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写故乡的名篇29篇(通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写故乡的名篇篇一
东湖的美,美在湖水。清清的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倒映着绿树小草,倒映着湖水中的亭台楼阁。一阵微风吹过,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像撒了一层碎银,一闪一闪的。
湖中一个个的凉亭,小巧玲珑,掩映在绿树丛中。亭子的檐角翘起,像展翅欲飞的雄鹰。亭子里,一根根红色的梁柱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那龙腾空跃起,那凤展翅翱翔,真是龙凤呈祥。
湖上座座小桥造形美观,形状各不相同,桥上游客来来往往,他们迎着风儿,走在小桥上,一边观赏碧波荡漾的湖水,一边呼吸着湖上的清新空气,让人心旷神怡。
东湖的美,美在湖堤上的花草树木。这里的树木郁郁葱葱,一棵棵大树撑开了绿绒大伞,柳树垂下了柔软的枝条,树上像挂着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一年四季花儿争相开放,红的似火,黄的赛金,白的如玉,粉的如霞,姹紫嫣红,美丽极了!
家乡的东湖,我爱你!
写故乡的名篇篇二
我的外婆家在戴村,那里有山,有水,有稻田,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我喜欢在田野上奔跑,喜欢新鲜的空气,更喜欢大自然。
我经常跟外婆去爬山,山里有茂密的竹林,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笋宝宝就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想要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外婆在挖笋,我就在一边追逐各种各样蝴蝶,红的,黄的,白的可漂亮了。
家门前有一堆沙子,它可是我们的乐园。每次回去,我和妹妹都玩的不亦乐乎,搭城堡,做巧克力蛋糕,捡小石子拼笑脸玩得都成了小花猫。
邻居家的小狗是我的好朋友,每次见到我都友善地摇摇尾巴,跟我打招呼,我也经常收集肉骨头给它吃,嘎嘣,嘎嘣,吃得津津有味。
我家院子里种了丝瓜、番茄、玉米、冬瓜多的数也数不清。暑假回去,长长的丝瓜围满了栅栏,胖胖的冬瓜睡满地,红红的番茄挂满枝头,玉米咧着嘴对我们笑
我喜欢农村的田园风光,让我们爱家乡,爱大自然吧。
写故乡的名篇篇三
我的故乡有许多山,一年四季有不同的颜色。
春天,山上的草抽出了嫩芽,树上长出了许多小叶子,满山的桃树开了花,小河水哗哗地流着。春天的山像一座座花坛。
夏天,山上长满了树,你如果从山上走过,山上那密密层层的树让你看不到一丝阳光,甚至分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夏天的山像一个个绿色的馒头。
秋天,山上的叶子像许多黄蝴蝶,有的落在枝头,有的飘到地下。秋风吹来,落在地上的叶子又重新飘起来,真美啊!
冬天,山上下满了雪,一座座山变成了一只只白色的贝壳。看到贝壳,我的感觉就像在海边。
我爱故乡的山。
写故乡的名篇篇四
我家屋子前有一棵茂盛的大榕树,这棵大榕树在我生活中添加了许多的光彩,我们家乡的人都非常依靠它。
春天,大榕树长出了嫩绿的小叶,这个季节真是小鸟栖息的好地方,我一起床,就听见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
夏天大榕树长得非常茂盛了,人们常到树下乘凉,晚上的时候,人们还在下面喝茶呢!太阳猛烈地照进家家户户,人们热得都开了风扇。空调。而我家却不用,因为有了大榕树帮忙遮着阳光,就是阳光再猛烈也照不进来。
秋天,大榕树不像别的树一样枯萎了,它还是挺立在我们家前,帮我们挡着被狂风吹来的沙粒,让我们不会被沙粒弄伤眼睛。
冬天,大榕树仍然根深蒂固,一点落叶也没有,好像在迎接春天的到来。
一年四季,大榕树一直守在我们的村子里,我们对这棵年过上百的大榕树建立了浓厚的感情。
写故乡的名篇篇五
故乡的记忆永远定格在一个秋日的下午,大人们在打谷场上忙着翻晒和聚拢丰收的粮食,美丽的红蜻蜓成群结队翻飞在周围,好像在探究什么秘密,也好像在挑逗我童年那片五彩的快乐天空。
夕阳西下时,家家户户房顶上冒出了黑黑的炊烟,母亲们用略带威严的召唤,把各自的儿女领回温暖的家。
空气中传来浓烈的炒韭菜的芳香,让每一个东倒西歪的房子都成为极具魅力的美味纠结的谜团。我总是对谜语的结果很向往。
我等待的呼喊声久久没有响起,喜好唠家常的妈妈一定是在那片小土岗上和一堆早就熟识的先辈们闲聊忘了时间,她一辈子就喜欢这样的闲聊。我从不忍心打扰他们。
我奋力挥舞小手和夕阳说着再见,蜻蜓们却总是来扰乱我的告别,似乎怕我早早回到那人语已静的家。
那片夕阳至今没有落下。
我还是故乡那个晒谷场上不愿长大的孩子 。
妈妈却找到了失散已久的睡眠。
写故乡的名篇篇六
我的故乡在长沙的乡下,那是我爷爷奶奶曾经住过的地方。每到过年,我们都会回故乡看看,去探望爷爷奶奶。
那是在冬天,偶尔会下雪。每当片片雪花飘落,我和表姐便会蹦跳着闯到门前的坪中,站在雪地里,用手托住飘到眼前的雪片儿,看着它慢慢融化。
有时候,树枝上也搭着雪。站在树下,会有一两滴融了的雪水掉在头上,脖子里,冰凉冰凉的。
最有趣的地方要数爷爷的后山了。若是雪没融化,我和表姐便会找一些小玩意儿埋进去当宝藏,准备明年再挖出来。但总不成功“宝藏”不是被踩进土里就是被别人捡走。可我们却乐此不疲。
要是没有下雪,我们就上后山去帮奶奶“捡柴”,烧火做饭。说是捡柴,实际上却是摘后山的杂草,有时候我们也会折一些细细的树枝。不过这些东西并没有对生火做饭起到多大的作用,因为杂草是不易燃烧的,而我们捡到的树枝大都被雪水弄湿了。可即便是这样,奶奶也微笑地接过,夹在柴火里,仍进灶膛中。
现在,那座曾经充满欢笑的老屋,却已人去楼空。虽然我们仍会回去,但却少了以往的欢乐。
故乡的山,故乡的雪,故乡的人汇成了浓浓的故乡情
写故乡的名篇篇七
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包,终年围绕着我们的那个小小的村庄。即使寒冬腊月,那里的山,依旧是葱绿葱绿的。
我的家乡是甘肃天水。在一个月明人静的晚上,我不禁思念起故乡来。
我思念家乡的苹果树,国庆节时,我曾和伯伯、哥哥们一起去山上摘苹果,整面山坡全是苹果树,树叶已渐稀少,树上挂满沉甸甸的苹果,在阳光下闪着光,露着笑脸,让人一见便生爱慕之心。有的苹果上面还套着纸袋子,我便一把摘下来,取下纸袋,捧在手上,都等不及带回家清洗,就咬一口,水水的,脆脆的,好甜!
