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月十五中秋节作文字(4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八月十五中秋节作文字篇一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供月月饼到处皆有。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叙述无遗。
八月十五中秋节作文字篇二
中华上下五千年,留下了一个个传统的节日,如:除夕、春节、元宵、端午节、中秋节……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中秋。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这十五的月亮圆又圆,它照亮了每一个人,照亮了每一个思念家乡的亲人。虽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在传统的中秋节来临之际,除了在外有紧急工作不能回家的人之外,所有的人都要回家与家人团聚,吃月饼赏月,欢欢乐乐过中秋。于是中秋节便成为了全家团圆的节日。
这一夜,在如纱的月光下,一大家人围坐在圆桌旁赏月,那抹金黄的圆月本就十分吸引人,再加上时有时无的星星,更显示出无限的神秘,就像蒙娜丽莎不可捉摸的微笑一样,又像圆圆的月饼。对了!中秋节怎么会少月饼的呢?每个人的手中都拿着甜甜的月饼,赞叹着月色的美满,即使有灯光照亮半边天,可嫦娥居住的地方却如此的迷人。“这八月十五夜,天色晴朗,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竞吃月饼。”向四周望去,热闹情景不比往日,处处泛出幸福。
在外不能回家的人,轻捎一轮明月与家人,让自己与家人同在一片月光下,同家人一起思念对方。月光下的乡愁,月光下的思念,月光下的孤寂与月光下的幸福共同融入这个满月的中秋。
天上的月,地上的人,无不团聚在锦绣中秋之中;天上的月,地上的人,无不思念着家人之中;天上的月,地上的人,无不沉浸在淡淡的幸福之中。
啊,好一个八月十五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作文字篇三
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到了,我们开心极了!
夜幕降临,不知是海面倒映出了天空,还是天空照亮了海面。月亮姐姐悄悄爬上了天空,今天,是它一年一度的生日。正当月亮开心的笑时,玉兔和小星星也来助威,围着月亮姐姐欢快的跳舞,玉兔还偷偷的在月亮姐姐脸上亲了一口呢!弄得月亮姐姐涨红了脸,不好意思得低下了头,也招来星星的羡慕。它们把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开心地跳舞。
妈妈摆上一张桌子,端来各种各样的热乎乎的月饼。有红枣味的,蛋黄味的,还有蜜糖味的呢!大家还没动口,就陶醉在月饼的香气中去了。我轻轻的拿起两个爷爷奶奶最爱吃的红枣味,二话不说塞进了爷爷奶奶的嘴里。爷爷品尝着美味的月饼,还边说:“嗯,这个味道真不错!”奶奶也情不自禁的竖起了大拇指。我拿起了蜜糖味的月饼,慢慢咬下一块,月饼的香味回荡在我的嘴边,让我融化在甜美当中。全家都在享受月饼。
吃完月饼,我们坐在阳台上,静静观赏美丽的“大圆盘。”啊,他真美,里面好像还有一座“广寒宫”呢!广寒宫里有无数巨大的柱子,它们五颜六色,有的绿色,有的红色,还有的是黄色,还有……爷爷被这景色打动了情不自禁地诵起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说完,还端起了一杯酒一饮而尽。
这时,奶奶叹了一口气,不知还有多少人不能与家人团聚啊!对啊,还有多少人不能与家人团聚啊!那些工人们,现在还在加班,医生们,可能还在手术室,他们仍然在辛苦的工作。
夜深了,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所有人都和亲人一起过中秋节,她们都在高兴地笑着,无忧无虑,开心极了。
八月十五中秋节作文字篇四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愁。”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中秋时节对兄弟姐妹表达思念的诗句。“月亮”从古至今都代表着“团圆”,所以使得那些无法与家人团聚的文人墨客们纷纷对月寄情。而我是幸运的,能和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这难道不是无比幸福的吗?
今年八月十五,我们一家人为了能看到月儿,便早早地派我和弟弟来到楼顶。虽说是被“派”来的,但这待遇也不差呀!这不,我和弟弟各拿着一个圆圆的月饼坐在凳子上津津有味地吃着。我和弟弟吃得悠闲,天上的月儿也没闲着,正努力挣扎想要赶快挣脱重重迷雾,将那最纯洁最轻柔的月光洒向大地。
我和弟弟嬉闹了一会儿,便不约而同再次将视线重新投向天空,只见天空中乌云密布,黑黝黝的一片,咦,月儿呢?还是没有看到她美丽的倩影。我在心中默默地祈祷:月儿啊月儿,你赶快出来吧,我们全家人都等着观赏你那惊鸿之姿呢!你可不能就这么半途而废啊!这些乌云算什么?你才是夜的主宰呀!我想你也是这么想的吧!我相信你不会抛下天下的有情人的。
思绪回到天台,我对着月儿重重地点了点头,似乎她能听懂我的话。可月儿还是如原先一般无动于衷,就像没听见一样,我不由得轻轻地发出一声叹息,转身牵着弟弟准备回家了。
就在这时,忽然一缕缕洁白的光芒向我射来,转瞬间将我和弟弟包裹。一会儿她又躲进乌云里,一会儿又钻出来,像是在跟我捉迷藏。我和弟弟瞬间喜上眉梢,脸色不由阴转晴。我俩落在地上长长的身影似乎也在和风中舞蹈。月光照进我的心房,是那么的纯洁,那么的无瑕。我转身面对月儿,大声地叫着:“哈哈,月儿,你是在让我留下吗?”
我们全家人都来到了天台,满头银丝的爷爷奶奶拿着甜甜的月饼,细细的品味着;年轻力壮的爸爸妈妈一边吃着月饼,一边和弟弟追逐嬉闹;可爱的我依偎在爷爷奶奶的身边,轻声低语着。月儿也不忍躲进乌云,圆圆的高高的静静地悬挂在空中,默默地看着我们,为我们穿上了一件如水的纱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对着月儿,虽然我年纪尚小没经历过什么,也没值得惆怅的,可还是莫名其妙的沉浸在这种气氛,或许是已故的亲人?或许是远方朋友、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