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目标(优秀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目标篇一
第一、上课前要备好课,这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关键。
在听课的过程中,特别是临时听课(在我们学校称之为推门听课),我们常常发现有些课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思路不清晰,教学过程混乱等现象。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上课的老师没有备课或者是没有备好课。这样的课堂怎样可以保证课堂的实效性呢?所以我认为,备好课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关键。
第二、要大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这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常常听到或者从书刊上看到,一些专家学者痛批我国的教育落后,吹捧西方教育的民主。他们所描述的西方的课堂是学生喜欢怎么坐就怎么坐,座位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布局,孩子们上课时可以自由走动……很明显,这些专家学者们认为这才是理想的课堂,也许他们希望我们的课堂也是这么理想的。有些老师学习了这些权威的观点,也去建构自己的民主课堂了。在这里,我要提出疑问,这样的课堂,如何保证课堂的实效性呢?我认为,上课还是应该有上课的样子,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保证课堂的参与率。如果学生坐得东歪西倒老师不管,学生开小差不听课老师不管,这样的老师简直是不负责任,不称职,误人子弟。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好的,需要教师时时刻刻地提醒,从细节入手,常抓不懈。
第三、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创设互动的课堂。
课堂实效性高的课应该时互动的,学生学习参与率高,学习热情高的。但是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一些老师上课的时候,旁征博引,雄辩滔滔,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的教学活动变成了独角戏。这样的课堂,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参与率,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法陈旧,还停留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实效性高的课堂应该是互动的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互动学习中参与课堂,掌握知识与技能,懂得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生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组织互动的课堂,不是老师唱戏学生听戏,而是师生同台,每个人都有戏。
以上是本人对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几点做法。要提高课堂实效性,还有很多因素,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实践、总结。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目标篇二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下午好!谈到讲座,我愧不敢当。因为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我今天只是从个人教育教学角度出发,谈一谈个人在最近上网时,看到的或者说是悟到的一些想法,今天和大家分享。为了不打扰各位的下班时间,我会在4点30分准时结束。
(幻灯片)6月12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五严”规定,以全面动员和部署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着力健全和完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8月26日,市教育局发布《扬州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八严禁”规定》,对五严规定进行具体要求,并召开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中层以上干部大会进行全面宣传部署,全力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本期话题:“规范办学行为,如何向课堂要效益?”
附:扬州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八严禁”规定
一、严禁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各中小学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不得挤占非考试科目课时,不得减少体育和艺术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不得在课堂教学、作业练习、考试命题中超出课程标准增加学生学习内容,加深学习难度。不得随意加快教学进度,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违教育规律的竞赛和不当竞争。高中学校不提前分科分班。学校课表要上墙、上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各地要对本地区各学校课表进行汇总备案,供各级督导检查时查用。
二、严禁延长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坚持“健康第一”,切实保证师生法定休息权利。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指列入学校课表、由教师以班级授课为形式的教学活动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和8小时。不得强迫非住校学生上晚自习。住校生晚自习每天不超过2课时,由学生自习或做家庭作业,严禁用来组织文化补习或考试。
三、严禁超量布置家庭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和2小时以内。各校要加强作业管理,努力提高作业布置的质量,不允许布置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不允许以高强度的作业量惩戒学生。
四、严禁挤占学生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不得削减或者挤占体育课时。要保证学生必要的睡眠时间,小学、初中和高中每天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
五、严禁组织学生节假日集体上课。中小学任何年级都不得利用双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组织集体上课,或以补差、提优等形式变相组织集体上课。
六、严禁违规组织统一的文化课考试。各地各学校要规范中小学考试科目,从严控制考试次数。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每学期只进行1次考试,其他学科可进行一次考查。初中每学期考试次数不得超过2次,要严格控制考试科目。小学、初中不得组织县(市、区)统一的学科类考试。
七、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重点班。深入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各种名义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班、快慢班。
八、严禁举办或与校外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文化课补习班。中小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举办或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文化课补习班。各级各类学校都不将校舍、场地租借给社会办学机构办学,禁止中小学教师私自到社会办学机构兼课,坚决制止有偿家教。
当时,我看了这个话题,心情很沉重,应该说,我们十几年的老思想、老方法已经下来了。一时半会可能还难以转变。后来有很多教师在博客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下载了几篇,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读了。
第二期:“规范办学行为,如何向课堂要效益?”