我还思念家乡的小黄猫。每天早上,我都会早早的起床来看它,并给它喂馒头,每顿饭前,我都要先把它喂饱了才吃饭,不然我就不吃饭。它吃饱了,我会抱着它到院子里田野里遛一遛,揪揪它尾巴;或用一根木棍挑住它的后脚,慢慢将木棍抬高,训练它倒立;或顺手从路边采朵粉红的石竹花系在它头上,再用毛毛草编个小草帽,把它打扮成漂亮的小姑娘。有时,我还会把它抛得高高的,再让它落地,当然舍不得让它重摔在地上,只要和它玩,我就感到特别快乐。
我是馋嘴的丫头,自然会想起奶奶做的好吃的土豆饭、哥哥上树为我摘的青皮核桃和我们从山上采的野果子。想起家乡的亲人,心里总是暖暖的。
现在,我虽然很少回家乡,但是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物一人,都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和记忆。
写故乡的名篇篇八
榕树,又称“不死树”,因为它生长快,寿命长。福州,俗称“榕城”,在“榕城”这片土地上,有一个叫官坂的小镇,那儿的榕树也有不少,千姿百态。我的故乡就在官坂。
漫步在通往中学的路上,宽阔的水泥大道两旁尽是黄土堆与民房,不禁使人有一种特殊的伤怀。日落,余晖映射在黄土堆旁土坑里,水面如一面光滑的镜子,折射出落日的光辉。天,与黄土堆的颜色大致相同,都是一种淡淡的土黄。空中满是凝滞的云团。水泥路的灰白色与夕阳的金黄色配合在一起,映入眼帘,晚霞好似七彩的流苏,围绕着落日,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壮丽之感。
不知不觉,一株参天大树展现在眼前。这株榕树约有三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几十平方的树阴。树干与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又坚硬。树叶绿得苍郁,清楚地显示出这株榕树的饱经风霜。
生长了五百多年的榕树!对眼前这株榕树我简直到了望而生畏的地步了。走近一看,布满苔藓的树干、树枝上支撑榕树母体的气生根,一条一条,在夕阳落山的情境中,如同一个个初生的婴儿紧紧依偎着母亲 ,拥抱着,在妈妈的怀里沉沉入睡……远远望去,给人以强大的视觉与心灵震撼。
想想看,这株榕树已经在这个世界上活了500多年了,经受过多少风吹雨打,雷轰电击呀!不管天气怎样恶劣,它都顽强地生存下来,这难道仅仅是因为榕树的寿命长吗?难道仅仅是因为榕树生长快吗?
几百年来,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是打雷还是闪电,这株榕树都活了下来,一回又一回绝处逢生,一次又一次起死回生,终于成为了小镇一方奇丽、壮观的风景。
家乡的“不死树”!
写故乡的名篇篇九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普宁市。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我的家乡里有个篮球场,篮球场旁边有棵大榕树。
家乡的大榕树过了几年都没倒下过,甚至还生存了几十年。大榕树长着粗壮的枝干,长长的树枝,他比我们家乡的其它树都大。
春天,大榕树抽出来一条长长的嫩芽,过了几天,在黑夜里,悄悄的长出了一片叶子,真是美丽极了!大榕树也像个姑娘,一阵清风吹过来,大榕树的叶子飘飘摇摇,你看,像不像一个小姑娘在跳舞?
夏天,榕树的作用非常大,比如说:它可以撑起它的大雨伞给打完篮球的,流汗的人乘凉。小朋友们可以在大榕树下玩,不会被晒到。大榕树的树叶与小兴安岭的树叶一样葱葱茏茏。茂密的树叶一共有叶柄、叶片组成,可爱极了!
秋天,它茂密的树叶变得枯黄不是代表它死了,而是它要经过的过程:生长——发育——衰老——死亡。它秋天的过程其实是衰老,枯黄的树叶翠翠的,落叶从空中翩翩起舞,真是诱人!
冬天,它仍然像一位战士一样站在上面,叶子没了,这也不是代表它死了。战士在它的岗位站的笔直笔直的,真是坚持不懈的一个大榕树!
我家乡的大榕树一年四季景色优美、惹人喜爱、还像战士一样坚持不懈,勇敢极了!
写故乡的名篇篇十
榕树,非常多人都见过,但认真观察过榕树的人,却少之又少。以前,我也对榕树非常陌生,但现在可不一样了,我对榕树非常感兴趣,一直想深入地研究榕树,也许有人会说:“榕树不就是一棵普普通通的树吗?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呢?”我并不这么认为,当你与榕树相处一段时间后,你就会体会到,榕树并不普通。
我们家乡有一棵大榕树,听说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这棵榕树是我们村里历史最长的树,它长得非常茂盛,不管一年四季,它的叶子都那么翠绿。它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多好处:春天,这棵榕树是一个照相的最佳景点;夏天,乡亲们在树下乘凉,孩子们在树下做游戏;秋天,它还是一样的翠绿;冬天,它为我们遮风档雨。
说了你们也许会不相信,这棵榕树有着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打铁的人,他家就在榕树下,因为他是孤儿,所以只有他一个人独自生活,突然有一天,他发现了一位女子在树下,他就把女子请到他家里坐,经过一段时间的的谈话,使这们女子更深入的了解那位男子,以后的每天早上,那样女子都帮那位男子点火,那男子听到同乡说:“这位女子来历不明,而且全村上下都没人见过她。
后来又听人家说这棵榕树里有一位榕树精,是一位女子,身穿一身裙子,长得非常美丽,他觉得人们说的跟那位女子一样,回到家里,他说要赶走那女子,而那女子舍不得他,怎么也不肯走,最后,那男子拿起烧红的烙铁一把按在女子身上,眨眼间,那女子消失了,从此以后,我们家乡的那棵榕树的右侧干枯了,那女子再也没有出现过。这个故事使我半信半疑,那棵榕树的确长得非常像一位女子。
这棵榕树真大啊!它寻伸展的树枝似乎遮住了半个天;这棵榕树真高啊!高得比两层楼还要高;这棵榕树真美啊!远看像一位翩翩起舞的少女,近看像一把撑开的大伞,这把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不管春夏秋冬,不管严寒酷暑,它都那样的耸立,那样的坚强。有了这棵榕树,使我们家乡添上一幅绿色的画面。
所以,我们乡村的人都非常尊敬这棵榕树。我认为,这棵榕树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它具有一种坚强、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非常多人都有不具备的。
写故乡的名篇篇十一
故乡,是记忆中玫瑰色的薄雾。
记忆中的故乡,没有骄阳似火,酷暑难耐,一切行文中提到的灼热,都是不复存在的。之所以说是记忆中的故乡,是因为我实在无法将美丽可爱同这座冰冷的日新月异的城市联系起来。
孩提时代。夏季或许意味着休息,但对孩子们来说,游戏的最好时间到了。
金色的阳光穿透江南常年不散的雾霭,召唤优雅的蝶,可爱的蛙,灵活的蜓,英勇的虾……女孩子们拿上网兜在花丛中乱转,惊跑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又急急忙忙举起网,对着早已够不到的高度一扑,仰望着翩翩倩影出神。往往一下午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就是有幸请得失神者落网,也往往在入夜前就被小心地送回家。
男孩子们可没这么不讲效率,他们挽起裤腿,将泥巴印在藕节似的小腿上,早已虎视眈眈田边的青蛙。青蛙是农夫的好助手,这话不假,但对于不过十岁的孩子,有什么比玩更重要的呢?何况农夫也乐呵呵地观看呢!
