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初三作文字(4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风景初三作文字篇二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人,往往能为我们编制出一道壮丽的风景。
早晨,我睡得正香。突然,一阵嘈杂的声音响了起来。我顿时被惊醒了,很不耐烦地走出门外,想一看究竟。谁知,我刚走出门外,一个人便朝我冲了过来,差点没将我撞倒在地。
我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我连忙质问他:“你干什么?是不是后面有哪只疯狗在追你呀?”他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抱歉的说:“我不是故意的,希望你能原谅我,对不起呀!”我见他如此诚恳的道歉,心中的怒火被灭了一大半。于是,我摆出一副宽容,不在意的样子,友好地原谅了他。
我开始打量起这个人,我发现,他好像是隔壁邻居家帮忙的小工。我想,他还这么小,便开始工作了,实在是太可怜了。正当我对他感到同情时,他对我说:“如果没有事的话,我就走了。”望着那愈来愈远的背影,我不由叹息一声,走进了家中。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邻居家的修工作就快完成了。我对此很开心,因为邻居家每天装修不但一大早便开始,而且很晚才结束。吵吵闹闹的,害得我都有些心烦意乱了。现在,装修快结束,耳根总算可以一片清净了,能不乐吗?
又过了一天,当我正在悠闲的看着电视时,墙后突然传来一阵声响,然后接着一阵,又椄着一阵。我心想:不对呀,邻居家的装修在结束了,怎么会有这么大声响?
好奇心驱使我出大门一看。咦?一个人正鬼鬼祟祟在我家墙上做着什么事。仔细一看,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上回撞我的那个人。我疑惑地皱起眉头,问:“你是?你在干什么?”那个人听到我的声音,转头一看,微笑地说:“是你呀?我看你家墙上有一个小洞,便帮你补上去,你不会介意吧?”听到这番话,我连忙感激地说谢谢,说完便以优势为借口告辞。
当我正要关上大门时,他又急匆匆地跑了过来,气喘吁吁地说:“你刚刚走时太匆忙,把房钥匙丢在地上,快拿去吧!下次别太粗心了,这么贵重的东西被别人拿走就危险了!”
看着他那淳朴的笑容,我顿时被感动了。感谢他的拾金不昧,感谢他的淳朴老实,跟感谢他给予了我一串人生的钥匙。是他的善良,编织出我人生最壮观的风景线!
望着急匆匆的背影,是感动又是惋惜。
风景初三作文字篇三
一尾嫩红,一湾碧溪,一袭云彩,一阵鸟鸣,一丛风中的芦苇……就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一曲生命赞歌,一帧活动剪影,一次风采展示,一处公益广告……就是一道令人回味风景线;
一位哲人说:你的灵魂就是一道精选的风景线。
也许,你眼中和心中的风景线更多更多……
请以“一道风景线”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点、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以“风景”为主题词的作文在全国各地历年的中考试卷并不陌生,如20xx年山东淄博以“我就是一道风景”或“你就是一道风景”为话题等。20xx年宁波市选题作文之一也就是《留在我心底的风景》,基本方向一致。难怪题目一经面世,就有人认为此题太“老”、太“俗”了。细细玩味,综观全题,应该说20xx年南通市中考作文具有如下鲜明的“亮”点。
一、比喻设题,与诗意的提示语相得益彰。“一道风景线”以比喻的修辞设题,题面灵动,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提示语的设置,用语像一首诗,读来清新优美。文题是对提示语的凝练,提示语又是文题的诗意诠释,把“风景线”这一喻体化为一个个具像,铺展在人们面前,为考生找到审题立意选材的方向。提示语精妙地扫除了学生审题障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考查“不设置审题障碍”的基本要求。
二、题面开阔,为选材的多样性开拓视野。用比喻设题,文题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的选材视野开阔。提示语的前三句话,很清楚地告诉学生,选材角度可以来自自然,可以来自社会,可以来自精神(心灵),三个角度三个层次,次第展开,触发学生的生活积累,阅读积累,感悟积累,选择自己眼中和心中的“风景线”。
三、关照现实,为立意的多元性启发思维。有人认为,此题考生很难出新,因为题目似曾相识。但是笔者认为,从提示语中,我们并不难发现,命题者鲜明的指向,要学生更多的关注现实生活,无论是“一尾嫩红,一湾碧溪,一袭云彩,一阵鸟鸣,一丛风中的芦苇……”,还是“一曲生命赞歌,一帧活动剪影,一次风采展示,一处公益广告……”都是引领学生去留意去观察去思考现实的点点滴滴。其实,不仅仅是要学生看到这些“风景线”,更要去思考、感悟、回味,在思考、感悟、回味中提炼,明确自己的写作立意。应该说,学生关注点的不同,写作的立意自然呈现出多元色彩。