向课堂要效益,首先是教师认真备课。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虽然表现形式可以各异,“教无定法”,但是教学的基本程序是既定的。教师在授课之前要精心备课,尤其要备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讲课的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在许多地区成为学习的典范,其实,其中有许多做法,大家以前都曾经尝试过,只是没有把好的做法制度化,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每一节课的“导学案”实际上就是需要老师认真的备课,研究学生在预习中可能碰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引入课外知识,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不同等级的问题,让学生自行预先解决,将课堂变成学生对自己“预习”成果的检验场,学生自然兴趣十足。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就使“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学生带着收获进入课堂,就使“我来看”变成了“看我的”。疑问得到了答案,收获得到了肯定,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课堂效益水到渠成。
向课堂要效益,其次是学生积极配合。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但是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教师的教学不能曲高和寡。以往的教学,往往过分倾向于教师自身对课堂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在课堂上妙语连珠的讲解,虽然辛苦,但往往是自我陶醉,无人欣赏。再者,我们过多强调教师的引导,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跟在教师的指挥棒后,围绕着老师的思维转圈,场面好看,内容单一。其实,要想有效益,光有教师的课堂教育是不够的。学生也必须学会学。新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一堂精彩的课,必须要有学生的思维。曾几何时,教师将讲台当作了“演讲台”,只顾自己喋喋不休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满堂灌”的结果导致的是学生对课堂的厌倦,对学习的疲劳。如何才能做到教师在前面表演,受众——学生自愿接受并且融入其中呢?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要解决教师一直将自己完全或者只是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扮演,而必须是和学生共同探寻、共同研究、共享成果的组织者、策划者、参与者。不能忽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可小瞧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1、向课堂要效益,还需做好课后的文章。“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一个教师要真正把他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做好,做上层次,其实功夫在课后。教师的成长需要周期,一个教师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刚开始工作的那几年。我们经常羡艳于有经验的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其实这些有经验的教师并不仅仅在学科知识上下了一番功夫,更多的是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因此,要向课堂要效益,教师的知识水平要高。教师要多读书,多研究,没有课后的教学常规的管理,没有对班级学生的理解,就不会有课堂欲擒故纵、信手拈来的熟稔;没有课后的大量阅读,没有对专业知识的精益求精,就不会有课堂娓娓道来、轻车熟路的大气;当然,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没有对学生满腔的爱,就不会有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典范,如果自身不学习,是很难教出会学习、爱学习的学生。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充分告诉我们,教师必须要多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样告诉我们教师必须要广泛涉猎,博采众长,才能浇灌出茁壮的林木。
课堂45分钟的时间,稍纵即逝,作为教师,希冀在短短45分钟时间里将毕生的研究、学识在课堂45分钟内展现毕露,实在有些勉为其难。但是教师的确能够在课堂里,挖掘学生潜能,倡导自主学习,提供展露平台,让学生从中受益。
(2、)邵龙霞的博客:
一、做一点课前准备。余文森教授认为:“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为了提升课堂效益,作为一名老师要全面解读教材,明晰教学目标,营造对话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我们在课前就要给自己的课堂教学定下标准:我应该教给孩子什么?我应该怎样去教?我应该落实哪些能力的训练、情感的体验以及让学生掌握哪些学习方法?课前的充分准备,是为了课堂的最大收益,我一直追寻着这样的阳光课堂——“互动广,思维活,收获大”。
二、多一点课后思考。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名老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这一节课教学有效吗?”要能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从下面三点着手进行思考,即“发现一个亮点,找出一点问题,探索一种方法”,通过对不同教学案例的研究,深入探讨有效教学的教学原则、教学策略等。课后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突破、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建构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从而形成自已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反思中,教师已有的经验会得到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课堂会像一块久经雕琢的美玉,令人赏心悦目。
三、读一点儿童文学。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读书应该成为老师的生活方式,就像呼吸一样简单自然,一个小学老师当读这样四类读物:教育理论、经典名著、儿童文学、报纸杂志。尤其提倡小学的老师要多读一点儿童文学。好的儿童文学,是值得一个人从8岁看到80岁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们是很了不起的,他们会把一种很大的东西放在一种很小的东西里面,把一种很深的东西放在一个很浅的东西里面。即所谓的“浅语表深意”。读一点儿童文学,这是一种回归,向人类的来处和根部的回归。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呼吁要“蹲下来”看儿童;新课程更是提出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对于儿童文化、儿童世界和儿童的需要,我们依然非常陌生,我们依然习惯用成人的眼光看待、理解儿童的一切。而阅读儿童文学是教师和儿童一起体验来自阅读的欢乐和感动,这样,教师不仅会拥有一条与学生沟通的最直接心灵路径,还会收获一份抚慰自己精神世界的温暖和幸福。
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
所谓“ 课堂教学有效性”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
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就越高。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求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其次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
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上。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伴随学习活动生发的心理体验。这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考量有效性的一个向度。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这三个指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学习时间是前提,投入一定的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增加学习结果和强化学习体验(积极)的基础;学习结果是关键,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学力提升不仅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能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体验;学习体验是灵魂,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会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结果。实际上,学习体验本身也是重要的学习结果。总之,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这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
