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试卷讲评教案 初二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大全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数学试卷讲评教案篇一
分式的乘除(一)
一、教学目标: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则,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会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
3. 难点与突破方法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 p14[观察] 从上面的算式可以看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类似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得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的结论.
五、例题讲解
p14例1.
p15例2.
p15例.
计算
(1) (2) (3)
(4)-8xy (5) (6)
七、课后练习
计算
(1) (2) (3)
(4) (5) (6)
八、答案:
六、(1)ab (2) (3) (4)-20x2 (5)
(6)
七、(1) (2) (3) (4)
(5) (6)
小学数学试卷讲评教案篇二
篇一: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1)
凯里八小
邓春燕
一、试题整体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从整体来看,试卷抓住了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整个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当然也出现了一个难题,属于五年级上册的教学范围,致使学生全部做错。
二、本次试卷共有六道大题:
第一题,是算一算,属于口算的范围学生在计算方面出错比较多,平时应该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第二题,是填一填,共8小题。
1、学生对钟表的认识比较模糊,做错的人较多;
2、在找规律画图方面,有的画图不规范,有的画不出规律,即使画出规律也不能按照要求画满数。
第三大题,填填连连,主要是考察位置的知识。
2、第3小题,已经超出了小学一年级的学习范围,属于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超纲的题,整个年级没有一个做对。
第四大题,送小动物回家,这个题非常的灵活,尤其是第二道题完全做对的(能规范的画出两条线路的)很少。
第五大题,列式计算做错的很少。
第六大题,解决问题是扣分最多的一道题。
1、第1小题,第二、三空填错的较多。
2、第2小题,很多学生把拔河的裁判也当做小朋友来算。其实这个就是非常生活化的题目,拔河比赛的常识,两边人数应该一样多才行的。
3、第3小题,有学生没有看懂题目,层和号没有分清楚,所以找不准物品的摆放位置。
4、第4小题,学生基本上都能看懂图中的意思,但不会用算式把它表示出来,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列算式直接写答语;列了算式的也不写单位。这些都是在解决问题中不能缺少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题型的书写格式和要求。
三、改进建议:
1、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注重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逐步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2016年1月6日
篇二:小学数学试卷分析与命题方向建议
宁远实验学校
黄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下面仅就课改5年以来期末测试中数学试卷所呈现的问题,结合本人对新课标的理解,作一下粗浅的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突出特点
1、试题全面并具针对性。
一、二年级试题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用老师对学生的成长记录评价与试题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题型新颖多样,图文并茂。体现了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这一基本理念,也体现了数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三—五年级题型较为相似,以“双基”为主,题目精致灵活,涉及数学各个领域。
2、试卷的设计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如:2007-2008第二学期五年级试卷,填空题第8题,关于天虹商场打折促销的问题。又如08-09第一学期四年级试卷,解决问题第4题,关于深圳地铁一号线示意图,等等。
3、注重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灵活开放,注重创新”这一原则在各年级试卷中均得以体现。如:07-08二年级解决问题第3题,我会选择路线。08-09五年级,数学知识运用第5题,租车的问题。
个统计图得出的数据,可以发现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2、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试卷中没有更好的体现。各年级试卷中很少有作图、操作的题目。
3、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没有在试卷中体现出来。数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多的是让学生去发现并提出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对今后命题方向的建议
1、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根据这一理念,在评价中,应以本学段的知识和技能为目标为准,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概念、公式和法则的评价应当更多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应用。而不在于对概念本身的死记硬背。
2、应注重评价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能否从现实社会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寻找其他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所得结果;能否用从日常生活中收集的资料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可以更多的提出:“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你发现了什么?”“你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等问题。
3、应更多的从日常生活中挖掘试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他们感到数学不再枯燥、抽象,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在评价目标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更客观、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使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都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一、试题的特色
1、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基础知识覆盖面很大,突出教材重点,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考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及形成过程。
2、试题的编排上,注重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入手,扩散了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引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3、试题呈现形式丰富多样,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对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的考核,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色。
二、班考试成绩统计
三、改进措施
通过对此次考试质量分析,我们对以后的教学有以下想法:
1、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中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水平。
2、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
