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作文指导实录(五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升初作文指导实录篇一
如今,语文也日渐成为各重点中学选拔学生的尺度之一,但是如安在语文上拿高分,让很多学生以及家长备受煎熬。今天我们就从语文的最大得分点——作文入手,为大家讲解“”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篇好的作文除了要具备健康鲜明的主题,优美生动的文字以外,还要有一个完整、连贯、流畅的结构,我们把它归结为八个字,那就是“上下贯通,首尾相援”。
文章结构必需上下贯通,首尾相援,这也是作者思路的连贯性在文章中的表现,这种形式的连贯同时也能够表现文意的连贯,即形式办事于内容。文章的各部分之间,段落之间,前后语句间都要紧密连接,通篇一贯,这样的结构才能严谨、完美。好的结构会使文章主题鲜明突出,内容清晰完整,过渡自然流畅,文章整体和谐统一。不然,如果信马由缰,文章结构势必混乱无章,主次不分,再典型生动的材料恐怕也难以吸引读者去阅读和欣赏。“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稳定走的。”(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
文章结构必需细密周严,层层衔接,无懈可击,任何一篇文章都应是一个有机完整的整体,因此,我们在写作文时要在选好材料的情况下精心摆设语句段落间的过渡与衔接,开头与结尾的关照与呼应,做到前后勾联,彼此顾及,防止脱节,顾此失彼。
所谓线索就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情节发展与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它像链条一样穿结着文章里全部的人物、事件和景物,让文章成为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在记叙文中,它把一个个相互相关的事件及人物贯穿在一起,推进情节的发展,彰显主题;抒情性的文字中,线索又成了咏物抒怀、托物寓意的凭借,使主题突出,形散神聚。
初中课本中《藤野先生》一文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明线,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暗线,把若干情节与事件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集中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严格要求,求实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等高尚品质,这两条线索互相交融,但目标一致,都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如《感受真挚的友谊》一文,小作者以“友谊”为线索,架设小标题,向我们展现了小学生生活中三个典型画面,体现了本身与同学之间深深的友谊。而《感受友情的四季》一文更是以四季中的春、夏、秋、冬为线索,通过恰切、生动的比方,抒写本身对友情如四季真挚感怀,以四季贯穿全文,新颖新奇,使文章结构整齐划一,条理清晰,让人耳目一新。
这就是说文章的布局应该注重衔接,注重段落语句之间的过渡,前后关联,这样才不会造成各部分内容的疏散与脱离。
1.谈谈过渡。过渡是文章内容连贯的一种重要方法。好的过渡能够使文章前后衔接,自然流畅,天衣无缝。如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第9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很明显这是一个过渡段,巧妙地将白草园与三味书屋两段生活联结起来。又如《感受幸福》一文开头一段,“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本来它就在我的身边”一句,既回答了上文关于“幸福在哪里”的疑问,又自然地引起下文,写“我”对幸福的体验过程。
2.谈谈照应。照应是指文章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照响应。前面的内容要有呼应后面的情节,前面也要埋下伏笔。在形式上照应有三种方式,一是结尾和开头的照应;二是伏笔和关键语句的照应;三是正文和标题的照应。
