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练声练气息 练声方法民族练声法(通用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练声练气息篇一
声乐界一直以来争论的焦点在“美声应该靠前还是靠后”以及“土洋之争”,特别是对我国民族女高音的演唱,这些不同的观点已经影响了我国声乐的发展。下面本站小编整理了民族练声法,供你阅读参考。
“面罩唱法”其实是一种歌唱时的感觉,它是鼻窦、上颌窦、蝶窦、额窦的共鸣腔体同时打开唱通所达到的一种集中、明亮且富有金属性的具有很强穿透力的歌唱声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位置歌唱”。
贝基先生是意大利美声学派20 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权威性的声乐大师,他非常强调“面罩唱法”。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赵梅伯说“今日世界上大多数歌唱家仍沿用这个方法来发声”。
“面罩唱法”是目前国际声乐界最流行最科学的一种歌唱发声方法,也是意大利美声唱法的灵魂和精髓,盛行于 20 世纪的欧美国家。“面罩唱法”于 20 世纪一、二十年代传入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很多的声乐教师和歌唱家对其产生过误解。20世纪 80 年代初期,吴其辉先生于意大利接受声乐学习,其学习期间的第二任声乐老师基诺·贝基先生曾经来我国讲学,并科学地阐述了“面罩唱法”的教学与演唱,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促使我国许多的声乐教师和歌唱家改变了对“面罩唱法”的看法,“面罩唱法”也是在那时逐渐在我国流传开来。
正确的歌唱呼吸是歌唱艺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前提。
帕基埃罗蒂说过: “知道如何呼吸的人就知道如何歌唱”。呼吸的类型包括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
“面罩唱法”呼吸训练有其自身的呼吸规律,作为女高音在呼吸的技巧训练上有着与其他声部共同的法则。
歌唱者从半打哈欠开始,用鼻和口同时吸气,然后叹下,叹开,叹通,这时要求歌唱者平静、放松而且自然,打开喉咙后轻微内收下丹田,鼻梁顶端有声音集中感,气息扩张和保持于腰腹周围,“嘟嘟”的声音从眉心处集中向外向上透出。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半打哈欠,即哈欠的一开始,而不是整个打哈欠过程,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醒练习者,两肩是向后向下放松的,不能提肩,注意气息在腰腹周围扩张和保持的同时,一定要顾及丹田的微收,这样才有利于气息的自如流动,才可以避免产生僵、直、白的声音。如果出现声音不灵巧,那是因为过分注重丹田的内收而忽略了横隔膜的向下感所导致的偏差。
初学者不必追求音量,以保持身体肌肉的协调放松,该放松的要放松,该积极的一定尽力积极,微笑着高抬上口盖,积极集中气息于集中点,注意身形体位要保持中正立直,抬上腭,使身体各个部位的呼吸器官获得整体平衡,通畅自如,让气息包着声音走,让声音顺利进入面罩,以获得高位置的头声。
因此,采用“面罩唱法”进行呼吸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歌唱者身体各部位的呼吸器官得到整体而平衡的运作,避免某一部分过于突出而导致的声音不平衡,使声音进入面罩,进而获得集中靠前的声音效果。
“面罩唱法”训练的关键是面罩共鸣技巧的训练,“面罩唱法”的共鸣主要由鼻窦、蝶窦、上颌窦以及额窦腔构成。鼻咽腔对于运用“面罩唱法”进行歌唱发声具有极大的作用,它是连接面罩共鸣和头腔共鸣的桥梁和枢纽。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鼻腔骨架的振感是较为强烈的,具有良好的发声效果和音质。因此,鼻腔骨架被称为“嗓音的焦点”,它使基础声区(中低音区) 的发声更为科学和规范。
