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的高中故人(实用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我的高中故人篇一
我们家照常是要去赏月的。带上几只金灿灿的月饼,我们来到了荷花池畔,这是赏月最好的地方了。
一家人围坐在桥边,吃着甜蜜蜜的月饼,望着空中明月,多么得幸福哇。今年的中秋节,月亮似乎格外得圆,再配上那一池波光粼粼的池水和池边沁人心脾的金桂,可真是花好月圆!我不禁轻轻哼起了一首美妙的歌——《荷塘月色》。
和家人坐在一起,望着明月,哼着小曲,这恐怕是人生中最舒服惬意的事了吧?可是这时的我却突然想起了下午看到的几张关于贫困地区孩子生活的图片,想起了小山村里那些可怜的留守儿童,我不禁心想:在这个月圆之夜,那些孩子也能像我们一样过个幸福的中秋节吗?
不!他们一定无法像我们这样!没有家人的陪伴,没有甜甜的问候和祝福,甚至连一次和父母通话的机会都是那么得宝贵,他们每天都在盼望着——多见一眼爸爸妈妈。我们每天都能和亲人相伴的生活,却成了留守儿童的奢望。他们年年过着孤独的中秋节,日复一日,见到的却只是爷爷奶奶那张逐渐衰老的面孔,他们多么想叫一声:“爸爸,妈妈,你们回来了!”可是却做不到。
和那些可怜的留守儿童相比,我们就像空中闪闪的繁星发着明亮的光,而他们只像映在水中模模糊糊的小星星,失去了闪烁的光芒。他们的父母甚至无法多看他们一眼,我们又有什么权力埋怨、要求父母呢?
想到这些,我忽然觉得今晚的月亮不再那么皎洁,不再那么明亮,不再那么圆润了。夜,多么凄凉;月,多么伤感。
月亮啊!请您唤出月的天神,让那些可怜的留守儿童见到自己的亲人吧!
我的高中故人篇二
其实,我在潜意识里就一直认为;曹操是不可逾越的曹操,是我们中国人的辉煌,而且,我一直很痛恨罗贯中,曹操,明明是一个拿破仑似的一个人,不,是远超于拿破仑的人物,却被他们写成都了一个无耻的小人。
说曹操是奸雄,其实英雄才是更贴切一些,曹操的聪明才智却被说是奸诈狡猾,这实在是天大的冤情。
其时,曹操从小就很聪明,小时,曹操很顽皮,他父亲忙于事,没时间管他,但是,他叔叔经常告诉曹操父亲关于曹操的一些劣迹,曹操对他叔叔可谓是恨之入骨。但是碍于是长辈;没有发作,终于,他想到一个好办法有一天,曹操的叔叔看见曹操口吐白沫,浑身抽搐,忙向曹操的父亲说,曹操生了重病。待曹操的父亲回来时,曹操正在玩耍,其你道:“你不是生病了吗?”曹操笑道,“我没病啊,谁人咒我?”后其父不再相信曹操的叔叔。
曹操这不叫奸,这是智慧的体现。
从骁骑校尉到大汉丞相,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他一人知道。
凭什么说曹操奸诈,智慧难道只是诸葛村夫所有的?难道属于一个败在曹丕手下的人所有?
曹操是用计,诸葛亮也是用计,虽说手段不同,但目的歼途同归,那样曹操亦可称为智绝,诸葛亮亦可称为奸绝。
如果说曹操杀死许多人,那诸葛亮和周瑜小儿叱?他们一把火烧死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八十三万鲜活的生命,远远超过曹操休杀人之数的百倍千倍。
试问,在三国鼎立时期,有谁能超过曹操,论智慧,他不亚于诸葛亮,论武力,他与关柴夫,黑脸飞之比毫不逊色。
三国第一人,决定是曹操之所得。
五十四岁之时,亦恋大乔,小乔,何不为风流。
曹操,人类心中的骄傲!
我的高中故人篇三
他,是隐士的精神领袖。他,造就了隐士的精神文化。他,是自由精神的化身。
不可否认,庄周是隐士和宦海失意的文人的精神领袖。一部《庄子》把“无所待”的自由精神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寓言、神话、传说等都寄托了他的思想精神。
我是最喜欢庄子的。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各种文化的规则和文化精神都被金钱时代的铜臭淹没,杂乱无序,混浊不堪,没有信仰,没有领袖,庄周就像黑夜里的北斗七星,有他,你就永远不会迷路。正如鲍鹏山在《寂寞圣哲》中说:“庄子是一颗孤独的树,是一颗孤独的在深夜里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颗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庄子是孤独的,孤独的人最向往自由,爱绝对的自由。追求绝对自由,是庄子心灵中永恒的旋律。大到高飞九万里的鲲鹏,小到蜩与学鸠,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灭有我境界,“无所待”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庄子始终守望着自己孤独的精神家园。一次庄子在濮水上垂钓,两名楚国使者身负楚王重任来拜访庄子,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望着波光粼粼的濮水“持竿不顾”。问了两个大夫一个毫不相干的问题,楚国池塘里的乌龟,它们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换个“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土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大夫答曰:“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庄子说:“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个性,这就是庄子的个性,给权势一个白眼,一个无情的白眼,以至后来的隐士都追求那种自由境界。“悟已往之,知来者之可追”的陶渊明也“不为形役”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隐居起来。
大抵喜欢自由的人,都很喜欢庄子。冷眼,荒诞的语言对世事无情的嘲笑,让人觉得庄子更加可爱。
圣哲逝去,留下孤独的我们只好去守望我们孤独的精神家园,自由精神是孤独的人,永恒的乡愁。
我的高中故人篇四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没有谁能像曹孟德那样,引发我无限的思绪和敬意。虽然曹孟德不具有刘备的仁德、吕布的武艺、诸葛亮的聪明,但是他的智慧和谋略是这些人都不具有的。三国时期,可谓是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而我却偏爱曹孟德。
人有才不难,有德也不难,难得的是德才兼备,而曹孟德曾东征袁绍,路经一片麦地,他下令不得践踏麦子否则将要问罪。自己却因马受惊而踏坏了不少麦子,他便要自行问罪,却因手下众将力劝,最终,他还是割发代首,以减轻其罪行。千古流传,吾动之!
