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步入初中的我作文(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步入初中的我作文篇一
折一朵西湖上的碧荷,亭亭荷花里盛开着他们千年不灭的灵魂。
煮一壶峨嵋山的香茗,于水雾缭绕中,他们——我眼中的“君子”的身影——浮现。
披一身荷衣香草,他昂昂然走过浊臭世俗;筑一室兰馨桂棹,他与湘神山鬼把酒言欢。秋风肆虐,他愤而著《离骚》;长衣萧瑟,他忧而拟《国殇》。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一直孤独的行走在楚国暗沉沉的长夜里,以为凭一己之才便可以撕破阴霾。楚王不理解他,不理解他忧国忧政的忠心;佞臣不理解他,不理解他宁死不屈的直心;门生不理解他,不理解他为国无己的清心。他走得太累太累了!于是,在悠悠的风中,他最终选择融入汩罗的怀抱。
时间永远定格在那一刻,一条江是一座坟——唯有这样开阔的墓地,才能安放他的灵魂。君子如兰,行高志洁,在漫漫长夜里,它独自摇曳,展尽风华。
他以徐徐清风为友,与皎皎明月作伴,神色宁静如林中之修竹,意态悠然若山间之浮云。青溪抚琴,清澈溪水中倒映着他岩岩若孤松之独立的身影;竹林品酒,微醺暖风吹拂过他清瘦若玉山之将崩的身形。他一生所重不过“情义”二字,一生所奏不过高山流水一曲而已。所以他以同向秀打铁为乐,铁器相击时的叮当之声在他耳中是尘世中最美的音乐;他回山涛以《与山巨源绝交书》,字字句句都在说义不同则情必尽;他替吕安怒斥其兄吕巽的无耻行为,即使因此奉送的是自己唯一的生命。
刑台上,他广袖当风,玉冠嵯峨,恍若仙人;素琴之上,他十指翻飞,铮铮琴弦中仙乐响起。一曲广陵,惊艳天下!人已逝而《广陵散》余韵未绝。君子若竹,在寂寂幽林中,它昂然独立,显尽风骨。
执一杯菊花酒,他闲闲倚窗眺望夕阳,挥一支竹笔,他信笔挥毫泼墨成章。脱下官服,把是非名利转身抛下;拿起花锄,在山水之间陶然自适。在桃花源中,在五柳木屋后,他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赏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享受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充实。生命的最后一刻,南山下,菊圃中,晚风送来阵阵菊香,倦鸟啼叫着回归山林,他静静躺在竹椅中,闭合双眼,神色安详。
生于自然,死于田野,这是他最好的归宿。君子似菊,不与世俗相争,在悠悠晚风中它暗吐幽香,摇尽风情。
他们是君子,有兰一般的高洁,竹一般的劲拔,菊一般的淡雅;有风一般的潇洒,云一般的从容,水一般的纯净。他们穷不失义,达不离道,不媚权势不附显贵,不畏强权亦不欺弱小。所以
太液湖中的湖水浊了,自有他们用血泪凝成的甘霖重新洗涤。
西湖上的荷花枯了,自有他们用灵魂聚成的种子悄然萌发。
茶壶中飘起的水雾散了,但他们——我眼中的君子的面容永远鲜活!
