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游颐和园日记 颐和园旅游日记(精选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游颐和园日记篇一
旅游的第一天,吃过早饭,我们向颐和园出发。
一进颐和园的入口,就看见一些仿古的售票处等。进到颐和园里面,满眼都是古色古香的——看看树木一棵棵都上了年纪,像老爷爷一样满脸皱纹;瞧瞧大门上的木头已经朽了,像老奶奶掉牙一样,露出本色的木头。
我们走在去昆明湖的路上,看见一些人拿着像拖把一样的大笔,在一大格一大格的石砖路上写字。写的字不但龙飞凤舞,而且规规整整,大小一致,跟我们在本子上写的字一样,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到了昆明湖,湖水清清的,一眼能望见三四分米下的东西,湖里有鱼,一会儿钻到水底,一会儿浮上水面,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看看这面的万寿山,老师说,古时候有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他的老妈妈过生日,他为了表达自己的孝心,就把这座山命名为万寿山。山上还有一座庙,叫佛香阁,这座庙高大雄伟。从远处看昆明湖和万寿山像合在了一起,山和水,显得格外美丽。那面是十七孔桥,十七表示吉祥。
随着整齐的队伍,我们来到了长廊。长廊全长700多米,在头顶的木头上一共有14000多幅画,很少有重复的,大多都是书上的人物,我认识几幅,如张飞大战马超、武松打虎、千里眼和顺风耳。长廊有四个大亭子,象征春、夏、秋、冬。
看完了长廊,我们意犹未尽地离开了美丽的颐和园。
游颐和园日记篇二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有悠久的历史,数不清的古老的建筑,还有神气的世界。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北京的颐和园,颐和园是我国古老的皇家园林。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长廊共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它有七百二十八米长,共分成二百七十三间,从长廊这头望那头看,一眼望不到头。每一间的横滥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一千多幅画没有哪两幅画是相同的。长廊的一旁载满了花草树木,这一种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真是美不胜收啊!长廊的另一旁是昆明湖,微波粼粼的海面上,一阵微风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颐和园的西面有一条西堤,那条西堤虽然平凡而普通,但是它的风景却美如画。我们边走边游览着颐和园的风景,不知不觉地来到西堤。西堤两旁每隔一定的距离就有一个长凳,有好多游人玩累了都会在长凳上休息;有一个音乐盒,不论春、夏、秋、冬,从音乐盒里发出的都是美妙动听的音乐;还有一个小喷泉,那个小喷泉在炎热的夏天每停一会儿都会循环喷出水来,喷到游人身上、脸上,感觉就是与众不同!
在颐和园,每一座桥都有一个名字,还有它名字的由来,这些都是乾隆在世的时候,甚至很多皇帝在世的时候的公园啊!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游颐和园日记篇三
前几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颐和园。
刚进西门,要过一座石桥。望着桥下的湖水,啊,绿镜子真静啊!有多静呢?你在一边扔下一块石子,对岸肯定能找到那层层涟漪。就是这样的静。那这又能有多深呢?应该不会多深吧,看上去却深不见底。绿镜子中的我仿佛很远,又似乎很近,整个颐和园都被那面绿镜子复制进去了。
走着走着,来到了昆明湖边。一大片芦荡一字排开,密密麻麻、紧紧凑凑,却又很有条理。再加上湖畔上的花花草草和蔚蓝的天,红黄蓝绿四色都有了。风一吹,他们便随风舞动起来谁见了都会深感壮观:好一幅画卷!