首尾照应是写作中常见的照应形式。开头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开头能够资助读者抓住要领,感受全文,好的结尾能够使文章的主旨更加明确,主题得到升华。而首尾照应则表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如《感受友谊的枫叶》一文,小作者从不经意间发现的藏在书中的半片枫叶凝神沉思写起,道出了这代表友谊的半片枫叶的来由,结尾处以“很久很久,我才回过神来,又将那半片枫叶放回了书里”收篇,很自然地照应了开头“我将它拿起,放在手中,默默地站在那儿想了很久”,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再看《感受团结的力量》一文,小作者以散文化的笔法描述了几个花须经历了风雨的洗礼,造就了脉脉的芳香,但并未注意到首尾的呼应。开头写道,茉莉花虽无艳丽的外表,但香气脉脉而高雅,结尾处写“盛开的花代表了友谊的结晶,花下的世界,永远存在着那几个根须”,让人联想到花开的艳丽,与“脉脉的香气”是不吻合的,这也正是此文的重要缺憾之一。
正文与开头的照应能够使主题更加明确,中心更加突出。我们看一下《感受幸福》一文的结尾:“如果有来生,我还要感受一下这辈子的幸福生活”,这一句意在照应文章的标题,然而语言过于平淡,格调低落,使人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不符合新时期少年儿童所应该拥有的心态,因而降低了文章的格调,这是我们在写作时要十分注意的。
一篇好的作文是讲究构造艺术的,而这个艺术的核心正是使文章“上下贯通,首尾相援”的艺术,做到这一点,也就做到了文章的通篇连贯,和谐一致,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要忽视它。
前伏后应的照应也是照应的基本方式之一。《感受友谊的枫叶》的小作者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文章的第三段“那是一个深秋的晚上”道出了故事发生的季节是深秋的时节,而此时也是枫叶正红的时候,为后文的“从高高的树上落下了一片火红的枫叶”伏下了很好的一笔,不得不赞叹小作者在构思上的精雕细琢。
以上就是关于高分作文写作经验秘籍,谢谢查阅。
小升初作文指导实录篇二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中。平凡的生活里会遇到多少不平凡的事啊,父母对自己疼爱,关心的事让自己内心感到无比温暖;老师,集体,同学的关怀与友爱的事,让你感受到师生情,同窗谊,集体的力量;偶尔碰到的好事,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新风尚……这么多的事,都是我们写作的极好素材,把它们写下来,不但能提高写作能力,而且能通过这一件件事例,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把经历过的,看到的,所从事的事写出来,就是叙事的文章。如何写好叙事的文章呢?
中心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我们写作的目的。生活中的许多事,可能使我们受感染,受教育,给我们以启迪。所受的感染,所受的教育,所给我们的启迪就是文章的中心,有了中心,我们才有明确的写作目的,才有选择材料的标尺。例如:生活中的手足情的美好,使作者深受感染,作者就把它定为《金黄的大斗笠》的中心;生活中,一家三代人的和谐关系及中年人对生活的使命感,使作者深受教育,因此,把它定为《散步》一文的中心,我们在动笔之前,也应先想好,我要写的这篇习作,想表达什么感情?想说明什么道理?想写出我受到什么教育?想告诉读者我受到什么启迪。定出文章的中心,明确自己的写作意图。
虽然,同学们年龄不大,但经过的事可不算少,我们不能把经过的事都写在一篇习作之中。更不能想起什么事就写什么事,应紧紧围绕中心去选择所写的材料,看一看自己所掌握的材料中。哪些材料最能表达所定的文章的中心,不能表达中心的,再好的材料也不能用,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能中心突出,例如《散步》一文中,作者经历过的家庭生活,何止此一件呢?然而作者经过反复比较,觉得唯有一家四口三代人散步的这件事,最能说明一家人和谐的关系和中年人对生活的使命感,因此,作者围绕中心,选出了这个材料。
写作文,最关键的事情是选好作文的材料,没有好的材料,作文很难写好。我们同学动笔写作文之前,往往对所写的材料缺少一个比较和筛选的过程,因此,选出的材料不精。如何比较和筛选呢?首先我们要依据文章的中心,把能用的材料,尽量多地收集和回忆出来。做到尽量多地占有材料,在此基础上要从以下几点下功夫。
1。选出自己最动情的材料。要拨动读者的感情,而要做到这点,首先自己要先动情,因此,要选择那些最使自己高兴,难过,激动,愧疚的事来写,也就是选择曾使自己动情的材料来写,自己所选的材料都不动情,如何能打动读者呢?