教师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关注学生的弱势群体。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补差转化工作是每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师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坚持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落实新课标、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但教材内容仅是教学的载体,而不是教学内涵的全部。并且教材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尽管编写者遵循教材编写的基本原理,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来构建教材体系,但也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无法完全满足现实中每个学生的需要。所以教师必须客观地认识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地加工整合。实践证明: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生基础,由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教学效果大不一样。
一、试题的特色
1、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基础知识覆盖面很大,突出教材重点,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考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及形成过程。
2、试题的编排上,注重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入手,扩散了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引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3、试题呈现形式丰富多样,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对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的考核,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色。
二、班考试成绩统计
三、改进措施
通过对此次考试质量分析,我们对以后的教学有以下想法:
1、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中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水平。
2、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
教师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关注学生的弱势群体。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补差转化工作是每位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师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坚持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落实新课标、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但教材内容仅是教学的载体,而不是教学内涵的全部。并且教材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尽管编写者遵循教材编写的基本原理,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来构建教材体系,但也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无法完全满足现实中每个学生的需要。所以教师必须客观地认识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地加工整合。实践证明: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生基础,由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教学效果大不一样。
很好地体现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优点,可以促使教师继续转
本次期末考试,各年级教师就本年级答题情况,结合教学实际进
行了深刻的分析,总体看,我们一到六年级存在的共性方面有:
一、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较好。
从卷面看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还是较好地
达成了目标。尤其是计算,普遍正确率都在80%以上。很多班级达
90%以上,说明学生对计算方法能很好理解,计算技能也已经基本形
成。
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
度分析问题,应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
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用文字、图表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的能力;根
据最初的问题情境证实和解释结果的合理性的能力;对解决问题的过
程进行反思的能力都急需提高。
三、数学学习习惯没有完全养成
1.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
造成一定的影响。计算时顾此失彼,面对众多信息时理不清头绪。
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考察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题目不适应,这从
一定意义上反映出教师教学观念有待进一步的转变。所以建议老师们
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教学要把知识教活,平时
在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题目训练学生思维。
四、各年级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尤其在这一次考试中体现的比较明显。由于班级分配生员的不均衡,一、三、四年级同级间的差距较大,基础的薄弱和学习习惯的差异无疑对班级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同等条件下相互之间对学习质量的界定缺乏比较尺度,学习风气缺乏带动者。如有可能重新分配会显得客观一些。当然,教者均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注重培养倾听意识和读题意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和运用能力。
课堂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作业方式和结果。因此,要提高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并不仅仅是审题一刹那的问题,必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到每一堂课,落实到每一个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2.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和日常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概念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是我们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如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数学化的方法。使学生善于从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提炼出问题的 本质,如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数量关系、分数中的对应量等,只有建立了策略意识,才能避免盲人摸象,找准切入点,有效解决问题。
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激发、鼓励,发现学生的长处,增强学生的兴趣等正面引导外,还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减少学习中“凑答案”的现象,减少练习中“毛估估”现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对自己做出的答案“自圆其说”,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思维的严密性。学生作业,要针对整洁度做严格要求,要求学生认真做好作业要从写好每一个数字、点好每一个小数点开始。提倡学生将思考的依据写出来,该画图表示的要画图,该列出算式的要列在旁边,该有推理或验证过程的都要有过程展开。
总之,此次命题立足课本、关注过程、重视方法、体现应用,测试结果也证实了检测的实际性与实效性,我们也可以从这次考试中了解到学生对本册教材中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期待通过数学组每一位老师的努力,落实双基,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2011 年 7 月
小学数学试卷讲评教案篇三
一讲评要点
(一)文言文翻译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句3分。)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2)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分析
1翻译原则:
2翻译方法:留删补换调
3翻译思路:联系语境落实重点字词注意句式和语气。
(二)现代文阅读
方法指导
通读全文弄清主题细读全文把握细节研读章节弄清方向
规范要求
审题,明白对应段落;分条、分点答题;抓住文中关键词,连缀答案;用笔规范,书写工整,不涂改,力求美观;不留空白,删减原句,尝试作答。
答:重大的科学文化创造,至少还得有一定程度的痴心与痴劲。
答:长期专注于某种文化创造会拙于人事乃至有点"傻气"的。(3分)
一是因为创造活动有了巨大魅力;二是和一定的社会形势和风气有关;三是与个体的神经生理特征相联系;四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实现其运动变化与深浅程度的变化。
