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会工作心得(大全1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医务社会工作心得篇一
导语: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在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中这是重要的考试内容哦,大家跟着百分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医务社会工作主要包括医院、公共卫生和精神健康三个领域的社会工作内容。医院社会工作主要从 医院 、 病人 和 医患 关系三个方面来展开社会工作的内容;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 主要从预防、保健、宣传和控制疾病的出现和蔓延的角度开展服务;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收集与患者发病相关的社会资料,对患者的咨询辅导,直到治疗等过程的服务。 (多选) (重视)
医院社会工作是医务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指社会工作在综合医院、儿童医院、慢性病医院以及某些专科医院中的实施。医院社会工作又称为医院社会实务,或者临床社会工作,其主要目的是解决与病人及其家属有关的经济、社会和情绪方面的困难。
2、现代整体医疗模式:
(1) 现代整体医疗模式的定义:
(2) 现代整体医疗模式的服务理念:
1 现代整体医疗模式的服务理念:一是服务范围扩展;二是服务对象增加;三是服务形式综合;四是服务手段多样(重);五是服务层次多样(重)。
2 现代整体医疗模式与病人的需求相适应:一是需求内容的多元化;二是需求层次的多元化;三是医疗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四是情感需求的增强。
3、医院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 从医院角度看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多选)
1 调节病人心理,配合医院治疗;
2 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3 提供病人信息,协助医生诊治;
4 安排转院或者出院事宜; (重)
5 外展服务; (重)
8 为医疗教学和研究提供资料和便利条件;
9 为医院树立良好形象,搭建和谐的公共关系。
(2) 从患者的角度看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多选)
1 对患者进行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是医务社会工作的最基本内容。通过共同确认一些与特定医疗状况有关的问题和处理方法,社会工作者与患者及其家属一起对患者进行心理社会评估,制定具体的干预计划,协助患者及其家庭适应现实的要求。在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对新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
2 提供危机介入:一些患者入院后可能会经历危机,如被诊断为癌症、艾滋病,或车祸受伤后有严重的后遗症。对这些患者及其家庭,需要运用危机介入的方法提供援助。危机介入能够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希望、提供信息、提供情绪支持、帮助订立可实现的目标、发现积极的结果、找到生命的意义。
一是主动求医型,即个体产生不适感并自觉作出决定求医的;
二是被动求医型,即由患者的家长、家属或其他人作出求医决定的;
三是强制求医型,即虽然本人不愿求医,但本人或社会其他人群的健康构成危害而强制要求其决定的。
4 帮助患者申请公共援助: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医疗保险、社会捐助、医疗赔偿等途径为患者提供各种经济援助。 (多选)
5 为绝症患者提供临终关怀:很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作为医务社会工作者,他们的责任就是让绝症患者“活到最后,活到最好”。
(3) 从医患关系的角度看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化解医患矛盾的核心是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
1 以调解者的身份处理医患关系;
2 搭建医生与患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为了改善医患关系,医务荏得可以成为搭建医生和患者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它的内容包括:一是促进医患信息交流;二是保证医患沟通渠道通畅;三是创造医患沟通的良好环境;四是形成文明友好的医患沟通交流方式。
1、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定义: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是医务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指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共卫生设施(医院及设备、用房、用地、车辆等)相关的社会工作的实施。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参与卫生行政工作的目的是实现卫生、教育和福利三者合为一体的理想。
公共卫生是指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的流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并且提供相关的医疗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在《wto与公共卫生协议案》中,公共卫生分为八大类:第一类,传染病的控制;第二类,食品的安全;第三类,烟草的控制;第四类,药品和可得性;第五类,环境卫生;第六类,健康教育与促进;第七类,食品保障与营养;第八类,卫生服务。
(2)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公共卫生有非常广泛的内涵和外延,一个完整的公共卫生体系包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等。 (多选)
对公众开展卫生保健宣传是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以防病为重点目标,提高公共卫生的整体水平。
(2) 公共卫生教育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公共卫生教育训练训练计划涉及公共卫生系统本身和社会公众两部分。
(3) 社区服务的开展: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 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 (单选),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运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并且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需求为导向所开展的服务,它围绕着人的健康重点帮助 妇女 、 儿童 、 老年人 、 慢性病患者 和 残疾人 等弱势群体。
(4) 个人与家庭问题的咨询帮助:
在日常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也能够为个人或者家庭提供必要的公共卫生方面的服务,如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弱势人群的特点和需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主要信息包括:居民的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卫生服务记录等。
