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学经典与教师修养心得体会(汇总9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国学经典与教师修养心得体会篇一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国学经典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于国学经典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本文将从个人经验出发,探讨国学经典在教学中对学生心灵以及品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段:学生心灵的滋养
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这些智慧是滋养学生心灵的重要营养品。在我的教学中,我时不时地以国学经典为引导,通过文言文的阅读和解读,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思考和感悟。例如,我经常与学生们一起读《论语》,通过讲解其中的名句以及与学生分享经典中的智慧,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思考。学生们从中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感受到了道德和生活智慧的关键。通过这些启示,学生的心灵会得到积极的滋养,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三段:塑造学生品德
国学经典强调了良知和道德的重要性,对于塑造学生的品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品德教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国学经典则提供了完美的素材。例如,我们可以与学生一起读《论语》,学习孔子强调的诚信、宽容、孝顺等价值观念。通过讲解经典中的案例和深入讨论,学生们会明白这些美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正是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学生们的品德将得到塑造和提升。
第四段: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阅读国学经典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品德培养,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国学经典中常常包含着深奥的哲学思考和辩证的观点,需要学生进行仔细解读和思考。在我的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和质疑,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研究和对经典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经典,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方法也会得到培养和提升,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段: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通过教授国学经典,我也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传统的国学经典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思维能力上。作为一名教师,我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内涵和品质。因此,我会继续运用国学经典这一宝贵资源,引导学生走向成熟和高尚的道路。
总结:
国学经典是一座宝库,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和发掘其潜在价值来影响学生。通过滋养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品德、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国学经典教育能够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作为教师,我们也应当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不断完善自身,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国学经典与教师修养心得体会篇二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用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造就人格。“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必须同举并重。
爱心,是每个教师必备的教育素养之一,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教师以培养人为职业,必须热爱学生。正像有人所说的那样: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心理学研究认为,每个少年儿童都有对爱的需要。这种需要已经不仅是一种动物的本能,而是人所特有的社会心理需要。班主任的工作也证明:师爱,对儿童身心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个学生得到教师的爱,就是得到了赞许,表扬和奖励。这种爱会进入学生的心灵。会在他的心理上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像沐浴在春风中,他感到温暖,欢乐和幸福,甚至感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激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时侯他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老师的教导,愿意改正自身的缺点,愿意积极上进。清晨,当我走出住室,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楼间走廊上“尊师爱生”四个大字。我每想到,师生关系是一个心灵与心灵相接触的微妙过程,教师爱的流动,不是单向的,它必然要激起学生爱的反馈,形成尊师的爱的回流。心灵与心灵之间,就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方心灵的高山呼唤:“我爱你——”,那么对面的山谷的回音也会是:“我爱你——”。因此,自我参加到教师这一行业,便坚定一个信念:热爱学生的教师才是一个好的教师。我愿意奉献自己的一颗爱心,用真挚的爱去滋润每一名学生的心田。 一次,班上一名同学不慎把脚烫伤,不能到校上课。我听说后马上到家中看望她。
当时正是二年级下期,这名同学学习一般,又面临期末考试,怎么办?我决定为她设立“家庭课堂”,每晚到家中给她补课。很晚才回到家中,做饭,批改作业,备课。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我努力克服自己时间紧难题,以爱心换来了学生学习的进步。为减轻我的负担,学生刚能下床,家长就把孩子送到学校。我不用晚上给她补课了,但学生脚伤未好,生活还不能自理。课间,我要为她换药;上厕所,我就背她去。
一个半月后,学生家长写了感谢信送到学校。这名同学的烫伤痊愈了,她和全班同学一道升入了三年级。 在我所教的班中,一名九岁的孩子失去母亲。正常的孩子需要爱么!一有空我就去看望他,家里没人,我便留他在校一起吃饭,渐渐的在我和同学们共同帮助下,在他那痛苦的脸上又露出了往日的活泼的笑容。由此,我爱到了许多家长的称赞。但我觉得,我只做了一个教师应该做的。通过这件事,全班同学行动起来,掀起献爱心活动的高潮,增强了班集体凝聚力,激励着学生的进步成长。
责任,是一种使命,责任心,是一种使命感,是自觉地把份内的事做好的一种心态。教师和家长应承担的义务应尽职责的内心体验。它是个人对他人和集体,社会应负的职责和义务具有明显认识基础上,在职业道德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这种责任心是教师在完全没有外部压力和监督情况下,自觉地去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社会和学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的责任心主要表现在教书育人上。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只有爱心还不够,必须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爱心是基础,而责任心则是驱使我们干好工作的动力。做为一个教师,当你站到讲台上,望着几十双求知的眼睛,一种责任心在心头油然升起。
从此,班里的每项活动他都参加,同时,在活动中对他的每一点成绩,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一方面,课余时间我耐心地辅导他学习,帮助他进步;另一方面,与他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沟通情况。这样,至现在这名同学再也没有掉队,并且成绩有了极大的提高。这正是责任心驱使我诲人不倦。
葳言,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所具有的爱心、责任心,都应归于事业心之下。如果说爱心是做受学生欢迎教师的基础,责任心是做受学生欢迎教师动力,那么事业心则是其宗旨。 人类对教育事业的称颂旷古达今。孔子被尊为“万事师表”,夸美纽斯称教育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做为一名教师,怎样才是具有了事业心?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得好:“你爱事业,是为了向它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称得上是真爱。而只有受愿意自我牺牲的程度,才能够在事业上做出成就。”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只有你有一颗事业心,怀着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一腔赤诚,把自己的青春、精力、汗水、心血都无私地奉献给孩子们,在工作中不辞辛劳,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才会赢得社会、学生、家长和同行们的认可。以前,我身体不算好,常患感冒。有时白天上课,晚上点滴治疗。又因吃饭无规律,患了胃病,医生让我住院,想想班里的同学们,想想我的事业,把诊断书放进办公桌,我又走上了讲台。