一立报国之志,以建设新型国家为己任;二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三选准自己的创新方向,全身心投入到创新的实践中去;四为创新做出自己必要的"痴"劲,作出必要的牺牲和应有的贡献。(5分)
(二)布置作业
1摘录现代文3-5精彩部分。
2回归课本,重新翻译原文中重点句子。
(三)教后反思:
小学数学试卷讲评教案篇四
一讲评要点
(一)文言文翻译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句3分。)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
(2)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分析
1翻译原则:
2翻译方法:留删补换调
3翻译思路:联系语境落实重点字词注意句式和语气。
(二)现代文阅读
1方法指导
通读全文弄清主题细读全文把握细节研读章节弄清方向
2规范要求
审题,明白对应段落;分条、分点答题;抓住文中关键词,连缀答案;用笔规范,书写工整,不涂改,力求美观;不留空白,删减原句,尝试作答。
15、答:重大的科学文化创造,至少还得有一定程度的痴心与痴劲。
16、答:长期专注于某种文化创造会拙于人事乃至有点"傻气"的。(3分)
17、一是因为创造活动有了巨大魅力;二是和一定的社会形势和风气有关;三是与个体的.神经生理特征相联系;四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实现其运动变化与深浅程度的变化。
18、一立报国之志,以建设新型国家为己任;二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三选准自己的创新方向,全身心投入到创新的实践中去;四为创新做出自己必要的"痴"劲,作出必要的牺牲和应有的贡献。(5分)
(二)布置作业
1摘录现代文3-5精彩部分。
2回归课本,重新翻译原文中重点句子。
(三)教后反思:
小学数学试卷讲评教案篇五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高中数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高中数学中起着广泛的应用工具作用,蕴藏着重要的数形结合思想,是代数、三角、解析几何交汇综合的部分,在高中数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科书中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没有介绍较繁琐的纯代数方法,而是采取简洁明了的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来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引导学生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三个二次”间的联系,归纳总结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过程。通过对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探究过程,渗透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重要的数学思想。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程序性较强的内容,探究中应注意对“特例”的处理,让学生注意对“特殊情况”的处理,才能让学习的内容更加完整。
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围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通过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突出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解析
1. 通过对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探究,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
2. 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步骤,尤其是对“特例”的处理。
3. 通过图象解法渗透数形结合、分类化归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总结等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简约直观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是,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的零点等有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学生根据具体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得对应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时问题不大,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1)二次函数是初中学习的难点,许多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知识掌握欠缺,对本节课的顺利开展有一定的影响;(2)从特殊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到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学生全面考虑不同情况下的解集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1)教师可提前让学生复习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点,为本节课的学习扫清障碍。(2)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通过变换二次函数图象,引导学生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的规律,从而得出影响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因素,确定分类的标准,全面考虑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情况。
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 的解集。
四、教学策略分析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教学中启发学生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可以类比“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三者间的关系”,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进行求解。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猜想、主动发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得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步骤。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完成学习过程,从动态中观察、探索归纳知识。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通过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函数图象上的点在移动时,随着横坐标的变化,纵坐标的取值变化情况,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 或 时对应的 的取值范围。利用图象的直观性,观察二次函数图象的变化对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影响,恰当确定分类的标准,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刚才我们回顾了初中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三者间的联系,利用这种联系可以快速准确地求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那么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能否用类似的方法求解?我们以上网计时收费问题中得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为例进行探究。
问题一:如何求一元二次不等式 的解集?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例子,观察三个二次的关系,直观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法,由特殊到一般。
引导一:画出二次函数 的草图。
引导三:要写出一元二次不等式 的解集,需要确定哪些量?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个二次的关系,首先画出函数 的图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象,发现“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根是对应二次函数 的零点”的结论,一元二次不等式 的解即是二次函数 的图象上函数值 时对应的 的取值。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在函数 的图象上任取一点 ,观察当点 在抛物线上移动时,随着 的横坐标的变化, 的纵坐标有什么变化,借用动态演示帮助看图有困难的同学。
问题二: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 的解集。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个二次”间关系的理解,通过二次函数图象的动态变化,寻找出恰当的分类标准,写出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从具体到抽象。
引导一:要得到一个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关键应考虑哪些因素?