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短效,后者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无效的教”指的是阻碍学生“学”的“教”,它也有两种表现:一是显性的,教师不得要领、冷漠无情、枯燥乏味地教,使学生失去“学”的兴趣和热情;二是隐性的,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便能看懂的课本知识,这种教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发展。
第一,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的原有基础有所侧重。就教学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蕴含的静态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
第二,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停留在现有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真正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
第三,新课程倡导内在发展,如在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定位上,强调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和探究意识。
所谓优质教学,即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的教学。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从教的层面说,优质教学具备以下基本特征:深刻。深刻不仅意味着看懂教材,更要看穿、看透,从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深入浅出。教师把教材钻得深,悟出来的道理就透彻,这样讲起课来就简单,讲在点子上,一语道破。
独到。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
广博。教师不仅应该是他那一门学科领域的专家,也应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
启发。富有灵气的教师善于激疑布惑,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
机智。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人系统,它充满变化和问题。
富有教育智慧和机智的教师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情况,总能灵感闪现,奇思妙策在瞬间激活,机动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
绝招。教师的绝招是教师教学特长中的特长,是对某种教学技艺的精益求精、千锤百炼以至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境界。
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优秀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任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的呼唤!
举例语文教学:
一、以有效的备课保障有效的课堂。(课前)
(二)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
(三)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
(四)教学方式的灵活选择。*备课的广义概念及要求。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上课)
(一)识字教学。
(二)阅读教学。
(三)口语交际。
(四)习作教学。*多元性评价。
三、抓主体性的阅读教学,促整体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上课)
(一)得法策略。
(二)得乐策略。
四、有效指导课外阅读,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后)
(一)课内外结合,激发阅读兴趣。
(二)掌握课外阅读方法,让学生读得轻松,富有实效。
(三)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促课外阅读持续进行。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目标篇三
本文在阐述翻转课堂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国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培计划培训中的适切性。
基于适切性的视角,研究了国培计划培训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实施以及需要思考和把握的问题。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信息技术。
国培。
适切性
一、翻转课堂及其特征
翻转课堂是由flippedclassroom翻译而来,也被译为反转课堂、颠倒课堂,近来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翻转课堂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的翻转或颠倒。
在翻转课堂中,教学组织形式从“课堂授课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转变为“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协作探究。
翻转课堂从传统教学的知识传递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围绕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创设有利于探究问题建构知识和提升能力的资源环境与运行机制。
翻转课堂不是为“翻转而“翻转,是为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提高而翻转,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思维、高阶能力而“翻转,不仅是外在形式的“翻转,主要是教学理念相对于传统教学的翻转。
翻转课堂提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向主体,教师的主导是以学生的主体为前提、为中心,并为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服务。
“教学中“学是主体,“教是为“学服务的,翻转课堂可以把学生学习的深度参与从课堂延伸到课堂内外。
学生课前的自主探究以及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无不体现着学生的深度参与。
翻转课堂可以完成教育界多年的夙愿,尊重学生的差异,并照顾学生的差异,实现个性化教学。
二、国培计划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国培(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简称,有时也称为“国培计划。
以下简称“国培,本文针对幼儿教师)是国家对中小学及幼儿教师培训的重大工程。
从实施以来,效果显著。
但是不可否认,国培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有学者调查发现,在培训内容方面,几乎所有被调查教师都反映当前教师研训内容中理论色彩过重。
大部分教师接受的学习内容中,“教育理论占的比例较大,教育技术类内容相对较少,而“最迫切需要的学习内容分别是现代科技与人文社科知识两项。
在培训模式方面,当前我国教师研训方式上过于注重讲座报告式。
调查表明,除了内容空泛、过于理论知识化、缺乏信息技术内容和课堂教学实战技能外,目前各地教师反映较强烈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形式单一过于依赖讲授制或讲座制,缺少互动活动。
总的来说,目前国培的问题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培训内容与学员的需求错位。
二是培训模式与学员的要求错位。
国培中,学员需求的是对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真正有帮助的实践榜样和信息技术技能而不仅仅是理论,国培中不但要有教师教授,更重要的是在如何交流互动上给他们作出榜样。
因此,需要从适切的角度出发,研究和探讨适切于学员需要、适切于学员特征的培训模式。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切于国培的学理分析