四、强调个性,让心灵感悟折射理性光辉。如果说,题目的大众化,所谓的“老”“俗”,考查的重点自然在强调个性化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同样的“眼中景”,不一定产生同样的“心中景”。这事实上是本道作文题要求学生突破的难点。写作中,要把眼中所见与自己的心灵感悟融为一体,折射出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发。有人说,这对初中生的要求偏高。但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导向,在促使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同时,很有必要提升学生价值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文题的大众化,笔者以为,不在于一定要学生出新,更在于引领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再看这个命题,还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景线”的泛化,题旨容易牵强附会。尽管提示语对文题的要义作了具体化的补充,但是还是不可避免的让人觉得题目有些宽泛,是不是所有的自然景观、社会现象、心灵感悟都可以贯名以“风景线”呢?这样,是否会出现硬拉死扯的现象呢?套题使题旨牵强附会,必然使主题简单化和肤浅化,或者刻意追求一种深刻。
二、选题的俗化,选材容易移花接木。“风景”和“风景线”是两个外延和内涵不同的词语,因此尽管似曾相识,但如果不加以细致考量和推敲,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将“风景线”的理解泛化,加上题面眼熟,选材套陈题,就显得在思维惯常轨道里了,不可避免地为作文移花接木打开了方便之门。
三、文题的诗化,行文容易空灵浮华。文题很美,是对南通近几年作文命题的延续,例如06年的话题“生命的芬芳”,07年的命题“带着微笑出发”,都给人诗意的美感。事实上,一看到“一道风景线”这个题,就会给人以遐想的冲击,这正是命题者所追求的一种审美价值所在。加上提示语诗化的语言,很容易引导学生去追求一种散文化的倾向,在浮华的语言上做文章,导致文章空灵无物,主题难以捉摸的恶果。
南通市20xx年中考作文命题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当前作文中考命题的趋势和特点,自然对当下的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
一、作文规范大有必要扎实训练。诸如审题、立意、谋篇等写作知识新课改的“淡化”要求之下,教学实际中已经被忽略了,作文教学更显随意和无序。读懂文题是立意谋篇的第一步。审题不到位造成作文失败的例子并不鲜见。主题不鲜明、思路不清等等问题,与作文有效的规范训练不足有很大的关系。必要的作文规范要循序推进,扎实训练。笔者认为,没有充分的入“格”训练,是很难实现作文的出“格”,更难做到升“格”,走向作文的自由和个性。
二、引领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提高自身审美素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叙写出自己的生活,展示生活细节,把自己真情实感融入其中,才能写出感动自己,打动他人的文章。那种编造故事,脱离自己的生活,甚至靠移花接木写出的文章必然矫情做作。生活中不是缺少“风景线”,而是缺少发现“风景线”的眼睛。给学生一双慧眼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等等,同时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书目,拓展视野,垫高灵魂,提高审美素养。
三、加大阅读量,不断丰富学生的积累。笔者曾经撰文批评学生作文浮华的现象(见《警惕:作文走向浮华》,《中学语文教学》20xx年第6期),认为学生作文中词语华丽是一种作文毛病,反思下来,还是觉得此种观点有失偏颇,有问题的不是学生作文用词的华丽,而是一味追求用语的'华丽忽略了作文的内容,使主题飘忽,难以捉摸。事实上,初中阶段要鼓励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大胆使用,或直接引用,或模仿写作。初中阶段积累的匮乏,自然很难说语文素养的提高。阅读用时不足,指导不足,是目前依然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很难对一道题做出一个优劣之判断,事实上,一个文题的出现也无须评判它的优劣。中考命题也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写作的过程。文题的成品呈现体现了命题组智慧的结晶,我们在解读它,就像解读一篇文章一样,可以是多元,也可以是自主的,力求接近命题者理想,力求更符合作文教学的规律。
有幸随旅行团去了一趟湖南,让我尽情享受着别样的风景,领略了一道别有情趣的风景线——
时令已是深秋,但麓山的枫叶并没有以诗中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来迎接我,放眼望去,满山满谷高高低低的枫树向我宣告着一个巨大的“绿”字。身着绿装的枫叶别有一番风姿:近看,微风拂来,片片枫叶随风拍打,“噼噼啪啪”作响,像宽大的手掌在热烈地鼓掌;远看,枫林像一片深邃的大海,林涛汹涌,绿浪翻滚,依旧透着勃勃生机,没有丝毫凋落的迹象……
我边看边向上攀登。才到半山腰,我已是气喘吁吁,可身上还背着一个沉重的大书包。这时,耳旁传来一个亲切的声音:“这位同学,要不把书包放在这儿,等回来再拿?”