“呱——”一个冒失鬼打破了沉寂,小径上立马伸出一只脏手,迅捷地盖住它。“呱,呱”冒失鬼还在不甘地挣扎,可就是它潜进水里,两岸也都是“伏兵”。青蛙可没蝴蝶那么好运气,大都是用来玩耍或钓龙虾的。
“蓬头稚子学垂伦,侧身莓苔草印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的也就是如此。
当阳光逐渐隐去的时候,孩子们也安静下来了。花白头发的老妪躺在藤椅上乘凉,眼睛微微合上了,面容安详,但身边的孙儿一动,又睁了开来。稀疏的光零落洒落,一点一点的光影,便是从前人怯怯的眼睛。
这些孩子,往往不过4、5岁,还不够出去玩的资格,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一眨一眨地听故事。
花季。夏天了,没有什么感觉,就像迎面的一个陌生人叫张三或是李四。热了有空调,有冷饮。户外活动更是稀少。
其实走下楼去活动,那蝶,那蛙。在这发展的城市中,在这精心看护的绿色中,也早已绝迹。那树荫下一点荧绿的光,已是梦境中的萤火。这几年,除了麻雀之外的鸟也没看见过,笼子里养的那不是鸟。
何况,我已懒得下楼。
坐在电脑前,十指娴熟,划过键盘。
夏天来了又走了,而我们的夏天,早在不经意间消逝了。
我仍然怀念这童年记忆里的那故乡的夏,它让我感受到了夏天的意义。
写故乡的名篇篇十二
故乡在湖区,河沟,池塘,溪流随处可见。一到夏天水涨起来的时候,仿佛水里的万物都活起来了,荷叶撑着小伞脑袋挨着脑袋在池塘里窃窃私语,荷花悄悄地在青绿的小伞丛中露出花骨朵儿。
等荷花开得差不多的时候,孩子们也有事干了。家里的大人就会允许孩子们划上垂涎已久的小舟到自家的池塘里采莲蓬。这时候采的莲蓬是最嫩的,是可以生吃的,但不允许采太多,因为大人们还要等莲蓬长老了做莲子汤喝。
父亲说,那时候是他最开心的时候。刚下堤,坐到小舟上就可以闻到扑鼻而来的荷叶的清香。轻轻划着小舟,看着一波接一波的水之鳞片簇拥着,而后破碎散开,水草的身影如同鬼魅,耳边蛙声起伏,却不会觉得聒噪。不过,在享受这般美景可不能忘了使命。父亲在一团团清香中穿行,拿着长篙,眼睛仔细地盯着荷叶丛中,有时候莲蓬在荷叶下探出头来,父亲就会伸出长篙将莲蓬下的荷叶梗压弯,再慢慢低下身子往前倾,但是眼睛却不能离了这个莲蓬,可能稍不留神它又躲了起来。等莲蓬离自己的手足够近的时候才能用力将梗掐断,这可是门技术活儿,要是距离没把握准,稍一用力向前倾去,却又扑了个空,身体便会失去重心,一头栽进水里,惊得荷叶也打着小伞避让着。不过这里的孩子都是习水性的,有时也会跳下小舟,在荷叶丛中游泳和小鱼儿捉迷藏。摘了莲蓬就趴在小舟上享用,将莲蓬轻轻掰开,可人的莲蓬米就会乖乖地朝你眨眼睛,用手指轻轻一掐,莲蓬皮就会裂开,露出青绿色或是淡黄色的莲蓬米。父亲说他一般会先放一颗到嘴巴里细细品,既甜又嫩的莲蓬米在唇齿之间,顿时感觉芳香馥郁,流畅肺腑,而后是一丝淡淡的苦味,让人回味无穷。每当这时,父亲就会仰面躺着,享受和煦的阳光,将留于齿间的清香融入温暖的阳光,让太阳也尝尝这人间美味。
有时候,摘莲子也会有意外收获。父亲说他曾经有一次看到过一只貌似鳝鱼的生物,头上长着似鸡冠般的鳍,却飞似的游走了。
对于父亲那个年代的孩子来说,夏天不仅仅可以摘莲蓬,还可以捕鱼。那时候孩子们手中是没有鱼网的,也是不准捕自家鱼的,通常他们都会找一条“野沟”,选一块水流较缓的不到半米深约莫一米长的河沟来捕鱼。
捕鱼的必备工具是铁锹和瓢。先找一些大石块垒在一米长的河沟上游,用铁锹挖较硬的泥土将上游的来水大致堵住,就像修筑一个小型大坝,再在下游修筑同样的“大坝”,捕鱼前期工作就算完成了。趁着“大坝”还没被冲垮,要迅速用瓢将河沟里的水舀尽。渐渐地,随着水的减少,鱼儿们也现了身,快活地扑腾着,游动着,这时候抓鱼也就容易多了。
在小河沟里抓的鱼大多是鲫鱼,刁子鱼,有时也会也草鱼,泥鳅等等,而大个头的柴鱼则是要到大池塘钓的。在鱼钩上挂一只青蛙,远远地抛出鱼线,待青蛙沉入水中后也不能坐享其成,而是要上下晃动鱼竿,水里的青蛙也会上下跳动,父亲说只有这样,柴鱼才会以为这是活的青蛙,才会上当。
父亲说完,我便吵着要在夏天回故乡一趟。可没想到父亲叹了口气说:“现在哪比得上以前啊,野生的莲蓬米和鱼早就看不到了。”我不禁有些扫兴,可眼前却似乎有接天莲叶在夏风中撑着小伞摆动着,鱼儿们在莲叶下快活地嬉戏,孩子们挽着裤腿聚精会神地盯着水里游动的影子,嘴里还留着莲花青青的香味。
写故乡的名篇篇十三
我的故乡人杰地灵,那有郁郁葱葱的松树林,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田野,连绵雄伟的山脉,但最让我流连忘返的还是那条清澈的小河。
小河是宁静的!春天,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小河深深扎在富饶的在大地上安静地流淌着。不时,有几朵清香扑鼻的郁金香被春风带着飞进了小河的怀抱,小河仿佛夹上了发卡,十分喜人。每当我看到这一幕,都会不由地想起宋代诗人苏轼的一句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小河是生机勃勃的!夏天,山坡上的小草和树木都绿了,百花争奇斗艳,美丽动人。小河里的鱼儿很多都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纷纷跳出水面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空气,有的在水面上扑腾跳跃;有的在水中疾速穿行;有的聚拢在一块享受日光浴;还有的藏在水底呼呼大睡。这是小河的蓬勃,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小河是热闹的!秋天,天高云淡、丹桂飘香,河边的果树上结满硕大又饱满的果子。孩子们欢快地跃进了水里,一个又一个的水花炸开,泛起一道道涟漪。他们在水里打水仗,我打出一个盆那么大的水花,你拍出一个一米高的水柱。大家你来我去,玩得不亦乐乎。饿了,随手就可从树上摘下一个果子充饥,大啃一口,一股甘甜就猛烈地向你的嘴巴发动攻击,真是妙不可言啊!
小河是沉默的!冬天,银装素裹。小河身上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外套,孩子们全副武装,穿着旱冰鞋肆无忌惮、争先恐后地冲上冰河,在冰面上轻快地滑动着,上演着精彩的华尔兹舞。
故乡的小河,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总是令我心弛神往!
写故乡的名篇篇十四
我最喜欢的房子就是故乡的老屋了,它虽然有点破旧,但还是美丽不减。
老屋的房顶是用黑色的瓦做成的,墙是用一块一块巨大的石头垒成的,特别坚固,不管风吹雨打都不怕。
老屋厨房里盛满了东西,有一个大火炉,大火炉冬天的时候可以用来取暖,还可以用来做饭和做菜。客厅中则有一个木头做成的柜子,里面放着碗,盘子,勺子,还有杯子。用餐的时候就把它们统统取出来,一家人喝酒喝茶,吃鱼吃肉,无比幸福。
老屋的后面是一个花园,花园有很多的花,有月季花,玫瑰花,还有紫丁香,我经常到花园里去给它们浇水,遇到蜜蜂和蝴蝶时,我的心情会格外快乐。
前院里则有一个鸡舍,鸡舍里有八只母鸡和四只公鸡,每天每只母鸡都会下一个鸡蛋,而公鸡,每天早晨也都会叫我们起床。这种纯净的田园生活,住在城市里的孩子是很难享受得到的。
老屋的周围是一圈石头垒起成的围墙,墙南是用木头做成的大门。大门口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有天皆丽日,下联是无地不春风。大概是形容这里是一片风水宝地、每天都有着春天般的生活吧。