(5) 预防传染病流行,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传染病流行时根据其严重程序划分为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级)四个级别,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分别代表iv级、iii级、ii级和i级应急反应。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是医务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指社会工作者在精神疾病防治及心理卫生方面所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又称为精神病理社会工作或心理卫生社会工作,是同时跨越社会工作和心理卫生两个专业的综合性的专业实践。
(1) 世界卫生组织(wto)对精神健康内涵的概括:
精神健康是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包含自信和控制能力的人格特征、面对困难处境的抗逆力以及处理生活压力的能力。根据这种观点,我们可以理解,精神健康是一个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其在面临困难时勇于战胜困难、解决问题。
(2) 我国学者对精神健康的概括:
精神健康不仅仅是无精神障碍,还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潜力,能够应付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从事工作,并能够对其社区作贡献。它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的实现,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确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
3、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 主要内容 :
(1) 精神疾病患者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2) 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治疗;
(3) 精神康复患者的回归社会;
(4) 精神疾病患者家人的心理辅导; (重)
(5) 心理卫生的计划和宣传;
(6) 社区心理卫生的推广。
医务社会工作心得篇二
导语:医务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医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医务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医务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
1.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发展文明的产物
2.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起源于19世纪末期
(此部分不作为考点和考题出现)
(二)我国内地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历程
1.我国内地医务社会工作起源于北京的协和医院
2.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医务社会工作发展
(1)社会变革和发展给医疗卫生领域带来挑战
(2)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对卫生领域提出更高要求
(3)医疗保障制度和健康照顾体系还须健全和完善。
(4)推进医务社会工作需要本土化
2.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功能与意义
(1)全面介入医疗过程,提高治疗效果。
(2)扩展专业性服务,积极倡导人性化医疗服务。
(3)拓展、整合、运用和协调各种社会资源(包括志愿者、慈善基金、政府力量等)为病人、医院发掘更多社会资源。
(4)承担一些行政事务工作,包括研究、训练、基金募集管理、社会资源联系与倡导等,协助医疗机构发展公共关系,提升社会声誉。
(5)积极引导医疗服务向社区延伸,发展医疗机构的社区关系,让社会大众更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协助医院提供卫生教育,使社区居民得到预防疾病的知识与服务。
(6)处理病患与医疗体系之间的关系,协助病患处理情绪上的困扰、协助病患对病情及疗程的了解,协助病患适应医院的环境,及时处理医疗过程中医患之间的不良人际关系,包括疏导医疗纠纷,促进医患和谐,促进医院在制度、组织和工作流程等方面不断完善。
(7)完善医疗机构的社会功能。如晚期病人的关怀、艾滋病的预防和干预等。
(1)在疾病预防方面,由于疾病谱的.改变,人口全球流动性的增加,疾病预防站在了全球卫生视角,关注人口健康、优生优育和公共卫生等取向。
(2)在疾病治疗阶段,各种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此阶段包含了医疗救助、紧急医疗救援、医院体系建设、医疗质量和流程的关注和心理行为问题。
(3)在回归康复阶段,除了涉及生物医学领域的康复,还涉及心理康复和社会行为功能康复。
(4)家庭健康、社区健康和人群健康是医务社会工作的第四阶段,也是社会稳定、安居乐业的保障。
(1)医务社会工作领域与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卫生政策和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社会工作的职能是将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平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理念引入医疗服务领域。
(2)罹患疾病往往伴随心理失衡,社会支持需求增加,家庭支持系统需要加强。社会工作的职能是传递社会关爱,将人文关怀、权利的概念引入临床医疗服务过程中。
(3)医疗资源不平衡,医患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医患矛盾凸显。社会工作者在维护患者权益的同时,主持社会正义,承担了修复医患关系的职责。
(三)遵从证据为本
(1)医务社会工作者实践于医疗健康领域,必须具备相应的医疗基础知识,熟悉相关福利政策和医疗流程,提供最恰当的服务。
(2)医疗机构强调团队合作,社会工作融人医疗服务团队中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思维融人医疗品质导向中才具有生命力。
(3)由于疾病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治疗理念和文化背景不同,病人需求个性化明显,社会工作只有以证据为本,才能提供最有效的服务。
1.相关基础知识
(1)社会工作理论基础与方法,包括社会工作基本工作模式、技巧运用。
(2)人类行为发育理论,包括人类行为发育规律、特点和优势。
(3)基本医学知识,包括医疗体系、保障制度、医疗流程、疾病治疗和康复规律等。
(4)疾病社会心理反应,包括心理对疾病产生的影响和疾病引起的社会心理反应。
2.常用基本理论
医务社会工作最常用的理论有生命周期理论、危机干预理论、任务中心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等。
(1)隐私保护,如疾病咨询、病历记录等。
(2)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特别是在对于服务对象决定治疗方案或放弃治疗时。
(3)安乐死,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明确法律规定。
知识点四、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相关知识
(4)药物或临床研究,必须遵守相关不伤害和告知原则,包括“知情同意书”也必须通过相关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2.价值理念
除了保持尊严与价值、潜能发展、案主自觉、资源运用和社会正义等普遍价值理念外,还应该尊重服务对象的医疗权利、生活质量、医疗适应、意愿表达、恢复功能和资源支持等特殊价值的运用。
医务社会工作心得篇三
导语:医务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医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医务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医务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