曹孟德还曾为迎接一位谋士的投靠,而赤脚相迎。这样的行为所体现出的仁德,也并不亚于刘备那样泪水似的仁德。仁义之至,吾动之!
曹孟德非常看重人才,这一点刘备与孙权远不及他。庞统曾先后投靠孙权与刘备,但因庞统貌丑,孙权竟不任用,而仁德美名远扬的刘备也只是封庞统一个芝麻大的官。可庞统在赤壁之战前夕,诈降曹孟德之时,曹孟德却重宴相待,封其大官,不以其貌丑而嫌之。极具领导风范——爱才!吾动之!
曹孟德不但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更是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就在我读了他的《蒿里行》后,对他更加敬佩,“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句诗,深深体现了曹孟德对遭受到战乱的百姓的同情。爱民之心,吾动之!
记得我读《三国演义》时,总希望曹孟德能赢,这样一位德才兼备、任人唯才的人不赢,真是天理不容。但是他每次在战场上遇见诸葛亮,总是大败而归。他虽然输了,在他有生之年没有完成统一中国的宏愿,但是他的千古风流却让我感动!
历史早已过去,我们现在在追溯旧事,来看曹孟德之“奸”。曹孟德之“奸”并不令人憎恶,那是因为他的“奸”是豪杰之“奸”,并非小人之“奸”。古往今来有两种人,一种人为现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后已;一种人为理想而生,死而后已。曹孟德就是后者,他的确实现了超时空的存在,在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我的高中故人篇五
时维四月,岁在乙未,顺时逢缘,足行下相之郡;假旅藉道,身临项王之第。深深院落,有景一派寂寥;凄凄草木,无言万般哀思。
门庭极硕,然可罗雀。双阙三门,唯藉一人亲守,再无他卫。周身甲胄,袍负青云,赫赫然表盖世之功;马踏凌风,挥蹄扬鬃,凛凛然呈不世之威。详视之,傲然而手勒其缰,已生止退之心,浑无奋进之意。
入得城来,登高台远望,楼阁林立,麾旗齐展,素墙青瓦,无宫殿之炫彩;轩榭亭台,有田园之雅静。百步不闻人语;十丈难见身影。缓行其间,唯听足下履声,甚觉清幽,然心多有疑。
转廊折弄,过厅别堂,忽入将署,有院广敞。戈戟森立,尽八般兵刃;斧钺直列,显十分神勇。将台之上,藉高坐其央,屈指虎视,锐目难敌直面;背依丈屏,身近即觉心畏。旁侧两厢近侍,无不诚敬。玉阶之下,设十方席位,有恭拜者跪与前,惶惶莫敢仰首。此谓“戏下分封”之景现。
草木无言,枝叶关情;天地莫语,点滴皆知。藉所植槐,今已老矣,体多枯损,臃态呈俯卧之状,内尽空萎,铁箍束之。然繁枝茂叶,较之旁树,未有能与其比者。仰首观之,暗呼其怪。闻人释言,本原已死,后从根发,故而得今之盛状。世人多赞其奇,疑是有神,纷持红绸系之,望祈安福。若藉可见,不知心作何想,乌江之畔,渡舟归去,起江东之势,从根处发,后景可有玄变,不得而知。
见虞宅,歇山顶脊,飞角流檐,青砖黛瓦,多有古朴之味。有像立于堂中,以供后吊,拾阶而入,欲行又止。姬本无名,凭藉而闻。缘起军中,怀倾城之貌;情结帐里,许一生之心。溯古以言,落雁之女,名臣功将可有缺乎?沉鱼之侍,大丈夫何时失也?今虞姬得以扬名,见惯不怪,若因剑马之事,实有偏爱。
览观行毕,心思良久。战胜世易,胜己难。藉本王者,无心乘舆,生唯斗战,败则命去,莫敢不谓其为天数。英风阁前有联:鸿门垓下,大英雄,哪关成败;骓马虞兮,真情种,不易生死。记心默念,细酌深深。
我的高中故人篇六
不知不觉恋上了李清照,读李清照,读她的忧伤,读她的潇洒,读她的情到深处人憔悴……读李清照的善感,读她的坚韧,当风雨袭来的时候,她依然挺立!
读“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读她的焦虑、她的忧愁。
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读她的英勇、她的豪迈气概。
读“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读她的孤寂。
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她的闺愁,读她的欲罢不能。
读“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读她的天真无邪。
读“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读她的美丽自信。
读“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她的离愁别绪,读她的难舍难分。
读“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读她的忧国忧民,读她的大女子胸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读宋代最伟大的女词人,读她巾帼之淑贤,读她须眉之刚毅;读她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读她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我寻寻觅觅,却如何读懂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