(一)适切及适切性
“适切中的“适是“适当、恰好“切是“切合、符合。
我国学者张铁道认为,“适切性是指某事物与其所处环境中诸多因素的相关程度,通常表现为适当、恰当或适合、符合环境和环境中诸多要素需要等方面的特征。
适切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种事物和现象只有与所处的环境适切,才能生存和发展,也就是生物学上所讲的“适者生存。
作为一种重要社会现象的教育,也存在适切性的问题。
“教育要适应社会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幼儿教育领域中的“发展适宜性等论述和原则,均含有适切性的意蕴。
适切性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
任何教育教学活动、任何教育教学资源、任何教育教学方式等都要遵循适切性的原则。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资源或者课程形式或者教育教学的mooc,理应遵循也必须遵循适切性的原则,关注其适切性问题。
(二)翻转课堂适切于国培的适切性分析
翻转课堂是适切国培学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集理论与实践,教师教授与师生互动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员学习专业的同时,掌握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1.翻转课堂是适切社会和国培学员需要的教学模式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教师适应信息环境下教育教学的需要。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目标篇四
探究式教学的思想深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其在学校的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而探究式教学的整体发展时间并未超过百年。在二十世纪之前,大多数教育学家将科学看做是知识的组合体,学生应当通过直接的教学来学习这些知识。而在二十世纪初,苏联心理学家利维维果斯基(levsemyonovichvygotsky,1896-1934)和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就曾分别发展出一套认知发展理论体系来描述儿童的认知过程,他们都强调教师在整个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将教育概念化,让儿童把来自生活经验的概念相结合,从而使学习发生意义。1910年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提出探究式教学这一理念,主张从实践中学习,创造充分的条件让学习者去“经验”,使学习者从活动中学习。但并不是每一种经验都是有教育的价值,对这一过程逐渐形成主体的诠释是关键。基于这个原因,杜威亦指出培养出学习者的自习能力是教育的功用,他说:“‘经验’的另一方面,即是能增加指挥后来经验的能力。”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探究式教学逐渐形成科学教学的趋势。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教授,教育学家、课程理论学家约瑟夫施瓦布(josephjacksonschwab,1909–1988),他继承并发展了杜威的观点,把课程看做是“实践的艺术”,如他所说:“课程不是在教室中产生,而是在比教室有更多事情去做的教室围墙之外有气味、有影子、有环境的,能够获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的场地产生的。”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将科学视为知识体系,并将科学直接灌输给学生,它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给予他们充分发表、讨论与操作的机会,使其透过自身的经验,体会与学习到科学知识、科学态度与科学技能。它是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一种有效途径。表现方式为在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主要过程为“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处理与解释资料———解决问题”。教师作为资源提供者和辅导员,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适当的悬念,引导学生在预设的问题情景中不断进行探索活动,学生在自我参与中产生心理体验,刺激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这样使得知识在互动的作用下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和内化。这与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应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所以在口语教学实践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教学一直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随着国际化的日益扩大,英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显得日益突出。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重阅读语法而轻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因为在日常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有效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良好的听力和口语能力。一直以来,因口语课程有着众所周知的重要性,但多年来我们的教学效果却始终不尽如人意。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围绕某个话题,教师作相关介绍、学生集中讨论的形式展开,课堂教学以语言知识的灌输为主,学生的听说能力比较滞后,一般被归结为学习者的语言基本功问题,解决途径是提高学生的背景知识,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句型结构等。近些年来,随着应用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兴起,语言学习尤其是口语学习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外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语言学习中的情感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和阐述。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语言教学中的情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应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要实现该目标,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统一起来。我们以往的听说课程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情感空白。这个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探究式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之中要起到主导作用,这与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点是非常相似的。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也许会觉得,既然让学生掌握了其学习的主导权,那么教学目标的设定就变得没有必要了;但实际上反之亦然,因此,对于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教师来说,仍然是需要确定教学目标的。
(一)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在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其与传统的讲授式或练习式教学模式的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应用于大学英语口语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第一,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向学生提出问题,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自行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第二,由学习者自己通过英语口语来探索和研究问题的解决之道,教师并不会直接提供一个标准的、或者完美的答案;第三,对于问题的回答,学习者必须经过探究的过程,即必须通过资源的收集、整理和消化,基于事实资料来形成回答;第四,答案的形成必须经过批判性思维的概括和归纳,而不仅仅是堆砌事实资料,学习者在形成答案的过程中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思考、认真总结。探究式教学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很多时候是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其教学过程本身非常类似于逻辑推理的过程。仅仅通过观察和模仿是无法真正掌握逻辑推理的,这一智力技能最好的掌握方式是通过积极参与小组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争辩与辩论,加上自主学习,并接受自己对于自己的学习负责。