医务社会工作主要包括医院、公共卫生和精神健康三个领域的社会工作内容。医院社会工作主要从 医院 、 病人 和 医患 关系三个方面来展开社会工作的内容;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 主要从预防、保健、宣传和控制疾病的出现和蔓延的角度开展服务;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收集与患者发病相关的社会资料,对患者的咨询辅导,直到治疗等过程的服务。 (多选) (重视)
医院社会工作是医务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指社会工作在综合医院、儿童医院、慢性病医院以及某些专科医院中的实施。医院社会工作又称为医院社会实务,或者临床社会工作,其主要目的是解决与病人及其家属有关的经济、社会和情绪方面的困难。
(2) 现代整体医疗模式的服务理念:
1 现代整体医疗模式的服务理念:一是服务范围扩展;二是服务对象增加;三是服务形式综合;四是服务手段多样(重);五是服务层次多样(重)。
2 现代整体医疗模式与病人的需求相适应:一是需求内容的多元化;二是需求层次的多元化;三是医疗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四是情感需求的增强。
3、医院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 从医院角度看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多选)
1 调节病人心理,配合医院治疗;
2 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3 提供病人信息,协助医生诊治;
4 安排转院或者出院事宜; (重)
5 外展服务; (重)
8 为医疗教学和研究提供资料和便利条件;
9 为医院树立良好形象,搭建和谐的公共关系。
1 对患者进行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是医务社会工作的最基本内容。通过共同确认一些与特定医疗状况有关的问题和处理方法,社会工作者与患者及其家属一起对患者进行心理社会评估,制定具体的干预计划,协助患者及其家庭适应现实的要求。在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对新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
2 提供危机介入:一些患者入院后可能会经历危机,如被诊断为癌症、艾滋病,或车祸受伤后有严重的后遗症。对这些患者及其家庭,需要运用危机介入的方法提供援助。危机介入能够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希望、提供信息、提供情绪支持、帮助订立可实现的目标、发现积极的结果、找到生命的意义。
一是主动求医型,即个体产生不适感并自觉作出决定求医的;
二是被动求医型,即由患者的家长、家属或其他人作出求医决定的;
三是强制求医型,即虽然本人不愿求医,但本人或社会其他人群的健康构成危害而强制要求其决定的。
4 帮助患者申请公共援助: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医疗保险、社会捐助、医疗赔偿等途径为患者提供各种经济援助。 (多选)
5 为绝症患者提供临终关怀:很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作为医务社会工作者,他们的责任就是让绝症患者“活到最后,活到最好”。
(3) 从医患关系的角度看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
化解医患矛盾的核心是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
1 以调解者的身份处理医患关系;
2 搭建医生与患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为了改善医患关系,医务荏得可以成为搭建医生和患者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它的内容包括:一是促进医患信息交流;二是保证医患沟通渠道通畅;三是创造医患沟通的良好环境;四是形成文明友好的医患沟通交流方式。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是医务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指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共卫生设施(医院及设备、用房、用地、车辆等)相关的社会工作的实施。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参与卫生行政工作的目的是实现卫生、教育和福利三者合为一体的理想。
(1) 公共卫生的定义:
公共卫生是指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的流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并且提供相关的医疗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在《wto与公共卫生协议案》中,公共卫生分为八大类:第一类,传染病的控制;第二类,食品的安全;第三类,烟草的控制;第四类,药品和可得性;第五类,环境卫生;第六类,健康教育与促进;第七类,食品保障与营养;第八类,卫生服务。
(2)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公共卫生有非常广泛的内涵和外延,一个完整的公共卫生体系包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等。 (多选)
(1) 卫生保健宣传: (主要) (背)
对公众开展卫生保健宣传是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以防病为重点目标,提高公共卫生的整体水平。
(2) 公共卫生教育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公共卫生教育训练训练计划涉及公共卫生系统本身和社会公众两部分。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 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 (单选),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运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并且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需求为导向所开展的服务,它围绕着人的健康重点帮助 妇女 、 儿童 、 老年人 、 慢性病患者 和 残疾人 等弱势群体。
(4) 个人与家庭问题的咨询帮助:
在日常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也能够为个人或者家庭提供必要的公共卫生方面的服务,如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弱势人群的特点和需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主要信息包括:居民的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卫生服务记录等。
(5) 预防传染病流行,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传染病流行时根据其严重程序划分为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级)四个级别,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分别代表iv级、iii级、ii级和i级应急反应。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是医务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指社会工作者在精神疾病防治及心理卫生方面所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又称为精神病理社会工作或心理卫生社会工作,是同时跨越社会工作和心理卫生两个专业的综合性的专业实践。
