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那颗星作文字(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我心中的那颗星作文字篇一
我心中的那颗星,就是我喜欢的书的作者——j.k.罗琳。肯定很多人表示:“我知道她,她是《哈利波特》的作者!”但你你真的了解她吗?
j.k.罗琳,她的样子真是在国外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在人群,几乎找不到她,但是她有三点不普通——她有一双能发现很多事物的眼睛、充满灵感的大脑和及时将灵感记录下来的手。
罗琳一生坎坷,但是她把她的经历化为某样东西,写进了小说里。她在离婚后,身无分文,只好住在了妹妹的家里,但觉得不好意思,强忍着屈辱申请救济金,住在一所毛坯公寓里。生活没有任何开心的事,好不容易获得了教师的资格,养活了自己。她把自己不开心的事,想象成了摄魂怪,一种靠绝望和害怕而生活的生物。
罗琳不怕挫折,她在遇到离婚这个事时,没有表现出绝望和害怕,而是重新镇定。开始一心一意地写《哈利波特》,她没有因为贫困潦倒而放弃。
妈妈曾经和我说:“只有坚持了你才会成功!”是的,罗琳坚持了,她没有被打倒,反而越战越勇,就因为她坚持了,所以她才能有今天的出名、富有。雨过天晴总是会遇见彩虹,罗琳就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人学会了坚持,永不放弃,才可能遇见属于你们的彩虹。想象一下,若罗琳没有坚持,那么《哈利波特》这本名著,就不复存在了。
坚持才能成功,罗琳告诉了我这个道理,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喜欢《哈利波特》这本书的原因之一,她就是我心中的那颗星。
我心中的那颗星作文字篇二
浪花的美丽在于用生命碰撞出瞬间的精彩,人生的价值在于用独特的方式开拓独一无二的自己。
小时候常常独自仰望着夜空,想象着月宫里美丽的仙子和可爱的玉兔,便以为世界就如我所看到的这般。而现在,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回小时候的童真童趣。
现在的夜空只是匆匆的望一眼,再不会有太多的联想,因为喧嚣嘈杂已代替了他的静谧安详;乌云笼罩已取代了它的满天繁星。它也许已像底下这群忙碌的人们,无暇顾及自己的容装了吧!
在这样的夜空下成长的我有时也禁不住去想:是什么改变了这一切?但是没有人给我答案,我自己也找不到。当读到阿q的“精神胜利法”时,别人的态度是讽刺,是嘲笑,对他全盘否定,而我,却认为它中间不也有一种洒脱吗?虽然它不能改变阿q的命运,不能改变阿q的生活,但至少它麻醉了阿q。当然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但世事难料,我们总得有个宽大的胸襟和坦然的态度。
时间在变,事物也在变,不要再去刻意留住些什么,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已在记忆里,只要我们懂得珍藏。
依然记得那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无论在何时,我们总可以找到自己的声音,自己的光源,自己的位置。不要去埋怨上帝的不公平,因为它给予每个人的东西都是等价的。自己的舞台需要自己来创造,毫不犹豫地选择之后,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心,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不论这条路是多么崎岖坎坷,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永不退缩,因为我们始终期待着彩虹出现的那一刻!
仰望星空,不会再编织出小时候那些神奇的故事,因为我明白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颗星,这颗星也许相同,也许不同。但是,无论你心中的星与他人的是否相同,那颗星都会在你心中。我就是我,是我心中的那颗星。
我心中的那颗星作文字篇三
在我成长的旅途中,陪伴着我成长的有许多颗璀璨的星星,其中一颗最亮、最耀眼的星星,那就是我的语文老师——陈老师。
她,中等的身材,长着一头短短的黑发,黑发中流露出一丝丝白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高高的鼻子上戴着一副眼镜,显得非常有精神。
那是上个学期期末的时候,有一天早上,平时每天都很早到教室的陈老师,今天却很晚都没有来。同学们纷纷纷议论着,有的说;“今天陈老师怎么那么晚还没来?”有的说:“陈老师会不会生病了?”隔壁班的杨老师听见我们在说话,走过来对我们说:“今天陈老师生病了,可能来不了了,你们自己看课外书,不要说话了。”话音刚落,令我们出乎意料的是:陈老师居然气喘吁吁地走进教室。只见她脸色苍白,手拿着教科书,对我们说:“不好意思,我来晚了,原打算今天不来的。可是一想,如果不来,你们的功课会被落下的,所以就来了。”陈泽南站起来说:“老师,您身体不好,还是去休息吧!”“我们自己会看书的。老师您还是去休息吧!”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不,不用了,我可以坚持的。”陈老师坚决地说。说完,陈老师就拿起书本开始讲课了。同学们感动极了,上课听得可认真了,就连那些平时上课做小动作的同学,也认真听讲了。我心里想:陈老师带病上课,真尽职啊!
陈老师为了我们,不但带病上课,而且每次也很晚才回家。
有一次,我们作业都没有订正完,陈老师让我们一个个去交。不会的,仔细地分析给我们听,结果她被我们留到很晚才回家。像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
陈老师,您就是我心中一颗最明亮的星星,我无法用语言来衡量,这颗星星的价值,但永远在我心中闪烁。
我心中的那颗星作文字篇四
我心中的那颗“星”,他既不是什么大腕明星,也不是什么人人皆知的大作家,可能全班也只有我知道。他默默无闻,直到他去世,也有很多人不知道他,但他对国家的贡献不可估量,他就是昆虫学家--蔡邦华。
蔡邦华生于1902年,专门专研蝗虫,直翅目等……
1920年,他满怀希望,东渡日本留学,如他所愿,考上了国立高等农林学校。
1928年,他勇敢地拒绝了当地日本政府的无理要求,提前回国。
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院士。
1966年,动物所与昆虫所合并,蔡邦华任研究员,副所长。
1983年,因病逝世于北京。
蔡邦华的一生,有获得中科院院士时的高潮和激动,也有抗拒日本政府时令人不得不佩服的传奇事例,还有临终的悲哀,悲哀没有为祖国付出更多……
他发现了松干蚧并采集为标本,成为了浙江大学农学院的镇院之宝。当然,他是昆虫学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号,也不是浪得虚名,而是实实在在的,一步一步努力换来的一个职责。
1932年,当他代表中国参加法国举行的世界昆虫大会时,一开始,甚至没人看他几眼。蔡邦华依旧稳扎稳打,因为他比谁都明白,如果中途放弃,这不仅会损伤自己的尊严,还会让中国的尊严大打折扣。他不慌不忙地上台,为大家讲述我国的直翅昆虫。
他活到81岁,有63年苦苦钻研昆虫。每当认为自己看了几年昆虫书就认为是昆虫学者的我,真是自愧不如。明白任何事都应当脚踏实地,才能换来仰望星空。
蔡邦华一生曾为国家做过很多贡献,是我心中最高的那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