一次,我真的住了院,虽然人在医院,可心却还在班上。我同代课教师保持着联系,随时掌握班里的情况。在我住院的几天,我的一名学生也因病住了院,我拜托护士,把她领到我的病房,师生躺在一张病床上,我一边打点滴,一边腾出另一只手给她补课,这件事在医院一时传为佳话。这位家长为了表示感激之情,用信封装了200元人民币给我表示感谢。我认真地复了信,并把钱还给了家长,复信中我写道:“待得桃李满天下,自有佳音慰师心。” 综上所述,做了我教师,尢其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爱心、责任心、事业心缺一不可。它们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事业心,就难有责任感;而事业心恰恰表现在教师的爱心上。可见,它们之间是难解难分的,正因为这三者同举并得,才铸造了一个教师的灵魂——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国学经典与教师修养心得体会篇三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教师一直以来也把国学经典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国学经典的独特魅力,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作为一名教师在教授国学经典时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传统文化是学生的根基,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在教授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结合社会现实,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使他们认识到传统文化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热情提高了,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段:启迪学生的智慧与情操
国学经典不仅仅是一些文字和知识的堆砌,更是启迪学生智慧和情操的源泉。在讲解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经典中汲取人生智慧和道德观念。通过讲述经典中的故事和典故,我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同时,通过分析经典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认识到优秀品德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第四段:发展学生的文学素养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学的瑰宝,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学的博大精深。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解读经典中的篇章和诗词,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同时,通过学习经典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第五段: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责任重大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承载着国家的文化记忆和历史沉淀。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国学经典的知识,更要引导他们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和历史博物馆,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将国学经典纳入课外阅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兴趣。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结: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授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宝贵的教育经验。通过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意识、启迪学生的智慧与情操、发展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起到了重要的教育作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才能够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国学经典与教师修养心得体会篇四
经过学习,我思考自己,反思自己多年的教学行为,以前也有损师德形象的表现,但是当时并不觉得怎样,可能是当时师德学习不够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想首先需要奉献。
“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行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提出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应该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我曾想“平平淡淡的一生,倒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正因如此,我羡慕那诗意的生存,羡慕那丰富多彩的人生,不甘于过平淡、庸常的生活。
如今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传递者。因此,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共同携手撑起那片教育的蔚蓝天空吧!
国学经典与教师修养心得体会篇五
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传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在教授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深感这些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与真理,给予了我很多启示。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享我对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国学经典的价值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诸多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中庸》等。这些经典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教化、人伦道德、生活智慧等方面的思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通过研读国学经典,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传统价值观。同时,国学经典也是培养学生情操和美感的重要教材,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第三段:国学经典的教学策略
在教授国学经典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常常利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国学经典中的思想和观点,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其中的智慧。同时,我也通过课堂朗读、背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经典著作的形式美和语言美。此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国学经典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通过这些策略,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得到了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也明显提升。
第四段:国学经典对学生的影响
国学经典的教学不仅仅是通过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品格的塑造和思想的启迪。当学生接触国学经典时,他们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崇高精神和道德理念。比如,在学习《论语》时,学生可以通过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来领悟仁爱、诚实等品质的重要性,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践行。同时,国学经典中的美文美句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使他们在写作和口语表达等方面更加优秀。通过国学经典的熏陶,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升华,道德观念得到了培养,使他们更加坚毅、自信、自律。
第五段:总结
国学经典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研读国学经典,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国学经典的教学也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道德品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为教师,我深感教授国学经典是一项神圣而重要的事业,也是对学生终身受益的最好的馈赠。因此,我将继续探索国学经典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学经典与教师修养心得体会篇六
以德立教以身示教,锻造不朽师魂!