精神健康是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包含自信和控制能力的人格特征、面对困难处境的抗逆力以及处理生活压力的能力。根据这种观点,我们可以理解,精神健康是一个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其在面临困难时勇于战胜困难、解决问题。
精神健康不仅仅是无精神障碍,还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潜力,能够应付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从事工作,并能够对其社区作贡献。它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的实现,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确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
(1) 精神疾病患者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2) 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治疗;
(3) 精神康复患者的回归社会;
(4) 精神疾病患者家人的心理辅导; (重)
(5) 心理卫生的计划和宣传;
(6) 社区心理卫生的推广。
医务社会工作心得篇四
终于结束了近半年的
实习
生活
,内心真是百感交集,回想这段时间,我从一开始怀着紧张恐惧的心情到xx医院实习,一直到参加许多活动,熟悉温馨的医院环境与职场文化,并调适自己主动去接触人群,不仅是病人,甚至是与其他
工作人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都是在学校学习
不到的,但却是最宝贵的经验与成长。在实习中最特别的,就是带「精神科团体」。以前我对精神科病人的认知是可怕的、具有攻击性的,但是一连带了七次的团体后,我渐渐改变对他们的看法。仔细从团体活动中发现,这一群精神科病人其实是很可
爱
的,xx医院的.医护社工团队藉着活动的设计,激发出他们的潜能。一开始虽然有点错愕要接触到精神科病患,但是现在我却很高兴我可以比其他选一般科实习的同学
还要有更不同的收获。除了精神科之外,在
暑假
,因为每天都要到医院实习,所以接触的东西变广了,也开始学习接个案。我从见习其他社工员接案的过程中,学习到如何向病人自我介绍
,如何用心倾听病人的需要,也了解到一个病人是需要医院里各种专业
的相互合作,才能给予病人最大的支持与帮助。在xx医院里,我看到了许多生老病死,也看到了许多癌症末期的病人不断的在与病魔缠斗,很多病人乐观的心情以及积极想要活下去的那股意志力令我动容,医院志工们对于病人的亲切服务也让我印象深刻。虽然很多人都觉得医院是一个哀伤、难过的地方,但是xx医院透过一些活动,例如爱心义卖会,让整个医院变的温馨有活力起来,让许多的病人及家属在这个医院看到更多向上的生命希望。
在实习之后,我再回去阅读课本,我发现自己比以前还没实习时更能体会书上所要表达的意思,我想这就是实习最大的功用吧!让我们了解理论与实务的差别,也让我们从实务中学习如何去连接理论。
总而言之,在这半年中,我从一个完全不懂医务社工的学生,直到变成一个可以独立面对病人与家属以及了解如何连结其他资源的「半个实务工作者」,心中确实有点成就感。
感谢xx医院给我实习的机会,也感谢**实习督导在工作忙碌之时,还要带领实习生,教导我们正确的方向;也很高兴与其他实习生,在紧凑的实习生活中不但互相学习,并且还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虽然实习时间持续较久,难免觉得疲累,但这段时间却给了我无比大的收获,除实务工作上的学习外,人际关系的拓展、职场文化的百态、还有一些活动的参与都让我获益良多,这样充实的生活,我想会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时光。
医务社会工作心得篇五
1、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这是医务社会工作最基本内容。
2、危机干预。
3、临终关怀与哀伤辅导。
4、出院计划。
5、外展服务。
6、团队合作。
7、慢性病及严重疾病照顾。
三、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精神失调的诊断和统计手册》
1、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
2、职业相关服务。
3、个案管理。其功能:预估服务需求;安排服务;协调服务;倡导;辅导与治疗;监控服务;评估服务成效。
医务社会工作心得篇六
导语:为了便于理解,我们还是按照医务社会工作主要内容的划分方法开展进一步的有关主要方法的讨论,即把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分为:医院社会工作的方法、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方法和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方法三个方面。
医院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可以根据服务活动开展的场所和内容分为医院门诊、住院病房、出院跟进、家庭医疗以及临终关怀等不同的社会工作的方法。 (多选)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预约服务、接诊服务、诊断及后续服务、医院宣传服务。
(1) 住院患者的社会及心理状况的评估;
(2) 参与病房巡诊;
(3) 协调各科的医疗人员;
(4) 复杂病例个案处理,一般程序是: (初、中级重点内容)
1 开案登记。在登记册上登记患者的姓名、科别、门诊或住院房号、病名及社会工作人员的姓名、开案的日期,以及依登记顺序所取得的编号。
2 收集资料和初步评估。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与患者家属谈话交流,收集下列的资料:患者患病及治疗经过、患者及家属对该疾病的认识和态度、患者的家庭背景、家庭结构和经济实力、患者及其家属当前最困扰的问题和最期待的结果等,以完成初步的评估。
3 个案记录。完成资料收集和初步评估之后,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填写有关个案的记录资料,其基本内容包括:介绍来源、病情资料、主要问题、处置计划以及社会工作初步评估等。
4 工作进度记录。
5 评估结案。
(5) 住院患者的小组工作:
患者小组;患者家属小组;医生与患者小组。
(6) 社会生活的复原:
由于疾病,患者不能用途原来的工作,社会工作者需要寻找社会资源给予必要的帮助,像申请经济援助、医疗器具和转介相关机构等。
(1) 制订出院计划,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患者出院后,明确哪些医院或者就近诊所可以为患者提供继续治疗。
2 患者出院后,帮助家属了解如何照顾好患者,解决家庭护理中的问题。
(2) 辅导家属照顾患者;
(3) 协助家属与患者一起设计跟进服务方案。 (无具体知识)
(1) 对长期慢性病人的家庭医疗,具体做法是: (了解性多选)
3 寻求社会资源,拓展有效的转介程序,减轻医生和患者的负担;
4 给予家庭照顾者必要的关怀和支持。
(2) 连接家庭和社区卫生服务:
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与社区或公共卫生部门合作,加强与出院的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卫生所、 社区心理卫生中心 的联络,保证患者及其家属随时可以获得必要的医疗资源和服务。
(3) 寻求社会资源,减轻家属压力。
5、临终关怀的工作方法:
(1) 满足临终患者的 基本需求 :
虽然我为的临终关怀机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共识,但临终患者的基本需求却不能忽视,这些基本需求包括临终患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2) 对临终患者进行 死亡教育 :
对患者进行死亡教育;对社会进行临终关怀教育。
(3) 陪伴 临终患者:
具体而言,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的服务活动包括:
1 帮助临终患者回顾生命,完成未了的事情,缓解心理的压力;
3 运用放松技巧处理临终患者对健康问题的焦虑;
4 让医生采用充足、合适的镇痛药物减缓临终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和痛苦。
(4) 辅导临终患者家庭:
1 家属的临终关怀辅导: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指导家属学习临终护理,如设立临终咨询服务等,帮助家属消除无助感,让患者享受无论农家乐。在开展家属的临终关怀服务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让临终患者的家属认识到自己已经对患者尽心了。