2。要选出最新颖的材料。的灵魂是创新,因此,材料也应给读者以新鲜之感,要通过分析比较,筛选出最新鲜,最有新意的材料,特别是选择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材料,这才能使读者耳目一新,我们的课文,在这方面无疑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应加以学习和借鉴。
3。要选择不引人注目的小事来写。不少同学写作文,总认为事越大越好,越惊天动地越好,当然,大事,惊天动地的事能吸引读者,然而生活中遇到这种事的几率简直太少了,大多是平凡的事,然而正是这些小事,却也能反映社会的风貌,我们应锻炼自己捕捉小事的能力,用小事说出大道理,做到小中见大,例如《金黄的大斗笠》和《散步》两篇文章,无不是选择生活中极其平凡的小事,但却说出了很深刻的道理,这就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榜样。
写事就要把要素交待明白,读者才能没有疑问,所谓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有一样要素没交待明白,读者心中就会涌起一个疑团。当然,交待要素不能像回答问题,应做到巧妙灵活,有的地方还可以用暗示的方法,例如“凉风一起,蟋蟀叫了。野菊花开始盛开……”虽然,作者没有明确地点出时间,但通过“凉风”、“蟋蟀”、“野菊花”这几处暗示。我们很快就明白,这是秋天,看,作者的要素交待得多巧妙啊。
文章必须有详有略。这样,文章才能有起有伏,一篇写事的习作,详写部分应是事情的经过。怎样才能把经过写详呢?就要写清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分步写清楚;并在事情的过程中努力设计波折和矛盾,使过程有曲折,就容易把过程写具体。
写事,不只是记叙生活,还要对所记叙的.生活进行中肯的分析,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才能把文章推向高潮,才能使读者读完之后受启发、受教育。
小升初作文指导实录篇三
对于想象作文教学,《课程标准》提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的实施建议。由此可见,要求小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想象写出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怎样培训小学生的想象作文能力?语文教师的引导是关键。经过笔者实践,认为语文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重视想象材料(表象)的积累,二是切实进行想象训练,三是正确指导想象作文训练。
1、在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积累表象。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周围的所有事物,是学生表象的重要来源。语文教师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物,勤于观察思考,逐步积累丰富的大自然和社会的表象。
2、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表象。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感知事物,形成表象。小学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看展览、游览、游戏以及看电影看电视等多种活动,使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获得丰富多彩的表象。
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累表象。小学生识字写字、同学之间交流、阅读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是丰富学生表象的有效途径。汉语拼音中的字形教学,汉字中的字形、字义的教学;口语交际训练中的看图、观察事物、实验制作和听故事等形式;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词和句子等等。这些都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生丰富表象积累。再者,语文教学中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口头讲述,带领小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也能使儿童积累起丰富和准确的表象。
4、在积累语句的同时积累表象。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儿童的想象总是以语音、文字的形式加以表现,发展儿童的言语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想象的水平。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本和课外读物,在积累词汇句子段落篇章的同时,使学生间接地看到许多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从而丰富表象积累。
1、在学科综合中训练学生的想象。科学课、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数学课等非语文学科,都有训练学生想象的因素。如,美术课上设绘画、手工、雕刻等必须借助想象;音乐课上,学生根据歌词或乐曲,想象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为小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机会。
2、开展适当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想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想象训练形式要多种多样,例如对静物的动态想象、对抽象词的具体想象、对无声状的有声想象、对无色状的有色想象、对物体的拟人想象、对个别事物的概括想象等,对小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思维扩展。
3、创新教学方法。形义想象教学法是小学生识字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学生想象力:会意想象法、形声想象法、部首想象法、同音想象法和声旁想象法等。从而达到帮助小学生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根据字形解释字义”的目的。
