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春节(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节 春节篇一
——春节的灯
春节的灯,最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了,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童年的春节,还有一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了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了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现在的灯笼多是专业化制作出来的,比起过去的更精致更漂亮,但感觉却少了些什么。
——春节供奉的家谱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了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了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了,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关于春节,我还有很多的记忆,相信此时此刻的你也一定是浮想联翩了。春节就要到了,希望每个人都有一个欢乐开心的春节!
春节 春节篇二
我们每年都在过年,但你知道年的来历和习俗吗?不知道的话,由我来告诉大家吧!
大家喜欢把大年三十叫做过年,也有人说叫做除夕夜,那有谁知道是应该叫过年呢?还是应该叫除夕?别急,让我来告诉你们大家。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地上有两只怪物,一只叫年,一只叫夕。在大年三十那一天,年就会出去到各个村庄掠夺财物食物,庄家会被践踏,牛羊会被吃掉,只要过年就民不聊生,惨不忍睹!人们也想过许多防御年的方法,但无一行得通,年不仅个大,力气也大,而且眼观六路耳听闻八方,人们根本没有办法防御它。直到有一天,年来到一个村庄,见到村子里挂着红灯笼贴着大红的春联,开着灯,还咚咚敲鼓、放着鞭炮。年一见到这番景象,吓得拔腿就跑,躲在到深山老林里再不出来了。从此每到这一天人们就挂红灯笼、贴春联、开着灯、咚咚敲鼓、放鞭炮,用这种方法来驱赶年。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就有了过年的习俗。
另一只夕和年一样个大,力气大,也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大年三十哪一天会出来。一张嘴可以吃下一头牛,可他并不怕红灯笼、灯光、鼓声,所以人们拿他没法子。可不管什么时候夕都会捂着脖子,这引起了人们的怀疑,是不是他的脖子特别脆弱?所以几个胆大的年轻人拿了几坛美酒,等夕喝醉的时候把他的头砍下扔进黄河。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就叫除夕夜。
还有更高兴的事情就是发红包!在有些地方是吃晚年夜饭后谁也不离座,等全吃完后长辈给小辈发红包;还有些地方是晚上大人坐在客厅,小孩高呼长辈的称谓拜年后再磕头,亲人们再拿出红包;有些爷爷奶奶还故作小气,把孩子引到房间讨价还价后再发红包。
为什么大人要给我们发红包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典故:原来很久以前有一个偷孩子的妖怪,专在大年三十晚出来捉小孩,所以每到这一天大人就要整夜守着孩子,这就叫守岁。有一天一户人家晚上拿出了八枚铜钱与孩子玩,孩子玩累了,这对夫妇就用红纸把八枚铜钱包了起来,放到孩子的枕头下面。妖怪来到这家偷孩子,孩子枕头下闪出一道红光把妖怪吓跑了。这对夫妇把这个方法告诉了大家,大家都用这个方法保护孩子。发红包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至今。
过年时,我们都要去庙里拜神仙。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别的神仙面前都没供麻糖,只有灶神面前供了麻糖。我很好奇,问妈妈为什么要给灶神供麻糖?妈妈告诉我:灶神很爱乱说话,供麻糖是为了粘住灶神的嘴。每到三十晚上各路神仙都要去向玉帝禀报人间大事小事,供了麻糖粘住了灶神的嘴灶神说了要在众神仙面前出丑,他就不敢乱说话了。还有一个传说是供麻糖吃甜了灶神的嘴,灶神就在玉帝面前说好话。
你有没有拜过财神呢?传说在每位财神身边都有一位美丽端庄的财神娘娘陪伴,可现在为什么没有娘娘了呢?这里就有一个财神爷休妻的故事:据说财神爷都是有钱人家供奉的,没钱人家拜了也不会显灵。有一次一个叫花穷得无路可走,讨饭经过一座古庙,进庙后见到财神倒头就拜,可财神见他没拿贡品便不理睬。财神娘娘叫财神爷发发善心,财神还是不理睬,财神娘娘只好把自己的金耳环偷偷给了叫花。财神后来发现耳环北财神娘娘给了叫花,财神气的把财神娘娘赶下佛龛。从此只剩下财神爷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佛龛上。
这些就是过年、除夕以及这些风俗习惯大概来历。
这些好听的故事你听过吗?没听过就过来找我吧!