其中,哼鸣的练习尤其重要,哼对了就唱对了。检验哼鸣对与错的方法,就是张开嘴和闭上嘴要一样的感觉,嘴张开要能随便做动作或做表情,都不影响 声音状态,这就哼对了,哼鸣练习能协调气息和位置的平衡关系,使喉咙打开,喉咙稳定,统一音区、音色和获得垂直的声音效果。同时,在解决女高音的声音音色问题时,首先要考虑到混声的训练,然后再根据审美听觉的要求调整真、假声的比例,其次要考虑到中低声区的训练,因为女高音面罩共鸣训练要求获得包含胸腔头腔共鸣等的全声道共鸣,而中声区的训练是解决中低区共鸣的途径。
当 mi 声音穿过鼻腔进入面罩获得高位置的共鸣之后,这时辅音 m 拖住韵母 i 行腔归韵,再连续唱 ma 字,a 在高位置的面罩处起音后变细变小集中透出而形成面罩共鸣,其间 i 音要唱宽一些,a 要唱窄一点,从而统一 i 和 a 的腔体状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窄母音宽唱,宽母音窄唱”。在气息下沉和保持的状态下,要以气带声,以气导字,而无需肢体过多的运作,在处于面罩共鸣状态下,字和声在高位置形成高频泛音后会得到加强,使咬字和吐字变得更加准确有力,更加具有冲击力。“面罩唱法”是建立在运用气息、整体共鸣、打开喉咙的基础之上,只有找到了三者之间的平衡,科学合理地安排练唱时间,巩固、加强发声肌能的练习,才会习惯运用面罩共鸣的声音。歌唱者只有不断地学习、研究、总结,才能更好地将“面罩唱法”贯穿于歌唱中。
练声练气息篇二
披一路风尘,数千载风流,看青山依旧,唱大江东去。今天,在人类举步跨进21世纪门槛的时候,我们从历史的珍宝馆里满载而归,和大家共享这场精神盛宴。
一个民族能够昂首屹立在人类文明之林,她的脚下必定有奔流不息、万世不竭的民族文化的滋养。这条文化长河,从远古奔向未来,从洪荒奔向文明,带着一路欢歌,也带着一路血泪,一路呐喊,留下了诸多硕果和丰碑,也记下了诸多辛酸和遗恨。
梳理这条河,披沙拣金,我们拾到了光照古今的千古名篇。
她是艺术笔墨写就的史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既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历史长卷的浓缩。嶙嶙魏晋风骨,巍巍盛唐气象,咚咚咚地鼓,猎猎旗卷楼兰,金缕曲,黄莺儿,桃花扇,杨柳风,篇篇都是对时代的沉思,字字是对历史的凝视。
她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美不胜收,倾国倾城。她如同熠熠生辉、泛彩流光的颗颗钻石,镶嵌在时代的长廊。夸父的坚毅,洛神的婀娜,屈原的仰天长啸,李煜的愁肠寸断,关云长的横刀立马,贾宝玉的儿女情长,无不成为艺术美的化身,历万古而不朽。
她是一条连接民族文化的链环,一端牵着远古,一端指向未来。浩浩五千年文明,摇曳多姿,辉煌巍峨,浸润和滋养着中华民族。千古名篇,字字珠玑,章章锦绣,是民族文化、中华文明的浓缩版,精华篇。捧读她,欣赏她,我们清晰的感觉到了先贤哲人的深邃博大,志士仁人的报国壮志,游子商旅的亲情乡愁,旷男怨女的追求呐喊。
历览千载辉煌地,长歌浩叹唱古今。捧起这些佳作,我们与圣贤相会;吟咏这些绝唱,我们与历史对话。传统在这里升华,文化在这里更生。我们是传统文化的后来人,我们又是文化香火的传递者,我们还是当代文化派出的使节。
拾一块女娲补天遗落的彩石,借一弯斜照汉家宫阙的冷月,折一缕渭城朝雨中的柳丝,举一盏冰心老人点燃的小桔灯,我们沿着历史长河的故道,溯流而上,开始了寻觅千古名篇的文化散步。
万民欢腾,世纪之交,如诗如画的焰火,描绘着楚汉名城光辉的未来;
让历史预言:21世纪属于中国!让心灵承诺:21世纪属于我们
练声练气息篇三
是习惯书院和书香的气息,而不是说单纯的只是来看看书
是喜欢这种感觉,静静的坐着,翻翻眼前旧旧的书
隔着层层排排,寻寻觅觅,找到自己的感兴趣
人不多,越好,沉默的坐着,消磨下午的静谧时光
这是夏天最好的消遣方式
也爱,隔着层层排排,看看对面的人,注意着
熟悉并陌生着
没有更新并泛黄的纸业
经历过几人之手
有多少人的指纹
是否有你在意的
手捧一书静静浏览
喜儿细读无趣过之
这感觉是自由不受拘束
这算是一只囚鸟的小小自由
也是一个小小天地
所以
喜欢夹在层层排排中坐着
是爱这种感觉
一种其它地方体会不到的暖
还有爱和怨的纠缠
直到昏昏沉沉
练声练气息篇四
在表演课中,同样需要练声。但是练声方法却是非常生动有趣的。要配合很多动作与节奏.下面本站小编整理了表演练声,供你阅读参考。
练声中的病声