我喜欢我故乡的老屋,它真的很美丽。
写故乡的名篇篇十五
无论我走多远,走多久,我都不会害怕。因为故乡永远在那里,不风化,不老去。
题记
那里总有似乎望不到头的麦田。清晨,一声一声的鸡啼回荡在我的小村里;傍晚,一丝一丝的袅袅炊烟无限柔情地笼罩着它。故乡的记忆好似一个水坝,开一个小口也能决堤。如今,当我站在故乡之外,站在童年之外,我发现自己的身影依然飘荡在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上。
若到我的故乡,那请你细心享受我故乡的风,犹如蔚蓝的海水浸过心头。
清晨,当我从朦胧的梦境总苏醒时,伸一下舒服的懒腰。几步走,打开窗户,顿时风裹着阳光挤进来,撞了个满怀,就像毫不客气的老朋友,亲切随意地走进你的房间,问问你睡得好不好。早晨的风湿湿的,夹杂着农家特有的麦香味,淡淡的,给昏睡的人们注入了一剂清醒剂。顿感精神抖擞,活力充沛。闭上眼,还会真切地听到风在轻轻地唱歌,像雾岚一般飘渺轻远,让人有一种诗情画意般的享受。
故乡的风仿佛是天真活泼的孩童,带给你一天的精力。
中午,故乡的风变得更加活跃了,如似一位热情的小伙子,时不时地与我开玩笑。中午的阳光给风穿一件金色的薄衣,闪闪发光,吹到哪儿都带着太阳的温度。风吹过小溪,小溪哗哗地笑起了酒窝;风吹过桦树,树被风挠痒痒而咯咯地笑了;风吹过果园,石榴笑得裂开了嘴巴,露出晶莹玛瑙般的牙齿;风吹过农家屋顶上的炊烟,仿佛告诉炊烟一个秘密,让炊烟轻轻地跟着它走了,留下淡淡的烟影。中午的风吹拂过我湿热的脸颊,犹如浑然天成的丝巾,烫干我的汗水,留下一个个吻痕。
故乡的风仿佛是热情粗犷的小伙子,给你的下午增添更多的活力。
傍晚,当我吃过晚饭倚门而立时,故乡的风便溜过来,与我调皮地玩耍。夕阳渐渐西落,风也渐渐褪去金色的薄衣,暖暖的风慢慢变得凉凉的,拂过疲倦的脸颊,凉意爬满了脸蛋。疯了一天的风,此时也安静了。它慢慢地吹过我的脖颈,仿佛有一双温暖的手环着我,那手里盛满着无限的爱意,有妈妈的味道。院中的花花草草随风摇曳,夕阳下,好似一幅柔情四溢的水墨画。碧绿的草儿在风的亲吻下,似乎绿得更迷人眼;粉嫩的花朵在风的抚摸下,似乎开得更娇艳;忙碌的人们在的歌吟中,似乎放慢了步调,紧绷绷的弦也放松了下来,徜徉在风的柔情里,渐渐地沉睡
故乡的风仿佛是温柔婉转的姑娘,给你的夜晚带来安逸、清闲的享受。
我爱我的故乡,更爱故乡的风。白岩松说过:回头的地方越清晰,向前走的路就会越坚定,这可能就是故乡的意义。
写故乡的名篇篇十六
又一次掀起回家的脚步,思念早已浸透了故乡;多少载日月依旧,多少载山水相存;车轮碾上了泥土,我已嗅到了故乡的芬芳。
没有高耸的楼群矗立,没有草原的一望无际,没有呼啸的北风扬起漫天的沙砾,没有……然而,《脊梁》拍摄组却将摄像头对准了这里,在这里执行“栋梁大计”。
这是一个宁静而古老的村庄。群山起伏,山脉蜿蜒,溢彩流翠。一片茂密的榆树林在微风中起伏着,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榆柳掩映的村庄,像迷人的婴孩在摇篮中恬静地安憩;又像一只船,在动荡的微波中轻轻荡漾。一条明净的小河从村前潺潺流过,恰似幽深的绿海中流出的一首歌,平添了几分景致,几分情韵。
拍摄组第一次走进村庄时,是学校的一位老教师接待他们的。虽说是学校,其实是几间破陋的教室,虽说是教室,不过是一排歪斜的房屋。但是谁也不会想到,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陆续走出了80多位大中专生。这是村里人永远的骄傲,这是外村人议不完的话题。
这是一片贫瘠的土地,是一片历经沧桑的土地,是贫穷孕育了希望,是希望造就了栋梁。
这是一片炽热的土地,是养育了一村儿女的土地。人们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衍,年复一年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播下了一茬又一茬的希望,挥洒了一茬又一茬的汗水,收藏一茬又一茬的喜悦。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他们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信念,在这贫瘠的土地上,推动着祖国教育的发展,支撑着祖国教育事业的半壁江山。
走进故乡,走进生我育我的地方,我思念的心忽地欢快,在故乡依旧璀璨的夜空里,我又属于哪类闪亮的星?在故乡依旧贫瘠的土壤中,我亦属于那粒金黄的土。
哟!故乡,生我育我的地方……
写故乡的名篇篇十七
奶奶托姑姑带来一袋故乡的地瓜,地瓜还裹着一层泥土,带着来自乡间的朴素的味道。
蒸熟了,洗净手轻轻拈一个,怕手劲大捏坏了地瓜憨头憨脑的可爱造型。田野的气息迎面而来,甜甜的、香香的。一下子,我的思绪回到了遥远的故乡……
我的故乡是长汀的一个小村庄,碧波荡漾的河水,重重叠叠的高山,青山绿水养育了祖祖辈辈的故乡人。
国庆回家,只见原来朴素的矮房已经改头换面。商店多了,道路宽了,生活也更好了。大家都模仿流行的城建风格,拆了许多旧房子,立起了新楼,全都铺上了红红绿绿的砖,显得有些土气。
故乡在变,变得让人不认识了,空气中充满了新经济时代的因子。故乡的人事已非昨日,景与物悄悄地变模糊,可是,故乡的味道却越来越浓郁地包围着我。
我轻轻地合上双眼,深深地吸一口气,空气中飘来故乡的味道。原来,故乡的味道是这样的美,早已沁入我的心腑。最美的是童年的味道,混合着淘气的气息。
记得我四岁的时候,家里的院子都种上了花花草草:兰花、君子兰、铁树、宝珠茶花、夜来香,后院还有一株葡萄和李树……因为爷爷很喜欢种花,特别是兰花,所以兰花便种得最多。
后院那颗很大很大的树,要好几个小孩才能环抱住它。现在我还不确定那是什么树,但是我一昧地认为它就是李树。大概是秋天吧,它就会结一树的李子,然后落个满地,小孩都争先恐后地捡个不停。
最喜欢夏夜,那时,夜来香就会悄悄绽放,散发出奇特的花香,淡淡的,轻轻的缭绕在你身边,那是夏夜的气息。香味在空气中似有似无,暗香浮动,当你再走进一步时才感觉得更真切。夜来香总是引来一些萤火虫,我们便关了灯,看那些萤火虫带着淡绿的微弱的光芒飞来飞去,那是夏夜的点点星光。吃饭时,晚风吹来夜来香的馥郁芬芳,萤火虫在脚边飞舞。于是,吃饭也便成了一种享受
回乡下老家时,坐在车上,大片大片嫩黄的油菜花闪过,而空气里布满了泥土那略带着土腥味的芳香。而我最爱乡下的黄昏,披着夕阳去找野茶花、栀子花。
现在才知道,原来小小的心灵里,就已经渴望着美的滋润了。刚刚开春,兰花就来报信了。受不了花香的诱惑,淘气的我常常把花采下来玩。表姐就把已绽放的花瓣一片片地夹在书页之中。不知几时,书页里的香气就跑出来,令我羡慕不已。
夏天六月,是看荷花的季节。我家不远处就有一个种满了荷花的池塘,我和小伙伴就偷偷地去采荷花。我还为此掉进了池塘,但种种不愉快都被手擎着大把的荷花招摇过市的得意冲洗的无影无踪了。八月桂花香。在爷爷教书的学校就栽了几棵桂树。每逢中午午休时,我就借着去找爷爷的理由进去。看着一簇簇鹅黄的桂花,闪过了一个邪恶的念头,就拼命地摇,桂花落了一身也落了一地。当然,免不了一顿爷爷的臭骂。
过年了,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放鞭炮的呛人味道,这时也是我最讨厌出门的时候,不定那个坏小子会往你身上扔一个响。而现在,耳边空响起噼里啪啦的声音,那股炮竹的气息也变得好闻了。故乡的味道,就这样一丝丝,一缕缕地留在我的记忆中,不敢忘!