我扭头一看,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大爷。他穿着绿色的旧军装,腰板挺直,一双略微凹陷的眼睛依然炯炯有神,闪着慈爱的光芒。看到他身旁的许多包裹,我迟疑了一下,还是把书包递了过去,问道:“多少钱?”“你人不大,思想倒……干我们这行的,不收钱。”说着,他另一只手伸过来,只见他的手臂上套着一个红袖章,上面赫然印着三个黄色的大字——“执勤员”。“哦,那谢谢您,老大爷。我估计12点左右返回吧。”“行,没问题。不过,我可提醒你,要想登上山顶的话,可要加油啊!”
老大爷关切的话语,给我增添了无穷的勇气,我又奋力向上爬去……
在山顶吃完午饭后,我稍事休息,开始下山。突然,一个亲切而熟悉的声音又在耳边响起:“这位同学,你的书包……”“哦!”我远远望去,那位老大爷正提着书包向我走了过来。“老冯——”只见他的身后,一个也是身着绿军装的老年人,拎着一个保温饭煲,“都快两点了,没见你下山来吃饭,我就把饭给你送上来了。”
老大爷接过饭煲时,我突然注意到原先堆放在那里的包裹已经被全部领走了。我感激地提起书包:“谢谢您,老大爷。再见!”“不用谢。再见!”
当我再次回过头时,远远地望见两位身着绿军装的老人站在枫树底下,和枫林的美景融为一色,成为麓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篇考场作文,文章开篇着力描写的是“枫景”,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此文写的肯定是“风景”。接着读来才知不然,老人——麓山“执勤员”,才是文章要叙写的主人公……当“我”再次回头望去时,只见“两位身着绿军装的老人站在枫树底下,和枫林的美景融为一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文章构思精巧,引人入胜,不失为一篇考场佳作。
初读沈从文,便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
在那之前,我刚刚看完《水浒传》,梁山好汉的忠义、骁勇着实让我热血沸腾了好几日。然而,刚一翻开沈从文的《边城》,我就怦然心动了——优美而洗练的文字将一个叫作茶峒的湘西小城活生生地展现在我的面前:蜿蜒的山峦,幽静的小溪,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近处的桃花,微风吹过翠绿的细竹,发出沙沙的轻响,乳白色的雾霭腼腆地在薄暮的夜色里飘浮……
景致柔美而宁静,远离都市的喧嚣与浮华,有一种超然的脱俗和清丽,似林泉深处悠然飘出的牧歌。这古老娴静而又灵动的边城风景,孕育出一个小泉般清冽的少女翠翠,像一根轻柔的丝线悠悠地牵动着我心灵的一角。
接下来的阅读让我平静。小说一页页翻过,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每日撑着渡船,不肯收过渡人的任何钱物,却还总是热情地赠送他们烟叶和茶水。他那名叫翠翠的孙女便在爷爷的竹笛声中,在和煦的风日中成长着。我惊异于沈从文勾勒的这个世外桃源,没有半点的喧闹,没有任何的世俗气,让人沉浸其中。
