房屋镇级生产经营企业用房和行政事业单位用房。
(一)对建筑年限较长、建设标准较低、长久未进行维修维护的住宅房屋(含居民农民自建房屋),重点查看整体危险的房屋是否已经拆除,危险点和局部危险的房屋是否已经采取有效措施清除隐患,装修涉及拆改主体结构或明显加大荷载的房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二)对生产经营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用房、农贸市场等公共房屋建筑和农村居民自建房屋,重点排查是否存在明显的结构和使用安全隐患、房屋整体危险和局部危险、有关住房或单位是否采取措施排除隐患、是否属于危改房屋等。
(三)对在建建筑工程,重点检查建设、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主体是否履行质量安全相关主体责任,是否严把材料关、设备关、现场关、工艺关等关键技术节点及安全隐患是否得到全面排查整治。
本次危旧楼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以“村属地负责,单位各司其职,业主自查自报”为总原则,落实排查工作责任。
(一)各村:负责对本辖区内的住宅房屋进行排查并统计上报。
(二)镇属各单位:负责对本单位的事业单位的用房进行排查并统计上报。
(三)镇安监办:负责对全镇范围内的镇级生产经营企业用房进行排查并统计上报。
(四)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负责对全镇范围内在建建筑工程进行排查并统计上报。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村各单位要深刻认识本次危旧楼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着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负责、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负责,对本单位和自己负责的态度,全力做好危旧楼质量安全隐患排查的各项工作。为切实抓好本次危旧楼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特成立以镇长黎茂伦为组长,人大主席沈贵生、武装部长刘枚鑫为副组长,村建中心、安监办、各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xx镇危旧楼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村建中心,甘建坤任办公室主任。
(三)加强督查,严格问责。镇危旧楼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全镇危旧楼安全排查工作进度进行督促检查。对不按时完成任务的,要责成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向镇人民政府作出书面报告和解释说明,并对责任人进行约谈和问责。对排查过程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篇五
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村民(以下简称村民)住宅规划建设及用地管理,提高农村住宅建设水平,促进集约合理用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镇乡、村庄(不含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开发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镇乡、村庄)规划区内,农村集体土地上村民新建、扩建、改建个人住宅(以下统称村民建房)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开发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镇乡、村庄村民建房按照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开发区的规划和有关规定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村民建房应当坚持安全、适用、经济和美观的原则,应符合规划、节约用地、注重防灾、安全施工、保护环境,体现农村地域特色,并妥善处理通风采光等相邻关系。
第四条村民建房包括集中建房和个人建房。个人建房是指单户村民自行建造自住住宅的活动,包括在原宅基地上改建或扩建、异地新建;集中建房是指镇乡人民政府或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集中建设自住住宅的活动,包括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统一旧村改造等方式。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村民向中心村、集镇或小城镇集聚,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住宅小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住宅小区:
(一)因国家、集体建设拆迁安置需要集中建设住宅的;
(二)农村土地整理涉及村民新建住宅的;
(三)灾后集中统一建设的;
(四)实施造福工程、地质灾害搬迁统一建设的。
第五条村民建房规划管理要方便群众,高效管理。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将其职权范围内的镇乡、村庄规划管理具体事务委托镇乡人民政府实施。
第二章 规划及用地要求
第六条村民建房应当符合镇乡、村庄规划和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建设”原则。不符合规划或者未编制上述规划的,不得审批村民建房和住宅用地。
第七条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加快镇乡、村庄规划编制或修编进度。村庄规划编制内容和深度应当符合《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试行)。规划编制要注重村民参与,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尊重村民-意愿,符合农村实际,方便生产生活。村民建房应按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者整治规划的要求建设。
第八条村民建房应当充分利用旧宅基地、空闲地和其它未利用地,严格控制使用耕地和生态公益林地。禁止村民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建设住宅。
第九条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农村村民在原宅基地之外申请新建住宅的,其原有的空闲宅基地由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并结合村庄土地整理,重新规划后统一安排使用。
村委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收回农村村民旧住宅用地的,应当给予经济补偿。
第十条村民建房每户宅基地面积限额为80平方米至120平方米。利用空闲地、荒坡地和其他未利用地建设住宅,或者对原旧住宅进行改建的,每户可以增加不超过30平方米的用地面积。
前款所称宅基地面积,是指住宅建筑物、构筑物(含基础)垂直投影范围内的占地面积。
第三章 建房审批
第十一条 村民建房申请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二)同户中兄弟姐妹或者子女已达到法定结婚年龄要求分户的;
(四)因发生或防御自然灾害,需要安置的;
(五)原有住宅属d级危房需要拆除重建的;
(六)向中心村、集镇、小城镇或者农村住宅小区集聚的;