(二)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1.对于问题的合作探索。在这一阶段中,学习小组中的学生将首次接触到他们将要进行探讨的主题或者问题,他们必须建构起知识储备以达到对于问题的全面理解。学生可以通过谈论以汇集他们已有的任何知识储备,甚至包括他们的想象力。当小组讨论完与问题相关的所有的可能性之后,学生们必须能够确定下来自己在讨论中未能完全解决的几项内容,并将这些问题细化为各自分工明确的任务。
2.明确分工的`自主学习。这一阶段中,学生将独自或以更小单位进行自主学习以探寻自己所被分配的任务。在最终目标和时间表的限制范围之内,学生们可以自行选择并设定自己的目标,决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进度,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并且决定他们将如何评价学习结果的质量。
3.小组复习与回顾。每个学生依次将努力得到的新发现将向整个小组进行展示,通过运用合适的展示技巧,将自己的发现与组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学习小组评判性对新的发现和数据进行评估,对于任何新的想法和意见进行辩论,决定这些发现如何能够更好地纳入到已知的知识之中。前期讨论的问题被再次拿出来讨论,以评估已经得到的发现是否能够解决先前所总结出来的突出问题。
4.巩固。经过反复讨论,当学生们对于自己所了解和学习到的内容达成共识并且感到满意,他们就可以开始制定行动方案。小组中的每一个学生或更小单位都可以为他们所研究的问题创造出一个合理的行动方案;或者整个探究小组也可以决定是否制定一个整合化的行动方案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比较适合小班教学,英语课程的特点也在于此,所以应用在英语口语教学上尤为合适,但在口语课时设置较少的时候只能够选择性应用。相较于传统的口语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的优点在于学习者能够自行发现知识、组织知识,这对于知识的存留是十分有利的;同时,探究过程中学习者运用主动思维进行自主发现,有助于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智力的提升;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学习者更容易获得成就感,有利于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最后,学习者通过探究式教学最终将形成独立求知欲研究的能力,培养起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优良习惯。但探究式教学在教学现场的实践中也凸显出与现实条件相悖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于学生和教师的要求会相对提高,学生需要具备先决知识技能,因此很难在低年级学生中应用;教师由于跨学科知识储备不足,有时难以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小组学习中对于程度较低学生的思想压力大,容易造成学生的放弃;另外,在团体讨论中,较不善言辞的学生无力发言而无法真正获得学习效益。国内对于探究式教学的研究现在正处于热门,但将探究式教学应用于语言教学的研究相对还是比较稀缺,但这种将学习责任转移,让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的教学理念,是值得推广和受到重视的。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目标篇五
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数学课堂也需要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学生才能乐意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营造和谐课堂,培养乐学兴趣,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营造课堂氛围,焕发乐学热情。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促使学生想学习。同时,教师要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学习。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提出在长6米、宽4米的房间里铺地砖,商店有25厘米?、36厘米?、64厘米?三种型号的地砖让学生自由选择,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就会焕发起来。
二、鼓励动手实践,激活内在动机
观察和实践是探究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动手实践具有综合的教育功能,它不仅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构建愉悦和谐的课堂,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学会用探究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椎体的体积”时,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弄清圆椎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我事先要求学生用硬纸板各做了一个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体和圆锥体,课堂上将学生带到沙堆边,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用黄沙注满,并反复地倒进倒出,逐步体会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使数学课堂变得宽松,乐学。
三、强化参与意识,提倡合作交流
过去,我班的学生参与意识不高,更谈不上合作交流,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学习效果很不理想。见此状况,我结合我班实际,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指导。让学生从中感受成功,寻回愿意学习的心态。
下面谈一谈我班学生数学学科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措施。从总体上看,我班学生数学成绩普遍较差,呈现为:没有优生,而后进生比重突出。通过多方面比较和分析,我发现我班学生对计算方面和数量关系的理解及应用能力偏低。见此情况,我在整理和引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重点强化学生的计算关,优化数量关系。特别是对后进生进行单独辅导或强化训练,遵循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入手,促使他们从练习中得到启发或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应用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此外,还安排一些学习相对好的同学帮助他们整理知识和对知识点的再次巩固或强化。至于对那些成绩在中上水平的学生,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强化训练。分层次,有步骤地安排他们练习,同时要求他们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直至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方法。
总之,我班学生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较多,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情况也各不相同,基础相对薄弱,最基本的概念、计算法规、公式都记不清楚,加上学生间没有一个好的竞争意识。针对这样的状况,我将采取除以上这些方法外,还要对每个学生都严格去做。如果这样做后,还没有转变目前的局面,我真的没有办法可行了。最后,我真心的希望各位同仁给予我宝贵的建议和方法指导。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目标篇六
动机是影响
英语
口语学习
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对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对在教学中如何通过激发学生的口语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提出了建议。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英语口语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它的产生与维持总有其内部的、心理上的原因。这种内部的、心理上的原因就是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英语口语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对此,许多专家学者都曾有过非常精辟的论断。