端午大概是茶峒城最热闹的节日,龙舟、凫水、捉鸭子,整个小城似乎都沉浸在快乐中。于是有了翠翠与傩送的美丽相遇:翠翠在梦中被一个人的歌声托起来,上悬崖摘了一把虎耳草……遗憾的是他们的爱情还没有开始就消失了,这让我憾恨良久。幸好沈从文先生在结尾还是留给了人们希望:“或许他永远不会回来,或许他明天就会回来。”读到此处,我的心微微一颤,如闷闷的夏日吹过来一股凉风,似乎是得到了某种神谕:世上固然是有苦难的,但同时也是有希望的。
沈从文先生真的是一位高妙的文人。我甚至曾想模仿他的文笔续写一个结尾,但我失败了。我没有办法写出那种淳朴自在的景致,那样真诚唯美的心灵。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已经成了一道不落的风景线常驻我心,不时地提醒我——
在喧闹或烦躁时,不妨让心灵返璞归真。
于是,那道风景线便永久地沉淀在我心中,时时想到,时时翻看,总会让心灵怦然而动。
这篇佳作底蕴深厚,考生沉浸在沈从文《边城》的意韵中,并能把这份感动用洗练质朴的文字展示出来,提醒人们“在喧闹或烦躁时,不妨让心灵返璞归真”,感悟自然而深刻。
翻开记忆的相册,品味那浓厚而香醇的爱——
妈妈?围巾
窗外,风儿呼呼地吹着,好像不知疲倦似的。妈妈轻轻地走到我身后,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拿出一条围巾。哇!好漂亮的七彩围巾,看上去就像一道美丽的彩虹。就在接过围巾的刹那间,我看见了妈妈的那双手:通红的手上布满了冻疮,好像刚刚涂过药,手指也肿得很厉害。我的眼睛模糊了,眼前仿佛又出现妈妈在柔和的灯光下为我一针一线赶织围巾的情景。
哦,一条七彩围巾在寒冬里为我筑起一道美丽的锦屏。
朋友?桔花
今天是我生日,原以为没有人知道。虽然我能理解爸爸妈妈的忙碌,但心里不免有些失落。回到家,忽然发现门口有个纸盒,推开门,打开纸盒,里面是一枝桔花儿,下面枕着一张漂亮的卡片:“朋友,知道你不喜欢其他花儿,所以就送了桔花。在你十六岁生日之际,我真诚地送给你最美好的祝福!”此刻,一阵桔花香气立刻沁入心脾。
哦,一枝桔花儿在我的生日里给我的心情添上了温馨的一笔!
老师?纸条
临近中考,一切都那么匆忙,我的心情也坏到了极点。老师布置好作业,我回到家,打开作业本,一张纸条滑落下来:“孩子,最近看你的心情好像不是很好,是不是中考复习太紧张了?老师相信你会坚持住,挺过中考的。记住: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坚强是飞翔的翅膀,祝你成功!”看着看着,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
哦,一张小小的纸条也会成为催我奋进的动力。
一条七彩围巾,一枝桔花儿,一张小小的纸条,是爱把它们串联成一道美丽而永恒的风景线!