(七)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经批准回原村庄定居的港、澳、台胞和华侨需要建设住宅的,参照本办法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 村民建房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二)分户前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已超过60平方米的;
(三)年龄未满18周岁的;
(四)不符合镇乡、村庄规划和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五)将原住宅出卖、出租、赠与或改作生产经营用途的;
(六)不符合“一户一宅”政策规定的。
第十三条村民建房应当取得规划许可。镇规划区内村民建房应当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庄规划区内村民建房应当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村民建房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 村民个人申请住宅建设的,应当持下列材料向村委会提出申请:
(一)《村民住宅建设和用地申请表》一式五份;
(二)户口簿及家庭成年成员的身份证影印件;
(六)具有相应资质的建筑设计单位、具备注册执业资格的设计人员绘制的设计图,或者选用标准通用图。
村委会应当根据村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整治规划要求,与建房户充分沟通,合理安排建房宅基地,并在接到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或者每一个月集中申请材料,依法召开村委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对申请材料和村民建房宅基地安排情况进行审议,在本村张榜公布征询本村村民的意见;在张榜公布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本村村民未提出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应当在《村民住宅建设和用地申请表》中签署意见,证明申请人的原住宅情况和家庭成员现居住情况和确认宅基地情况,并报镇乡人民政府。
第十五条镇乡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村委会上报的村民建房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组织镇乡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管理机构一同到实地勘测,并对是否符合住宅建设和用地申请条件,是否符合镇乡、村庄规划和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房屋建设技术标准,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等事项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镇乡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管理机构现场确定规划用地范围,在5个工作日内绘制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图,并分新建、扩建和改建两种情形报批。
第十六条属利用原宅基地改建的,不需办理用地批准手续,直接办理规划建设许可手续,由镇乡人民政府根据镇乡、村庄规划进行审批,符合条件的在10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村民即可开工建设。
第十七条属新建、扩建的,应报送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镇乡人民政府进行规划审批。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镇乡人民政府上报的有关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审批,受委托的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村民建房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审批,对符合条件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由镇乡人民政府在5个工作日内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用地。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镇乡人民政府上报的有关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的`期限除外)进行审核,予以批准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
第十八条 采取集中建房的,村民应向村民委员会提交以下材料:
(一)《村民住宅建设和用地申请表》一式五份;
(二)户口簿及家庭成年成员的身份证影印件;
(三)申请人同意退出原使用的住宅用地并交由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重新安排使用的承诺书(没有旧住宅的除外)。
由组织集中建房的镇乡人民政府或村民委员会,依据经批准的村庄修建性详细规划,根据建房户需求和数量,划定集中建房范围,制定统一建设方案,按照十五条、十七条新建扩建情形规定程序,统一、分户办理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手续。
第十九条属于文物保护建筑和控制性保护建筑范围内的危房改建,镇乡人民政府在规划审批前,应将其改建方案书面征得文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二十条对村民建房规划申请不予批准的,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对村民建房用地申请不予批准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镇乡人民政府提交的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一条村民建房规划和用地审批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镇乡人民政府应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书》一并发给申请人,并组织镇乡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和国土资源管理机构一同到实地放样,划定四至范围,村民即可开工建设。
第二十二条申请人应当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之日起一年内实施住宅建设,逾期不建设且未申请延期的,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确需延期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在规定期限届满前三十日内,向原审批机关申请延期一次,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第二十三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镇乡、村庄建设用地区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将农用地转为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的,应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方可批准建设用地。
第二十四条县(市、区)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国土部门和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将村民建房的申请条件、申报审批程序、审批工作时限等相关规定和村民建房审批情况进行公示。村民委员会应将村民建房申请和审批情况在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公示。