4、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生动形象的词语、句子,唤起学生头脑中与词句相关联的表象,并按文字表述进行表象组合,训练学生的想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情节合理想象,或补充省略的情节,或把简单的部分具体化、形象化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把课文想象成一幅画。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等等。
为此,小学生的想象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想象作文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相结合,想象力培养与思维力、注意力、观察力、分析力等培养相结合。
狭义上的想象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创造想象的结果,具有首创性、独特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心理学专家研究指出,第一学段学生以再造想象为主,第二、三学段的学生再造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越来越多,而且能够对已有表象做出真正的创造加工,能够独立地进行创造想象。想象作文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四类:
1、改造类。如,诗句改写法、观察联想法、画面写意法、音响诱导法等;
2、接续类。如,续写补写法、故事延续法等;
3、扩充类。如,情境扩充法、词语联缀法、词义描绘法等;
4、畅想类。如,情景假设法、理想设计法、科学幻想法、童话创作法等。
想象作文的指导,教师应该在平时就要重视学生的表象积累和想象训练。想象作文动笔前的指导,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诱导,指引学生想象的路径和角度。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想象的故事,引人思考的问题,直观具体的情境,声像结合、视听组合的动画、视频等等,都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指导学生想象作文,可以先说后写,从述到作,适当采用“小组交流”,到“全班展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相互启发,诱导想象。想象作文的批改和讲评,是教师指导的继续。由于儿童的想象和成人的想象之间的差别较大,教师要肯定学生新颖独特、别出心裁的想象,鼓励学生大胆虚构、积极幻想,甚至是“白日做梦”式的也要充分肯定与支持。
综上所述,小学生想象作文的形成,表象积累,丰富想象材料是前提;想象训练,学会想象方法是保证;想象作文,加工改造想象材料是结果。不难看出,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根据儿童想象的规律,依据小学生想象的特点及儿童心理特点等方面加以引导。
小升初作文指导实录篇四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课标低年级侧重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是习作,到初中才用"作文""写作"一词。我们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小升初作文是写话、是生活的需要,如同衣食住行一样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需要什么就写什么,要求不高,没有必要都向"优秀习作"看齐,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只要把自己的见闻、情感,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就行。
小学生的练笔也叫随笔,就是把看到、听到、读到的事、物或人,及由些而产生的感想、体会马上记下来。写"随笔",可以积累素材,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养成随时动笔的好习惯。
随笔所记内容应是最近一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内容可大可小,随心所欲,但必须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与日记不同的是比写日记更随便,没有一定格式,只要简明流畅,表达清自己的意思,达到练笔目的即可。篇幅也没有规定,可长可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依据实际内容、具体情况来定。
随笔主要是让学生练笔,所以与指导写大作文不同。在开始时教师加一些指导,尽量放手让学生去写,让他们自己把身边的事写真切写生动,以锻炼他们遣词造句的表达能力。另外,要让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不要一味仿写、套写或者说些假话、空话。
1.较真课本,写出新意。学完《开天劈地》后,张晓锋同学的《我发现课文插图错了》,提出课文与插图有两点不符。一,课文明明说盘古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而插图画的却是双手握斧乱砍乱劈。二,课文交待盘古未倒下之前天地未开混沌一片,要到身化万物后才有花草树木。而插图却在天地未分之前就有了花草山水。向编辑建议改选插图,以免误导学生。
2.较真现实,敢说真话。学生本身就是社会一分子,对现实肯定有自己的一知半解。要学会发表真实的看法。姚艳星同学面对各种繁多的考试,发出了《我喜欢这样的考试》的呼声。提出"那一张张的考卷并不一定能考出我们真实的特长和才干。"而欢迎自然课自我选择,把学到的自然知识编成一份手抄报的全新考查方式。写出了真实的感受和独特的见解。
3.梳理回顾,表现美好。生活中不泛美好的东西,让她再现,既鼓舞了自己,又影响了别人,也是锻炼自己写作水平的好机会。像《快乐的夜晚》,《难忘的游戏》《我的烦恼》都是表现自己曾经拥有的美好回顾。
4.续写改写,想象情节。每学完一节课,我都让学生发挥想象,或续写,或改写,或按自己意愿进行改写。这样既锻炼思维又训练写作能力。记得在教《乌鸦与狐狸》时,我在让学生按课文意思表演课本剧时,一个很不情愿演乌鸦的小朋友在演乌鸦时一直不肯松嘴吐出嘴中的"肉",任凭其他同学怎么喊,就是不松嘴。我很不理解,就问他:"你为什么不松口呢?"他说:"我不愿意当愚蠢的乌鸦,我才不上狐狸的当呢。"于是我趁机启发学生想象乌鸦下一次又碰到狐狸会怎么对付?学生兴致勃勃地发挥想象,写的可带劲了。