brown(1981)把动机归纳为以下三点:(1)整体动机(global motivation),指对英语口语(外语)学习的一般态度;(2)情景动机(situa-tion motivation),指在自然习得情况下学习者不同于课堂学习者的动机;(3)任务动机(task moti-vation),指对具体任务的动机。
动机研究专家gardner和lambert在20世纪50年代把英语口语(外语)学习动机归纳为“归附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 motivation)两大类[2j。归附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对讲目的语的社团有真正的兴趣或有特殊的兴趣;希望能够更好地同使用目的语社团的人进行交际,期望参与或融入到目的语社团的社会
生活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能在目的语社团中生存,较为强调“survive”。工具型动机则是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的目的,如通过考试、获得某一职位以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资格,或为了获取目的语国家的信息,如阅读科技文献等。dornyer吸收了主流动机心理学研究的有关理论,在多年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英语口语(外语)学习动机三维结构模式。该模式从语言层面、学习层面和学习情景三个层面来界定和测量学习动机。它强调了语言学习动机的多维性质,反映了语言的三个不同层面,即社会、学习者个人和教育的主要问题。该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英语口语(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内容,推进了英语口语(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和发展。
专家学者们对英语口语(外语)学习动机的含义、类型及其对英语口语(外语)学习的分析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为教学实践服务,以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
成绩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论什么
类型的动机对英语口语学习成绩都有帮助。为了帮助大学生确立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学好英语口语,接下来我们对大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的类型进行分析。第一,一小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口语是由于家庭背景或想要出国的需要,他们具有归附型动机。
第二,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功利性和实用性目的非常明显,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考虑到毕业后如果在外企工作,经常要使用英语口语,同时英语口语程度的高低可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求职或加薪升职,或者是为了生存等才努力学习英语口语的。他们的学习动机可归到工具型动机。
第三,一部分学生具有融合型口语学习动机,即归附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兼而有之。中国加入wto后,对外交流越来越多,学习者对目标语国家的文化越来越感兴趣,渴望融入目标语社团,渴望与目标语社团的人们进行交流、贸易等。他们学习英语口语一是为了生存,二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
第四,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机来自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兴趣,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他们的学习动机属于内在动机。
第五,一部分学生是由于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是对学习带来的结果感兴趣。如有的学生是为了得到奖励,或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取悦于老师等。他们所拥有的学习动机属于外部动机。
从以上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类型分析中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学生在学习中持有不同的学习动机显然会有迥然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与他们的学习背景和各自的需要有密切的关系。
大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机种类很多,对英语口语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运用英语口语的能力,提高口语水平,我们必须从端正学生的口语学习动机人手,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口语教学合理化、规范化,将大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的实际需要转化为他们的心理需要,营造有效的口语学习环境,增强大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
爱
好等,尽量排除近期目标的诱惑,保持持久的英语口语学习兴趣,实现理想的融合型学习动机。(1)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交际模式
基于学生在知识、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的需求以及学生口语练习机会少的现象,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交际模式,如:pair work,roleplay,group discussion,presentation等,引导他们围绕日常生活、所学
专业
、社会焦点等方面的主题进行大量循序渐进的交际活动,为学生提供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创造模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掌握各种题材的语言功能(如:如何购物、接送旅客、问路、看病等)。这些场景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记忆深刻,而且一旦在生活中处于类似的语境,学生就能从容面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2)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模式
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中能以图、文、声、相并茂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能使口语教学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能形象地将口语操练置于身临其境的情景中,能提高学生的口语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交流的主动性,有利于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下面两种教学模式值得一试。
一是多媒体网络技术中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将学生在口语课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与要讨论的
话题
内容以提纲或摘要的形式,通过powerpoint or authorware做成电子教案,把图象、动画、语言、音乐等链接到演示文稿中,借助计算机把教案的内容以动态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对于他们表述的比较难的概念、行为或相关的背景知识能起到提示作用,能降低学生的焦虑心理,达到进行语言操练的目的。二是现实模拟型教学模式。语言实践与一定的情景是分不开的,通过计算机处理,创造仿真现实的学习情景和操作过程,让学生在恍若现实的情景中通过人机对话与世界各地的学习者用英语交谈。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与不同类型的人物进行交流,使他们获得前所未有的语言实践体验。由于现实模拟型教学的适用性和无结构性,学生可以自己制定口语学习目标,决定口语学习的内容和路径,同时还可以为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满足不同的学习者的要求。
2.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