师生活动:教师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改变二次函数 中的常数 的值,让学生观察随着函数图象的变化,不等式的解的变化情况,在变化中寻找不变的规律,从而得出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两个因素:(1)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2)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
引导二:应如何分类讨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师生活动:在引导、分析的基础上,由学生归纳得出分类的两个标准:(1)分 和 ;(2)分 , , 。并让学生完成课本77页的表,写出 时一元二次方程根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小学数学试卷讲评教案篇六
1、通过学生自主订正试卷,让学生知道在解题过程中应细心谨慎,并且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通过试卷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纠正错误、巩固双基,并且在此基础上寻找产生错误的原因,从中吸取失败的教训(包括听课、审题和做题的方法与习惯等等),总结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习题讲评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教学方面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纠正错题、分析错因、寻找思路、总结方法
寻找解题思路
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
《期中试卷讲评》(自制课件)、学生样卷
一、试卷总评
本次考试由xx市教研室统一命题,各校统一阅卷。本试卷涉及必修一、二共18个专题的内容。 30道选择题,3道非选择题,主要是材料型试题。总体来看,难度适中,既重视对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体现高考文综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但对普通班同学来讲,难度偏大,及格就是好成绩。
二、成绩分析
做卷较好者(班级光荣榜):
赵芮xx、xxx、xxx、xxx、xxx
设计意图:树立榜样,鼓舞士气,激发学习斗志。
三、试题分析
(一)选择题
2、选择题失分原因:
(1)不能最大限度的获取和解读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能把握材料主题。(如16、26、29)
(2)欠缺解题方法,排除不掉干扰项,选不出最佳答案。(如10、13、18)
(3)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把所学知识和材料结合。(如5、7、9、14、30)
3、选择题方法探究
(一)文字型材料如:7、10、13、14
(二)图片型材料如:5
7、公元6—7世纪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成熟时期,而同时期的中华文明也取得了重大发展,这里的“成熟”和“重大发展”分别指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开始走上坦途;世袭制被彻底废除
b、罗马开始颁行第一部成文法;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c、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郡国并行制度尚存
d、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13、旨在“打下按西方模式建立一个近代国家的基础”逐步形成既有近代资本主义的共同特征又有本国特色的社会经济结构为其国家起飞奠定了基础的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明治维新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做错较多的选择题,分析讲解,并总结做题方法。
探究一:如何能最大限度的获取和解读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把握材料主题?
(一)文字型材料方法总结:
1、逐字、词、句阅读材料并理解大意;
3、归纳有效信息,宏观把握其主题。
(一)文字型材料变式练习
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
a、分封制的确立
b、宗法制的确立
c、郡县制的确立
d、三省制的确立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训练,强化对方法的应用,达到及时巩固的目标。
(二)图片型材料题
5、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摘录了伯利克里的一段话,“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是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还找到了下面的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内容最合适的课题是()
a、雅典民主制度起源之研究
b、雅典民主制度确立之研究
c、雅典民主政治利与弊之研究
d、雅典民主政治倒退之研究
(二)图片型材料题方法总结
1、看图片上的直观文字和图片内容,获取表层信息;
2、以表层信息为切入点,回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挖掘图片的隐含信息;
3、归纳有效信息,宏观把握其主题。
(二)图片型材料题
变式练习.下图反映的情景应是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带来的影响()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训练,强化对方法的应用,达到及时巩固解题方法的目标。
归纳总结——怎样做历史选择题
1、做好选择题的前提是审题,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1)题干要三看:
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2)备选项要三思:
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选择题注意事项:
1、注意绝对性的`词语,特别注意提示语中“最”和“开始于”
2、注重对一些重要的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
3、排除法应用原则:
(1)本身错误的选项,首先要排除;一般太过绝对的往往是错误的。
(2)选项本身无错,但不符合题干者,排除;
(3)两个或三个选项都正确,并列关系者不选。
4、选出最正确、全面、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5、除非确实做错,否则不要轻易改动。
(二)非选择题
失分较多的设问31题(1)(3)问,32题(3)(4)问
1、失分主要原因:
一、方法:
审题不清,提取材料信息能力有待提高。
二、知识、能力
知识:不能把材料与课本很好地结合起来,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注意结合
材料中作者的观点、立场分析问题,受思维定势影响
能力:解题能力有待提高,欠缺一定方法。
三、书写格式不规范,字体不工整
2、展示试题,讲授方法
材料三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3)材料三反映我国经济体制处于何种状况?