学生在学习声乐时,由于各种原因,养成不良歌唱习惯,久之形成病声。病声纠正是每个声乐教师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病声大致分为二类,第一类是以前训练方法不得当,破坏了嗓音机能。常见的情况是:1)喉头开得过大,声带闭合不好;2)过分挤压喉头,发出挤音、卡音。第二类是到二三年级以后,突然发生音唱不准。这种现象往往伴随着曲目难度的提高而愈来愈频繁。
无论是喉头开得过大,还是挤压喉头,说到底都是气息不好造成的。由于气息不好,找不到正确的支点,就只能用嗓子着力。在训练中如果不注意气息,开也罢,闭也罢,最终只能舍本求末,越练越错以至不能自拔,呼吸作为动力,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共鸣腔体扩大和美化形成动听歌声——任何一个受过声乐训练的人都懂这些基本声乐理论。
但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这些理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要的是加强气息训练,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
保持在吸气的状态下唱歌:气息吸在腰带的周围,要练习保持气息、控制吸气的速度,简言之:全身放松,口鼻同时缓缓吸气,稍稍保持一会儿,均匀地呼出,然后再放松。这些说起来简单,学生要经常练习,反复体会、实践,最终成为他们的下意识动作。其次,用u母音开始练声。使用u母音的好处是它容易使气束集中,便于协调气息和共鸣腔体之间的关系。在u母音练习好的基础上再开发其它母音,这样使得学生易于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在练声中,开始用三度或五度的练声曲,由浅入深,逐步使学生在学习发声技巧的同时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起歌唱的信心。还可以开始用半声方法练声,让每一个声音都控制在气息的状态下发声,由于这些学生歌唱机能都受过不同程度的腋坏,如放声歌唱的话,势必难于摆脱以前错误的发声方法,实际上,半声与全声的区别只是气息量大小的问题,发声方法是一样的。半声方法不仅有利于学习正确的发声方法,对声音控制和学习演唱高难度技巧的曲目也有十分的好处。1997年5月,教授在中国音乐学院讲学时介绍了她的练声方法,他的练声法就是半声练声法。按上面谈到的方法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去掉了开喉头和挤喉头的错误发声方法,学会了正确地歌唱。有个声音只剩下三个半音的学生,曾经被一些声乐名家判了“死刑”。经过二年的训练后,就能够演唱较难曲目并顺利毕业。
对于第二类病声问题:主要是气息控制的不好(天生音不准的人是进不了音乐学院的)。气息过猛,声音就会偏高;气息没保持住,音往往偏低。通常这些学生使用气息都不均匀,摇摆不定,因此,他们何时声音偏高何是声音偏低无规律可循,对这类学生,除了加强气息训练外,还要在曲目的选择上下功夫。音乐学院声乐专业学生演唱的曲目大致可分为咏叹调和艺术歌曲。咏叹调往往声音色彩丰富,力度变化很大。艺术歌曲为了表现诗的意境则更多地强调声音的控制,其力度变化较平缓。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片面地追求演唱效果,将学生演唱曲目安排的重头放在咏叹调上,忽视艺术歌曲的训练。正是由于这点,有些学生过于追求声音的力度,又没注意呼吸,便出现音不准的现象。这就要从一些歌词不是特别密集的艺术歌曲开始。如舒伯特的《西尔维亚》,《图勒王》,勃拉姆斯的《萨福颂》,中国古曲《阳关三叠》、《思乡》等。
另外要让她们准确地理解歌词的内容,然后启发她们尽力去想象歌唱的感觉有意识半声、柔美地歌唱,直到达到要求再放声歌唱。这是低声吟唱法,就象低声吟诗一样。到三年级,再加大艺术歌曲曲目的难度,这样的曲目有:勃拉姆斯的《五月之夜》,福列的《在水边》、《月光》等。这时也可以上套曲,如舒曼的《妇女恋爱与生活》。演唱艺术歌曲还有一个好处,由于艺术歌曲与钢琴伴奏密不可分,变化音比较多,经常转调,学生必须熟记钢琴伴奏的旋律、和声结构。,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音乐的线条,学会了均匀地分配气息量,而且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试唱练耳水平,一举两得。通过大量有选择的艺术歌曲的训练,学生大都能解决音唱不准的问题,到毕业时,他们的演唱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高难度的咏叹调还是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歌曲,都能高质量地完成。