今年的清明节回家,几个同学去小学时候的班主任老师家小聚了一下。看着曾经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班主任老师,如今仍旧风采依旧,几个老同学难免回忆儿时上学的时光。突然,其中一个同学说道,大家发现没有,政科现在的班级管理风格,是不是隐隐有些咱们当年老班的影子。我愕然了,仔细回想,好像还真是这么一回事,眼前这位睿智的可敬长者对我的影响,竟至于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刚进大学时候,每天从主教学楼门口经过,映入眼帘的,首先就是镶嵌着的这几个闪闪发光的大字。现在,自己真正站在平凡的三尺讲台,特别是作为班主任老师之后,面对自己的学生们,对这几个字的理解尤其深刻。教师的主战场是学校,学校的一切教育紧紧围绕着以育人为 本、以德治校、以德立校,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所有 这些都跟我们的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责任是多么重大。
现在自己工作了,作为一名老师,对自己的学生们,负有重大的责任,而良好的师德,是这一切的基础。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今人周济也曾指出:“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说的都是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 更要有高尚的师德。优良的师德、高尚的师风是搞好教育的灵魂。 师德师风的学习,我认为很有必要,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给我们老 师上了生动的一课。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甚至一言一行,对 学生都会起典范作用, 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名光 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
教 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经过学习,我认为,当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自尊自重。 “要人敬的 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 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 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 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 保证。 二、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 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三、创新施教, 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 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不可缺乏的一环。不然,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其用处。”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正因为教师职业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师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水准高于其他行业。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 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因此,教师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锻造不朽师魂!
学习陈琳教授关于师德的视频,对陈老几十年如一日的专研,对学生的尊重,无限的感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因此,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锻造不朽师魂,当是我辈一辈子的追求!
国学经典与教师修养心得体会篇七
经过学习,我思考自己,反思自己多年的教学行为,以前也有损师德形象的表现,但是当时并不觉得怎样,可能是当时师德学习不够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想首先需要奉献。
“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行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提出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应该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我曾想“平平淡淡的一生,倒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正因如此,我羡慕那诗意的生存,羡慕那丰富多彩的人生,不甘于过平淡、庸常的生活。
如今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传递者。因此,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共同携手撑起那片教育的蔚蓝天空吧!
国学经典与教师修养心得体会篇八
我认为教师有爱心是师德之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着神圣而伟大的责任,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同时思想品质,学识,能力要不断提高。