而记忆就这样融化在故乡的味道里,任由一点点的思念,也会牵引出无尽的思绪,够我在异乡一个人,静静地,独自品尝……
写故乡的名篇篇十八
喧嚣的白昼过去了,一切重归于宁静。我守着灯儿,不甘心一天就这样结束。然而,即使通宵,还是无法留住时间。凌晨来临了,我在前一天却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时间不愿再等待我沉重的步伐,直接把我的思绪带到了凌晨。在每天刚刚开始的时候整理昨日留下的所有生活痕迹。整个时光的旅律滑过黑夜的翅膀,一直抵达黎明的臂膀,透过氤蔼的视线眺望故乡的人、树木、房屋、街道、天空与整个儿时的画面……
细雨飘落在院中,舞着大自然的华尔兹。我坐在门槛上手托着腮帮子望着院子发呆。“琳琳呵,过来帮阿玛叠纸钱。”奶奶吆喝着。我拍拍屁股上的灰尘,一溜烟儿的跑到奶奶跟前坐下,笑嘻嘻地说:“阿玛,叠多少啊?”“把这一盖子都叠完,用红绳串上。弄完了,阿玛给你糖吃。”不记得自己耗时多久弄完的,只晓得后来自己吃着糖,看着有一路人马敲锣打鼓地抬着放有神像的轿子从我家门前走过,好不热闹。后来,那些钱串“不见了”。
在我的记忆中,故乡是有味道的。那是雨后翠绿的琵琶树和散发甜甜香味的甘蔗的味道,那是清晨教堂里传出的悠远钟声的味道,那是黄昏奶奶站在院门口吆喝我们回家吃饭的味道……
正月十四,很有意义又很有趣的一天,因为这天是菩萨出游的时间。白天会有跳火活动,村中所有人都会去观看。我当时一看见跳火的人就乐了。跳火者全部都是男士,他们外穿三角裤,手拿白蓝轿,一个个从高火上空跃过,好似一个个拿着白蓝轿的超人在跳火,甚是趣味多多。
倘若你是在夜晚看到几个小小的黑影在门口一闪而过,千万别惊奇。那必定是溜去戏场了,先是买了些零嘴儿才开始找位子。台上的戏子咿咿呀呀地唱些什么,我们这群小毛孩儿不懂,只是图个热闹,图个乐呵儿。
每每快过年时,便是人们最忙碌的时候。我被分配到了厨房。做什么?看火呗!别笑话,我还挺喜欢干这活儿的。一手拿着木柴,不断地放进火灶中,一手不停地拉着风箱。木柴噼里啪啦的声响和风箱呼呼的声音编织成一曲恰似远古的音乐,听得心窝窝甜丝丝的。
……
故乡的味道太多太多。
曾经并不喜欢故乡的我,在某个夜里,为这样的故乡感动。
写故乡的名篇篇十九
人们对故乡的怀念其实就三部分:山山水水,亲朋乡友,人文民俗。我为什么要先写故乡的山呢?一是因为故乡的山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二是因为一位旅游者天真的提问。
家乡的山复杂而简单:说它复杂,是因为搭眼一看,山梁岭屲,沟峡谷壑,台滩川洼,坡峁窝岖,互相穿插,凌乱无序;说它简单是因为,在狂人看来故乡的山其实均源于一山一脉玉狼山。玉狼山民间称之为鹿鹿山,这座山,远远望去高耸入云,陡峭无比,终年云飘雾绕难见真容,给人神秘莫测的感觉。夏天,登上鹿鹿山主峰,舒缓的山坡上绿树茂密,遮天蔽日,大小动物旁若无人地来来去去;陡峭的山谷里,郁郁葱葱草地一望无垠,山花烂漫,蜂蝶飞舞。站在山巅,向南望去,山下地势平缓,阡陌纵横,麦田片片;向北远眺,群山连绵,河谷蜿蜒。这时候你对先祖智慧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眼前的秦长城不但圈尽了广阔而肥沃的土地,也没放过隽秀迷人的风景。
当然,如期说长城横穿他的胸前,还不如说,长城就是他拿在手里的窄窄的飘带,只是他身上一个小小的点缀。也只有这个时候,你才能理解我们故乡的山之所以简单的原因:其实故乡所有的地形都是鹿鹿山这个巨人的杰作。你看,他坐南朝北,他的两只胳膊分别向东西方向伸出,两条巨腿向东北和西北伸出。每条胳膊和腿由分散出自己的无数指头和汗毛,而每一个指头,汗毛又想一个个小巨人,在分发出自己的每个部件,这些部件不甘寂寞,象过家家一样,自己创造出自己的玩具和部件,再加上各自的锅碗瓢盆,真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故乡的几十万人就象大小巨人身上的虱子,毫无规则的居住在她的皱褶里。
鹿鹿山最有趣的是他向东伸出的右臂,它拿着自己的拐棍向东,下了陇山,走过谢黄梁,碰上了金牛河,于是他把拐杖扔向对岸,拐杖伸向东北,一路奔平凉庆阳而去,拐杖龙头缺矗立河边,被人称为石峰堡,煞是险峻;而他的右臂肘子一拐直接往东最后留下平襄北山,往牛谷河抓鱼去了。他的左臂向西伸出,洒出一大把砂砾,每个砂砾就是一座山岭,小拇指一攥,成了大家顶礼膜拜的中林仙山,肘子就是著名的华家岭高地,这里就是陇上分水岭,向北的祖厉河,向东的牛谷河,向西北的关川河,向东南的金牛河都发源于此。也许到了这里,它又折向东北,过了王家店,沙湾,抱住右手扔出的拐杖向东北而去,有谁能说山没有左膀右臂的兄弟之情呢?
交代完巨人鹿鹿山的双手,就轮到他的双腿,他的左腿到了庄子梁向北,和左手的一个指头在金鸡峡捉金鸡玩,结果这里西侧取名金鸡报晓,东侧取名悠江夜月。由于左手臂上的飘带长城,无意飘落到他的右腿上,于是顺势一伸,带着飘带向北,跨过金牛河,形成长城梁,再顺着拐杖指引的方向逶迤而去。
现在你就明白为什么这里十年九旱了吧?鹿鹿山主峰拔地而起,华家岭高地四散开来,所有的水分都随风而去,巨人还无私的捐献出几条河流。滋润了周边无数的沃野。就是这座神奇而无私的大山怀抱中,孕育出了故乡那朴素无华的民风和厚重的文化遗产。
写故乡的名篇篇二十
过年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翻看相册,前些年我在故乡雪地里拍的照片映入眼帘。故乡,离我很远,在遥远的山间;故乡,离我很近,就在我的心头。
故乡不经常下雪,但那个难得的雪天却被我恰巧碰上了。雪精灵一个接一个跳下天幕,落在丛林间,落在屋顶上,落在了人们的身上雪精灵给山们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冬天来了,庄稼睡着了,小草睡着了,树也睡着了,但是村子并没有因此寂静无声。院子里,我们堆雪人,打雪仗,发出一阵阵欢笑声。玩罢,我们回到屋子里,将一双双冻成胡萝卜一样的手伸向烧得旺旺的火盆,温暖的火光映照在彼此的脸上,连笑容都是暖暖的。
屋子怎么能关住好动顽皮的小孩子呢?在家呆腻了的我们,吵着闹着要去街上买好东西吃,大人们只能应许。山道上,寒风吹向我们的脸颊,但心却是火热的!路边的腊梅花不怕寒冷,依然开放着。远处高山上,烟岚云岫,好一派仙界的景象。
街上热闹非凡,小贩们吆喝着,人们与亲朋好友有说有笑地走在一起。卖烟花爆竹的摊位旁围着一圈儿小孩子,真是热闹!我们一人买了一串糖葫芦,火红的山楂果带来了甜蜜幸福感。逛累了,就去吃豆腐脑,店老板笑呵呵的,让人倍感亲切。一碗辣乎乎热腾腾的豆腐脑下肚,暖意也在全身游走开来,这是独特的家乡味道。
最值得一提的,还有故乡的冬日黄昏。清冷的空气把一切浮躁喧嚣都锁住了,远远的山头,一枚红红的落日欲落未落。花、草、树木都笼罩在余晖之中。每当这个时候,我都痴痴地望着这片旷野,再回头看看正在升起袅袅炊烟的外婆的瓦屋,骨子里摇曳出一种莫名的悸动,我想这应该就是在寒冷冬日里洋溢出的对故乡的爱吧。
写故乡的名篇篇二十一
故乡,美丽的字眼,令人神往的地方。
在文学的世界里,有太多太多关于故乡的描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是一份想念;“停船在借问,或恐是同乡”,那是一份亲近。
当有一天,我们走得很远,走得很久,会发现故乡就像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我的心胸。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个或者若干个故乡:地域的故乡,安放我们的身体;精神的故乡,安放我们的灵魂。
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在何处出发,又为什么出发。