从自然音区练起,自然音区是指不太用力就能唱出的音区,是人声中最自如最富有色彩的声音,一般不超过八度,一般男女中音从低音量到中音降7,男女中音从2到高音1。
等到自然音区的音逐渐巩固之后,就应该将唱这些音时圆润、明亮、柔和的色彩和发声的自如性,移到邻近的高的和低的音上面去,当这样的音的数量逐渐增加时,就使我们的音域逐渐扩大,并使整个音域统一、均匀。唱高音和低音时,都能运用自如。
如果不按从自然音区开始的方法进行练习,在自然音区的音还没有唱好,没有呼吸基础时就开始唱高音和低音,那么声音上就会产生一些毛病,有的人唱起歌来声音分成两节,或者高音发紧、发尖;低音压和发哑等待现象,就是由于自然音区的音没有基础时练唱高低音的结果。
对已经担任演唱工作的同志,每天抽空做一些自然音区的练习,对统一声区并使发声自如,都有很大益处。
使歌唱发声系统各器官的肌肉更有力,并能协调一致。
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扩展音域,美化音质。
1,要循序渐进。
2,要每天坚练习,持之以恒。
3,练声时要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充满激情。
4,要主客观统一,经常录音分析真实声音与发声时自我感觉声音的差异。
5,要巩固正确的发声感觉。
6,要把练习发声技术的
心得体会
运用到演唱歌曲中去。7,初学者不应追求大音量及高音,而应追求声音的圆润自如和音质的优美。
练声练气息篇五
1. 气息
其实,对气息的认识对于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里的东西是不能够使其学到真正控制呼吸的方法,仅提供参考与对照的依据,换句话说,我们只有在自己找到自己认为的胸腹联合式呼吸法的感觉之后将这种感觉与书上的正确理论进行对比,检验自己的感觉,调整自己的状态。
方法一:这个练习要两人进行,两人同相,练习人在前辅助人在后,后者将双手放到前者后腰处,稍微用力,用双掌按压其后腰部。这时,练习人用腰部力量缓慢的将按压在腰部的双手推开,注意,一定要将注意力集中在用力部位并且记住这个位置肌肉运动的感觉,同时动作一定要慢,反复进行练习。在单人作次练习时,双手在背部交叉即左手摸后腰右部,右手摸后腰左部,同时肩部放松。
方法二:这种方法是在一的基础上进行练习的,在保持住后腰撑开的感觉后作此练习。
1.保持兴奋的精神状态
2.面部保持微笑
3.在缓慢的仅用鼻子吸气的同时打开眉心与撑开后腰
4.重复上一步,但是将用鼻子进气改为口鼻同时进气,
注意:及其过程一定要慢,感受气息从眉心、鼻子、口三点流入撑开的后腰。
以上方法可以比较容易的帮助我们找到吸气的感觉,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仅仅是第一步,我们所说的胸腹联合式呼吸法更重要的部分式呼气,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呼吸横隔膜的一升一降的过程中来完成的。
吸气时,随着气息从口鼻同时进入到胸腔、腹腔,从上至下的流入,迫使横隔膜下降,使我们能够吸入更多的空气。
呼气时,状态正好与吸气时是相反的,横隔膜上抬,使气息被压出口。
以上基本上就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的基本过程了。但是我们更加要注意的是,我们学习气息的关键是要使气息和字音相结合,所以我们还要进行“字音-气息”结合训练,这一步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有很多学生能够做到“呼-吸”的要求,但是在进行表达的时候已让没有气息的支撑与依托,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字音-气息”的结合。
2.“字音-气息”的结合
我们用“ei”这个音,来体会,小腹运动与字音结合,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是有意识的在发“ei”音的时候,将小腹向内微收,这是第一阶段。我们用这个音有所体会了之后,就会找到小腹微收与字音相结合的感受,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始练习阶段,一定会有小腹与字音不同步的问题,这时候,就要有意识的去控制小腹,过了这一阶段后,我们就要逐渐的将意识从小腹上移开,达到“全自动”,这个过程只有经过反复练习才能达到,因为这是改变原来多年形成生活状态,也正是如此,我们的更要重视这一过程。