2 家属的悲伤辅导:悲伤的个别辅导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各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是:麻木僵化期、追思搜寻期、瓦解绝望期、重整阶段。 (多选)
(1) 健康宣传方法:
1 健康理念的普及宣传: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向公众传播健康理念,使人们树立健康的意识,从而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普及健康理念的具体方法包括:宣传折页、海报、横幅、宣传画、小册子、温馨提示、展板、健康大课堂、咨询服务、媒体宣传等不同形式。对于不同的公众,可以采用不同的宣传方法。
一是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包括确定健康教育计划的对象、目的、内容、时间安排和方式等,尽可能吸引人们主动参与。
二是健康教育训练,即按照健康教育计划对所选对象进行教育训练,采用听课、小组交流、参观走访、实地训练等不同形式帮助教育对象在知识、观念和行为上达到计划的要求。
三是健康教育计划的评估,即教育训练活动结束时,由参与对象、社会工作者、训练人员等对训练计划进行评估和总结。
四是新的健康教育计划的修订,即根据对训练计划的反思和总结,对原有计划进行修正和调整,以便改进健康教育训练。
(2) 健康管理方法: (全书重点) (多选)
1 收集健康管理对象的个人健康信息。
2 进行健康和疾病风险评估。
3 实施健康干预。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膳食营养指导、心理健康干预、运动干预、健康教育和指导等个性化干预措施的综合运用来实现促进健康的目的。
4 干预效果评估。
2、社区保健:
(1) 协助进行儿童保健:
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医疗服务人员为 0~36个月 的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并且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2) 协助进行孕产妇保健:
对于孕产妇,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医疗服务人员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 5次 孕期保健服务和 2次 产后访视。
(3) 协助进行老年人保健:
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医疗服务人员对 65岁及以上 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对其开展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并且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4) 协助进行慢性病管理:
针对 高血压 、 糖尿病 等慢性病高危人群,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医疗服务人员进行登记管理,定期随访,而且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 健康指导 。
3、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根据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特点,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医疗服务人员对传染性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包括 传染源管理 、 切断传播途径 、 保护易感人群 等。
(1) 协助管理传染源,对隔离人员进行心理疏导:
1 协助管理传染病患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规定的甲、乙、丙三类传染病以及不断出现的各种新传染病的防治,都需要及时进行不同程度的隔离治疗或观察,同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片,让公众了解并遵守相关的规定。
2 协助管理病原体携带者。
3 协助管理接触传染病患者。
4 协助检疫。
(2) 切断传播途径,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传染病的流行主要通过呼吸道、肠道、生物媒介、接触等渠道传播。
(3) 保护易感人群,协助进行预防接种:
易感人群包括儿童、老人、体质虚弱者及一些特殊工种的工作人员。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医护人员宣传预防接种。其中适龄儿童的接种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1) 针对精神病患者的工作方法: (多选)
患者健康资料的收集;初步诊断与评估; 不同治疗方式的配合 (重);社区精神康复机构的衔接。
(2) 针对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工作方法:
1 减轻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照顾患者的压力;
2 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给予辅导和支持:
精神患者的家属除了需要承担巨大的照顾责任和负担之外,其内心也会产生紧张和冲突,需要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辅导和支持。
一是心理教育。所谓心理教育,是指医务社会工作者联系一些专家和权威人士向患者家属提供正确照顾精神疾病患者的有关知识和方法。
二是家庭治疗。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精神疾病患者联系家庭治疗师,通过治疗师的辅导和治疗消除或者减轻家庭成员与精神病患者之间的冲突。
三是家庭探访与家庭辅导。通过面谈和家访帮助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属应付日常照顾中的各项困难,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压力。
四是家庭支持小组。家庭支持小组由不同的患者家属组成,在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带领下,各组员分享照顾精神疾病患者的各种苦和乐,学习照顾的方法,建立相互之间的支持。
五是家庭互助小组。家庭互助小组由精神疾病患者家属自己组成, 不需要 社会工作者的带领,小组成员自愿自发地分享照顾精神疾病患者的经验和方法。
(1) 宣传精神健康的理念; (2) 提供咨询治疗;(3) 开展转介工作。 (严重问题要转介)
3、在社区精神康复中的工作方法:
社区精神康复是帮助精神疾病患者康复并且使其回归社会的重要一环,其主要的工作方法包括连接社区的各种资源、开展康复训练和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等。
(1) 连接社区的各种资源:
(2) 开展康复训练:处理能力的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社会角色的技能训练。
(3) 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多选)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协助患者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具体后措施包括:鼓励患者与他人建立积极互动的关系;鼓励患者参与团体活动;鼓励患者公开就业。
总之,借助精神健康服务中的正常化的理念,影响社会公众,给精神疾病康复人员提供宽松的康复和生存环境,让他们能够顺利回归社会。
医务社会工作心得篇七
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仍相对落后,尤其是作为职业的社会工作要晚于社会工作教育。你知道社会工作培训心得是什么吗?接下来就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工作培训心得,供大家阅读!