故乡是什么呀?就是你年少的时候天天想离开,但是岁数大了天天想回去的地方。时光将院墙染成灰白,翠绿色的树木不规范的布满整个村庄。阳光下,湖水碧波荡漾,就是这么个并不繁华的普通之地,就是我梦中永远的故乡。
并不是所有的记忆,都会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比如说对故乡的回忆。习惯睡懒觉的我,在假期一般没有上午,可在夕阳之下,我绝不窝在被窝,因为另有一些东西更值得我追求,绚丽的晚霞洒在屋前的花园,挑逗着植物中的小精灵,再玩弄一下花草,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绝对比在被窝中舒服的多。夕阳落幕,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西边的云霞渐渐被染成了一片一片红色的鱼鳞,翠绿的青山上,夕阳正缓缓下行,我独自欣赏着傍晚美丽的风景。
故乡的星空,永远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每到夜晚,与家人同住在星空之下,抬头仰望,没有灯红酒绿,只有万家灯火,没有丝竹乱耳,只有半夜的蝉鸣。这幽静的夜晚,是心灵最好的修养,在外漂泊的游子,什么时候累了,就回家吧,回到这你最熟悉的地方——故乡。
长大回家,让我们一起欢唱往日时光吧,歌声中我回到桌边把剩酒悄悄喝下,突然,眼中全都是泪花,别怕,这正是最好的年华。
长大回家,欢唱往日的时光,那是我们最好的年华,那段时光的归属,就是我最美丽的故乡。
写故乡的名篇篇二十二
什么时候起,我的视线里一直有你。
——题记
少时曾跟随父母踏上离开江南的火车。火车开动的那一刻,我突然感到一种失去你的惶恐。那“呜呜”作响的汽笛声似乎喻示着,从此我的视线里再也没有你。
既而,我来到了那片黄土地——西北。自小适应能力超强的我,却也抵御不过那漫天的黄沙、呛鼻的烟尘,严寒的冬季里整日在紧张、无措、难过中度过,我便更加想念你了,我的故乡——江南。
许是睹物思情,看着乡间随风摇摆的小麦,便想起了江南绿油油的水稻农田,一望无垠:吃着那终年如一日且食不知味的粗糙面条,便想起了江南香糯可口的米饭;瞅着满大街衣着朴素、头裹白巾的妇女,便想起了江南身着旗袍、撑着油伞的佳丽。不知什么时候起,我的视线已不局限于以瞳孔接收的风景,而更多了内心向往的景色。这些念想,像水没着火,像夜伴着明,一幕又一幕地呈现在视线所及之处。
岁月无情地扯着我向前走,全然不顾我的频频回头,恍惚间,早已是白驹过隙。我的视线不堪忍受这片黄土地的干燥,骑上白马接近千里之外的水乡。
江南水乡,温婉潮湿的地方。初春,蔚蓝的天际尽是飞扬的纸鸢,在和煦的春风里放飞着童年的梦想与希望。依稀能见几只麻雀栖在电线杆上叽叽喳喳地欢唱。仲夏,穿着白色背心的花甲老人,腆着略微发福的肚子靠着竹椅,摇着蒲扇,倚在斑驳的树荫下看着儿孙戏耍,垂暮的微笑是最美的祝愿。深秋,行人过客踩着细碎的枫叶,踽踽而行;恋人们依偎着感受彼此的温暖,携手坐看云卷云舒。残冬,尽管没有纷飞的大雪,却有一轮挥洒温暖的太阳,阳光倾泻而下,点缀着江南水乡的美好。
我的视线在江南转悠了一圈,它告诉我,从此以后,它的所及之处只愿容纳古老的江南。即使四周的荒野,妄想着用现实熨平我朝思暮想的心,我的视线里,始终只有你。
我们像竹子那般逐年拔高壮大,视线所触碰到的地方也逐年绵延。我以为长大后的我,视线里占满的该是亲人,该是朋友,该是老师。我以为成熟的我,视线里早该没有你。可是现在,我发现无论地老天荒还是沧海桑田,我的视线所及,无一处不有你。
时间拥有能将一切撕碎的力量,只是,它摧毁不了我的视线,抹灭不了我视线中始终有的你。
几年后,我从那片贫瘠的黄土地回到这湿润的水乡,我的视线才真正地,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写故乡的名篇篇二十三
故乡在乡下,乡下没有公园。村舍,菜园,乡亲,还有风景树,是故乡长留在我心目中的印象。
风景树有先人留养下来的,也有后人栽种的。樟树,枫树,松树,柳树,柏树,榕树,竹林,以及本地的一些杂木,全是中国式的,传统的,本土的,在村前屋后,在地头坟前,或是古树丛林,或是独木成荫,或是三两为伴,每一个村落就有每一种风景树,它是立在村民心目中的一面旗帜,是一种中国式的乡村文化。
我的故乡是浙西南山区中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它坐落在一个山坳里,土房挤着木屋,横竖穿插,错落有致,像是在草地上踩出的一褡拉牛蹄印。记忆中的故乡,除了像牛蹄印的房子外,还有满岭的整片的竹林、油茶和沿土坡而下的梯田和旱地。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是我们祖先和上辈经过生产劳动创造的物质文明。它是汗水和心灵抗争的一种物化,它给我幼小的心灵是一种辛酸的体验。
而不同于这些的,就是村子周围的风景树了。在村前有一块土丘,上面是我们好几家的垦种地,旁边五棵高大虬劲的松树成弧形挺立着,日夜守卫着进村的路口,听说那是太公种植的。太公有五个儿子,他就种了五棵松树。我们未曾见过太公的模样,但去合抱过五棵青松,两个人或者三个人,牵手合抱那粗大的树杆,然后抬头仰望,看它直上云霄。早上走出家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五棵粗大的青松,幼小的心灵就有了力量。后来,五棵青松被砍一棵,死了一棵,剩下三棵依然傲立在风雨中。
在村的水口有一块陡坡,坡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杆粗壮,枝丫交错。每当大风从山外翻腾着满山的竹林,若千军万马驰过瓦背时,我们全寄希望于那一片密集的水口风景树了。山上的千万亩树林都砍完了,祖上有意留下这片树木,为的就是借它为村子挡风的。林子中有一株枫树,每至秋天,风叶红艳,跟晚霞交相辉映,是我一生难忘的最美的风景。
保留最好的一丛原始古树在村后,它们是故乡的象征。它们虽然腹中空洞,古态龙钟,但还是依然保持着倔强的生命力。猫头鹰却寻着它的树洞筑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为我们唱响最纯真的儿歌。猫头鹰还会像公鸡打鸣,在凌晨不断地提醒我们早起上学。无论我走到哪里,每当我在睡梦中听到那优美的天籁之音时,我就像回到故乡的怀抱,就会感受到故土的温暖和踏实。
故乡的风景树,它古老,高大,结实,像一位坚强的山神,在暴风骤雨中守护着我们的村子;它葱郁,宁静,体贴,在风和日丽的时候,又像一位美丽的女神注视着我们。外出读书,每每回来,远远地看到村前五棵古朴的青树,心里就像看到亲人一样,变得无比的感动。是啊,那是生我养我的故土啊。
走进村口,眼前便是村后那丛古树和古树俯视下的村庄。村庄已经空洞无人,老屋已经倒塌,菜园荒芜,看不到往日那袅袅的炊烟,所有的门紧锁着,所有的乡亲,不管是前程似锦的,或者无可奈何的,都一律的早已离开了故乡。这是留在百年山村心头的一个难以挽回的痛。
只有我的祖先和祖先们养植的风景树还留守在故土上。十多年来,我一次次地在纷纷春雨中踏上故乡的路,为的就是赶回去看望他们。我一次次地把故乡摄入我的相机里,为的是怕故乡会在我的眼里我的梦里消失。故乡也只留下那几丛风景树了。可是我怎么能想到呢,我仅隔了一年回去,眼前已变得那么凄怆,茂密的风景树也已断肢缺臂,残败不堪。是被大风刮掉得否?是被冰雪压垮了吗?似乎不可能。记的小时候,风是多么的大,天是多么的冷,雪是多么的厚,风景树却坚忍不拔,依然如故。可是今年这些风景树怎么了呢?或许是真的老了罢!我想是它们心死了。
只有村前那三棵青松依然如故。
写故乡的名篇篇二十四
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来为大家讲个关于”故乡”的故事。
故乡,不定是你出生的地方, 但定是个让你魂牵梦绕的地方, 因为无论你漂泊的多远,它都将永远在你的心灵深处打上深深的烙印。