精心选材。三个片段叙写三个爱的细节,三个画面中流淌的是亲情、友情和师生情,贯穿其中的是一个永恒而常新的“爱”的主题。
扣题意识强烈。聪明的小作者把三个片段化成三个画面,又用爱的主题把三个画面串成一道风景线,文章切题,主题深刻。
风景初三作文字篇四
我们班的数学老师是年级的数学学科带头人,有着很大的权威。而在我们班中,她又是一个严谨而不失风趣的人。每当我们在校园看到她的身影,就誉称她为“美丽的风景”。
记得七年级的第一堂数学课,她在铃响之前就进入了教室,对着教室里乱哄哄的我们说:“‘童鞋’们,静下来!”我们先是一愣,互相看着对方,用目光询问着:“我没有听错吧?”然后在第二声“童鞋”之后,大家笑了起来。这第一节课,老师讲了许多有关学“素鞋”(数学)的方法,我们忍着笑,上了一节难忘的“素鞋”课。
从初一开始,她就有一句口头禅:“我经常说。”比方说到学数学的方法时,她会说:“学‘素鞋’要细心、专心,有恒心。”即使她从未说过有关内容的话,表示强调时也要加上这个前缀,就像古人常用“夫”作为发语词一样。
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她总是想让我们知道得多一些,所以她很喜欢提前上课,延迟下课。如果有一天她在下课铃响后5分钟就宣布下课,我们反而会感到十分惊奇。记得有一次,她在上一节课老师刚出去时就冲了进来,一直滔滔不绝地讲课,直到这一节数学课下课铃响后完全没有感觉。接下来的一节课上课铃响了,她还以为是自己的数学刚下课,继续讲课。这时不知是谁提醒了一下,她才反应过来,对门外站了半天的老师赔了个不是便走了。
她还会在我们班一个劲儿地说隔壁班的同学有多么地好,学习成绩优异,态度认真,而我们却比他们差了一大截。后来我与隔壁班的同学闲谈时问起,他说:“哪里啊,她也没在我们班说过我们好!”原来那是老师为了让我们有竞争意识,用来激励我们的话。
就在一个月前的一次课堂上,班上的不少同学昏昏欲睡,她点名一个同学回答问题,得到了一个很离谱的答案,她说:“你们不要‘螃蟹’回答问题了。”我们听到“螃蟹”一词瞬间都醒了。她看着我们不解的表情与惊讶的神态,也笑了。这时有人反应过来,原来“螃蟹”俗称ha,嘉兴话中ha与“瞎(xia)”(意为“胡闹”“盲目”)发音相近,老师为了说明那个人在瞎说,用了“ha回答问题”这个短语,是为了引起我们的注意,让我们提起精神。这样的老师,谁会不喜欢呢?
她在该幽默的时候幽默,该严肃的时候严肃,是一个讲教有方的老师。我相信这三年难忘的初中生涯过去之后,我也不会忘记这位“素鞋”老师的。她实在是我们数学课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风景初三作文字篇五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一幅风景:它或许美丽,或许温暖,或许让你的情感像烈火般蔓延……在我的心目中,最美的风景莫过于那一池荷叶中唯一的一朵荷花了。
已是中秋时分,我漫步在济南大明湖畔的树林下。顺着落叶飘来的方向,我站在青石拱桥上。像是被微风吹散开一样,眼前忽的多了一片荷塘:原本叱咤风云的荷花早就凋谢了,留下的是飘零在水面上的花瓣与盛夏的回忆。满池的莲叶仿佛苍老了许多,残枯的茎叶无力地守候这片秋日下寂寞的池塘……既没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清澈;也没有“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灿烂,只有几分“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凄清和几缕“寒水映残荷,冷风摇残枝”的伤感。
身旁有一个小女孩扯着妈妈的裤腿:“妈妈,荷花怎么没了?”
“都凋谢了啊。”“可她们都去哪了?”
是啊,荷花都去哪了?我竭力寻找,企图找到经得起岁月消磨依然绽放的荷花。
终于,像是经过素妆点缀后走出了舞台,那盛夏的最后一株荷花如同一位亭亭玉立的青衣,三层花瓣白里透着若隐若现的嫩红,围绕着花蕊翩翩起舞;又好似一位妖娆妩媚的花旦,满含笑意,在满池的莲叶的簇拥与惊叹声中光鲜亮丽地登场……淡妆浓抹总相宜,倒还真应了那句古诗。
莲,是我读不懂的植物。为何她没有选择在蜂群蝶阵,鸟语花香的春天绽放,而是选择在赤日炎炎似火烧的夏天盛开?为何她出生于淤泥之间,而能开出那样洁净,一尘不染的花朵……
此所谓花之出淤泥而不染;
此所谓人之处浊世而不着。
我望向阵阵花香飘来的地方,那里有着最后一株莲,荷花与盛夏的最后一个誓言。花和人静静对视着,我像是明白了什么,向她报以微笑……
天边风起,天边云散。又是一年花开时,我深深的知道,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会有那样一池荷花,在风的诉说中静谧地成长。她们用最淡雅的颜色,勾勒出我心底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