样卷一:
学生分析样卷一存在问题:审题不清,没看清提示语。
概念不清:经济体制。
样卷二:
学生分析样卷二得分原因,同时指出样卷存在的不足:
审题较清、概念明确。但是没有回答全面:求答语没有回答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样卷的展示,分析学生自身错题原因,效果更直接、更明确。
3、解非选择题的五步骤
(1)把握主题:
浏览一遍题眼、材料和设问,把握主题,明确立意。
(2)阅读材料:
读懂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和解读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概括有效信息的主题。
(3)审透题意:
准确分析透求答项,扣准限定条件和分值。
(4)组织答案:
据题意、条件、分值从材料中和所学知识中寻找答案,语言要运用教材和学科语言,点要多,话要简,面要广。
(5)书写答案:
做到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字体工整、卷面整洁
小结
总结:这节课,纠正了错题,分析了错因,总结了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审透题意的思路与方法。启示:今后要不断总结解题的思路与方法,这是提高成绩的关键。但前提还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系统的知识网络!
小学数学试卷讲评教案篇七
本学期我们要养成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读书做笔记有三种形式:摘抄、编写提纲、写读后感。
《师恩难忘》
1、《师恩难忘》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他通过对小学一年级一位教导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我对文中“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理解是: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也比喻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激发起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与向往,最终使作者走上了文学之路。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前一个“树”的意思是栽种、栽培,后一个“树”的意思是培育、培养。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树木成材需要十年,而培育人才却要上百年。说明培养人才不容易,是长久之计。
4、赞美老师的名言: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根据提示写成语。
形容口才好的成语: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语惊四座、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6、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奉赠书左丞丈二十二韵》
(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 刘向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 《观书有感》
《陶校长的演讲》
1、“陶校长”是陶行知,他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要求学生每天从身体、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健康是生命之本;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工作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2、这是一篇演讲稿。演讲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演讲的主要特点:真实性、鼓动性。
3、陶行知的名言。
(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
《古诗三首》
1、《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歌记述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通过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
2、《所见》是清朝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古诗动静结合,活泼有趣,牧童先是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是因为他 “意欲捕鸣蝉”。我们还从诗中“捕鸣蝉”一词中可见当时是夏季。
3、搜集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村居(高鼎)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小儿垂钓(胡令能)
草长莺飞二月天,篱落疏疏一径深,蓬头稚子学垂纶,拂堤杨柳醉春烟。树头花落未成阴。侧坐莓苔草映身。
儿童散学归来早,儿童急走追黄蝶,路人借问遥招手。
忙趁东风放纸鸢。飞入菜花无处寻。怕得鱼惊不应人。
4、解释:
不知处:不知道在何处。振:震荡。樾:树阴。林樾:林中成阴的地方。意欲:心里想要。“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因为牧童心里想要捕捉那只正在鸣叫着的蝉,所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歌唱了。(这两句是因果关系。)
《 练习一》
1、“诗中有画”的古诗:
《题秋江独钓图》(王士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2、带有“风”字的古诗。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小学数学试卷讲评教案篇八
通过试题评析,解决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知识点和技能方面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技巧,达到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如何解决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知识点和技能方面问题。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一)介绍情况
介绍班级总体得分情况
介绍试卷题型及分值分布
本班学生各题得分情况
二)错题归类
1。单选错误率高的题目
题号
第4题
第6题
第8题
第9题
2。多选题错误率高的题目
题号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4题
3.非选择题错误率高的题目
16题第1问、17题第1问、18题的'第1、2问,19题
三)介绍试卷知识点分布情况(略,详见教学设计)
四)讲评试卷(重点讲解错误率高,分值高的知识点及题目)
1。打破传统依照题目顺序依次讲评的习惯,而是围绕同一知识点,讲评不同类型的题目(单选题、多选题、分析题、操作题等),即同质异类型讲评。
本套试卷有关“政治文明建设”、“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基本战略”的分值最多,合计有52分,自然成为讲评的重点。
2。根据答题规律、技巧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题目,理清答题思路(纠错)。
3。先后展示答错学生、答对学生的答题内容;让学生分析错误及正确的原因。
4。让学生尝试总结正确答题内容,展示参考答案。对于学生的创新之处要给予肯定和大力表扬。
五)错因分析
1。根本原因: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基础知识不扎实
