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结缘的故事实用(模板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与书结缘的故事实用篇一
张治平,男,汉族,1948年生,视力残疾,特级教师,重庆市人,现为重庆市盲人学校音乐教师,系重庆市盲人协会主席。患先天性视神经萎缩,30岁左右完全失明,1988年,天津音乐学院函授部作曲专业结业,一边教学一边创作,其创作的歌曲、乐曲《我爱光明》《盲人之歌》《盲人驾驶碰碰车》获中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创作奖,歌曲《快乐王子的小船》获中国少儿歌曲创作一等奖,《甜甜的嘞》收入全国音乐教材小学第七册。曾获全国自强模范、中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
双目的失明张治平不能用眼睛去看,却能够用耳朵去“观察”,用敏锐的心思去体会。他用音乐谱写着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自强之歌。
张治平出生在重庆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上小学时查出患有无法治愈的“先天性视神经萎缩”症,当时视力只有0.2。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疾病,张治平苦不堪言,但一年后在学校的一节音乐课上他找到了生活的动力。老师播放了由盲人音乐家阿炳创作并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这悲伤又充满希望的音乐以及老师对阿炳的介绍,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照亮了张治平的心:“学习音乐,做阿炳那样的人!”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
张治平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二胡、笛子、手风琴等多种乐器。他知道:如果吃不了苦,就不会成为像阿炳那样的人。他找来有关音乐理论的书籍,把自己埋在音乐里,把枯燥的乐理生吞活剥着“吃”下去。凭着一根竹笛、一把二胡,15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从10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考入重庆市北碚区文化馆所属的文工队。
张治平的演奏水平提升得很快,常常在各种音乐比赛上拿奖。他开始将音乐重心转移到创作上,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他谱写的《手舞银镰唱山歌》人们都以为是出自谱曲老手。他谱曲总是倾心倾力,谱写的《生活之歌》《我的月亮船》《小露珠》等都是流传很广的歌曲,而《快乐王子的小船》,从谱曲到完成竟花了12年。
1983年,张治平的眼睛完全失明了,1985年他正式成为重庆市盲人学校的一名音乐教师,承担着学校小学3到6年级、初中3个年级的音乐教学任务,他的目标就是要让盲孩子们不但有文化知识,而且还有一技之长。
张治平对待盲校的学生如自己的孩子,他要用音乐给学生一双翅膀。他组建了一支小乐队,里边有竹笛、扬琴、小号、手风琴、二胡、口琴、小提琴等,短短几个月,小乐队就排演了《白毛女》序曲和第一场。他常常对孩子们说:“我们看不见,但是可以用耳朵、用心去感受音乐,音乐能点亮我们暗黑的世界,音乐会让我们对生活充满期待。”张治平所带领的学生中,已经有5位先后考入吉林长春大学特教学院音乐专业,有10名成为乐器演奏家或调琴师,几十人在各级声乐比赛中获奖。张治平创作了近200首歌曲,获全国、省各种音乐比赛奖九十余项、国际大奖16项,其中,歌曲《甜甜的咧》《晚归的牧笛》《快乐王子的小船》《我爱光明》《黄桷树下有我家》收入中小学音乐教材。“山城阿炳”的美誉已在重庆不胫而走。
与书结缘的故事实用篇二
我人生读的第一本课外书是六岁那年,舅舅来家中做客,送给我的一本《一千零一夜》。
刚接过这本书时,我内心一阵嫌弃。可当我翻开书,立马被里面有趣的故事给吸引了。一读就停不下来,竟在晚上睡觉之前把这本书给读完了。
当时的我还小,不能理解书中故事的寓意,只是觉得故事很精彩,收获并不大。但却让我与书结缘———我喜欢上了读书。
从那以后,爸爸妈妈平时给的零花钱,我总是攒起来,用来买我想看的书。随着我看的书越来越多,我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广。记得当时,我最喜欢的课不是语文,不是数学,不是美术,不是……而是科学。因为老师提出的许多科学问题只有我能答出来,每当我举起手,内心的骄傲油然而生。
书,如同春雨,滋润我的知识心田;书,如同灯塔,照亮我的人生方向;书,我愿一生与你相伴。
与书结缘的故事实用篇三
一直在为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不懈努力的张海迪,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残疾孩子唱歌,在世界妇女大会上呼吁关爱残疾女童,她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她以自己的事迹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多次为残疾人的社会福利和保障撰写提案。在2004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她提交了《关于残疾人驾驶汽车的提案》,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张海迪多年来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些事迹让人们记住了张海迪,记住了那个说过“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的“灰姑娘”,记住了那个数次打破医生对她生命期限的预言、昂头笑对人生的“弱女子”。“爱美爱笑爱生命,至情至性张海迪”,这是一位采访过她的记者的感言,也是对她最精到的描绘。