5.贴近生活,想象对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喜好。只有让他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才能更理解人生沧桑。我让学生写《假如我是校长》,《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中国》,《假如我是小警察》等,既学会了描写生活,又体验了另一个我。
6.放飞翅膀,想象未来。对于未来生活充满希望,才能珍惜现在,才能焕发努力去开创未来。我让学生依据科学预测未来,《二十年后再相会》,《未来的世界》,〈二十年后的我〉等。都让学生放飞畅想翅膀,漫游未来,写出了水平。
7.真情表达,直抒胸臆。学生最怕没经历过的好事或景观。但却喜欢向老师说悄悄话。一般写的都是真实感情。姚联辉同学在《老师教我作人》一文中写道:"我这个人贪玩,好动,但老师并没有一味指责,而是认为玩是儿童本性,只要不耽搁学习就好。你对我们宽宏大度,劳动时自己能做的事大都自己默契无闻地做了,对我们的淘气常常一笑了之。"这没有认真的体验是写不出的。姚鸿凤同学在《一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中再现了古诗复习课的精彩场面。"一节课虽然结束了,但同学们仍然沉浸在诗的海洋中。"也是精彩的写照。调动学生生活积累,帮助学生体验习作的成功和与人交流的愉悦。
8.提供平台,愉悦作文。学生的表达欲望,是决定他们的作文成败的重要因素。让学生找到作文的乐趣和自信,每到作文时,自然会有跃跃欲试。
小升初作文指导实录篇五
此类作文命题思路是先明确一个“靶心”,再要求考生自拟题写记叙文。命题者在命题时为考生提供了一个简明的引领性提示。这些提示在材料选择和习作思路上给了考生一个重要的导引,使考生对主题的感悟有了个性发挥的余地。
审读提示语,首先抓住其中关键词,其次,提示语中常常包含着命题者对选材范围的规定,审读时一定要注意分析“提示语”中各分句的意思。学会抓提示中的“选材点”,与自己的素材积累建立联系。
如:
在喜庆热闹的春节、欢欣快乐的儿童节、幸福温馨的生日、丰富多彩的周末……我们总是与家人、朋友、老师、同学们欢聚一堂。那场面多么令人留恋,那故事多么令人难忘。请你围绕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欢聚”,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450字以上的纪实作文,题目自拟。
审题解读:这是个提供了核心词的自命题作文,核心词是“欢聚”,“欢聚”就是快乐的团聚。提示中第一句从两个方面明确了选材的范围。“在喜庆热闹的春 节、欢欣快乐的儿童节、幸福温馨的生日、丰富多彩的周末……”罗列的生活场景都是考生所熟悉的,同时又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省略号还省略了其他的时间和 场景,这样让考生人人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我们总是与家人、朋友、老师、同学们欢聚一堂。”明确了文章要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事情发生在“我”与家 人、朋友、老师、同学这些人物之间。
第二句话“那场面多么令人留恋,那故事多么令人难忘。”一方面提示考生写“欢聚”不仅要有场面描写,还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作支撑。另一方面提示考生文章情感基调为留恋、难忘。
第三句话“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欢聚’”突出了故事的难忘,明确了选材的典型性,点明了核心词“欢聚”,要写出愉悦的感受。
半命题作文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题型。写好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分析题目中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然后细 读提示中对空白处的要求和限制。再根据提示展开联想,搜寻最适合写的材料。补写文题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在提示要求的范围内,选择 自己认为最想写、最有把握写好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例:____给予
提示:人们常说,“给予”是快乐的,我们曾经感受过他人给予的关怀,社会给予的磨炼,生活给予的启迪;也曾将信任给予他人,爱心给予社会,热情给予生活……请围绕“给予”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400字以上的纪实作文。
审题解读: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是“给予”,“给予”就是“给”的意思,它包括物质上的给予和精神上的给予。“给予”是双向的,既可以是他人给我,也可以 是我给他人。“提示”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人们常说,‘给予’是快乐的”一句,它点出了“给予”带给人的感受,同时也为文章定下了情感的基调,那就是“快 乐”。
“提示”中的几个小句子同时起到了辅助选材的作用。“他人给予的关怀,社会给予的磨炼,生活给予的启迪”,提示了选材的第一个角度,他人、社会、生活 给予 “我”,“我”是接受者;另一个角度是,写自己把“信任给予他人,爱心给予社会,热情给予生活”,“我”是实施者。后面的省略号则涵盖了更多的内容。无论 选取哪种材料,一定要注意写出“给予”的过程,写出“快乐”的感受。
命题作文,要审清题目中的“题眼”和“题限”。“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题限”,即题目限制的记叙范围。
例:我的好朋友
提示:风雨人生路,朋友可以为你挡风寒,为你分忧愁,朋友时时会伸出友谊之手,是你登高时的一把扶梯。请用一两件事来介绍你最好的朋友,写出他的特点。写一篇450字以上的记叙文。
审题解读:题目中的核心词是“好朋友”,因此这是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文章要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用一两件事”写出好朋友的“特点”。
通过将提示语分层次解读,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我们的审题过程才算完整,题意才有可能理解正确。
不仅仅是对于作文,凡是写作文,审题都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一旦审题偏离,作文离题,那么无论你的作文写得多好都没办法获得高分。在考试中,希望大家在写作文时,都能走好作文审题第一步。
最后,预祝的同学们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进入理想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