(1)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传统的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提问、句型操练、朗读、背诵等,教学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模式,往往一堂课下来老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忽视了口语的训练,造成了学生英语的“聋哑症”。因此,口语课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兴趣,组织课堂发言、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看图说话、话题讨论、主题辩论、讲故事、编故事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口语练习的机会。如讲故事和编故事就是两种很好的课堂口语训练方式。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开口的机会,讲故事可以采用接力的形式,把全班分成几排,由第一个
同学
开始讲一个故事或者读一个故事,然后往后传,到最后一个同学后,又由他传给第一个同学,这样既能保证每个同学都有练习的机会,又能让学生相互听懂对方的话,真正达到语言操练的目的。编故事可以先把学生分成几组,由某个同学开个头,如,last sunday,i wentto the zoo with my family……然后由同学们接着往下编故事,每个学生加一句他愿意说的话,每个小组选一个学生作记录并加以整理,最后每组派一个同学在全班陈述故事。尽管故事用了统一的开头,但各组编的故事内容不同。结果不仅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口语学习兴趣并唤起其强烈的口语学习动机。(2)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仅仅靠课堂几十分钟的活动是永远不够的,语言的实践是离不开语境的。因此我们要拓宽口语训练的思路和渠道,组织英语角,成立英语剧社、英语俱乐部,举办英语口语竞赛、辩论赛,观看英语原版录相等课外活动,开辟丰富多彩的英语口语训练第二课堂。如果条件许可的话,还可以组织学生表演简单的英语话剧或名剧片段,或者是直接参加一些涉外活动,如担任口头翻译、接待外宾、观摩涉外业务洽谈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口语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交际问题。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口语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也能满足学生得到社会承认的自我完善的需求,激发他们掌握更多知识、探索更深入的问题的愿望以及更加努力学习英语口语的动机。
总之,若以上这些活动能切实注重内容和深度,而不是流于形式与肤浅;能贯彻四个“最大限度”:让学生直接参于课堂活动的时间达到最大限度,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活动的覆盖面达到最大限度,让学生的交际真实性达到最大限度,让学生相互学习的机会达到最大限度,定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英语口语自主训练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激发学习动机,大大提高其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输出能力,迅速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目标篇七
内容摘要:口语作为外语学习的重要技能已得到了高校师生的高度重视。本文剖析了当今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学生口语水平提出了建议: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以学生为本,改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目标,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创造浓厚的英语语言环境,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有效地做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兴趣,掌握交际策略等,进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 大学英语口语;口语教学;教学方法 1.0 引言
语言学家hymens认为,培养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学习者只有或得交际能力才能同时具备这门语言的基础知识和使用能力,并且仅仅掌握词汇和语法不一定等于掌握了英语语言。目前,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发展,英语口语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视并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由教育部高教司制定的明确规定,其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这样以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可是长期以来,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难题就是口语教学,因而怎样改善英语口语教学从而提高学生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成为大学英语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0 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现状分析 2.1 学生方面
2.1.1.说英语的动机不强
学生从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每次英语考试只考笔试,从来没有重视英语口语的表达,更没有进行这方面的严格考试。学不学口语不影响考试分数和升学。正是因为没有升学压力、考试、监督力度,很大程度上促使英语教学环节也不受重视和适度的安排措施。学生竟学成了“哑巴英语”,不开口讲,不进行沟通交流,缺乏灵活使用英语的口头交际能力。
2.1.2 对说英语有心理障碍 第一,很多学生对英语口语课有胆怯、害羞的心里。这些心里问题使学生一说英语就紧张,一紧张就更加不知道说些什么。时间久了,形成条件反射,产生了口语表达上的障碍,进而更加害怕发言。其次,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因为发音不标准和基础较差的问题产生严重的自卑感。最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不积极主动,缺乏表现欲。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基本不开口说英语。
2.2教学观念狭隘,教学方法陈旧
我国大学对于英语课程一直是更多的强调书面表达,完全忽视口语的重要性。课堂教学延续中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让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因为大学的不断扩招,导致了英语课人数过多,课时和课量有限,这些都对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提高不利。另外,多媒体语音实验室,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滞后,也导致英语口语教学实践受限。
虽然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在不断的改革,教材也在不断的更新,但是针对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改革仍然是大学英语课程教研的盲区。大部分的英语口语教材都是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口语教材很难找到。在选用口语教材上,很多高校都犯难。这对与英语教学的不重视有很大关系。
2.4缺少有效的评估体系
长期的应试教学模式,使口语考试没有像笔试那样列入正规的考试范围中,造成了重视笔试而轻视口语的现象。目前的四、六级考试没有口语测试的要求,导致老师教英语以考试为目的,学生学英语以拿学位为目标,完全忽略英语口语的训练和培养。
3.0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的对策 3.1 提高教师素质
针对对外语教学质量的五个因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4分)+教法(3分)]x教师素质。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素质,想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提高教师素质。口语教学需要有整体优良性的教师素质的团队。口语教师不仅应该具备标准的语音语调、正确的语法规则、规范的英语、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掌握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以外,同时应具备教研、科研能力。只有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了,方能“名师出高徒”。然而,很多本科院校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英语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不高, 并且学院往往对新教师只考核外语知识,对年轻教师的培训也只侧重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提高。忽视了对教师整体素质的培养。