年过五旬,当年的“海迪姐姐”已不再年轻;时过境迁,如今的“80后”、“90后”对她的事迹可能不再耳熟能详。我们重温海迪的故事,是为了见证一个道理:成功不是“中彩票”,人生梦想需要汗水和心血的浇灌。从这个意义上说,张海迪依然“年轻”,“海迪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历程评述:
张海迪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这样的梦。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后来还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验证了风雨之后终见彩虹的真理。
与书结缘的故事实用篇四
有一个新认识的朋友,他很阳光,喜欢各种娱乐和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他打篮球的方式很奇特,总是用左手运球,居然能用单手在人群阻挡中准确地投篮。其实,他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出于卖弄球技,而是因为他只有一只手。这只神奇的左手居然能打一手好球,写一手好字,甚至能在钢琴上演奏出动听的乐曲。
更让我敬佩的,是他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和健康的心态。他的言语总是那样的亲切。他工作努力,与同事朋友的关系融洽,与客户的交流愉悦。常常得到老总的嘉奖……见过许多因为身体残疾心理也一同“残疾”的人,所以一直不理解他的“健康”。直到有一天,见到了他的家人,我才醒悟。
那天,我和一个朋友去他家看他,他的父母非常热情,请我们留下吃饭。
那一刻,感动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从来都没有想象过,这个世界原来还有这样真挚而细致的爱。一家人为了给自己残疾的只有一只左手的亲人一个平和而正常的环境,一齐改掉自己坚持了几十年的使用右手的生活习惯。
成长可以想象,在他年幼时用左手第一次笨拙地拿起筷子,夹起一片菜叶时,他的家人也正同样笨拙地、用左手反复练习那个动作,直至成为习惯。而这样的习惯与爱伴随着他,与他一起成长。为了让他健康乐观地生活,他们把所有的爱,全部写在了左手上。
职场小故事:当你只想跟少数几人谈
与书结缘的故事实用篇五
有个小男孩因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认为自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没有同学愿意和他一齐游戏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春天来了,小男孩的父亲买回来一些树苗,想把它们栽在屋前。他把孩子们叫过来,让他们每人栽一棵。并对他们说,谁栽的树苗长的最好,就给谁买一件礼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但是看到兄妹那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他却期望自我栽的那棵树早日死去。因此,在浇过一两次水后,他就再也没去管它了。
结果过了几天小男孩惊奇地发现它不仅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
小男孩的父亲给他买了他最喜爱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必须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植物学家。渐渐地小男孩不在自卑,开始变得乐观向上起来。
那瘸腿的小男孩最终没有成为一个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为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与书结缘的故事实用篇六
残疾人也能做出一个健康人的成就
罗伯特・巴拉尼1876年出生于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他的父母均是犹太人。他年幼时患了骨结核病,由于家庭经济不宽裕,此病无法得到根治,使他的膝关节永久性僵硬了。父母为自己的儿子伤心,巴拉尼当然也痛苦至极。但是,懂事的巴拉尼,尽管年纪才七八岁,却把自己的痛苦隐藏起来,对父母说:“你们不要为我伤心,我完全能做出一个健康人的成就。”父母听到儿子这番话,悲喜交集,抱着他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以泪洗面。
巴拉尼一生发表的科研论文184篇,治疗好许多耳科绝症。他的成就卓著,当今医学上探测前庭疾患的试验和检查小脑活动及其与平衡障碍有关的试验,都以他的姓氏命名。
与书结缘的故事实用篇七
都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但王传福成功的背后不仅仅有一位贤惠妻子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个贵人在为其推波助澜。从2008年投资比亚迪开始,这个男人就为比亚迪的发展保驾护航,现在,他更是将比亚迪的掌门人王传福推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这个人就是“世界股神”巴菲特。
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这对汽车产业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这一年里,美国通用汽车正式宣布破产,韩国双龙汽车也陷入窘境,一筹莫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王传福却凭借自己公司的股价暴涨,而一跃成为中国首富。
2002年7月31日,比亚迪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2003年1月,王传福决定进军汽车产业。在宣布这项决定之前,王传福组织了一场内部股东征求意见会,参会的基本上都是与王传福一起创业的人。在当天的会议上,大家虽然没有公开表示反对,但许多人心里是不赞同的。那时比亚迪在电池领域已经处于垄断地位,市场发展情况十分不错,所以很多人搞不懂王传福为什么要进入汽车产业。