在湖边走一走,二月兰可是越来越多。湖边的二月兰,一朵一朵,一丛一丛,一片一片,虽然只有淡淡的香味,但一种莫名的喜爱涌上了心头。这
种植
物虽矮小却很美丽,虽平凡却也高傲,虽高傲却不骄傲。也许这就是我喜欢二月兰的原因吧。我们发现了一座用来坐船的小栈桥,走上去眺望,湖水越发壮观。水面上有很多的叶子、花瓣,清澈的水底下还有芦苇的根节和一些树枝。忽然,看见芦苇荡里有两只鸳鸯,它们在那芦苇的窝里安闲地休息。瞧啊,公的羽毛五彩斑斓,母的却是灰白的。它们身体上的羽毛,一块一块的,像鱼鳞一样均匀。两只鸳鸯边晒着太阳边梳理羽毛,一点一点,很慢很慢,完全不知道着急。我们来了也没跑,甚至用好奇的眼光瞧着我们。我赶紧用妈妈的手机咔的一声,给幸福的它们拍了一张全家福。
啊,舒服!慢慢闭上了双眼,我感觉已不在颐和园,而是在另一个自由自在的世界。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睁开双眼,我还沉醉在颐和园的美景里。
静静地坐了一会儿,我们才缓缓下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颐和园。
游颐和园日记篇四
家住皇家园林旁,虽然总是去颐和园,对那里的景色足够熟悉,但那个初春的清晨,雨后的颐和园朦胧的美,刷新了我对它的记忆。
那天,下了一场春雨,我和爸爸走在去颐和园的路上,空气有些潮湿。我们走到知春亭处休息,河对面是被嫩禄色点缀的西堤。继续远处望去,便是玉泉山。
雨后,山上的玉峰塔被一片片云雾包裹着,那云雾远远望去,就像在空中翻蛟的云龙,缠绕着玉峰塔。
我们边赏景,边漫步,绕过佛香阁前的堤岸,来到了西堤上。眼前的“云龙”越发清晰。从近处看,云层只是在塔前面来回飘荡,被云裹着的玉峰塔,此时显得格外高耸。随着时间的变化,水气凝结,云层也随之变化。云层有深有浅,浅处塔身显现出来,深处再也看不见了玉峰塔。塔峰好像在用力冲破云层束缚,向上伸展,殊不知是云层降低了高度,让塔峰得以显现。
一阵风吹来,把云雾撕开,此时的玉峰塔就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如同一位才华横溢的才子从云雾中走来,停步在你面前。
而脚下西堤像是横卧的一张古琴,那六座桥就如古琴上的琴徽,这位“玉峰才子”仿佛冲破了云层的束缚,驻足昆明湖畔,将要抚琴吟诗。
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纵有万千种美,我独爱那雨后的清晨,在园中漫步,从知春亭遥望玉泉山,这园外之景与昆明湖遥相呼应,“玉峰才子”“拨开云雾见太阳”,给人带来那份不期而遇的惊喜!
游颐和园日记篇五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去颐和真遗憾!”我在参观完颐和园后不禁发出感叹!
颐和园原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中兴建的一座园林,建于1750年,1764年成,面积290公顷,水面占四分之三。
我们先在慈禧水道坐船前往第一个景点:十七孔桥,顾名思义,便是有十七个桥洞了。远望去,十七孔桥仿佛是一块巨大的银砖,横立在清澈的湖水里。在近些,她仿佛是岛屿之间一舟银白色的画舫。
我们上了岛,近距离的观赏着她:坐落在昆明湖上,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的石狮500多只。听导游说,有一只铜牛在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东桥头北侧。1755年用铜铸造,称为“金牛”。据说此铜牛是为镇压水患而设。
随即,我们便前往文昌阁。文昌阁原是清漪园的一座城关,现已不再对外免费开放。但仅从外观仍能看出昔日的辉煌。
之后,我们来到了乐守堂,据说这雕像的排列位置还有一段
典故
呢:一次,光绪皇帝要娶皇后,慈禧要自己的侄女隆裕当皇后,而慈安太后要香妃当皇后,两人僵持不下,慈禧变说:“你让我不痛快一时,我让你不痛快一世!”一个月后慈安太后离奇死亡。而这件事光绪却毫不知情,所以乐守堂的雕像是凤前龙后,代表光绪的软弱无能。走完了乐守堂,我们便来到了听骊馆,听鹂馆原是乾隆皇帝为其母看戏所建,内有两层的戏台,因古人常借黄鹂鸟的叫声比喻音乐的优美动听,故名之为“听鹂馆”。在德和园大戏楼建成前,慈禧经常在这里看戏,宴饮。现在听鹂馆已成为专营宫廷菜式的餐厅,先后接待服务过上百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听鹂馆饭庄是著名的宫廷菜系饭庄。
随即,我们到达了长廊,长廊全长728米,长廊上有14000余副画,大多画着妖魔鬼怪,鸟兽虫鱼,花草树木。1976年被反动分子破坏,1984年又在__的主持下重建。
最后,我们来到了清晏舫,石舫长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 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下雨时,落在船顶的
雨水
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个龙头口排入湖中,设计十分巧妙。颐和园的风景,真是游也游不尽,看也看不完,希望你有机会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