步入初中的我作文篇二
我,一个风华正貌的花季少女,外表并不出众,但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
我的爱好很广泛,但是,在其中,我最爱的还是读课外书。我所说的“课外书”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书,我所说的“课外书”可称是名著。
我爱读郭沫若的、茅盾的、胡适的、老舍的,我的最爱还是鲁迅的文章,他的文章一大部分是揭示当时封建社会的丑陋面目,但也有部分是激励我们青少年珍惜时间的。
经过学习了鲁迅的文章,我更加喜欢鲁迅了。课文《百草园》说的是鲁迅小时候在百草园中快乐生活,和对封建社会教育的不满;《鲁迅》讲的是鲁迅抓住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而今刚学的小说《社戏》也是鲁迅小时候的缩影:迅哥儿和同伴们一起去赵庄看戏的一路美景,文章都写的让人无法找茬。
我读了鲁迅的文章,深深感受到了珍惜时间是多么重要,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我们现在正直少年旺气,如果抱怨课程多得来不及做,就应该好好想想,我有没有在电视机前留连忘返,有没有在电脑游戏中欲罢不能,有没有像鲁迅一样从海绵里挤出时间来学习。
从前,我不懂得“挤”时间的道理。老师布置的作业马马虎虎地做完,预习、复习工作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只要老师不管,爸妈不督促,就抓紧时间玩;上课趁老师不注意,就玩会儿自己带来的小玩意,放学后,只要父母没回家,就看电视,吃零食,等父母回家后,才在大人的督促下,磨磨蹭蹭地做作业。可当我读了初中以后,没两周一次的借书,使我爱上了读书,也喜欢上了鲁迅的文章。
“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我也要做一个勤勉的人,从现在十四五岁开始,学会自己正确安排时间,长大以后不要因为自己虚度了年华而后悔。我也常常扪心自问:我“挤”时间了吗?
步入初中的我作文篇三
进入初二年级,我们告别了天真幼稚的童年,已经开始接受青春的洗礼;由自己播下的理想的种子开始小有收获,感受到进步的愉悦,享受到不同于父母之爱的幸福。这就是我们的成长,下面让我们每一个人来抒发他们自己的成长感受,说说在华美的学习和生活。我成长,我快乐!
成长,是忧愁与烦恼合奏乐章;是学习和尝试交织的画卷。从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生命中便注定了无数机遇和挑战,将来会有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当开始接触这个美丽多彩的世界便拉开成长舞台的帷幕。 成长与烦恼是不可分割的,自我们蹒跚学步探索这个新天地时,与之而来的便是无数坎坷与烦恼。我们将会一次又一次摔倒,却又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站起来,总不能因噎废食,永远畏缩在角落中。
成长,每个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快乐,每个人都感受过或正在感受着。成长的快乐,是最纯粹的一种快乐,有时侯甚至不需要什么理由。它是人的生命在不断完善时的一种欣喜,更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有人也许会问:成长难道就只有快乐没有烦恼吗?是的,成长中固然有烦恼,但“烦”只是和“乐”对比而言,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烦恼可能也是一种快乐。
记得我刚上小学时,有一段时间早晨起不来,但上学时间定得死死的,闹钟一响我就必须起来;当然,不主动起床也可以,但只会有两个结果:在宿舍里出不去,或者没时间吃早餐。这两个结果当然是我不想要的,所以我不得不每天按时起。起初我很烦,但慢慢地,我发现沿路晨景也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
通过认真学习,我知道了掌握知识的快乐;通过锻炼身体,我知道了健康体魄的重要;通过劳动,我知道了每个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这些看似无聊伤神的事到头来却都让我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
两年的中学生活就要悄悄过去了,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回首逝去的日子里,数不清校园里留下多少欢乐,而今心头不免涌起缕缕惆怅。岁月如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成长是缓缓流淌的溪流。悄然地,我们就长大了。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坦然,同时也学会了修饰与包装。似水流年,流走了少年的纯净与质朴,正如苇岸在《白桦树》中所述:在白桦树的生长历程中,为了利用生长,总是果断地舍弃那些侧枝和旧枝。可以说成长是一个蜕变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幼稚到成熟。每蜕去一层躯壳,痛苦在所难免。就让我们在成长中体会,成长的快乐。
成长的故事很多很多,有欢乐也有悲哀;成长的岁月很长很长,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去感悟。岁月不会回头,抓住今天的每一秒,把希望系于明天的彩云,成长就是希望编织的彩带,串连回忆和向往。
步入初中的我作文篇四
孔子,何人也?他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开创儒家学派,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修订“五经”。他创办私学,打破贵族教育,成为拥有桃李三千的名师。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到孔子是在小学的时候。同学们摇头晃脑地读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念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从那时,我脑海中才渐渐有了孔子模糊的身影。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古诗文兴趣的提高,我对孔子的了解也越来越深。
吾观孔子童年,实乃不幸。高龄父亲在他出生不久便撒手人寰,幼年丧父的孔子遭受着太多的磨难,这也成为了他发愤图强的根本动力。他的母亲也着实伟大,孤儿寡母,那是实实在在的辛苦。在生活的磨练中,孔子的意志变得更加坚定。他聪明好学,博学好礼,丝毫没被生活的困难所击倒。其刚强不屈着实使人敬佩。苏轼曾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孔子的坚强与博学促使孔子成为了使万古儿孙为之自豪的人。孔子那坚定、博学的身影渐渐映入了我的脑海。
孔子满腹经纶,胸怀大志,却生在乱世,无用武之地。他周游列国,却不得重用。但他不因仕途坎坷而一蹶不振。他创办了私学,有教无类,为穷苦百姓开启了一扇知识的窗子,为他们的黑夜点燃了一支红烛。他将自己的儒家学说传授给三千弟子。他的言行汇集成《论语》,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点点辉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的身影又更添几分师长的明亮与魅力。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安贫乐道,如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孔子学无常师,学而不厌,他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真不愧是一名君子,“可谓至圣矣”!