7月29日到8月2日上海自强社会服务总社组织了新社工的为期一周的封闭式培训。培训的地址在青浦的某武警部队驻地,环境和各种设施条件相对艰苦,正好又遇上了百年难得一遇的连续高温天气,培训的第一天就有部分同工受伤、中暑、发烧和昏倒,并且再接下来的一周时间内这些情况越来越多,但是大部分的学员们还是抱着高涨的学习热情坚持了下来。
总社和各区的站长领导们都非常的关心新社工的身体情况,冒着酷暑纷纷赶来慰问大家,给大家送各类防暑降温用品。特别是我们的班主任陈老师在母亲受伤生病无人照顾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和同学们一起同吃、同住、同上课,还要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十分幸苦。
在培训方面总社为了让我们学到更多了知识,了解更多的实际工作情况的处理方法,也是费劲了苦心,课程安排的很充实,董事长周伟航、总干事厉济民和副总干事余国荣都亲自来到青浦为大家上课、鼓劲。另外更是特意请来了市禁毒办的领导和市社保局的领导为大家讲解当前上海禁毒的形式和社会救助、保障、就业政策等实际知识,让我们对现在的工作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在以后与服务对象的交流中更加得心应手。
此次上课培训的其他内容也是丰富多彩,从专业理论知识到一线实际操作、从日常访谈报表到同伴教育小组,来为大家上课的都是社团最资深最有经验的老师们,很难选出印象最深刻的某位老师或是某节课,因为每位老师都是非常有特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每节课都是讲的十分精彩,让听的同学们也能十分的投入进去,都是讲的大家平时不懂的或是一知半解的,都是我们这些新社工急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通过一周的培训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虽然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一段时间,但是离真正的完全合格的胜任这个岗位还差得很远,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和各类法律法规政策的了解还严重不足,需要自己去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一定要继续保持这次的学习精神,更努力的钻研专业知识,多多的向老师傅们请教,为了能够更好的为服务对象提供更专业的帮教服务努力,让自己早日能够胜任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禁毒社工。
20xx年5月份我参加了在松江区西林成校举办的社会工作者培训班,经过这次培训,我对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价值观等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我简单谈谈几点
心得体会
。社会工作是一个性质明确又处于发展中的专业和社会服务,我对社会工作的多种理解——科学的助人方法,是助人活动,是一种艺术,是一个专业。现代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秉承利他助人的价值观,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职业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我感受最多的是老师将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梳理,系统的将知识分块整理后传授给我们。例如根据介入方法分为小组和个案两个专题,又根据服务对象分专题讨论。这种“专题”式的授课模式让我们更专注于各个不同领域呈现出来的问题及针对的技巧,在归纳与分析中加深了对不同技巧的认识和运用,可谓是“温故”。同时,在课堂上通过分小组讨论让同学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念,是让同学们积极投身到知识创新与分享上来的一种良好方式,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增加了与老师的互动,可谓是“知新”、一举多得。我本人非常喜欢课堂上这种讨论的环节,觉得在讨论过程中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能听取其他人的观念和思想是互相促进与提升的一种良好方式,并且在展示小组成果时展示的是智慧也是分享的喜悦。
社会工作者并不是一开始头脑中假设的简单的助人行为,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分为三部分:一是价值理念。与其他社会学科不同,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的要求和规定。作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平等、尊重、民主、接纳、诚信、助人自助、自决等专业价值理念。二是知识体系。社会工作者除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应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三是实务能力。社会工作者应熟练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管理等社会工作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挖掘潜能,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过程中,应能够与各类服务建立专业关系,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做出预估,制定服务计划和服务协议,能够独立接案、结案和提供跟进服务,能够对提供的专业服务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
工作方案
和发展规划,整合、运用相关社会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影响社会政策。时间过得很快,这次社会工作者培训已结束。在这次培训中,我认真听取了精彩而又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虽然培训中的课程并不一定与平日工作有直接关系,但社区工作分工不分家,掌握各个条块相关政策、情况是每位社会工作人员都应该做到的。
新世纪的社工应该以创新的理念在社区这个基层岗位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而作为年轻一代的社工,我们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日常工作中脚踏实地,勇挑重担,努力提高服务对象的本领和水平,为基层建设做出贡献!