春节 春节篇三
又是一个寒假来临,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同学们都洋溢在一片喜庆祥和之中,准备买新衣,购美食尽情消费,高高兴兴过一个愉快的春节。
我们的数学周老师却布置了一个有些“特别”的作业。那就是:按照规定准备二十张表格,记下过年前十天和后十天的消费情况,买什么东西及花的钱数要写的清清楚楚。这个作业自然难不倒我,每天晚上,我都会拿出表格认真的将一天的消费写下来,不写不知道,一写吓一跳,当写完前十天时,我发现每天的消费都很多,而且有许多钱都是没有必要花的。
二月四日我生日那天,妈妈带我去西餐厅花了好几百,事后我们一致认为,买个蛋糕一家人在家吃顿饭就很好了,不应该去西餐厅,现在政府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我们一定要积极遵守。我拟好了一个家庭消费表格:一个月逛两次超市,每次消费定在两百块钱以内,如果临近过节定在五百块钱以内;一个月去一次饭店,每次消费在一百五十元以内;每天花钱在五十元之内(除特殊情况)。
二月七日逛超市,花了三百多元,不知道的人,以为我们买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呢,辛辛苦苦提回家翻开袋子一看,里面装的全是:饮料、面包、香肠、酸奶等等,零食买了一大堆,主食却没有。到了第二天,妈妈和我望着空空如也的厨房,感到很无奈,又有什么办法呢?只好再去买菜啦。自从那次逛超市之后,我们全家人有了一个教训,去超市一定要先买实用的东西,最后可以买一点零食。最好出发前列出明细表,把要买的东西写上,完全按照计划买。
我发现我所画的春节前十天的折线统计图总是大起大落,今天,去超市花了好几百元,折线急速上升,明天只买了午餐,花了十几元,折线急速下降。这说明我们家消费情况很不稳定,这也代表着我家的营养情况忽高忽低,今天吃的很好,明天就可能没有菜了,我想只有消费稳定了,才是过日子的长久之计呀。
我认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合理的支配钱。有些人,春节期间大吃特吃,大买特买,疯狂消费,过了一个奢侈而又暂时快乐的春节,可是春节过后就变得身无分文,不得不苦苦地等着发工资。这绝对是一种不理智的消费观念。姥姥说:过日子要细水长流,天天奢侈的消费,绝对不是长久之计。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做一个聪明理智的消费者:买东西时不要被商家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不要被精美的包装所诱惑,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每天只花几块钱,看起来不是很多,可是,一元两元加起来,就会积少成多。我们还没有踏上社会,体会不到父母挣钱的辛苦,只懂得大手大脚的花钱。通过这个春节的消费调查,我和父母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善我们家的消费观念,每月工资发下来后将一部分钱存入银行,或进行投资,留下必要的开支,精打细算的花好每一分钱。新的一年开始了,希望大家都能成为理财能手,都能做到勤俭节约、合理消费!
春节 春节篇四
腊月廿三小年
菲说她不喜欢过年就是因为讨厌漫天的爆竹声,很吵。我说不会啊,蛮好的。
后来monkey看了这句话邪笑着说cissy你当时明明什么话都没有说耶,我看啊,你应该改名字叫silence才对。
monkey,你在笑?
因为我一直在等待一个不是总沉默的cissy,一个会说“不会啊,蛮好的”的cissy。
monkey的声音从很远的地方游离过来,把窗外的爆竹声碾的支离破碎。
寒假学校补了二十天的课,整二十天。中午在教室偷玩班里的电脑,上创网看见那么多人都在,只是我一个也不认识。我在monkey的blog里留言说你快来创网吧,不然我又要到卡夫卡那升级去了。
然后我继续在创网上溜达,偶尔撞见一个人跟我说话已经可以使我吃惊不小了,但我又总会想那人应该对谁都一样热情吧,于是依然自己到处溜达,继续碰见一个好像对谁都很热情的人。
听见爆竹声从很远的地方游离过来,把我的思绪碾的支离破碎。
腊月廿六
腊月二十六是寒假的第一天,阿姣在我们的笔记本上写:假期终于在我老死之前到来了。
放假第一天下午,我把15本课本30本资料和一沓试卷整整齐齐的摆在我面前的写字台上,无比悲壮的对自己说,这就是我在寒假所要做到的,在这十天里所要做到的。
然而十天后我将会写下这样一段话:寒假就这样在无所事事无所事事中过去了,好像我是在昨天从学校把一堆的书背回家,晚上做了一个很长的梦,第二天醒来继续把那一堆的书背回学校。
腊月三十除夕
去年除夕,我们一家人一起熬夜,那时很奇怪的想起一句话,“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今年除夕,我们仍旧一起熬夜,而我却想到,“生离死别都是别人的热闹,我有我自己的孤寂”。
窗外的爆竹声比墙上的挂钟还要准时,而我只能站在时间与时间的断裂处,无助的接受一切。
正月初一新年
寒假补课的时候睿馨对我说小学同学在寒假会有个party,正月初一。在哪里都有谁?…其实我不是很感兴趣的,所以到底没有问。我说,啊,这样啊。
可能现在才明白一直在怀念的过去是一件件事而非一个个人。而对于很多人每一秒钟我们都在分道扬镳,像在赤道上同时向南和北走的人,越来越远,最终相隔着整个地球。
可即使是比较要好的朋友,在初二以后也无可避免的背对背站在赤道上,和睿馨就是这样,两个班之间只隔一堵墙,却只有偶尔才会遇到,那个partyd的消息也许是两年来她对我说的唯一一句话吧。
初三的时候子琪转学过来和我一班,若大的一个班里终于有了一个小学和我同班的朋友。有天放学和子琪一起回家,我便问她是不是有个小学同学的party,她说可能取消了吧,毕竟只是小学的同学,无所谓啦。
想想真是无所谓了。
无所谓了,像和子琪之间仍是小学那种不冷不热的关系,像和睿馨偶尔遇见却忘记了打招呼。
“那些原本要费尽心思忘掉的事情,原来真的就那么忘了。”