孔子不仅成为了中华儿女的骄傲,更成为了全世界的自豪。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现在孔子学院开遍地球,而9月28日孔子诞辰日那天也成为各地读书人的节日。
孔子的身影永远记在我脑海中,永远映在我的双眸里。
步入初中的我作文篇五
唐人说,合辙押韵,深入人心的是诗。宋人言,委婉不失霸气,豪放不失真情的是词。元人道,情深意绵长,调轻文悠扬的是曲。——题记
读书,看书,读的是心,看的也是心。
当你能透过某本书看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就看懂了这本书。我想说的东西不是书,可是它却让我真真实实的看到了这个世界。
唐诗万首,宋词风骚,元曲清婉,正是这些古人留下的东西给了我阅读上最大的启示。
我在字里行间看到了王朝的更迭,日月的变迁;领略了贬谪的心酸,年轻的豪气;也欣赏到了山河的秀美,江海的磅礴。我不得不感叹这些诗词曲中的包罗万象。而这一切的一切成了我在阅读过程中最大的收获。
诗,是古代最负盛名的一种文体。而它发展的全盛时期在一个辉煌的朝代——唐朝。故而唐诗闻名于世,而我最喜欢的自然也是唐诗。唐诗收集最全并不是我们熟知的《唐诗三百首》,而是《全唐诗》,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或许真正拥有的唐诗有过之而无不及。凡事自有优劣,唐诗中也分精华与糟糠。所有的诗人中主要有现实主义派与浪漫主义派,杜甫是现实主义派的代表人物,李白是浪漫主义派的代表人物,而我最钦佩李白的诗。他的诗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有《将进酒》中的意气风发,有《月下独酌》中的浪漫孤独,亦有《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奇妙想象。我更折服于他诗中的那份洒脱。诗仙之名,怎是虚妄。
词,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词的盛行年代则是在充满文风的宋朝。宋朝的统治者虽然昏庸,但是对于文学的发展,确实在宋朝达到了一种实质的鼎盛。词,便是那时候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文体。词同诗的分类不同,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有柳永与李清照;而豪放派的代表则是苏轼与辛弃疾。苏轼当然是人尽皆知的大文学家,我偏爱的自然也是他。他的词不仅典雅精致,也更是奔放华美。他写下的词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 苏轼 彩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曾如此称赞苏轼的词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足以见苏轼在词上的造诣已经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也正因为这样,我总迷醉于他的文字。
曲,这种文体我并不熟知,但元曲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最著名的便是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让我最深刻的元曲代表作品是《天净沙·秋思》,所以我推崇的也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文字的清新古朴让我领略到了自然的美丽,也感受了游子们的断肠心声。如今,枯藤依旧,昏鸦却不复。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每每联想到这样一副情景,我的心中便无限凄凉,对元曲的喜爱也更甚。
诗词曲,三种不同的文体,带给我三种与众不同的感受。让我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也让我感叹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文化。这些贯穿古今的文字,牵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们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字的范围,更大的是对人心的影响。
这便是我眼中的诗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