我的故乡在距离杭城千七百多公里外的陕西秦岭终南山下, 和其他的村子樣,在城市發展的洪流中,它也許不那麼起眼,甚至不值提。我的爸爸是在那里出生的, 我不是。但我知道,我的骨子里仍然流淌着那儿的血。 家,是爷爷年轻时候砖瓦搭建起来的,红色的砖,青色的瓦, 古色古香。 柱子上的油漆已经褪了色,墙壁上却还 留着小时候我用笔画上去的名字。 大门刷成了黑色,遮不住木的条纹,在陽光下显得庄严肃穆。后院里,十几年前修屋子用的木头仍然放着, 在雨水的侵蚀下,长出了道道的青苔。
门后, 有棵歪了脖子的桃树。 爷爷说它长的像龙, 象征着好运, 小时候的我却不以为然,连说”不像”。 奶奶也曾给我根细绳, 叫我坐在树下,像闰土那样捕鸟,等了半天,只鸟也没有等到, 不耐烦了,跑到屋里,边看电视,边拉着绳子等着鸟儿上钩。
厨房里有个炕, 冬天将木头、纸屑放入, 用火柴点燃, 上面就会变得暖和起来。最温馨的, 莫过于全家人坐在炕上, 谈天说地, 嗑把瓜子或花生。爷爷忙着做菜,或许是蒸馒头, 或许是煮水饺, 或许是烧面条, 或许是炒鸡蛋, 不同饭菜的香味和不同嗓音的谈话声混合在起, 构成了故乡年年相似的冬天。
最好的光景莫过于春节了, 村委会的小卡车上, 敲锣打鼓的人随着车的轨迹把年味运到全村各处。 家家挂了灯笼,贴了春联,远处,有人在放鞭炮, 声音响彻云霄。
每当夜深,在繁星的照耀下,切将归于沉寂,几年前安装的灯发出暗淡的光。 不久后, 城市的规划者们将用铁的手臂, 拆除这里的所有建筑, 包括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关羽庙和清代的老屋, 它们躲过了战争和风雨, 却没有躲过城市的扩张, 爷爷搭的房子也将毁于挖掘机之下, 这不禁使人叹息。
有人说故乡太小了, 小的只剩下两个字了。 在我的记忆中, 故乡就是小路, 老屋和乡里情, 还 有深切的回忆。
这就是故乡。
写故乡的名篇篇二十五
故乡的小河是一条不出名的小河,系滠水支流,有一个不出名的名字——彭程河。发源于大悟山脚下,汇入滠水河,最后流到长江。故乡的小村就位于彭程河岸边,背靠一座小山。河岸两边是一马平川。平畈,良田,稻浪。我家的二层小楼就紧靠一座秀丽的青山,前后各一个小院。出了前院门是一条马路。马路沿着小河一路向前延伸。往南通往家乡的小镇,往北则可分别通往的孝昌小悟乡和大悟夏店镇。门前的小河上有一座石拱桥。走过石拱桥,再往西走三四公里,则可直达新兴的旅游风景区——木兰清凉寨。
河宽不到三十米。这里曾是我儿时的乐园。夏天,波光粼粼,碧波见底,鹅卵石、贝壳、螃蟹、叼子鱼、黑鱼随处可见。河水清清,绿草依依。那时候,小河的水比现在要多很多,也清亮很多。夏天,我们一帮小伙伴,几乎是泡在小河里,多数是一日三游。捉鱼、抓螃蟹、吊米虾、游泳等等,都是我们经常开展的节目。河岸也是放牛的好场所,河岸边、河滩上长满绿油油的青草,我们将牛绳盘在牛角上,让牛自己吃草,而我们小伙伴们则正好扎入河水里,玩我们最喜欢的游戏。那小河就是我们的舞台,我们的乐园。
有了河,当然离不开桥。河上一座石拱桥,已经走过四十多个春秋,依然老当益壮。石桥曾经历过几十次洪水的冲击,两边的河岸被冲垮了无数次,小桥依然挺立在风雨中。桥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桥长三十多米,共有四孔,全部用石料建成,没用一包水泥,而桥上曾无数次走过载重30吨以上的汽车,而桥依旧巍然屹立至今,这不得不感叹那个贫困年代建筑质量和水平创造的奇迹!石拱桥下面的四个桥孔,则是夏天乘凉的好去处。夏天的正午,直接搬张竹床,或者带张凉席铺在桥孔下的沙滩上就可睡个好觉,凉风习习,怡然自得,快活似神仙。
桥的上游三米处建有石阶。那是我祖祖辈辈在那里挑水、洗衣的地方。小时候,没有自来水,也不用掘水井。那清澈透底的河水可以直接用水桶挑回家做饭、饮用。
家乡的小河不仅仅为我及我的祖辈提供饮水、洗衣的帮助,还灌溉了两岸的良田。夏天抗旱的季节,清清的河水,那救命的河水,给了稻子喘息的机会。关键时刻,是小河慷慨解囊,清清的河水被抽水机送进了稻田。家乡的小河哺育了我成长,滋养了我,直到我成长到十五岁后离开她。
时光荏苒,小河成了走出故乡的我渐行渐远的记忆。如今乡亲们早已用上了自来水,洗衣做饭足不出户便能搞定,挑水做饭的生活早已成了历史。受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小河也几近干涸。上次回老家,发现小河的两岸,齐腰深的水草在茂密地生长着。我知道,它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不甘寂寞地续写着生命的乐章。
前段时间,母亲带着七岁半的小侄子,到孝感小住了半月。前日离开孝感回到武汉的时候,我那小侄儿硬是不上车,吵着要他奶奶带他回乡下老家。小侄儿想到小河里游泳、抓螃蟹,弄得我六十多岁的老母亲无可奈何,只得答应回到武汉后,过几天,再带小侄儿回乡下老家玩。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故乡的小河——我生命的摇篮。我记忆里魂牵梦萦的地方。是您给了我生命,是您给了我春天,我怎能忘怀!
写故乡的名篇篇二十六
大家一定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吧?这个节目让那些馋嘴猫得到了一张张美食地图。不错,这档节目确实在美食地图上写下了我家乡的名字,但他们这些地图开拓者却没有在地图上标注我奶奶和外婆家的准确位置,要是真的标注了,那么,前去探寻美食的人一定会络绎不绝!有这么夸张吗?有人可能会这样问,我一定会回答:不是夸张,而是你没品尝,要是你尝一尝,一下就会跌进味觉天堂。
在我看来,我的奶奶和外婆堪称世界级名厨,做出的菜那叫一个顶呱呱。首先来介绍我外婆的拿手菜吧。这道菜,我叫它油炸鱼,名字很普通,但是味道不一般,简直居家、旅行、宴请、生日必备!做这道菜,我外婆是有独门秘笈的,具体配料我不是很清楚,但是单单看制作过程就已经垂涎欲滴了。主料必须选用村里纯净水库中的养生小鱼,菜籽油和盐为佐料。先生好柴火,然后把油倒入黑色的大铁锅里,待到冒青烟,再放小鱼,要保持小鱼在油上均匀受热,看到小鱼炸成硫磺色时就可以出锅了。出锅后放凉了,一定要放冰箱里,不然,那令人陶醉的香气就尽数消失了。
第一次品尝它是在一个暑假,一听到外婆大声喊:吃饭了!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餐厅,快速端起碗来夹鱼,不然,一会儿饿狼般的舅舅和哥哥就要来抢食了,我得赶紧夹!
仔细一看,油炸鱼还是蛮好看的,硫磺色和淡黑色透出一种和谐感,完好无损的身躯好似鱼并没有死,只是换了一种颜色。油炸鱼外形好看,气味也好闻,浓浓的油味中带点鲜甜,一层味道夹着另一层味道,一口咬下,油水在嘴里绽开,辣味在嘴里扩散,各种味觉在嘴里交织着、碰撞着,好似跌入天堂,有不可替代之美!
除了外婆的油炸鱼,奶奶的血浆鸭也是名不虚传的,名字有点难听,但味道可真绝!
血浆鸭是奶奶的拿手菜,同样,材料也是很重要的,那就是放养的水鸭子,佐料有点特别,顾名思义,就是鸭子的血,因此,在杀鸭子的时候,得把鸭血收集起来备用。不说别的,单就这鸭血的处理,就得费老大的劲儿了,奶奶说,必须要不停地搅拌,直至鸭血变成粘稠状。这道菜虽然难做,但一想到做出来的都是珍馐美味,就会越发勤快地去做。把鸭子处理好(很复杂、漫长的过程)之后,把鸭肉剁碎,加入辣椒爆炒,在快出锅前,把之前搅拌成粘液状的鸭血洒在锅里,快速翻炒一会儿,香气四溢的血浆鸭就做好了。
一盘热气腾腾的血浆鸭放在那儿,从远处看,感觉是一些鸭肉点缀在芝麻糊中,近处看,就会被扑鼻的诱人香气迷倒。夹一块到嘴里慢慢嚼,血浆一点都不腥,反而很香,伴着有弹性的、饱满的鸭肉,昔日曾厌恶的水煮鸭,一下幻化成极具诱惑的珍馐,简直不可言状!辣椒虽然辣,但和血浆鸭在一起,嘴巴辣肿了也要继续吃下去,根本停不下来!