第四章 建设管理
第二十五条村民建房应当严格按照规划许可核准的内容进行建设,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经发证机关同意,并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六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对村民建房是否符合城乡规划实施监督和检查,被检查者应自觉接受监督和检查,如实提供情况和必要的资料,不得隐瞒、妨碍和阻扰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镇乡人民政府应当负责规划许可审批后管理工作,建立村民住宅建设档案,做好放线、核样工作,并加强施工期间的规划实施监督和质量、安全管理。
第二十七条村民建房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或者具备注册执业资格的设计人员设计,或者选用省级和当地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编印的村镇住宅建设通用图。选用通用图建房的,应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住宅基础施工。建设多层单元式住宅的,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第二十八条农村住宅施工质量和安全由建房村民和参与建设各方共同负责。农村住宅建设一定规模以上(四层及四层以上或者集中统建的),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承接施工,对集中统建的农村住房项目应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一定规模以下的可由建房村民自行选择农村建筑工匠或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承接施工。农村建房村民或者组织村民建房的单位应与参与建设各方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按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对所承建的工程承担相应的质量安全责任。
第二十九条农村建筑工匠从事村民建房施工,应具备相应的建筑施工技能。县(市、区)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建筑工匠培训,将建筑工匠培训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按相关政策规定给予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提高建筑工匠技能,经培训考核合格的发给资格证书。鼓励和引导村民建房选择有资格证书的建筑工匠。
第三十条 县(市、区)建设主管部门应依法对集中统建的农村住宅项目质量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镇乡人民政府应当依据《福建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对村民建房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
县(市、区)建设主管部门应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特别在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屋顶防水施工等分部分项工程以及安拆模板、搭拆脚手架等关键环节加强必要的技术指导。
第三十一条村民建房按镇乡、村庄规划建设的,只收取土地证书和房屋产权证书工本费,不得收取规划许可证书工本费、征地管理费、基础设施配套费、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
第三十二条村民经批准使用集体土地建设住宅,只需参照《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和办法,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委会支付土地补偿费用。村民对原旧住宅进行原址翻建、申请新的住宅用地后将原旧住宅用地退还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不缴纳土地补偿费用。
第三十三条农村住宅小区建设使用村民承包地的,所在地村委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调整数量、质量相当的土地归原承包方继续承包经营;没有条件调整承包地的,村委会或者负责拆迁安置的单位应当依照法定征地补偿标准和办法,向原承包方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由住宅小区内的建房户分摊缴纳。
第三十四条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取的土地补偿安置费用,应当用于本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或者用于发展生产,安置或者补偿被用地农业人口,不得侵占、挪用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使用。
第三十五条县(市、区)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和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免费提供住宅通用图纸,加大技术宣传力度,主动向村民宣传住宅小区规划、建房技术标准、质量安全要求、减灾防灾知识、生态环境保护和配套设施建设等相关规定。
鼓励社会各方面技术力量支持农村住宅建设,有条件的县(市、区)可组建农村住宅建设技术服务机构,为农村住宅建设服务。
第三十六条新建、扩建、改建村民住宅,应当自房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依法申请办理土地初始登记或者变更登记手续和房屋产权登记手续,领取土地使用权证书和房屋所有权证书。
第五章 技术标准
第三十七条 村民建房应当遵守以下技术标准规定:
(一)选址:应避开地质复杂、地基承载力差、地势低洼不易排涝以及易受风口、滑坡、雷电和洪水侵袭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地段。
(二)规划:集中建设的住宅小区要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个人建房要符合村庄整治规划,靠近城市、县城、镇所在地住宅小区,引导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相关标准,建设多层单元式住宅。
(三)层数和面积:农村独栋式、并联式或联排式自建住宅不得超过三层,每户住宅建筑面积控制在300平方米以内。建设多层单元式住宅的,每户住宅建筑面积控制在200平方米左右。
(四)层高:层高控制应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一般3米左右。
(五)间距和朝向:住宅建筑前后间距与前建筑高度比一般不低于1:1,相邻房屋山墙之间(外墙至外墙)的间距不低于4米,建筑宜朝南、朝南偏东或偏西布置。新建建筑宜后退村庄干路红线3米以上,后退村庄支路红线1米以上。
(六)抗震:新建住宅必须符合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板、梁、柱不得采用石结构。
(七)建筑单体:应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的需求,住宅平面布局应设有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储藏间(农具堆放间),应满足面积、通风、采光等要求。房屋造型简洁美观,宜采用坡屋面,具有地方特色,外观应进行一次性装修。