在改变“ei”向单音节词练习时,我们要注意,一口气,一个字,收一下(小腹)。再下一步就是,把单字变为词,也是一样,一口气,一个词,收一下(小腹)。最后逐渐过渡到短句。
另外一种“字音-气息”结合的训练就是“hei”音连发,刚开始的时候一口气发3个“hei”就行,关键是找到“同步”的感觉,随着练习熟练程度提高,能力的提高,一口气我们就能发出7、8个连续的扎实的、有力的、同步的“hei”音,但是在发音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呼出的气流尽量控制,使其打在上门齿的齿背,弹发要轻巧,要跳跃,不要用喉。
这里还要说的是:胸腹联合式呼吸需要强调的有这样几点:
(1)支撑感
这也是在掌握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的时候需要找到的一种感觉,所谓支撑有这样几个着力点值得注意,在呼吸过程中我们会有两肋、后腰被撑开的感觉,这种撑开的感觉使我们感到后背舒展,腰带渐渐绷紧。
(2)对抗感
这种对抗说的是小腹与后腰的对抗,小腹有微微向内收的力量,后腰由撑住打开的力量这两种力量是相互对抗的,也正是这两种对抗的力量实现了对气息的控制。注意:小腹部是向里瘪的,也不是向外鼓的,而是找到一种向丹田(脐下三寸)集中的感觉,这是呼吸控制的“总指挥”,我们在发高音的时候丹田控制较强,在气息快用尽的时候控制较强,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阶段来体会丹田的控制感,找到这种感觉是相当必要的,我们在以后提到“声音发出线路”时还会强调其重要最用的。
(3)气柱感
这种感觉是在我们的身体内有一股垂直气柱,上下贯通,注意:体会这一感觉的时候,身体一定保持“正”、“直”,精神兴奋、从容,找到通畅的感觉。整体上,气柱充盈、饱满,源源不断。
(4)流动感
这也是一种抽象的感觉,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感觉一下:深吸气,吸满、吸足,然后用意念将气息压到腹腔保持住数秒,然后将气息提到胸腔保持数秒。这样反复练习数次就会找到气息运动的感觉,同时在气息的一压一提的过程中,感受流动,尽量使其顺畅。
我们在上面提到过“声音发出线路”这个词,这里我们把它和“气息运动线路”这两条线路相结合,来进行一下解释。
1.字音一定要沿着上口盖的穹窿往前行进。
2.字音一定要推倒硬腭前部。
3.有一种字音从人中出“穿”出的感觉。
注意:
1.上面反复提到硬腭的前部但是有的人不能够准确找到其具体的位置,在这里还有必要解释一下,有的人说硬腭前部就是上门齿背,也有人说是牙龈和上门齿背交界的地方,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口腔构造不同,我们可以用下述方法来找到你自己的硬腭前部,我们来发单元音“i”我们通过发延长的“i”体会声音的位置,在做这个练习的时候(1)唇齿相依(2)嘴角咧开(3)感觉上唇有一点震动。通过这个方法就可以找到硬腭前部的准确位置了。在我们找到这个位置之后,需要把这个位置固定住,发每一个字的时候都要有意识的往这个位置送,这样我们的字音就集中了,这也就是很多人不理解的“声挂前额”了。
2.在涉及到字音和气息的结合时,我们还需要强调一下发声姿势的问题,我们把它分为站姿和坐姿两个方面来谈。1.站姿,脚一般有两种放法,一是,与肩同宽,双脚向下用力,找到一种两脚像树根一样向下生长的感觉。二是,一脚在前,一脚在后,重心集中在前脚掌上,用前脚掌抓地,腰腹也随之向下用力。2.坐姿,对于坐姿问题,很多人都只知道一部分要领,所以我在这里详细说说,首先是大家都知道的,坐椅子要坐硬质的,坐前面的三分之一处,身体稍向前倾。这时候我们要注意我们的脚,要一前一后,前脚抓地,后脚蹬地,想要准备起跑的感觉,这样便能够很容易用上力了,另外,我们在坐着的时候不要用臀部去做,而要用腿根去坐,和双脚配合形成合力,然后要使我们的腰、背(脊椎)、颈保持在一条线上,要是有播音桌还要注意,胸要离桌子一拳远,双臂不要顶着桌沿,二是要充分的架在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