以前吃这些饭菜,以为是极其普通的一顿饭,现在回想起来,那都是勤劳朴素的外婆和奶奶满满的爱呀!
写故乡的名篇篇二十七
莲子,作为故乡的食物,我没有比这更喜欢的了。倘若说我爱故乡,不如说我完全是爱的这叫做莲子的食物。
当莲蓬还在莲花中心时是黄的,成熟了便是翠绿的。而莲子便在那莲蓬上面了。一个个突出的莲子,像是一座座青山立在莲蓬上。
熟过了,莲子会硬硬的苦;但刚成熟时,便只是甜了。这甜味不重不轻,不但爱吃甜味的人尝了一下就舍不得丢掉,就连不爱吃甜味的人也会完全给它吸引住,越吃越停不下来。一颗一颗不知不觉就下肚,还想着再拿一些时,才知道自己的肚子已经被撑饱了,连喝口水的位置都没了。这时,我们才恍然悟到刚才吃多了莲子。虽然每次都会吃多撑得难受,但我们仍然爱它,下次仍然控制不住要吃个大饱。它真是世上最迷人的东西。
夏日炎炎的时节,它被一车一车地载来,一箱一箱地搬来,我们再一袋一袋地买了进来,放进冰箱里。吃时,我们拿出个莲蓬,将莲蓬撕开,取出里面的莲子,将它的绿皮拨开,捏出里面白白嫩嫩的莲子肉,一颗一颗放到嘴里,这颗还没有吃完,另一颗又早已从莲蓬里拿起、拨开;一不小心一口气又吃了近十个莲蓬。
“再吃?!再吃,莲花都被你吃没了。”母亲看我吃得快,吃得多,便这样说了出来,希望我能少吃一些。
但,我不管这些,它让我上了瘾,我越吃越快了。
“真香,真甜。”我这样想着,嘴里却没有余暇说话,手也忙得没有空挡。待手累得伸不直了,回头一看,一袋子莲蓬已被吃得所剩无几。这才僵硬地甩着手,走了开去。
唉,让我喜爱惦念的莲子呀。
写故乡的名篇篇二十八
好不容易回了老家,那座堪称古老的瓦房已经和姐姐一起等候我们多时了。还是和原来一样,白砖青瓦,虽然不是那么宽敞,却有上下两层,有种浓浓的家的味道。
这瓦房,原先还是土砖房,那时我还没出生,爸爸住在这里,重建之后,还是这样大。夏天时遮阳,冬天时挡雪,雨天时挡风,挡雨。
好久没见这可爱的小瓦房了,我可是你童年的伴侣呀。还记得在夏夜里,你提着一盏灯为我照明;冬夜里,你又为我挡住风雪,让我安心入睡。这白砖,这青瓦,一块一块,一片一片,组成了你,也组成了我。
你也是我们村子的一员,虽不如其他你的好友那样健壮,你瘦弱一些,但也承担着你的职责。还有你的搭档老黄狗,它如今已长辞人世,你想它吗?风把你吹得痒痒的,上面的两扇小窗已经开始笑起来。过了一会儿,风散了,你在这漆黑的夜里,保护着我们,辛苦了。
听爸爸妈妈说,你刚出生非常不健康,雨天漏水,冬天冰凉,夏天炎热,后来爸爸上山采了一些药敷在你身上,你才好些。但是你还是体弱多病,爸爸没钱买更贵的药,比如:石头了,混凝土了。你得病,我们一家都会不好受,你也是我们的家庭成员之一。
和你在一起的时间不多,回城之后,我的思绪像清晨一缕风,吹散飘忽不定的花香,吹走农田里人们的汗水,吹过院落中孩子们灿烂的微笑,最后还是被你,挡住了去处……
写故乡的名篇篇二十九
看着水龙头里汩汩流出的自来水,突然间想起了那久违的故乡的井。当今生活在繁华都市里的人们,能有几个道出真正意义上的井?估计所说的无非就是那些伴随大都市应运而生的什么下水井、污水井、电梯井等等。而那时故乡的井,却是我们每个人生命的源泉,一条巷子,至少一个村子都有一口井,生活根本就离不开它。
记得小时候我们家就有一口自挖的井,曾经有一阵子让我非常引以为豪。大清早,巷子里勤劳的人们便一溜带串儿地到我家来提水做早饭,我们已提前准备好了井绳,村里没有辘轳之类打水用的工具,单凭人力用井绳吊着桶从十几米深的井里提水上来。那时候,我经常站在不远处看着别人娴熟地用铁钩挂上桶,再锁上链子,将桶放到井里,然后鼓足了劲,左右手互换,粗脖子涨脸地将一桶水硬生生拉上来。一般情况下,提完水,都是用一块石板将井口盖起来,一则防止杂物落进去,二则更是为了防止我们这些贪玩的碎娃们在井边玩出意外。有时候好奇心驱使,趁大人不注意,我们会偷偷溜到井边朝下看,啊!一股凉气扑面而来,好舒服呀!井里面还有一面圆形的“水镜子”,我们可以看见自己稚气的脸,可以扮出各种鬼脸,并向着井里发出各种怪叫,听“嗡嗡”的回声。如果扔下去一块小石子儿,“水镜子”上会立刻荡出波纹,自己的脸也会随着波纹荡散开去,现出哈哈镜的感觉,甚是好玩。但经常正玩得高兴时,身后突然被自家大人提着领子猛地拽起来,然后是大声的训斥:“不要命了!跑这儿来玩?”于是我们便灰溜溜地跑开了。
后来村上给另一处公用场所打了一个更深的大井,我们那儿叫“机井”,估计是用机器挖的原因吧。于是到我们家打水的人渐渐就少了,听说那口机井有几十米深,够到了地下的甜水层,所以打上来的水特别甜。而我们家那口井的水每次烧开后,底层会有白色的水垢,现在想来可能是矿物质或其它杂质太多,水的硬度过高,喝起来有一点涩味,而这口机井就好多了。我家也逐渐开始吃机井里的水了,但是它离家有一点距离,妈妈常常为了少跑一趟路而用扁担去挑水,我总是像跟屁虫一样跟在后面。打完水回家的路上,看着那根扁担一忽悠一忽悠的,底下吊着的两个大木桶也伴着节奏一起一伏地跳跃,我真想亲自体验一下看能不能挑起来。妈妈边走边擦着汗,水桶里滴下来的水在弯弯的小路上留下了两串长长的水印,我远远地跟着,踩着那两道水印,头也不用抬就跟着回家了,觉得真是有趣极了。
别人家的娃娃们也和我一样,常常会跟着大人来到井边,于是那儿便热闹起来。我们围在井的高台下打闹,玩耍,久久不愿离去,而家人也不放心留我们在井边玩儿,便多逗留一会儿谝谝闲传。于是孩子们的嬉闹声、大人们的玩笑声、人来人往的提水声互相交织,远近可闻,给人们的农闲生活带来了无限的惬意和生机。后来村大队开社员大会也索性搬到这里,人们站的站,蹲的蹲,家在附近的就拿个小板凳坐下,还有的妇女拿来自家的针线活边开会边做,大队干部在上面讲,大家听会做活两不误。我们这些娃娃们只顾在不远处追玩打闹,好不热闹。
几年以后,不知谁家打了第一口手压泵井,不用井绳,也看不见井,只需压几下,水就源源不断地流出来,于是村里人便陆陆续续各自在自家后院里打这种井了。从此打水不用出门了,而那口机井也就慢慢的无人光顾了,失去了它往日的生机。而这时我的童年也已慢慢地走远了。
再后来,我离开故乡到城里上学、到城里工作,并在城里安家落户,故乡的井也深深地被尘封在我的记忆里了,但每次想起它,我心里还是会涌出一股亲切的甘甜,仿佛喝了妈妈早晨在井里打出的第一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