一、社会工作培训是提高政治觉悟的重要举措
通过社会工作的读本的学习及专业培训,让学习者感受到一种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项举措关系到社会稳定团结,关系到区域和谐发展,关系到家庭及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健康成长。所以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二、社会工作培训是提升理论实践的有效方法
在学习培训的过程中,感受的是一个社会常见现象但似乎又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学习者从中学到了许多专业化的知识,提升了社会交往的理论水平,同时将理论与自身工作实践相结合,有效的改良了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能力。
三、社会工作培训是良好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
通过多次的集中学习讨论和重点培训,使得参学者好像又回到了学校时光,感受到心里要年轻了许多,既能学习到许多知识又感受到了许多的趣味,虽然每一位参学者不一定学有所果,但关键体现在重在参与的精神。
医务社会工作心得篇八
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在忙碌又充实的每一天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基于当下,着眼于未来,认真仔细地总结经验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在此,首先就从我实习的单位开始介绍起。
一、实习单位概况
__市位于__中部,全市辖6县1区,119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市政府驻地为__区。总人口30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67万人。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关注民生问题、保障民生事业蓬勃有序发展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而地方民政部门对此承担着重大的责任。诸如城乡低保、医疗救助、赈灾、五保户、社会组织、基层政权民主建设、福利彩票、丧葬、婚姻等关乎民生问题的事物都属于民政部门的业务范畴。__市__区民政局是__区政府下设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全区各项民政事业的开展。民政局下设双拥办、老龄委、救灾救济股、社会救助股、社会福利股、民政综合股等科室,同时还下属三个事业单位,分别是__区殡仪馆、__区殡葬所、__区救助管理站。
在对民政系统的机构设置和工作业务有了初步的认识后,为更好地实现专业技能的运用,我决定到基层第一线,用实践检验自己的能力水平和专业素养。于是我申请来到__区民政局下属的事业单位__区救助管理站,救助站承担着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教育、护送和安置以及对流浪未成年人实施保护性救助等工作。工作面向的人群多为弱势群体,可以说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活动有较大的空间。受助人员在参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参与方式,对自我能力的挖掘和整合能力不足,同时对自我认知和接纳处于明显的不自信状态,这就需要通过加以引导,帮助他们重新整合和接纳自我,在社会实现互参与中增能。社会工作者以其专业特点和使命,理所应当地承担了这个重要的任务。
__市救助管理站,其前身是始建于1954年5月的__收容遣送站。2003年8月1日,伴随着新的《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出台,正式更名为__市救助管站,隶属于__市__区民政局,现有配编13人。根据《救助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规定,__市救助管理站是__市对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临时救助管理的工作机构,主要负责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教育、护送和安置;对流浪未成年人实施保护性救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政府对于城市人口流动的限制日益放宽,学校布局的改变,使得流浪乞讨问题日益凸显。
自2003年8月新制度实施以来,面对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跨越式转变的巨大挑战,__市救助工作实现了平稳过渡,救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首先,对救助管理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更新改造。救助管理站拆除了原先遣送站的各种隔离栅栏和铁门铁窗,并增添了食宿、卫生、洗浴等场地设施,为救助工作营造了宽松舒适的环境。2013年10月初,位于火车站附近的新的救助站综合大楼也将正式投入使用。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也将挂牌运作。届时,环境更加整洁舒适、设施进一步完善、增加娱乐场所,这一切无不显示着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其次,抓好转制工作。救助站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加强管等方法,使干部职工掌握了救助工作的原则、内容和方式方法,增强了服务意识和救助思想,使得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方式开始逐步发生转变,为今后实行人性化、亲情化服务,保障受助人员的基本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再次,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救助站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逐步健全并使用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深入推进救助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流浪乞讨人员,为他们提供自愿和无偿救助。
二、实习岗位职责的内容
__区救助管理站承担着跨区接送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任务,其任务量之大,难度之深,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在实习岗位要求:1.每周值班一次,每次两天(每天24小时在岗);2.负责登记受助人员信息;3.对于特殊受助群体,如残疾人、流浪儿童、精神疾病患者等进行初步访谈和制定社会工作介入计划;4. 值班期外,还需参与街头劝导、护送受助人员来站、离站工作。
三、实习心得体会
1.社会工作专业技法只有结合实际加以实践才能发挥积极作用。任何一门学科需要的都不是纸上谈兵,社会工作更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此为蓝本开展的社会工作专业活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专业技法加以灵活地运用。
就我所在的实习地点__区救助管理而言,每年承担的救助任务量重、救助难度大,被救助人员在地域、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精神状态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如果单纯地运用一套救助模式显然是不合理的。这里以年龄这个因素为例,来站接受救助的人员既有未稚气未脱的少年儿童和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又有腿脚不灵便的耄耋之年的老人。针对少年儿童和老年人,我认为应该更多的为他们争取保护性资源,以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和福利院为平台,对暂时无法返乡的未成年人和老人提供更人性化的救助,当受助者进入这些机构后,社会工作者便可以有效利用机构的场所和设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小组活动或个案辅导。而对于青壮年,一方面,我们应当保持不批判的态度,给他们以积极地关注,让他们觉得自己正在被关注;另一方面要引导和帮助他们对自己进行重新探索和整合,必要时为他们争取发展的资源。
目前__区救助管理站新的场所尚未正式投入运营,旧站的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善,没有可供开展专业活动的场地和设备,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工作的专业活动因此只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其实只要用心,小事中也能体现社会工作对受助者的人文关怀。面对受助人员,我们给他们一个微笑、与他们握手、拍拍他们的肩膀、为他们递上一杯水等等都可以让他们放下防御体制,使得他们逐渐向你敞开心扉。在救助站实习这些日子,站里有两个受助人员,一位是聋哑人、一位是孤寡老人,两人都没有查明户籍所在地,所以一直在站里接受救助。起初他们带有很强的防御机制,通过前文中提到的一些列方法,我一次又一次与他们耐心地沟通,如今的他们变得轻松了很多,也开始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沟通,不管是语言性的交流还是非语言性的交流,总之他们开始慢慢尝试着重新融入社会,当然就目前而言只是救助站这十几个人范围内的小社会。起初救助站的大门是锁着的,他们二人自从进站后就再也没出去,而我在说服值班的工作人员后,陪着他们在周围时常走走,再过了一两天开始主动打扫院子、洗自己的床单被套,还有他们也开始去喂院子里的狗儿……俨然,他们已经对这里有了一种家的感觉,也开始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