股东们产生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世界汽车业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而相关专利汗牛充栋,这都是横亘在任何一个新进者面前不可逾越的障碍。更重要的是,王传福想要造的是电动汽车,一种新能源汽车。摆在面前的是三大难关。
一是技术。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国内对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仍然不够。
二是人才。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方面都存在较大的缺口。
三是资本。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还处于产品的初级阶段。要真正实现其产业化,尚需大量资金投入到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推广等方面。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方面可以说是要技术没技术,要人才没人才,资金也不够充足。但王传福没有惧怕这些,对于他而言实践比疑虑重要。不久,王传福宣布比亚迪将并购秦川汽车,借助秦川汽车开始进军汽车产业。
消息传开后,压力扑面而来。有些基金经理人苦口婆心地劝王传福放弃这个设想,有些人甚至直言不讳地说,如果比亚迪进军汽车产业,他们就要把比亚迪电子的股票抛完。越是有这样的压力,王传福就越是坚定自己的信念。在周遭一片反对声中,全无汽车生产经验的比亚迪以2。69亿元收购西安秦川汽车77%的股权。此后3天,比亚迪的股价由18港元跌至12港元,公司市值在两天内蒸发了27个亿。
直到2008年9月27日前一周,一些基金公司的分析师到比亚迪调研,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个破烂公司!”有人甚至认为比亚迪的股票应该跌到2元港币。这个时候的王传福面临空前的压力,他似乎真的把自己逼入了一个绝境。而就在这个时候,巴菲特出现了。
巴菲特可说是当今世界上最成功、最著名的投资大师了,其骄人的投资记录令无数人为之倾倒。
2008年7月,中美能源总裁索科尔代表巴菲特到比亚迪公司考察。王传福带索科尔到一个电池工厂并解释说,比亚迪希望自己制造的电池可以100%回收利用,该公司为此已开发出一种无毒电解质液。为了强调这一点,王把电池液倒进玻璃杯中喝下。然后让索科尔也尝一尝。索科尔礼貌地拒绝了。
在认真地了解了比亚迪公司的运营模式之后,索科尔对比亚迪的未来十分肯定,并对比亚迪的研发团队非常钦佩,他当即表示会有5亿美金投资到比亚迪。就在整个比亚迪为这个消息而欢欣鼓舞时,王传福却给大家浇了一盆冷水,他拒绝了索科尔的美意,理由是比亚迪不需要这么多钱。
其实王传福的意思很简单,他想要的是和巴菲特合作,来加强他自己的品牌并打开美国市场,而不是出卖自己的公司。因此,他不愿意卖出超过10%的股份。当索科尔把这一结果告知巴菲特之后,巴菲特反而十分高兴:“这是个不想卖出自己公司的人,这是个好现象。”对于巴菲特来说,一个不愿意出卖自己公司的人才是一个值得投资的人。
于是,索科尔在回国后不久便联系王传福,表示中美能源愿意接受王传富的条件,只购买比亚迪10%的股份。2008年9月27日,与王传福达成共识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宣布入股比亚迪,将以每股港币8元的价格认购2。25亿股比亚迪公司的股份,交易总金额约为港币18亿元。
上世纪90年代,因为“看不懂”,巴菲特拒绝投资美国高科技公司。据说巴菲特曾架不住好友比尔·盖茨的劝说,象征性地买入了一些微软股票,但后来却自嘲说这是“最失败的投资”。可如今,承认不懂汽车、不懂电池的巴菲特却坚信:“买下比亚迪的股份,对我们来说是件大买卖”,巴菲特的话可以说是对王传福和比亚迪最有力、最直接的肯定。
自从巴菲特认购了比亚迪的股份后,一切就如同巴菲特预料的那样,比亚迪公司的股票受到了投资者的高度追捧。比亚迪公司的股价出现了超常规的暴涨,很快便突破了60港元。按照60元的股价计算,巴菲特的投资收益达到了500%。而比亚迪的第一大股东王传福的.个人资产更是达到了350亿港元,“摇身一变”成为内地首富。
王传福的奇迹并不完全是巴菲特创造的,但是他“财富人生”的成功与巴菲特的“资本运作”是密不可分的。王传福需要巴菲特的“资本效应”,而巴菲特需要王传福的“概念技术”,当资本遭遇技术时,当强大的资本遭遇应用前景广阔的技术时,奇迹发生了,资本市场的“乘数效应”在比亚迪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而这种资本加技术的模式就是新经济的模式。
股东大会结束后,巴菲特和王传福互赠了礼物。王传福给巴菲特递上一辆比亚迪f6dm双模电动汽车模型。简单的一款模型,却透露出比亚迪欲迅速切入美国市场的决心。而巴菲特回以一个小小的见面礼——一只钱包。老爷子的用意既直接明了。
王传福与巴菲特在这次股东大会的亲密接触,无形中又为提升比亚迪的品牌注入了高分值。在王传福看来,比亚迪十分需要中美能源在全美拥有的强大能源网络,一旦比亚迪进入美国,就能充分借助其旗下电力公司修建大量充电站,实现其商业化理想。
股东会结束后,涌到展示厅里比亚迪电动车展示一角来观摩的人络绎不绝,有海外华人,也有开惯了美国车、日本车的老美,不少人兴奋地请求王传福与其合影、签名留念。特别是海外华人,他们为中国有家汽车公司被巴菲特垂青而激动不已。但王传福本人的情绪好像并没有被这些热闹鼓噪起来。他配合地顺应着人们合影与签名的要求。他脸上挂着微笑,但不过是一贯的矜持与淡然。不过,不管王传福怎么的低调,他的成功已是事实,而中美能源公司也为比亚迪公司进驻美国市场铺平了道路。
巴菲特为何在众多企业中选择了比亚迪?王传福凭什么打动了从不投资“未来东西”的股神呢?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这一投资与巴菲特一贯的投资原则相吻合,他并不是轻易地在为一个伟大的梦想买单,而是现实利益的双赢。因此,与其说王传福“赚”了巴菲特,不如说是巴菲特“赚”了王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