3.2 改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目标,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口语教学,教师应该不断探究口语教学理论和策略。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总和能力为目标,让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交流。因而,大学应该专门开设英语口语课程,四六级考试也应该加入对口语测试的要求。各大高校要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现有的教学模式,使之有利于口语教学的开展。
3.3以学生为本
保罗.弗莱(巴西著名的教育学家)曾说过:教育者要比以往更具有一种科学能力来让他们理解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对学生所处的现实世界,语言和言语被学生所使用的包括口音以及并非一定能被教师的个人世界轻易接受的某些习惯、爱好、信仰、恐惧和欲望所形成的文化环境的了解是多么的重要。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就是现代教学理念的一个巨大变化。在口语教学中,我们应格外重视学生的情感状态,探索降低情感障碍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更多地“开口” 来提高其交际能力。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长处和局限性有充分的了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和扩展学习风格,从而实现语言的交际性。
3.4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口语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模式和方法应该灵活多样,鼓励采用教师、学生、多美丽课件和网络四者的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其优势,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将听说有机结合有效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对于口语教学方法应该形式多样。(1)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由教师设定话题将学生分组进行自由讨论,选出代表进行汇总发言。(2)可以采用课堂辩论的方式,教师可以事先给出有争议性的并且贴合大学生的话题让学生课下充分准备,课堂上按学生准备的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辩论。(3)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根据所学的精读课程的内容编对话,自编自演。(4)课外监督机制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一种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外多听磁带,模仿其语音、语调,逐渐形成地道纯正的口语。
以上教学方法要很好地运用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鉴于当前大学生基础较差,无法开口的现状,教师要有耐心,才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开展口语教学。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应该重视英语第二课堂教学,鼓励并组织学生可与时间开展听力竞赛、口语竞赛、演讲比赛、戏剧表演等。而且可以开设英语角,增加学生主动说英语的积极性和外国朋友的沟通交流。这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英语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语言的总和能力是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有通过大量的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语言实践才能实现。
4.0 总结
[1]吴旭东.外语课堂口语发展理论模式[j].现代外语,1996,2.[2]黄和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3.[3] 冯涟漪.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初探[j].外语界,2005,02。
5,04 [6]桂诗梅.应用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目标篇八
“六学”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师引导下,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为基础,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品质为途径,实现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与和谐发展。
操作流程:铺垫助学―诱趣激学―顺思导学―应用促学―疏理评学―实践延学。
(1)铺垫助学。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生活经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基础、作铺垫。铺垫的主要功能在于使新旧学习任务之间能顺利地过渡衔接。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设计与新课有关的概括性强、具有承上启下的知识,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做好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在最易接受知识信息的最佳时间内,快速简捷地进入新课学习。
(2)诱趣激学。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创设适宜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问题情境。如巧设悬念、精心设疑让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特点与焦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让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掌握程度,让创设情境连接新旧知识。
(3)。 顺思导学。所谓“思”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从浅层次的.思考,到深层次的思考,达到一定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所谓“导学”实际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如准确掌握学情,发现认知盲点进行疏导;揣摩思维趋向恰当点拨进行引导;关注学习过程,合理选用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4)应用促学。重视目标达成,加强拓展与应用,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应用环节是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过程。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富有挑战性和多样性的练习,使学生不仅能愉快地接纳知识,并且能顺利地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提高。
(5)疏理评学。引导学生进行抽象与概括,掌握学习方法,评价学生本身的学习状态、学习收获,提高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反思习惯。其疏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归纳式、悬念式、延伸式、探究式、对比式、渗透式,这几种方式可以任意组合综合运用。
(6)实践延学。重视学生课外的实践与应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践延学是课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科学习的延伸和发展,是学生理解、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升华过程。实践延学要突出“活”的特点,即生活内容“活”、活动方式“活”、思想教育要“活”、思维容量“活”;要体现“动”的特点,即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多发现,通过合作调查、搜集、探究、归纳、了解生活中的知识奥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