医务社会工作心得篇九
2、医务社会工作的功能:诊断与评估;咨询与辅导;寻求与整合资源;倡导工作;咨询与协调。
1、生活适应模式:这是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基础。
2、危机调适模式: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服务期限短;二是主动与直接;三是目标有限。3、家庭模式:家庭在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中起关键性的作用。
1、在病人服务中的角色:诊断者;咨询者;教育者;倡导者;协调者。
2、在病人家庭服务中的角色:诊断者;咨询者;教育者;倡导者;协调者;联系者;协助者。
3、在政策服务中的角色:倡导者;咨询者;行动者;推动者;研究者。
4、在医疗照顾网络中的角色:教育者;协调者;联系者;转介者;咨询者;创新者;组织者。四、医务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条件除一般社会工作者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以及一般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保健等知识。
医务社会工作心得篇十
社会工作,是助人活动,是一种艺术,是一个专业。以下本站小编为你带来社会工作
心得体会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8月13日至15日,开发区社会发展局组织为期三天的社工培训。我们社区共有5名社工作为第一批参训人员参加了本次培训。作为我本人也有一些小小心得,供大家参考。
在培训中,从一开始的动员大会,到各位老师带来的专业课程;从社区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到“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每一堂课都十分精彩,让我记忆最深的是杭州师范大学王淑玲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社区工作与课程,王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了她在生活、工作中接触的实例,她用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让我们得到很多启发。通过她的讲座,我们知道了社区居民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因为经历、年龄、学识等因素而大相径庭,面对不同的人群要用不同的策略,要了解不同行为表现人群背后的心理因素,要善于站在居民的角度换位思考。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手上有事就草草打发来访居民,要耐心倾听居民诉说,让居民把情绪发泄出来,把不满诉说出来,从细微中洞察信息和居民诉求,了解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为居民服务。
这次培训,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在社区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让我们学到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我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名社工,不仅要有一颗服务居民的心,还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及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要熟练掌握与社区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及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行政等社会工作方法,连兵法36计都可以应用到社区工作中去。
社区不仅仅是政府的一个窗口,更是一个联系的纽带,细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就能感染居民的心,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细致完善、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服务居民、服务群众的本领和水平。在日常工作中熟练运用各种方法为居民排忧解难,为居民多办实事,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才是一名合格的社工。这也是我个人理解的本次培训的意义所在!
总共六课时的培训课程在上周结束了,在整个培训中我学到了包括、团队精神、做好社区慈善等许多作为社区工作者应具备的知识。
首先,在社交礼仪方面,原先我认为在工作当中只要问声你好、谢谢、再见就可以,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这一课,让我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在社区工作中良好的社交礼仪更是必不可少,所以应该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我们社区工作者的礼仪修养,培养我们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如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的社区将充满与温馨。
其次,是在团队精神方面。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譬如,我们社区在采集人口信息的工作中,大家面临人员少,时间紧,缺少办公设备、任务重等诸多困难,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更多的是交流经验,团结协作,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期做到录入的准确、全面。经过大家共同努力,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也更好地扎实了社区基础工作。可见,在社区工作中团队精神尤其重要。
最后,是如何做好社区慈善工作方面。社区有各种人才,蕴藏着极大的创造力,对社区慈善事业、社区公益乃至社区建设,都是十分珍贵的资源。在社区要为百姓搭起一座爱心桥梁,方便人们随时把不用的物资捐助给需要的人,让公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种习惯,营造温暖的社会氛围。慈善不仅仅是出钱,还有志愿者也是慈善的行为,在这次北京奥运会和汶川大中也迸发出志愿者的热情,奥运会志愿者超过了100万,地震灾区救灾志愿者超过了300多万。通过培训使我懂得了,捐赠万元是慈善,捐出零用的一分钱也是慈善,捐款捐物是慈善,献智出力同样是慈善。无论企业精英,还是社会公民,无论耄耋老人还是学龄儿童,“人人参与慈善,人人皆可慈善。”让我们都来支持慈善,参与慈善,分享慈善带来的快乐。
7月2日至4日,我参加了20xx年社区工作者培训班,虽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课程内容相当丰富,有社会工作实务原则的介绍,社会工作和社区互助的关系,社会工作实务的交流,还有分组案例讨论分析,十分切合社区工作实际。
培训中,每位老师带来的专业报告都十分精彩。老师们生动的讲解,举出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案例,结合具体事件,加以理论的运用,把我认为很繁琐的问题变得有条有理,使我收获颇多。
在所有课程中,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上海大学社工系范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社区工作实务原则专题报告,范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了他在生活、工作中接触的实例,他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让我们得到很多启发。通过他的讲座,是我们了解到面对不同的人群要用不同的策略,要了解不同行为表现人群背后的心理因素,要善于站在居民的角度换位思考。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居民,耐心倾听居民的诉说,让居民把情绪发泄出来,把不满诉说出来,从细微中洞察信息和居民诉求,了解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为居民服务。
分组案例讨论和集中点评,让我们分享到社区同仁的社会工作经验交流和与老师共同解析案例,学会面对出现矛盾和问题,如何着手进行处理解决,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使我受益匪浅。
这次培训,包含了在社区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让我们学到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我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名社工,不仅要有一颗服务居民的心,还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及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要熟练掌握与社区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及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行政等社会工作方法。作为新时期的社工,我们更应该以创新的理念在社区这个基层岗位上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脚踏实地,勇挑重担,努力提高服务居民的本领和水平,为民排忧解难,为民多办实事,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