2。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低下
1)不能多角度思考问题,漏答、误答。
2)机械照搬照抄,答非所问。
3。答题技巧:书写不工整,答题不规范,不能运用学科术语分点答题。
六)总结答题规律
1。选择题答题技巧:读、审、排
2。非选择题答题技巧:读、审、联、答
七)变式训练
重温练习册相似题目,让学生不要陷入题海战术的怪圈,平时学习应立足基础,提高练习册的使用率。
八)学生反思感悟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纠正不良习惯。熟读课本、关注时事、用课堂。练中多思,善于总结、举一反三。
九)老师寄语(略)
因是试卷讲评课,所以板书主要是写出学生错误率高的知识点;答题的思路、技巧;主要答题内容等,以便于学生能够迅速地掌握重难点。
小学数学试卷讲评教案篇九
考试,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而试卷讲评是考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试卷评析,可查出教与学的“病症”,以便“对症下药、妙手回春”;也可以总结教与学的成功经验。这对强化数学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1. 主体性。在试卷讲评课上,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试卷讲评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
2. 针对性。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
3. 层次性。讲评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但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因而要调动各层次学生都积极参与讲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发展区域里,有不同的收获。这就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讲评内容的.层次性,使内容层次与学生层次相吻合。
4. 新颖性。方法是关键,思维是核心,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加强。
5. 激励性。考试以后,学生的情感常常表现出强烈的两极性,一场考试后常会引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在试卷讲评时,不可忽视各类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用好激励手段。
1. 分析试卷,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试卷批改后要做详细的分析;各类型题目得分率;收集“病情”,诊断出错原因;新颖题型及学生的优秀解法等。在作了详细分析之后,写出评讲教案,包括评讲的重难点,评讲题目的先后次序。
2. 讲解试题的时机把握恰到好处,留给学生改错空间。学生在做试卷的过程中,由于有时间的限制,加之题量较多,同学们粗心现象也比较严重,总是在试卷做的过程中呈现出数字看错,运算符号看错,计算结果抄错等等错误。错题由如生活中同学们总犯的错误一样。我们常常说要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要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时间。
3. 在讲评中注重分析错例和错因,同时渗透本单元知识点。在试卷讲评课中,应遵循课标要求:通过采用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准确性。对试卷讲评内容进行归类、讲评。
4. 讲评课中既有优良的解题方法展示,又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所在。在试卷讲评中,老师除从问题入手,通过分析典型错例,启发学生找出问题。除提出问题并寻找解题方法外,老师还应注重规律归纳。
5. 拓展强化到位,加强知识巩固。讲评课涉及的内容都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但评讲内容决不应是原有形式的简单重复,必须有所变化和创新。
6. 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试卷讲评中,由于学生已经掌握本单元知识,我们要相信学生有能力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的实践问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让大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总之,教师在讲评过程中要力求精讲精析,抓住典型的错例,渗透知识点而以点拨,充分启发学生思考,对重要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归纳与训练。教师的讲评更要高屋建瓴、富有新意,要讲题的内有规律及知识的纵横联系,要帮助学生把不易被发现隐藏的条件挖掘出来,并能掌握,利用获得的信息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讲评课教学的实效。
小学数学试卷讲评教案篇十
1.明确试卷存在的错误及原因,强化知识的薄弱环节。
2.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订正的良好习惯,自觉查漏补缺,认真订正试卷错误。
3.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更正试卷中的错误题型。通过分析错题,把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常见题型的答题策略。
一、考试情况分析:
1、班级情况分析
整体来说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主要体现在:书写比以前认真了;做题格式更规范了;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2、表扬优秀和进步明显的学生
在这里,我们要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取得更大进步。其他同学也不要灰心,因为只要你稍加努力,下一次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3、分析错题原因
2.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尤其表现在填空题和计算能力上
3.解题策略问题
4.知识缺乏问题
二、学生自主订正
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试卷中一些题出现了错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份试卷,看看如何利用试卷中的错误,找到解决它们的策略。
下面首先请同学们自我检查分析,完成三件事情
1.自查检查自己出错的'原因。
2.纠正:把自己能改正的题目改正过来。
3.记录: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三、小组合作,交流
下面我们就进行小组交流,把刚才自己解决的问题说给小组内同学
听,自己解决不了的请小组同学帮忙,最后小组长把你们小组出题较多的题记下来。
学生合作交流
四、典型题型分析:
(一)填空:
第6题风扇转动是()现象,火车沿直线运动是()现象
第10题有24个苹果,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份
(二)判断:
第2个:12÷4 =3,这道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三)、选择
第1个.有18个同学,3人一组,能分几组?意思是()
18里面有几个3 3个6是多少?把18平均分成3份
错因分析:
(1)粗心大意,没有看到题或字不会写。
(2)误解题意,急于下笔。
五、附本次考试试卷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