(八)配套:应同步配建化粪池等处理设施;集中建设住宅小区的,给水排水、电力通信、道路、广电、绿化和社区服务等配套设施要同步规划建设,小区建筑密度控制在30%左右,绿地率不低于30%。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对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设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
第三十九条 未取得规划许可证书的,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用地审批手续。违反本办法规定,非法批准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并依法收回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
非法批准土地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条未依法取得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规划许可证规定进行建设,在乡、村庄规划区内的,由镇乡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在镇规划区内的,镇乡人民政府应当配合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村(居)民委员会发现本区域内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应当及时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乡人民政府报告。
严禁对村民未批先建的住宅采取以罚款或者变相收取费用代替审批的办法予以补办手续。
第四十一条 参与农村住宅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建筑工匠依法对住宅建设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向申请住宅建设用地的村民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以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退还,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四十三条实施村民建房规划建设和用地管理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国土资源厅对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进行解释。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农村村民住宅用地属于集体所有,农村村民对宅基地只有使用权。
第四条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必须符合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住宅建设应当充分利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山坡荒地,严格控制占用农用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提倡有条件的村庄,统一建设一楼多户的住宅楼。
第五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新建住宅用地面积限额为:
(二)山地丘陵地区,村庄建在平原地上的,每户面积为132平方米;建在山坡薄地上的,可适当放宽,但最多不得超过233平方米。
人均占有耕地666平方米以下的和城市规划区内的住宅用地,每户宅基地面积应低于本条规定限额。
第六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农村村民,方可申请使用宅基地:
(一)因结婚(包括男到女家落户的)等原因,确需新建住宅分户的;
(二)原住宅影响村镇规划或因国家、集体建设,需要搬迁的;
(三)因土地塌陷或其他自然灾害,需要新建住宅的;
(四)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原籍落户定居,且农村确无住宅的;
(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使用宅基地不予批准:
(一)不符合第六条所列条件之一的;
(二)非本村村民;
(三)无住宅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
(四)不符合规划的;
(五)出卖、出租住房或改变住房用途的;
(六)原有宅基地能够解决分户需要的;
(七)一户多宅的;
(八)其他不宜批准的。
第八条 农村村民建设住宅按下列程序办理有关手续:
(一)村民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使用宅基地申请;
(六)建房户持乡(镇)土地管理机构的验收证明和其他有关批准手续,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
第九条农村村民占有耕地建住宅的,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用地的村民委员会开垦、整理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开垦、整理的耕地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用地者应当按被占用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八至十倍缴纳耕地开垦费。
第十条农村村民一户有两处以上宅基地的,村民委员会可依法将多余的宅基地收回,统一安排使用。有地面附着物的,应当给予适当补偿,补偿标准由村民会议确定。
多余宅基地不作收回处理的或原有宅基地面积超过规定标准的,村民委员会可以实行有偿使用,收取有偿使用费。
收回的宅基地,由村民委员申请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十一条 农村村民因买卖、交换、赠与、继承房产等原因,使宅基地使用权发生转移的,必须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占有土地建设住宅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并限期拆除所建的房屋。
超过规定标准占用宅基地的,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批准用地文件无效:
(一)无权批准使用宅基地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占用宅基地的;
(二)超越批准权限非法占用宅基地的;
(三)未按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要求批准使用宅基地的;
(四)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批准占用宅基地的。
对非法批准使用的宅基地应当收回,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的,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非法批准使用宅基地,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非法批准的单位或个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罚。
第十五条土地管理工作人员在宅基地审批建设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按泰政办发[1993]78号文《关于市政府行政性规章解释权限和程序问题的通知》规定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