我们在教学中,必然会产生师生关系,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在教学中出现不同结果,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民主的师生关系中,由于师生间的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主动积极的去学习,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心情,对学生说“一”不“二”。特别的歧视差生,这样让学生始终是一种烦躁、恐惧的心情,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下降。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很多问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好心的误解,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做到的。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我们从小就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使我们获得知识无疑会让我们终生受益。但不能完全适应于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人在大学获得的知识只是人生所需知识很少部分,很多知识要在学校后的教育中获得。我们不能固守原有的知识希望它能管用一生。当今社会,科学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知识不断地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新时代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学习是由当代教师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途径。
二十一世纪呼唤着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多层次人才培养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呼唤着高尚的师德修养。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业务能力强的老师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是教育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
国学经典与教师修养心得体会篇九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样,有的人为求生存,随波逐流,趋炎附势;有的人选择了冒险拼搏,挑战自然;更多的人是顺其自然而生活。怎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选择,而这种选择与职业的关系极大,我称其为职业的生活方式。我成为一名教师,那意味着我选择了教师的生活方式。
当初选择师范专业完全是因为分数的关系,毕业后又经思想挣扎最后还是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不为别的,只因为生计。而今想来,谷定珍的《美的教育》给了我不少启发,我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活方式了。因为我对这个职业是喜欢的,而且我希望能够在职业上有所成就,不想自己的职业失败。不同职业的生活方式有区别,但是对职业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还是一个人的职业理想。
我的职业理想就是一个问题“我为谁而教育?我成为一个怎样的教师?”教育为了谁,很多人会说为了孩子、为了学生,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如此实践的,而是为了领导、为了评委、为了家长、为了分数、为了个人等等。目的不同,其行为必将各异。我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为了学生。教育事件的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的选择等都应当首先考虑的是学生。
为了学生而教育,这样的教育一定要对学生有益,所以我想成为一个对学生有益的教师。谷老师指出,教师分为三类:“一,有益,如同‘鱼翅’,没他,不行。言人所欲言而未尝言者,学生佩服之至,纷纷立志成为这样的人。二,无害,如同‘大白菜’,有他不多,没他不少。可是学校开门,学生上课,总得有老师。三,有害,如同‘烟灯烟枪姨太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好好的艺术作品,被他大卸八块,抽筋剥皮,破坏残踏。”我想成为对学生有益的老师。
教师的益表现在教师的修养上,一来学生上该教师的课,二来教师的指点和生活方式是学生的示范。教师的修养越高,则学生获得的益处就越大。细阅品读谷老师的著作,做出四个方面的修养:仔细而谦卑、不断学习、知足常乐、爱人克己。
在“怕后生笑”篇中,谷老师拿着二十多年前学生的周记,看着自己的评语,“战战兢兢”了。他想,假如其中含有错别字,大概早已成为这个学生教育他的孩子的“反面教材”了。我想错字别句事小,而如果教师的评语伤害了学生,那岂不是害了学生一辈子。同样的,我作为教师,在平时处理教育事件,对学生评语等细节上应当仔细认真,思虑再三,绝不可胡乱武断。
再从谷老师的文字中,我体会到了一个教师的谦卑,能够不断审视自己,批评自己,并抱有一颗不满足于现有成长的心,不断追求。这样的谦卑之心,我当谨记,并修习磨练。
人不学不足以成才。这个学并不仅限于读书,还有听、问、看等方式,而读书是其中最重要的方式。有一组令人惊讶的数据,每年人均读书数统计结果:犹太人65本,苏联人55本,美国人50本,中国人5本。我们的祖先早就告诫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论如何我们是要多读书的。
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常和学生讲起好好读书,可是我作为教师又做到多少呢?追根究底乃是心境的问题而不是惰性。人的惰性是可以由自己的心去克服的,而如今我惰性横生皆因心境未至,心浮气躁,事事无不烦心,自然是读不进去的。读书者,首先要调整心境,使自己的心静下来。我必将常常自省吾心,时刻提醒自己珍惜时间,静心读书。
人的时间真的不多,少小不信人生事,白首方恨读书迟。现今看到谷老师言至“正因为年纪大了,时不我待也”百感交集。年轻人总会不相信年长者说的人生感言,因为其未至,但真到了那个时候却后悔莫及。前辈之体悟,当是后辈的借鉴,应当倍加努力,用心读书,充分利用时间。
当人的欲求达到时便会产生快乐,而欲求如果随之增加而无法达到时,快乐便会消失,产生了失落、消极、怨恨等情绪。我不能被我的欲望拖着走,而更喜欢一种控制欲求、知足常乐的生活状态。丰衣足食、良师益友、下棋、打球、品茶、阅读、游玩等都是快乐的事情,我知足。然而,如果问我流浪与失业,你知足吗?我当然不知足。我的知足是一个有限度的,这个欲求不高也不低,将自己的生活维持于其中,我将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状态,这于己于人都是有益处的,特别是可以由我的情感而感染学生。
克己有知足之意,同时也包含了控制自己情绪的意思。作为教师,生气与否不能由学生控制,而应该用智慧控制。生气有效果就生气,面气心不气;没效果,就心平气静。克己讲的还有不伤人,我常因为一些不过大脑的话语而伤害了我的学生,这总使我事后非常后悔,对我而言,克己还得管住自己的嘴。
为师者必爱自己的学生,师爱生、生必爱师。这种爱是无私的,是出于教师职业的本能。那么爱学生的什么呢,如何爱之呢?我想不起反面示范作用是基础,更高的是正面示范,再高应该是关心爱护了。
选择了职业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与职业理想关系紧密。我的理想就是为了学生而教育,做一个对学生有益的人。要实现这样的理想,教师的修养至关重要,所以我有感于谷老师所言及自己平时所为,而确定四个方面的修养,即仔细而谦卑、不断学习、知足常乐、克己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